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面对患上了帕金森疾病?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0日讯(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徐珊)治疗帕金森病,让患者像安装心脏起搏器一样,在脑内植入一个脑起搏器,医生通过互联网对这个起搏器进行远程调控,使得脑起搏器达到更合适的状态。今日,在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帕金森病友会活动现场,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博通过一台电脑和APP端口演示了无线远程脑起搏器程控技术,同时为王先生安装的脑起搏器进行开机和调试工作。

  这是湖南首次利用远程调控平台为患者进行脑起搏器调节。省脑科医院开展的这项远程程控技术,患者不用来医院,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络远程调控,就能将设备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极大的方便了出行困难的患者。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帕金森病日。今日上午,湖南省脑科医院举行了大型帕金森病友会活动,除了神经内、外科专家进行现场义诊外,专家们还分别就帕金森病内外科治疗及帕金森病友康复护理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为前来参加活动的病友及家属答疑解惑。此外,4月5日至4月30日,该院神经外科免费为帕金森患者提供门诊就诊及脑起搏器的术后程控。

  远程程控技术 患者足不出户得到有效治疗

  “30多岁就被诊断患上了帕金森,我真的想不到,为什么这个老年疾病却盯上我了呢?”46岁的王先生是湖南邵阳人,10年前,36岁的他开始出现症状,从一开始的手脚发抖,到后来出现僵直,再到说话吐字不清,王先生也曾四处求医。2008年,王先生被诊断患上帕金森病。

  “刚开始吃药还是有效,但随着时间推移,我自己都能明显的感觉到药效在减退,剂量越加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由于右侧肢体的症状较明显,2012年12月,王先生在省脑科医院进行单侧起搏器治疗,术后右侧肢体抖动、僵硬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但随着病程延长,对侧肢体症状逐渐加重,今年2月,王先生再次来到省脑科医院,更换为双侧型脑起搏器,术后双侧症状均控制良好,目前在外打工。

  不过用脑起搏器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根据病情进展定期调试参数,使得电脉冲信号能更好地抑制异常脑神经信号。就这样,在外地打工的王先生还得专门跑到长沙进行调试,这实在是一件费事又费力的事情。

  今日,在帕金森病友会活动现场,省脑科医院刘博副主任医师现场演示远程程控技术,对安装在王先生体内的脑起搏器进行参数调整,并通过视频和语音平台与王先生进行沟通,观察王先生的身体反应情况。通过远程联网,患者可以很清楚地知晓自己体内脑起搏器的各项参数是否正常、电池电量是否足够等。仅耗时15分钟,王先生的症状基本消失,可以独立行走了。

  “远程程控技术是医生对脑起搏器术后患者采用非面诊方式,通过特定平台利用网络和数据传输方式来实现对患者长期随访和跟踪治疗的一种技术手段,”黄红星主任介绍,“以往,调节参数需要医患面对面完成。帕金森病患者要定期往返医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现在,医生通过视频询问、观察患者病情,通过远程程控技术对脑起搏器的进行调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年轻人也会患上帕金森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1.7%,男性略高于女性。该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且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率在近20年增长20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帕金森患者已近300万。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帕金森病的发病高峰人群由55岁以上提前到了50岁以上,“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约占总人数的10%。

  “以前,在病房住院的帕金森患者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 而近年来,五十岁以下的帕金森患者在不断增加。”黄红星介绍,“现在,30多岁的年轻患者也屡见不鲜,医院接诊过最年轻的帕金森患者仅有13岁。”

  28岁的李静(化名)13岁就开始出现动作僵硬、不灵活等症状,被诊断为帕金森。由于家境贫寒,未在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只是依靠药物维持生活,近1年来更是出现了明显药物副作用——异动症,全身扭动,老是控制不了。因为行为怪异,李静(化名)被周围取笑,这又致使她焦虑抑郁。可是一旦停药,李静的症状却更加明显,甚至卧床不起,情绪低落,整天以泪洗面。

  帕金森是由于脑内被称作“黑质”的部位出现急剧功能退化,不能产生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使得脑部指挥肌肉活动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大大阻碍了患者的活动能力。“死掉的”黑质细胞一旦超过50%-80%时,脑内其他参与运动控制的区域,再也无法合力运作,此时患者的运动变得凌乱而无法控制。帕金森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毒素等综合因素有关,目前尚未找到帕金森病的确切发病原因。

