腰椎间腰椎盘突出怎么治疗征怎么治疗VRS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欢迎来到医学全在线网站!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疾病名称(英文)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displacement
YAOZHUIJIANPANTUCHUZHENG
中医:腰腿痛,腰痛连膝,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骨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部位以腰4.5之间最多,腰5骶1次之,腰3.4较少见。腰椎间盘的组成:①软骨板:有上下两个,它与椎体紧密相连,实为椎体的一部分。软骨板下面有层骨板,两者负担较多的压力,②髓核:位于纤维环中央稍后,为乳白色半透明胶状体,富于弹性,占椎间盘的1/2~1/3体积,它四周被纤维环及软骨板紧密包裹。任何外力传到髓核立即被平均地分布到各个方向。③纤维环:是分层状,每层互相交叉成120度角,有弹性。纤维环与软骨板经软骨细胞相连成30度角。在其边缘,纤维环由Shcupy氏纤维直接与骨板连接,故四周更结实。
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再加某种外因,如外伤、慢性劳损等。
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再加某种外因,如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等邪气入侵机体等因素综合的结果。
本病多见于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以工人最多,易发于20~40岁之间。
强度与传播
椎间盘是一个密闭的具有流体力学特点的结构。由于弹性容器内胶状流体的流动,可引起椎体间的摇椅状运动。椎间盘含有80%水分,它有可变性,可对抗椎体间的各种压力,保持着椎体间的分离并吸收大量的震动力,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椎间盘、椎体后的小关节及各组韧带,将脊柱紧密相连,使脊柱有很好的弹性和稳定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的遭受挤压,牵拉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化变性,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继之使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在突然遭受外力时,如弯腰负重下的旋转动作,使纤维环外部纤维承受过大张力而断裂,致椎问盘向后外或后侧突出;或因腰部受凉,腰肌痉挛,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使之发生水肿、充血、变性,日久与周围组织粘连,从而出现神经根激惹及功能丧失表现。
中医诊断标准
1.气滞血瘀:患者一般可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即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脊柱侧弯。腰4.5或腰5骶1一侧有明显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咳嗽加重;后期可见下肢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舌质紫暗,脉涩弦数。此为受伤后,气血瘀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2.风寒湿:无明显外伤史,病因不明显,逐渐感到腰部伴下肢重着疼痛,转侧不利。渐渐加重,脊柱侧弯,亦有椎旁压痛及放射痛。遇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苔白腻脉沉缓。此属风寒湿之邪所致。
3.肾虚:患者素体禀赋不足,或长期患有慢性病,以致肾脏精血亏损,无以滋养经脉,出现腰腿疼痛,酸重无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属肾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浮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属肾阴虚者,多有头晕目眩,,面部潮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
西医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1.有腰部慢性损伤史。
2.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3.腰椎侧凸畸形,生理前凸消失,活动受限,棘突旁具有压痛并放射至下肢。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5.神经系统检查示膝跟腱反射异常,下肢皮肤神经节段分布区感觉过敏或迟钝,[趾背伸或跖屈力减弱。
6.X线平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椎缘增生,脊柱侧凸,前凸消失,并除外其他疾病。脊髓造影可见硬膜前方有压迹缺损。
7.CT扫描、MRI提示椎间盘突出。
西医诊断依据
有腰部慢性损伤史。
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腰椎侧凸畸形,生理前凸消失,活动受限,棘突旁具有压痛并放射至下肢。
3.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示膝跟腱反射异常,下肢皮肤神经节段分布区感觉过敏或迟钝,MU趾背伸或跖屈力减弱。
1.腰椎侧凸畸形,生理前凸消失,活动受限,棘突旁具有压痛并放射至下肢。
2.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神经系统检查示膝跟腱反射异常,下肢皮肤神经节段分布区感觉过敏或迟钝,MU趾背伸或跖屈力减弱。
1.X线平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椎缘增生,脊柱侧凸,前凸消失,并除外其他疾病。脊髓造影可见硬膜前方有压迹缺损。
2.CT扫描、MRI提示椎间盘突出。
实验室诊断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一、腰椎结核:腰痛可伴发坐骨神经痛,常有全身症状,持续进行,血沉增快,下腰部可触到冷脓肿。X线片显示椎间隙模糊、变窄、椎体相对边缘有骨质破环。
二、:该病所表现的坐骨神经受累不明显,感觉减退不明显,肌力减弱也不多,神经区域分布不典型,这些都不如椎间盘突出患者那样清楚。椎管造影或髓核造影可以有一定帮助,CT与MRI是最好的鉴别段。
三、尾神经瘤:以神经纤维瘤多见。表现为腰痛及压痛不明显,不同部位肿瘤有相应的神经痛,症状持续进行,无间歇性缓解,卧床时感到疼痛加重,夜不能眠。严重者可见肿瘤压迫马尾神经,发生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紊乱。脑脊液总蛋白量增高。脊髓造影有占位性病变。
四、椎弓根峡部裂和脊柱滑脱: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多数发生在腰5。前者在斜位X线片上显示椎弓峡部有裂隙和骨缺损。脊柱滑脱有腰椎前凸增加,棘突有台阶样表现。X线片显示椎弓峡部有裂隙,腰5椎体前移。
五、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为进行性,早期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开始在双侧骶髂关节发病,血沉增快,病变延及全脊柱时容易鉴别。X线片示骶髂关节早期间隙增大,中期关节间隙模糊,后期间隙消失。
六、椎间盘炎:多数发生于儿童,成人少见或曾有手术史。有全身炎性表现。X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窄,以后两椎体相对边缘增宽,最后椎体间融合。
