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减肥判断食物的营养作用

新增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指标及评价程序的初步方案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9年第3期第0卷 监督管理&&&&
发表时间: 16:28:00
关键字:&&
  自日实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以来,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正在逐步规范。到目前为止,卫生部认定的各保健食品功能检测机构按照卫生部颁布的《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以下简称《程序和方法》)共检测试样2 000多种,获得卫生部批文的约1 600种。其中有200多种送检产品的保健功能不在《程序和方法》规定的功能范围内,为适应保健食品市场发展的需要,卫生部于日发文,批准新增加12种保健功能(卫监发[1997]第38号)。
  由于国家发布正式的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需要有一个过程,暂时还不能拿出完善的评价程序和方法,而目前工作又急需有一个对新的保健功能进行评价的方案。为此,我们初步拟定了新增加的12种保健功能的评价指标和程序,组织专家讨论后整理出了初稿。供大家讨论、验证、探索,为以后制定正式的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作准备。
  1 调节血糖作用
  1.1 试验项目
  1.1.1 动物试验 a. 高血糖模型动物的空腹血糖值,糖耐量试验。
  b. 选用正常动物进行降糖试验,以排除受试物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作用。
  1.1.2 人体试食试验 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值,胰岛素测定
  1.2 试验原则 人体试食试验为必做项目,并原则上应在动物试验有效的前提下进行。如动物试验无效,而大量有关资料显示对人有效,则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人体试验。最终结果判定以人体试验为准。(以下凡人体试食试验与动物试验均被列为必作项目的功能试验,其人体试食试验的试验原则均按此要求)。动物试验中提出的两个指标、人体试验中提出的三个指标均为必测指标。
  1.3 结果判定 动物试验中两项指标有一项指标阳性,人体试食试验的糖耐量试验和空腹血糖值两项指标中一项阳性,且胰岛素不升高,即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调节血糖作用。
  2 改善胃肠道功能作用
  改善胃肠道功能,目前先提出①促进消化吸收,②改善肠道菌群,③润肠通便,④保护胃粘膜四个功能。
  2.1 促进消化吸收
  2.1.1 试验项目
  2.1.1.1 动物试验 动物体重及食物利用率,胃肠运动试验,消化酶的测定,小肠吸收试验。
  2.1.1.2 人体试食试验 初步考虑从两方面设立评价指标 ①主要针对改善儿童食欲不佳的,选择以下观察指标:食欲、食量、体重、血红蛋白,②主要针对消化吸收不良的,选择以下观察指标:食欲、食量、胃胀腹胀感、大便性状、次数、胃肠运动及小肠吸收等。
  2.1.2 结果判定 人体试食试验为必做项目。动物试验:胃肠运动、消化酶的检测以及小肠吸收试验中至少有一项指标为阳性。人体试食试验:针对改善儿童食欲的,应重点观察食欲、食量的改善情况,体重、血红蛋白作为辅助指标。针对消化吸收不良的,除食欲、食量、胃胀腹胀、大便性状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外,在胃肠运动及小肠吸收试验中至少有一项试验结果阳性。符合以上要求的可以判定受试物具有促进消化吸收作用。
  2.2 改善肠道菌群
  2.2.1 试验项目
  2.2.1.1 动物试验 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2.2.1.2 人体试食试验 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2.2.2 结果判定 人体试验为必做项目。
  动物试验:
  ①双歧杆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梭菌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肠球菌、肠杆菌无明显变化。
  ②双歧杆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梭菌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肠球菌和/或肠杆菌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双歧杆菌、乳杆菌增加的幅度。
  符合以上2项之一要求的,可以判定受试物具有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的作用。
  人体试食试验:
  ①双歧杆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梭菌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无明显变化。
