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西药同时服用要注意什么?

  小雪节气将至,长沙加快了入冬的脚步,气温如同坐上过山车,你会发现身边不少人“中招”感冒。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可当咳嗽、鼻塞、咽痛、头痛、发烧等症状来袭,你是否会急着吃下一堆感冒药,巴不得各种不适赶紧一扫而光?

  为了让感冒好得快,有人西药加上中药制剂一起吃,有人多种口服药、静脉注射一起上,有人把同一种药加大剂量服用……不少人由此引发了肝功能、肾功能损伤等后果。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李昕提醒,感冒用药非小事,切不可随心所欲。

  西药中药一起吃,老人几天下来变“黄人”

  最近,68岁的张爹爹感冒了,医生给他开了氨麻美敏片。老人吃了两天,觉得效果不明显,又在家里找出一盒以前吃剩的感冒灵颗粒,自认为西药联合中药复方制剂一起吃好得快。

  两种药同时服用几天后,老人全身皮肤都变黄了,赶紧到医院就诊。肝功能检查显示,张爹爹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升高,医生询问病史后分析为药物性肝损伤。幸亏发现及时,医生马上停用了可疑引起肝损伤的药物,进行护肝治疗,老人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这两种都是常用的感冒药,为什么会吃出肝损伤?”张爹爹觉得不可思议。李昕解释,张爹爹服用的两种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扑热息痛,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该药大部分在肝脏代谢,超剂量服用可导致急性肝损伤,甚至是肝坏死。

  目前约80%的感冒药(包括西药和中药复方制剂)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成人常用的泰诺、氨麻美敏、强力银翘片、白加黑、感冒灵颗粒,儿童常用的泰诺、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如果这些感冒药混在一起吃,或者自行增加剂量服用后果可能很严重。服药期间如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上腹胀痛、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临床表现时,可能与肝损伤有关,应立即就医。对于药物性肝损伤,首要治疗措施是在医师指导下立即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约95%的患者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

  目前已证实超过1100种西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包括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降糖药、避孕药等。一些中草药也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如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等。

  李昕提醒,即使是吃常用感冒药也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切忌多种感冒药一起吃。一般来说,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500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吃感冒药两三天疗效不好,要及时就医,告诉医生之前吃了什么药,避免医生重复开药。

  感冒后同时使用8种药物,女生恶心呕吐紧急入院

  刘婷(化名)是长沙某高校大一女生。前几天,她低热、咽痛、鼻塞等症状到校医务室看病,医生给她开了感冒灵和布洛芬。服用两天后,她感觉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又自行到药店买了头孢拉定、双黄连口服液、通宣理肺片和伤风停胶囊等4种药。同时服用这些药物后,刘婷仍没有完全康复,便又到一家诊所看病,接受了头孢和抗病毒药物静脉输液。

  刘婷的感冒症状逐渐缓解,却出现了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家人得知后赶紧把她送往医院。经检查,刘婷的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其中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18倍,谷草转氨酶超过正常值9倍,医生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建议住院治疗。入院后,刘婷停用了之前所有药物,接受护肝治疗,肝功能逐渐恢复。

  李昕介绍,感冒后各种细菌、病毒感染本来就可能损伤肝功能,肝脏又是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最主要的器官,患者在短时间内使用了8种药物,这些药物中有的成分相似,叠加使用造成用药超量,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肝功能不全。药物之间还可能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严重者可以导致急性肝衰竭。

  李昕提醒,感冒后如果症状不严重,一般不需要用药,通过休息、多饮水会自行好转;如果出现全身酸痛、发热、头晕头痛等明显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特别是本身有肝病、年老体弱的人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连吃3粒解热镇痛药,老人突然解不出小便

  近日,73岁的黄爹爹感冒发烧,自行到药店买了一盒布洛芬。药品说明书标明每次吃1粒,他感觉症状较重,认为加大点药量好得快。于是,在睡觉前一次吃了两粒。

  第二天起床后,黄爹爹感觉症状有所缓解,便又吃下一粒“巩固疗效”。没想到,随后出现恶心、乏力、解不出小便等症状,紧急入院后被确诊为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李昕介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大多属于非甾体类药物,如散利痛、布洛芬、诺福丁、阿斯匹林等,过量服用很容易引起人体肾功能不全。此外,一些常用的感冒药如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等,如果过量服用,或者患者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都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发性肾功能损害,如果送医不及时,可能转变为慢性肾衰竭,即尿毒症。

