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天啊,晚上睡不着着有那些是最好的提高方...

学生作品我爱春天的声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生作品我爱春天的声音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日记|睡不着等春天
(1)睡不着我就写日记,2017年,2月21日,一觉醒来,和往常一样先摸手机,这是个坏习惯,虽然可以防止睡回笼觉,但不知不觉间赖在床上的时间会比睡一觉还要久。微博和朋友圈里都在说北京下雪了,不是淅淅沥沥那种打发你的小气,而是哗啦啦轰隆隆的鹅毛大雪,在视频里可以清晰地看见,斜着的,迅猛地,好像有甜品师傅在和恋人赌气,乱七八糟地瞎抖抖糖霜。来不及洗头洗脸了,怕雪不等我,穿上大衣就跑了出去。我喜欢一切气势磅礴的事物,暴雨,大雪,和不会吞噬我的山洪海啸,种种危险的自然现象,美得叫人产生一种愿意为之洗心革面的冲动,这场大雨停了之后,这一地积雪融化之后,在山洪与海啸也平息之后,我一定会变得更好,一定会更爱你,也更被你爱着。“你只是喜欢远远看着。”Z说。“那当然,不会侵害到我才叫人喜欢,窗外的雨才是最美的。”我说,“谁会喜欢淋雨?”“我喜欢淋雨。”“好吧。”我无可奈何。曾迷恋过我的人,给过我一些貌似很高的评价,“看不懂你”“觉得你是个谜”“你有些迷人的神经质”“你很悲伤”,仔细想想,根本就是明褒暗损,总结来说就是我这人脆弱敏感都写在脸上,漏洞百出,易攻难守。突如其来和日积月累的爱意会麻痹人的判断力,于是我的阴暗面,便被他们用一些文艺的词汇包装得比较美,走过了自我质疑的青春期,如今活了半辈子的我可是太了解自己了,我所谓叫人“捉摸不透”的“深度”,其实就是想得多,还矫情。我独自坐着默默地哭了,你以为多大事儿呢,可能我只是想起来曾经被美工刀划破了手指,却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而自己用云南白药涂了涂,想想就后怕,还好没有破伤风。我就是这么个人,笑了一个小时,突然就哭了,情绪跌宕起伏完全没有预告,而且时间间隔也没有规律,有时候发作间隔一小时,有时候好几年都不“作”一次。我曾经试着改过,失败了,都说本性难移,不可能的,就像你试着去喂一头食肉的野兽一把青草,甚至试图去改变海的方向,星的轨迹。现在我是放弃挣扎了,无所谓,反正有人爱我,有人就好这一口。爱上我的人或许都是不自知的受虐狂,可我也并非一个施虐者,大部分时候我选择自残,这当然也算是另一种伤人的方式,我虽然肉疼,可是在乎我的人心疼,我开心了,结果就变成了两个变态的相互残害,这样的恋爱当然不会有好结果。“都是叶公好龙,就像你喜欢雨却只愿意躲在屋里看它。”Z对为我“古怪”而沉迷的人很是不屑一顾,“真有你这么一个情绪不定时波动的‘疯子’在身边,没人受得了,一个人都没有,那些说爱你的人,一次两次之后,要么逃走,要么也疯了。”“好吧。”我承认,我自己都受不了,想和自己分手。(2)2月26日,情绪持续走高一直嘻嘻哈哈的我突然发作了,因为月初时的工作不太顺利,当然并不仅仅因为A事件而已,长年累月与自己作战的我,早已经提高了爆发的准线,是BCDE等等一连串的事件,积累在一起,因为A事件的触发,使我突然狂躁了。我拿起键盘狠狠砸在额头上两下,又打了自己两巴掌,哭了大约十分钟。我并不是一个天天靠打自己抒发压力的疯子,自己也没料到时隔十几年,我又对我下狠手了。上一次这么打自己,才十几岁,和奶奶争吵时,她不打我,我自己打自己,边嚎边打自己,说不清楚为什么,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吧,我太笨了,心里堵,一团乱麻,好像疼一下两下,可以把迷宫辟出一条直道,把所有坏情绪都疏导出去。冷静下来以后,我收拾了一下,约上朋友喝咖啡。阳光太好了,照在身上暖融融的,感觉毛衣已经快穿不住了。每个人的表情都因为和煦的风显得柔和了许多,当然他们依旧行色匆匆,眼里暗藏着焦虑,我整理了一下思绪,重新梳理了工作计划,觉得也还好,总的来说,一切是在稳步地朝着好的方向走。又更觉得自己笨了,想起下午的自己,脸上被黄昏时格外炙热的日光烤得烧烧的。“我在卖东西,帮我拍几张照片。”回到家后,我又能嘻嘻哈哈了,想起来要促进销量,叫朋友帮忙拍照贴去微博,果然被人说好憔悴啊,毕竟我下午把眼睛哭肿了,这个眼袋很新鲜的。在家里穿短袖也不冷。(3)3月2日,约了牙医的复诊,他夸我的矫正过程非常顺利,牙齿移动得很快,脸型也开始变化了,比以前更好看。大约是因为我很老实,医生也猜我一定很听话,牙套每天都戴足了22小时,皮筋也很乖地一直呆在嘴里,完成时间应该比预计的要快。牙齿不好一直是我的心病,逢人就解释:“原本我是有一口很整齐的牙,二十多岁太放纵,每天吃很多糖,晚上也不好好刷,下面的牙齿才开始乱七八糟地躺倒。”等到越来越在意起来时,好像是2008年,我去口腔医院咨询正畸,戴铁丝牙套要一万多,回家路上我就算这笔账,做不起,和妈妈打电话时几度想聊起这个意愿,也放弃了,她也不比我有钱。这么一拖拉,直到2017年写了电视剧,拿了一笔不小的钱,我立即去了私立医院,“要不痛的,要最好的,看起来也不可以丑,看起来要好像我牙齿上什么也没戴。”这么一要求,对方是给了品牌和方案,说是美国的技术,全程弄完7万多,我吓了一跳,这么贵,但也立即点头说,“好。”我有钱了,虽然不再是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但我可以弥补自己了。之后也还是觉得贵,回家又查了一下,原来我无意间跑去的是最贵的私立医院,如果去公立医院,价格可以便宜一半,再选择国产技术,又便宜一半。我微微有些后悔,但接触了人家的服务态度,确实很贴心,医护人员很温柔,装潢和设备也让人看了很安心,是预约制,不用排队,回想起曾经去公立医院挂号排了一下午,在某科匆匆看一眼,又要换挂另一科再排一次。算了,钱是身外之物,再赚,再赚,我安慰自己,我贪图的不就是这些吗?努力挣钱,就可以少受罪。虽然偶尔也会假想一下,当年如果有钱的话——那么年轻,做牙齿正畸一定会比现在更简单——也就是想想,别想了,算了,现在有也行。先苦后甜比先甜后苦要好,许个愿,越老越有钱,也不会怕寂寞了,如果我会孤独终老,就做一个常常开趴的老太太,街坊邻居会因为我的小城堡和游泳池来陪我。(4)这些天感觉自己变美了,苏醒了,开花了,绽放了,毛衣也不穿了,原来是春天来了,美的不是我,是春天。我走路的时候像只麻雀。收到了《北3》正式进入出版流程的消息,而工作的问题也解决了,甚至还收获了额外的惊喜。也许我真的变美了,牙医不是在哄我,那么有职业操守的他一定是说了实话。(5)键盘虽然把键帽都重新安上去了,但还是坏了,真脆!我的额头也不是很硬啊,疼了两天后也没事儿了,它竟然比我还不结实。只好买新的了,我在白色黑色原木色银色和彩虹色的机械键盘里犹豫不决。◇插播◇这波的设计品预定今天就结束了,我个人最喜欢的是T恤,我妈喜欢的是抱枕,手机壳感觉成品不如上次“很多很多猫”那么满意,但再怎么说,反正是绝版货!错过就没了。如果想要,趁着还没结束,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跳转去店铺。好了,我先试着睡觉,醒来再挑留言。如果你刷新页面看到了留言,那只能说明,我还没睡着……又是新的一天,春暖花开了,好好生活。
河南法律咨询最新文章
微信号:henanfalvzixun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专注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刑事辩护,企业法律顾问,专项法律顾问、尽职调查等法律服务。
Copyright2017.杨邱自媒体资讯站,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行走在春天里----我的教育拾零
不可忽视摘抄的妙处
湖北省洪湖市新滩中学张宽胜
  摘抄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常见形式。摘抄的内容可以是优美的词语,也可以是重点语句、段落或内容提要,甚至可以是整篇文章。其方式可以在专用的笔记本上摘抄,也可以记在活页纸或文摘卡上。显而易见,摘抄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其妙处至少有四。
  其一、有利于积累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摘抄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平时的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有些学生平时的作文辞不达意,语言枯燥,如能在摘抄这方面多下功夫,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够不断地提高表情达意的语言能力。
  其二、有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平时作文学生往往苦于难以驾驭材料,写起文章来空洞干瘪,尤其是写议论文,常常缺乏确凿有力的论据。如能恰当地摘抄一些名言警句,激人上进的事例,就会在材料的取舍方面有备无患,写作起来,会有令人信服的根据,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其三有利于平时的练笔。同学们如能对摘抄的内容加以归类,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兴趣,或发一些简短的议论,或来一段联想、想象的文字,对于训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无裨益。
  其四有利于推陈出新,提高写作技巧。初学写作的同学往往在写作方法上有所欠缺,如能根据摘抄的内容,仔细研究,认真琢磨人家是怎样组织材料,如何构段成篇,如何写景状物,如何表达细腻的感情,诸此种种,然后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里的“动笔墨”自然包括摘抄在内。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特长的今天,同学们切莫小看摘抄,更不可忽视它的作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同学,只要坚持摘抄,日积月累,定会使你的作文受益无穷。
  2000年3月22日
重事实不轻信口供
  实事求是,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本来是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笔者把它借用在班级管理的某些方面,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之间难免发生一些小纠纷,班主任在调解这些小纠纷时,往往会碰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状,更有甚者,有的貌似“原告”,实则“被告”。还有些学生,由于厌学情绪作祟,常常找出借口“请假”,到校外闲逛、逗留,甚至做一些损害中学生形象的坏事。针对上述现状,班主任应采取以下措施,妥善处理好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一细听陈述,冷静处理。面对业已出现的纠纷,班主任首先要听取“当事人”各自的陈述,然后有的放矢地询问“案情”。通过分析辨别,弄清楚哪些对“当事人”有利的事实,哪些是不利的事实,甚至是歪曲了的事实,做到不偏不移,沉着应对。
  二认真调查,晓之以理。班主任在初步理清“案情”的经过后,要立即着手调查。通过了解一些知情者,搜集大量可靠的事实,在确凿的事实面前,“案情”便会水落石出。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再对有关“当事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相机开导,教育他们应该诚实守纪,知错就改,让过失者认清这样做的危害,从而公正合理地调解纠纷。
  三深入家访,掌握动态。对于那些厌学者的“请假”,班主任要仔细分析,论证请假的合理性与虚假性。对那些请假不实的后进生,班主任要深入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动态,使他们尽快地回到刻苦学习的轨道上来。
  2000年8月20日
不可轻视教学后记的作用
  教学后记简称教后或者教学回顾,是教师备课和教案实施情况的小结,也是教学心得体会的记录。教师可以每课时上完后写,也可以在全课时教完之后写。教学后记不可忽视,其作用至少有四:
  一关注教学环节,完善教学手段。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老师在上完一节课或授完某个内容后,要弄清其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学组织是否恰当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灵活和优化,是否处理好讲与练,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关系。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等,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然后诉诸笔端,就能知晓何处应积极发扬,何处须改进和补救。
  二积累成功经验,以备日后借鉴。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都会有不同的闪光点和“得意之作”,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等。如对课堂结构的布局、生动的临场发挥和灵活机智的应变等进行详细记录,可供以后借鉴和参考。
  三清理教学中的败笔,引起足够注意。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做到“春风得意马蹄疾”,总有不尽人意,甚至有失败、砸锅的现象。如因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地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有代表性错误,教师由于专业知识上的欠缺造成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等,把它们及时写下,有待今后教学中引起高度重视注意,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四探索教学经验、夯实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些问题会有独特的见解,新颖的看法、感受和体会、认识等。如对板书的设计,教具的使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教学的选择等应随时记录,不要使之稍纵即逝,应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对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撰写教学论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0年9月11日