  ②双歧杆菌或乳杆菌明显增加,梭菌减少或无明显变化,肠球菌和/或肠杆菌、拟杆菌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双歧杆菌、乳杆菌增加的幅度。
  符合以上2项之一要求的,可以判定受试物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2.3 润肠通便
  2.3.1 试验项目 动物试验:小肠运动试验,排便时间,粪便重量或粒数,水分,性状。
  2.3.2 结果判定 粪便重量或粒数明显增加,加上肠运动试验或排便时间一项结果阳性,可判定受试物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2.4 保护胃粘膜
  2.4.1 试验项目
  2.4.1.1 动物试验 胃粘膜损伤状况的观察(粘膜损伤的面积、溃疡面积和体积)。
  2.4.1.2 人体试食试验 胃粘膜损伤的症状、体征、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
  2.4.2 结果判定 人体试食试验为必做项目。动物试验结果有明显保护作用,人体试食试验胃部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胃粘膜损伤有好转,可判定受试物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
  3 改善睡眠作用
  3.1 试验项目 动物试验:睡眠时间、睡眠发生率、自主活动。
  3.2 结果判定 三项指标中两项指标阳性,可判定受试物具有改善睡眠作用。
  4 改善营养性贫血
  4.1 试验项目
  4.1.1 动物试验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组织细胞铁的测定。
  4.1.2 人体试食试验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4.2 结果判定 人体试验为必做项目。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中各2项指标阳性(其中一项必须为血红蛋白),可判定受试物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作用。
  5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5.1 试验项目
  5.1.1 动物试验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5.2 结果判定 病理结果阳性,两个转氨酶中任何一项阳性,可判定受试物具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6 促进泌乳作用
  6.1 试验项目
  6.1.1 动物试验 泌乳量的观察、仔鼠生长发育状况的观察,如选择仔鼠体重、身长等指标。
  6.1.2 人体试食试验 泌乳量的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的观察、乳汁质量的检测,如蛋白质、脂肪等。人体试验以泌乳量的观察为主。
  6.2 结果判定 人体试验为必做项目。动物试验中泌乳量明显增加,仔鼠的体重、身长的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人体试食试验中泌乳量明显增加,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或乳汁质量不低于对照组,可判定受试物具有促进泌乳的作用。
  7 美容作用
  美容作用应明确具体功能,目前先提出①祛痤疮②祛斑及③保持皮肤水分、油脂、pH三个功能。
  7.1 祛痤疮
  7.1.1 试验项目 人体试食试验:痤疮的数量、皮损的状况、皮脂分泌状况。
  7.1.2 结果判定 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指标明显改善可判定受试物具有祛痤疮的作用。如仅皮脂分泌指标阳性,而其它两项指标无明显改善,则判定受试物具有减少皮脂腺分泌的作用。
  7.2 祛斑
  7.2.1 祛黄褐斑
  7.2.1.1 试验项目 人体试食试验:黄褐斑的数量或面积、黄褐斑的颜色深浅。
  7.2.1.2 结果判定 2项指标均明显改善才可判定受试物具有祛黄褐斑的作用。
  7.2.2 祛老年斑
  7.2.2.1 试验项目
  a. 动物试验: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脂质、皮肤羟脯氨酸的含量。
  b. 人体试食试验: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脂质、老年斑的数量、面积、颜色深浅。
  7.2.2.2 结果判定 人体试验为必做项目。动物试验:三项生化指标中有两项指标阳性。人体试食试验:①老年斑数量或面积,颜色明显改善;或②老年斑数量或面积,颜色两指标中有一项指标明显改善,两项生化指标有一项结果阳性,可判定受试物具有祛老年斑的作用。
  7.3 保持皮肤水分、油脂、pH
  7.3.1 试验项目 人体试食试验:皮肤水分、油脂、pH值的测定。
  7.3.2 结果判定 皮肤水分、油脂、pH测定结果阳性,则可判定受试物具有保持皮肤水分、油脂、pH的作用。对皮肤水分、油脂的保持作用可分别单独下结论。
  8 改善视力
  8.1 试验项目 人体试食试验:视力、屈光度。
  8.2 结果判定 视力、屈光度均明显改善,可判定受试物具有改善视力的作用。
  9 促进排铅(或称:促进重金属排出)
  9.1 试验项目
  9.1.1 动物试验 血铅、骨铅、肝等组织中铅的测定。
  9.1.2 人体试食试验 选择职业接触铅人群测定:血铅、尿铅。试验过程中多次测定血铅和尿铅,以便测定血铅和尿铅的动态变化过程。
  9.2 结果判定 人体试验为必做项目。
