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是这种患者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病请描述:在癌症高发的今天,很多人都像这些病人一样,觉得淋巴结肿大是癌症的前兆。其实淋巴结肿大非常常见,淋巴结肿大,可能是炎症,可能是结核,可能是癌细胞转移,还可能是淋巴瘤。这样的症状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具体属于哪一种,需要医生来鉴别诊断。 事实上,淋巴结遍布全身,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但只有表浅的淋巴结有可能触摸到,正常的淋巴结0.2-0.5厘米。当颈部、腋下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腹股沟淋巴结直径超过1.5厘米,就是淋巴结肿大了。 而淋巴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免疫系统,它分布于全身各处,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占60~80%,腋窝占6~20%,腹股沟6~10%。 另外伴随淋巴结的淋巴循环(lymphcirculation)是循环系统重要的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液)循环系统的补充。 淋巴循环对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脂肪:由小肠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每天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的液体总量约2~4L,其中约3L经淋巴循环回到血液中去。即一天中回流的淋巴液的量大约相当于全身的血浆总量。 (4)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它微粒。 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下淋巴结肿大的“身世”! 良性的淋巴结肿大 良性的淋巴结肿大多是由炎症引起的,常见于口腔炎症、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炎症、麻疹、风疹、结核、真菌感染等。 出现颈部的一侧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淋巴结炎,如果淋巴结形状规则,边界清楚,并且活动性好,那一般是良性增大,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好发部位 *颌下淋巴结肿大:口腔炎症 *颈部淋巴结肿大:上呼吸道炎症 *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炎症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泌尿系统炎症 *外伤后淋巴结肿大:创伤性炎症 病灶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因为感染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常能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轻轻按压会有明显的疼痛感,一般直径为2-3厘米左右。有时也会合并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比如发烧,咽部疼痛,扁桃体化脓等。 提示 一般来说,由于炎症等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良性肿大,去除病因或使用消炎药物后,淋巴结会逐渐缩小,但也可能不会完全消失。 恶性淋巴结肿大 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以及其他肿瘤的转移,均可导致淋巴结肿大,由于腋窝处、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分布较多,所以更容易发生转移。 好发部位 *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癌、口咽癌、鼻咽癌、喉癌、食管癌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胃癌、胰腺癌、卵巢癌、胆囊癌等 *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或非霍奇金病等 体检:早期可能只有一个淋巴结肿大,按压无疼痛,可被推动,随着肿瘤的进展,淋巴结的个数和大小都可能增加,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或融合,变得不易被推动。 提示 如果淋巴结肿大是肿瘤导致的,提示疾病已经进入了进展期,若不积极进行抗肿瘤治疗,会导致疾病恶化! 淋巴结水肿 除了上述提到的情况外,几乎所有肿瘤患者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淋巴结水肿! 乳腺癌因为需要接受淋巴结清扫治疗,所以发生淋巴结水肿的情况比较常见,最高发病率见于癌症诊断后2年内。 其他部位的肿瘤经过手术或放疗后,也可能会出现淋巴结水肿,例如:前列腺癌、盆腔癌、淋巴瘤、黑素瘤、头颈癌等。 那么淋巴结肿大怎样区分良性还是恶性呢? 1.一个区域淋巴结肿大称局限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及恶性肿瘤转移,应按淋巴引流区域寻找原发病灶。两个区域以上淋巴结肿大,要考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慢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布鲁菌病、血清病、结缔组织病等。 2.伴随症状可以对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提供重要线索。 (1)淋巴结肿大伴有相应引流区域感染灶者,如颌下颏下淋巴结肿大伴扁桃体炎、牙龈炎,腋窝淋巴结肿大伴乳腺炎,耳后淋巴结肿大伴头皮感染者,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左下肢丹毒,可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2)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多为急性炎症引起,常有局部红、肿、热等炎症表现;而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瘤等。局部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盗汗、消瘦者,提示为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等。 (3)淋巴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者,多见于恶性淋巴瘤;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者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等,偶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4)淋巴结肿大伴皮疹者多见于某些传染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亦需警惕淋巴瘤。 那么我们发现身体某一部位淋巴结肿大时,有没有什么自检方法呢? 当你发现身体的某个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时,不妨这样进行一下自检: 将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于淋巴结表面的皮肤上,进行多方向的按压和推动,查看是否有触痛,大小、活动度和淋巴结的质地如何,如果疑似恶性,需要立即就诊检查。 就医时,医生通常会让患者抽血查血象,同时做彩超等检查。如果彩超有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在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针吸涂片,病理检查等。也会根据病情分析来做相应的检查。 总之,小小的淋巴结担任着人体重要的免疫工作,如果发现肿大,请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先按照上述自查方法进行自检,如有恶性的可能性,请及时就医!

病请描述:    许多疾病可引起腰背痛,以局部病变居多,可能与腰背部长期负重,其结构易于损伤有关。邻近器官病变波及或放射性腰背部痛也极为常见。     腰背部的组织,自外向内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脊椎、肋骨和脊髓。     按引起腰背痛的原发病变部位可分为:    1.脊椎疾病:如脊椎骨折、椎间盘突出、退行性脊柱炎、感染性脊柱炎、脊椎肿瘤等。    腰椎骨折组图(分别是压缩性骨折示意图、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示意图、X线片、普通腰椎CT、CT腰椎重建图、腰椎MRI):     腰椎间盘突出组图:      2.脊柱旁组织病变:如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组织炎等。    腰肌解剖示意图:      腰肌劳损:常因腰扭伤治疗不彻底或累积性损伤,自觉腰骶酸痛、钝痛,休息时缓解,劳累时加重。    腰肌纤维组织炎:常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所致腰背部筋膜(如下图)及肌肉组织水肿,纤维变性。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以腰椎两旁肌肉及髂嵴上方为主,晨起时加重,活动数分钟后好转,但活动过多疼痛又加重。轻叩腰部感疼痛缓解。     3.脊神经根病变:脊髓压迫症(见腰椎间盘突出组图)、蛛网膜下腔出血、腰骶神经根炎等。    4.内脏疾病引起的腰背痛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肿瘤、结核、肾积水等。      盆腔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女性附件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伴长期低热  见于脊柱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高热见于化脓性脊柱炎和椎旁脓肿。      伴尿频、尿急、尿不尽  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腰背剧痛伴血尿见于肾/输尿管结石。      伴嗳气、反酸、上腹胀痛  见于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变;伴腹泻/便秘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伴月经异常、痛经、白带过多  见于宫颈炎、盆腔炎、卵巢/附件炎症或肿瘤。    可以看出,腰背痛的病因复杂,可能源于多系统多种疾病,从实证角度出发,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多学科会诊,全面分析,反复思考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分诊到相应科室,给予对因治疗。    局部病变引起的腰背痛可同时对症止痛等处理,如云南白药膏/气雾剂/胶囊、活血止痛胶囊、十味活血丸、乌金活血止痛片、千山活血膏、展筋活血散、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羟考酮;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活血镇痛膏、散风活血膏、香桂活血膏、活血应痛丸、麝香止痛贴膏、骨通贴膏等等。物理治疗,如烤灯、微波、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手段建议诊断明晰后再酌情考虑。   

病请描述: 肿瘤标志物是一组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蛋白或糖蛋白,在筛选肿瘤和肿瘤治疗过程中预测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检测方法的不同和检测实验室指控标准的不同,具体数值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判读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错误。  1、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糖蛋白类肿瘤标志物:CA-199 对胰腺癌、胆管癌,CA-125对卵巢癌,CA-153对乳腺癌,CA-724对胃癌相对特异,但是,这些指标并非完全特异,彼此之间有交叉,也就是说,其他类型癌症也可能伴随这些标志物的增高,具体意义要结合临床分析。  蛋白类:AFP(甲胎蛋白) 对原发性肝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癌胚抗原(CEA)对多数腺癌有一定意义。  2、如何看待肿瘤标志物增高。  笔者曾经多次遇到患者咨询某一标志物增高的情况,有些确实有肿瘤发生,有些仅仅是无意义的轻度增高。肿瘤标志物是血清中某些物质的定量检测结果,其实这些物质正常值的取得也是对某些人群检测后经过适当方法计算获得,其具体数值与极少部分患者可能有一定重叠。换句话说,癌患者不是每个人都增高,也不是一有增高就是癌症,具体情况一定要与临床结合才能确定。比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时AFP也会增高,而不是只有肝癌可以增高,而真正的肝癌中AFP的阳性率也只有80%左右,其余大约20%并不增高。因此一定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B超、CT、内镜等有关检查确诊。  但有几种情况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一是肿瘤标志物动态持续性增高,二是单次肿瘤标志物明显增高,三是有家族性遗传史肿瘤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增高。这些情况下要看专科医师,以查明病因。

