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强直艾灸妇科穴位图什么位置的穴位?

颈项强直艾灸什么位置的穴位?_百度知道
颈项强直艾灸什么位置的穴位?
,颈项强直艾灸什么位置的穴位,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可以在专业的中医医疗做“督疗”,也可以自己买艾灸盒和艾条在家熏自己的脊椎及脊椎旁边的穴位。,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93年考入了中医院校,算是进了国医这个行当的开始,屈指算来已二十年了,在针灸课上我首次看到了老师手中的艾条和针。  记得当时那个艾条还是老师亲自手工DIY做的标本,这算是第一次对艾条的印象,整体感觉就是他比雪茄粗长了一些。  第二次见到艾条是在96年临床见习的时候,在科室熏了半个月的艾烟,感觉烟大好呛人,特别是病人多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就像几个大烟鬼们聚在一起吞云吐雾一样,烟雾缭绕那真叫一个壮观!  第三次见到艾条是97年上半年临床实习时,当时那种艾条也就是一般的纯条,按现在的比例来说也就是最次的那种。  当时你想用好的市场上也没有的,记得好像还是药准字的,直到现在他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有药准字的一款艾条,不过我已经好几年在临床上不用这款了,原因嘛就是找到了质量更好的了,至于牌子我就不说了省得惹麻烦,反正网上都能搜的到。也是质量最需要提升的一个厂家,有时候拿着令牌的也不一定都是武林盟主的!对吧!开个玩笑!哈哈!
楼主发言:164次 发图:
    第四次见到艾条是在97年下半年临床工作时。刚参加工作在医院库房第一次领材料时终于见到了几大件的艾条摞在仓库的一角,当然还是最次的那种。  直到09年我在39健康网上开了博客后,很幸运的结识了多位未谋面的好朋友,有好多艾友,还有厂家的朋友。让我对艾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第一次才知道原来艾叶不仅有产地之分,艾绒有厂家之分,更深一层讲竟然还有比例之分。
    至于这个艾绒比例之分好像是南阳这个艾绒最大的集散地在国内最先提出来的吧!应该是借鉴韩国、日本灸界的说法了,具体些的就不得而知了。李时珍在本草上也只有生艾、熟艾的记载,没具体描述过比例的问题。  终于在10年第五次见到了高比例的艾条,也就是当下在淘宝上销量最好的35:1的金艾条、极品的。这对当时极力排斥和反对金艾条的高人们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记得当时单桂敏老师也不敢直言说他的好,可能也是害怕某类人的围攻和谩骂吧!  一天晚上在整理病历时,湖南的朋友汤先生在网上给我介绍让我了解下湖南的一家公司。于是我就联系到了他们的李经理,见到他们的艾条样品后就果断的放弃了正在临床使用的那款艾条,是南阳的,牌子我就不说了,因为现在放弃这款了,主要是紧实度的问题,艾绒质量倒没什么,这也就是厂家之分的原因,送你们一句话,技术方面我们都还是有待提高啊!  
  见到湖南公司的艾条样品后就建议医院采购了李经理她们的艾灸产品。他们家老总在后来的几次艾灸活动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也是最具开拓创新的一家公司,目前开发的艾绒养生系列制品在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能超过他们的。  然后陆陆续续又见识了几家的艾条。中间还偶遇结识了朱丹溪大师的后人--朱大哥。  也是一天晚上在整理完病历时,见到有人在单桂敏老师博文后面挂了个淘宝店铺链接,当时心想这人真够有种的,也不怕别人骂啊!在人间地盘上直接打广告了,纯粹是找骂的,没想到进他店铺一看,乖乖!价格比别人便宜了一大截,都和批发价差不多了!当时我直接就把他归属为假冒伪劣了。没想到店主老弟竟然直接快递给我了几款产品,让我看看,收到货后,一看艾条质量还是蛮不错的,就问他,你把价格报这么低不害怕同行排挤老弟你吗?他直接回我,薄利多销,让利于民嘛!  没想到这就是淘宝上艾制品价格战的开始,后来在一个艾灸论坛上终于让南阳的某厂家恼羞成怒,由此让我对南阳艾条厂家内部的恩恩怨怨也多了一些了解。更没想到的是我们就这样成为了朋友,最没想到的是如今他竟然开了自己的艾制品公司,还有了自己的品牌,老弟小妹!你们小夫妻俩真是好样的!不愧是拉下艾条价格的第一人!在此哥代表如今能买到低价位艾条的灸友们祝你们合家幸福了!  
  在新乡的梅兄那里买到了梅全喜老师的《艾叶》,对艾又多了更详细的了解。才知道其实精制艾绒最早是作为名家印泥的原料用的,进而发展为现代的金艾绒,金艾条!不得不让人佩服人类的聪明智慧!若干年后不知道我们的灸法会发展到何种程度?那只能让历史去说话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下“西泠印泥”。《艾叶》里面记载全球艾叶的品种可是不下20余种的。  其实制作名家印泥艾绒制法的干脱法才是古法精制艾绒的秘法,制造印泥主要原料除了朱砂或银朱外,还有一样是艾绒。河南阳阴产的叫北艾,浙江四明产的叫海艾,湖北蕲州产的叫蕲艾。理艾的方法首先摘去梗蒂,用筛子筛掉碎屑,专留艾叶,用棕绷搓揉,把艾叶外衣褪尽,再用乳钵磨研。为恐艾衣尚未褪尽,再用小绷弓弹打,把剩余艾衣艾叶筋络弹去,然后用石灰水浸泡七八天,另换清水微火煎煮一天一夜,连续换水榨去艾叶黄水,到黄水变成白色,把艾叶干透,再筛再弹,艾叶里的黑心就可以全部去尽,这可是水脱法了,大约一斤艾叶,最后仅能得到艾绒三到四钱,才算合格。      灸法,在西方称Moxa。灸法经历代医家的传承和发扬,至明清时期已颇为成熟,但到了清代的后期,由于道光皇帝下诏:“针刺艾灸, 究非奉君之所宜”,下令停止太医院使用针灸,废止针灸科。从此针刺和灸法走向了衰落。但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我国弃之若敝履的灸法,在东瀛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据考证,公元514年,我国针灸学首先传到朝鲜;公元550年,灸法又由朝鲜传入日本。  日本从1937年元旦起,就已由政府组织掀起所谓“全民三里灸”健康运动。日本在1956年就在全国推广小学生艾灸身柱穴,日本对灸法的发展与创新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反观国内,有几个人在5年前听说过艾灸的?  马氏温灸法也是起源于三十年代,在1930年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将日本温灸术介绍到中国(日本温灸术却是源自于公元562年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灸法),1934年天津马少群先生反将日本温灸术改进研制创立了马氏温灸法,用于临床治病屡获奇效。
  中医药  
  @我姐陷入传销 5楼
21:00:00  中医药  -----------------------------  握手感谢!!!!!!  