  李昕提醒,大部分药物需通过人体肝脏和肾脏代谢,如果随意加大药物剂量,也相应增加了肝肾负担,特别是服用者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时,更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此,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药物,切不可擅自加大剂量。

  避免感冒和流感防治5个误区

  除了上述用药误区,李昕还总结了感冒、流感防治5个常见的误区,提醒市民朋友注意避免。

  误区一:身边有人感冒,先吃点药预防

  在感冒高发期,或者身边有人感冒了,一些体弱的人会想着自己先吃点感冒药预防一下。但事实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普通感冒,流感疫苗也只能预防特定类型的流感。没病先吃药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增加健康风险。

  误区二:感冒后要吃消炎药

  不少人认为,感冒了应该吃点消炎药。人们常说的消炎药其实是指抗生素。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没有疗效。

  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耐药等后果,甚至产生超级细菌。当然,明确合并了细菌感染时,如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伴有脓涕或咳黄脓痰等症状,考虑有肺炎、鼻窦炎或中耳炎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三:吃了感冒药都会嗜睡

  很多人都觉得吃了感冒药就会嗜睡,不能开车。其实,只有含有抗组胺成分的药物会引起嗜睡(如氯苯那敏),吃其他感冒药是不影响开车的。如果需要开车,应该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果注明嗜睡或不宜高空作业,就不要吃。

  误区四:流感无需用药

  有人得了流感赶紧吃药,也有人认为得了流感不管吃不吃药过几天都能好。李昕提醒,流感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年龄≥65 岁的老年人、年龄

  儿童患流感后,应该遵照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提供的年龄范围及剂量用药。切记不能把孩子当作成人的缩小版,将成人感冒药分成小剂量喂给孩子,这样难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无法安全用药。

  误区五:打流感疫苗保终身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由于流感病毒有很多亚型,不同的亚型会交替成为主流病毒,而且流感病毒还能不断发生变异。因此,每年流感流行高峰前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指导专家 李昕 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 主任药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中成药品种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复杂,应用广泛,若使用得当,可迅速奏效;反之,轻则浪费药品和贻误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那么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呢?

一、中成药的概念及特点

中成药,是中药成药的简称,它来源于疗效好的验方、秘方或单方,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的剂型,可直接供给人们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回归自然意识的加强,生活节奏的加快,中成药以其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经济等特点,倍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1.使用方便:中成药是采用科学方法加工制成片剂、胶囊剂、丸剂、膏剂等等,相对于中药汤剂而言,不用煎煮,省时省力,便于携带,服用方便。尤其是慢性病,需要较长时间服药的病人,服用中成药更加方便,也更有利于患者坚持治疗。我国不少家庭有自购中成药的习惯,对于非处方药,患者或家人可根据病情到药店咨询并购买中成药,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以节省到医院排队看病的时间。

2.疗效显著:中成药治疗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有着较好的疗效。有些中成药治疗急性病、危重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安宫牛黄丸治疗高热昏迷,片仔癀治疗感染性疾病与热毒证,紫雪丹治疗高热抽搐,速效救心丸治疗心脏病,均有较好的效果,至今仍然是急救必备的常用药品。

3.安全、经济:长期以来,中成药以其不良反应小、物美价廉而著称,因此相对于西药而言,安全性和经济性均比较好。然而,是药三分毒,不可忽视,任何药品都具有双重作用,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中成药也不例外,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也屡见不鲜。因此对于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问题要正确看待,提高认识,合理使用、正确使用中成药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中成药对于储存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容易保存,比较适合于家庭储备。由于上述特点,中成药越来越受欢迎,其在临床的应用也日渐广泛。

二、怎样正确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种类繁多,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因为应用的剂型不同或者治疗的目的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剂型不同服用方法不同

中成药的剂型即中成药的形态,与中成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在制备中成药时,根据所用中药材的性质、所含成分、用药目的、临床需要和给药途径等,选择适宜的剂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因此不同的剂型也就产生了。传统的中成药剂型大多为“丸散膏丹”。随着现代制药工业及制剂工艺的发展,如今已有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煎膏剂、贴膏剂、滴丸剂、胶囊剂、糖浆剂、合剂、酒剂、酊剂、茶剂、搽剂、洗剂、涂膜剂、膏药、气雾剂、喷雾剂、注射剂、露剂等数十种剂型,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中成药因剂型不同,其服用方法不同。

