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用六联高免血清清主要治疗鹅的那几种病

国内最大养鹅平台最专业养鹅网站
& 一例鹅曲霉菌病的综合治疗及体会
一例鹅曲霉菌病的综合治疗及体会
曲霉菌病是多种动物和禽类常见的真菌病,更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危害禽类的霉菌病。在曲霉菌属中,烟曲霉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几乎所有禽类均能感染。急性暴发常见于幼禽,群发且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烟曲霉菌病以呼吸道(尤其是肺和气囊)发生炎症和小结节为主要特征,受侵害的幼禽出现沉郁、咳喘等呼吸道症状,所以也叫曲霉菌性肺炎。现就作者在动物诊疗工作中遇到的一例雏鹅曲霉菌病,浅谈治疗经过及体会。
1 发病情况
日,我县某养殖户从南宁某孵化场购进1 800只出壳3d的狮头鹅雏鹅。主诉已注射过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回来7d后有19只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并有蔓延的趋势,已经有个别死亡,全群食欲减少,遂就诊。
2 临床症状
患病鹅精神萎顿,昏睡,脚软,站立不稳,头颈伸直,张口呼吸,冠和肉髯发紫,排灰白色稀粪。
3 病理变化
剖检4只病重鹅和3只死亡鹅, 发现肺充血表面和切面布有多量粟粒至黄豆大的灰白色、灰黄色小结节,切开结节,中间呈干酪样(7/7)。气囊壁混浊、粗糙并附有多量灰白色、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结节(4/7)。此外,胸腔、腹腔也有少量的结节附着(3/7)。
4 实验室检查
取结节中心干酪样物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或20%氢氧化钾1滴一2滴,用针拉碎病料,加盖玻片后镜检,见形如葵花状的菌丝和孢子。根据该批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雏鹅曲霉菌病。
5 综合治疗措施
5.1 加强管理
供给优质全价饲料,增强机体抵抗力。将鹅迁出原来房舍,清除原有垫料,清扫房舍并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2h后,开门窗通风 2h,换上干净干燥的垫料,再重新迁入雏鹅。以后 3d翻晒垫料一次,并注意房舍的通风换气和常规消毒。
5.2 药物治疗
硫酸铜饮水:按1:2 000的稀释度,供自由饮水,连用5d。同时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电解质,提高雏鹅的抗病能力。
经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除患病严重的53 只雏鹅死亡外,lOd后鹅群逐渐恢复正常食欲,再没有新增病例。
6.1 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禽类常因接触发霉饲料及垫料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而感染。也有孵化室消毒不严而使刚出壳的雏鹅感染曲霉菌而发病的。所以,养殖户购买雏鹅,最好要到正规的种。引进雏鹅前,育雏室应彻底清扫、换土和消毒。本病例所用的垫料经我们检查确认严重霉变,这是引起这次曲霉菌病暴发的原因之一。
6.2 曲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易生长,因此梅雨季节是本病的高发期。此病例发生于2012年的2月下旬,这个时候连续阴雨不断,而育雏室进雏前未经彻底消毒,也是造病的暴发原因。因此,定期消毒房舍及用具,注意房舍的通风换气更显重要。
6.3 雏鹅进人育雏室后,保持日夜温差不要过大,并随着雏鹅日龄的增长合理降温,以免造成应激,降低雏鹅的抵抗力而染病。
6.4 曲霉菌一旦侵入雏鹅体内,严重时一般很难治愈。因此,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
分享与收藏:&
本文关键字:
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鹅跛行(鹅外科症状)
0 人关注该问题
鹅临床上出现 跛行 症状的疾病包括 1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2鹅沙门氏菌病
3鹅葡萄球菌病
4鹅链球菌病
5水禽衣原体病
6雏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7鹅出血性肾炎肠炎
8鹅黄曲霉毒素中毒
1o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鹅鸭疫里... &
提问主题:
提问主题:
提问主题:
提问主题:
跛行是鹅的一种常见病,它可发生于任何品种、任何日龄、任何季节和环境,给养鹅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如肉用鹅发生跛行病,可导致采食困难,增重减慢乃至死亡,影响群体育成率,降低经济效益;如种用鹅发生跛行病,必将降低甚至丧失其种用价值,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鹅的跛...