  看来明代以前谁如果敢把现在的艾条灸称作艾灸的话恐怕也会被人贻笑大方的,要知道老祖宗说的灸法本来可是直接灸啊!明代以前谁如果用艾条灸也会不被称作艾灸吧!!!!!就像药王熨灸刚推出来一样,招到好多自认为艾灸高手怀疑、鄙视的眼光!!!!!就像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一样,原来也并没有电灯啊,难道你就直接视他为异类进而去排斥和反对吗!“君若在将何想?”  清代始出现了瓷缸灸,隔面碗灸、针柄烧艾灸等。这些逐步发展为现代的“木灸盒”“竹灸盒”和“随身灸”。  11年分别在郑州和开封举行了三次艾灸活动。感谢湖南的老总在几次活动中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2011快乐艾灸首届艾绒品鉴会上又见识了十余家的艾条。对艾绒和艾条的认识更加深了一层。在此就不一一报名了,免得广告嫌疑。有少部分人对此可是相当敏感的!  
  首届艾绒品鉴会的桂冠最后落在了济南李兵哥的头上,当时是从艾条的九方面评鉴的,色、质、味、烟、火、灰、价、重和纸等九方面。遗憾的是2011快乐艾灸首届艾绒品鉴会没收到一片艾叶!那次没有参会的商家,可能他家的艾绒质量确实很好,根本不屑来参会,或者他家的艾绒质量确实不好,自己心知肚明,所以根本就不敢来参会,那也是极有可能的!对吧!朋友们!  想说说我家的儿子,在我的影响下,平时他也会翻翻我的《本草纲目》,几次艾灸活动也非要跟我一块儿去,记得在现场金昕哥在车上刚打开他珍藏的一小盒日本艾绒时,小坏蛋张口就说,这金艾绒真好啊!搞得几位朋友当时是一愣一愣的!  
  12年我从家乡的中医院来到了河南的省会郑州市坐诊,慢慢地走出了自己艾灸的路,把熨灸带到了郑州,并让郑州的患者朋友深深地了解且喜欢上了他——熨灸!  2012年秋“药王熨灸”终于大功告成,逐步完善了各项细节与具体操作规程。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公元5世纪,这种长寿健身术东传日本,在汉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大力倡导下,逐步推广,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  反倒是现在在国内被日趋冷落、淡忘,真是令现代中医惭愧不已,想达到灸法在宋代的那种全盛时代,看来不是某个人力所能及的啊!灸学前辈周楣声老师也不得不写下“桑榆虽晚,终存报国之心,灸道能兴,愿效秦庭之哭”的叹息!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保仪郎顿公儒,苦冷疾二年,至于骨立。一日,正艾灼,而赵三翁者来,询以病源,顿实告,翁悉令撤去。时方盛暑,俾就屋开三天窗,放日光下射,使顿仰卧揉艾,遍铺腹上约十数斤,乘日光灸之。移时,热透脐腹不可忍,俄腹中如雷鸣下泄,口鼻间皆浓艾气,乃止。明日复为之。如是一月,疾良已,仍令满百二十日。自是,宿疴如洗,壮健如少年时。翁曰:“此孙真人秘诀也,世人但知灼艾,而不知点穴之不审,虚受痛楚,耗损气力。日者,太阳真火。艾既遍腹,且又徐徐照射,入腹之功极大。但五六七月为上,若秋冬间,当以厚艾铺腹,蒙以绵衣,熨斗盛炭火,慢熨之,以闻浓艾气为度,亦其次也。”这就是药王孙思邈“艾火遍身烧”的全过程!  
  熨灸法继承了传统灸法的精髓,并结合现代科技大胆创新,结合辨证配穴,辨证施灸,由传统的单穴灸改变为穴区灸,增强了腧穴的临床协同治疗作用。这种灸法,并不是时下大家常用的灸法,也不是我自创,而是中医传统灸法的创新,真正的“药王熨灸”。  临床灸的顺序要有先后,操作要正确。准确的应用灸法,关键在于:掌握灸法的适应范围、寻求最佳的穴位组方、运用恰当的施灸方法、有效的控制灸量和灸感。  最好不要平时乱灸,以至于最后效果不佳,甚者怀疑艾灸的疗效!灸法既是一种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就不能草草了事。表热里不热,就算是灸法,结果达不到治疗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也是大多数人在家自灸不如专业中医师灸的效果好的一大原因!  临床施灸的强度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部位,病情的不同而灵活掌握。  
  艾灸时选择在晴日正午最好,取穴宜少不宜多,但应选择要穴。施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背,后灸腹;先灸头,后灸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上下来回,号称雀啄;左右摇摆,有类飞腾”.灸至患者自觉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以灸处潮红,身出微汗为度!且感传在原处往还,全身周流,上下连贯。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及对化学药品危害性的认识,在人们追求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疗法的热诚中,灸法将更加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灸法这一瑰宝,将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让灸法成为当今医坛中的一朵阳刚奇葩!    
  在此也说说艾条两端的封口,艾条两端的封口本来的作用是密封防潮的,却被某些人误认为是艾条的遮羞布。后来某些厂家故意不把两头封死,以此来证明他们的艾条里面的艾绒的质量,以致后来国内众多艾条商家纷纷跟风效仿!    其实为了大家鉴别方便,也没必要这样吧!要知道艾绒是容易返潮的,等到拆封后霉变生虫就后悔晚矣!其实为了大家鉴别方便,在里面附些艾绒多简单!很一目了然的,完全没必要故意不两头封死,即使你两头不封死,难道就能保证中间的艾绒也和两端的质量完全一样吗?难道就能保证整根艾条的紧实吗?  结果可想而知!不管你两头封不封死,最后买家拿到手后,谁都能看到物有所值与不值。上当也顶多一次而已。很庆幸现在的厂家又为艾条穿了一层塑料衣服,也算解决了艾条的密封防潮虫蛀问题。  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千好万好不如别人的一句好好,谁的质量最好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您自己永远没有发言权!疗效才是硬道理!  俗语:“卖药者两眼,用药者一眼,服药者无眼!”药的真与假,买药者是最清楚的,他长着两只眼,自己的药是什么做的,他无与伦比的明白,他不但知道自己的药的外形,而且更了解他的组成成分,表象与实质,全部了解。而买药的人就不一样了,这些医生可能只对某中药材的外形有一个直观的判断,不是真正的高手,是很难了解其真假的。何况还牵扯到一个价格问题,在这一点上,药材商与医药采购方往往会达成利益的默契,医生没办法,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不是我采购的药,买来了就只有用,效果好不好,那就与我无关了。而病人是最可怜的,他只有闭着眼睛按照医生的嘱咐吃药,他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个药是否对证、是否真假,完全是瞎子了。  借用一下就是“卖艾者两眼,用艾者一眼,灸艾者无眼!”