病请描述:在门诊,病友们最多的疑惑就是:“张医生,你说为什么我会得这个毛病啊?”;“隔离老王身体比我差多了,为什么偏偏是我得膀胱肿瘤?”其实,膀胱癌或称尿路上皮癌,是一种有明确病因的疾病,了解发病原因,不单是能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罹患疾病,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预防疾病复发。1. 吸烟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的危险因素。香烟中含有大量可以诱发膀胱肿瘤形成的物质。研究证实以芳香胺类为主的化合物与膀胱肿瘤形成有明确的关系。研究表明高达30%-50%的膀胱肿瘤与吸烟有关,吸烟可使罹患膀胱癌的危险率上升至少2-4倍,且该危险率与吸烟时间和每日吸烟量等均呈正相关。例如每日吸烟1-9支的人较每日吸烟超过21支的人患膀胱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为1.5比5.4,而一个吸烟10年之内的人与吸烟超过40年的人相比,上述相对危险度为1.2比3.0。值得注意的是,戒烟行为确实降低了罹患膀胱癌的风险。研究表明吸烟者戒烟1-3年后罹患膀胱癌的相对危险度为2.6,而当戒烟超过15年,这一数字降至1.1。  张医生提醒:无论是否罹患膀胱肿瘤,请立即戒烟!若已经是膀胱肿瘤的病友,请立即终生戒烟,复吸=复发!!!2. 染发使用染发剂也是芳香胺物质暴露的重要来源。针对基于大样本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结果的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回归分析显示染发剂的使用与膀胱癌的发生有关,且女性使用染发剂比男性更易罹患膀胱癌。针对女性受访者关于永久性染发剂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表明,在NAT2慢乙酰化病人中,单一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罹患膀胱癌的相对危险度为 2.9。 张医生提醒:对于长期染发的病友,请立即停止染发!3. 炎症/感染膀胱及尿路的慢性炎症,特别是感染相关性炎症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感染包括寄生虫,病毒及细菌感染。尿路慢性细菌感染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一项基于已发表文献的回顾性综述指出,慢性细菌感染与膀胱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有任意尿路感染病史的患者较无感染病史者罹患膀胱肿瘤的风险高出14-16倍。慢性感染导致肿瘤发生的机制仍不甚清晰。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慢性细菌感染引起癌基因产物增多从而引起肿瘤形成。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引起上述癌基因产物增加的主要原因。  张医生提醒:慢性尿路感染需要及时控制,且需要警惕肿瘤的发生。推荐慢性尿路感染、反复尿频、尿急、血尿的病人,定期做膀胱镜检查排除肿瘤! 4. 药物目前,被证实能引起膀胱癌的化疗药是环磷酰胺,且膀胱癌的发生风险与环磷酰胺的暴露强度与时长成线性关系。暴露于环磷酰胺的病人代谢产生磷酰胺芥类物质(Phosphoramide mustard),可诱导基因突变从而导致膀胱肿瘤发生。中草药中含有化学成分马Dou铃酸Aristolochic acids被证明是与尿路上皮癌发病息息相关,已被WHO定位一级致癌物,该成分大量存在于木通、关木通等药材中。 张医生提醒:为了您的康复,请停止服用含有马Dou铃酸的中药与草药!5. 饮食与饮水营养,饮料及饮酒、液体摄入量等或许与膀胱肿瘤的发生有关。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和其他代谢产物从尿液排除,因此可能对尿路上皮造成影响,特别是膀胱尿路上皮,因此营养因素在膀胱肿瘤形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体而言,地中海地区饮食带较标准西方饮食带来更低的尿路上皮癌风险,这或许是因为地中海饮食有更多的蔬菜和水果摄入。就饮料而言,研究表明饮茶者和饮咖啡人群中膀胱癌的发生率略高,但这一结论可能是受到吸烟或其他营养相关混杂因素的干扰。但高糖分摄入与工业代糖摄入与膀胱癌发病显著相关。 张医生提醒:为了您的康复,请健康饮食、减少糖类摄入、远离工业代糖! 6. 环境污染和职业污染暴露除皮肤和肺组织以外,膀胱是最主要的易受环境和职业性致癌物质影响的器官。芳香胺类物质因其可以结合细胞DNA因而成为最重要的膀胱肿瘤致癌物。研究表明在化工业高密集区域,高达20-27%的膀胱肿瘤被认为工业暴露有关。截至目前,11种芳香胺化合物被认为可导致膀胱肿瘤的形成,其中4-氨基联苯(4-Aminobiphenyl)、 砷、苯并芘、联苯胺等化合物被认为是膀胱肿瘤的确定致癌物。其他可能参与膀胱肿瘤形成的工业化合物还包括多环芳烃(PAH)、柴油机废气及油漆涂料等 。张医生提醒:对于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病友,请立即脱离暴露环境!7. 辐射早期关于放射线暴露于膀胱肿瘤关系的研究是基于二战中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而进行的。结果显示,接受放射线暴露超过50mSv的受访者死于肿瘤的风险明显上升,其中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男性为1.63,女性为1.74。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泌尿生殖系统放疗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基于前列腺肿瘤或宫颈癌放疗病人的研究证实了放射线暴露与膀胱肿瘤发生相关。 张医生提醒:对于接触电离辐射的病友,请立即原理暴露环境!对于盆腔放疗后的患者,推荐定期复查膀胱镜! 8. 基因与遗传就遗传而言,一级亲属中有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人自己也患尿路上皮癌的风险上升了两倍,且这种遗传风险在女性及非吸烟者中似乎更高。 若您有以上高危行为或处于高危环境,请立刻停止或远离。若您身边的亲友有以上情况,请即使劝诫。远离肿瘤,从健康生活开始!申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于科学普及目的,为非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撤回,谢谢!

病请描述:什么原因导致的前列腺癌发病? 答: (1)前列腺癌病因研究显示:目前证据最充分的是遗传因素,大约10%的发病与此有关。        (2)吸烟已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发病有关,也与前列腺癌进展有关。         (3)其他饮食、生活因素并没有确定的证据显示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

病请描述:一、定义及流行病学1.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俗称“阳痿”,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其特征在于阴茎在性行为期间无法勃起或维持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2. 一项研究表明:40-70岁男性ED总患病率是52%;轻、中、重度ED的患病率分别是17.2%、25.2%和9.6%。3. ED成为男科疾病的首患,给男性精神上造成巨大伤害,导致男性自卑、焦虑、抑郁等。二、ED的病因分类1. 心理性ED:因勃起机制的中枢水平抑制而非器质性损伤引起。比如:压制性性教育、性创伤史、人格类型、性教育缺乏、压抑或焦虑等。2. 器质性ED:因血管、神经、激素或海绵体系统的异常或损伤所致。3. 混合性ED:器质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同时存在。三、ED的危险因素1. 年龄:普遍认为随年龄增加,发生ED的可能性增大。2.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  1)ED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最初的临床表现,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筛查的预警因子,ED通常先于冠心病、卒中、周围动脉疾病2~5年发生。ED对于预测中青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预后价值较高。  2)糖尿病引发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ED 的患病率约50%左右。3. 肝肾功能不全:  1)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ED发生率为40%,透析患者中达到50%~75%。  2)肝硬化患者中,ED患病率可达50%~70%。4. 内分泌疾病:    包括垂体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肾上腺疾病、甲亢、甲减等。5. 神经疾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病变等6. 泌尿生殖系疾病:阴茎海绵体硬结症、阴茎异常勃起等。7. 精神心理因素: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本身及其治疗药物有关。50%~90%抑郁症患者对性生活的兴趣减低。8. 用药:比如利尿药(螺内酯等)、降压药(可乐定、利舍平、β受体阻滞剂)、心脏病用药(地高辛等)、安定药、抗抑郁药物、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激素及相关药物(雌激素、黄体酮、皮质激素、保列治等)、细胞毒类药物(环磷酰胺、甲氨喋呤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等。9. 不良生活方式:吸烟是动脉型ED的独立危险因子。9. 外伤、手术等:任何损害阴茎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的外伤、手术、或其他医源性因素等可能导致ED,如脊髓损伤或手术、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等四、ED的诊断1. 系统回顾:疾病史、生活习惯、用药史、手术史2. 性生活史:性生活情况、精神情况等3. 体格检查:血压、内分泌、肛检、脉搏等4.实验室检查:性激素、血脂、血糖等5. 诊断问卷: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6. 特殊检查:  1)夜间阴茎勃起胀大试验(NPT):用于鉴别心理性ED和器质性ED的较客观的方法。较少受心理因素影响,能较客观反应阴茎勃起功能。正常人在深睡眠状态时,阴茎勃起每晚为3~6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勃起硬度超过70%。  2)阴茎血流超声五、ED的治疗1. 基础治疗:风险因素处理、不良生活方式调整、性生活教育等2. 三线治疗  1)一线治疗:PDE5抑制剂(万艾可、希爱力等)、负压助勃、低能量冲击波  2)二线治疗:海绵体内注射  3)三线治疗:阴茎假体植入六、手术干预(阴茎假体植入术)1. 适用于器质性ED患者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ED患者2. 1936年首次报道肋骨植入阴茎。3. 国际公认的目前最为尖端、理想的勃起功能障碍的终极治疗手段4. 在美国,每年2万多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接受阴茎人工海绵体植入术,在国内接受阴茎人工海绵体植入术的患者目前尚少。七、阴茎假体手术的特点1. 阴茎假体植入是治疗重度阳痿的最理想手段。既不会影响阴茎的感觉,也不会影响性生活的快兴奋。2. 术后在体外是看不到假体的,隐蔽性非常好,阴茎也不会有异常的感觉3.按照患者意愿进行操控,真正实现有求必“硬” 。且可以自主控制阴茎勃起的时间,避免阴茎勃起不应期存在的问题。4. 阴茎假体使用寿命普遍长于10年,避免长期用药的副作用。5. 术后6周恢复性生活。 八、阴茎假体手术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1. 感染: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均需应用有效抗生素。2. 疼痛:早期常见;持续疼痛可达6周以上;如疼痛较剧烈,可能因为假体过长,应重新手术。3. 机械故障:为连接管扭曲、漏液、仪器失灵致不能充盈或排空,圆柱或置液器破裂,圆柱局限性膨大等。多数通过调试修补可得到解决,如手术器械损伤严重的要进行置换。4. 阴茎海绵体出血及阴茎、阴囊血肿:严密关闭切口,对血肿局部可用冰袋冷敷及抬高血肿部位,以利于血液的回流和吸收。(引用:郭应禄男科学.