跛行是鹅的一种常见病,它可发生于任何品种、任何日龄、任何季节和环境,给养鹅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如肉用鹅发生跛行病,可导致采食困难,增重减慢乃至死亡,影响群体育成率,降低经济效益;如种用鹅发生跛行病,必将降低甚至丧失其种用价值,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鹅的跛行应引起饲养者及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
跛行的病因
(1)机械因素:如动物在打斗过程中受伤;放牧过程中,由于道路不平或牧场地势复杂而造成跌伤、扭伤;注射投药时,由于捕捉姿势不当等。
(2)物理因素:如鹅在运动过程中“脚底”被锐利物体刺伤,或被冻伤、烫伤、烧伤(包括强酸强碱性物...
跛行的病因
(1)机械因素:如动物在打斗过程中受伤;放牧过程中,由于道路不平或牧场地势复杂而造成跌伤、扭伤;注射投药时,由于捕捉姿势不当等。
(2)物理因素:如鹅在运动过程中“脚底”被锐利物体刺伤,或被冻伤、烫伤、烧伤(包括强酸强碱性物质)。
(3)药物因素:有许多的药物,哪怕是常用量也都有可能引起跛行。
(4)营养因素:如饲料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蛋能比失调,以及某些维生素含量不足。
(5)病原因素: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可侵入动物机体,使其运动功能发生障碍。如由巴氏杆菌引起的慢性禽出败,不但可致患鹅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还可使其运动器官的某些关节或趾部发生炎性肿胀,致患鹅发生跛行。这类跛行的发病率很高,可达几个乃至几十个百分点,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病情则迅速恶化甚至瘫痪,卧地不起,无法自行采食而死亡。此外,由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一些病毒引起的关节炎,都可使患鹅发生跛行。
(6)环境因素:如将鹅饲养在阴冷潮湿的地面上,无需多久,就会出现软脚性跛行;若不及时改善环境,将有部分发展为“弯脚”乃至瘫痪。在舍外,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突然下大雨,鹅体被湿热突袭,即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跛行。
(7)其他因素: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跛行-脚垫肿(也就是潮汕地区称之为脚钱的跛行),这类跛行多发生于成鹅。开始是鹅的脚趾部在地面某些物理因素和病原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局部的损伤;另一方面,机体动员各种防御力量与之斗争,其结果是“脚钱”越来越大,跛行越来越严重。由于病鹅很少能得到及时应有的治疗和护理,又由于患部始终处于各种病理因素的包围中,最后患鹅终于不能站立。
3.诊断 虽然跛行的类型繁多,病因复杂,但只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认真观察、细心分析,诊断也是不难的。当发现鹅群中有跛行病鹅时,就应对该群体进行全面的观察。观察发病的症状是否相似,然后对患鹅进行个体检查。如患鹅的精神状态、食欲情况,跛行的具体部位等。若发病率在2%以下者,一般都是外伤性的。若发病在5%以上的,且症状基本相同的,就应考虑鹅群近日是否用过哪些药物,剂量和疗程怎样,有无中毒的可能;或是饲料中钙磷含量及比例,蛋能比是否适当;饲养场地的湿度、卫生、通风和光照情况,鹅群有无经常放牧运动等。最后就是考虑是否由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跛行,不但发病率高,而且症状较重,患鹅表现为运步不稳,肢体颤动,两翼张开,不断尖叫。病鹅症状有时轻时重的变化。但这类病鹅在食欲方面变化不大,只是粪便稀软,略带灰白或青绿色。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将迅速恶化。
治疗 如由外伤引起的跛行,一般应采取抗菌消炎、解热镇痛的治疗原则。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氨基比林等注射液单独使用或将有相辅作用的两种药物,适量配合后肌注,每日一次,连用数日。较严重的外伤或开放性骨伤者,则应对局部进行相应的外科处理;对因骨质疏松...
