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的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法,跟痛症怎么治疗?

《老年百病防治》_跟痛症_中医世家
& > 第一章 外科疾病跟痛症
足跟部承重时疼痛,称跟痛症。足跟疼痛不是单独一个疾病,它是指足跟部疾病所引起的一种症状,由跟骨本身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所产生。本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妇女尤为多见,据医学统计,50岁以上老年人患足跟痛疾病占25%,特别是形盛体衰者更易发生本病。据临床病因分析,约50%以上患者发病前均有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史,或足跟长期负重史。[发病原因]中老年人跟痛症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1.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发病由急性损伤引起者多由行走时足跟部突然踩着硬物,或下楼时用力过猛,足跟着地,致跟部组织损伤;慢性劳损者常因长途跋涉,跟下软组织遭到反复挤压性损伤,部分患者跟健膜长期、持续性受到牵拉,可在其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劳损。2.跟骨骨刺与跟骨结节滑囊炎。足跟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日久,可在跟骨结节部的前缘产生骨质增生,即骨刺形成。单纯跟骨骨刺有时并无临床症状,当承重走路时,跟骨结节滑囊及足跟部脂肪垫因骨刺的反复挤压与刺激,而发生滑囊炎及脂肪垫变性,由此引起疼痛。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系机体肝肾不足,筋骨瘦弱。“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肝主筋,肾主骨”。老年以后,肝肾不足,肾亏骨空,血不养筋,加之过度劳累,骨骼、筋脉失养,日久形成本病。[临床表现]1.急性损伤。由急性损伤引起者,一般发病急,主要表现为足跟着力部位剧烈疼痛,不敢行走,尤其畏行凹凸不平的道路,检查时发现患部肿胀明显,压痛明显。2.慢性劳损。因慢性劳损引起者,起病较缓慢,部分病人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疼痛的发生一般在久卧久坐时突然起立行走时加重,严重者病人不敢用足跟部承重,稍加活动或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复又加重。局部检查肿胀不明显,但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如骨刺较大时可触及骨性隆起。多数病人常见一侧足部发病,少数患者可出现两侧足跟疼痛。3.X线摄片检查。X线摄片可帮助诊断,摄片可见跟骨结节前缘明显骨质增生,呈尖状凸出。但部分病人足跟痛X线摄片未见明显骨刺,部分病人有骨刺而无明显症状。[预防措施]1.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老年人应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以便增强体质,延缓骨骼退变,减少骨刺的发生,避免跟痛症。2.穿用软底鞋。老年人宜穿用软底鞋,使之上下楼梯及行走保证平稳,避免足跟急性损伤的发生。或穿后跟不高的鞋子、抬高足跟可使承重力线前移,减轻足跟受压引起的慢性劳损产生跟痛症。3.避免久立负重。老年患者不宜长途跋涉及做剧烈的运动,不宜久站负重,使跖腱膜长期受牵拉,脂肪垫受压,由此导致跟痛症发生。[治疗方法]1.注意休息。跟骨骨刺及滑囊炎所致者,应减少站立及行走,少承重,一般卧床休息后,可减少局部的挤压刺激,症状会随之缓解。2.理筋按摩,可在痛点及其周围作按摩推揉,以松解肌肉痉挛,调理气血流行,减轻患部疼痛。3.针灸治疗。针刺昆仑、太溪、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取补法,隔日一次;药艾外灸(或隔姜灸),取阿是穴,药艾距穴位的间距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灸至患处皮色发红,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二次。本法能宣通气血,逐瘀止痛。据临床报道,约80%患者经灸后疼痛明显减轻。一般2~3周为一疗程。4.封闭疗法。疼痛较重者,可用强的松龙混悬液0.5毫升,加1%普鲁卡因3毫升,在无菌操作下作痛点局封,局封后应休息1~2天。本法对重症患者具有较快的止痛效果。5.手术治疗。个别症状较重,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跟骨骨刺及滑囊切除术。6.中医药治疗。以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为主,可选用六味丸或鸡血藤汤(12克、熟地12克、淮山20克、山萸肉10克、10克、10克、丹皮10克、20克、鸡血藤15克、川10克、杜仲10克、生6克)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 中的相关章节:
  跟痛症(当前页)
&第二章 妇科疾病肖绪斌(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 吉林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8-02
【摘要】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足跟痛的疗效。治疗方法& 利用小针刀在局部压痛点、进行剥离来治疗足跟痛。结果& 治疗72例,优良率达到90.7%。结论&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小针刀& 足跟痛& 疗效观察