1.1 中成药口服剂型使用方法

丸剂:丸剂又分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滴丸等。小颗粒的丸剂服用时,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嚼碎后或分成小粒后再用温开水送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如蜜丸:乌鸡白凤丸,水蜜丸:补肾益肠丸,水丸:逍遥丸,浓缩丸:牛黄解毒浓缩丸,蜡丸:妇科通经丸,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此外,部分中成药丸剂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药效;痛经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宫丸时,可用温热的红糖水送服,以增强药物散寒活血的作用;在服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肠炎时,可用大枣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补脾益气的作用;在服用大活络丸治疗中风偏瘫、口眼歪斜时,为了增加药物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黄酒送服。

散剂、粉剂:一般可用蜂蜜加以调合送服,或药汁送服,也可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但也有特殊用法的,如温胃止痛的散剂--胃活散,不须用水送服,直接舔服即可,以便药物在胃中多停留一些时间发挥治疗作用,一般服后一小时再饮水为宜。

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如八珍益母膏。

颗粒剂:颗粒剂(冲剂)宜用温开水冲服;颗粒剂按溶解性可分为可溶型、混悬型和泡腾型。在服用混悬型颗粒剂时,如有部分药物不溶解,也应一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但对于泡腾型颗粒,只能加水泡腾溶解后服用,切忌放入口中直接冲服。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均为可溶型颗粒剂。

糖浆剂、口服液:可以直接服用。如急支糖浆、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片剂:一般均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咀嚼片,应嚼服,四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含片因需含服,如草珊瑚含片,因此婴幼儿也不宜服用,以免卡住气管,危害生命。但是,肠溶片、缓释片和控释片,应整片温开水送服,切忌掰开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胶囊剂:宜用温开水整粒送服。因为中药制成胶囊剂,主要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掩盖不良气味,提高临床疗效,所以切忌将胶囊壳去掉服用。还有些定位释放和吸收的胶囊剂,如消栓肠溶胶囊。

气雾剂:使用时将药物喷雾直接吸入,这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止咳平喘或开窍醒神。因其是通过口腔黏膜吸收的,切忌口服。如复方丹参气雾剂。

胶剂: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单独服用时,均可加黄酒或糖、水,隔水加热使之溶化(又叫烊化)后服用。

茶剂、袋泡剂:需用沸水泡汁,频繁服用,象喝茶一样。如午时茶。

此外,还有一部分外用中成药,在外用中成药中除少数如七厘散、玉真散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外,均不可内服,尤其含汞、铅、砷等有毒成分的外用药。外用中成药同样因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外用方法:

1.2 中成药外用剂型的使用方法

散剂:中成药外用散剂因治疗目的不同,有以下三种使用方法。第一是撒敷法:将药粉直接均匀地撒布患处,再用消毒纱布或外贴膏固定,达到解毒消肿、提腐拔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如生肌散、珍珠散等。第二是调敷法:用茶、黄酒、香油等液体将药粉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如用茶水调敷如意金黄散,取茶叶解毒消肿的功效;用黄酒调敷七厘散,以提高其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第三是吹敷法:将药粉装入硬纸筒中吹到患处,如用冰硼散吹敷治口腔糜烂、牙龈肿痛。

中成药油膏剂、水剂:多采用将药物直接涂敷与患处。如紫草膏、獾膏等。

中成药膏剂:主要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三种。在使用膏剂前,应先清洗患部皮肤,以免影响其疗效,尤其是使用化妆品的患处皮肤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膏药容易脱落。软膏剂直接涂抹于患处即可,如青鹏膏等;黑膏药需加热烘软后贴敷患处,如狗皮膏;橡皮膏可直接贴敷患处,如伤湿止痛膏。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使用的膏剂,如奇正消痛贴膏,在贴敷前应揭除药贴的塑料薄膜,再将小袋内的润湿剂均匀涂在中间药垫表面,敷于患处或穴位,轻压周边胶布贴实即可。此外,还应注意每种膏剂的涂抹和贴敷时间,一般膏药大多贴敷24小时更换一次,但也有特殊的,如南星止痛膏,贴敷24小时后,隔日再贴。