病请描述:今年73岁的张老伯家住武汉市,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他变得特别健忘,走路经常摔跤,最严重的一次摔伤面部,缝了数针。后来居然还出现了小便失禁。家人担心他得了老年痴呆,带着他找到了武汉市一家医院就诊。脑部CT检查发现,张老伯的脑室明显增大,有积液,被诊断为脑积水。脑子里怎么会进水呢?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脑积水患者该怎么办?相信大家都是一头雾水,今天,贾叔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什么是脑积水?一般情况下,在脑室中会存在脑脊液,来对于各个神经系统和组织进行保护,它还能起到调节颅内压力的作用。当出现脑积水时,这些水也就是脑脊液。那么原本是保护神经系统的液体,为什么变成了疾病发作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脑积液的总量原本是保持不变的,处于产生和回流同时发生的平衡状态,但这个平衡状态被打破时,就容易不断的聚集脑脊液产生脑积水。脑积水一般会过多的积聚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不断的对颅脑进行施压,可能会造成高颅压性脑积水。也有可能因为脑脊液的吸收障碍而产生阻塞性脑积水。脑积水的病因有哪些?先天原因先天因素可能是由于在胎儿期间接触到了某些化学放射物质而引起的畸形,最主要是脊柱和中脑导水管的畸形有关。当这两个部位出现畸形时都有可能对脑脊液有一定的影响。感染当感染在脑内产生时,很容易造成化脓性的炎症,此时纤维组织容易增生,也就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道。通常就是在脑脊液的循环过程中,对其进行了阻碍而引起脑积水。出血颅内出血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可能由于外伤或者是颅内的其他病变而导致颅内出血的症状。颅内出血后,纤维会出现异常的增生,这时就可能影响到脑脊液的吸收,当吸收出现障碍时也就引发了脑积水。肿瘤颅内肿瘤,一般可能出现在颅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通常就会出现阻塞脑脊液循环通道的情况,而脑积液在不断产生的情况下无法正常的吸收,就会导致脑脊液分泌过多引起脑积水。脑积水常见的相关症状是?行走缓慢、步态不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一旦行走困难,很多人以为是髋膝关节病变,很容易早早认命,殊不知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挪步,其实是健康危机在一步步紧逼。行走不稳为脑积水出现的第一个临床症状,其特点是行走速度减慢,步伐加快,步高降低,双脚拖地行走,就像被粘在地面上,也称磁性步态。一旦受到外界干扰,患者容易失去平衡,还可能出现起步困难或者转弯困难的症状。尿频、尿急、尿失禁老年男性患者可能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老年妇女可能有盆底功能不全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特发性NPH相关的膀胱功能障碍,多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晚期可能会有大便失禁的可能。痴呆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迟缓、冷漠、情感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早期健忘、反应迟钝往往不被重视,病情随之隐匿加重。其他相关表现:头痛、抑郁、躁狂、偏执、头晕、睡眠时间延长等。综上所述,中老年人一旦腿脚不好使了,大小便来不及了,脑子越发健忘了,有可能得了正常压力脑积水。得了脑积水该怎么办?临床上,治疗脑积水的手术主要有分流管分流术及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分流管分流术分流管分流术是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式。分流管分流手术是指借助分流管通过颅骨钻孔插入脑室内,引流管接上分流阀门,再连接分流位置的引流管,经皮下打一隧道放置入引流位置,使得脑脊液能够引到身体别的部位吸收掉,手术的术式主要有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其中,最常见的为脑室-腹腔分流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借助内窥镜,经过内镜插入到侧脑室,通过侧脑室通过门市孔进入三脑室,找到三脑室底比较薄的地方造瘘。第三脑室底造瘘更符合人体生理性的脑积液循环的通路,如果患儿为梗阻性脑积水的话,脑脊液难以流通到正常地方,此时通过建立内部通道使其能够进行生理性的脑脊液循环。

病请描述:前列腺囊肿是指,由于前列腺腺体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而发生的囊样病变。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囊肿是由苗勒导管的残存部分形成;后天性囊肿是由前列腺腺泡梗阻分泌物潴留所致。 1.病因 先天性前列腺囊肿:由中肾导管与中肾旁管发育异常,管腔部分扩张而形成。 后天性前列腺囊肿:由坚韧的前列腺基质导致腺泡不完全或中断性阻塞,逐渐使腺泡上皮变厚,最终发展为潴留性囊肿。 2.增加患病的因素 性生活不规律:如过度打飞机、性交频繁等,引起前列腺充血,诱发前列腺囊肿。 久坐不起:如果长时间保持坐姿,血液循环变慢,身体压迫会使前列腺充血、淤血,造成尿管阻塞,引发前列腺囊肿。 生活不规律:生活不规律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前列腺囊肿的发病几率。 3.典型症状 排尿障碍:通常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尿线变细、尿不尽等。 尿潴留:尿潴留指不能自然、充分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前列腺囊肿患者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好发于成年男性身上,前列腺过度充血,导致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出现尿潴留的现象,危害较多。 尿频:前列腺囊肿患者会出现尿频。 4.其他症状 前列腺囊肿还可反复发生阴囊水肿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紊乱。 5.并发症状 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导致的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尿急、尿频、尿不尽,出现肉眼血尿、腰痛等症状。 睾丸炎:该疾病有时会从尿道流出浓性分泌物,肛部触诊检查可触及前列腺有波动感,但常在后期出现。前列腺囊肿的危害偶有脓肿破入尿道、直肠、会阴或膀胱周围间隙,引起结缔组织炎症。 肾发育不全:指肾脏体积小于正常的50%以上,但肾单位及分化正常。 尿路梗阻:表现为尿液不能排除,引起梗阻近侧端的积水。 6.早期症状 前列腺囊肿的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也容易引起其他的疾病,比如最常见的慢性前列腺炎,这时患者主要表现盆腔区域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症状越来越严重。 7.中期症状 一些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因为前列腺组织位置特点比较特殊,因此也会影响到其他器官的健康,同时尿液会变得有一些浑浊,尿道内会有少量分泌物。 8.晚期症状 前列腺及精囊肿大最为严重时可压迫后尿道、膀胱以及输尿管末端,导致尿道狭窄、排尿困难或上尿路扩张积水。 9.治疗原则 对于未婚、未育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避免影响生育功能。对于已经生育的,则采取手术治疗,去除病根,以免诱发其他并发症,影响正常生活。 (1)手术治疗 前列腺囊肿较小而无症状者,平时注意观察身体状况,一般不需要治疗。对于较大的囊肿,或者有明显症状的选择手术治疗: 囊肿穿刺手术:前列腺肿瘤导致前列腺导管闭塞,前列腺排泄物贮积,出现尿频、尿急,提示囊肿已经比较大,可能压迫输尿管,应该及时就医,进行前列腺囊肿穿刺手术,将脓汁吸干净。 脓肿切开引流手术:如果囊肿体积过大,脓腔脓汁较多时,以脓腔切开引流为治疗前列腺囊肿的最好方法。用肛门直肠镜暴露出前列腺部位,用尖刀将直肠壁切开至脓肿腔内,将脓汁引流出来放置引流管,视引流情况,结合检查再决定拔除引流管时间。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适用于囊肿较大,且年龄较大的患者。