    看看我种的艾叶。这可是湖北的朋友在11年开春后亲自去山上挖出来艾苗快递过来的。让我种植了两年如今已经繁育到几百棵好大一片了。很想种植几棵江华狮子足艾,遗憾啊!虽然有了红脚艾、藏艾,还有些不满足啊!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能帮我搞几棵?在此先谢过!    
    2013年春节后收到了东北的施老哥给我从天津发来的3盒7g、8g和10g装的日本株式会社小林老铺的金艾绒样品,打开包装后,不得不叹服日本灸界的艾绒提纯技术。也终于明白了极品艾绒为什么叫金艾绒,而不是某些商家口里说的某某颜色、某某颜色。收到这三款日本的高比例极品艾绒后,将几家国内的极品艾绒一起点燃后通过艾灰的对比,让我对艾绒的比例有了更彻底的认识。原来和我以前对极品艾灰的结果理解竟然是截然相反的,日本高比例的金艾绒的艾灰竟然是黑色!目瞪口呆啊!看来名人的言论有时候也是错误的,还是实践出真理啊!    
  期待楼主继续发文,科普一下艾炙这方面的知识,本人最近就对艾炙很感兴趣,多年前本人面瘫曾经就在县城中医院里做过针灸和艾灸  
  好!普及知识,一直有在用随身灸。
  我也经常在淘宝上买艾灸条,质量真是靠撞大运的
  最后说说门诊上好多朋友初诊第一句话就问,大夫我的病你能除根吗?我的病怎么调理好一段又反复了呢?我回答,能除根,可以不让他反复,关键是你康复后能不饮食无度、不起居无节、不恣情纵欲、不体格不炼!我就能指导您健康养生、祛病延年,更不要说一般疾病的除根了!但是如果您依然我行我素,饮食无度、起居无节、恣情纵欲、体格不炼,别说除根反复了,恐怕这次我也给您治不好!因为我一次也不会给您治!不好意思您另请高明吧!  切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人们患病的原因多种多样、疾病的发展转化也极为复杂,而医生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却远远不够。所以针对以下六种病人,要慎重对待:一是狂妄、骄横、不讲道理的人;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养生的人;三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五是身体极度赢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  
  @阿华的麦田 19楼
14:38:00  我也经常在淘宝上买艾灸条,质量真是靠撞大运的  -----------------------------  
  @井之哇 17楼
22:26:00  期待楼主继续发文,科普一下艾炙这方面的知识,本人最近就对艾炙很感兴趣,多年前本人面瘫曾经就在县城中医院里做过针灸和艾灸  -----------------------------  
  支持下楼主 自己在家艾灸有三年了 喜欢那种感觉啊 不过淘宝上质量真的差好多啊   
  @石小宝P 24楼
19:04:00  支持下楼主 自己在家艾灸有三年了 喜欢那种感觉啊 不过淘宝上质量真的差好多啊  -----------------------------  有好条的那是楼主没遇上。。。。。。。。
  冬日暖阳悬灸中,  快灸气势疾如风。  通络直灸似奔雷,  大合阴阳熨灸平。  
  这帖要支持
一直在用随身灸
推荐一下好的灸吧
  古时候,有个小伙子叫艾久,和一个叫易草的姑娘结了婚。   婚后不久,草儿就得了一种怪病,每当一高兴就昏厥而倒,半天也不会醒来。从此草儿每天忧心忡忡,艾久也心急如焚。  求遍当地的名医也不见一丝效果,小夫妻两个为此很是痛苦。  一天夜里,小夫妻两个刚睡下不久,观音菩萨出现在两个人的梦里。  菩萨说,草儿的病可以治好,只是需要一味特殊的药引,不知道小伙子愿不愿意去做?  艾久说,只要能治好草儿的病,我什么事都愿意去做。  菩萨说,这一味药引需要将你的灵魂经过五百次石磨,五百次木捶,五百次筛拣,最后才可以将锤炼出得最精纯的那一丝引入草儿的体内,她的怪病才能痊愈。  小伙子看着他的妻子沉思良久,对菩萨说,我愿意受那五百次石磨,五百次木捶,五百次筛拣,只求为她除去疾厄。  菩萨说,如果你哪怕受不了最后一次锤炼,你都将会魂飞湮灭。  草儿说,久哥!不要啊......我不愿意你为我去冒险,如果你去了,我也不活了......  艾久说,没事!菩萨您开始吧,为了妻子我不怕,我愿意受那五百次石磨,五百次木捶,五百次筛拣,只求为她除去疾厄。  五百次石磨,每一次小伙子都是痛苦万分......  五百次木捶,每一次小伙子都是竭力咬牙......  五百次筛拣,每一次小伙子都是几近崩溃......  经过一千五百次的锤炼,终于锤炼出了小伙子最精纯的那一丝灵魂,菩萨素手轻扬,玉瓶内的泉水和着那一丝精纯的灵魂洒向后山,沁进泥土,融入了山前的一丛绿草。  菩萨说,明日午时,你去后山采来那一丛绿草,铺在你妻子的身下,七七四十九天后,她的怪病就会痊愈了。  小夫妻两个醒后,互相望了望,会心的笑了!  吃过早饭,小伙子就匆忙赶向后山,在午时前终于找到了梦中的那一丛绿草,小心翼翼的采下山来。铺在了妻子的身下。  七七四十九天后,易草的怪病真的痊愈了,从此小夫妻两个过着幸福的生活。  那一丛绿草被后人慢慢的叫成了艾草。  
  @chensy楼
21:09:00  这帖要支持
一直在用随身灸
推荐一下好的灸吧  -----------------------------  越秀山下,每到春夏之交,满山遍野的红脚艾,芳香浓郁。鲍姑用这种野艾制作艾条,用来治疗赘瘤。现在广州、南海一带,民间还流传着鲍姑治病的故事。  一次鲍姑路经小河,看到一名女子面对着清澈的河水,边照边流眼泪。鲍姑上前一看,那姑娘五官端正,但长了一脸的黑赘瘤。鲍姑问她为何悲伤。那姑娘见鲍姑和蔼可亲,便细细道出了缘由。原来是因为姑娘脸上突然生出一些小疙瘩,十分难看,村上的人都躲避她。  鲍姑听罢,安慰道:“姑娘不用伤心,我有办法治好你的病。”说着从药篓里拿出一把红脚艾,搓成条状,让姑娘枕在自己的膝盖上,叫她闭上眼睛,鲍姑点燃红艾在姑娘脸上轻轻熏灼。那姑娘只觉脸上热烘烘、麻辣辣的,十分舒服,竟一下子睡着了。过了一阵子,鲍姑推醒姑娘,叫她到河边去洗脸。那姑娘一摸自己的脸庞,果然光溜溜的,对着河水一照,只见水中映出一个俊美的少女来。她千恩万谢,欢喜而去。  
  求某宝好艾条的地址请短信,谢谢!  
