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肚子不舒服服,各种检查做过,求教中医说不一!

原标题: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看过此文一目了然!收藏~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的独特医学瑰宝,西医是近百年兴起的医学科目,虽然两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都不妨碍其能治病救人。

有些人说西医好,有些人说中医强。国医大师健康觉得,不同的病,中西医各有所长:

?有一些病应该更加注重调理,就不应该跑去看西医;

?有一些症状更加适合西医,则应该选择西医。

我们整理了一份表格,根据不同的症状,推荐不同选择方向~

心脑血管疾病:先西后中

如: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西医在急性发作时有迅速控制症状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发挥巨大调理作用。

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绝大多数情况下,感冒不吃药七天能好,吃药一周能好,输液一星期也能好。关键在于治疗感冒时是否在同时提升免疫力。一般情况下,感冒初期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就能控制。

如果突发性高热不退、咳嗽、头痛等症状比较重的,可以找西医,明确病因,有利于指导用药。

中医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

腰椎间盘突出:首选中医

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疾病晚期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在临床上疗效更确切,一般来说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

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

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

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西药副作用相当大,不宜久用;中医从全身调理,作用缓和但持久。

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引起,西医针对病毒也没有特效药物。中西医疗效较好,需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及后遗症。

一般外用药治疗的效果都不错,但西医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对于顽固病例,中西药配合起来,治疗效果更佳。

特发性脱发、斑秃:首选中医

这类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医不易治疗。中医从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痰湿瘀热等角度出发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感染类疾病:中西医皆可

如盆腔炎、阴道炎等。对于急性发作期、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见效快。中药和中医理疗则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疗效更好。

首先应该仔细查找病因,再确定找中医还是西医。属于输卵管阻塞等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西医治疗较好,但大多数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中医药调理有独到之处。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

西医治疗在一些人群身上较为明显,中医长期调理更加安全。

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

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西医生化检查等指标正常或轻微异常者,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

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很多人去看中医前,经常因为忽视了一些细节,而影响了中医师对病人气色、舌脉的观察,进而影响对病情的诊断。看中医,一定要做到 6 个“不”。

“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2.不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刚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3.不使用或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

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

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 1~2 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大夫,但一定要将以往的病历或处方保存好,以便让医生了解您的治疗情况。

6.不沿用过去的处方或别人的处方

有些人认为,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着,以备将来症状再次出现时使用,或者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病情类似,便将别人的处方拿来自己用。这是不正确的。

西医的诊断和治疗,除了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各类的检查报告作为诊断依据。为了尽快看好病、避免多余的检查、减少冤枉钱,看西医的时候,下面这几点也要注意。

发病的时间、原因、过程等对疾病的判断非常重要,所以就诊西医的时候尽量简明地介绍病情很有必要。

2.预约检查问清注意事项

西医的各种检查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是否需要禁食、禁水;衣着要求,有些检查不可佩戴金属等制品;时间要求,雌激素检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参考值等等。不按要求,有些会耽误时间,而有些则会直接影响结果,妨碍诊断的准确性。

西医的很多检查需要直接和身体接触,如泌尿生殖科、肛肠科、皮肤科的检查。做好这这类检查前注意做好个人卫生,更有利于检查进行。

4.复诊带好用药单及病例

通过检查报告的对比,医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病情的进展。西医的药名有些很难记,如果医生询问又不记得,可能会妨碍诊治。

急性病、意外伤害、器质性病变一般看西医。

慢性、退行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应采用中医调理+营养补充。

原来中医、西医在不同疾病上的选择竟有这么大的差别!所以,看病一定不要选错大方向,这篇文章,给大家参考,请大家告诉更多的朋友吧~

}

原标题:海外对中医药的心口不一:外媒质疑 外企布局

今年里约奥运会欢乐多,除了傅园慧加入豪华表情包,菲尔普斯身上的拔罐印也引起中医粉和中医黑又一场撕逼大战。面对中医药这件事,外国人有些心口不一,嘴上说着不靠谱不靠谱,跨国药企却早早布局中医药领域。

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事情,让外国人一脸懵逼。

英国BBC一本正经地科普了“拔火罐”是什么。它定义为一种针灸疗法,首先需要把少量可燃液体放进一个玻璃杯。点火之后,温度的变化导致玻璃杯被吸附在皮肤上。吸附力导致皮肤发肿并离开身体,这促进了血液流动,也因此留下了红圈。通常情况下这些红斑会保持三到四天。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解释过拔罐的好处:运动员把杯子放在皮肤上,可打通经脉穴道、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但更多的声音则表示怀疑。美国知名网络媒体Slate表示:“这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但它真的有用吗?也许只取决于你个人的内心,某种程度,它只是一个心理暗示,目前关于拔罐的医学文献都是不确定的。”

Help?》,拔罐真的有用吗?“没有人能确切证明这些真空置于皮肤上的罐子在工作,你找不到数据支持,也许是否有效仅仅在于患者主观的判断,一些经过拔罐治疗的人表示感觉很棒,但很不幸,我们无法通过科学来解释。”