病请描述:那年科里住着的一床,是一位男性乳腺癌患者,记得手术当天早上他躺在手术接送床上被推过病区楼道时,时不时有女患者轻呼“呦!快看,居然还有男的做乳腺手术”,当时那位男患者全程红着脸……谈到乳腺癌,人们的第一印像往往是这类疾病是女性的专利,甚至有人认为乳腺疾病应该在妇科就诊,更有很多人认为男性没有乳腺,自然就不会得乳腺癌。事实真是这样么?男性真会患乳腺癌在青春期前,两性的乳腺是一样的,均由许多包埋在胶原间质中的小导管组成。而导管早在胚胎期已由外胚层的乳腺嵴发育而来。在青春期位于乳晕深部的乳腺组织,在雌激素作用下女性乳腺开始发育;而男性乳腺由于缺乏雌激素的刺激,呈现导管结构发育,不形成小叶结构。因此男性乳腺,仅仅是因为没有发育而已,当然就有机会罹患乳腺癌。男性乳腺癌的现状今年最新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女性发病首位是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0.2%-1.5%,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乳腺癌的症状 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男性罹患乳癌的几率远远小于女性,男性乳腺癌发生后与女性乳腺癌没有本质区别,主要症状也是出现乳房肿块(多数患者出现肿块在乳晕深部)、乳头异常分泌物、胸部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皮肤局部凹陷、外凸、乳头凹陷、歪斜、糜烂、溃疡、渗出以及腋窝肿块或者锁骨上肿块等等。患者最初在乳头及乳头下出现较小的、边界限不清的无痛性肿块,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皮肤发红、瘙痒、乳头回缩及乳头湿疹等现象。随着病变进展,肿物和皮肤粘连、固定,并出现“卫星”结节。 男性乳腺癌的高危因素①       放射性暴露,既往胸部接受放疗患者;②       雌激素水平过高:肥胖、长期服用降压药、抑制胃酸药物、治疗前列腺癌药物等,会引起雌激素分泌过多;克氏综合症、肝硬化也会导致雌激素水平过高。③       遗传: 15%-20%乳腺癌男性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使男性患乳腺癌风险增加2-3倍;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患男性乳腺癌风险是1%-5%,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风险更高为4%-40%。④       肥胖、高温、污染、酒精、细精管发育不全、睾丸炎或附睾炎和男性乳房发育等都增加了男性乳腺癌风险。⑤       环境:化妆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工作男性患乳腺癌风险增加8倍;在汽油和尾气等环芳香烃致癌物质环境下工作大于3 个月的男性, 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2.5 倍。男性乳腺癌的特点1、区域淋巴结转移早  由于男性乳腺腺体少、加之男性皮下脂肪层较薄,淋巴管较短的解剖学特点,54%~80%的病人较早期即出现淋巴结转移。尤其男性乳晕区距内乳区淋巴结较近,易累及内乳区淋巴结。这也是男性乳腺癌预后要比女性乳腺癌差的原因之一。2、发病年龄晚、就医晚   男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要比女性乳腺癌患者晚5-10年,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5岁。由于男性乳腺生理解剖特点,加之早期多无痛,男性对自身患乳腺癌风险意识不高(远低于女性),因此男性人群中进行常规乳腺自我检查的人数少,常忽略或者不愿与医生提及自身乳腺问题,所以就诊时多偏晚。资料显示,男性诊前病程为31.2个月,长出女性乳腺癌1年以上。3、ER阳性率高  男性乳腺癌ER(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4%~76%,对内分泌治疗有良好反应。 通过乳房的自我检查,能够早期发现乳腺异常,得到早期治疗,避免耽误病情。学习乳房的自我检查,请点击: 男性乳腺癌是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来说是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0.2%-1.5%,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左右。从理论上来说,乳腺癌的发生是由于乳房细胞内出现了恶性肿瘤组织。那么男性也具有乳腺组织,所以同样也可以导致乳癌的发生,只是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女性患乳癌的几率要远远高于男性。男性乳腺癌为什么会发生呢,第一个就是家族性的。国外的研究报道就证明了,就是家庭中或者有女性乳腺癌家族史的,那么有可能会导致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第二个就是内源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往往与乳腺癌发生是相关的。所以如果男性乳房的发育,或者是内分泌的异常或者肝功能的损害,这种内源性的异常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第三个就是性染色体的异常。也有研究证明比如说男性睾丸小或者是曲细精管纤维化等等,那么这时候乳腺癌的发病率就会增高。其他的,另外比如说放射性物质的接触,或者是乳腺局部的损伤,或者是治疗某种疾病长时间用了雌性激素等等这些都会诱发男性乳腺癌的发生。 国外的研究报道就证明了,就是家庭中或者有女性乳腺癌家族史的,那么有可能会导致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第二个就是内源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往往与乳腺癌发生是相关的。所以如果男性乳房的发育,或者是内分泌的异常或者肝功能的损害,这种内源性的异常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第三个就是性染色体的异常。也有研究证明比如说男性睾丸小或者是曲细精管纤维化等等,那么这时候乳腺癌的发病率就会增高。其他的,另外比如说放射性物质的接触,或者是乳腺局部的损伤,或者是治疗某种疾病长时间用了雌性激素等等这些都会诱发男性乳腺癌的发生。发病机制:由于男性同样有少量的乳腺上皮细胞,这就导致激素及各种理化因素的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下使其产生癌变的可能。已经证实高浓度雌激素长时间刺激乳腺会使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增加。男性体内低雌激素状态是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远远低于女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男性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时, 其发病危险性就会增高。对于那些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肝硬化等肝功能不全致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减弱、罹患前列腺癌应用雌激素治疗、睾丸畸形,高温环境工作使睾丸分泌雄激素减少、接受胸部放疗、男性乳腺发育及过度肥胖、饮酒的男性都可使人体雌激素浓度升高,从而有可能导致男性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另一个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是在汽油和尾气等环芳香烃致癌物质环境下工作大于3 个月的男性, 发生乳癌的危险性增加 美国学者还研究了环境因素对乳腺癌发病率的影响,指出苯乙烯、甲醛、二氯甲烷、四氯甲烷、三氯甲烷、铬、钴、铜等与乳腺癌发病率相关,并指出了苯乙烯是与乳腺癌发病率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素。男性也具备乳腺组织,所以同样也可能导致乳癌,只是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男性罹患乳癌的几率远远小于女性,男性乳腺癌发生后与女性乳腺癌没有本质区别,主要症状也是出现乳房部位肿块、出现分泌物、胸部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乳头乳晕异常等,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的治疗的方法也类似,只是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他们的治疗方式会略有差异。 男性乳腺腺体少、小叶不发达,组织淋巴管网丰富。男性乳腺癌约占总数的1%,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晚(发病高峰58y-64y),发现晚(超6月的延误、超40%患者为中晚期)、病程长,淋巴转移率高(前哨淋巴结转移50%,多个淋巴结转移)。黑人、中东犹太人较多见。病理以导管腺癌为主,小叶癌少见,常为中分化癌。雌激素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高60%-70%。  病因:家族史、雌激素/雄激素分泌紊乱(Klinefelter综合征)、乳腺发育病史、BRCA2基因突变、Cowden综合征(多发性错构瘤)、高温、污染、酒精。  临床表现以乳头或乳晕下的无痛性肿块为多见,伴胀痛、溢液、皮肤溃疡等,肿瘤易侵犯皮肤和胸肌。检查:Ca15-3、CEA、B超、钼靶、MR、活检。易误诊为男性乳腺发育、皮脂腺囊肿、乳腺纤维瘤、脂肪瘤、脂肪坏死、脓肿等。  治疗:  (1)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腺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要点:切口张力大、必要时植皮;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较困难;常伴内乳淋巴转移。  (2)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有淋巴转移、原发肿瘤>1cm、激素受体(-)的转移癌,蒽环类或联合紫杉醇;  (3)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抑制50%雌激素水平;  (4)局部放疗。  预后:I期患者5年生存率>80%,II期50%-80%,III期30%-60%。 谈及乳腺癌,人们的第一映像往往是这类疾病与女性相关,因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其实,乳腺癌同样可以发生在男性,并且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占女性乳腺癌的1%,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机制:由于男性同样有少量的乳腺上皮细胞,这就导致激素及各种理化因素的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下使其产生癌变的可能。已经证实高浓度雌激素长时间刺激乳腺会使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增加。男性体内低雌激素状态是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远远低于女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男性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时, 其发病危险性就会增高。对于那些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肝硬化等肝功能不全致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减弱、罹患前列腺癌应用雌激素治疗、睾丸畸形,高温环境工作使睾丸分泌雄激素减少、接受胸部放疗、男性乳腺发育及过度肥胖、饮酒的男性都可使人体雌激素浓度升高,从而有可能导致男性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另一个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是在汽油和尾气等环芳香烃致癌物质环境下工作大于3 个月的男性, 发生乳癌的危险性增加 美国学者还研究了环境因素对乳腺癌发病率的影响,指出苯乙烯、甲醛、二氯甲烷、四氯甲烷、三氯甲烷、铬、钴、铜等与乳腺癌发病率相关,并指出了苯乙烯是与乳腺癌发病率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素。临床表现:男性乳腺癌患者通常的首发症状是乳晕下无痛性质硬包块,其中乳腺外上象限的肿物也比较常见。肿块常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质地较硬,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因男性乳房组织薄而少,表面缺乏脂肪,故肿块常累及乳头或乳晕,使乳头或乳晕出现湿疹,凹陷,退缩,溃疡。男性乳头及乳晕下含丰富的淋巴管网,所以男性乳腺癌易侵犯局部区域淋巴结,故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腋窝淋巴结肿大。检查方法:大多数男性乳腺癌可使用三联方法进行诊断,即乳房 X 线摄片、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后者有两种具体方式: 一是细针穿刺抽吸行细胞学检查; 一是穿刺切割行组织学检查。第二种方式更为可取, 因它可明确诊断侵袭性乳腺癌。X 线摄片检查是对男性乳腺癌有效的诊断技术,任何男性乳房肿块均应提高警惕, 以期早期确诊。治疗方式:男性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病情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1. 外科治疗: 如同女性乳腺癌一样,多采用改良根治术或单纯乳腺切除术,对于男性侵袭性乳腺癌, 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放射治疗:在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已证实, 乳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 可降低局部复发率达 2/3,且能改善长期生存率。