治疗 如由外伤引起的跛行,一般应采取抗菌消炎、解热镇痛的治疗原则。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氨基比林等注射液单独使用或将有相辅作用的两种药物,适量配合后肌注,每日一次,连用数日。较严重的外伤或开放性骨伤者,则应对局部进行相应的外科处理;对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可用维丁胶性钙进行肌注,每日一次,连用数日。对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除对个体进行治疗外,还应考虑是否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对饲料中钙磷含量不足的,应在原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加入1%~2%的骨粉,并补充维生素A和D。有时也应补充B族维生素,或调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
护理 对那些站立和运步困难的病鹅应进行隔离,集中护理,防止被其他鹅继续践踏和挤压。要尽量给病鹅营选一个既温暖又通风干燥的小环境。病鹅应尽量避免下水。在饲养方面,要提供质量较好的、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和多种维生素的饲料。饲槽不能太高,要保证每~病鹅都能自由采食。集中护理的另一目的是能对病鹅进行连续性治疗。
预防 跛行病的预防,最主要是在育雏前(尤其是5周龄以前),鹅舍地面和垫料一定要保持干燥;既要注意保温,又要注意通风;饲养密度不宜过大,要保证每一羽鹅都能自由采食而不致相互挤压。其次,要针对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护理 对那些站立和运步困难的病鹅应进行隔离,集中护理,防止被其他鹅继续践踏和挤压。要尽量给病鹅营选一个既温暖又通风干燥的小环境。病鹅应尽量避免下水。在饲养方面,要提供质量较好的、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和多种维生素的饲料。饲槽不能太高,要保证每~病鹅都能自由采食。集...
护理 对那些站立和运步困难的病鹅应进行隔离,集中护理,防止被其他鹅继续践踏和挤压。要尽量给病鹅营选一个既温暖又通风干燥的小环境。病鹅应尽量避免下水。在饲养方面,要提供质量较好的、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和多种维生素的饲料。饲槽不能太高,要保证每~病鹅都能自由采食。集中护理的另一目的是能对病鹅进行连续性治疗。
鹅临床上出现 跛行 症状的疾病包括 1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2鹅沙门氏菌病
3鹅葡萄球菌病
4鹅链球菌病
5水禽衣原体病
6雏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7鹅出血性肾炎肠炎
8鹅黄曲霉毒素中毒
1o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鹅浆膜炎、鹅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症。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鹅、雏鸭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鹅和锥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患鹅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拉稀、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以纤维索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等特征。由于雏鹅感染日龄和细菌血清型的不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低差异较大,病死率为1% -80%,甚至高达90%以上。耐过的鹅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鹅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有时长达1周左右。按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出现于鹅群刚开始发病时,通常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
急性型:多见于2~3周龄的雏鹅,病程一般为l~3天。患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离群、不愿走动或行动迟缓、甚至伏卧不起、垂翅、衰弱、昏睡、咳嗽、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眼有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使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甚至脱落。鼻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凝结后堵塞鼻孔,使患鹅表现呼吸困难。少数病例可见鼻窦明显扩张,部分患鹅缩颈或以嘴抵地,濒死期神经症状明显,如头颈震颤、摇头或点头,呈角弓反张,尾部摇摆,抽搐倒地。也有部分患鹅临死前表现阵发性痉挛。