更有甚者妖魔化拔罐。根据英国《卫报》的消息,一家俄罗斯电视台在谈到菲尔普斯拔火罐一事时说道:“跟随着好莱坞明星们的趋势,这一方法也被运动员们采用。根据他们的说法,这种理疗方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整个的健康状况,肌肉能够更快地得到恢复。”随后该电视台语出惊人:“那也就是说,这种治疗的实际效果,在很多方面和服用米曲肼(meldonium)没有区别。”(米曲肼用于心脏病的治疗,于2016年1月1日被列入禁药名单,三月莎拉波娃服用此药被禁赛一年。)

不止是拔罐,国外媒体一直把中医当做质疑对象。

去年11月3日《华尔街日报》网站以“用更多数据来支持中医”为题报道称,这种源自东方的理论是从几千年来与病患打交道的经验中得来的。然而,支持这种理论的科学数据并不多。

中医在临床数据的欠缺让外国人认为这是一门伪科学,他们不能理解以毒攻毒,甚至出现了华人为子女刮痧拔罐被起诉虐待儿童罪的新闻。

不过,也应当认识到有些外媒对中国整体本来就持偏批判态度。比如从2001年12月到2003年12月,《纽约时报》针对中国的负面、否定性报道一共有453篇,占总报道数的26%,主要集中在政治体制、人权状况、法律制度等方面。肯定性报道只有139篇,占涉华总报道量的8%,主要是在中国的科学技术领域。

一边是媒体在质疑,一边跨国药企加快中医药布局,政府也立法支持。

2014年,德国拜耳36亿吞并滇虹药业,鼎臣咨询创始人史立臣曾表示,拜耳的此次收购或意味着真正精通中草药研发的外资药企开始对中药产业动真格儿的了。滇虹药业是一家专门生产非处方药和传统中草药产品的企业,其主品牌“康王”系列产品较为被市场熟悉,包括康王发用洗剂、皮康王以及妇科产品丹莪妇康煎膏等。

不仅如此,外资药企对国内中药企业早有布局。2004年5月,美国东方生物技术以720万美元收购了以生产中药为主的黑龙江松花江药业100%的股权。2005年3月,美国日晖集团对华良药业投资1500万美元,专门开发吉林长白山 “北药”资源。具有雄厚基础的华良药业在长白山腹地拥有2040亩的GAP种植基地,此次并购为日晖集团向该领域进军提供了有利平台。2009年7月,中美史克与天津中新药业旗下的达仁堂中药厂开展合作,涉足中成药销售领域。

葛兰素史克2012年曾宣布在中国尝试用中药成分进行药物研发。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总裁臧敬五表示,对中药的研发将融入一些先进技术,而且将依靠公司的中国研发中心进行此项工作。

一方面“嗤之以鼻”,一方面又“青睐有加”,外资巨头们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2013年,珠海济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韧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外资药企大批专利药到期,作为制药巨头,GSK们必然会在战略上进行突破。”他认为化学药的局限性已越来越明显,可选择性非常有限,研发新药的难度、失败率越来越大,周期和费用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外资巨头便以战略眼光挺进中药领域。

近几年没听说跨国药企在中医药方面的布局,是否对中医药市场失去了兴趣?史立臣对记者表示,“跨国药企布局国内中医药市场要慢慢来,不能一下子激进会引起国内药企的反对”,“这块市场他们肯定不会放弃,跨国药企在下一盘大棋。”

不仅企业,西方政府也立法支持中医中药的发展。

1952年法国医学科学院承认针灸疗法是一种医疗行为。1985年法国卫生部成立“针刺治疗诸问题研究委员会”。已决定将中医学教育纳入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中去。

2000年5月9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2000年维多利亚州中医注册法。这表明中医在澳大利亚维州被正式承认为一门科学,这是中医首次在西方国家得到法律认可,享有与西医同等的法律地位。同样在2000年,加拿大卑诗省政府宣布正式立法确认传统中医的医学法律地位,并将立法管制中医师的执业资格。

中投顾问在《年中国中医医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医药在海外发展面临新机遇。一些国家逐步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对中医药进行立法,部分中成药开始在当地药品管理机构进行认证。在海外华人华侨界,中医药正在走出“唐人街”,开始将医疗服务扩展到当地主流社区。

国外加快抢滩,中国药专利权的保护成问题。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多年前美国就抢先对吉林生产的“人参蜂王浆”申请了专利,韩国在中国申请了“牛黄清心丸”的专利,还有市场上热销的德国和法国的银杏叶制剂,日本的救心丹都是中药的衍生物。而中国产品如果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销售就变成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

老外们“端起碗吃饭,丢下碗骂娘”可能短期内都不会改变。对祖宗的东西,与其忙着站队“中医粉”“中医黑”,不如始终牢记鲁迅先生那八个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2019年9月14-16;火热招商5万平展示面积,1000+全球优质展商,50000+专业买家10+场采购对接会助力需求释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不舒服吃什么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