初中语文预习四法
  读先根据课文“训练重点”所提出的要求,认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体裁、作者、时代背景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借助课下注释,初步阅读课文。
  查在初读课文时,遇到文中未注释的生字、词,应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清这些字词障碍,然后再读课文,做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思进一步细读课文,且思考这些问题: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经过此番思考后,再试着分析课文的层次、中心、写作特色,并将析得的结构诉诸笔端,以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批对思考、分析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文中有疑问的地方,用着重号作上记号,以待老师上课时解决。也可以对文中优美的妙词佳句、优美文段,或圈、或点、或评、或用波浪线标出,反复吟诵,并试着品析其妙处。
  2000年12月24日
在历史教学中育人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素质,让学生接受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呢?笔者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用名人育人。纵观历史教科书,不难发现书中有许多历史名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利用这些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典型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德育渗透途径,这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单个的历史课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书中历史名人的有关知识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一文中,读到马克思的一段人物小传时,教师要相机点拨学生,使之明白马克思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与他从小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广泛地接触社会、更深入了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学习上,学生就会自觉以马克思为榜样,用顽强的意志,坚硬的毅力刻苦钻研,努力使自己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二用名言育人。世界历史《近代文化(一)》一文中,有一句牛顿的名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生在学习这一名言时,便能很快地悟出牛顿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崇高品质―――谦虚好学。结合理解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了长期的实验和数学运算,写出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伟大事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名言找差距,不难发现,牛顿的名言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些平时骄傲自大学生的灵魂。牛顿对人类作出了这样卓越的贡献,尚且虚心好学,我们中学生有什么理由不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永远戒骄戒躁。
  2000年12月31日
提倡“苦苦”孩子
  “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曾经是一条让不少孩子走出失学困境的宣传标语。它说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时值今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气候之下,笔者却认为学校的确不能再穷,可孩子却应该“苦”一点。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家中的独苗。衣服脏了有人洗,钱用完了有人给。于是校门口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背书包的家长,甚至出现了有的家长代替自己的孩子做教室清洁的怪状。如此关心自己的孩子,生怕这些“公主”、“少爷”们吃了一点苦,真令人迷惑不解。
  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为孩子遮风挡雨。终有一天,孩子们会遇上大风大浪,可是没有受过苦的他们又怎样能经受磨难呢?鉴于此,我们的教师务必时刻提醒家长:要苦苦孩子,多锻炼一下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在其中多经受一些困难和考验,多品尝一些失败的痛苦。对于孩子们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孩子们体验了磨难和挫折之后,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好时光,并能够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化作努力学习的动力。
  “不经历风雨,怎见到彩虹”。给孩子们一些经历挫折的机会吧!给孩子们尝一尝前行路上的苦头吧!
  2001年2月14日
与学生私了
  记得在一次语文练习课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做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一段时间后,从后排传来轻微的哼哼声。正在班上来回巡查作业的我,很快断定了声音是从墙角王刚同学口中发出的。我很快用眼睛扫射了一下他,发现他正在哼歌。
  上课居然哼歌,况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课堂上哼歌,这简直太放肆了!当时一股无名之火“腾”地在我胸中烧起来。我恨不得立即过去,把他揪出来,给他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以消我心中的怒气。可转念一想,要冷静,要知道学生正处在青春的叛逆期,难免有把控不住自己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对待这样一个偶尔不守纪律的中学生。想到这里,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仍然不动声色地检查同学们的练习情况。
  当我快步走到王刚同学的身边时,哼歌的声音很快停止了。我发现他的作业做完了,正在翻看一本《金曲欣赏》。我小声地对他说,把你的作业带上,给我看看。他顺从地随我走到教室外面的走廊里。
  我检查完他的作业,并当面指出其中有两处注音的错误,然后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刚才是不是你在哼歌?他摇摇头,矢口否认。我再三强调了自己分析和观察的情况,反复疏导,他始终咬牙不承认。
  现在的学生不比那时读书时的我们,你不弄过人脏俱在,他是不会承认过错的。比方说,你明明看见某个学生上课吃东西或讲闲话,你要他别吃东西或别讲小话时,他们往往会说,我没吃东西呀,我没讲小话呀。这就是现在的学生。
  我联想到王刚平时的表现,他不是那种得理不让人的混混,也不是那种硬不硬臭不臭的死疙瘩。看样子,王刚同学很爱面子,怕老师当众批评。经过一番攻心后,我向他直言:这事的确是你干的,为什么不敢承认呢、不就是在课堂上哼了一下歌吗?哼歌不是不可以,就是不能在语文课堂上哼。看他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我换了一种口气:只要你承认并改正,我们就来个私了,我保证再不提这事。我当场和他拉了钩(用我的小指头钩住他的小指头)。
  这一招还真灵。他惭愧地低下头,当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不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回到座位上去。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一样,我继续巡查其他同学的作业。
  这以后,王刚同学果真没有在我的课堂上哼歌,更没有做其他违犯课堂纪律的事。原来,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大可不必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指责,适当地运用“私了”的方式还真管用。不信,请一试。
  2002年2月23日
还语文课以琅琅的书声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颇多,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久读”,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大讲特讲。一篇课文从生字词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不厌其烦的讲述。有的教师唯恐自己讲的不细、不深、不透,甚至加班加点地讲。于是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仍然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分析讲解的只是照搬教参或是教师本人所理解的东西。这种以讲代读的教学模式,必然会给语文课堂教学一团死水,其结果窒息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笔者认为,欲探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须改革一讲到底的教学格局,还学生在课堂上的琅琅读书声,像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里描述的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一篇课文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应由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去吸收,去领悟。因为每个学生由于知识、阅历、人生经验的差异,所理解感悟是有所不同的,决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比如同样是“红楼梦”,“经常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因此教师大可不必一味地分析、讲解,而应该如何在去引导学生在反复地诵读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排斥教师的讲。对文章作者的了解,写作背景的介绍等,这些需要教师的讲,但都是的讲应是提纲挈领,点到为止。其余的内容须由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通过读去感受文章的美词佳句,去欣赏作者在文中所构造的情意趣味,去领悟作者的艺术匠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等等。
  读的方式很多,有范读、朗诵、齐读、跳读、接读等。指导学生读书,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如能够最佳程度地优化组合,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了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2002年4月24日
对课文“添枝加叶”又何妨
  “添枝加叶”阅读法,是指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不改变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课文的某些段落,添加一定量的句子,使这些句子同原文段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然后再由学生阅读添加后的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自己经过“创作’后感受到的乐趣。这样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经意间得到提高。
  如何给课文的文段”添枝加叶“呢?
