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控制目标体重

您的位置: &
降糖,还须兼顾体重管理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周智广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此文章来源于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和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并引发糖尿病。在中国人群中,75%的糖尿病发病始动因素为超重和肥胖所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减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体重控制不仅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基础问题,同时也是观察疗效和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基于上述认识,体重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不容忽视
  超重和肥胖影响糖尿病患者预后
  超重和肥胖可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增加。来自瑞典全国糖尿病注册系统的数据显示,肥胖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比例分别达88%和81%,微量蛋白尿的比例亦高达29%。英国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估了T2DM患者体重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肥胖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体质指数(BMI)大于35&kg/m2的患者死亡率较BMI&20~24&kg/m2的患者显著升高43%。
  减重可改善血糖控制及患者预后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而言,减重可以有效协助改善血糖控制。涉及10项研究的回顾性分析表明,血糖控制可随患者体重减轻而逐渐改善。此外,体重减轻还可改善肥胖T2DM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纳入5145例T2DM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与体重未改变的患者相比,体重减少5%~10%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舒张压和血脂等水平均显著改善。美国癌症学会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岁的超重T2DM患者,评估了减重对死亡率的影响。12年随访结果显示,共34%的患者有主动减重行为。校正基线BMI、人口统计学参数、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等因素后,主动减重使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下降25%,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下降28%;其中减重9~13&kg的患者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达33%。这提示减重对T2DM的血糖控制和预后都将带来有益的影响。
  指南明确减重目标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在2011年的新版临床实践指南(CPG)中强调,应着力发展糖尿病综合治疗计划。鉴于肥胖、血压升高和血脂异常等因素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影响,新指南提倡使用综合性方案代替常规糖尿病血糖管理,并对所有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加以控制,明确提出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目标为&减重5%~10%或避免体重增加&。
  关注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问题
  胰岛素治疗增加患者体重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细胞功能逐渐衰竭,疾病后期胰岛素水平逐渐下降,血糖水平进行性升高。在确诊糖尿病6年后,约50%的患者需要启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胰岛素是目前最有效的血糖控制药物,但胰岛素治疗引发的体重增加问题不容忽视。多项研究提示,T2DM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HbA1c水平每降低1%,体重平均增加2~3&kg。就临床使用经验而言,胰岛素治疗0.5~3年,患者体重大约增加4.8~7.8&kg。当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患者的体重增加将更为显著。约50%的体重增加在胰岛素应用的最初3个月内出现。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会抵消血糖达标带来的获益。DCCT研究数据显示,与体重改变最小的糖尿病患者相比,体重增加显著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显著升高。
  医生和患者对体重增加的关注
  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往往存有较大的顾虑。DAWN研究对5000余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50%以上的患者对自身体重问题均感到担忧,而这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最终影响治疗效果。虽然患者对体重问题表示非常担心和焦虑,但医生对患者体重却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诺和诺德公司发起的一项全球性问卷调查研究对胰岛素使用与体重管理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只有3%的受访医生会在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时,就体重问题与患者进行讨论。这提示临床医生对体重问题仍缺乏足够重视。
  :兼顾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
  地特胰岛素作用特点
  地特胰岛素(诺和平&)是第一个通过酰化反应将脂肪酸与胰岛素分子结合而得到的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通过去除天然人胰岛素B链30位的苏氨酸,将14碳的脂肪酸(肉豆蔻酸)连接到天然人胰岛素B链29位的赖氨酸残基上而形成。地特胰岛素具有个体内变异性小、无明显作用峰值以及低血糖风险更小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一项头对头的比较研究证实,在临床常用剂量下,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曲线几乎完全相似,作用持续时间均可长达24小时。T2DM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随机、交叉、双盲研究显示,使用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的患者,具有相似的全天血糖谱。此外,对于使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的患者而言,在使用这两种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转换时,大部分患者可以等剂量转换,无需进行剂量调整;少数患者剂量调整幅度在&5&U/d左右。