中成药膜剂:用于贴敷口腔黏膜、眼结膜、阴道黏膜患处表面,可使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如口腔溃疡膜等。

栓剂:将药物置于肛门或阴道中,待药物溶化吸收后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如苦参栓、野菊花栓等。

喷雾剂:有些喷雾剂是专供外用的,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伤科灵喷雾剂,由于含有酒精,所以不宜长时间大量使用,以防过敏。

2.疾病不同服用中成药的时间不同

中成药的服药时间,根据不同的疾病和药性特点来决定服用的时间。服用时间和方法可以根据下面的情况选择:

2.1 病位在上:如头痛、目疾、咽喉病等,应在饭后服药才利于药性发挥。

2.2 病位在中: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像胃痛、胃胀等。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这样可使药性上行,更好地发挥药效。另外,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中成药,应在饭后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刺激和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应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毒副作用。

2.3 病位在下: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象腹痛、腰痛、遗精等。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肠,从而尽快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4 具有滋补作用的中成药:应空腹饭前服用,利于充分吸收,更好地发挥药效。此外,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和具有泻下作用的中成药也应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吸收,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以增强疗效。

2.5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

2.6 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成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便更好地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此外,中药注射剂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医院注射使用;切忌在家口服使用,因为注射剂口服是不吸收的。

三、服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什么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又叫忌口。中成药不同于西药,它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作用于人体,整体调节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不少中成药有一定的饮食禁忌要求。一般来说,服用中成药期间不宜进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

由于疾病性质、药性和食物性质的不同,具体到不同的疾病,其饮食禁忌各不相同。如阳热证,忌食辛辣油炸及烟、酒等;阴寒证要忌食生冷瓜果、清凉饮料及清泄性食品;痰热咳嗽、肺痈吐脓、劳嗽咳血的患者宜忌食辛辣、鱼肉、油腻、甜黏食品及烟酒等刺激性食品,以免助火生痰;脾胃虚弱,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的患者,应忌食生冷寒滑,油炸坚硬,黏腻壅滞,阻滞气机的食物;湿热黄疸,肝郁胁痛,肝阳眩晕,癫痫发狂等,应忌肥甘,动物脂肪、内脏及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蕴湿积热之品;肾病水肿,淋病白浊患者,应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性食品。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故服药期间,也必须注意食物的选择。食物性质对中成药药效的影响,大体说来是食物的性能同药物的性能相一致时,食物可帮助药物发挥药效;反之,相违背时,食物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因此有必要介绍常用食品具有什么药效,供服用中成药时选用食品参考。

属于寒凉性质:苦瓜、冬瓜、丝瓜、黄瓜、西瓜、藕、西红柿、荸荠、鸭梨、绿豆、白木耳、白菜、白萝卜、荠菜、苋菜、芹菜、紫菜、豆腐、冰糖、兔肉、鳖肉、驴肉、海蜇、螃蟹、蚌肉等等。

属于温热性质:韭菜、大葱、大蒜、洋葱、茄子、辣椒、胡椒、生姜、干姜、花椒、大茴香(大料)、小茴香、狗肉、羊肉、鲫鱼、鳝鱼、海参、海虾、杏、龙眼肉、荔枝、金橘、胡桃仁等等。

属于平性:黑木耳、花菜、花生米、芝麻、莲子、山药、土豆、大豆、牛肉、瘦猪肉、鲤鱼、带鱼、黄花鱼、鸡蛋、鹌鹑蛋、小麦、大麦、玉米、大米、葡萄、桃子等等。

合理饮食,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患病后食物的选择对于药效的发挥和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服用含人参的中成药(人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不宜吃萝卜;服用含铁的中成药(磁朱丸、紫雪丹等)不宜喝茶。服用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等),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姜、葱、蒜等。服用袪寒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附桂八味丸等),不宜吃寒性食物,如西瓜、冷饮等。

服用中成药时对于水的选择,因药物的性质不同和治疗的目的不同,为了提高中成药的疗效,而选择不同的用水送服中成药。

2.1 温开水或凉开水送服:大部分内服中成药皆取此法,如片剂、丸剂和一些液体制剂。

2.2沸水冲服:茶剂、饮剂均须用沸水泡汁,频服代茶饮;冲服剂(颗粒散)膏滋剂或流浸膏也须用沸水冲泡溶化稀释后服用。

2.3药汁(药引)送服法:一些丸剂、散剂、丹剂、片剂等还须用药引煎汁后送服,常用的有生姜、大枣、蜂蜜、芦根、黄酒、盐、红糖、葱白等。其方法为:

生姜水,取生姜3~5片(9~15克),水煎取汤送服成药。多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的中成药,如九味羌活丸、理中丸等。

大枣水,取大枣3~5枚,去核,水煎取汤送服。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等。

蜂蜜水,取蜂蜜l~2匙,用温水冲淡后送服。多用于治疗大便秘结、肺燥咳嗽的中成药,如养明清肺丸等。

芦根水,取芦根10~15克(鲜者更好) 水煎取汤送服,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痘疹初期的中成药,如银翘解毒丸等。

黄酒,取黄酒25~50毫升(白酒酌减),温后送服。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血寒经闭及跌打损伤的中成药,如活络丹、七厘散等。

盐水,取食盐2克,加水半杯,溶化后送服。多用于治疗滋补肾阴的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

红糖水,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淡后送服。多用于治疗妇科血寒血虚的中成药,如八珍益母丸、艾附暖宫丸等。

葱白水,取葱白2~3茎,切碎煎汤送服。多用于外感风寒的中成药,如清瘟解毒丸等,有助发汗解表之功。

清热利尿药用竹叶、灯芯草煎汤送服;清热解毒药用野菊花煎汤送服;小儿感冒发烧用钩藤、薄荷煎汤送服。实践证明,都有助于提高中成药的疗效。

此外,有些人习惯用茶水送服药物,认为这对药效没有影响,这种服法是错误的,茶叶中含有鞣酸,能与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及重金属盐等引起化学反应而生成沉淀,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失效。茶叶中尚含有咖啡因、茶碱、可可碱,具有兴奋高级神经中枢、强心、利尿、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故服用镇静、催眠药时对药效的影响更大。

3.注意服药时间和服用剂量及疗程

中成药品种繁多,剂型复杂,所治病症极为广泛。掌握中成药的服用时间与方法,是确保临床疗效的一个关键环节。服药时间直接影响到疗效的好坏和毒副作用的大小,它和选方用药以及剂量的大小一样重要。正确掌握中成药的服用时间,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成药的给药时间需因药而宜,针对不同药性,在适当时间给药,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3.1 无特殊规定的一般口服药品:每日2-3次,于早、中、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

3.2 危急重症用药:应及时给药。为保证药物持续发挥效果、将所需药量酌情分次给予服用。

3.3 补益药:饭前服,以利于吸收。补阴药宜晚上服用。

3.4 解表药:一般应忌食给予服用,以免病邪由表入里。如果病情许可,发汗解表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服(约8时)。可顺应阳气升浮,有助药力驱邪除病。

3.5 镇静安眠药:应在睡觉前半小时服用。

3.6 涩精止遗药:应在早、晚各服用1次。

3.7 截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

3.8 峻下逐水药:应在清晨空腹服用。

3.9 泻下药:宜在午后或空腹时服、但病情重者,不拘泥于此,可以酌情而定。

3.10 止泻药: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停则止。

3.11 润肠通便药:应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以利清除肠胃的积滞。

3.12 驱虫药:应在清晨空腹服或晚上睡前给予服用。

3.13 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不拘时顿服。

3.14 咽喉疾患药:不拘时多次颁服,缓缓咽下,使药液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迅速奏效。

3.15 祛痰药:应在饭前服,使药物刺激胃黏膜,间接促使支气管分泌增加,从而稀释痰液,便于排痰。

3.16 平喘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

3.17 健胃药:用于开胃的宜饭前服,用于消食导滞的饭后15分钟后服用。

3.18 制酸药:应在饭前服,以减少胃酸并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

3.19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服。

3.20 涌吐药:应宜清晨、午前服。

3.21 醒神开窍药:可在疾病发作时服。

3.22 个别特殊服法的药:遵医嘱给药,如龟龄集早饭前2小时服,鸡鸣散在天亮前空腹冷服。

中成药的服药时间及服药剂量,除了遵循以上的规则外,还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因为上市后的中成药说明书已明确规定使用剂量,所标剂量是有科学可信的实验数据支持的,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具有法律效应的安全用药剂量,所以患者在自行购药或服药时,一定要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用。此外,还应注意使用疗程,使用疗程不当,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如龙胆泻肝丸的肾毒性,也是因为超剂量、超疗程使用所造成的。与此同时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不得马虎,用药前必须详阅药品说明书,正确服用以排除禁忌症。对于小儿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一般情况下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可与成人量相差不大或遵医嘱。孕妇或老年人,要谨慎使用或遵医嘱。