  一、在文段开关添加表总起的句子。如《驿路梨花》开关一段:“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文段的开关添加山高谷深的句子。学生展开想象后,就有人在文段前添加成:这里群山环抱,山高坡陡。山,好大的山啊......
  二、文段末尾添加表小结的句子。如《驿路梨花》中的一段:“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个语段带给读者的是一幅月夜梨花图,只要能在文末添加月下的梨花给作者什么样的印象或感受的句子,就更能表明“我和老余”在高山深处发现梨花的欣喜之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就能添加成:......飘落在我们身上,月光下的梨树林多么美啊!或者添加成:......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月夜,这梨花给我们多么美的享受啊!
  三、在文段中添加与上下文句意相吻合的句子。如《驿路梨花》中的一段:“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是写“我们”如何修葺茅屋的一段。教师先开启学生的思维,根据上下文思考:“我们”为什么不立即上路?为什么要修葺茅屋?然后让学生在“离开”后添加句子。如学生一时添加不上,不要急,对文段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于是就有学生添加成:......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被梨花姑娘的事迹所感动,决定把茅屋修葺一下......也有学生添加成:......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受到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影响,决定把茅屋修葺一下......
  ‘添枝加叶”阅读法,是根据语意中的空白,临时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补白”,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再创造,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并不是说原文有什么毛病,需要修改和。再者,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有“添枝加叶”的语段,是根据需要和文章内容,来确定添加的地方。不然就会让学生陷入“画蛇添足”的泥潭。
  2002年12月18日
浅谈语文教材的例子功能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谈到使用语文教材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精辟的名言一直在语文教育工作者中广泛流传,它为许多语文老师正确的理解教材,科学地使用教材指明了方向。叶圣陶语文教材“例子”的观念,严密地论述了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阐明了学生透过教材中的“例子”,举一反三,练就熟练的读写技能的重要性。那么,应该怎样突出语文教材的“例子”功能呢?
  一、例子的代表性。语文教材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的,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言文字的典范性,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培养能力的层次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学生阅读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可以去阅读同类的文章,理解同类的“货色”。例如学生阅读了一篇典型的记叙文,理解了记叙文中叙述的要素、线索、方法、人物等方面就可以去阅读其他记叙文。从而理解它们在叙述的要素、线索、方法、人物等方面存在的共性。这个有代表的“例子”,具有一种“引子”的作用,它“一花引来万花开”。好像知识大海的一滴水,它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大海。
  二、“例子”的示范性。教材所选课文不是随便拿来的文字篇目,而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佳作,它们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久经岁月磨炼的传递中华性解放文化的精品,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堪为学生阅读的楷模,习作的“样品”。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感,而且从中也潜移默化地指导了自己的作文。学生以“样品”为借鉴来运用语言,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作家赵树理曾说:“小时候读《庄子》,我们就学庄子的句法,读韩愈的文章,又尝韩愈的笔法。各种风格的文章都学,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读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三|“例子”的隅反性。两千年的孔子已经认识到了举一反三的重要作用。他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课文是例子,学生可以借此“反三隅”,举一反三,形成学生的读写能力。如果我们抛弃“例子”,学生作文就失去了依傍和模仿,在运用语言方面就缺乏借鉴和比照,例如,学生学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后,就可以把课文第三段中的排比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为例子仿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条思路,然后填空:
  我们的学校是那样的―――和――,我们的课堂是那样的――和――,我们的老师是那样的――和――,我们的同学是那样的――和――。然后再让学生自由发挥,还可以把某篇课文中的一段先抑后扬的写法作为例子,仿写一段话。
  总之,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它是承担语文教学任务的特殊“例子”,因此教学中要珍视这些“例子”,切切实实运用好这些“例子”,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功能。
2003年1月1 日
语文教学平“平庸化”透视
  笔者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深谙一些教师的教学之道:备课有具体的教学指导用书,诸如《初二语文特级教师×××导学》、《名师×××教学全解(初一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用书里包含练习、测试等一应俱全。一些教师主要运用这些用书教学,甚至可以不备课就去施教(除非为了应付检查),至于作业也可以依“题库”去布置,只要按照用书上的答案判定即可。笔者把这种“一条龙”的教学样式,姑且称之为语文教学“平庸化”现象。
  这种现象大有其漫延的趋势,其危害不可低估。首先这种靠用书施教的手段,助长了一部分教师的依赖和懒散的教学作风。“语文教学是个筐,教好就靠用书装”是他们教学的口头禅。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流于形式,完成任务而已。常此以往,何以谈严谨的教学作风?教师的敬业精神只是一句空话。其次,教师用事先按用书上设计好的固定模式倒出来的样品,势必牵着学生鼻子走,让学生去钻用书布下的魔圈,使得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多姿多彩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被无情浇灭,导致学生觉得语文课“没劲”,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情绪。其三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共振。它是师生双向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知识对话。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为有情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师生进行对话交流时,学生可能随时发出思想的火花,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往往是用书上无法预先设计的。倘若偶然遇到“卡壳”现象,教师又如何去应对?处理不当,必定使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从而令语文教学举步维艰,难以走出少、慢、差、费的低谷。
  笔者并不反对参考一些有益的指导用书,相反恰当地借用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可以开阔教师思路,丰富教师的教学视野,但在具体操作上应批判的吸收,不宜照搬。不然害了教师,也害了学生。
  笔者认为,要防止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创造者。教师没有创新的教学观念,没有创新人才的价值取向,就不会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明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过程,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愿语文教学平“平庸化”现象不再出现。
  2003年2月18日
闲时去散步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常常久坐不动,长此以往,各种职业病诸如肩周炎、颈椎病、便秘等会接踵而至。除了用医用药治疗外,我想,在工作之余常散散步,也不失为缓解此类病症的良方。
  首先,散步有助于健康。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散步是一种负荷量较小的运动。在散步的过程中,可以边走边甩甩手,踢踢腿,使四肢得到锻炼;可以扭扭腰,拍拍后臂,使腰椎得到按摩;还可以伸伸脖子,耸耸肩,使肩椎得到放松。如此种种,就让散步成为一种综合性的锻炼。
  其次,散步可以放飞心灵。晚饭过后,我时常邀几位同事,去江边信步,到田垄上闲游,投井大自然的怀胞,感受湖光水色的秀丽。我们可以看看秧苗,踩踩田埂,呼吸田禾特有的馨香。等到暮色苍茫时分,顺手摘一片芦叶把玩,在江风轻拂中慢慢回家。此情耐寒性境,令人忘却了烦恼忧愁,舍弃了宠辱得失。
  散步出智慧。整天在室内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散步可使处于十分紧张的大脑皮层细胞得到放松,就象打开阻抑着想象力发展的闸门,各种创造性思维一涌而出,极其活跃。许多大作家就是利用散步的时间,让许多奇思妙想从大脑里鱼贯而出。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过:“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在散步时出现的。”
  常言道:“想长寿,多走路”。希望同行们能在闲暇时日多走走,多逛逛,走出一个强健的体魄——走出一段美好的人生。
  2005年9月14日
  时间流淌的岁月,经久不息。岁月从初露微熹中升起,从隐淡的星光中滑落,从亲人的双眸中消逝……岁月似深深浅浅的脚印,记载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又似隽永的旋律,谱写着人生华美的乐章。
  岁月之舟激起层层波。二十多年,我这个农家弟子从一所学校毕业以后,又步入了另一扇校门,带着青春和梦想,毅然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与学童走过的历程,也是我人生不断成熟的里程。
  我不畏层层粉笔灰,愿做他人垫脚石,把三尺讲台当责任田,辛勤耕耘,播撒着文明的火种,把诗一样的年华,歌一样的岁月,火一样的日子点缀得色彩斑斓。
  诚然,我并非振臂一呼应者如云的伟人,也不是腰缠万贯的大款。我只是一个一心为民一生清贫的教师。尽管我人微言轻,但我懂得怎样装扮生活,怎样有滋有味地品尝第一个春夏秋冬。
  早读为我启航,晚课与我相伴。以人为本精心呵护,以教为乐勇于奉献。困难面前不灰心,遇到挫折不迷惘。对于理解我报以感激和微笑,对于打击我有重压青松的意志。
  学校并非“锦绣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数月下来,也许人比黄花瘦,但我却能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每当我与学生搜寻到秀色可餐的诗句,闻到字里行间的缕缕书香,咀嚼着文字蕴含的甘甜,同他们一道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李白的豪放不羁,清照的俊逸淡雅,鲁迅的诤诤傲骨,我干瘦的思想顿然丰满起来。
  工作之余,我还可以悠闲地在书山文海中游弋,饱览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所谓“人家方城鏖战急,正是本人读书时”。偶尔来了点小灵感便俯首甘为笔下囚,也能在报刊上挥毫泼墨,点评人间万象,叙说苦乐年华,此时才真正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万般妙处。
  岁月深处,思潮如水,怀想如歌。
2005 年12月10日
  又到了水满河滩的桃花汛期,依然是小河淌水,依然是水声潺潺。驻目河边,倾听河水拍岸的声响,嗅着水草和野花的馨香,掬一捧清甜的河水,我仿佛听到了母亲站在河堤上,一声声唤着我的乳名……
  哦,奔流的小河,你是否记得,当启明星在天空还眨着庸懒的眼睑时,那些放牛的孩童早已骑上牛背,踩着黎明洒落的碎片,陆续地来到河边的渡船前。顿时,沉睡的小河被吵醒了。随着牛儿们“扑腾扑腾”地下河,再夹杂着孩子们清脆的欢歌笑语,伴着河水的摇曳,汇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在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
  还有那浣衣的少女,清晨提着大桶大桶的衣裳,径直来到小河边,卷起了裤腿,露出雪一样的肌肤,在河水的映衬下,一个个宛如出水的芙蓉。她们嘻笑着将柔情和春意在河水中洗涤,不远处的小伙子则挑着大担大担的湖草,踏着河水的旋律,走向远处的田野。这时河堤后绿树掩映的村庄渐有乳白色的炊烟升起,河坡上那些摇着尾巴的肥猪,正在惬意地啃食青草。不知是谁家的小黄狗,耸耸鼻子抖掉满身的露水,踩着河水的音符,消失在河堤的拐弯处。
  那来去的白帆,还有那搬罾的渔人呢?对了,常听有经验的渔人说,涨水的鱼,退水的虾。趁这涨漫滩的混水,再加上连绵的阴雨天,还不来搬罾,更待何时?