  地特胰岛素显著减少患者体重增加
  在有效降糖的基础上,地特胰岛素具有减少体重增加的特点,这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SOLVETM国际研究是一项为期24周的多中心、开放标签、前瞻性研究,于年间在全球10个国家共同开展。受试者为服用一种或多种口服降糖药(OAD)治疗且未使用过胰岛素的T2DM患者。该研究旨在观察患者起始加用每天1次地特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显示,经过24周治疗,患者空腹血糖由10.1&mmol/L降至7.1&mmol/L,HbA1c水平由8.9%降至7.5%,32.8%的患者达到HbA1c&7.0%的血糖控制目标。使用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患者的平均体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0.6&kg,且地特胰岛素减少体重增加的优势随着基线BMI的增加而增加,即BMI越大的患者体重获益越显著(图)。
  地特胰岛素减少内脏脂肪含量
  有研究表明,地特胰岛素减少体重增加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减少内脏脂肪含量而实现的。在一项随机、平行研究中,既往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随机接受地特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NPH)治疗12周,HbA1c下降值相似(均为1%),地特胰岛素组患者体重减轻0.89&kg,NPH组患者体重增加0.95&kg;地特胰岛素组总脂肪和内脏脂肪含量分别降低1.03&kg和0.97&kg,而NPH组则分别增加1.18&kg和0.97&kg。这一结果提示,地特胰岛素对体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减少体内的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含量而实现的。
  地特胰岛素减少体重增加的可能机制
  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机制研究主要包含3个方面。第一为中枢假说:与人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含有的脂肪酸侧链使其易于进入脑组织,进而作用于下丘脑的中枢系统;已经有研究证实,进入大脑中枢的地特胰岛素能够增加脑直流电位反应,影响进食中枢起到降低食欲的作用,从而减少了体重增加。第二为肝脏假说:地特胰岛素通过与白蛋白形成动态可逆性结合而发挥降糖作用,结合了白蛋白的地特胰岛素主要分布于肝脏,而较少分布在外周组织中,因此避免了外周组织过度胰岛素化,减少了外周组织的脂肪合成。第三为低血糖假说:由于地特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非常稳定,个体变异性小,因此低血糖发生风险也相对较小,进而有效减少了患者因避免发生低血糖而采取的防御性进食,从而减少了体重增加。
  鉴于超重和肥胖为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糖尿病治疗须重视体重增加的问题,特别是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相关指南亦已经就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提出了明确目标。研究表明,与其他基础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在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减少患者体重增加,具有明确的体重管理优势,并且可减少内脏脂肪含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更具有应用价值。
超重,肥胖,地特胰岛素
推荐名医专家
职称: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科室:
用户名:&&
&新闻阅读排行榜
战略合作伙伴
广告条款 |
copyright(C)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使用合作账号一键登录:
体重忽高忽低有何危害
  最近几年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良的以及飞快的工作节奏和精神压力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那么糖尿病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有哪些前兆呢?专家提醒,大家在平时应该多多关注自己的体重,如果体重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要谨防糖尿病发生。
  女白领暴瘦却突患糖尿病
  典型事例:一位27岁的白领,马女士在一家网路公司从事平面设计,每天都需要坐在办公室电脑面前。
  由于工作压力大也很少运动,因此160cm身高的她体重有130斤重。爱美的马女士时常觉得自己偏胖,所以天天嚷嚷着要减肥。她曾断断续续地节食、吃减肥药,但因为管不住自己嘴,节食几天后就会跑出去大吃一通,导致体重不稳定,减肥效果也不甚理想。
  然而,最近马女士半年时间里莫名其妙暴瘦20斤,虽然在这期间,她偶尔会感到头晕、口干,但一直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一周前,她却出现了呕吐的症状,到医院化验后,发现血糖竟高达28mmol/L,经抗体检验后确诊冯女士患的是成人Ⅰ型糖尿病,而且发病已有一段时间。
  专家:体重忽高忽低,严重威胁健康
  过大的工作压力使得身体长期处在应激的环境当中,再加上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不安。
  压人体会相应的分泌很多应激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升糖激素&,它们有对抗胰岛素、升高血糖的作用,开始胰岛还可以通过代偿性地多分泌胰岛素对抗之,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但时间长了,胰岛就会&不堪重负&,出现B细胞功能减退,就可能患上糖尿病。很多女性在假日或是遇到美食时会忍不住暴饮暴食,过后又节食减肥,使体重短时间在几公斤的范围内上下振荡,这对健康十分不利。
点击查看更多: &&&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多种功效...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
我要点评(人参与,0条评论)
养生加油站
因为社会的发展,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在家里完成,比如工作、购物...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活过百岁呢,有的年纪轻轻就一身疾病呢?人长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如今工作压力大,我们很多人在一些事情上变得非...
肾脏是我们身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肾脏不好的话,会使得体内...
感情世界中,男女天生构造不同,爱情观有差异是难免的。
女人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女人是一种比较麻烦的动物。
谁都希望自己过得好,财运和桃花运是大家比较关心。
好的财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你是否有好财运呢?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
质疑,请即与名城苏州网联系, 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电话:010-
?????????????????????