  @井之哇 17楼
22:26:00  期待楼主继续发文,科普一下艾炙这方面的知识,本人最近就对艾炙很感兴趣,多年前本人面瘫曾经就在县城中医院里做过针灸和艾灸  -----------------------------  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  善恶死生齐一贯,只应斗酒任苍苍。  
  衡门亦无路,何况入西秦?  灸病不得穴,徒为采艾人。   
  恩恩 我说的是差别的差 请教下楼主烟大是什么原因啊 为什么越黄的烟越大啊   
  @石小宝P 33楼
21:54:00  恩恩 我说的是差别的差 请教下楼主烟大是什么原因啊 为什么越黄的烟越大啊  -----------------------------  “卖艾者两眼,用艾者一眼,灸艾者无眼!”一分价钱一分货对吧!几元钱一根的和几元钱一盒的不会没有区别的,,,哈哈!
  @石小宝P 33楼
21:54:00  恩恩 我说的是差别的差 请教下楼主烟大是什么原因啊 为什么越黄的烟越大啊  -----------------------------  烟大一般是杂质多,不能单独看颜色!
  灸法作为国医学五法之排名老三,现在更是处在很少有人问津的地步。比起西医院,最是令无数国人汗颜啊!灸法,即使是正规中医药院校出来的学生,恐怕对此也知之甚少,说到具体操作,更是没有几个人亲身实践。  《内经》上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唐代孙思邈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明代《医学入门》上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自古医圣名贤都很重视灸法,并把灸法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把“会用灸法”作为医师必备素质之一。但是,近些年来针灸学界偏重于针法,逐渐减少了灸法的使用。针灸科常常是“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更不要说平常百姓了!  艾草,这种传统中药,似乎已经从年轻一代人的视野中淡出。可是灸法作为国医学之五法之一,艾灸难道还只是大医院的中医专家、教授口中的一种辅助疗法吗?难道国医学里面没有灸法吧! 请看看梅全喜告诉你:极品金艾绒(精制艾绒 特优品艾绒)的真实性。   
  野陌扎根自沁香,  经风沐雨淡炎凉。  肥田惯耳鞭牛啸,  实果愁心隙鼠殃。  同鸟高歌鸣岫壑,  修身舍近驾朝阳。  青春浸透汨江水,  护卫家门祭国殇。
  苏幕遮 . 采艾蒿  夜微光 星指路 踏碎露珠 寨外寻归处  倩影流芳传万户 祛病除疾 锦上添花路  碧连波 烟翠竹 秀发丝间 裹携清香愫  带客归乡鸡破晓 燕雀相迎 绕袖扑怀诉  
  病身佛说将何喻,变灭须臾岂不闻。  莫遣净名知我笑,休将火艾灸浮云。  
  灸法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定义: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腧穴上烧灼、温熨等,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是指应用高温(主要是艾药或其他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温热)或低温,或者以某些材料(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是针灸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非药物疗法之一。  灸法,以艾叶等可燃材料或其他热源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施灸材料主要为艾叶。    
  灸法治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久声。”《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具有温阳起陷,行气活血的作用,多用于阳气衰弱,沉寒痼冷等疾患。近代对灸法的应用分类大体为:艾炷灸(着肤灸、间隔灸)、艾条灸、温灸器灸、电热灸、敷药灸(药物发泡灸)等。  艾灸分类: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3.艾卷灸——艾条灸、太乙神针、雷火针。4.温筒灸——铜制灸器。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艾卷灸(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穴位艾灸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博大精深
  学习了
  艾灸可是好东西啊  
  @牡丹花开玉满堂 46楼
01:09:00  好  -----------------------------  公元1260年冬,元代征南元帅忒木儿统领十万大军,在扬州城外安营扎寨,犒劳三军,准一举夺下扬州府,请功进爵。不料,突然患病。初起仅是消化不良,腹痛便稀,渐至足胫冷若冰霜,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终于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卧床不起。主帅病倒,帐下群龙无首,军情危急。  一日,忽见随征文官罗谦甫拜谒元帅。罗乃金元四大医家之一东垣老人李杲的得意门生,曾随师学医10余年。罗谦甫为忒木儿行切脉望诊,道:“大帅年高气弱,多年疆场征战,朝墓行寒,加之饮食失节,多饮乳酪,履于卑温,阳不能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系寒湿相合而病。”元帅点头应允。罗谦甫便采用急退寒湿之邪,峻补其阳之法,以陈艾温灸腧穴。他取出备好的陈艾绒,在元帅肚脐下一寸半处“气海穴”,置艾绒温灸,以补下焦湿气;又在两膝的“足三里穴”,用陈艾灸煦,以缓解温寒而逆,引导阳气下行……  经过艾灸施治,再投以温经散寒、健脾燥温之方剂。不几天,忒木儿病势好转,又经过一段时间陈艾灸治,征南元帅又驰骋疆场了。  .
