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哺光仪对眼底有伤害吗?

孩子们的视力问题,家长很挂心,一旦有近视的苗头或是已经发生了近视,家长们都会千方百计寻找近视防控的方法。代购低浓度阿托品、哺光仪热销、还有宣称可以防控近视的框架眼镜……家长们追捧的这些“神药”“神器”都有效吗?家长们在寒假又该如何打好孩子“视力保卫战”?扬子晚报邀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主任沈烨宇来详细说一说。

  低浓度阿托品:公认有效但家长别太心急

  近视防控“三驾马车”分别是每天两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低浓度的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佩戴角膜塑形镜。其中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在国内少数医院以院内制剂的形式上架,引发家长们排队购买,甚至高价代购,俨然是许多家长眼中的近视防控“神药”。

  “对于低浓度阿托品溶液,家长们还是不要太心急,要谨慎使用。”沈烨宇主任提醒,阿托品溶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散瞳验光,将常用的1%的阿托品稀释100倍后,就得到了低浓度的阿托品。它控制近视发展的原理是作用于眼球眼底的脉络膜,使血管丰富、血管扩张,进而增加眼球壁的厚度,“就像皮球一样,眼球壁变厚了,皮球就不容易被吹大了,眼轴长度的增长速度也就得到了控制。”沈烨宇表示,但是低浓度阿托品的长期应用对眼睛调节功能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虽然这种影响尚不构成病理性的变化,但仍然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目前国外对低浓度阿托品应用于近视防控的观察报告还未满五年,国家药监局也没有批准任何一款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正式上市,所以对于“神药”的应用家长还是不要太心急,更不要自行购买,如果使用院内制剂,也一定要有长期监测。

  哺光仪:可能有效也要当心副作用

  哺光仪是近年来走红的近视防控产品,但与此同时,哺光仪是不是“智商税”也是很多家长的疑虑。沈烨宇主任介绍,哺光仪是模拟太阳光中特定波长及特定光束的红光,这种红外光线穿透力很强,可以直达视网膜下的脉络膜,通过刺激脉络膜循环,达到增加脉络膜厚度,从而控制眼轴长度增长。可以说,哺光仪是光学版的低浓度阿托品。

  那么通过哺光仪的光学作用,能防控近视发展吗?沈烨宇主任表示,答案仍然是不确定的,因为目前还没有长期的研究数据来佐证。从临床上观察,有些患者可以达到控制近视的作用,但有些并不理想。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它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沈烨宇主任介绍,以往玻璃工厂的工人容易得白内障,这是因为生产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红外线,长期红外线的照射会使得晶体混浊,加速白内障发生。虽然哺光仪每日使用时间不长,但仍然要注意累积效应,会不会造成晶体密度增加或是白内障发生,需要打个问号。目前对于哺光仪的使用,临床上还没有形成专家共识,所以家长应当谨慎使用,如果使用也一定要定期监测眼部各项数据,防止伤害发生。

  防近视框架眼镜:低龄儿童可以使用

  在近视防控的“三驾马车”中,角膜塑形镜,也就是俗称的“OK镜”,在临床上使用也非常广泛。但角膜塑形镜有年龄限制,患者必须年满8周岁。如果孩子在8周岁之前已经发生了近视,在注意生活中用眼卫生的同时,还有其他“神器”可以选择吗?有一些号称可以防止近视发展的框架眼镜,是否真的有效呢?

  沈烨宇主任介绍,正常的近视框架眼镜是个凹透镜,镜片上是单焦点,而有些“近视防控框架眼镜”的镜片上,在镜片光学中心外的一圈,会做上蜂窝式的小透镜,戴上后产生的效果,其实是模拟了角膜塑形镜的作用。这种特殊的光学眼镜确实比普通近视眼镜有一定的优势,但总体对近视控制的有效率比角膜塑形镜要差一些。一般来说,没有达到8周岁的近视孩子戴这种眼镜是可以的,8周岁以上的孩子,出于经济因素或是父母不在身边没法安全佩戴角膜塑形镜和定期随访,选择这种特殊的框架眼镜也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延缓近视发展有效率是个整体的概念,具体到个人可能有人效果好、有人效果差,使用任何一种近视防控方法都不能保证100%达到理想防控效果,仍然需要医生根据情况来制定干预方案。

  近视防控注意这三点

  沈烨宇主任提醒,寒假近视防控,家长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无论哪种神药、神器,其实都不能替代每天两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对视力的积极作用。寒假气温低,家长仍然要尽量多带孩子在自然光中活动,如果一天不能达到2个小时,选择天气较好的时候出门,一周累计达到14小时也是可行的。

注意孩子的照明。无论孩子读书写作业,还是练琴画画,都要注意孩子照明。最好选择护眼台灯。普通白炽灯频闪在50Hz,而护眼灯频闪参数要达到10倍以上,光照强度应在300-500Lx,最为合适。

注意“20-20-20原则”。孩子读书写字等高强度用眼,每20分钟把眼睛看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地方休息20秒,避免眼睛长时间调节过度,缓解视疲劳。(记者 杨彦 通讯员 李娜 蒋佳佳)

}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带有显示屏的家电和数码产品大量涌现,满足了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长期暴露在显示屏辐射下,人们的视力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小朋友们尚未发育完全的娇嫩的眼睛更是经不起辐射的侵扰,如何保护儿童的视力成了当下父母们的痛点难题。艾尔兴承载着人们的期盼,以独到的研发原理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关爱孩子的视力健康。