业务合作热线:QQ: 合作热线:
战略技术合作:QQ: 合作热线:
医学是严谨的,生命是唯一的,因个体差异不同,请勿将本网站信息当做诊疗依据!本网站本着服务于民、健康大众的原则致力于提供正确的、完整的、科学的、严肃的健康服务资讯,但所提供的任何 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未到医院就医,并未遵照医生诊断和治疗建议,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肪饮食膳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体重和血糖控制的影响--《药品评价》2010年03期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肪饮食膳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体重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摘要】:正 Davis NJ,Tomuta N,Schechter C,et al.Diabetes Care,):.关于比较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和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
【关键词】:
【分类号】:R587.1【正文快照】:
Davis NJ,TOmutaN,SeheehterC,et al.Diabefes Care,):了了47-了了52. 关于比较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和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肪饮食一年后,两种方法对体重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相似。血压未受到明显影响,但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糖尿病新世界;2009年04期
王湘兵;;[J];糖尿病天地(临床);2009年01期
李力华;;[J];糖尿病天地(临床);2008年10期
于莹;;[J];黑龙江医药;2011年02期
刘敏华;;[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3年06期
;[J];糖尿病天地(临床);2009年02期
王建华;;[J];糖尿病新世界;2011年03期
李建军;徐美华;元勇;董砚虎;;[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年04期
肖屹;;[J];华西医学;2006年04期
汪沪光;;[J];糖尿病新世界;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碧红;;[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周耀政;范良敏;;[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赖晓阳;;[A];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王帅;岳仁宋;陈源;员富圆;廖秋双;王丹;;[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张太阳;;[A];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李强;;[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黄致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刘顺崇;程英;;[A];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李伟;;[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上海解放军第455医院 顾凤英;[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本报记者 张士国;[N];健康报;2011年
魏赟;[N];医药经济报;2011年
张宇 译;[N];中国医药报;2009年
李颖;[N];科技日报;2009年
柯涓;[N];潮州日报;2009年
陈铮;[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应梦佳 编译;[N];医药经济报;2011年
曹淑芬;[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王建华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峰;[D];山东大学;2010年
穆塔里甫·吾布利哈斯木;[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孙健平;[D];青岛大学;2012年
谢雨婷;[D];中南大学;2012年
钱云;[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李强;[D];山东大学;2011年
吴志贤;[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包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李向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陈威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永章;[D];济南大学;2011年
冉晓丹;[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谢任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韩文彪;[D];青海大学;2011年
刘益娟;[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陈浩;[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徐丹凤;[D];复旦大学;2010年
孟湧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于磊;[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杨彬;[D];南华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体重减轻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体重减轻
收藏更新时间:
| 权威编辑: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多一少”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情况。糖尿病人总是会想为什么我们吃的多了、喝的多了,而体重反而在下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人为什么会。  糖尿病人体重减轻的原因一、  大多数都会先有的特征。因此,原来不瘦而近期内明显者应提高警惕。如以隐约上为主要表现的,常被误认为是。这种病的突出症状就是体重明显减轻,甚至能在一个月内体重减轻10公斤以上。  糖尿病人体重减轻的原因二、  老年人不如年轻人的容易识别,这种病大约有1/3的病人无,1/2以上的病人无明显症状,其主要表现就是越来越瘦。  糖尿病人体重减轻的原因三、慢性传染病老年结核病、慢性等  许多慢性传染病也是造成老年人消瘦的常见原因。由于机体分解代谢加强,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及,致使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多,造成体重明显减轻。  糖尿病人体重减轻的原因四、肾上腺  有些患此病的老人早期只有瘦的表现,以后才逐渐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沉着等典型症状和体征。  糖尿病人体重减轻的原因五、胃肠道系统疾病  如、消化道、慢性非特异性等胃肠道疾病,均可造成老人不能正常进食,消化和吸收功能比较差,导致老年人而消瘦。  糖尿病人体重减轻的原因六、药源性消瘦  这种消瘦往往是由于服用一些增强人体代谢的药物所引起的,如二硝基酚、甲状腺素等。由此可见,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性的减轻现象,应该提高警惕并及时找医生咨询。  希望上文中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人体重减轻的原因对糖尿病人能够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当的治疗和生活中运动、饮食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保障我们的疾病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
最新经验文章
糖尿病 推荐医院
2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010-6108855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
7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010-
医院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宝中路
更多你想知道的(云推荐)
专家互动问答
糖尿病 精彩推荐
32478人浏览
19606人浏览
11813人浏览
26075人浏览
8628人浏览
38036人浏览
相关热门资讯
精彩健康专题
糖尿病 相关药品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70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病人胰...
参考价格:¥25
咨询实录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饮食指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