  @倾城其故 49楼
14:34:00  艾灸可是好东西啊  -----------------------------  原上海中医学院院长裘沛然先生著的《壶天散墨》中有一篇文章《荧荧燄火起膏肓》,他说:“现尚存有《明堂心经》、《备急灸法》、《扁鹊心书》等书,其中记述灸治的适应证很广,如哮喘、虚劳、伛偻、咳嗽、肿胀、痞块、泄泻、痢疾、呃逆、消渴、痫证、头风痛、痹证、癃淋、疝气、以及儿、妇、外、伤各科的某些疾病,多至不胜枚举。”  他说:“记得从前有一位青年医生颇为得意地同我谈起一个验案:他治疗一休克病人,已经出现四肢逆冷和无脉症状,在急迫情况下施用了一次灸法,当艾灸太溪穴十壮以后,竟得脉回身温,把重症抢救过来。他不禁惊奇地问我,为什么灸法会有这样大的作用?我听完了他的讲话并沉静一下以后,随即在书架上检出一本书,并将书中所载内容给他一阅:‘少阴病。吐利,……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书中并有注释,指出灸少阴应是太溪穴。  这位医生看完以后,神情有些吃惊,他原先认为这是一次重大的发现,却没有料到张仲景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把这个好经验载入了书册。” 他例举很多艾灸奇迹,许多难治之症,久治不愈而因艾灸而霍然而愈者不在少数。  
  @钰铂 47楼
10:15:00  博大精深  -----------------------------  1985年,老中医周楣声在砀山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期间,当时砀山医院传染科人满为患,临时搭起的帐篷也不敷应用,在门口走廊边,卧一重病女孩,每次出入必经其旁,因为不是出血热病人,当时也未予注意。  两天后问其家人,偶尔问及女孩的病情,家人哭述说:女孩姓王,13岁,医生说孩子是脑膜炎,高热、抽搐、牙关紧闭,滴水不入,颈项强直,已昏迷两天了,已经医治无望了,等死而已了,家人泪已哭干。周老先生当时听了一怔,忙去询问经治医生及查看病历,病历上写女孩已经做过腰穿,脑脊液已经成了浑浊淡黄脓样物,白细胞计数为58000余,看来真的是必死无疑了。  但老先生医者仁心,不愿放弃,当即找到传染科领导,主动要求对患儿治疗,当得到允诺与支持后,当晚立即为患儿悬灸百会穴,叮嘱其家人连夜不停施灸,原先41℃的高热,至清晨已降38.9℃,不再抽搐,颈项柔软,清醒过来,可饮水,日间又连续施灸,神志清楚,能对答,想吃东西,夜间仍守原法,各症基本平息,原先白细胞为41500/立方毫米,脑脊液白细胞为20000/立方毫米,均已下降至接近正常。  前后灸治共约36小时,症状全部消失,又观察两天出院。  
  @不注说不了话 48楼
11:02:00  学习了  -----------------------------  经过清王朝和民国时期的摧残,至解放之际,中医已奄奄一息,灸法更甚之!但还有近30万中医工作者,解放后五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专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办中医院,大搞中医教育,五十年过去了,花样也耍尽了,中医药表面上欣欣向荣,博士硕士也培养了一大批,可中医临床整体水平却大幅度下滑;  我国人口增长了3倍,而中医人才不见增多,其原因错综复杂.尤其是欧美国家医学虽然很发达,但其疗效并未同步提高,药物的毒副性越来越大,于是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各种古老的民族医学、自然疗法,当发现国医疗效显著,于是中医中药愈来愈热,中药销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最后再来看看国内中医界(中医院校、中医院)的现状,中医院校的西医课程占了近半,中医院的纯中医中药收入不及医院总收入的30%,中医师执业证考取西医部分也占了近半,民间师承关系的想要考取此证难度可想而知了。  纵观中国的教育,不是赶鸭子下河,而是赶鸭子上架,结果是全面发展的没有发展上去,单方面优异的也被发展下来了。难怪中国人得不了诺贝尔奖!典型的金字塔教育方式!借用一下就是中医的教育现状也是如此,培养出了一批批不中不西、不阴不阳的怪胎,让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进入医院后如果想搞中医就感到自己好像绕了一大圈才正式回到起点!现在卫生部门报考助产师竟然规定中医师资格的不得报考,不知道定这狗屁规矩的老祖宗是请哪个老希助产的,敢问下,是在维多利亚医院吗?这就是支持中医、发展中医的最好见证吧!取消中医也好!发展中医也罢!不是相关部门口头上说说而已,是要拿出切实行动来证明的!  假使中医是阳、西医是阴的话,那么中国医学界的现状就是典型的阴盛阳衰,作为视中医为国粹的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杯具!中医不是口头上的国粹,如果真把他当成国粹的话,应该拿出些有力的措施、条文出来。比如医保、新农合再增加报补比例,中医待遇比西医提高!对于中国的中医现状虽然是无奈之举,相信应该会有成效的!  
  《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大辛,熟则微辛大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苏恭言其生寒,苏颂言其有毒,一则见其能止诸血,一则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性寒、有毒,误矣。盖不知血随气而行,气行则血散,热因久服,致火上冲之故尔。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  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滞漏之人,以艾和归、附诸药治其病,夫何不可,而乃妄意求嗣,服艾不辍,助以辛热,药性久偏,致使火燥,是谁之咎欤?于艾何尤!  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胶艾汤治虚痢及妊娠产后下血,尤著奇效。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恩恩 好的啊 谢谢楼主 请问下淘宝有没有好推荐啊   
  回复第31楼,@问艾_求艾  @井之哇 17楼
22:26:00   期待楼主继续发文,科普一下艾炙这方面的知识,本人最近就对艾炙很感兴趣,多年前本人面瘫曾经就在县城中医院里做过针灸和艾灸   -----------------------------   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   善恶死生齐一贯,只应斗酒任苍苍。     --------------------------  楼主在广州?在哪坐堂?本人患寒病,犹喜各种灸法!  
  楼主是不是开淘宝卖艾条的,如果真的是质量好的,做个广告倒也无妨,我也挺喜欢艾灸  
  回复第31楼,
@问艾_求艾  @井之哇
22:26:00  期待楼主继续发文,科普一下艾炙这方面的知识,本人最近就对艾炙很感兴趣,多年前本人面瘫曾经就在县城中医院里做过针灸和艾灸  -----------------------------  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  善恶死生齐一贯,只应斗酒任苍苍。    --------------------------  @哥自横屌向妞笑 56楼
12:24:00  楼主在广州?在哪坐堂?本人患寒病,犹喜各种灸法!  -----------------------------  楼主ID够牛!!!!!不在广州坐诊。
  @菩萨保佑全家安康 58楼
21:11:00  楼主是不是开淘宝卖艾条的,如果真的是质量好的,做个广告倒也无妨,我也挺喜欢艾灸  -----------------------------  小中医一个!抱下。。。。。。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  “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或有偏功针刺,或有偏功灸方,或有唯行药饵,皆属偏执!”——孙思邈。  “知常达变,不可拘泥!”   “健康养生,品味国粹!”   “择其善者而从之!”  