亚急性型或慢性型多发生于日龄稍大的4~7周龄雏鹅,病程可达7天或7天以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腿软弱无力、不愿走动、伏卧或呈犬坐姿势,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或头左右摇摆,难以维持躯体平衡。部分病例头颈歪斜,当遇到惊扰时呈转圈运动或倒退。有些患鹅跛行。病程稍长、发病后未死的鹅往往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平均体重比正常鹅轻0. 5~1.5 千克,甚至小到正常鹅的一半。
治疗:由于不同血清型以及相同血清型的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故对该病有效的治疗必须建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分离株做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本病,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也应该注意到有不少药物在药敏试验时对本菌表现为高度敏感,而在实际应用时效果并不明显。
预防: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较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本菌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免疫原性不同,菌苗诱导的免疫力具有血清型特异性,目前发现的血清型就有21种之多,并且该病可出现多种血清型混合感染。目前,疫苗有油乳剂灭活苗、铝胶灭活莆,以及弱毒活菌苗。因此,在应用疫苗时,要经常分离鉴定本场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选用同型菌株的疫苗,或多价抗原组成的多价灭活苗,以确保免疫效果。
由于本菌除血清型多外,培养条件要求高,免疫原性又较差。因此,要求在10日龄左右首次免疫,在首免后2~3周进行第二次免疫。
应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鹅群的饲养密度不能过高,注意鹅舍的通风及温湿度;对于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鹅群或鹅场,待该批鹅群出栏上市后,对鹅舍、场地及各种用具进行彻底、严格地清洗和消毒;老疫区的鹅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更应特别注意,如果气候突变或有其他较强烈的应激因素存在,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量添加敏感的抗菌药物;尽量不从发生该病流行的鹅场引进种蛋和雏鹅。有不少鹅群就是由于从疫区引进种蛋而导致了该病的发生。
2o鹅沙门氏菌病
鹅沙门氏菌病又称鹅副伤寒,是由鼠伤寒等几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各种家禽都能感染,主要发生在雏鹅等幼小家禽急性细菌性传染,可以造成大批死亡。而青年鹅及成年鹅感染后多呈慢性型或隐性经过,成为带菌者。患鹅以腹泻,瘦弱,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表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坏死灶为特征性病理变化。这一类细菌常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
雏鹅感染大多由带菌鹅蛋所引起,1~3周龄雏鹅的易感性最高。潜伏期短,最短在感染后数小时即可发病,呈急性败血型症状。病鹅食欲消失,颤抖,气喘,眼睑水肿,眼和鼻中流出清水样分泌物,身体衰弱,动作迟钝和不协凋。肛门常有粪便沾污,口渴增加。病鹅步态不稳,常常突然跌倒死亡,所以过去把它称做“猝倒病”。倒地做划船动作。死亡前后呈角弓反张。病程较长的患鹅,腿部关节肿胀,有痛感,跛行。
青年鹅、成年鹅感染后,部分鹅下痢,较瘦弱,跛行。
治疗:对有发病的雏鹅群可进行药物治疗和预防,常用药物有:①氯霉素,肌注12—15毫克/只鹅,或以0.05—0.1%浓度混料饲喂,连用3—5天。②环丙沙星或氟哌酸,按0.05—0.1%混饲,连
喂3天。或氟哌酸片半粒/鹅口服,连用3天。③鲜大蒜捣烂,按1份大蒜加5份清水,制汁内服,即可预防,也可治疗。
预防:本病最主要的方法是保持种鹅健康,慢性病鹅必须淘汰。孵化前对种蛋和孵化器进行严格消毒。雏鹅与成年鹅分开饲养,并做好卫生消毒及饲养管理工作。
3o鹅葡萄球菌病
本病是由于皮肤和黏膜损伤以及脐孔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雏鹅急性和青年鹅慢性传染病。雏鹅感染后,多呈急性败血症,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青年鹅感染后,多引起关节炎,病程较长。