  “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手脚震颤,或动作僵硬,或行动迟缓,那你可以判断他(她)很有可能患上了帕金森病。”黄红星说,当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建议及早到专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就诊,早期治疗。

  民众对帕金森认识严重不足

  近期在北京公布了国内首个帕金森病大众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人群中,90%的受访者不了解帕金森病,甚至有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压根没听说过帕金森病,仅有10%的人能大致罗列出帕金森病的起病症状和特点。超过93%的人完全不知道帕金森的外科治疗手段,超过60%的非神经内外科医生对疾病脑起搏器外科手术疗法不了解。

  “帕金森的症状会从早期的静止性震颤,发展到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直至日常生活困难。目前对帕金森病中西医都无法治愈,但是通过内科药物,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黄红星介绍,“目前,植入脑起搏器是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是在我国,由于患者认识不足,仅有千分之三的帕金森患者接受外科治疗,远低于美国百分之八的比例。很多人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存在认识误区,宁愿服用大量药物而惧怕手术。药物确实是早期帕金森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不过,药物治疗有其‘蜜月期’,通过经过3-5年的药物治疗之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这时,则可考虑采用外科治疗。

  黄红星介绍,目前省脑科医院运用的是“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俗称“脑起搏器”。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患者头部植入两根细微电极,连通埋在胸壁皮下的脉冲发生器,可以通过发射微电脉冲改善神经核团的功能,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消除震颤。据了解,迄今医院已完成超过200台次脑起搏器手术,效果非常理想。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运动则是另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帕金森患者往往会出现行动迟缓、肌肉僵硬及关节僵硬等现象,从而影响患者的姿势、行走、耐力、平衡及手脚灵活等,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预防因帕金森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黄红星提醒说,“所以,帕金森患者一定要坚持运动,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千万不要因为病情而放弃自我锻炼,早早的步入卧床期。除此之外,家人应多给予鼓励与赞赏,以帮助患者更好的锻炼与康复。”

  此外,为了更好对帕金森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随访,湖南省脑科医院于2012年成立了全省首个“帕金森病友会”,并于2016年4月,成立了省级协会——湖南省帕金森关爱防治协会。到目前,已有千余位病友信息录入了病友会档案库,医院工作人员会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并邀请他们回院免费复诊。

}

帕金森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患有该病后,患者常有典型的运动症状,比如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此外还会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等。那么,面对这一疾病,这类病患要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核心肌肉控制训练:核心肌肉主要包括腹部的肌肉和背部的肌肉,具体的训练方法是患者利用腹式呼吸,在吸气的时将肚子鼓起来,呼气的时则尽可能的把气体完全呼出去,如此,就能达到训练核心肌群的目的,而且,此方法还能调整其在行走当中的姿势异常。

2、面部肌肉的动作训练:帕金森病中期,患者一般都会出现面具脸,即其表情不丰富。所以,此类病患就需进行面部肌肉的训练,比如可以自己对着镜子做夸张大笑、露齿、挤眼睛、吹口哨、鼓嘴、鼓腮等动作,以此来锻炼面部肌肉,从而能逐渐做出各种表情。

3、头颈部训练:因为帕金森病中期患者会出现颈部的前屈,所以,此类病患可通过上下、前后、左右扭动颈部的方法,来达到锻炼颈部肌肉的目的,从而缓解颈前屈的表现。

二、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帕金森病的患者有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的症状,故而可以对其进行局部的针灸、电刺激、咽部的冰刺激等训练,从而起到缓解这些症状的作用。

三、平衡功能的康复训练。因为很多帕金森病患者都会出现平衡障碍,这大大增加了其跌倒的风险,故而对于此类人群,可以通过打太极拳、八段锦,快走或者慢跑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

四、心理的康复训练:帕金森病的患者通常有焦虑、抑郁的情绪,所以,对其进行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可以通过咨询心理医生,来助其恢复心理的健康。

通过以上所述,相信大家对帕金森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除此以外,该类病患还需在医生的建议下,规律服用治疗帕金森的药物,如此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再者,当其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最好选择比较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确诊得了帕金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