  @石小宝P 55楼
23:21:00  恩恩 好的啊 谢谢楼主 请问下淘宝有没有好推荐啊  -----------------------------  闭却闲门卧小窗,更何人与疗膏肓。  一生有酒唯知醉,四大无根可预量。  骨冷欲针先觉痛,肉顽频灸不成疮。  漳滨伏枕文园渴,盗跖纵横似虎狼。  
  时令人体与时令息息相关,针刺必须因时而异,《素问·诊要经终论》说:“春夏秋冬,各有所制”。在针刺深度上既要根据病情,又要结合时令。《灵枢·本输》说:“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输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输之分,欲深而留之”。一般认为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这个规律是根据《难经》所说的“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如果不按时令规律,那么就要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出的“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  针感施针时针下痠麻胀重感应大、出现快的,以及精神紧张、俱怕针刺的患者,针刺应当浅些;感应迟饨或感应小的患者,针刺应当深些。正如《针灸大成》所说:“凡刺浅深,惊针则止”,意思是说针刺深浅从针感来讲,以得气为度。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这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延髓部、眼区、胸腹、背腰部的腧穴,由于穴位所在处有重要脏腑、器官,更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防针刺意外的发生。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中医多种辨证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色,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治疗。在针灸临床诊断方法上,常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气血辨证等综合辨证方法,尤其是经络辨证,对于针灸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早就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了对经络学说的高度重视。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  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  《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  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  《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中医是在绝对性世界观和虚无轮回人生观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类生理、心理、行为、外界物理运动后对人类生理、心理、行为的非统一现象进行修正统一的综合性方法论。  其世界观是深刻的、本质的;其人生观是超越生死的;起方法论是公正、公平、合天道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原则,他体现在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同时在治法中使用以证为主要依据,结合病的特点和症状表现同时治疗。
  为了显示自己产品的独特特性,最高级的艾绒是勾兑的,就是把2种不同产地的艾叶原料制作的艾绒,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后再精制加工。    这3款艾绒在日本销售大概有40年以上了。日本艾绒厂家的艾绒(直接灸使用)的,一般都是分4档,每档都有自己的名字。
  艾绒燃烧时温和持久,更重要的原因是,艾绒燃烧辐射出的热能,其波幅与冬日的阳光最接近,渗透性、穿透力特别强。所以用艾灸温补阳气比起针刺更易得气。     《宋史》记载宋太祖曾亲自为太宗皇帝施灸,并取艾自灸。灸法在宋代,真可谓全盛时代。    李时珍在艾叶运用上,有两条宝贵的经验颇能启示后人:一是艾袋,选细软熟艾用布缝成袋子,围在肚脐腹上,对中老年人脐腹冷痛、妇女寒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二是艾垫,将细软熟艾制成如鞋大小、厚度3~5毫米的鞋垫,能治疗和预防寒湿脚气、足癣、冻疮等。在此基础上,后人又制出了艾枕,就是把细软的熟艾用布包起做成枕头,对风寒湿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灸法里面最常用的个养生大穴主要就是针对脾肾的,常用的养生灸穴如下:   1.足三里:有名的养生长寿穴。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是强壮要穴,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能力,调节内分泌及强壮身体作用。灸此穴可调理脾胃,和肠消滞,清热化湿,降逆利气,扶正培元。民间流传着“若要身体安,三里常(灸)不干”,“三伏灸三里,好比吃母鸡”之类的谚语,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养生保健的经验结晶。  2.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处,就是肚脐正下方自己的四根手指并拢的位置。关元为肝脾肾三经与任脉交汇之穴,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为培元固本、补气益精,主诸虚百损,温养肾中先天之本的要穴。常灸此穴能增强神经、泌尿、生殖系统,提高免疫力,防止早衰。  3.神阙穴:在肚脐上,又名脐中。  4.中脘:位于肚脐上四寸,正好是心窝到肚脐这一段中点的位置。主要功能就是强健脾胃,化湿(浊)理中(气),能驱脾胃之寒,是健脾胃的首选大穴之一。  5. 气海:位于肚脐下一点五寸,关元到肚脐的中点。灸此穴(孕妇忌)可壮肾阳,补元气,主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1941年春,经范转荐,甘向校方告长假,赴蓬溪县土地陈报办事处任总务组长。途经落虹渡,遇某少年溺水,聚观众人皆曰已死,甘言“可活”。急索艾叶为炷,灼灸神阙数壮。俄顷,少年骤然哭叫而苏,众赞叹不已。     每年因溺水而死者不可胜数,虽然很多人在溺水后不久即被救出,但依然阴阳两隔,未能豢养。甚是遗憾。不意间发现古典医籍中竟然有回天之术,“凡落水经一宿犹可活”。网上搜搜,发现近代也有不少实际案例。不敢私藏,特共享之,可广泛转发、转载。若能救人一命,功莫大焉。.