&&&&&&& 足跟痛在临床病症中极为常见,原因可同多种长期疾患积累导致,以跖腱膜炎、跟骨骨刺最为常见。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跟骨周围的慢性劳损,是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部位的骨刺形成,属于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骨科临床上治疗方法多,但效果不明显。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8月采用小针刀治疗跟痛症72例,治疗效果显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在针对的是足底跟骨结节前内下方处的疼痛治疗结果的心得,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 在72例患者资料中,男患者占40例,女患者占32例;年龄25-65岁,平均41岁;右侧21例,左侧44例,双侧7例;DR拍片提示有跟骨骨刺者52例;72例均经药物治疗、手法推拿、电针、痛点封闭治疗无明显效果后采用小针刀治疗。
&&&&&&& 2& 治疗方法
&&&&&&& 患者采取俯卧位,使患侧踝关节前方垫高,足跟朝上,使局部稳定。常规局部麻醉后进行消毒、铺孔巾,术者应在骨刺的尖端即痛点处理针刀。刀口线与足纵轴垂直,针体与足跟底平面呈60度-80度,进针刀的深度,应达到骨刺尖端或跟骨底骨端即可,进行横向切开剥离3-4次,也可左右铲割后出针,将针孔用无菌敷料包扎,单手使患足过度背屈,同时另一手拇指向足背推顶足弓部紧张的跖腱端和长韧带,此动作反复进行3次。针刀治疗局部创口出血较少,局部组织损伤较小,无菌处置后,可以创贴外敷,术后可正常下地活动。三日内用活血化瘀药物对症治疗。
&&&&&&& 3& 治疗结果
&&&&&&& 治疗效果明显,疼痛完全消失,行走和负重时偶有疼痛。显效:疼痛消失,过度行走和负重稍有疼痛。无效:疼痛未缓解。本报告72例,1次小针刀治疗者29例,2-3次43例,其中疗效显著者43例,效果一般者27例,无效2例。在7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的随访中,58例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好,远期观察1年以上的患者,活动行走时,无疼痛,可走远路。14例患者有轻微的疼痛,负重时疼痛加重,随访后,嘱患者可以继续进行小针刀治疗。
&&&&&&& 针刀治疗机制:小针刀治疗可以使粘连的组织、痉挛得到松解,减少病灶的压迫,消除无菌性炎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小针刀治疗通过,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拿手法,可以松解局部组织缓解痉孪,治疗效果明显。小针刀治疗联合局部痛点消炎,及活血化瘀药物的治疗,可以得到吸收,神经根水肿引起的症状得到缓解。联合手法的使用,可以减轻小针刀手术时局部的疼痛,减少患者的紧张与恐惧感。
&&&&&&& 4& 讨论
&&&&&&&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过去认为跟骨痛的病因是跟骨及周围组织的劳损,非感染性炎症及退行性改变所致,在人体处于长时间站立体位,可以导致足跟部局部组织瘀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大量积聚,致使局部组织代谢降低,组织水肿引起疼痛。导致足跟痛的病因很多,包括全身性疾病,其中一种原因是足跟部脂肪垫痉挛,弹力纤维逐渐减少;另一种原因是由于跟骨结节前内侧面的跖腱端反复受到足趾背伸产生的牵张拉力,反复出现的损伤和伴随年龄的增长致使跖腱端的起始点造成损伤,甚至于出现跟骨结节前内侧面牵拉性骨刺,受压而引起足跟痛。大多数足跟疼痛病人经用适当的足跟垫,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或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症状可缓解。但针对于顽固性病例,现进行小针刀治疗,使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跖腱端,及跟骨骨刺周围的软组织得到松解,进行操作时去除病因应注意针刀的来回剥动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厘米左右,剥动幅度过大则易引起局部血肿反而加剧疼痛。进行针刀治疗时应在无菌操作局麻下进行,其创面损伤小、疗效好。减轻病人的手术痛苦,养活病人的经济负担。
&&&&&&& 足跟痛在中医属于&痹证&,多由寒湿外袭,肾虚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使不通则痛。足跟部的解剖部位特殊,传统毫针治疗效果不好,现代小针刀针径粗,针感较强,传感快,加上运用痛点局部治疗的方法,进行打通经络,去除瘀阴,则通则不痛。足跟痛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属于跟骨骨刺,筋膜炎等病症所致。利用上针刀治疗使粘连处得到松解,解除病理因素。小针刀松解的同时,已使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增加血速,使新陈代谢加强,促进炎性物质的代谢与吸收,减轻疼痛。治疗后叮嘱患者跺脚跟,局部热敷,防止复发。小针刀松解术可以改善足部跟骨内的血液循环,促使炎症吸收、消散,去除病症。
&&&&&&& 本研究示小针刀治疗对足跟病患者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效果满意。笔者体会,在临床操作时应仔细寻找压痛点、硬结,触摸其范围、方向和层次,精确定位是针刀治疗的关键。在操作时小针刀进针宜快速进入皮下,然后分层次突破,仔细感受刀下的硬度,触及到硬结,应有条理,仔细进行剥离,松解并根据患者的感觉调整进针的方向和层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