  你瞧,那鱼罾轻轻地放在水里,渔人在一旁悠闲地吸着烟,两眼紧瞅着河面,仿佛鱼儿已入了他精心布下的罗网。不一会,待那鱼罾露出水面,罾底便有大大小小白花花亮生生的活蹦乱跳的鱼儿。再看渔人满是皱纹的脸上已绽开会心的微笑,犹如河水泛起的涟漪。此刻他似乎闻到了早晨饭桌上那新鲜诱人的鱼香。这小日子因为有了河里罾中的鱼儿,也算过得滋润畅快。
  村庄中的学童,碰上了星期天,也三五成群地汇集到渔罾旁,和渔人共享搬罾的乐趣。
  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织网。网当然不会织,但鱼竿却有一条。
  钓鱼实在是孩子们周末的一大乐趣。将鱼竿置入水中。在等待鱼儿咬钩的间隙。他们便捡起河滩上的土石块,在水中打漂或比赛看谁掷得最远。一边掷还一边喊:黄泥巴砣,甩过河,接媳妇,看婆婆……随即便是一阵嘻嘻哈哈。也有手捧一本书的,眼睛似看非看,内心早已神游于书中的太虚幻境。
  看!浮标动了,慌忙一拉,可鱼钩上空空如也。在一旁搬罾的渔人会提醒你,等那浮标完全没入水中,方去拉竿。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小孩子心急,往往会打草惊鱼。等到一定的火候,鱼就自然上钩了。浮标又在动,这回跑不了啦!可慢慢用力一提鱼竿,挂在鱼钩上的却是那讨厌的甲鱼,满心的希望顿时化为水中的泡泡。抓住这小家伙,用细绳子拴住它的一条腿,于是这个星期天便生动起来。
  啊!小河,我的母亲河!你流过了多少岁月,流走了多少梦幻往事。如今我已经在你的哺育下,踏上了新的彼岸。可无论经历过多少世事沧桑,心中的那条河哟,将永远生生不息……
  2006年3月12日
  那是1998年秋季的开学之初,由于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侵袭,我刚接手的那个初中毕业班还有几名同学未到,为了不让一个同学流失,我决定亲自走访。
  就这样,我骑上单车,踏上了走访的路途。
  午后,离学校不远的几个未到的学生,我一一去过了,他们也都答应次日上学。剩下的是一个叫郭婷的女生,她的家在离学校30里地的北洲村。
  时值初秋,骄阳似火,自行车在滚烫的土路上行驶,不时发出“嗤嗤”的磨擦声。由于此前特大暴雨的浸渍,大部分路面不好走,我便下车推行。地里的棉花无精打采地站着,棉杆上还残留着渍水浸泡的黄色斑痕。我的心不禁不住缩紧了――――但愿郭婷家的农田不致于被洪涝洗劫吧!
  傍晚,按照名单上的地址,我好容易找到了郭婷的家。在滿是荷叶的池塘边,两间低矮陈旧的瓦房孤立无援的立在田埂上,似乎在诉说这个家庭所特有的的贫寒。夕阳穿过门前的树叶,洒下了一地金色的碎影,我看到了两个小孩,他们的柔嫩的小脸上绽放着可人的笑意,此时正在门前的空地上玩着“跳房”的游戏,全然不知道特大洪水对他们家的侵袭,全然不知道饥饿随时会与他们相生相伴。小孩子毕竟是天真的,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到底没有成人那样复杂。原来,人只要能永葆童心,心灵就会轻盈通透,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对快乐和自在的向往。
  就在这样胡思乱想的时候,我走进郭婷的家。一位正在烧饭的中年人接待了我。凭直觉,他一定是郭婷的父亲。我向他说明来意,他叹了一口气,然后向我倒出了他的苦衷:丫头正处在读书的年龄,谁忍心让她在家呆着,可我们家实在是穷啊!我从她父亲的谈话中得知,郭婷的妈妈两年前病逝,一家四口全靠她父亲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加上这年遭受水灾,总算保住了这个干窝(两间瓦房),地里的粮食几乎绝收。再加上还有两个双胞胎弟弟刚读小学,生活真是苦不堪言主。
  我问,郭婷呢?她爸说:放牛去了,这孩子知道读书没指望了,这几天也没吵着上学。正说着,就看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牵着牛回来了,她熟练地将牛绳拴在树桩上,叫了声张老师,就进灶屋做饭去了。
  这样一位清纯秀丽的少女,难道就过早地辍学,同她父亲一道去干土里刨食的农活吗?况且听前任班主任说她的成绩还很不错的。想到这里,我拿出300元递给她爸:郭婷的学费我付了,她的集资费我向学校反映就全免了吧。明天就让她上学去!我恳切道。
  郭婷的父亲先是一楞,待他明白我的意思后,连忙摆手,嘴里嗫嚅着,怎么能要您老师的钱呢?真不该!真不该!我尽力说服他,她爸终于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钱,脸上的肌肉不住地抽搐着。停了一会,他对正在做饭的郭婷大声喊:婷儿,老师来接你上学来了,他给你交了学费,你还不给他跪下!我慌忙上前阻拦,别这样!别这样!只要她将来学在所成,这钱也算我的一点心意。
  这时郭婷出来了,我分明看见她秀丽的脸上残留着晶莹的泪珠。我看时间不早了准备出门,她爸爸和郭婷竭力挽留我吃了饭再走,我随便喝了一碗稀饭,我说不早了,我要赶路。
  正和她爸辞行,就见郭婷迅速进屋,很快就出来了。她手里攥个电筒,顿了一下,她似乎记起了什么,旋即进屋,找来一根细麻绳,一面极其敏捷地将细麻绳穿进手电筒后盖的扣眼中,提在手里,宛如一个军用小水壶。她将手电筒递给我,示意我挂在脖子上。
  我赞赏地接过来,谢了她,顺手将手电筒挂在脖子上。从郭婷家出来,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刻,我骑上单车,行进在荷塘边的土路上。一阵晚风吹来,荷花在夜幕中摇曳起舞。我揿开手电筒的按纽。顿时,一束亮光喷涌而出,照亮了我前行的土路。
  2006年12月15日
月上柳梢头
  与华相遇是十多年前的一次自学考试。
  那年的秋天,纱帽山清新的空气中透出一丝闷热,我考完上午的课程后,就匆匆出了考场。下午考试时,才发现准考证不见了。糟了!没有准考证怎么办?那可是考试的通行证啊。我暗自叫苦不迭。一个姑娘家做事常常丢三落四,跟毛头小伙一样。懊悔之余,我还是带着侥幸的心理,怏怏地朝考场走去。
  正当我无助地在考场门外徘徊时,忽然听见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叫我的名字,我本能地答应了一声,见一个穿蓝色西服的男孩正向我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准考证。他微微一笑,将准考证递给我。
  谢谢!