此外有些会影响复发的因素存在,如多发病灶, 病理学分级较差, 肿瘤增 殖率高, 肿瘤周围血管内侵犯,乳腺切除术的切缘已受侵等也是放疗的指征。 3. 系统性治疗: 因男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占到 90%以上一般认为,三苯氧胺可改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故可认为这种激素治疗是不可缺少的。使用三苯氧胺是男性乳腺癌辅助激素治疗的标准方法。预后:由于男性乳腺腺体较少,易于发生浸润转移,加之男性皮下脂肪层较薄, 往往较早侵犯皮下淋巴网。因此一般认为男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女性乳腺癌差。 乳癌是女性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男性乳癌的发病率则较低,约占全部乳癌患者的1%。2005年美国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男性乳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在我国已发表的文献中男性乳癌多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出现,具体发病率无相关统计。目前女性乳癌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五年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男性乳癌病例较少,临床医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这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很少,其治疗原则和方法基本都是从女性乳癌中推断而来。国外已有多篇报道表明男性乳癌有其特殊之处,完全按女性乳癌的治疗原则处理是不科学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代文杰1 危险因素男性乳癌的发病年龄较女性略大,诊断时的平均年龄约为67岁,较女性大5岁,这可能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同女性一样,雌激素的水平在发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知的与男性乳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1.1 遗传学因素:在男性乳癌患者中约15%-20%有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中有乳癌患者时,男性发病的危险性会增加2-3倍。在对这些患者的研究中发现,BRAC1和BRAC2基因突变对乳癌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BRAC1和BRAC2基因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乳癌患者中不论男性和女性都有部分病例可见其发生基因突变。BRCA1是在第17染色体q21上,BRCA2在第13染色体q12-13上,二者都对基因稳定性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如果在这两种基因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又发生p53等失活引起的控制点(check point)异常,可导致细胞发生癌变。但在男性患者中,BRAC2基因突变的几率更高一些,约占到4%-16%,且该基因突变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预后较差。因此当知道家系中存在BRAC1和BRAC2基因变异时,应调查家系成员是否继承了变异基因,并在发病前对乳癌危险度进行诊断。此外还有部分基因也进入了研究的范畴,如雄激素受体基因和错配修复基因等,但由于研究的病例很少,尚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1.2 睾丸疾病:睾丸发生异常或炎症,通常会影响雄激素的分泌,打破了体内性激素之间的平衡,从而可能导致乳癌的发生。目前发现的这些睾丸疾病包括隐睾、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睾丸切除术后和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1.3 男子乳腺发育:男性乳腺发育常见于青春期男性、大于50岁的老年人和肝病患者,它的特征是乳腺组织较正常增大。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乳腺发育通常与血浆中睾酮的含量下降有关,而此时雌激素的含量则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从而有可能增加乳癌的风险。Heller等的研究认为,约40%的男性乳癌患者有镜下乳腺发育的证据。另有尸检报告证明约50%的男性乳癌患者中存在乳腺发育现象。但是另有数据表明乳腺发育在正常人群中也很常见。最近的一项队列研究证实,在445名有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人群中,无一例乳腺癌的发生。因此,男性乳腺发育症是否为男性乳癌的发病高危因素尚需进一步的病例积累加以证实。1.4 工作和环境因素:目前引起注意的主要有电磁场、高温环境和X射线。经常暴露在电磁场下,电磁辐射可影响松果体的活性,进而使褪黑素的产生减少。在多数的动物实验中已证实,当松果体受到影响时,乳癌的发病率增高。Demers等认为任何暴露在电磁场下的工作,如电力工人等,都会增加乳癌的发病风险。当然也有部分研究不支持这一观点,这可能与对电磁辐射的具体标准规定不统一和病例较少所至。高温环境也可增加男性乳癌的发病风险,目前的解释是持续的高温环境可以导致睾丸的损伤,进而影响了体内性激素之间的平衡,增加了发生乳癌的风险。2 临床病理特征男性乳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乳晕下无痛性肿块、乳头内陷和乳头的血性溢液,且多有局部皮肤的受累。诊断一般不困难,但在基层医院,由于对男性乳癌的认识不足,常有误诊的发生,应引起注意。诊断时需和男性乳腺发育症相鉴别,男性乳腺发育多见于双侧盘状肿物,有触痛,而男性乳癌常为无痛性的肿物,质硬,借助于乳腺钼靶摄影常可鉴别。在乳癌中,钼靶摄影通常示不规则肿块,边缘有毛刺征。男性乳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导管癌,其中原位导管癌占了近10%。由于男性的乳腺组织少,小叶癌的比例较低,仅占1.5%。该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肿瘤表面性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很高,约90%的男性乳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阳性,81%的患者孕激素受体阳性,而her-2的表达则较低。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75例男性乳癌患者中her2的表达仅占5%。雄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尚不完全清楚。3 治疗男性乳癌的治疗原则基本同女性一样,即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面,对于未侵犯胸肌的病例,改良根治术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术式,效果满意,经典根治术则由于创伤大而很少采用。由于男性的乳腺组织较少,乳头及乳晕下淋巴管网丰富,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很大,因此即使肿瘤很小,查体时未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病例,腋窝淋巴结清扫也常常是必须的。有报道的32例男性乳癌患者中,约78.1%的患者肿块小于3cm,但淋巴结的转移达57.1%。在国外一组对397例男性乳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局部复发率为13%,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复发率仅为1.2%。关于术后是否需行放疗的研究较少,目前的观点是由于男性乳癌患者乳头及皮肤易被侵及,胸壁和肿瘤间组织较少,术后复发机会大,倾向于术后完成化疗后常规放疗以防止局部复发,但放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相应的报道。有学者认为男性乳癌术后局部复发与否取决于切缘的情况、肿瘤的大小和腋窝淋巴结的情况,而局部皮肤的受累与复发的风险并无直接的联系。目前一项关于男性乳癌术后化疗的前瞻性研究,通过对24例乳癌II期的患者给于CMF方案治疗,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80%,远高于历史对照。在一系列的回顾性研究中同样显示了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风险。对于II期男性乳癌患者的化疗有如下建议:对腋窝下淋巴结阳性的病人,AC方案4个周期加或不加紫杉类4个周期,视情况而定。对于III其患者,处理方法同女性,使用新辅助化疗。由于男性乳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很高,有很高的激素依赖性,内分泌治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又以三苯氧胺最为常用。无论是原发灶还是转移灶,多个回顾性研究均表明三苯氧胺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乳癌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三苯氧胺的用量为20mg/d,连续应用5年。但是该药的许多副作用,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阳痿和性欲降低等,在许多男性患者中较难接受。对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和去势治疗在男性乳癌中的应用报道较少。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雄激素通过芳香化作用向雌激素的转化,从而产生治疗乳腺癌的作用。申戈等报道了一例58岁男性晚期乳癌患者,由于联合化疗副反应大而改用了内分泌治疗。口服来曲唑,由于睾丸可以产生大量的雄激素,单纯口服药物可能疗效不够,加用了睾丸切除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去势治疗除手术疗法外,还可以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诺雷德,作用于垂体的LH-RH受体,阻止睾酮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达到药物去势的效果。有报道对一例晚期男性乳癌患者采用诺雷德和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瑞宁德治疗,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这方面的应用经验少,需进一步的临床资料积累加以证实。4 双侧原发性乳癌有研究表明,男性一侧发生乳癌时,对侧乳腺也增加了乳癌发生的危险性。有报道认为,有乳癌病史的男性患者,对侧发生原发性乳癌的风险增加了30倍。但国内尚无相关的病例报道。这个特点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应嘱咐男性乳癌患者定期复查,以早期发现病变。男性乳癌的研究较女性乳癌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进一步加强病例统计和随访,以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应注意普及男性乳癌的知识,引起男性患者的注意,特别是高危人群的普查。对患者的围手术期应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很多人因为对乳腺癌了解不清楚,因此存在着不少误区,如:在很多人眼里以为乳腺癌只有女人才会得,其实并非如此,男性乳腺癌大概占乳腺癌患病人群的1%。小心乳腺癌的8大误区关于乳腺癌的这些误区你知道吗?乳腺癌误区1、男性不会得乳腺癌男性有乳腺,自然有得乳腺癌可能。男性乳腺癌大概占乳腺癌患病人群的1%。男性乳腺癌性质和女性的大同小异,不过病理特点,患病因素有所不同。男性乳腺癌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乳腺癌误区2、胸小患病几率较低乳房大小与患乳腺癌的风险无关,所有乳腺癌细胞的发展都与乳腺导管或小叶有关,这两者的数量所有女性都相同,所以胸大胸小并不影响女性患乳癌几率。无论什么罩杯的女性,都应学会自查,进行常规筛查等。乳腺癌误区3、常刮腋毛易患乳腺癌网上称:人体排除毒素的方法就是“流汗”,腋毛会帮助汗水顺着腋毛流出体外,若剃去或拔掉腋毛,阻止了毒素从腋窝排出,毒素就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这种传言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乳腺是内分泌器官,乳腺癌的发生和人体的内分泌紊乱有关系,和刮不刮腋毛没有关系。随腋毛排出的汗液只是单纯的汗液,不含有毒素,因此就不存在刮掉腋毛导致毒素不能排出而残留的道理。医生不建议常刮腋毛是因为腋毛有保护汗腺的作用,去除后汗腺失去保护很容易发生感染。乳腺癌误区4、更年期女性比年轻女性多发网上称:乳腺癌只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年轻女性基本不沾边,如果家族中没有人患乳腺癌,那更无需担心,定期的检查也是没必要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从临床上来看,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而且自己接诊也经常遇到2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以往认为,有家族遗传史的年轻女性是患病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发现,压力过大导致内分泌紊乱也成为一个重要原因。何贵金说,自己出诊时曾遇到一个24岁的乳腺癌患者,这个女孩家在农村,考大学工作一直都非常努力,长期的压力导致其内分泌紊乱从而患病,她的家中并没有其他人患乳腺癌。“年纪越轻,乳腺癌的恶性度越高,所以年轻女性更不能忽视检查。”何贵金建议,一般情况下,30岁以上女性半年一次乳腺彩超,40岁女性一年一次钼靶检测。平时要多进行乳房自查。乳腺癌误区5、治乳腺癌要切胸?