七、:本病主要是由于梨状肌损伤所致该肌的痉挛、充血和水肿等压迫坐骨神经,或由坐骨神经在解剖上的变异而引起。但患者无腰痛或腰部阳性体征。主要在梨状肌局部有明显压痛或放射痛,而且可扪及该肌肿胀和痉挛。局部封闭后,症状和体征立即减轻或消失。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达85°左右,能恢复原工作。
2.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可基本恢复原工作。
3.有效: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改善,可担任较轻工作。
4.无效:症状无改善,不能参加工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很多,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此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以及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手术和非手术疗法,各有其指征,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经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和治愈。
一、非手术疗法;
(一)卧床休息: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卧床休息可使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逐步消失。在卧位状态下可去除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制动可以解除肌肉收缩力与椎间各韧带紧张力对椎间盘所造成的挤压;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加速静脉回流;去除水肿;促进炎症消退。因此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一般需平卧硬板床2~3周,症状缓解后戴围腰保护下地活动,尽量避免弯腰。
(二)牵引疗法:牵引可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促进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肌肉痉挛及腰椎后关节负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牵引的方法很多,有手法牵引、骨盆牵引、机械牵引及自身体重牵引等。牵引时患者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具体使用时根据病情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牵引类型。对游离型髓核突出及巨大髓核突出则不宜采用,以免加重病情。
1.手法牵引:患者俯卧或仰卧,助手将患者肩部紧紧固定,术者双手握住患者的踝部,身体后靠对躯干施加牵引。取俯卧位患者,则在牵引中,试着将脊柱后伸。此种牵引对滑膜嵌顿或小的髓核突出往往有效。
2.骨盆牵引:腰部围上骨盆牵引带后,卧木板床,并将床脚垫高20~30cm,使头低脚高,这样可借体重作为反牵引力。每日上下午及晚间各牵引一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每3周为一疗程,一般双下肢每侧牵引重量约5~10kg。
3.机械牵引:是利用机械力进行控制牵引。目前介绍的有自控脉冲牵引治疗床、振动牵引床、立式自动控制腰牵引器、垂直悬吊牵引等。机械牵引的优点是牵引力大、牵引方向可根据病情选择、牵引下可行腰部震动按摩,但若牵引最初几天内出现坐骨神经痛加剧,则不宜应用此法。
(三)封闭疗法:封闭具有镇痛、消炎、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封闭疗法。但对活动性结核、全身急性感染、封闭部位组织感染、、体质极度衰弱、严重肝肾功能代偿不全等禁忌应用。常用方法有痛点封闭、硬膜外腔封闭、骶管封闭。选用药物为2%2ml或1%普鲁卡因10~20ml,加强的松龙25mg或5mg。
(四)药物疗法:急性期可予以脱水治疗,常应用20%注射液或50%糖注射液。慢性期可予以扩管营养神经治疗,常选用加654-2注射液及口服维生素B1、B6、谷维素等。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限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限手术,是以减少常规手术方法所致的创伤,用药物、机械取出和激光等方法,集中处理退变突出的髓核组织,而不涉及纤维环和软骨终板,以达到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而使腰椎间盘的症状消失,得到治愈。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为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和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
(一)髓核化学溶解疗法: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是将凝乳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注入病变的椎间盘内,使椎间盘的粘多糖蛋白或胶原蛋白裂解萎缩,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国内目前大多数地区没有开展此疗法。应选择合适的适应证进行此种治疗。
(二)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经皮穿刺腰椎问盘切吸术是一种局限于椎间盘内的治疗,它经过纤维钻孔切除一定量的髓核后,显著降低了间盘内压,使突出的间盘表面张力减小、软化、缩小,进而缓解或消除了其对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
1.病史较长,超过3个月,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
2.病史虽短,但痛苦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且要求外科治疗者。
3.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间盘轻到中度的局限性突出或膨出,或虽有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或关节增生,但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为主要压迫因素,且与临床表现相符合者。
相对禁忌症与禁忌症:
1.椎间盘髓核脱出或游离。
2.椎间盘纤维环钙化。
3.腰椎有明显不稳定。
4.影像学虽然显示有椎间盘突出,而症状主要为腰痛,无下肢根性放射痛。
5.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如椎间隙严重狭窄,侧隐窝狭窄,骨赘增生及黄韧带肥厚与骨化等构成神经根和硬膜囊致压的主要因素。
6.合并有马尾神经损害。
7.肌力严重减退、足下垂。
8.存在显著社会心理因素。手术方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在C形臂X线透视机下进行。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下。局麻下沿第1骶椎旁开8~10cm进针,透视下将针插入椎间隙1cm左右。即放置导丝与套管,用环锯切割纤维环并取出,直至满意为至。术后预防感染治疗。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症:
