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的简单方法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患者在治疗痛风采用了很多方法,但终究无济于事,因此大家对痛风的治疗都失去了信心,要想痛风病不再复发,除了专业的治疗技术外,我们还需要科学的饮食习惯。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主要用药物治疗,如秋水仙碱、消炎痛等,消炎痛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治疗同时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过敏反应
  痛风患者在服用消炎痛后引起口周、舌和四肢麻木,头痛、恶心、语言不利、全身颤动、甚至出现全身血管性浮肿、皮疹。过敏反应多于服药后1-2小时后出现,对消炎痛过敏的患者禁用。
  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服用消炎痛可引起胃肠粘膜糜烂和溃疡出血,有胃、肠道病史者不宜服用消炎痛。长期服用消炎痛的患者,应定期行大便潜血试验。
  循环系统症状
  消炎痛能减少速尿及其它利尿剂的降压作用,从而使血压升高。由于消炎痛可显著地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提前闭合,故高血压及妊娠期妇女不宜服用消炎痛。
  血液系统症状
  消炎痛可诱发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而导致出血。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者禁用。
  泌尿系统症状
  新生儿在服用大剂量消炎痛时可引起轻度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清肌酐暂时性升高。肾功能减退者应慎重服用此药。
  痛风性关节炎
治疗痛风,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都必须长期的检查以上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可病急乱投医,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那个医院看痛风好很多人都在讨论枸杞对治疗痛风有没有效果,...  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对于痛风很多是由于脑力劳动造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而且在治疗方面一定要当心,那么痛风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治疗哪种方法更好:
  1、对急性期痛风患者,应肯定卧床歇息,举高患肢,防止劳累关节负重,也可经过部分冷敷减轻炎症关节痛苦和削减滑膜渗液量
  2、对间歇期痛风患者,主要是饮食医治和注意防止诱发要素如酗酒等,一起活跃医治肥壮、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3、医治痛风要下降尿酸浓度,经过推进尿酸分泌、碱化尿液等办法进行医治。如长时间服用按捺尿酸生成(别嘌醇)药物,或酌情选用或并用推进尿酸分泌(无肾功能危害及尿酸结石者)的药物等。
  4、痛风患者在日常治疗时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如速尿、维生素B1,B12等。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的治疗方法有什么?前面是对痛风的治疗的介绍,希望这些痛风的治疗方法能对您有帮助。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对痛风的治疗还有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会详细解答的。
  痛风危害是什么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升高引发组织...您的位置:
痛风性关节炎
http://www.39.net     时间:日
  痛风是嘌吟代谢疾病。病人血清尿酸增高,但尿酸增高可无症状,轻度尿酸增高可发生严重症状。痛风多见于男性,约50~75%病者最初在拇趾跖趾关节发病,90%的痛风患者总会体验到足趾发病的痛苦,亦可表现为急性拇趾的关节周围炎。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
&&& 病因& 尿酸是嘌吟和组织蛋白的核酸的最终分解产物。大部(约三分之二)自肾小管排出。若体内嘌呤和核酸代谢产物积存过多,或任何原因引起肾功能损害,这些产物不能排出者即可引起体内高尿酸血症。
&&& 病理 尿酸盐在组织液中溶解度极低,常呈过饱和状态,当血液浓度逾8mg%时,尿酸盐即在关节、滑囊、软骨、肾脏及皮下结缔组织等处沉积,引起异物反应,为白细胞吞噬则形成急性滑膜炎。关节内软骨发生糜烂和破坏。
&&& 症状& 发病多急遽,拇趾肿,剧痛不可触,痛为阵发性。亦可在跖侧肌腱及筋膜中发作,如跖腱膜炎,或腱鞘炎,亦可发生在其他足关节中。若住院病人在手术后,突然发生急性足痛,要考虑痛风关节炎的可能。急性发作往往在24―48小时达高峰,在1~2周内自行消退,以后转入间歇期,仍可反复骤发。
&&& X线表现& 急性期关节附近有软组织肿胀阴影,后期关节边缘出现虫蚀样或穿凿样缺损,周围骨密度增高,最后呈典型关节炎图像。骨质破坏严重可造成畸形,少数可强直。
&&& 诊断& 血尿酸浓度大于5mg%可疑诊为痛风,男性大于6~7mg%,女性5~6mg%即为高尿酸血症。美国诊断标准是:①第一跖趾关节红肿,②急性炎症限于个别关节,⑧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并在1―2天内达高潮,④整个关节呈暗红色,⑤单侧跗间关节急性发炎,⑥有可疑或证实的痛风结节,⑦高尿酸血症,⑧非对称关节肿胀,⑨发作可自行停止。上列几条,具有四条便可诊断为痛风。
(来源:39健康社区)
疾病大全精彩推荐&&&
&&&&&    
如觉得本文有用,请向朋友推荐39健康网 |100例免费心脏手术活动新闻发布会典型病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例
关键疾病:
科&&&&室:
&&发布时间:
【一般资料】
男,63岁
【现病史】
反复左跖趾关节红肿热痛4个月,加重2天。前天晚上左跖趾关节疼痛剧烈,并伴发热(T38.6),恶寒,头痛,全身乏力,口苦无味,无恶心呕吐,二便可,局部红肿明显,触之痛甚,无明显波动感.患者要求输液。本人要求先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再进行治疗,故当晚给予去痛片0.5,强的松5mg.次日患者来述痛止,要求我继续治疗,我还是拒绝给予治疗,强烈要求患者做相关检查。
至今日患者做了相关检查后回我所治疗(医院开的处方)。并说了很多感谢和赞扬的话。
【既往史】
大概三年前右跖趾关节出现同症状,当时因为经验不足,知识面局限,故而以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给予止痛剂加抗生素,
请登录后查看完整病例
妇产科病例
皮肤性病科病例
临床其他病例
热门疾病病例
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病例
评论病例,可获得1个爱医币!