普通市民一听到乳腺癌,就以为只能把乳房切了,这是一个认知误区。因为乳腺癌并非单一的疾病,它分为LuminalA、LuminalB、HER2阳性和三阴性4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乳腺癌的凶险程度,医生会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一切”了之。乳腺癌误区6、乳房任何肿块都是乳腺癌女性触摸到的乳房肿块中,80%以上为良性。但是发现乳房肿块应及时看医生,通过超声波检查、乳房X光片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组织切片检查,做进一步诊断。不过女性务必记住,并非每一个肿块都是癌。乳腺癌误区7、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得乳腺癌几年前有人提出,“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导致淋巴流动受阻,进而增加乳腺癌危险”。研究发现这种说法纯属误传。乳腺癌误区8、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一定会得乳腺癌乳腺癌具有遗传性。如果乳腺癌的基准发病率为1.5%,假设你的家族中有人得乳腺癌,那么你的乳腺癌危险会增加两倍多,即3%~4%。如果母亲遗传给女儿BRCA1或BRCA2基因,那么女儿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就会增加50%~80%。大家最好多加小心上述乳腺癌误区哦!男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但并不罕见的疾病。临床上关于男性乳腺癌的前瞻性研究很少,绝大部分研究只纳入女性乳腺癌,而目前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建议从这些试验结果推断而来。男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中的1%。一名男子患乳腺癌的终身风险约为1:1000,而女性则为1:8。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有5%~10%的BRCA基因突变,其在70岁之前患乳腺癌的风险为35%~45%。仅0~4%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有BRCA1突变,4%~16%有BRCA2突变。但是BRCA突变的男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低于BRCA突变的健康女性。这名患者是晚期乳腺癌,目前三线治疗,病情评估SD,后续治疗考虑:1.维持原方案,加用抑制血管的靶向治疗;2.内分泌治疗联合使用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或mTOR抑制剂;3.重新接受AI治疗,但是需要联合LHRH激动剂或睾丸切除术。因为AI可能会通过负反馈机制引起雄激素和FSH的升高,且男性体内部分雌激素直接来源于睾丸; 关于AI:因为男性乳腺癌AI使用的数据更少,有些医生会把男性乳腺癌等同于绝经后女性的内分泌治疗,使用AI,其实是错误的。男性体内的雌激素,80%来源于睾丸、肾上腺素产生的雄激素芳香化而来,20%由睾丸分泌。事实上,男性乳腺癌如果单用AI,最多阻断50-60%的激素。原因有2点:(1)AI类药物的使用,由于降低了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会负反馈的刺激垂体分泌LH和FSH,从而刺激睾丸释放更多的雄激素。(2)男性的睾丸释放雄激素的能力远远强于女性卵巢释放雌激素的能力。试想一下,一个80-90岁的男性,照样还有生理需求,照样可以勃起,照样可以发生前列腺增生,甚至还有生育能力,而一个绝经后的女性,就意味着卵巢功能彻底的衰竭了。所以男性睾丸释放的无穷无尽的雄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根本阻挡不住。所以男性乳腺癌如果要使用AI,就必须在垂体水平进行阻断,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者行睾丸切除,彻底清除雄激素的主要来源。5、抗雄激素治疗:男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抗雄激素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还只是在临床研究阶段,未来绝对是发展趋势,但是当前循证医学证据有限,还是要慎用,查下患者的雄激素受体,可以将雄激素受体阻滞剂作为备选内分泌治疗药物    男性乳腺癌1.概况男性乳腺癌占乳腺癌患者不到1%。据美国癌症协会预测,2014年美国新增2360例,死亡420人。男性乳腺癌高发年龄60-65岁,文献报道最年轻患者仅9岁,年长患者超过90岁。男性乳腺癌相比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较晚、分期高(T4占20%-25%)、级别低、ER阳性多见(Luminal A型75%)等特点[图1,William F. ductal carcinomas,IDC)。Paget’s 病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较女性常见;原位导管癌(DCIS)则相反,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少见。此外,炎性乳癌、髓样癌、粘液癌、小叶癌和乳头肿瘤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少见。研究表明男性乳腺癌患者中非浸润性癌比例少于5%,整体恶性程度高于女性患者。图1 年龄标准化男性与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变化2.病因①放射性暴露,比如既往胸部接受放疗患者。②雌激素水平过高:肥胖、长期服用降压药、抑制胃酸药物、治疗前列腺癌药物等,会引起雌激素分泌过多,不仅导致男性乳房增大,也增加乳腺癌风险。克氏综合症、肝硬化也会导致雌激素水平过高。③遗传:乳腺癌家族史男性患者发病几率升高。基于人群调查显示男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2 突变频率为4%-40%。BRCA2突变携带者男性70岁时患乳腺癌风险6%,该部分患者发病年龄比女性BRCA2 携带者晚。BRCA-1突变和男性乳腺癌关系现尚无定论。④药物:非那雄胺有报道可增加男性乳腺癌发病,但需进一步验证。2014年7月《Surgical Science》上文章共纳入34项研究(n=4865819),对男性乳腺癌高危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20%乳腺癌男性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使男性患乳腺癌风险增加2-3倍;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患男性乳腺癌风险是1%-5%,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风险更高为4%-40%,男性乳腺癌与PALB2、雄激素受体基因、CYP17、CHEK2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化妆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工作男性风增加8倍;细精管发育不全(RR=29.64)、肥胖(RR=1.98)、睾丸炎或附睾炎(RR=1.84)和男性女乳症(RR=5.86)都增加了男性乳腺癌风险。3.症状和体征①乳腺肿块和乳房肿胀:患者大多由于自我体检发现乳腺肿块而就诊,男性乳腺脂肪组织少、乳腺体积小,使得肿块相较于女性更易被检出,乳房肿胀表现更明显。但男性对自身患乳腺癌风险意识不高(远低于女性),因此男性人群中进行常规乳腺自我体检人数少,常忽略或不愿与医生提及自身乳腺问题。②异常的皮肤或乳头改变:包括皮肤发红、乳头鳞片样改变、乳腺皮肤褶皱、乳头异常分泌物等。男性乳腺癌肿块常见于乳腺中间部位,特别是乳晕区,因此约半数男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症状表现为乳头回缩。乳头溢液较少见,可出现浆液性、血性或锈色溢液。③腋窝淋巴结肿大:组织学证实超过50%男性乳腺癌患者首次就诊时即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状态临床评估可靠性不高,只有8%-50%患者被证实为腋窝淋巴结转移,假阳性率高,且假阴性率也高达18%-40%。此外,约有5%男性乳腺癌患者会发生双侧乳腺癌。4.诊断与分期目前应用在女性乳腺癌中的诊断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男性患者。①乳房触诊:触诊乳房肿块及腋窝淋巴结情况。②乳房摄片:针对可疑的肿块,推荐行乳房摄片检查。③乳房超声:应用高频率超声检查,可疑区分实性肿块和囊肿。④乳头溢液检查:镜下观察是否有肿瘤细胞。⑤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EA、CA199、CA125、CA153。⑤活检:组织活检病理是确诊男性乳腺癌的方法之一。针对乳房肿块和腋下肿块,可选择的活检方法和技术包括细针活检、空心针活检、影像学引导下活检、外科手术活检。并行分子病理学检测。对于确诊患者,还需进一步进行检查,包括:胸部X线摄片、骨扫描、全身CT、PET等,以明确疾病分期。分期与女性乳腺癌相同,均采用AJCC乳腺癌分期。5.治疗迄今为止,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支持针对男性乳腺癌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在疾病分类和进程上男女乳腺癌患者没有区别,治疗上肿瘤医师应根据疾病分期、激素受体状态(ER、PR)、HER2状态、患者年龄、一般身体状况、体力评分以及已知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如BRCA1或BRCA2)选择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男性乳腺癌患者是可行的。MSKCC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SLN在男性乳腺癌患者中成功检出率97%(76/78),与女性患者相同。现有少量研究评估了根治术后放疗在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应用。这些研究中,3% -100% 患者接受了翻料,局部复发率3%-29%。因此对于根治术后放疗的应用推荐与女性患者相同。此外,要注意的是男性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强烈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更应重视放疗的地位与应用。①化疗:NCCN推荐用药原则和用药方法与女性乳腺癌相同。法国一项研究显示,6%男性乳腺癌中患者接受单独化疗,28%接受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而在M.D. Anderson研究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5%、37%。对于化疗方案选择,73%患者接受蒽环类为基础的方案。接受化疗组与低死亡率相关,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因为内分泌不敏感人群、高危、年轻患者更易从化疗中获益,而对男性乳腺癌来讲,通常老龄、绝大多数ER/PR阳性表达和伴随多种疾病,如何把该部分亚组进行区分是一个临床难题。②内分泌治疗:男性乳腺癌患者中ER、PR表达水平普遍高于女性患者。美国一项研究显示ER+ ofOncology,IEO)显示ER+100%、PR+96%,提示对该部分患者,内分泌治疗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可供治疗男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他莫西芬:多项研究显示TAM是男性乳腺癌患者应用最多药物。在一项法国研究中(N=489,),72%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其中85%处方TAM。M.D. Anderson 经验,对135 例患者随访14年显示92% 患者接受TAM治疗(其余患者应用LHRH类似物或醋酸甲地孕酮),内分泌治疗可显著使患者复发和总生存获益。芳香化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在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广泛使用,尽管有研究提示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对于男性乳腺癌患者是有效的,但是针对男性患者临床研究数据不多。西北肿瘤协作组(Southwest OncologyGroup)一项II期研究对AI联合LHRH应用于男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评估。此外需注意是,由于男性乳腺癌患者睾丸并未切除,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后可能会引起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升高,需要进一步数据报道。氟维司群:有研究发现其在治疗男性乳腺癌患者中可能有效,但没有更多研究数据公布。甲地孕酮:较少应用。由于性别特点,雄激素受体是男性乳腺癌的一个潜在肿瘤驱动基因。有初步研究表明,针对肿瘤雄激素受体表达患者,给予抗雄激素治疗是有效的。目前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③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和存活的特定基因、蛋白或组织环境进行治疗,能够阻止肿瘤生长和肿瘤细胞播散,同时避免损伤正常细胞。包括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T-DM1等以及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及其类似药物等。但对于男性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不同研究报道不一致。在Bloom et al研究中1.7%患者IHC显示HER2 过表达,但这些患者进一步性FISH无扩增。而在欧洲IEO研究中HER2+患者占15%。6.预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生存率方面,表1 列出了美国肿瘤协会统计2012年各期男性乳腺癌患者于女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           