  动物试验 动物组织中铅明显降低可判定为阳性。
  人体试食试验 尿铅排出量明显增加可判定为阳性。
  10 清咽润喉作用
  试验项目 人体试食试验:咽喉部症状、体征、咽部细菌培养、体外抑菌试验。
  结果判定 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好转即可判定受试物具有清咽润喉的作用。
  11 调节血压作用 (或称:辅助降压作用)
  11.1 试验项目 动物试验测血压,人体试食试验测血压和观察临床症状。
  11.2 结果判定 人体试验为必做项目。动物试验血压明显下降,人体试食试验血压明显下降、症状改善,可判定受试物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12 改善骨质疏松作用
  改善骨质疏松作用分为增加骨密度和改善骨质疏松两个方面。
  12.1 增加骨密度 该功能主要是为以补钙来达到增加骨密度的产品而设计的。
  12.1.1 试验项目 动物试验。测骨钙含量,骨密度;对于未曾批准在食品中使用的新的钙化合物,要求测定钙吸收率和钙储留率。
  12.1.2 结果判定 股骨钙含量或股骨骨密度明显增加,钙的吸收率、储留率不低于碳酸钙对照组,可判定受试物具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
  12.2 改善骨质疏松
  12.2.1 试验项目
  a. 动物试验:选用骨质疏松模型动物。骨钙含量、骨密度、骨重量、皮质厚度;含新钙源的产品测钙吸收率、钙储留率。
  b. 人体试食试验:骨密度、症状。
  12.2.2 结果判定 人体试验为必做项目。动物试验骨钙含量或骨密度指标阳性。人体试食试验骨密度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的症状明显改善,可判定受试物具有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a onclick=javascript:aclick(this,"27"); href='http://www.clinicmed.net/submission?epers=62cbd77acacc970a4a5ccce' target='blank'
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成都医学院学报》
作 者:吴新民
售 价:84.00元
作 者:达万明
售 价:70.00元食品营养学中的完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如何实现_百度知道
食品营养学中的完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如何实现
我有更好的答案
摄取不同食品的氨基酸即可
楼上学食品的?食物和食品还是有差别的。别老是一概而论。动物蛋白占总蛋白摄入2/3植物1/3.摄取不同的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不同)食物,满足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摄入。就是这个意思,我不会背理论
把不同蛋白质的食品混合使用
多种蛋白质结合使用
其他类似问题
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有谁用过安利的营养保健食品(营养蛋白质粉、钙镁片)感觉效果如何?_百度知道
请问有谁用过安利的营养保健食品(营养蛋白质粉、钙镁片)感觉效果如何?
主要是孕妇吃的
提问者采纳
我怀孕的时候吃过蛋白质粉、钙镁片。没吃前,我的体重只有70斤(可能是妊娠反应的缘故,吃不了),体检说缺钙。后来就吃了安利,胃口大开,一天要吃好多东西,一顿饭要吃一大碗饭,7到8只面筋,一天5、6顿,家人都看傻了,体重直线上升,后来检查也不缺钙了。我认为安利的钙镁片确实不错,补钙效果非常好,建议孕妇可以尝试。但是蛋白质粉,本人认为你如果胃口好的话,尽量少吃,不知道有没有激素,因为我吃了以后,到生产的时候已经120斤了,长了50斤,而且孩子太大,很难顺产,你可以通过食补增加营养,多吃水果(我那时一天最起码吃2到3斤水果,比如番茄、草莓),生出来的宝宝皮肤非常好。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安利的钙镁片不好,他含量低,他每片含碳酸钙215克,而且是碳酸钙,折合元素钙不到90克,吸收率低。可用鳌合钙镁片,他的吸收最好,美国的产品,易趣网上有卖,很便宜的,他每片含元素钙500mg 镁250mg ,250片一件168元,我把每片分成四次服用,每天服三次,因我们吃的食物都含有钙,你补充太多了是不能吸收的,只会排泄掉,太浪费了。所以每天只要补充400mg钙就好的,还要分多次服用,[注意是元素钙,不是钙的化合物]。如果是孕妇吃的,每片分二次吃,每天吃三次。
光补充蛋白质和钙镁片是不够的(虽然东西不错),营养必须全面.孕妇的日营养需要量:蛋白质75-90克、钙2000毫克、镁800毫克、铁12毫克、锌10-15毫克、碘3-4毫克、维生素A2500国际单位、维生素B1 4-5毫克、维生素B25-10毫克、维生素B 毫克、叶酸1-5毫克、胆职素1000毫克、纤维醇1000毫克、维生素C500-1000毫克、维生素B 350毫克、维生素B6 10-20毫克、维生素D毫克、维生素E200-600毫克(家庭营养师)
蛮好,我以前用过。
用过,效果还好啦!
钙镁片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何为“富硒食品”尚无国家标准 识别营养成分表是关键
08:55:53 |
编辑: 米兰
日讯,从富硒大米到富硒面粉,从富硒鸡蛋到富硒红茶。近期以来,“富硒”概念日渐走红,成为各类食品引以为傲的健康标签。那么富硒食品具有哪些功效?是否每个人都需要富硒食品?选购过程又该如何辨别富硒食品?