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超过半年,经过保守治疗无效。保守治疗时间至少6周,但不超过3个月。保守治疗失败的标志,不仅是疼痛不缓解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无改善或神经症状继续加重。
2.首次剧烈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尤以下肢症状明显,病人因疼痛难以行动及入眠,被迫处于屈髋屈膝侧卧位,甚至跪位。
3.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直肠、膀胱症状。
4.中年患者,病史较长,影响工作或生活者。
5.病史虽不典型,经脊髓造影、硬膜外造影、椎静脉造影,CT、MRI示全盘退变或较大突出。
6.对保守治疗有效,但症状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据统计第1次发作后90%的病人能缓解症状。但第2次发作时,虽仍有90%的病人症状能缓解,其中50%的病人的症状会再次发作,此时应考虑手术。当第3次发作时,症状虽能缓解,但几乎所有病人将继续复发,此时应建议手术治疗。7.椎间盘突出并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腰椎椎管狭窄。
(二)手术禁忌症:
1.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工作和学习不明显者。
2.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或多次发作,未经保守治疗。
3.腰椎间盘突出兼有较广泛的纤维织炎,风湿等症。
4.临床疑为腰椎间盘突出疗,但X线特殊检查未见有特殊征。
(三)手术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须定好体表标志,手术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腰麻或局麻,可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手术方法有后路手术和前路手术两种手术途径。
1.后路典型手术:方法取背正中切口约8~10cm,逐层分离至椎板,切除棘突及椎板,暴露脊髓硬膜及神经根。此时可根据病情选择单侧椎板切除、单侧椎板切除和关节突切除、单侧上下椎骨部分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椎间孔扩大等。继之经脊髓或经脊髓旁取出突出之髓核。术后卧床3~4周。行腰肌锻炼。
2.经腹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作下腹部左旁正中切口,从耻骨联合至脐上5cm。经腹直肌腱鞘、腹直肌、腹膜、肠管、后腹膜,到达腰4、5骶1椎体,小心分离下面的神经血管丛,用刮匙和血管钳取出髓核物质和软骨盘,最后植骨融合椎间隙。术后病人卧床休息1月,然后石膏围腰固定直至骨性融合。
一、辨证选方:
1.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和营、加减。
2.风寒湿:
治法:驱风散寒兼以化湿,方药:可选用寄生汤。
治法:重补肾阴,壮肾阳,填精补髓,强筋壮骨。方药:肾阳虚者可用右归饮,肾阴虚者可用。应用时可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之类。
二、手法治疗:详见‘推拿按摩’栏。
三、针灸疗法:详见‘针灸’栏。
四、牵引疗法:主要采用骨盆牵引法,适用于早期病人和反复发作的急性病人。
五、休息与固定:急性期应完全卧床休息,一般经严格的卧床休息3周后症状可基本缓解。待症状基本消失后,可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
六、练功疗法:练功可以逐渐纠正因疾病而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增强腰背肌力量,使肌力平衡稳定,逐渐恢复正常的功能。常用的方法有飞燕式、拱桥式,或站立位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及在双杠上垂直悬吊前后摆腿练习等。
针灸具有中枢性镇痛及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及神经递质及体液的作用。常用有体针和耳针,有的加用脉冲电刺激。
1.体针:常用穴: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2.耳针:常用穴:坐骨、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方法用中强刺激,留针10~10分钟。针刺疗法取肾俞、环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推拿手法可使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解除肌肉痉挛、调整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松解神经根粘连、恢复正常的腰椎解剖序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手法如下:
1.组合手法:如点、压、揉、推、摇、抖、扳腿、侧板等。(1)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立其身旁,以双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路线自上而下,揉摩脊筋,过承扶穴后改用揉捏,下至殷门、委中而过承山穴,重复3次。(2)按压法:术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第1胸推开始,沿督脉向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压时稍向足侧用力,反复3遍。再以拇指点按腰阳关、命门、肾俞、志室、居s、环跳、承扶、委中等穴。(3)GUN法:术者于背腰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GUN法,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复3次。重点在下腰部,可反复多次。(4)抖法:患者俯卧,双手把住床头,术者立于患者足侧,双手握住患者双踝,在用力牵引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抖动,左手掌揉按下腰部,反复进行2~3次。(5)斜板法:患者侧卧,卧侧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在对侧小腿上部。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病人髂骨后外缘,另一手扶住病人肩前方。同时拉肩向后,推髂骨向前,使腰部扭转,有时可听到或感觉到"咔嗒"响声。(6)滚摇:病人仰卧,两髋膝屈曲,使膝尽量靠近腹部。术者一手扶两膝部,一手挟两踝部,将腰部旋转滚动。并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使之伸直。推拿按摩后病人多感舒适轻松,症状减轻。
2.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两助手对抗牵引腰部,术者用手掌或指胺按压椎旁压痛点,按压力量从轻到重。
3.单腿后伸压腰法:此法紧按上法进行,在对抗牵引腰部按压同时,将患侧下肢上下起落数十次。
4.旋转手法:有坐位手法和卧位手法两种。
①坐姿手法:患者坐于无靠背的方凳上,两脚分开,一助手固定患者双大腿。术者坐于患者身后,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术者右上肢从患者右腋下通过,将手掌置于患者颈后并扶持左颈部。左手拇指扣住偏右之棘突.右手拉患者颈部,使身体前倾60°~90°,同时向右侧弯,达最大侧弯时术者右上肢用力拉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向左上顶棘突,此时可感觉左拇指下轻微移动,有时可伴响声。
