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怎么办有没有办法治好?什么办法?

上一条:下一条:
该商铺的 坐骨神经痛 相关产品
产品信息来源:/s.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一呼百应
坐骨神经痛信息分享(<font color="#FF):
发表留言/评论:
联系电话:
您还可能关注:
<h4luoyanglzjgaoyao
公司成立:
经营类型:
选择经营类型
主营产品:
坐骨神经痛相关供应信息
坐骨神经痛优秀采购信息记住登录状态
快速登录:
腰椎盘突出而引起坐骨神经痛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基本信息:男&&42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左腿向外一侧发麻、站一会就痛,不能多走路,睡觉起来感觉轻松,做过CT吃过半个月的药,推拿、牵引12次,贴过1个月的药膏,看看医生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治疗各种神经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黄冈第二社区医院,湖北省黄冈市&&&全科
建议:现在对颈腰椎疾病没有很完善的治疗方案,一般想你这个症状牵引加手法会比较好一些,可以吃点中药,不建议手术!
擅长:治疗有儿科方面的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州市粤西人民医院&&&全科
建议:关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这个问题你需要引起重视,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这个问题我为你解答如下:对于此症应做到及时治疗,可以外用中医育善,膏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擅长:专业妇科疾病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州天河社区医院&&&全科
建议:关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这个问题我来详细为你解答如下:按摩、推拿、针灸及各种理疗,神经阻滞疗法,手术治疗。以上就是我关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的回答,希望你满意。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别名:偏痹)(别名:偏痹)  坐骨神经痛指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包括: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丛性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痛指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包括: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丛性坐骨神经痛。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骨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孕妇,中老年人 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周围神经系统 臀部常用药品: 疾病自测: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dpvc.39.net/adpolestar/door/;ap=634CE77D_8E2A_6C24_B7DD_BF26C4CA83CB;ct=pu=san9;/?\"&&\/SCR"+"IPT&");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营养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哈慈五行针销售有限公司-即哈慈五行针价格指导网站、哈慈五行针官方网站、哈慈五行针厂家直销、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腰肌劳损、腰痛、落枕的快速治疗方法、痛经怎么办、痛经怎么办快速止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坐骨神经痛怎么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高血压的症状及治疗、高血脂的症状及治疗、失眠怎么办、咳嗽偏方、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胃炎、胃溃疡、拉肚子怎么办、便秘怎么办、肾结石的治疗方法、鼻炎的症状及治疗、耳鸣的原因及治疗、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牙痛怎么快速止痛、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
欢迎您光临哈慈五行针销售网站!
五行针常识
首页 & 五行针常识
足太阳膀胱经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发布时间: 已被浏览 &1489 次
  :从内眼角开始(),上行额部(、、;会、),交会于头顶(、、;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会、),复出项部()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经、、、、、、),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承扶穴),进入窝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膏、、、、、、、、、、),经过髋关节部(会),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穴),会合于窝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外踝后方(、、),沿第五跖骨粗隆(、、、),到小趾的外侧(、、),下接。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末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承扶穴、、、、、、、、、、、、、、、、、、、、、、、、、、、、、、足通骨穴、
(1) 睛明 BL1 Jīng míng[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 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2) 攒竹 BL2 Cuán zhú[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解剖] 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3) 眉冲 BL3 Méi chōng[定位]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癫痫。[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刺灸法] 平刺0.3~0.5寸。(4) 曲差 BL4 Qǔ chā[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 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鼻塞。[刺灸法] 平刺0.5~0.8寸。(5) 五处 BL5 Wǔ chù[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 头痛,目眩,癫痫。[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刺灸法] 平刺0.5~0.8寸。(6) 承光 BL6 Chéng guāng[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处。[主治] 头痛,目眩,鼻塞,热病。[配伍] 配百会治头痛。[刺灸法] 平刺0.3~0.5寸。(7) 通天 BL7 Tōng tiān[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 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配伍]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刺灸法] 平刺0.3~0.5寸。(8) 络却 BL8 Luò què[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解剖] 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 神经分支。[主治] 头晕,目视不明,耳鸣。[配伍] 配风池治头晕。[刺灸法] 平刺0.3~0.5寸。(9) 玉枕 BL9 Yù zhěn[定位]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解剖] 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 头项痛,目痛,鼻塞。[配伍] 配大椎治头项痛。[刺灸法] 平刺0.3~0.5寸。(10) 天柱 BL10 Tiān zhù[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 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主治]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 热病。[配伍] 配大椎治头痛项强。[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11) 大杼 BL11 dà zhù[定位]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配伍] 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12) 风门 BL12 fēng mén[定位]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配伍]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足太阳经与交会穴。(13) 肺俞 BL13 fèi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 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 外侧支。[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香治鼻疾。[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肺的背俞穴。