中成药处方固定,是针对某一病证而设,而临床病情复杂,往往有兼夹证出现,因此有时用单一中成药不能适应病情需要。为适应病情需要,除选用主要中成药外,还需配合其他药物,以期获得最佳临床效果。中成药配伍应用概括起来有中成药与中成药的配伍、中成药与中药汤剂(免煎颗粒)的配伍、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

1.中成药与中成药配伍使用

当病情比较复杂,一种中成药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时,可以配伍使用其它中成药,以达到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当两种以上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因此,在联合使用过程中,应咨询药师是否有重复用药或配伍禁忌。

这是针对主证而言。如治五更泄泻用四神丸,为加强四神丸的作用,对虚寒型加用理中丸则效果更好。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的患者,除使用升提中气的补小益气丸外,还加用人参健脾丸,后者在于补气健脾胃,两药合用相得益彰;功能不同的中成药相配伍可以互补治疗兼证,如气血不足的月经不调兼消化不良用八珍丸合香砂枳术丸。但临床上发现有些医务人员在联合运用中成药时往往忽略了中药的配伍禁忌,结果造成中成药的疗效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应值得我们重视。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内外联合用药,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用。

2.中成药与中药汤剂、免煎颗粒合用

中医临床应用中药及中成药治疗疾病,常在使用汤剂(免煎颗粒)时同服中成药,其配伍应用对应注意以下几点:

配伍使用方法中成药与汤剂合用的形式有①同服,即用煎好的汤剂送服中成药,一般此类中成药多含贵重药、含挥发性成分或所含药味过多,不宜与汤剂同煎,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散等。②交替服用,即中成药与汤剂交替使用,一般以汤剂为主要治疗方法,交替使用中成药作辅助治疗或照顾兼证。如肝气郁结并血虚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可用中成药逍遥丸配伍中药汤剂当归补血汤。疗效较好。③同煎,即将中成药入汤剂包煎同服,此法同样具有提高药效,照顾兼证,扶正祛邪等多种作用。如治疗痰火咳嗽,吐痰黄稠,常于清气化痰之剂中加入黛蛤散10g包煎,以增强清肺凉肝、化痰止咳之效。

2.2 配伍关系的改变中成药与汤剂合用,可能导致其中某种药物剂量相加,出现中毒反应,或改变原有中成药或汤剂的配伍关系,影响疗效、应予注意。如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配正天丸治疗头痛,正天丸中含有附子,即乌头的根,十八反中半夏反乌头,因此两者不宜配合应用。

临床医师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常用数种药物联合使用,其目的是尽快控制病情发展,取得最佳疗效。目前中西药合用的现象在临床极其普遍,熟悉和掌握中成药与西药在联合使用时的知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避免或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3.1 要充分利用能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增强疗效的药物相互配伍。如金匮肾气丸与强的松同用,可增强对肾炎的疗效,有利于消除尿蛋白与水肿,而且能降低强的松的副作用。

3.2 避免使用产生拮抗作用,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的药物配伍。例如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时,常用成药牛黄解毒片与四环素合用,如果同时服用,牛黄解毒片中的石膏含有钙,易与四环素的成分形成络合物而降低其溶解度,降低疗效。

3.3 注意同种药品的剂量不要重复。许多中成药名为中药,但是中西药混合制剂。说明书中对西药成分含量多未予注明,如三九感冒灵冲剂含对乙酰氨基酚,如果西药处方再加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将加大一倍之多;治疗糖尿病的消渴丸含格列本脲,与其他降糖药联用时,产生剂量叠加,而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若是有毒性药物将会产生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用病名套药名来选用中成药,有的患者认为病名与药名相投就是对症了,而不是根据实际病情去分析用药,而是凭主观感觉,想当然用药,这是不妥的。因为某些疾病要分若干类型,而每种中成药的主治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一种药物能包治百病。如用开胸顺气丸来治疗冠心病,表面看应该是对症的。岂不知服用开胸顺气丸这样剧烈的破气、泻下、逐水之药反而加剧病情,导致体质更加虚弱。因此,选用中成药不能只看药名。