由于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和日龄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病型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病分为脐炎型、皮肤型、关节炎型等。
脐炎型:常发生于出壳时或出壳后1周内的雏鹅,通过脐带孔感染所致。患雏鹅体弱,精神委顿,食欲废绝,腹围膨大,脐带发炎,有结痂病灶。
皮肤型:多发生于0.5 -2.5月龄的仔鹅。患鹅局部皮肤发生坏死性炎症或腹部皮肤和皮下炎性肿胀,呈蓝紫色皮肤。病程较长的病例,皮下化脓,并引起全身感染,食欲停止,衰竭而死。
关节炎型:多发生于青年鹅、成年鹅。患鹅趾关节和跗关节肿胀,跛行。
治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治疗本病的效果最好。其他抗菌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链霉素、青霉素及四环素等,由于生产上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大量增加,因此疗效不一定可靠。
预防:防止鹅体的外伤和出壳时脐带孔被感染。平时加强鹅舍、孵化室、用具、笼、运动场等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清除污物和一切锐利的物品,特别是笼底板不能有尖刺物,减少或防止皮肤、黏膜和鹅掌的外伤。保持种蛋的清洁,减少粪便污染,做好育雏保温工作。进行防疫注射时,要做好局部消毒工作,防止吸血昆虫叮咬,消灭蚊蝇和体表寄生虫。一旦发现皮肤损伤,及时用5%碘酊或5%龙胆紫酒精涂擦,防止葡萄球菌感染。
应用疫苗对本病的预防效果不大。饲喂嗜酸乳酸杆菌可以减少肠道和嗉囊中的金黄色葡糖球菌,降低感染率,因嗜酸乳酸杆菌对它有排除作用。
4o鹅链球菌病
鹅链球菌病,义称鹅链球菌感染,是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青年鹅和成年鹅均可感染,多呈慢性型。患病雏鹅以昏睡,下痢,两肢软弱,步行蹒跚,皮下、浆膜水肿、出血以及实质器官肿大,并有点状坏死为特征。本病虽然在鹅群中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损失是惨重的,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患病鹅日龄不同,其症状和病变也不同。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多发生于雏鹅和仔鹅,多为突然发病,常呈败血症状,病程多在5天内。病鹅精神委顿,呆立一旁,不愿走动,有的两肢软弱,步态蹒跚,容易跌倒。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松乱无光泽,消瘦,怕冷常成堆,嗜眠。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或淡黄色稀便,肛门四周羽毛沾污粪便。发病急、病程短,一旦有临诊症状出现,大多数病鹅将死亡。死前多数有痉挛和角弓反张神经症状。
慢性型:患病鹅精神欠佳,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瘦,跛行,头部震颤,常藏于背部羽毛或翅下。有的病鹅发生结膜炎和角膜炎。眼睑肿胀、流泪,覆盖一层纤维素性蛋白膜。严重者双目失明。患病成年鹅多见跗关节或趾关节肿大,行走不便或跛行,脚部皮肤和组织常见坏死。腹部肿胀下垂。
治疗:青霉素是该病的首选药物,其次是庆大霉素和新霉素,也可选用土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
对病鹅每只注射青霉素2万~4万单位,可连续治疗2~3天。
也可注射庆大霉素,与青霉素合用,庆人霉素每只雏鹅注射2~3毫克。
可用0. 04%的复方新诺明或新霉素拌料,让鹅自由采食,连喂3~5天。
用强力霉素喂服时,按每只鹅10~20毫克,每天1次;或按每升饮水中加入50~100毫克,让鹅自由饮用;也可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0.1~0.2毫克,让鹅自由采食,连用3~5天。
对部分重症不食的则淘汰。对场地及饲槽用具进行每天1次的全面消毒。
预防:减少应激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保持鹅舍的温度,注意空气流通;严格防疫消毒制度,保持鹅舍垫料清洁卫生、干燥,应定期进行鹅舍及环境的消毒丁作。注意防止鹅皮肤和脚掌创伤感染;保持种蛋清洁,粪便污染的蛋不能进行孵化;入孵前,孵坊及用具应清洗干净并要消毒,人孵种蛋要用甲醛液熏蒸消毒,防止经蛋传播。
5o水禽衣原体病
水禽衣原体病又称鸟疫、鹦鹉热,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人、畜、禽、鸟的共患传染病。在禽类中,鸭和鹅均可感染发病,尤以雏禽的易感性高。患病禽以结膜炎、鼻炎、下痢和胸腹腔和心包腔有多量炎性分泌物等为特征性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