(14) 厥阴俞 BL14 jué yīn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 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主治] 咳嗽,心痛,胸闷, 呕吐。[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心悸。[ 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心包背俞穴 。(15) 心俞 BL15 Xīn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 汗,梦遗,癫痫。[配伍]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 治失眠、健忘。[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心的背俞穴 。(16) 督俞 BL16 Dū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胸闷。[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7) 膈俞 BL17 Gé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盗汗。[配伍]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贫血。[刺灸法] 斜刺0.5之0.8寸。[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2)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2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18) 肝俞 BL18 Gān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配伍] 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肝的背俞穴。(19) 胆俞 BL19 Dǎn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主治]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配伍]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胆的背俞穴。(20) 脾俞 BL20 Pǐ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脱 、便秘。[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脾的背俞穴。(21) 胃俞 BL21 Wèi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 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皮 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胃的背俞穴。(22) 三焦俞 BL22 Sān jiāo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肠鸣、腹胀。[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三焦背俞穴。(23) 肾俞 BL23 Shèn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主治]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配伍] 配太溪 、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24) 气海俞 BL24 Qì hǎi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 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主治] 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配伍] 配足三里、天枢治腹胀、肠鸣。[刺灸法] 直刺0.5~1寸。(25) 大肠俞 BL25 Dà cháng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刺灸法] 直刺0.8~1.2寸。[附注] 大肠背俞穴。(26) 关元俞 BL26 Guān yuán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主治] 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 痛。[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刺灸法] 直刺0.8~l.2寸。(27) 小肠俞 BL27 Xiǎo cháng shū[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解剖] 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经后支。[主治] 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治腹胀、痢疾、便秘。配肾俞、三阴交、三焦俞、关元、曲泉治泌尿系结石。[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壮。(28) 膀胱俞 BL28 Páng guāng shū[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解剖] 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配伍] 配肾俞治小便不利。[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l.2寸。[附注] 膀胱背俞穴。(29) 中膂俞 BL29 Zhōng lǚ shū[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解剖] 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当臀下动、静脉的分支处,布有臀下皮神经。[主治] 泄泻,疝气,腰脊强痛。[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刺灸法] 直刺 l~1.5寸。(30) 白环俞 BL30 Bái huán shū[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解剖] 在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下内缘;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布有皮神经,深层为阴部神经。[主治] 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配伍] 配三阴交、肾俞、治遗尿、月经不调。[刺灸法] 直刺 l~1.5寸。(31) 上s BL31 Shàng liáo[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解剖] 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主治]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 精,阳萎,腰痛。[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刺灸法] 直刺 l~1.5寸。(32) 次s BL32 Cì liáo[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 痛经。[刺灸法] 直刺 l~1.5寸。(33) 中s BL33 Zhōng liáo[定位] 在骶部,当次s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 ,腰痛。[配伍] 配足三里治便秘。[刺灸法] 直刺 l~1.5寸。(34) 下s BL34 Xià liáo[定位] 在骶部,当当中s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35) 会阳 BL35 Huì yáng[定位] 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解剖] 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主治] 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配伍] 配承山治痔疾。[刺灸法] 直刺 l~1.5寸。 (36) 承扶 BL36 Chéng fú[定位]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解剖] 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主治]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配伍] 配委中治腰骶疼痛。[刺灸法] 直刺 l~2寸。(37) 殷门 BL37 Yīn mén[定位]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解剖] 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 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刺灸法] 直刺 l~2寸。(38) 浮郄 BL38 Fú xì[定位] 在N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主治] 便秘,股N部疼痛,麻木。[配伍] 配承山治下肢痿痹。[刺灸法] 直刺 l~1.5寸。(39) 委阳 BL39 Wěi yáng[定位] 在N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主治]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配伍] 配三焦俞、肾俞、治小便不利。[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三焦经下合穴。(40) 委中 BL40 Wěi zhōng[定位] 在N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解剖] 在N窝正中,有N筋膜;皮下有股N静脉,深层内侧为N静脉,最深层为N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N静脉出血。[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41) 附分 BL41 Fù fēn[定位]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主治] 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配伍] 配大椎治颈项强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手、足太阳经交会穴。