病请描述:概述脊柱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以胸腰椎相对多见。脊柱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人,40~60岁人群组占发病的50%以上。背痛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神经症状通常晚于背痛数周或数月出现。治疗应由多学科协作组制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措施。l 流行病学:脊柱转移瘤是骨转移中最常见部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患者的70%,75%的患者继发于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l 主要症状为肿瘤引起的炎症和牵张骨膜所导致背部的夜间/清晨痛;也可表现为与运动相关的机械性疼痛;若肿瘤侵及脊髓或神经根则引起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神经症状:神经痛、麻木、无力甚至瘫痪。l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l 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品质,全面评估后由多学科协作组制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疗效。症状转移性脊柱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背痛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与肿瘤有关的疼痛和机械性疼痛,神经症状通常晚于背痛数周或数月出现。转移性脊柱肿瘤的常见症状包括:l 与肿瘤有关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而缓解。这种疼痛可能是炎性介质或肿瘤牵张椎体骨膜所致。应用小剂量激素对这种疼痛有效。对肿瘤进行确切的放疗或手术可以解除这种疼痛。治疗后疼痛的复发预示着肿瘤的局部复发。l 机械性疼痛:表现为活动受限和运动相关性疼痛,坐位或站立位增加了脊柱的纵向负荷从而使疼痛加重。该疼痛源于脊柱的结构破坏,如病理性压缩骨折导致脊柱的不稳定。此外,若患者出现压缩骨折造成后突畸形,卧位时会伴发严重疼痛,患者往往需坐位睡觉;而胸椎的病理性压缩骨折如果肿瘤没有侵犯后侧附件,其所致疼痛通常持续数天后可缓解。可以用麻醉性镇痛药或外部支具缓解疼痛。l 神经症状:20%以上的脊柱转移患者就诊时伴有神经损害。转移灶浸润椎体造成强度下降,椎体塌陷,肿瘤组织或骨碎片随之侵入椎管,这是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最常见的原因。神经损害发生的时间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确定实施干预的紧急程度。l 原发肿瘤及全身症状:对于部分晚期脊柱转移瘤,除了转移灶和原发灶的症状外,还可能有全身恶病质征象。转移性脊柱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l 病理性骨折l 继续转移至脊柱其他部位l 全身呈现慢性消耗瘦弱的恶病质现象病因通常认为转移瘤到达脊柱的途径包括:瘤栓通过椎体营养动脉进入椎体(肺癌、前列腺癌的常见转移通路)、最常见的静脉转移(腔静脉系统、肝门静脉系统、肺静脉系统及脊椎静脉丛系统)、可视为局部蔓延的淋巴转移、邻近脊椎肿瘤的直接扩散。转移性脊柱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l 乳腺癌l 肺癌l 肾癌l 前列腺癌l 甲状腺癌哪些人容易患转移性脊柱肿瘤?l 经常曝露在致癌物质的环境下,如放射线。l 有家族成员患病者;带有致病相关基因者。l 患有或既往有肺癌、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病史的患者l 就医因不同肿瘤有其特性,若转移至脊柱将破坏脊柱稳定性,明显影响生活品质并造成痛苦,所以一旦出现任何症状都应尽快就医。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l 有肿瘤病史或确诊为癌症,尤其是可导致脊柱转移的肿瘤l 突然出现背部疼痛时l 原有背痛突然加重时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l 既有疼痛突然加重l 出现神经症状,如感觉身体部位无力、刺激、发麻等l 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排泄困难建议就诊科室l 骨科,脊柱外科医生如何诊断转移性脊柱肿瘤?依肿瘤病史或背部疼痛,结合相关的放射影像学检查甚至病理学检查,排除脊髓脓肿或结核等做出诊断。具体介绍相关检查:l 放射学影像检查:X线、CT、MRI等放射学检查尤其MRI是脊柱肿瘤最重要的检查。有肿瘤病史且最近出现局限性背痛患者,无肿瘤病史但背痛持续6周以上且一般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都应行怀疑部位的X线检查。如平片显示明显破坏,应再行MRI和三维CT检查以显示椎体及神经受累程度。如平片显示正常,应行MRI检查以除外病灶或确定病灶位置。有脊髓压迫症状时需行MRI检查或脊髓造影确定受压平面及程度。l 同位素扫描:ECT、SPECT-CT、PET-CT等同位素扫描对恶性肿瘤,尤其对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帮助较大,且对制定治疗策略及判断预后有较高价值,是恶性肿瘤常规检查项目。l 活体组织检查: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成功率高,病理检查结果为确诊。推荐手术前应该常规采用。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l 疼痛的特质、部位、范围、时间、程度及有无其他部位的疼痛。l 疼痛是否与身体姿势、活动相关。l 有无背部局部的红、肿、热、痛。l 是否曾经诊断癌症或曾曝露放射线。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l 转移性脊柱肿瘤是什么样的疾病?l 转移性脊柱肿瘤是可治的吗?l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转移性脊柱肿瘤?l 有哪些治疗手段?手术风险如何?l 如果患了转移性脊柱肿瘤,生存率如何?l 治疗转移性脊柱肿瘤的治疗应由多学科协作组(MDT)共同商讨制定治疗方案,经全面评估后制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疗效。脊柱肿瘤的治疗不应干扰原发肿瘤部位的治疗,除非有立即的危害。局部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和恢复或维持脊柱稳定性和改善或维持神经功能。随外科技术进展,手术治疗可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减少疼痛、焦虑、抑郁。药物治疗l 镇痛: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三阶段止痛方案,轻到中度患者首先使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若最大剂量仍不能止痛则应加入可待因或氢可酮类药物。中到重度疼痛的患者可给予麻醉 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对于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可采用多种给药方式使用阿片类药物,包括经皮方式、经直肠方式和持续皮下或静脉静滴,以及硬膜外或鞘内注射方式等。l 双磷酸盐类药物:已有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双磷酸盐具有调节骨转换的能力,能够阻止骨溶解,减少肿瘤骨转移患者的骨骼相关事件的发生并能缓解骨痛。l 支持治疗:具体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止痛,增加营养等治疗。尤其是脊柱恶性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属于骨科最大的手术,水、电解质及生命体征波动大,易带来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因此在术前的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机体对重大手术的耐受能力,术后的支持治疗可有助于患者及早从重大手术创伤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对术后的抗感染、伤口愈合有积极作用,也可使患者顺利地尽快接受下一阶段的治疗。l 化疗:根据原发肿瘤病理类型选择敏感化疗方案。l 生物治疗:根据原发肿瘤病理基因类型选择靶向或免疫等生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近年来,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无论在观念、方法、疗效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总生存率,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手术应该经MDT团队讨论,综合评估年龄、一般状况、肿瘤类型、肿瘤侵犯部位、局部稳定性和脊髓神经功能情况等,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制定精细化的阶梯手术方案。l 椎体成形术l 稳定支撑术l 减压分离术l 肿瘤囊内切除术l 全脊椎分块切除术l 全脊椎大块切除术l 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脊柱转移瘤减压分离手术腰部剧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检查为腰3肺癌转移,MDT讨论后行椎管减压肿瘤神经分离内固定术后疼痛麻木好转,腰椎局部放疗、肺癌靶向治疗后控制良好,无明显生活质量下降已超过5年(病例及图片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其他治疗方法l 放射治疗:放疗对缓解疼痛非常有效。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转移造成的神经损害也可采用放疗。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的选择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患者预期寿命、功能状态、转移瘤数量及需要接受放疗组织的部位和范围等。放疗技术在不同的医疗单位差别较大。当结合手术治疗时,放疗时机选择需要非常谨慎,通常手术后放疗应在3周后再开始,以尽量减小放疗对植骨融合的影响。近年来,放疗技术的进步突飞猛进,不仅提高了安全性和肿瘤局部控制的能力,而且把对脊髓的照射剂量减小到了最低。还有医院开展了术中放疗,也有一定效果。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即常说的射波刀,适用于无法或不适于开放手术的脊柱转移瘤患者。l 内放射治疗:放射性核素内放射治疗也有多种用于骨肿瘤的治疗,例如使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131MIBG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外胚层源性肿瘤的骨转移,89Sr治疗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疾病发展和转归转移性脊柱肿瘤不能完全根治,转归取决于肿瘤的部位、范围、数目和病理分级。此外,手术切除肿物的方式也与复发率和生存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日常患者应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保持良好姿势,注意背部疼痛的变化以及是否有脊椎不同部位出现新的疼痛。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l 避免使上半身背负过多重量,如用肩背重物或弯腰提重物l 注意疼痛的变化,是否逐渐加重且出现无力、发麻、刺痛、感觉改变等现象l 定时服用医师开具药物;若实行手术则按医师指示做术后康复活动和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放射线、有机化合物、烟等致癌物质,若已确诊癌症,则应做详细检查是否有脊柱转移;若无应警惕脊柱转移的征兆,一旦出现立即就医。具体预防方法如下:l 避免接触放射线、废气、二手烟等明确的致癌物质。l 若患有上述可能转移至骨骼的癌症,则应咨询专家做详细的检查,确认是否发生转移。l 一旦原有症状快速加重或出现新发症状,快速就医治疗来防止病情快速恶化。