患病水禽的症状取决于感染株毒力的强弱、感染量、年龄、抵抗力以及饲养条件优劣等因素,多呈慢性消耗性,病程长达10~30天。患病水禽精神欠佳,呆立,步伐不稳,行动缓慢。有些病禽关节肿大,行走跛行。食欲减少或废绝。腹泻,排黄白色或浅绿色稀粪,肛门四周羽毛污秽粘连。眼结膜炎,鼻腔和眼有浆液性或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眼周围绒毛污秽黏结。有的病禽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病程长的患禽消瘦,死前出现神经症状或瘫痪。患病种群产蛋率大幅度下降,出雏率也下降。发病率高低不等,5~7周龄雏禽最严重,高者可达50%以上。病死率也可达50%,尤其是雏禽有并发病存在时,病死率更高。
治疗:禽群一旦发现本病时,可用金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
预防:水禽衣原体病还没有可应用的疫苗使用。本病是人、畜、禽共患传染病,因此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卫生消毒工作,以及禽场隔离措施。饲养场禁止饲养鸽及观赏鸟类。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金霉素,连续4~6周,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6o雏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雏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我国新发现的l~10周龄雏鹅和仔鹅一种病毒性传染病。雏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2001年王永坤首先在江苏发现并分离鉴定病原为鹅呼肠孤病毒。本病又称“鹅花肝病”、“鹅呼肠孤病毒感染症”,数年来本病已存全国许多省市鹅群流行发生,造成危害。
患病鹅生长受阻是本病的特征。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它与患病鹅的日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感染发病鹅的日龄增长,其发病类型由急性至慢性。
急性型:多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鹅,病程为2-6天。患病雏鹅精神萎顿,食欲大减或废绝,绒毛杂乱无光泽,体小瘦弱,喙和蹊颜色淡,呈苍白,不能站立,行动缓慢、腹泻。病程稍长的患鹅一侧或两侧跗关节或跖关节肿胀。
亚急性和慢性型:多发生于3周龄以上的雏鹅和仔鹅,病程为5~9天。患病鹅精神不佳o食欲减少,不愿站立,行动困难,呈跛行,跗关节、跖关节肿胀明显;有些病例趾关节或脚和趾屈砌建等部位肿胀。体小瘦弱,生长受阻是本病的特征。
防治:用抗本病毒血清或卵黄抗体做紧急预防或治疗。被污染孵坊的雏鹅群,或可能被感染的雏鹅群,每雏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抗血清,在第一次注射后15天左右进行第二次注射,每雏1. 5~2.0毫升,有较高保护率。已患病的鹅群,做紧急预防,每雏1.5~2.0毫升,有一定保护率。患病鹅,每鹅2~3毫升,有一定治愈率。在应用抗血清时适当加入抗菌素,有利于控制并发病的发生。使用卵黄抗体剂量应是抗血清的2倍以上。
7o鹅出血性肾炎肠炎
鹅出血性肾炎肠炎是由多瘤病毒所致的鹅的病毒性全身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也是家禽中唯一由多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于1969年首次报道于匈牙利,20世纪80~90年代在欧洲散发。目前已成为法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之一。很多年来,本病一直被怀疑是小鹅瘟的一种新形式。事实上,用抗瘟或鸭肝炎的高免血清并不能保护小鹅免患本病。
临诊症状仅在死亡前几个小时出现,离群独处,处于昏迷状态,然后死亡。在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的幼鹅可观察到角弓反张神经症状。病程长的慢性型病例可引起内脏及关节腔尿酸盐沉积,跛行,患病雏鹅群中每天有一定量死亡,可延续到12周龄。
防治: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好的办法是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及接种疫苗。
该病通过隐性携带者和病鹅得以传播,粪便污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应严格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可有效灭活该病毒,消毒前要彻底清除粪便等有机物。虽然还未证实该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但应严格遵守孵化场的清洁卫生措施,以减少雏鹅早期感染。应激或寒冷等恶劣的管理条件可加重该病,因此要保证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
此外,最好要进行疫苗的免疫预防。对种鹅进行免疫,可为雏鹅在易感时期提供母源抗体。种鹅可在每个产蛋期前进行2次免疫,在疫区育成鹅也要进行免疫,以保护其渡过整个生产期。目前弱毒疫苗、灭活苗等在试验中。