(42) 魄户 BL42 Pò hù[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配伍] 配天突、膻中治咳喘。[刺灸法] 斜刺0.5一0.8寸。(43) 膏肓 BL43 Gāo huāng[定位]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配伍] 配尺泽、肺俞治咳喘。[刺灸法] 斜刺0.5~0.8寸。(44) 神堂 BL44 Shén táng[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主治] 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配伍] 配膻中治胸闷。[刺灸法] 斜刺0.5~0.8寸。(45) b@ BL45  Yì xǐ[定位]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主治] 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配伍] 配大椎、肩外俞治肩背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46) 膈关 BL46 Gě guān[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 背侧支;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主治] 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配伍] 配内关治嗳气。[刺灸法] 斜刺0.5~0.8寸。(47) 魂门 BL47 Hún mén[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主治] 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配伍] 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肋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48) 阳纲 BL48 Yáng gāng[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刺灸法] 斜刺0.5~0.8寸。(49) 意舍 BL49 Yì shě[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 脉背侧支;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泄泻。[配伍] 脾俞、胃俞治腹胀。[刺灸法] 斜刺0.5~0.8寸。(50) 胃仓 BL50 Wèi cāng[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十三胸神经后支。[主治] 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51) 肓门 BL51 Huāng mén[定位]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主治] 腹痛,便秘,痞块,乳疾。[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便秘。[刺灸法] 斜刺0.5~0.8寸。(52) 志室 BL52 Zhì shì[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主治] 遗精 ,阳萎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配伍] 配命门治遗精。[刺灸法] 斜刺0.5~0.8寸。(53) 胞肓 BL53 Bāo huāng[定位]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解剖] 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主治] 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配伍] 配委中治腰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54) 秩边 BL54 Zhì biān[定位]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解剖] 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 静脉深层当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 为坐骨神经。[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刺灸法] 直刺1.5―2寸。(55) 合阳 BL55 Hé yáng[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解剖] 在腓肠肌二头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N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主治] 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配伍] 配腰阳关治腰痛。[刺灸法] 直刺 l~2寸。(56) 承筋 BL56 Chéng jīn[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主治] 痔疾,腰腿拘急疼痛。[配伍] 配委中治下肢挛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57) 承山 BL57 Chéng shān[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配伍] 配大肠俞治痔疾。[刺灸法] 直刺1―2寸。(58) 飞扬 BL58 Fēi yáng[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外下方1寸处。[解剖] 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 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配伍] 配委中治腿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足太阳经络穴(59) 跗阳 BL59 Fù yáng[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直上3寸。[解剖] 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 ;有小隐静脉 ,深层为腓动脉末支 ;布有腓肠神经。[主治] 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刺灸法] 直刺0.8~1.2寸。[附注] 阳跷脉郄穴。(60) 昆仑 BL60 Kūn lún[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解剖] 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 脉;布有腓肠神经。[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 痛,脚跟肿痛。[配伍] 配风池治头痛、目眩。[刺灸法] 直刺0.5~0.8寸。[附注] (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61) 仆参 BL61 Pú cān[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解剖] 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主治] 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配伍] 配太溪治足跟痛。[刺灸法] 直刺0.3―0。5寸。(62) 申脉 BL62 Shēn Mài[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主治] 头痛 ,眩晕 ,癫狂痫 ,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配伍] 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63) 金门 BL63 Jīn mén[定位]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解剖] 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主治]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配伍] 配太阳合谷治头痛。[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足太阳经郄穴。(64) 京骨 BL64 Jīng gǔ[定位] 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主治] 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配伍] 配百会、太冲治头痛。[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足太阳经所过为“原”。(65) 束骨 BL65 Shù gǔ[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 静脉;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 经分布。[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配伍] 配肾俞、太冲治目眩。[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足太阳经所注为“输”。(66) 足通谷 BL66 Zú tōng gǔ[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解剖] 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配伍] 配大椎治项强。[刺灸法] 直刺0.2~0.3寸。[附注] 足太阳经所溜为“荥”。(67) 至阴 BL67 Zhì yīn[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解剖] 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主治]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配伍] 配太冲、百会治头痛。[刺灸法]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附注] 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容易疲劳,精神欠佳。食物方面偏爱咸食。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