  我的声音低到连自己都听不见,头不由自主地低了下来,手不停地摩挲胸前的纽扣。
  不用谢,同是天涯伦落人嘛!
  他风趣地笑笑,一下子消释了我的窘态,我这才仔细地打量面前的这个男孩,原来是坐在我身后的那个考生。他,高高的个子,有着一张英俊的国字脸。他告诉我,准考证就放在我考桌的空筒子里,幸亏他及时发现,不然就麻烦了,我莞尔一笑,算是对她的感激。
  我们很快地聊开了。他叫王华,是从隔江一个山青水秀的小镇来的,和我一样,他也是民办教师。相同的命运,相似的经历使我们挤上了自考这趟末班车。言谈之中,我们的距离很快拉近了。
  渐渐地,我们见面的机会也多了,每次考前的相逢,成了我们学习的好时机。华知识丰富,看问题透彻,往往一个不经意的分析讲解,都令我茅塞顿开。除此之外,华在生活上还给了我兄长般的关爱,同他在一起,我真正感受到生活原来这样美好。而每次短暂的相聚后,又平添了我漫长的期待与思念。一想到这,我就觉得脸热心跳,尤其是他国字脸上那双深邃的眼睛,叫人一下子有落水无力的感受,这难道是人们所说的两情相悦吗?
  一次应考的科目结束后,我们相约来到纱帽镇外面的江滩上。此时太阳西沉,桔红橙黄之色染在江边鹅黄般的草滩上。一会儿,一轮玉盘似的圆月升上了广袤的天幕上,此情此境,使人想起了北宋词人欧阳修的两句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那个美好的夜晚,我们在一起谈文学谈教育。从杜甫到莎士比亚,从孔子到叶圣陶。他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配之以磁性的男中音,令人如坐春风。江堤上洒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我真希望脚下的路一直伸向远方,永远没有尽头……
  我总以为我和华的故事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不料,在最后一次自考中,再也没有看到那个令我怦然心动的身影,只有考桌上那个空空的考号在叹息,我的心里空荡荡的。
  以后的日子如水一样的流过,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华一封厚厚的来信。信中说,他离职后到了南方,经过三年多的打拼,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此之前,他之所以没有和我联系,是因为他还没有站稳脚跟。信的末尾很自然原提出要我到他所在的公司去……
  读罢华沉甸甸的来信,我的心里有一种难言的纠结,可我实在放不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今夜,又是月上柳梢头的时候,四周静极了,听得到风吹过路的声音,这月光也一如从前。不同的是我已成为人妇人母,再也没有见过华却时时想起他。华,你现在还好吗?
  2007年4月10日
做学生的镜子
  时下,常听到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书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了......当这些怨声载道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时,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从教者,是否审进度势地想过,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做教师的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娇娇宝宝,被父母捧在掌上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与上个世纪的学生相比,的确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品质,缺乏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加之南下打工出现的留守儿童现象,势必给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这是不是说我们的学生就不能培养造就了呢?
  笔者认为,学校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通过教师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品质。魏巍在<<我的老师>>这篇散文里曾经写道:“今天想来,她对我们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在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連她握笔的姿势都陷急于模仿”。可见教师的影响对学生有多么直接。
  一个出色的教师时时处处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自律,他的学生必定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反之一个不求上进的教师,他往往将一些不良的习惯爱好"传染"给学生.因此,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明得失”的镜子。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好。&论语>>中所说的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是这个道理。有的教师自除了上两节課外,剩下的时间在打牌喝酒中度过,从不涉猎教学研究的书籍或其它书,怎么能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有的语文教师自己除备课或完成其它教学任务外从不动笔写作,甚至终其一生也写不出个像样的文章,更不谈在报刋发表,何以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摘抄,有的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头上染发都不说,还将自己的脸上涂抹得花里胡哨,怎么要求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染发;要的教师上課铃敲了以后才悠哉游哉地进教室,且課上到中途,又是接手机又是发短信,何以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安心听讲呢。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的这些不注重自身形象的教育者啊,是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所为了,我们到底给学生一面什么样的镜子,给学生树立了一个什么榜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知道自己职业的特殊性。有些行为常人能有,我们不能有,常人能做到,我们要比他们做得更好,因为我们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明于此,当我们指责学生这不是那不是的时候,是该经常擦拭一下我们自身这面"为人师表"的镜子了。
  2008年4月9日
穿行在教书与读书之间
  从教二十多年年来,虽说少有成就,但我与书之间却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我本身担任的是初中语文,这使我有大量的时间接触了不少哲人圣贤的作品,从中让我品尝到教书与读书的双重乐趣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阅读。每天,当嗅着缕缕书香,徜徉在课堂时,我都会沉醉不已。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令人陶醉。我喜欢这跌宕起伏的读书声,它把我和学生带到作者用自己的笔墨所营造的那种特殊境界中。那里有迎着风雪拯救普通民众的人民公仆,有不向多舛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有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英雄人物;那里有小河潺潺的流水,树林里百鸟的欢歌,原野里虫豸的弹琴;那里有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苦乐年华,有不法分子为非作歹的自掘坟墓,有慷慨解囊扶危济贫的人间真情......如此种种让我和我的学生们从书中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风光无限的大千世界。
  书本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单调的课堂因书香而激活,小小的课堂因书声而灵动。我轻盈地挥洒,课堂上便留下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其间,师生思维的火花不时在撞击,一些惊人之语频繁出自于学生之口。看着莘莘学子们或手捧一卷静静思考,或唇枪舌剑不甘示弱......此种场面,不可阻挡地一次次撞击着我那被名缰利索捆绑的心灵。于是在课堂上,我终于找回了自我,平时不善言谈的我在课堂上豪情万丈,激情飞扬
  结束一天的教学工作后,我又在另一个支点上开始了不知疲倦的读书。古今中外,文学历史百科杂说无所不读。在这些书籍中,,尤其是喜读文学作品的热情始终不改。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子夜读书,让窗外小虫的私语陪伴我在书中尽情地游弋,我喜欢在天高云淡芳草萋萋的丛林中读书,让大自然博大的胸怀包裹着我和作品中的人们,我陪着那些可爱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苦,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让爱恨情仇去诠释短暂的人生之旅。
  在阅读中碰到耳目一心或是震撼我灵魂的精美文句,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把它们摘抄下来,且乐此不疲,二十多年下来,我摘抄的笔记有厚厚的十多本。一有时间,我再去阅读那些优美语段,仿佛和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倾心交谈,那种亲热劲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长期的阅读,使我的精神积淀逐渐增厚,学养也渐有长进,这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虎添翼,我在课堂上能激情飞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的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的那些由零散的思想组合而成的文字,也在报刋上与读者不期而遇。这也是多年来的阅读给我的馈赠。
  读书,教书,使我教书育人的日子不再枯燥乏味;教书,读书,令我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我将不断地努力工作,教好书,多读书,争取教书读书双丰收。
  2008年8月28日
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与思考
  常听同事们抱怨:这书真的教不得了!宁可做其他职业都不愿意教书了。有的教师刚过五十岁就巴望早点退休,即使上班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或是外出培训也不参加了。其理由是过了五十岁就等于船到码头车到站,该是“混点”的时候了。诸如此类的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地侵蚀着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进取之心,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
  引起职业倦怠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人们经济意识大大增长的今天,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经济收入差距拉大,横向比较起来,教师的收入确实太低。物价直线上升,房价居高不下,造成了教师地位与现实较大的反差,教师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不如有些行业的人一月的收入,更有甚者,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吃不喝工作一生也难买得起一套像样的房子。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事高强脑力劳动工作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似乎在所难免。
  其次,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机制尚未健全,考分和升学率仍是评价教师的主要尺度,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学生的成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一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分到一个相对薄弱的班级,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却仍然不能提高班级学生的总体成绩时,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教师思想认识与实际工作的反差,加之许多老师不得不对各种检查评比、过多的培训和荣誉的驱使,从而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因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滋生。