8o鹅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鸭、鹅、番鸭和家畜的一种极为常见的霉饲料中毒病,是人畜共患疾病。一般所谓“霉玉米中毒”,就是黄曲霉毒素中毒。中毒雏水禽呈急性,以肝脏受损,全身性出血,腹腔积液,消化道功能障碍和神经症状等为特征。中毒一旦发生,无解毒特效药物,常造成巨大的损失。
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分成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型。
急性型:雏鸭和雏鹅一般为急性中毒。患病雏禽精神委顿、食欲消失,增重抑制,脱毛,常常鸣叫,步态不稳,共济失凋,拱背,严重跛行,企鹅式行走。面部、眼睑皮肤和喙部苍白,两眼流泪,周围潮湿脱毛。腿和蹼皮肤严重贫血苍白,由于皮下出血而呈紫红色,死亡时头颈呈角弓反张。雏鸭病死率可达100%。
成年水禽的耐受性较雏禽高,鸭其半数致死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5--0.6毫克。急性中毒的症状和雏鸭相似,常见口渴增加和腹泻,排出白色或绿色稀粪。
亚急性型、慢性型:症状较不明显,主要是食欲减少、消瘦、衰弱、贫血,表现全身恶病质现象,时间长后可以产生肝癌。母禽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
治疗: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根本措施是不喂发霉饲料。平时要加强饲料的保管工作,注意干燥,特别是在温暖多雨季节,更要注意防霉。仓库如已被产毒黄曲霉菌株污染,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或过氧乙酸喷雾彻底消毒,消灭霉菌孢子。
黄曲霉毒素在外界不易破坏,一般加热煮熟不能使毒素分解。病禽的排泄物中都含有毒素,禽场地上的粪便要彻底清除,集中用漂白粉处理,以免污染水源和地面。被毒素沾染的用具可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中毒病禽的器官组织内都含有毒素,不能食用,应该深埋或烧毁,以免影响公共卫生。
痛风是由于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可引起高尿酸血症。本病在雏鹅,特别是用肉鸡料和肉鸭料含动物蛋白质很高的饲料喂雏鹅或仔鹅时常有发生。为了促进鹅快速生长,大量饲喂高蛋白的饲料’而忽略鹅是以草料为主的草食动物,与肉鸡、肉鸭饲料要求有较大的不同。青年鹅和成年鹅都能发生。它的特征是在内脏,尤其肾、心、肝、输卵管、关节腔内蓄积着尿酸或尿酸盐,主要是尿酸钠沉淀。这种尿酸盐是由核蛋白产生的,可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或是由身体组织本身产生的。
本病多呈慢性过程。由于尿酸盐在体内沉积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病型,即内脏型痛风和关节型痛风,有时可以同时发生。禽群中常见的是内脏型痛风。
内脏型痛风:成年鹅发生病风后,表现全身性营养障碍。 病鹅食欲不振,逐渐消瘦和衰弱,羽毛松乱,精神委顿,贫血,母鹅产蛋减少以至完全停产。有时可见腹泻,排出白色、半液状稀粪,其中含有多量尿酸盐,肛门松弛,收缩无力。病死率高。患病的雏鹅和仔鹅生长不良,仅健康鹅1/2~1/3体重。羽毛粗乱无光泽,行动迟缓,不愿走动和下水。肛门周围羽毛有灰白色粪便沾污,排白色半液状稀粪,食料大减。病死率高。
关节型痛风:患病鹅关节尤其腿部各关节由于尿酸盐在关节腔内有不同程度沉积,使关节有不同程度肿胀。患鹅行走跛行,严重者关节变形,无法行走。食料大减,消瘦,尤其患病雏鹅和仔鹅生长缓慢,仅健康鹅1/3体重。有些病鹅翅膀下垂。
治疗:对患病鹅群,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患病鹅群如由高蛋白饲料所致,应立即减少或停用蛋白质含量高的(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肉鸡料和肉鸭料。由饲养管理不当,室内氨气重,应开窗减少氨气;由饲养密度高引起,应减密度。此外,患病鹅群如使用磺胺类药物,应停止或减少,可减小对肾脏损伤。供给充足的新鲜青绿饲料和饮水,饲料中补充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应使鹅群充分运动。
预防:平时要注意防止磺胺类和碳酸氢钠等药物使用过量。应根据鹅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要求配合日粮,不能饲喂过度的动物性蛋白饲料,不能过多饲喂肉鸡和肉鸭饲料。添加一定量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供足青绿饲料和水。避免过大的饲养密度。
0 人关注该问题
康大夫客服QQ/微信: 、 、&&&&&
Copyright (C) 2016 - 康大夫_畜禽疾病咨询_免费问病_执业兽医_快速回复 -
& 京公网安备28号 & 当前时区: GMT +8 &
服务声明:网络沟通无法像面诊过程那样,不能全面了解猪的具体状况,因此大夫的诊断指导建议仅供参考!
无需注册在此免费提问,注册提问10分钟内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免血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