2008年“健视宝”面市,它便是艾尔兴的前身。作为医疗器械类产品,安全保障是大众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其上市前,整个团队花了四年时间,完成几百项仪器检查内容、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最终获取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为了证实该产品在治疗近视方面的效果,团队专门选取了两所学校,进行了近视控制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产品对抑制近视确实有积极效果。之后又经过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与探索,艾尔兴哺光仪应运而生。

艾尔兴哺光仪之所以能够治疗近视,主要因为其通过从户外光照中提取对眼轴过度增长有抑制作用的650nm波长红光,直接照射在视网膜上,改善眼底血液微循环,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多巴胺,有效抑制眼轴增长;同时作用于视网膜后面的脉络膜,使变薄的脉络膜恢复到正常的厚度,为巩膜提供充足的氧,改善了眼底的血液循环。每天使用2次,两次间隔4小时以上,每次3分钟,从而使近视度数不再增加。截至目前,该仪器已被数万人使用,成功控制近视度数的过度增长,有效率达97%,且无一例出现副作用。

当然,艾尔兴在防控近视方面的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步。近日,由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熊芬、廖洪斐、胡晓琴、易敬林、Tian Mao等成员的合作研究成果《角膜塑形镜和低强度激光治疗可减慢儿童近视的进展》在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正式发表,这是艾尔兴首次被国际性权威期刊收录的研究论文。此研究成果涵括的艾尔兴光生物学疗法(即低强度激光治疗)验证了其可控制近视进展的假设,并与OK镜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艾尔兴团队潜心研究六年,在学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让国际同道看到了中国在近视防控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全世界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防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办法,意义非凡。

在中国儿童近视防治上时不我待,艾尔兴辅光仪解决了父母、学校、医院的近视防治难点,给孩子的双眼健康带来了希望和曙光。相信未来,在更多小朋友加入到艾尔兴的使用队列后,中国的近视防治会有一个稳妥的转机和崭新的面貌。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

哺光仪对于近视治疗真的有用吗?

我们先了解哺光仪用于近视治疗的原理:

哺光仪是利用特殊的低强度红光,短时间内补充青少年儿童在户外活动光照的不足的影响,使变薄的脉络膜恢复到正常的厚度;为巩膜提供充足的氧气,改善了眼底的血液循环,促进多巴胺分泌,控制眼轴的过度增长,从而控制近视度数。

对于它的有效性,其实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在现在的传统医学里公认的是近视不可逆的。

根据国家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在2019年4月3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中也有明确指出:

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必须严格依法执业、依法经营,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

为了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我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再此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哺光仪用于近视治疗的来龙去脉。

哺光仪最早于2008年用于弱视的训练和治疗,后来偶然发现它可以阻止和延缓眼轴的增长,从2015年某品牌哺光仪才开始用于近视的预防和治疗上来。

到2017年哺光仪才陆续进入各大三甲医院进行临床研究,截止到21年已经有超过14家医院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北京同仁医院,中山眼科医院,湘雅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等。

低强度红光就是一种半导体激光,说到激光或许大家会谈虎色变!第一次听说将低强度激光用于治疗近视时,我的反应是:厂家不靠谱,忽悠人。

用这种激光能用来治疗近视和弱视吗?它安全吗?带着众多疑问我又查阅了大量的研究论文报道。

其中包括早期的动物试用研究,和后期的临床试验

如在200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就在眼视光学杂志上发表过半导体激光对动物安全性试验研究报告。

该研究通过对 90 只体重为100~150g的豚鼠,分成4组,用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扩瞳,2%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通过发射波长为635 nm,光斑直径 5mm,功率为2 mW,3 mW、4 mW.5 mW 四种功率分别对4组豚鼠每天照射1-2次,为期30天。

该研究结论:3mW功率范围内的激光照射比较安全,4-5mW时对眼睛有损害。

这一结论在2010年7月,发表于第三军医大大学学报也被证实这一观点。

所以后期所有的哺光仪所使用的都为低于3mW功率,但由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现部分哺光仪功率的稳定性存在变化,当功率变大时会对眼底造成一定的伤害。

我猜测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导致目前我国截止到现在,通过注册医疗器械的哺光仪品牌寥寥无几。

但是,这里低于3mW功率的普光仪就就得安全吗?

再次我仍然持怀疑态度,因为前者试验数量为90例,试验天数为30天;后者试验数量更少,仅有45例,试验天数同样为30天,两者研究均存在数量较少,试验时间较短等问题。

所以如果如果现在就认为它是安全的有点为时过早。

于是我又查看了一下近几年低强度激光对于临床研究案例报道。

如发表在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年10月第18卷第10期的一篇论文研究中提到

该研究将 2017 年3 月~2018 年 3 月的近视少年,儿童按年龄段分为 3~8 岁组和 9~15 岁组。在 3~8 岁组里接受哺光仪治疗的近视患者 30 例(60 只眼)作为 3~8 岁组治疗组;

未接受哺光仪治疗的近视患者 30 例(60 只眼)作为 3~8 岁组对照组。在 9~15 岁组里接受哺光仪治疗的近视患者 30例(60 只眼)作为9~15岁组治疗组;未接受哺光仪治疗的近视患者 30 例(60 只眼)作为9~15岁组对照组。

分别训练和观察半年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又如宜昌华夏眼科医院发表的为期2年的研究统计

再如南昌大学于21年1月28日发表的为期6个月的研究统计

以及何明光教授团队,于2021年12月1日发表在国际眼科学最具权威的专业性期刊《Ophthalmology》上关于哺光仪的为期1年的研究统计

从这几个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统计中均提到:低强度红光可控制儿童近视进展。且未发现明显严重并发症。

宗上所诉,哺光仪对于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效果已经是毋庸置疑的,短期内的使用其风险性较小,更长时间的长期使用仍需要更多的研究统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哺光仪对远视有效果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