}

当前在线律师:人,在线咨询律师,3~15分钟获得解答!

  • 一般来说有三种途径解决
    二:做鉴定,这个需要医院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找第三方来给做鉴定(鉴定费用自理)鉴定结果后视情况协商赔偿事宜。
    三:找,律师会全权负责的。这个你比较省心,当然费用自理。
    目前咱国家对于这种事情都是这么解决的,你也可以先到医院上级部门咨询一下,但他们应该也会告诉你这三种方法。

  • 如认为医生误诊,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据需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比如可提供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中的一种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 一、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二、有时间观念。三、相关技术操作记录要全面。四、查房记录要全面。五、检查结果分析处理要记录。六、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医疗纠纷。 ...

  • 1、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尊重患方知情权的义务。2、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由医 ...

  • 这段时间,哈市呼兰区居民姜某文很烦心,两年前的一次摔伤,因为呼兰区中医院接诊医生的粗心大意,没有检查出是胸椎骨折而不得不面对第二次手术,患者还要经受肉体和经济上 ...

  • 今天一位安徽到海宁打工的章女士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她最近在海宁人民医院做了一个阑尾炎手术。章女士现在的观点是,医院在没有征得她同意的情况之下,就对她的伤口采取不缝 ...

}

卵磷脂胶囊,胆结石的“消化军”:分解吸收胆固醇,液化胆汁中的胆固醇,防止并化解胆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与预防可藉由药物(溶解结石)、外科手术(取出结石)或饮食疗法(控制胆结石的形成)及最新的超音波震荡法除去结石。

基本上,若无自觉症状,对健康并无大碍,应不需考虑手术治疗,但若发生合并症或情况严重时。就应切除胆囊以免危及生命。

国人吃得愈来愈好,使得胆结石得以轻易缠身而不自觉。国人应注意平日的饮食,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取,并保持体重。更重要的是要做定期健康检查。胆囊X光摄影是诊断胆结石最有用的方法,目前腹部超音波检查是最常用而又无痛的方法,利用音波的回声反射来测定有否结石,以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由于胆结石和体质及饮食息息相关,若您自觉是罹患的高危险群或西化饮食的爱好者。一旦出现症状时,都必须提高警觉。 胆结石的日常对应之道 勤作日常生活型态的自我检讨,是健康的第一步。

请注意以下的生活规范:

2. 保持运动的习惯。
3. 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定时定量。
4. 绝对禁止暴饮暴食。
5. 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
7. 不可穿著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
8. 若有便秘症状,须积极治疗。

1. 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谷物等。
2. 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绝对不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3. 多补充维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丰富含量。
4. 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
5. 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奶。
6.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黄绿色蔬菜。
7. 烹调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煮、炖、清蒸的方式。
8. 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汤及美乃滋。
9. 口味尽量清淡,调味料应有所节制。
10. 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胆囊结石口服药溶石治疗
1937年,Newurdge首次用口服混合胆汁酸的方法成功
治疗2例胆结石的病人,开创了口服药物溶石的先例.而此
人研究发现口服鹅脱氧胆酸(CDCA)可以降低胆石病人胆汁
胆固醇的饱和度.后来日本人Sugata发现熊去氧胆酸(UD2
CA)的溶石效果不亚于CDCA的溶石效果,且副作用小,因
而很快在全世界得以应用.1979年,Bell和Doran使用薄荷
醇,薄荷酮等环状单帖合剂治疗CS病人,得到了良好的疗
效,此后许多国家开展了对其溶石机理及溶石效果的大量研
究.研究表明,单纯服用CDCA的临床效果不够满意, CD2
CA在肠道细菌作用下造成的肝胆酸有肝毒性,长期服用
3 %CDCA有潜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代谢变化(3).
目前口服溶石治疗尚不理想,原因有:口服溶石疗程长,
费用高,疗效不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中毒反应,且
3.灌注入药物溶石治疗
早在1891年Walker就用乙醚进行了人体内溶石,但由
于乙醚沸点低于体温,进入人体后汽化而产生高压使治疗患
者产生剧烈腹痛而未被广泛接受.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在
医学领域飞速发展,使得胆囊和胆管经皮置管更加可行,结
石的定性,定位更加准确,为注入药物溶石提供了必要的前
提条件.根据胆结石的种类不同,注入药物溶石治疗可分
(1)胆固醇结石的溶石治疗 Hofann小组于1979年发
现单辛脂(Mo)为一种好的胆固醇溶解剂,对胆固醇的溶解
度为12g/ 100ml ,它是一种半合成的植物油,进入肠道后被
分解为甘油和辛酸,动物试验表明后者的毒性表现在局部的
刺激作用,能造成胆囊和胆管及胃肠粘膜轻度或重度炎症,
粘膜溃疡等(4).1980年Mayo等人首先将Mo用于人体溶
石治疗获得成功,之后许多胆结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临床结果显示,Mo的治疗经验为:必须是CS ,且无
钙化,胆管内胆汁尽量吸尽,药物循环灌注增加搅拌;但疗效
(2)胆色素类结石的溶石治疗 由于胆色素结石具有聚
体络合物的结构特点,目前尚无较好的溶解剂,用于临床和
试验研究的多为钙离子络合剂.其中主要有依地酸钠(Na
- L ,近几年来胆结石的溶石治疗尚无新的报道,前景有待
于发现一种新的溶剂,需能溶解各种性质的结石又无大的副
近年来中药治疗胆结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药治疗
胆结石是以疏肝利胆,消溶结石,行气止痛为主.王玲(5)采
用内外兼治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方药由柴胡,虎杖,威灵
仙,枳壳,鸡内金各15g ,郁金,生大黄,厚朴各9g ,金钱草,芦
根各30g.每日1剂,重症日2剂.结果,98例治愈28例

以右上腹不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胆结石症,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由于对结石形成和存在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常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结石,这些部位的结石常与胆道感染同时存在,并互为因果,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重要的是通过临床诊断和物理检查充分了解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确定胆石存在的部位、大小及数量,而后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治疗胆石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的胆囊,取出结石,另一种是非手术疗法,即采取中西医对症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溶石等疗法,两种疗法各有利弊。  

手术疗法是治疗胆石症的重要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当胆石症患者临床上出现严重的梗阻、感染和黄疸,发生中毒性休克及肝脏并发症,或是胆道梗阻,感染长期反复发作,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另外,有些病人胆囊结石较大,症状发作频繁,或是胆管因结石反复感染,怀疑肝脏损害时,治疗原则是尽早手术清除结石,切除病变的胆囊。  

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很多,诸如中药、针灸、口服溶石药物,体外震波碎石等等,以金钱草、茵陈、大黄等中药组成的排石汤及通过耳针刺激胆汁分泌和调整胆道的舒缩活动,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排石效果,但这种方法还不能使多数病人排净结石,如果结石较大,质地坚硬,排出就很困难,在胆囊内的结石由于胆囊管纤细,排石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临床医生认为胆管结石直径大于1.5厘米,胆囊结石大于0.5厘米,一般不适合非手术治疗。  

关于服药溶化结石的疗法国内外不少学者正深入研究,国外曾用口服熊去氧胆酸,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溶解胆固醇结石的效果,因此这种药物曾名噪一时,但从临床观测其效果来看,该药服用周期长,副作用明显,有腹泻、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而且临床治疗有效率仅20%左右,因此,就目前而言,溶石疗法还缺乏理想的药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指征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