  另外,由于我国的改革还处在一个转型时期,经济制度的分配不合理的现状依然存在,这对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小的冲击。社会上流传这样的民谣:小学生是亿万富翁,初中生是千万富翁,高中生是百万富翁,大学生替富翁去打工。在这样新的读书无用论重新泛滥的情况下,一些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锐减,有的教师分到一个非重点班,面对的是多数不求上进的后进生。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教师们使出浑身的解数,努力挽救这些病态花朵却收效甚微后,工作的成就感越来越低,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工作的倦怠感。
  再者,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和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使责任更多的落在教师身上。这种期望值和责任感使教师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上现今的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而且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出现的留守学生现象是当今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一部分学生性格刁蛮,我行我素行为偏激,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给现今的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言行上稍有疏忽,就会遭到一些低素质家长对教师的人格的污辱,成为社会的众矢之地。这样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就会使教师在工作中情绪低落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当务之急是将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落到实处。让教师们有一分不菲的工资收入,减轻他们的生存压力,逐步缩小他们与行政官员、企业高管,个体老板的经济差距。这样教师们就能在养家糊口的艰难处境中挣脱出来,去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让丰厚的物质待遇转化为不竭的精神动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培养和造就祖国的接班人去竭尽全力。
  教师本人也要有一个宽松的心态。教师虽有耕耘的愉悦、收获的欢欣,也不乏艰辛与劳顿。其实教师们无需为劳动不被认可而不平,为学子们的吵闹而烦恼,也无需为各方面的压力而焦虑。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到自然中去晾晒一下心情,寻找生活的快乐。或去散步,或去骑车,或去登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去感受山的峻峭,海的博大,草的温柔。听一听啁啾的鸟语,看一看夕阳的余辉,嗅一嗅花的馨香。也可以捧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在重拾读书的乐趣中,去感受大千世界和百味人生。让这些去冲淡心中的不快与烦闷。
  教师还要学会与生活讲和,适时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勇于直面工作中的烦恼和压力,宠辱不惊看待工作中的种种不快,是教师与生活讲和的良方。对待工作中的不如意,无须像一个苦行僧那样,整日灰头土脸。对待后进生,也无须戴着枷锁去跪着教书。要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改变后进生,就去改变教师自己。要学会接纳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磨难,随时为自己减压。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始终保持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及时有效地化解消极情绪,从而根除职业倦怠。
  2010年4月24日
切莫忽视课堂小细节
  曾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一篇报道某特级教师借班上课的文章,文中说,该老师走上讲台时,首先到教室的前排,背对着学生,将讲桌上的粉笔灰轻轻地吹去,那些粉笔灰便轻飘飘地落到讲台上,鲜有粉笔灰飘落在前排学生身上。于是这位特级教师的举动赢来满堂喝采。这个不经意的举动说明此特级教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都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无疑这个特级教师的一个小小的细节起到一种无声的育人作用。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有些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时,因写错了字,为了图方便,就随便用手一擦了事。结果弄得满手粉笔灰,再弄到衣服上,一堂课下来,整个人脏兮兮的,形象极为不佳。再者,教师在黑板上写错了字,用手擦不用黑板擦去擦,这样随便涂改,学生做作业写作文也就会学着老师那样随意涂改,这说明教师的一个小小细节都会给学生带来示范作用。
  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些有待改正的细节: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将手按在讲桌上或是将一只脚跷在讲桌下面的横木上,随意接打手机,随意进出教室,或是靠着教室门前,优哉游哉地凝神远方。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随便在课堂上抽烟,造成袅袅的“炊烟”在教室里回旋,而此刻教师只管自己美滋滋地享用,不顾学生的间接吸烟的感受。以上细节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却不便于指出。久而久之,教师对课堂里的一些不良的小细节习以为常,殊不知,这些细节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教师的言行实际上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作家魏巍在<<我的教师>>里写道:“在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也急于模仿。”连老师握笔的细节学生都喜欢模仿,这足以说明细节的示范作用委实不可小觑。
  教育没有小事,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要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时时刻刻给学生做好的表率,让自己的言行给学生留下一面光洁纯净的镜子。
  2010年5月9日
几个容易忽视的教学细节
  教师授课时,应时时处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规范言行去影响学生,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稍有不慎,教师的某些细节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提前走进课堂。每节课的间隙是十分钟。教师应提前走进教室,梳理好当堂要讲授的内容,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及时地调整好学生心态,使之尽快进入下节课的学习状态,也避免上课铃响后没有教师在场的无序状态。同时教师此举也给学生“走在时间前面”的无声教育。
  不要将手(脚)搭在讲桌的上(下)面。教师由于长时间地站立,身体未免有些不适,于是将双手按在讲桌上,一只脚搭在讲桌下面的横木上,身体向前微倾,以缓解疲劳。尽管这样确实使身体得到放松,但给学生留下了极不雅观的形象。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教师不要固守讲台,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质疑问难,近距离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从而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教学开放灵动起来。
  不要在上课时接打手机。在授课中接打手机,一是会中断正常的课堂教学,二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让学生认为教师有“三心二意”的不良习惯,此举有损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教师要在上课前要自觉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教学中去,做到心中有课堂,眼中有学生。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
  不要将调皮学生晾到教室角落。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不守纪律的学生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疏导。教师要用春风化雨的语言去滋润学生心田,冲刷他们言行上的污垢,如一时难以对服捣蛋学生,也要待课下再去做疏通工作。不要动辄将其驱逐出境,这样既疏远了师生关系,久而久之就会让问题学生产生自卑、自闭、抑郁等不良心理。
  准时下课不拖堂。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完成当堂教学任务而延长授课时间,这样做反而吃亏不讨好。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一个人的活动应该是动静结合,张驰有度。一节课45分钟,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此时下课正好可以放松放松,如强行拖堂,会使学生反感,也会影响下节课的教学,同时也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不守时”的坏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会影直接响课堂的走向,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我们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从小事做起,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用自己规范的言行举止去烛照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内化为刻苦学习的不竭动力。
  2010年6月12日
教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说起名师的成功经验,有不少人认为,除了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读书。读书的确让人收益匪浅,它不仅让人的视野变得开阔,对人生、社会、理想、前途的思考不只是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能使人感到生命更加丰富有意义,工作也不再是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方向感。尤其是作为教师,读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也将通过教师影响到学生的人生。相反,一个不热衷于读书的教师,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也不可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
  只读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书籍行不行?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教哪能一门学科,都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教育的必须。我们提倡教师是个杂家,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教师的知识越渊博,涉猎的学问越广泛,他在教育教学中就越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而不再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老先生,当有学生问他“怪哉”是什么虫子的时候,他却无从知道而怒形于色。
  教师应该读一读经典优美的文学作品和经典的哲学著作,这是涵养心灵的需要,也是丰富自己的智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为什么现在很多老师工作踏实,也深受学生喜爱,但要他们介绍教学经验时却无话可说。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表达能力,经常阅读优秀的书籍,就可以填补这个表达能力缺失的空白。阅读优秀的作品能潜移默化地学会准确、精炼的表达,把自己的所思所感以及对教育教学的探索如实地表达出来,也便于与同行之间交流、碰撞、提升。在平时的闲暇时日,读一读四大名著以及老庄的散文是大有益处的。