您还可以输入500个字
于 16:15:22 评论说:
痛风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没有用抗生素的指针,激素也非首选,首选为秋水仙碱1g.po.q2h*6
于 23:38:05 评论说:
向大家好好学习咯
于 20:14:41 评论说:
让他吃秋水仙碱,吃到啦肚子
于 17:28:25 评论说:
别嘌呤醇在痛风急性期还是不用得好,有可能加重症状
于 19:01:20 评论说:
我曾遇到过一病人,男性,33岁。反复右跖趾疼痛红肿半年,来我处就诊时发现;甲沟也肿胀瘀紫。因患者有精神病症未能阐述何处先起病。当时也考虑到痛风,因在基层没有条件做尿酸等检查,后按甲沟炎予抗感染,治愈。
也许,痛风有时还需与慢性甲沟炎及甲旁感染相鉴别。
如有不妥,多多指教。
于 11:03:31 评论说:
高度怀疑痛风,但恶寒,发热的全身症状好象不会是痛风引起的,有感染存在?
于 06:48:25 评论说:
痛风的症状非常典型,这种病例不应该误诊三年。不是在这里事后诸葛亮,早期抗痛风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痛风肾的发生率或者延缓其发展。
至于治疗方面,我不知道具体别嘌呤应该用到什么时候。没有见到痛风病人。
于 05:50:17 评论说:
原发性痛风的诊断和治疗
   入门知识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为痛风的首发症状,多有诱发因素
  ●在滑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尿酸盐结晶是确诊的“金标准”
  ●痛风石形成是病程进入慢性期的标志
  ●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迅速控制症状
  ●间歇期及慢性期应长期控制血尿酸在正常水平,同时治疗可能伴发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
   痛风(gout)属于代谢性风湿病,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上述表现可呈不同的组合,体现了本病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痛风的发生与血尿酸的浓度有关。尿酸(即氧化形式的嘌呤)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约20%尿酸来源于高嘌呤食物,过多的吸收可诱发和加重痛风,但不是痛风发生的根本原因。80%的尿酸来源于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或由核酸分解而来。在以上尿酸的生成过程中,有多种酶参与调节,一旦发生异常,可能使尿酸产生过多,这种情况在原发性痛风患者中不足20%。尿酸作为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废物,1/3在肠道经细菌分解,2/3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再分泌等过程随尿排泄出体外。80%以上的痛风发生主要是由于肾小管对尿酸再分泌障碍,使尿酸排泄减少。尿酸产生过多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当血尿酸持续高浓度或急剧波动时,呈过饱和状态的尿酸盐就会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引起痛风的症状和体征。此外,影响尿酸溶解度的因素,如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酸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局部温度和pH值降低等,也可促使尿酸盐析出。因此,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然而在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者中,仅有10%左右罹患痛风,大多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而少部分痛风患者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期血尿酸在正常范围,这些既说明痛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也说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应该加以区别的两个概念。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发生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如慢性肾功能不全、骨髓增殖性疾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文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患者中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微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及周围软组织,可引起关节的急性炎症反应,常为痛风的首发症状。
 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多无前驱症状及全身表现,少数人可伴发热、头痛、恶心、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等。起病急骤,常于午夜、凌晨发病惊醒,关节明显红肿灼热、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伴明显触痛,可有关节积液。首次发作多为下肢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其次为跗跖、踝、膝、指、腕、肘等关节,中轴关节少见。
  2.痛风间歇期:痛风急性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色素加深、脱屑、发痒,此时称为痛风间歇期。多数患者初次发作后出现较长的间歇期,通常于1~2年内复发,以后间歇期逐渐缩短,发作逐渐频繁,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甚至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也可发作,症状渐不典型。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多发生于起病10年左右,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也可见于内脏器官。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反应性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疼痛、肿胀、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4.肾脏病变:痛风患者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临床上大约1/3患者出现肾脏症状,可见于痛风病程的任何时期。
  ⑴ 尿酸盐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特别是肾髓质和锥体部,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使肾小管变形、萎缩、纤维化、硬化,进而累及肾小球血管床。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晚期肾功能不全。  