    日,因重庆火灾殃及宏昌字号,甘氏衣物书籍、医师证书、开业执照悉被焚毁,复携眷归遂宁开业于大北街。时该县杨有德,川大毕业后因久泻致目无所见,华西医院治疗约两年无寸效。同人彭济华一日偶问甘:“能愈久治不痊之腹泻乎?”甘言“姑试之”。杨闻讯回遂。观其状,腹泻无度,目光昏暗,形销骨立,虚象毕现。自谓住院时曾恣食生冷,狎妓取乐,故尔如是。甘氏以为饮食伤损胃肠,淫欲耗及肾阳所致,言当温补脾肾,乃以麝艾逐日重灸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等穴。经十日而泻止目明,足见其辨病、用穴之精准。
  再问楼主:如果前列腺炎,用艾灸隔姜的方法自行施治,该怎样进行,用什么艾条效果较好,谢谢  
  端午上南山,  当午采艾忙。  阴干放三年,  腊月捣绒长。  
  灸法是随着火的应用而萌芽,并在其应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灸的材料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中,灸治起源久远并有相当的地位。孟子曾经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七年之久的慢性顽固疾病,选用三年的艾就可治好。这里的艾,就是指用艾叶灸治。  
  西方的灸法,至少是现代意义上的灸法,是由中国传入的。灸疗法,在西方称 Moxa 或 moxibustion,据文献记载,该词是荷兰人旁特(Dane Jacob Bontl)及赖尼(William Ten Rhyne)等人创造,并由他们将灸疗于17世纪中叶经由日本介绍至欧洲的。  赖尼在其1693年出版的《论关节炎》一书中对艾灸疗就有明确的记载:“采集艾的头和嫩叶,阴干后在手中揉搓,除去纤维杂质,留下绒状物质备用。……将艾炷安放于需要灸的病痛,和引火物点燃其顶端。燃烧和缓进行,最后在皮肤上引起一个小泡。……    中国和日本的医师们从简单的图画中就能看出应该施灸的部位。图中画有简单的经络循行路线并用朱笔点明可以施灸的部位。”  然而开始时,欧洲人在灸灼材料的使用上十分混乱,很多材料都被用来施灸,如丝、羊毛、火绒、棉布、棉絮、纸条、向日葵的髓质等。  其中尤以棉絮灸在法国最为流行,即将棉絮用布裹紧,切成约3cm 直径1~3cm不等的圆柱体,作为灸炷。有的医生在用前先将其在硝酸钾中浸过,以促进其燃烧。  德国人甘弗(Engelbert Kampfer)在灸术的特别是艾灸的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曾任荷兰东印度公司外科医生并在日本工作过,对灸法有过接触,他在《海外珍闻录》一书中明确主张用艾绒施灸,因为“在中国和日本常用作施灸的材料是艾绒”,在书中他画了一幅图,标明了施灸的穴位和灸术的适应证。
  灸法传至西方以后并未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施灸者多为从亚洲返回欧洲的医师。  在灸法的推广应用中,较为出色的是法国医师拉兰,拉兰是拿破仑军中的外科主任,在行军作战过程中,他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灸法。他用艾灸治疗麻痹、破伤风、眼疾、关节病、脊椎损伤等。特别是骨科疾病,他认为“根椐我们所进行大量观察,治疗这种凶恶疾病的一般方法就是重复施行灸疗”。由于他的出色工作,使灸疗在欧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  
  早期西方在灸术的应用上有其自身的特色。在选穴上,由于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中医的理论,故多取病痛处或其附近的部位。在方法上,多先将施灸部位剃毛,在上面放一块湿布,中间开一个小孔作为安放灸炷之用。灸炷固定后施灸者往往采用不同方式促进艾炷燃烧:如用嘴吹火,或用玻璃管吹火,甚至用风箱吹火。  具体做法是:一人扶住灸炷,另一人坐在椅子上,右手拉动风箱,左手持吹风管对准灸炷顶端吹。通过吹风管的来回移动以及控制吹风管的风力,使燃烧尽可能缓慢均匀的进行。  这一灸法类似于中国的化脓灸,灸后,在形成的水疱或灸斑上敷以铅膏。如要短期化脓,只要像包扎普通伤口一样敷上一块油纱布;如果要长期化脓,可敷以发泡药膏或者在伤口的中央放一粒豌豆以形成人造溃疡。  
  艾灸太好了,在中国竟没有广泛地推广实在是很可惜,我也是艾炙爱好者,艾炙真的是防病治病的法宝。
  @梦回秘境 79楼
14:40:00  艾灸太好了,在中国竟没有广泛地推广实在是很可惜,我也是艾炙爱好者,艾炙真的是防病治病的法宝。  -----------------------------  火药灸 在一块木板上敷一层火药,宽约3cm,长度与患肢相等。将患肢移近火药,相隔约18cm许,然后将火药点燃。伤口用白菜叶敷裹。此法多用于麻痹症患者。  棉布灸 取洗去胶质的棉布一块,浸于碱式醋酸铅的溶液中,浸泡后取出晾干,剪成宽度相等于艾炷高的小条。将其卷起,缝成布袋条状。用阿拉伯树胶粘于施灸处灸治。  灸器灸 其中以法国拉兰氏研制的执灸器较为有名:为一金属环,环上附有针二枚,可将灸炷十字形地固定于环中,环下有三个不易传热的乌木小球作为支持,使环不与皮肤接触;环后有一木柄,供施灸者执持。  
  棉絮温和灸 即以一条长12~15mm,直径8~10mm的圆柱状棉絮施温和灸,多用于头部,灸处仅要求出现一红斑。  铁锤灸 灸具为一个有木柄的铁锤,锤的两端是直径2~3cm的圆面,与艾炷底面直径相当。施灸时,先将两个铁锤的金属部分浸入沸水中约一个小时,然后取出,立即置于施灸的部位,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取掉。如出现明显的红斑,即已达到灸治的目的,如红斑不显,可放置第二个铁锤。  石灰灸 将一块新鲜的生石灰置于一张硬纸中央的小孔上,放在需施灸的部位,然后在石灰上洒水数滴,这样即可按照要求产生一定深度的皮肤灼伤,达到类似直接灸的效果。
  我国的灸法传入西方后,曾在18世纪一度风行,但从19世纪中叶起逐步衰退。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现代西方医学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还可能与传向西方的灸疗法本身不完善有关,如:在选穴配方上,不明白辨证论治,完全按病痛处施灸;在施灸材料上,五花八门,随心所欲;在施灸方法上,一味强调损伤重、痛苦大的着肤灸。  起源于远古、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宋、成熟于明代而衰落于清季的灸疗法,于公元6世纪东渡日本,公元17世纪西传欧洲,历经曲折,在现代获得极大进展,并已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但从不少研究工作来看,今后尚有很多问题值得更进一步探讨,如艾绒在不同灸法中的作用,单纯热刺激是否可代替艾灸;隔物灸的隔衬物在施灸过程中,除了预防灸火灼伤外,是否还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防治疾病的作用;不同的剌激方式(高温、化学、低温)对疗效的影晌如何;灸量与疗效的科学关系,灸量参数的客观化问题,如此等等,均有待针灸界同仁继续努力。  
  所谓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这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死穴可按照身体位置可分为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关于死穴,有歌诀一首“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上面歌诀中只是提到了几处致命大穴,而其他穴位既然也被称为死穴,当然不能被忽视。封锁对方穴道,限制对方行动,同样可以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而足三里的功效即是如此,被击中后,下肢麻木,行动不便。  试想一下,如果武侠小说中的高手被点中足三里,被定住下盘,那么,不管武功多高,一切也都成为浮云了吧。  