供图/华盖创意
日常饮食摄硒 可满足基本需求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据了解,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四十余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存在一定关联。“人体中多种蛋白质都含有硒,硒蛋白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营养协会会长赵章栓会长介绍说,“甲状腺激素的代谢、DNA的合成等功能都需要硒蛋白的参与”。除此之外,硒还拥有许多其他的生理功能,如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具有解毒、排毒作用等。
“虽然硒是人体的必要元素,但人体自身并不能合成硒,只能从外界摄取。”赵章栓会长介绍说。原则上每个人、任何年龄段都需要补硒。补硒的方式有很多种,从日常食物中摄取补充是其中重要途径。“食物中,海鲜和动物内脏是硒最丰富的食物来源,肌肉肉类、谷物和奶制品也能提供一些,而且人们通过食物摄入的硒量就可以满足人体基本的生理需求了。”赵章栓会长介绍说,目前各国对于硒的推荐摄入量并不相同,但对国人来说,每天摄入60微克左右的硒就可以基本满足人体所需了。
“富硒食品” 认证尚无章可循
硒含量达到多少可称为“富硒”呢?赵章栓会长介绍说,我国目前尚无专门富硒食品的生产标准,对富硒食品的硒的含量标准也无明确规定。标准、规定的缺失也致使“富硒食品”没有权威的认证体系,我国仅有几个地方建立了当地的认证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所以目前我国富硒食品的认证尚无章可循,硒产品管理无法可依,这也对硒产品品质信誉以及硒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虽然如此,我们仍可以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中得到一些参考。1993年,当时的卫生部颁发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编号GB 14800—94)规定硒在盐中强化量为3 毫克/公斤—5毫克/公斤,以硒强化盐为例,每人每日摄入10 克盐,则每天摄入硒元素30—50微克,如每人每日摄人15 克,则每天摄入硒元素45—75微克,这为富硒保健食品硒含量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识别营养成分表判断食品是否“富硒”
富硒食品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应该如何辨别呢?
“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来判断富硒食品的真伪。”赵章栓会长介绍说,按照国家规定,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必须印有食物营养成分表,消费者可以根据营养成分表上的NRV%判断从每100克或者每份该食品能获取多少富硒食品,在均衡膳食的前提下,食用适量的该食品,如果能摄入满足人体需求的硒,我们就可以确认这种食品属于“富硒”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市场中以“富硒”为宣传概念的食品层出不穷,但事实上选择富硒食品进行补硒的效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以市场上的“富硒茶”中,硒含量大致在每公斤1000微克上下。这样的茶的确是符合“富硒”的标准。一般人每天使用10克左右茶叶,其中大约含有10微克的硒。这些硒大约只有10%能够泡到茶水中,也就是1微克左右,这样的补硒效果相对人体需求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是否需要通过富硒食品补充硒还要看富硒食品本身能否满足人体的需求。 陈玉达
来源:北京晚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如何写食品营养搭配重要性的论文?_百度知道
如何写食品营养搭配重要性的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为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但从旅游企业的选择和毕业生的去向上来看,高等学校培养的旅游管理毕业生和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间出现了严重脱节现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比较低。本文对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力低下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1 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诞生为标志。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的旅游教育也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蓬勃发展起来,各大专院校也分别在地理、历史、经济、英语、管理等专业的依托基础上,相继成立了或开设了旅游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以专科、本科为基础,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生力军。那么,作为这支生力军的中坚力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就业上的竞争力状况如何呢? 本科学生的竞争力状况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调研发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竞争力并未与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成正比。一方面,企业招聘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后发现,招聘来的大学生在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完全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还需要在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上花费较大的代价;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旅游企业内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不适应,认为该岗位不能体现自己的所学、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和人生价值,因而选择“跳槽”去往其他行业,致使旅游企业的大学生员工流动率极高。有数据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初次在本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 ~20%之间,造成了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又有着较高的流失率(两年后仍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不到20%) 。人们渐渐觉得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动手能力不如专科生,理论能力不如研究生”,这实际上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严重错位。一直以来,旅游管理的本科教育立足于理论本位,重理论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得所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与其它一些旅游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相比竞争力(主要是实践操作能力)低下。  实际上,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
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只有那些基础厚、知识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是未来旅游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 培养模式与实践脱节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的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中旅游业所需求的人才严重错位,一些旅游企业宁愿花高薪聘请同行企业中的高管、去“挖墙角”,也不愿意招聘受过高等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正规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相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正规军”毕业生的竞争力较低,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切实际。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教育上普遍存在着定位“过高”的问题,旅游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要想真正能够做到对旅游企业较好的管理,首先必须要熟悉基层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否则一切的管理只能是空谈。而事实上是,学校模糊的定位导致培养出的旅游管理本科生毕业后大多想从事管理工作,而不愿从事较低层次的、实践性较强的服务工作,这就使得学生的“管理”只能停留在空谈和梦想上。  纵观一些开设有旅游专业的学校,从“985”、“211”院校到省级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很少能从塑造特色品牌出发,而大多都按照大致一样的模式、一样的教学设计、一样的课程设置安排开展教学活动。这就使得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特色性和差异性,竞争力趋同。  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为中心”的“填鸭”模式,这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虽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却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其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快适应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此外,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也呈现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各个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有些课程内容甚至有重复开设之嫌,有些则是将专业课与基础课同时进行、或由于其它原因将先后顺序进行颠倒,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此外,教学进度设置也缺乏梯度和层次,完全随心所欲或机械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没有以专业建设、以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品牌塑造以学生专业学习为中心。