  ⑵ 尿酸性尿路结石: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并沉积形成尿路结石,在痛风患者中总发生率约为20%,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病之前。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可无感觉。较大者梗阻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由于痛风患者尿液pH值较低,尿酸盐大多转化为尿酸,而尿酸比尿酸盐溶解度更低,易形成纯尿酸结石,X线常不显影,少部分与草酸钙、磷酸钙等混合可显示结石阴影。
  ⑶ 急性尿酸性肾病:多见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肿瘤放疗化疗后,血、尿尿酸突然明显升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造成广泛严重的尿路阻塞,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和红血球。
  
  1.血尿酸的测定:以尿酸酶法应用最广。男性为210—416μmol/l (3.5—7.0mg/dl);女性为150—357μmol/l(2.5—6.0mg/dl),绝经期后接近男性。血液中98%的尿酸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在37℃、pH7.4的生理条件下,尿酸盐溶解度约为6.4mg/dl, 加之尿酸盐与血浆蛋白结合约为0.4mg/dl, 血液中尿酸盐饱和度约为7.0mg/dl,因此,临床上将血尿酸≥416μmol/l(7.0mg/dl)定为高尿酸血症。由于血尿酸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波动性,应反复测定。
   2.尿尿酸的测定:低嘌呤饮食5天后,留取24小时尿,采用尿酸酶法检测。尿尿酸大于3.6mmol (600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仅占少数;多数小于3.6mmol(600mg)为尿酸排泄减少型。实际上不少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缺陷,而以其中一种为主。通过尿尿酸测定,可初步判定高尿酸血症的分型,有助于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及鉴别尿路结石的性质。
  3.滑液及痛风石检查:急性关节炎期,行关节穿刺抽取滑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滑液中或白细胞内有负性双折光针状尿酸盐结晶,阳性率约为90%。穿刺或活检痛风石内容物,亦可发现同样形态的尿酸盐结晶。此项检查具有确诊意义,应视为痛风诊断的“金标准”。
  4.X线检查:急性关节炎期可见软组织肿胀;慢性关节炎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则、痛风石沉积,典型者骨质呈类圆形穿凿样或虫噬样缺损、边缘呈尖锐的增生钙化,严重者出现脱位、骨折。
  5.超声检查:由于大多尿酸性尿路结石X线检查不显影,可行肾脏超声检查。肾脏超声检查亦可了解肾损害的程度。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常为首发症状,因此,痛风急性期的诊断十分重要。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标准(见表1)或1985年Holmes标准(见表2)进行诊断。同时应与风湿热、丹毒、蜂窝织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假性痛风等相鉴别。
 表1. 1977年ACR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
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
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
⑴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⑵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⑶单关节炎发作
⑷可见关节发红
⑸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⑹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⑺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⑻可疑痛风石
⑼高尿酸血症
⑽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
⑾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⑿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表2. 1985年Holmes标准
具备下列1条者
1.滑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的现象
2.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
3.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和无症状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
碱治疗有特效者
  2.间歇期痛风
  此期为反复急性发作之间的缓解状态,通常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因此,此期诊断必须依赖过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病史及高尿酸血症。
  3.慢性期痛风
  慢性期痛风为病程迁延多年,持续高浓度的血尿酸未获满意控制的后果,痛风石形成或关节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是此期的临床特点。结合X线或结节活检查找尿酸盐结晶,不难诊断,此期应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肿瘤等相鉴别。
  4.肾脏病变
  尿酸盐肾病患者最初表现为夜尿增加,继之尿比重降低,出现血尿及轻、中度蛋白尿,甚至肾功能不全。此时,应与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风相鉴别。尿酸性尿路结石则以肾绞痛和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X线平片大多不显影,而B超检查可有发现。对于肿瘤广泛播散或接受放化疗的患者突发急性肾衰,应考虑急性尿酸性肾病,早期血尿酸急骤明显升高是其特点。
  
  原发性痛风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治疗的目的是:①迅速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②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④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毁损关节进行矫形手术,以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治疗  
  ⑴饮食控制:痛风患者应采用低热能膳食,保持理想体重,同时,避免高嘌呤食物。含嘌呤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浓肉汤,其次为鱼虾类、肉类、豌豆等,而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鸡蛋等含嘌呤最少。严格戒饮各种酒类,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