  宋朝政府对医药学非常重视,中医分科由唐朝的四科增加到九科,妇科与儿科在宋朝正式形成。针灸学进步尤大,窦材著《扁鹊心书》注重灸法,并创造“睡圣散”以减轻艾灸时的痛苦。王唯一始创针灸同仁,更感性化地认知针灸理论,是中国灸史上心的里程碑。  《针灸资生经》载“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  明代编著的本草著作不下百种,在药物学与方剂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巨大进步,对理、法、方、药的研究也更为重视。清代则于医史资料撰集、考证、评论等方面,有较明显的进步。尤其名《本草纲目》云:“灸法,本无一症不可治。”清代著作《神灸经论》全面头侧地阐述了针灸与灸的内在联系。    《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大辛,熟则微辛大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艾叶》记载艾叶品种不下20余种,蕲艾的质量也是栽培的明显优于野生的。请某些商家不要动不动就打蕲艾的牌子,野生的标志,他不是野山参,不是冬虫夏草,他只是艾草,只是传说中“观音吃的草”!!!!!  直接灸会有灸疮发生,如果处理不当会有疤痕留下。年轻人影响美观,另外直接灸对于疤痕性体质更不适合。很多人用温和灸也会发生灸疮,一般人初次接触艾灸,发生灸疮后心理会有恐惧感。所以直接灸不适合大众治疗。   直接灸的效果要好于温和灸,但是直接灸的度很难把握,需要有专业的中医师指导治疗。  
  今时之医,学不从师,针不按穴,药不根据方,虚而不补,实而不泻。针能主表,药能主里,针药并行;方可为医,倚功全济。  凡医人一要识字,二要晓阴阳,三通运气,谓之明医。医不识字,不晓阴阳,不通阴阳,谓之盲医。药不别认新陈,亦不知反。误治男子如治妇人,治妇人如治小儿。  更兼世人有疾,预先不肯求医,及致病根源深,方才出手求医;倘又不遇良医,病家不舍资财,医家坚执古方,或云出于远方而难求索,人命已失,永无再生之理。  
  推荐一款适合婴幼儿的简易熨灸方  吕某,男,3个月,于日就诊。小病人于前几天因发热输液后引起腹泻、腹痛,哭闹不安,其爸妈抱着孩子慕名来诊。  检查:经询问病史和叩诊后,排除梗阻等其他病变。诊断为小儿腹泻。  处方:熨灸中脘、神阙。  病程:中脘、神阙(肚脐)用熨灸5分钟后小儿即慢慢停止了哭闹,约半小时后小儿已露出微笑,年轻的爸妈非要拉我去饭店吃饭,以下班有事婉拒。  温馨小提示:在这里提醒各位年轻父母,小儿发热不要动辄输液,其实婴幼儿在发育期间有一个变蒸的过程,小孩子一般都不容易得病,生病都是后天护理不到位。孩子受罪,大人花钱,何苦?  中医讲究:“三分治七分养的!”  其实不怕麻烦的年轻父母可以在家里剪下旧棉秋衣的一段袖子,将金艾绒薄薄的铺一层在里面,缝好两端,然后煮熟3个鸡蛋,在小儿熟睡时趁热交替在包好的艾绒包上顺时针滚动,感冒发热时可以灸灸大椎、肺俞,腹泻时可以灸灸中脘、神阙。非常方便,效果非常好的!一般2-3次即可痊愈,这样慢慢灸就可以了,中间每5分钟左右可以把金艾绒包两面相互翻下,刚开始灸时注意热鸡蛋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时间为半小时左右。放心没有一丝烟雾,这样也不用担心刺激小儿的呼吸道了。用过的鸡蛋最好不要吃,但可以喂家里的小宠物,一点也不浪费了。  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常存.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神阙穴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直接相连,药物易于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布于血液中,而且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  脐是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接受营养,脐中的神阙穴是任脉的的要穴,任脉总领人一身的阴经,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所以神阙为经气的汇海。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楼主讲的很好,可我们买不到好的产品也没用呀,能介绍几款艾绒的牌子吗?淘宝几十块钱一斤的金艾绒能是真的吗?想想也不可能,没有好产品也治不了病呀。  
  低境界:叫得出穴位名字,找得准穴位位置,钻得进针。这些都是最最基础的东东了。不过这些对初学的人来说将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中境界:知道穴位的具体疗效,和穴位的组合。手少阴,手少阳...现在许多书都分得很系统。这时候就需要开始一定的实践了。   高境界:能根据具体病人的情况,制定准确的疗程,并取得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病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一样,因人而异。能达到这个水平就需要很长时间的门诊经验积累。   上上境界:许多人都不知道,穴位其实都有其“闭开”的时间,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周期来的。当它处于“开”的状态,针进去的疗效是最最强大的;当它处于“闭”的状态,其疗效是相对很小的。但是这些对应的时间点,那些穴位是在哪些时候“闭开”,其时间表基本已经失传了。而且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生活习惯的变化。这一时间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果能系统地研究摸索出这个时间表,将是上上的境界了。   
  @心情8989 91楼
21:53:00  楼主讲的很好,可我们买不到好的产品也没用呀,能介绍几款艾绒的牌子吗?淘宝几十块钱一斤的金艾绒能是真的吗?想想也不可能,没有好产品也治不了病呀。  -----------------------------  同样是金艾绒没有真假之分,只有质量和价格的分别。站短介绍了几个牌子!供您参考!
  南阳,作为中国最大的艾条生产地,也许承载了消费者褒贬不一的各种态度。但我想,三人行,必有可以为我师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何况是一个有着中国最大的产量以及悠久中医中药历史的地方,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中医的内涵是丰富的,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绝对胜于百支艾条,千副良方!这心态,也应该是广义中医的精神。  上古大医认为:只有通周易、擅疗疾、晓堪舆、精祝由、知修曙等五术方能为大医。回观古代大医无不皆通周易、全晓风水、俱会祝由、五术备身。什么是五术呢?即是“山、医、命、相、卜”.
  找一个二两装空小酒瓶,想熄灭艾条时,把艾条燃烧的部分直接放入瓶口,两分钟很快就熄灭,下回想接着用的时候也很好点燃。方的瓶子不会滚动,也很稳。所以很安全。  
  如果用艾灸治疗慢性病,或者强身,其实不能温度太烫,最适合的温度,是42度左右,这个温度,人体毛细血管可以代谢并运送走这个热量,太高的温度,皮肤浅层受热太大,很快的热量来不及散发,容易把毛细血管烫萎缩了,反而不利于微循环的改善,这道理如同烤红薯,急火大火只能烤的外焦里面生,唯有慢火低温慢慢烤,才能够烤出内外都软的效果来。  
  顶,求荐好艾!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灸减肥穴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