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头晕、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的情况中医是怎么调理的?

  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会说“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气血”,就是中医眼中的生命力。

  中医认为气属阳,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属阴,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只有阴阳和谐,气血健旺,才能百病不生。如何判断气血足不足?又该如何调养?

  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

  “气”就像是人体的“汽油”,推动五脏六腑的运行,使体表保持正常温度,防御各种病毒入侵。

  中医所说的“血”则有两层含义:

  指西医讲的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濡养气的充盛。

  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这一点,不仅对整个人体如此,对每一个脏腑也是如此。

  10个症状自测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以下是气血不足的十大主要表现。

  心主血脉,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的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所以常表现为心慌气短、健忘。

  “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昏花、视物功能下降,多与肝的气血不足有关。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无光泽,易感到浑身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气血对人体的肌肤有重要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气血不足则肌肤有失濡养,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发暗、发黄或没有光泽,甚至长斑。

  “发为血之余”,意思是说头发的生长依赖血的滋养,而“血”的上行又赖于“气”的推动,因此气血不足时头发干枯会没有光泽。

  肝藏血,可以滋养人体的筋膜,使之活动自如。如果肝的气血不足,则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甚至痉挛。

  另外,指甲和趾甲也是筋延伸到体表的部分,所以肝的气血不足,还会表现为爪甲脆薄、颜色浅淡、变形脆裂等。

  心肝气血不足,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易醒或多梦。

  女子的月经与气血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气血不足,常会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月经停闭。

  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充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如果气血不足,可表现为头晕耳鸣。

  “气”为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提供动力,气的充足可以使人保持活力;“血”为肌肉筋脉提供营养的物质。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疲倦无力。

  3类人最易气血不足

  女性以肝血为本,所以气血不足时常常出现双目干涩,肢体肌肉麻木,月经量少,舌体瘦薄,或舌面有裂纹,苔少,脉细而无力等症。

  妇女气血不足会影响月经、白带、怀孕和生产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早衰,更年期提前到来。

  儿童气血不足若未及时纠正,生长发育就会迟缓甚至停滞,一旦错过此阶段将很难补回来。

  儿童气血不足多表现为脸色发暗、发青或发白,头发稀少、发黄,眼睛不明亮、目光散乱,手脚不温,食欲变差,运动后也不想吃饭,精神不振,不爱说笑等。

  老年人的体质处于下滑阶段,气血运行趋于缓慢,代谢能力下降,也容易形成气血不足。

  人体的正气不能运行周身、气血的濡养功能不够,会首先体现在四肢末梢部位,其次还会造成肩颈腰背等出现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偏瘫。

  中医认为,阴阳和谐,气血健旺,经络顺畅,则百病不生。因此,养足气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大体可通过4个步骤来调理。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补气可食“四君子汤”,此方有益气健脾之效。取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与羊肉炖食即可。

  补血可用“四物汤”,是中医养血的经典药方。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克,放入250毫升水中,煎至150毫升时,空腹热服。

  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猪肝、猪血、乌鸡、红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中医认为,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

  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而又严重困扰人们生活的病证。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是失眠的主要症状,然而,在绝大多数失眠者中,通常还会伴有诸多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乏力等。

其中,失眠伴心悸是大部分失眠者常有的症状。有学者曾收集1685篇关于失眠症的临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也发现,在失眠患者中,心悸这一症状的出现频率居前三位。

事实上,早有研究表明,心悸与失眠关系密切,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心悸可导致失眠,而失眠患者,又因睡眠不足会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悸病症。这一影响对于更年期妇女而言更甚,研究发现,长期的失眠会增加更年期妇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

关于失眠的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有着大量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黄帝内经》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认为我们的睡眠与阴阳二气随昼夜的消长有关。并指出,年老气血虚弱,外邪侵袭,客于脏腑,或脏腑内伤,阳明经气逆乱,太阳经气逆乱等均可致不寐。

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也总结道:“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纵观历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可知失眠一证,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机有二,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能入阴。从中医角度来说,失眠病位主要在心,多由于心神失养或邪扰心神所致。