  ⑵避免诱因: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穿鞋要舒适、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⑶防治伴发疾病:同时治疗伴发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负重。暂缓使用降尿酸药物,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痛风。
  ⑴秋水仙碱(colchicine):可抑制炎性细胞趋化,对制止炎症、止痛有特效。应及早使用,大部分患者于用药后24小时内疼痛可明显缓解,口服给药0.5mg/h或1mg/2h,直至出现3个停药指标之一:①疼痛、炎症明显缓解;②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③24小时总量达6mg。静脉给药起效迅速无胃肠道反应,单一剂量不超过2mg,24小时总量4mg。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碱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除胃肠道反应外,可有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细胞损害、脱发等,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⑵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比秋水仙碱更多用于急性发作,通常开始使用足量,症状缓解后减量。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消化性溃疡者禁用。也可能加重肾功能不全,影响血小板功能等。
  ⑶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者。ACTH 25μ静脉点滴或40~80μ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或口服强的松每日20—30mg,3—4天后逐渐减量停药。
  3.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旨在控制血尿酸在正常水平。降尿酸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促尿酸排泄药,另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药,二者均有肯定的疗效。为防止用药后血尿酸迅速降低诱发急性关节炎,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治疗量,生效后改为维持量,长期服用,使血尿酸维持在327μmol/l(5.5mg/dl)以下。此外为防止急性发作,也可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预防性服用秋水仙碱0.5mg,每日1~2次,或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下列情况可两类降尿酸药物合用:单用一类药物效果不好、血尿酸&535μmol/l(9.0mg/dl)、痛风石大量形成。
  ⑴促尿酸排泄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以利尿酸排泄。由于大多数痛风患者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因此可首选下列药物之一,适用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无效)、无尿路结石及尿酸盐肾病患者。用药期间服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1~2g ,每日3次;或碱性合剂10ml, 每日3次,使尿pH保持在6.5左右(但不可过碱,以防钙质结石形成),并嘱大量饮水,保持尿量。
药品名称
渐增至剂量
一日最大剂量
主要副作用
丙磺舒probenecid 0.25g,每日2次 渐增至0.5g, 每日3次 2g 胃肠道反应、皮疹、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等。对磺胺过敏者禁用苯磺唑酮sulfinpyrazone 50mg,每日2次 渐增至100mg,每日3次 600mg 胃肠道反应,皮疹、骨髓抑制等,偶见肾毒性反应。本药有轻度水纳潴留作用,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 50mg,每日1次 渐增至100mg,每日1次
胃肠道反应如腹泻,偶见皮疹、过敏性结膜炎及粒细胞减少等。
  ⑵抑制尿酸生成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断黄嘌呤转化为尿酸,减少尿酸生成。用于尿酸产生过多型的高尿酸血症,或不适于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也可用于继发性痛风。
  别嘌醇(allopurinol):100mg,每日1次,渐增至100mg~200mg,每日3次。300mg以内也可每日1次,超过300mg分次口服。一日最大剂量800mg。主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皮疹、药物热、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偶有严重的毒性反应。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4.肾脏病变的治疗:除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外,碱化尿液,多饮多尿,十分重要。对于痛风性肾病,在使用利尿剂时应避免影响尿酸排泄的噻嗪类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可选择螺内酯(安体舒通)等。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兼有利尿和碱化尿液作用,亦可选用。降压可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避免使用减少肾脏血流量的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其他治疗同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损害。对于尿酸性尿路结石,大部分可溶解、自行排出,体积大且固定者可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对于急性尿酸性肾病,除使用别嘌醇积极降低血尿酸外,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处理。
  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对于血尿酸水平在535μmol/L(9.0mg/dl)以下,无痛风家族史者一般无需用药治疗,但应控制饮食,避免诱因,并密切随访。反之应使用降尿酸药物。如果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应在治疗伴发病的同时,适当降低血尿酸。
于 19:57:33 评论说:
高度怀疑痛风
下次痛的凶的时候,建议先查个尿酸先
于 19:29:41 评论说:
很明显是痛风,查一下血尿酸就可确诊.治疗:秋水仙碱+别嘌呤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痛风的简单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