[论/文/网 LunWenNet/Com]  最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尚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二级学科,同时在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方面也一直滞后于其他经济类、管理类,许多学校的旅游硕士点仅是挂靠在诸如生态学、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下的一个方向,而真正拥有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内更是屈指可数。大多数的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都来自于历史、地理、经济乃至外语等专业,对于系统的旅游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技能的掌握相对缺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一些院校更缺乏能够供学生实践操作的专业模拟实验室(如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实验室、前台实验室等) ,使得教学活动脱离实际,限入从书本到书本的“空对空”境地,这种“双师型”旅游专业教学人才及旅游专业教学实验室设施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旅游企业所需严重脱节,降低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以广西为例,随着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泛北部湾及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特别是对实践操作技能较强和极富管理经验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还很大;然而,从近些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上来看,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旅游管理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或改行从事其他工作,与社会对旅游人才潜在的巨大需求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不仅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学科体系及广西区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广西区乃至中国- 东盟区域旅游业合作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塑造和培养旅游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3. 1 对毕业生进行准确定位。  对于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定位不切实际的问题,学生俨然成为无辜的“牺牲品”。对于学校来说,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市场需求作深入而细致的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一些学校已率先尝试的“定单式培养”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长,准确地把握区域环境和评估优势师资力量,即集中和整合自己最优势的资源去打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这也是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种对毕业生的准确定位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做深入的调研;一方面,旅游专业的专业教师需要深入旅游企业一线,与企业的领导及其他人事需求单位进行多方、反复沟通,了解旅游职业岗位对该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另一方面,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收集他们对学校教学内容、对企业用人标准等方面的反馈信息及相关建议,通过调研和反馈,学校将对本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及工作情况有较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修订以往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及模糊的定位,使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3. 2 合理设置课程,提高实践操作性。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同时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事实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仍然需要听取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及本校往届毕业生的意见和反馈,他们才是最有资格发言的群体,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能够让他们对该专业未来的需求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本校的毕业生也非常乐意看到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为母校的教学改革及其它学生的培养作出贡献;从学校的角度上说,这些来自于旅游企业一线的意见能够使原本不甚合理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和完善,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为企业所欢迎。此外,从目前的情况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较多的实习岗位集中在酒店,而在旅行社、景区、旅游行政机关及其它旅游企业等部门的教学实习则较少,这对于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旅游业来说显然实习的范围过于狭窄了。各高等院校应广泛开展“产- 学- 研”合作模式,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与省(区)内外的著名旅游企业、旅游行政机关及其它部门间建立稳定的“产- 学- 研”合作基地,合作共建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实践基地。  3.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基础性环节。首先要鼓励现任教师继续进修,巩固和扎实其专业理论功底,可以通过对现有的旅游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派遣到国际、国内比较知名的旅游院校进修,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并深入了解相关业务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其次还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做兼职教授,以专题讲座、讨论或报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旅游业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特殊要求,还需要使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由于具有与旅游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经历,与纯粹进行理论研究的教师相比,他们更能够抓住旅游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的精髓,摆脱“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够有实质性的提升。这种实践能力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到旅游企业调研或参与旅游开发规划等项目,提升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通过让专业实践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锻炼,参加旅游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从而深入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熟悉具体领域岗位的操作能力,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这也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 1 ] 唐跃工。 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J ].科技教育创新, 2007, (19) : 228~229.  [ 2 ] 沃斌峰。 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特色及其启示[ J ]. 科技信息,2007, (22) : 30~31.  [ 3 ] 赵建军。 地方高校特色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新思维[ J ].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 2006, ( z1) : 67~70.  [ 4 ] 罗文,陈国生。 论高师旅游管理本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 85.  [ 5 ] 曹丽娟。 关于旅游专业教学方面的几点思考[ J ]. 人文社科,2006, (2) : 89.  [ 6 ] 钟扬,覃峰,王雪莲。 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J ]. 反思与交流, 2007, (7) : 75~76
其他类似问题
食品营养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可以减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