而心神不安则容易引起心悸。《素问》曰:“水衰火旺而扰火之动也,故心胸躁动,谓之怔忡”,肾属水,心属火,肾水不足,心火过旺,水不足以制火,火扰心神,故可致失眠。临床上这一类患者严重时可表现为彻夜难眠,伴有多梦,心慌心悸,胆小,惊恐,溏泻,下肢凉,怕冷等症状。

《千金要方》亦言:“阳气外击,阴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心悸,定心丸主之。”《伤寒明理论·悸》记载:“其气虚者,由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悸也”,由此可见,心悸一症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所致。其病位在心,并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临床上,该症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

在失眠症的相关诊疗指南中,亦有指出,心藏神,脾主思,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失所养,故见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萎黄。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因长期劳倦伤脾或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脾胃虚弱时,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以上奉于心,则心失所养而引起失眠。另一方面,脾气虚衰易致心气虚而心神不宁,神不守舍,而发为心悸。故此,脾胃功能失调也是失眠、心悸等病症的重要原因。

张绍才龙南中医团队指出,心悸的辨证治疗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为气血阴阳亏损或不足,心失所养发为心悸,常见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证型中。实证多为痰火扰心或水饮凌心引起瘀血阻脉,常见于肝火扰心、痰火扰心等证型中。而失眠同样如此,也有虚实两类,因此,在失眠伴心悸的治疗时,应当仔细辨证,分清虚实,标本同治。

若有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多为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所致,当以养心安神,镇惊定志治之。可选用安神定志丸加减辨治。在实际治疗中,多以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茯苓等养心安神助睡眠;沙参、天冬、麦冬等益气养阴以制偏盛之阳,珍珠母、生龙齿、紫石英、煅龙骨、煅牡蛎等镇惊安神定悸,五味子收敛心气以防气乱易惊。若兼气短乏力,为心气虚损明显,可加党参、黄芪;兼心气郁结,精神抑郁加柴胡、郁金、合欢皮;兼血瘀加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

此外,炙甘草汤也是治失眠伴心悸的常用经典组方。该方最早记载于《伤寒杂病论》中,方中炙甘草是主药,能够缓急荣心,也可甘温补气。药物中另含中药材人参、生地黄、麻仁、麦门冬等,人参可补气补血,其余药物也能够滋阴养血,促进患者机体气血和心脉通畅,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能起到益气养血,滋阴复脉的功效。

当然,具体的治疗当应结合患者的情况及中医辨证随证用方用药。比如患者刘先生,69岁,自述失眠伴心慌1月多,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偶尔有头部麻木,疼痛,大便溏泄,有高血压病史。观其舌可见舌质暗红,苔白腻。辨证为痰阻血瘀,治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养心安神。方用柏子仁,酸枣仁,苦参,葛根,玉竹,何首乌藤,五味子,甘松,远志,瓜蒌,薤白,通草,陈皮,法半夏,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炙甘草。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自述心慌、心悸减轻,胸闷、减轻,仍气短,头部麻木,但疼痛缓解,寐差减轻,仍多梦,大便溏泄,观其舌,舌质暗红,苔白腻。考虑其仍属痰阻血瘀,但兼有气虚,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百合,合欢皮,加山药,扁豆,党参。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药后随访,诸症悉除。

本案中患者年近七旬脾脏已衰,而至痰湿内生,久至痰阻血瘀,痰瘀闭阻心脉,而至心阳不宣,故可见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痰阻血瘀日久耗伤阴血而至心神失养,可见寐差多梦,痰瘀闭阻脑络可见头部麻木,甚或头痛,患者舌质暗红,苔白腻等皆是痰阻血瘀之象。故以陈皮、法半夏、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祛痰,柏子仁、酸枣仁、何首乌藤、远志等养心安神、瓜蒌、薤白、通草等宣痹通阳而止痛,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养心安神调律之功。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1、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眠出虚汗完全睡不着发慌心烦意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