②俯卧位手法:患者俯卧,两腿分开,术者摸清偏歪的棘突,以向右偏歪为例,术者站于患者右侧,面对侧方,左臂从右大腿下面伸进,将右腿抱起过伸髋膝,以患椎为支点旋转大腿,右手拇指借大腿摇转牵引之力,将偏向右侧的棘突拨正。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很早就有认识。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咳嗽加重,表现为腰痛合并下肢痛。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评论加载中...
(必填项)
评论内容: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曲马多合并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9期
曲马多合并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曲马多合并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测查一般资料、五点口述疼痛分级评分问卷(VRS-5)、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2个月的治疗研究,干预组42例,给予曲马多联合心理干预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①VRS疼痛评分干预组/对照组(3.74±1.52)分/(4.98±1.59)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的评分干预组/对照组(1.58±0.53)分、(1.51±0.37)分、(1.41±0.51)分、(1.20±0.28)分、(1.51±0.37)分/(1.79±0.30)分、(1.68±0.72)分、(1.60±0.59)分、(1.52±0.66)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SF-36中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干预组/对照组(85.62±19.73)分、(83.56±21.78)分、(71.16±16.27)分、(69.36±24.18)分、(69.15±27.18)分/(76.29±21.54)分、(69.41±32.46)分、(59.18±25.12)分、(55.42±17.56)分、(56.32±16.26)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马多合并心理干预治疗LDH,可缓解躯体疼痛,改善心理卫生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681.53【正文快照】: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为主的一种常见病,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精神、社会、家庭多方面的不适应[1]。本研究旨在探讨曲马多联合心理干预治疗LDH,对患者疼痛、心理状况、生存质量的影响,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铭;;[J];护理与康复;2010年10期
黄萍;;[J];上海护理;2010年05期
汤慧;席明霞;冯雁;李艳容;;[J];护理研究;2008年35期
宋宇芬;;[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陈凯;;[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浩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凡,励建安,王秦耕,陈旗;[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0期
赵英;[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周丽,韩传平,张翠芹,黄宗青;[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4期
闫欣;徐勇;刘中国;梁执群;刘秀梅;张舸;;[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四海;刘健;张金山;杨佳;纵瑞凯;万磊;刘磊;程园园;冯云霞;;[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6期
李金芝;王才智;郭琼;孙雪芹;;[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陈丽君;陈英;彭伟萍;黄玉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何睿林;蒋宗滨;唐小松;;[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李倩倩;刘香弟;;[J];中国护理管理;2012年02期
梁军利;赵静;周志国;蔺强;支静;耿文慧;郭丽华;;[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01期
甄鹰;郭伟;段丽娜;孙梅;;[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戚厚兴;贾传鲁;陆红;张作记;冯学泉;王凤菊;张海岭;张金国;魏广和;;[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付宇;朱霞;王丹;苗丹民;苏景宽;;[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李小云;张静平;彭芳;张海苗;;[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裴晓华;樊英怡;;[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赵筱昱;[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王彩霞;[D];吉林大学;2007年
赵华;[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赵蓓;[D];江苏大学;2008年
许丽春;[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陈妮;[D];复旦大学;2009年
彭芳;[D];中南大学;2010年
葛瑞彩;[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田艳珍;[D];中南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志刚;胡耀式;;[J];按摩与导引;2006年02期
刘学军;;[J];按摩与导引;2007年01期
陈优珠;郑玉柳;陈华云;;[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尚秦宇;张倩;;[J];光明中医;2008年07期
许建文,韦贵康,李桂文,廖康兴,黄民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孙治安,戚国庆;[J];河北中医;2000年10期
刘锋卫,王正;[J];湖北中医杂志;2005年09期
张子玲;王玉芝;焦守凤;李淑美;;[J];护理与康复;2009年07期
周洪兰;赵久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19期
侯艳清;[J];护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相允;;[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14期
郑粤湘;;[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07期
邓兴瑞;黄燕;张琴;宋海云;;[J];齐鲁护理杂志;2012年14期
邓艳梅;;[J];齐鲁护理杂志;2012年21期