在临床治疗中,如病情确需要多种药物配伍使用,为避免中成药与西药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可以考虑间隔2~3小时服用。

中成药在保存过程中都可能产生一些质量上的变化,一般时间愈长,变化愈明显。所以中成药的保存条件直接影响中成药的疗效。患者自备中成药应注意妥善保存,以免造成浪费或减低药效。在保存方面出现变异现象的重要因素就是储存时的光线、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为保证药品质量,应将药品根据剂型不同分类贮存,如丸剂、片剂、散剂易受潮、发霉变质,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针剂易受光线影响变色,应避光保存等。患者自备中成药不宜过多,此外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标注的储藏方法对药品进行保存。

中成药的贮藏保管与药品疗效密切相关,若贮藏保管良好则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药品疗效,否则药物会出现粘连、潮解等质变现象。贮藏保管好中成药应注意如下几点:

2.1 中成药宜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日光宜射、虫蛀、潮湿或高温。

2.2 贮藏过程中最好不要丢弃原包装,因为有些药品需要避光保存,另外便于识别药品名称及使用方法等信息,如果丢弃,中成药—定要有标签,写清药名、规格等,切忌无标签凭记忆存放,以免错误使用药品及药量。

2.3 对药品名称、规格有疑问时应坚决弃掉,切勿贸然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注意检查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国产药品批号一般用6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年份,中间两位为月份,最后两位为日期,如批号为980818,即表示1998年8月18日生产出厂的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有效的期限,如有效期为2000年8月,即到2000年8月31日有效,从2000年9月1日起失效。失效期是指药品失效的日期,如失效期为2000年8月,即到2000年7月31日有效,从2000年8月1日起失效。但有些药品没有标明失效期,那么可根据生产批号和药品规定的有效期,推算出失效期,如批号为970601。有效期2年,则该药的失效日期应为1999年6月1日,药品只能用至1999年5月31日。原则上超过有效期或已到失效期的药品不能再用。

2.5 药品在有效期内,若因贮藏保管不善,而出现发霉、变质现象,则不应使用。

2.6 经启用的瓶装成药应注意按标签说明加以保管,如加盖、防潮等。

2.7 糖浆剂、口服液、膏剂、合剂等易发霉、发酵变质的中成药,开瓶后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药品最好放入冰箱里保存,并在短时间内用完。遇有发霉、变质的应弃掉。

2.8 瓶装成药用多少取多少,以免污染。对液体药更应注意,只能倒出,不宜再往回倒入,更不宜将瓶口直接对嘴饮用。

2.9 家庭备用药最好加锁,防止小儿误拿、误吃、误用、以确保安全。剧毒药更应妥善保存。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中成药包括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疗程、禁忌、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的不良事件。因此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因此掌握正确服用中成药的方法是提高疗效、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前提。

}

  很多胃病患者经常根据自己的胃病发作情况进行用药,然而,胃病不仅类型有别,而且不少患者混乱用胃药容易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因此服用胃药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胃病患者是否需要长期服用胃药取决于诊断,最好让医生评价而不要自己随意用药,专家强调,一些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副作用的发生,用药时要全面权衡利弊,另外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没有经过医学培训的人群是不能判断的。

  长期滥服含有铋剂的胃药如胃得乐、胃必治等会带来神经系统及肾脏的损害,因为铋剂类药物形成的不溶性胶沉淀很难被消化道吸收,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造成重金属成分——铋在体内的累积,引起铋中毒,会引起尿毒症、记忆力变差等症状。因此,铋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中西药不宜同时服用

  一些胃病患者在服药时认为西药副作用较大,因此会在胃痛时服用西药来止痛,平时则选择中药来养胃,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也不正确。据介绍,有同样作用的药物往往有同样的成分,尽管中药都是草药提取但其活性成分可能与西药相同,所以如果必须同服中药和西药,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

  此外,溃疡病的病人注意保暖,换季时尤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些药物如解热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某些降压药会引起胃粘膜的损伤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在用药时要慎重,就诊时一定要向医生提供相应的病史,尽量避免乱吃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种降压药副作用最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