&&&&&&& 小针刀治疗是中医传统针刺疗法与现代手术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手段。对局部组织病灶通过切割、分离,将跖筋膜起点处的坚硬部分进行切断,缓解其张力,松解了韧带和筋膜的孪缩和粘连,解除了局部压迫使疼痛得到缓解。联合使用对激素活血药物局部进行封闭,消除了局部的无菌炎症从而使疼痛得到缓解。小针刀疗法简易、损伤小、安全快速,便于临床开展。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跟痛症的治疗方法
跟痛症的治疗方法
基本信息:女&&22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早晨疼的厉害,活动一下就没那么疼了,可是活动时间长了也会特别的疼。请问有什么治疗方法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阑尾炎
周围血管疾病
甲状腺乳腺
颈肩腰腿痛等外科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冠县桑阿镇中心卫生院&&&外科
建议:你好,这种情况最好去医院封闭治疗,效果比较好,药物一般无效
有关的更多问题,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跟痛症的病因及中医治疗方法
您当前位置 :
跟痛症的病因及中医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 14:14:06
来源:健康直通车
编辑:andywu
跟痛症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属中医&痹证&范围。诊断要点1.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2.一般都有疼痛、肿胀、压痛等特点。走路时因鞋的摩擦而使疼痛加重。时有双腿酸软无力等症状。3.跟骨X线片无明显异常。病因病机跟痛症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和老年人。《诸病源候论》说:&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说明劳累过度与肾气不足可引起腰部与足跟疼痛。《类经》注解《内经&痹论》认为&营卫之行涩,而经络时疏,则血气衰少,血气衰少则滞逆亦少,故为不痛&。说明老人气血衰少,活动减少,反而没有显著症状。推拿治疗治则治法:理气和血,消肿止痛。常用手法:击、捏、揉、点、按法等。操作步骤:1.患者俯卧床上,患肢膝关节屈曲90&,术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跟腱紧张,另一手用小鱼际处用侧击法治疗跟后,接着手握空拳,用小鱼际部叩打跟下。手法的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流通,消肿止痛。2.用理顺肌筋的手法,按揉跟后肌腱等,同时可用捏拿等手法进行治疗。3.患者仰卧,术者点按其痛侧的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位及阿是穴。再擦足底部,以透热为度。适宜技术中药浴足法:以舒筋活血燥湿之中药方剂煎汤,将患足置于药液中泡10~15分钟,并适当揉患部,以发红发热为度,切忌烫伤,每天行2~3次。针灸疗法:针刺太溪、昆仑、然谷、太冲、三阴交、阿是穴等,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耳穴疗法:取肝、肾、足跟、内分泌等耳穴,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上述穴位。封闭疗法:对患者足部压痛点进行封闭治疗。注意事项跟痛症由于病种较多,因此在推拿治疗前,一定要首先明确诊断,然后对症治疗。跟痛症中跟骨病推拿效果较差,因此一般不采用推拿疗法。
补养的时间以半月为宜,平时身体虚弱、体质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适当延长补养时间.人流术后阴道流血超过一周以上,甚至伴有下腹痛、发热、白带混浊有臭味等异常表现,就应及时到医院复查诊治。
按照规定,人流后应该休息14天,实在没有条件少也要休息3~4天。其次,消炎药一定要按时、按量坚持服用。流产后,子宫内膜留下创面,如果过早地活动,很可能会延长阴道出血的时间,所以一定要有充分的休息。当前位置: >>>>>
中华跌打丸外用治疗跟痛症
不少中老年人患有脚跟痛病症,不易治愈。近年发现中华跌打丸外用治疗跟痛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是:
1.取中华跌打丸2枚,白酒适量。将跌打丸以酒适量蒸化成膏状备用。洗净患处,将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12小时换1次药,每曰2 次,连续1周。
2.跌打丸1枚,白酒50毫升,艾条适量。取一小瓷碗,盛取高浓度白酒,将其点燃,放入跌打丸,嘱患者俯卧,保持膝、踝关节呈90度,约 10分钟后灭火,用残余热酒涂擦患处数次,至局部皮肤发热后,将药丸捏成5厘米大小薄饼,将药饼贴敷于痛点上,点燃艾条,行隔药饼灸保持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次30分钟为宜。灸毕,用敷料及胶布固定药饼,每天换药1 次,5天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可以显效。
治疗机理可能与中华跃打丸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有关。 (卫一鸣)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