夏幸佳;朱慧;;[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8期
魏丽巍;夏艳萍;方玉美;;[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卜湘君;高志强;;[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12期
李琳;;[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2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芳,王迪涛,王淑云,丁守銮;[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年04期
郑士全,贾庆瑞;[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04期
朱丽华,姜乾金,祝一虹,赵梅;[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06期
张晋碚,周英,关念红,易欢琼,陶炯;[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4期
张作记;[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4期
李晓兰,张亚美,李晓峰;[J];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06期
肖水源,杨德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德茂;周启东;;[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周薇;尤黎明;李瑜元;颜君;;[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魏素臻;路中;李贵新;王爱红;孙秀梅;;[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18期
刘振邦;周薇;胡石奇;梁立源;;[J];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01期
高怡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5期
魏素臻;路中;李贵新;王爱红;孙秀梅;;[J];山东医药;2010年07期
陈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11期
郑慧平;朱婷娟;郭支喜;郭红梅;李秀萍;王晓成;宋平平;高彩虹;;[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7期
;[J];中国临床医生;1978年10期
寇用礼;;[J];中国综合临床;197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燕玲;;[A];第四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李玥;;[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全晓彬;;[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沈华;;[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交流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文集[C];2000年
薛庭琦;李晓丽;;[A];第四届全军腰腿痛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肢残康复护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童培建;何帮剑;历驹;马镇川;肖鲁伟;;[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安忠德;;[A];第四届全国推拿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1995年
闵水平;孙上明;罗素平;;[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唐金树;李庆梅;石秀秀;胡鸢;商卫林;侯树勋;;[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高希春;吴智群;李毅;吴晓阳;;[A];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海军总医院骨科
阮狄克 王德利;[N];健康报;2008年
武汉协和医院
周淑华;[N];家庭医生报;2009年
廉万营 河南省中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蔡拉加;[N];潮州日报;2009年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 汪崇淼 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梁永瑛 主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尹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武汉协和医院
周淑华;[N];家庭医生报;2009年
刘临喜;[N];临汾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艳芬;[D];西南大学;2011年
张仕年;[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姚怀国;[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海;[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张重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明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黄广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马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叶金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郭新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怡加;[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辛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劳迪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闫娜娜;[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健;[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明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沛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魏艳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宋泽新;[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伟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盘突出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