  经典的教育著作和教育理论书籍应该常置于案头,成为我们专业成长的营养品。只有广泛地阅读教育著作,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读陶行知,让我们知道“生活即教育”;读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走近儿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理论的滋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才不能成为简单盲目的劳动。在了理论的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更加有智慧和活力。
  优秀的中外教育教学案例和教育思考文章,应该常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工作不可或缺的伙伴。通过阅读这些案例,了解中外优秀教师的工作方法、教育学者的理性思考,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甚至可以直接指导我们的实践。读魏书生,让我们懂得教学中的民主管理,读钱理群等当代教育学者,又可以了解到当今教育问题,让我们如何思考教育,在今天的教育中能做些什么……
  此外,学科教学技术(艺术)类的书籍可以读一些,各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书也可以读一读,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率,以避免陷入纯技术化的误区。
2010年9月3日
我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常常会为一个最简单的理由去行走漫游。记得十一岁那年,为了到仙桃市沙湖的外婆家去,我竟怀揣两个烤红薯只身行走了三十多里的土路,途中还要经过吴家芦那铺天盖地的柴山林,茂密的柴山林只有中间被人踩出一条一尺来宽的小道,仅供行人通过。早就听大人们说过,吴家芦后面的密密柴山林中,常有强人突然从天而降,拿着扁担木棒一类的武器,恶狠狠地逼着赶路的人拿出钱物来,否则性命难保。也时常听说有小孩在柴山林被捉去拐卖给人家的传言。因此人们到沙湖都是结伴而行。我那时一个小小的人儿,走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柴山林中,心中空荡得如干瘪的口袋。一阵风吹过,芦苇丛如千军万马在吼叫,而我的心里却波涛汹涌,幼小的我似乎看见有无数强人在不可知的角落,眨着绿幽幽的眼睛。清楚得记得,那天我在两边都是遮天蔽日的一条羊肠小路上一路小跑,快到芦苇尽头时才遇见了几位到沙湖卖猪崽的挑夫。尽管我又累又饿,两眼昏花,头重脚轻,但沙湖的热闹与繁华托起我孩童时美好的梦想。
后来做了一名乡村中学教师后,我常常徒步十多里路到合家中学任教。尽管辛苦,但也落得个锻炼了身体的有氧运动。后来有了自行车后,我就以车代步,骑着它穿行在田间地头乡村集市,在两旁装扮有整齐划一的行道树的公路上,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我的每一天无不被兴奋、激动、舒心所包裹着,一旦内心被沿途的风景所占有,脚下的路也就飞翔起来。
调入镇上的这所初级中学任教后,没有每天上班下班的行走的忙碌。舒适的工作环境,优越的家庭生活,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闲暇时的网上冲浪,逐渐消弭了那颗不安分的心。生活开始变得缺少了生机,于是肩周炎、颈椎病、慢性胃炎等慢慢地不请自来。当这些健康的大敌悄无声息地向我袭来时,我才了解到健身的重要性。这时重拾行走的快乐已迫在眉睫。
每天晚饭后的散步要成为教师的必修课,这个倡议不知是哪个教师率先提出的,真要感谢这位敢为人先的引路者。一到节假日,我就会约上几位同事,信步登上江堤,看江中楼船鱼贯而行。或是徜徉于繁忙建设的工业园,感受热火朝天的沸腾的忙碌场面。或在小鸟还没唱歌的清晨,到田野去,到湖边去,那里有睡莲,那里有玫瑰,迎着那傍晚的清风,抖掉身上的灰尘,将工作中的不快与烦恼踩在脚下,一任眼前的景致在我们面前扑展开来,然后蓄一身旺盛的精力,翌日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此这般,神仙帝王也不过如此。
当我那天独自一行人走在汉洪公路上,看到几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他们戴着头盔,身穿着骑行服,在公路上骑着自行车,兴致勃勃地飞奔的时候,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我心中萌生。什么时候,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利用寒暑假去骑车环游全国甚至是周游全世界。
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幽辟的山野;不管是崎岖的山道还是平坦的公路;不管是晴天丽日还是风霜雨雪。让一样的阳光,一样的天空陪伴我获得不一样的心境;让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群为我拥有不一样的情怀;让江河湖海的浪涛,让清澈见底的流水去荡涤我那疲惫的身心。然后让我在愉快的行走中能追寻前人的足迹,探寻未知的领地。
有了这样的奇思妙想之后,我的眼前瞬间展开了一幅神奇的画卷:我仿佛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那带有咸味的海水直击我的胸膛,在温润的海风中,我在浅浅的沙滩上狂奔,边吮吸着沙滩上自由的空气,边品味着水天相接处的海上日出。在耸入天际的泰山之巅,我感受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怀,再次领略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欣喜与欢畅。在茫茫的瀚海沙漠,我独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园的荒凉与孤寂,看到了朔风呼啸中的莫高窟,傲视异邦的豪放与洒脱。在大美的西藏,我在手中旋转的经文的老妇人的指引下,来到了终年积雪的唐古拉山脉。放眼四望,蓝天白云之下,茫茫的草原和镶嵌于草原的曲曲直直的河流溪水。在新疆的天山脚下,在千里大草原上骑马奔驰的时候,那毛色格外发亮的牛羊,还有那静立在高高山顶的和平哨所,都无时不该刻温暖着我的心房。站在雪山高原,我能感觉到蓝得逼你的眼的天空与我是那样的接近,我的手快要触摸到天上璀璨的星群了。我仿佛听到一代伟人穿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湖南方言: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就是行走的快乐啊!朋友,快卸下世俗的包袱,抛开工作中的烦恼。迈开双腿,跟我走吧,现在就出发。去亲近自然,去寻找快乐的老家吧。
2010年10月9日
像于漪那样教书育人
  于漪老师是中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名师,她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对无数中小学教师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书育人的生涯中,她真正做到了“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于漪老师之所以在长期的一线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是因为她在漫长的从教生涯中,从内心把教育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她把自己当成学生的良师益友,愿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她一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堪称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典范。
  于漪老师的成功之处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自我认识的人格魅力,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无论是开教学研讨会还是听青年教师讲课,她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向别人学习。平常每天下班后,回到家里又开始孜孜不倦地学习。她把在家里开夜车分为两部分,九点之前继续研究教学工作,九点之后自修,主要是学习中外文史哲以及教育教学论著。早上五点一亮就起来再接着学习。这种夜以继日的恒久求学精神,使她有了厚实的学养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于漪老师上了一辈子的公开课,大概有2000节,每一次她都不厌其烦地在教后记下自己的不足之处。正因为每一次她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她深知,每一次反思都标志着自己向前又跨出了一大步。只有以对自己的认识越清醒,自我教育的功能就越大,越能塑造完美的人格,业绩越能长盛不哀。
  其二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乐意把爱奉献给学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备的首要素质。教师越是真心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于漪老师常说,一名教师只有把教育当着一门事业来做,才能将无私手爱奉献给学生。她也是这样做的:一天半夜某学生发高烧,达到40度,那时她在南汇新场镇的龙桥大队教书,那里没有医生,连自行车都借不到。半夜里,于老师和另一位学生背着那位学生走了十几里的路到镇上。那晚寒风凛冽,她的棉毛衫都湿透了,还眼冒金星,却全然不顾自己刚动过手术不久。当他看到那位学生及时得救时,竟兴奋得流出了眼泪。
  于漪老师为备好一节课,常常10个小时、20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独立钻研。这样“深入文本”的工作量,对于许多青年教师而言,大概只有公开课才会吧!但对当年同样年轻的于老师来说,却是每课如此,这谈何容易!在她看来,教师备课备什么?一备教材,二备学生。正如她在书中所言:“胸中有书,有语文教学的总体框架,这是我备课的一部分,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生。研究学生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她的这句话的确引人深思,这其中可以看到于漪老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于漪老师是1978年国家首批评的特级教师,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上公开课,公开课上了不少,但她要求自己做到不重复,有新意。不仅公开课如此,日常课更是如此,堪称一线教师终生学习的典范。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仍然深入课堂听课,与青年教师切磋交流,满腔热忱地培养青年人,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她一生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学习、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向着更高境界攀登。
  于漪―――这个站在讲台,就用生命来歌唱的教师,为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她这种献身教育的执著精神,将激励着千百万教育工作者去创造美好的明天,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2010年12月5日
教师阅读面狭窄的困惑与对策
  近日,笔者走进一位中学教师家庭,发现他家式样新颖的书橱里虽堆满了不少书籍,可上面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可见这些可怜的书籍摆放在他书柜里显然是为了装饰门面,作一个摆设而已。笔者问这位教师,这么多书摆在书柜里不读岂不是冷落了他们?那位教师无奈地笑笑:我哪有时间读这些书啊!要读也只是随便翻翻而已。这位教师书柜里还藏有不少书,一些教师除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外,基本没有其他书可读。
  以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阅读面狭窄的现状。这些状况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量少”,指教师的阅读量少。教师的空余时间一部分忙于饭局牌桌钓鱼休闲等活动,一部分忙于家教补课和第二职业等方面,用来读书的时间相当少。二是“面窄”,指教师阅读书籍涉及面比较窄,阅读最多的是教学参考书、习题解答、练习精选、教学案例类的书,其次是一些娱乐方面的杂志。三是“短视”,指教师读一些当下直接有用的书,对于自身长远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的书,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法律以及自然科学等读物考虑较少,用什么学什么。四是“快读”,指教师没有闲工夫去仔细阅读,品味读书的乐趣,往往蜻蜓点水,不可能进入深度阅读的层面。五是“功利”,指教师往往平时不看书,遇到职称评定需要考试以及撰写论文时才看一点书籍。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杂志和有关教育前沿方面的书很少涉猎。
  以上种种现象小学比中学普遍,农村比城市普遍。笔者不禁为之担忧。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则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潭“活水”,且需要常流常新。这一潭“活水”主要缘于教师不断读书学习,不但地自我更新,做一个永不懈怠的阅读者。
  如何让阅读之光照亮教师的育人道路呢?
  其一,思想策略,即端正教师阅读思想。教师的责任包括培养一个民族的读书习惯,让学生成为精神文化的绅士。因此教师首先要成为儒雅的绅士。正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只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才能成就高格调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品质。作为教师,我们要多读书,这才是我们的本分,也是常识性的真理。可以想象,一个平时没有阅读习惯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那的确是空对空的说教。
  其二,导向策略,即教师应该读什么。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回答。笔者认为,尽管见仁见智,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要基于教师专业知识建构与完善。教师的阅读要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展开,从专业的发展需要出发,为专业的发展服务,教师要在阅读中彰显自己的专业价值,享受专业发展的幸福。教师的阅读还应该比较全面,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但不能偏于某一方面或一类,避免阅读的功利倾向和技术倾向。具体说来,教师要常阅读经典的教育著作和教育理论书籍,让这些书籍成为老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品;教师还须多阅读优秀的中外教育案例和教育思考类的文章,让这些书籍伴随着教师的工作,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伙伴;教师还应该阅读一些经典的哲学著作,这是涵养心灵的需要,也是丰富自己的智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阅读一些学科教学技术类的书籍,各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书也可以读一读,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能力,避免陷入纯技术化的误区。
  其三,行动策略,即推动教师的阅读实施过程。首先学校向教师提供大量的阅读书籍,制定教师年度读书计划,向每个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由学校统一购买,方便教师借阅。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有读书笔记及读书心得体会等,学校要不定期作检查评比,以此来推动教师阅读的持久展开,其次让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广大教师向纵深层面阅读,在以上的评比过程中,树立一些读书典型,将好的读书典范作为教师的一面镜子,通过先进示范找差距,让教师在先进阅读的模范引领下,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让节假日的读书活动代替麻将字牌的消遣。第三,每月成立读书活动日,让教师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也可以让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借阅书籍,形成好书共赏的阅读机制。让校园处处溢满书香,师生人人都有书卷气。师生在纸与墨的森林中感受人类精神的恒久魅力。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最美?读书的姿态最美,什么最快乐,读书最快乐。
  2011年4月1日
始终微笑地看着你
  坐在靠窗的天柱,我知道你从小养成顽劣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过来,我也曾多次在课堂上不点名地指出你这样那样不守纪律的言行,可你却依然故我,让我大伤脑筋。尽管如此,我始终没有放弃过你。我坚信,爱的阳光雨露终究要使你铁树开花,顽石点头。我明白,你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有经常犯错误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我不信温馨的春风唤不回你的善举,大爱的阳光不能溶化你坚冰一样的顽劣个性。
  课堂上,当你起身凝望窗外喧闹的菜场,并不时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当这近乎怪叫的声音吸引了其他同学们的注意力时,我用微笑的眼神提醒你,直到停止了你自以为搞笑的声浪;当你无聊地踢同学的脚时,我用微笑的眼神警告你,直到你回心转意,不再侵害他人;当你扑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连唾沫都溢在课桌上时,我默默地走近你,抚摸你宽厚的双肩,你被惊醒,却没有看到我往日如剑的双眉、如炬的目光,你看到的是一双凝聚着师爱的双眼,那双眼睛始终含着笑。你有些吃惊地注视着我,似乎在说:老师,你为什么一改过去严厉的面孔,不对我发怒呢?
  下课了,我走出教室,你在走廊里追上了我,看着你阳光青春般的笑脸,我为此迷惑不解。于是你对我说,老师,我知道自己上课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以后我再在课堂上做不守纪律的事,你就轻轻咳一声,我立马就停止。我含笑地看着你:好!男子汉大夫,说话要算数哦!
  第二天,你确实改了不少,好长时间你都表现不错。只是在做作业时,你偷偷地把手搭在同桌的肩上,我轻轻地咳了一声,你的手放下来了。后来你拿出零食来刚准备放到嘴里,被我发觉,我又咳嗽了一声,你的手一弹,又缩了回去。这时,我看着你的窘态,连忙解释说:这几天老师有点感冒,不过我尽量忍着不咳出声来,免得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你笑了,我也笑了。我知道,只有你才真正清楚我“感冒”的缘由。
  2011年10月15日
隔代护养带来的弊端与对策
  近年来,由于生存压力的增加,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照顾。而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青壮年大多到外面务公,大部分儿童成了祖辈家长照看的留守儿童。笔者常看到在学校大门外接送学生的大都是一些祖辈家长,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农村中小学的一道风景。这种由祖辈关系代替的亲子关系的隔代护养,给基础教育带来了诸多弊端,让今天的乡镇中小学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教育观念陈旧,有些甚至严重过时。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感情、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在不少家庭,祖辈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满足其无理要求。这种无原则的溺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和唯我主义,在学校很难与同学友好相处。
  在教育方法上,祖辈家长对孩子的需求往往采取简单、直接的满足方式,而忽视在引导孩子在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的能力。很多祖辈家长不让孩子放手去做孩子该做的事情,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信心。
  在对学生的监护问题上,一些祖辈家长往往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尤其是一些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家庭,其祖辈家长对孙子的监护权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对孙辈管严了又怕孙子或孙女出现逆反心理,走上极端,酿成悲剧,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或女儿;管轻了往往不能给孙辈一定的约束和监管,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的祖辈家长的约束和监管置之不理。这种左不得右不得的尴尬境地让一些祖辈家长无所适从。
  解决隔代护养在教育上所带来的弊端,需要个体家庭的努力。首要的是处理协调亲子关系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解决隔代护养的弊端更需要社会共同努力,为家庭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只有减轻年轻父母的压力,让他们不需要在外地打工,也能够在孩子出生地找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满意工作,才能让孩子的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爱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就不会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就需要国家能充分保证公民的就业,为公民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当然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解决隔代护养的弊端的另一个办法是家校联通。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多与祖辈家长沟通,主要采取家访的形式,多多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多交流一些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管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务实合作。同时相关教师和班主任也要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多给予他们以关心和照顾,小心呵护他们,深入细致地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坚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不断地在生活中磨炼自己,最终达到百炼成钢的目的。
  为了让隔代护养的学生幸福健康地成长,学校、社会、父母和祖父母都要科学、系统地解决好隔代护养的教育问题,社会要想方设法解决公民的生存压力,家庭教育要向学校教育靠拢,学校教育要向家庭教育延伸。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当好教育留守学生的和事佬、协调员。这样,隔代护养所产生的弊端就能有效解决。
  2011年12月10日
课堂提问之浅见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则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它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掌握、运用的有效途径。精当的提问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学生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纽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驾驭提问的艺术呢?
  一、提问把握分寸。课堂教学如何将问题提的明确简明,能启发学生思考,适合学生心智,是课堂提问的关键。问题提得过难,学生回答不出来,就容易使学生灰心丧气,削减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问题提得过易,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回答,就会使学生思维停顿感到乏味。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能恰如其分地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提问提的实,提的准,提的巧。让学生在反复思考反复琢磨中凸显问题的答案。即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地将问题解答出来。
  二、提问有序列性。课堂中的提问要注重教学的思维链,由简到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同“悦”)以解”(《礼记.学记》)。这就是说,教师善于提问的,好像攻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从脆弱的部分入手,然后再砍伐那坚硬的部分,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愉快接受,理解相应的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回答。所以教师发问应由浅入深,由疑到难,体现教学的思路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如《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句难以理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含义,教师可以从简单处提问:句子中的“鸽子”象征什么?然后进一步加深提问:本文作者都德在这里写“鸽子”是什么用意?这样由浅入深地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提问须注重设计。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启迪学生心智出发,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生动活泼地探求知识,增长智能。欲达此目的,教师应注意设计好课堂提问。巧妙精当的提问不可能凭空地杜撰出来,它必须在教者透彻地掌握教材,清楚地了解本班学生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当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首先应心里有数,知道该怎样回答,或者有哪几种回答。其次要考虑学生怎样回答。即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物”(文本)。教师的提问设计得好,再善于相机诱导,学生就能带着高昂的情绪去学习,其积极思维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四、提问的启发指导。提问是引导学生从已知探求未知的过程。学生出现答题角度不对或答案不完整等现象正常的,这正需要教师的点拨提示。教师可以提供材料,指导思维方法 也可用追问、反问、插问等方式引导、激励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一步步接近答案。当学生一时不能寻找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针对教师的提问在学生中展开讨论,也可以质疑教师给出的答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形成与文本对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知疑、主动释疑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地。
  五、提问注意的事项。
  (1)、提问过于陈旧,毫无新意。如:这篇文章分几段,每段的大意是什么,某一段用了哪些修辞等等。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总是老生常谈的几个提问,千篇一律。此类提问抑制学生思维的信息,学生十分讨厌。
  (2)、提问过于含混,模糊不清。有些问题教师一时难以把握。如<<济南的冬天>>哪一句最关键,是本文的文眼?学生回答不上来,就只能瞎猜测,结果还不能使教师满意,最后兴趣全无,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3)、提问不能迁就学生的答案。当一个问题在很长时间学生都难以回答时,为了一味地赞赏学生。只要有学生回答,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明显错误,也不予以指出,这就曲解了提问的价值。
  (4)、提问不能搞突然袭击。当学生不守纪律时,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结果让学生当众难堪。这样做不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不守纪律的现状,反而使该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而挫伤了该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0年4月10日
让学生有米下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文时抓耳挠腮,常常两眼望青天,也无从下笔。这种“无米下锅”的现状一直在困扰着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米’下锅而能一挥而就呢?不妨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我国清朝文学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以不朽的名著《红楼梦》证实了其观点的正确性。世事和人情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懂得了世事和人情才能写好文章。反之,生活见闻少,不懂“人情世故”,写作时自然无内容可写。这表明生活才是写作的不尽之源。只要有了生活素材,我们学生的作文就会有内容可写,不再是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却还是两手空空。当然“生活”是广义的,它包括现实社会中具有各种职业的芸芸众生,以及人们从事的各种劳动和劳动成果,也包括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等等。这些材料往往是感性的,零碎的,分散的,不系统的。只要对这些材料经过选择、加工、提练,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为表现其文章的主题服务。有了这些材料,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过不歇。当然,中学生生活阅历浅薄,参加社会活动少,自然没有什么丰富的素材可言。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深入生活,从中观察、分析、理解生活,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地从生活这本大书中去搜寻自己写作中所需要的材料。
  二、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如果说生活是写作之源,那么阅读则是写作之流。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以杰出的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上睡不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