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科技越发达人类越脆弱,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By Roger Yao最近情况似乎不太乐观:中美贸易战、外贸出口下降、内需不振、物价上涨、香港闹情绪…身边很多朋友面临各种压力;这几年薪水没涨多少,升职也没希望,一不小心公司关张或裁员了。似乎过去近20年一路上升的势头在这最近两三年停滞了。一句话:“中年危机来了”。一个朋友说,“到了这个年纪就要学会接受现实”。听起来有点无奈,也有点颓废。也有人说:“当前的经济现状只是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或者是处于阶段性的低潮中,世界经济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再次腾飞。人类社会必会日新月异,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带来更加富足、幸福的生活。”经济日报在2019-08-30报道:“中国在过去三,四十年的经济变化,确实经历了超常规的发展阶段。1979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9%,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快7.0个百分点。2013年至2018年,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年均增长率为7.0%,明显高于世界同期2.9%的平均增长率。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年的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3%。看了以上报道,想到的是:第一,中国经济很牛逼;第二,好像开始疲软了。那么,中国是否能长时间保持经济增长领先优势呢?还是会一路疲软下去?我们来先来看一下人类历史上的经济水平。l 世界经济增长史先说结论:在过去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经济低速增长是常态,而高增长是特殊阶段。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年代里,人类社会一直处于一个稳定而低下的经济水平中。其中,人类经历了两个巨大的变化,改变了生存轨迹。第一次是大约1万年前的人类从采集渔猎社会进入农业社会;第二次是17世纪的科学革命。但从史前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收入一直停留在贫困水平(大约每天一美元)。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可谓现代世界的一大创举。(P9)1750年之前,人均收入很长时间里都很少甚至没有增长。但在这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增长率18世纪0.5%,19世纪1%,20世纪为2%.(P60) 有“内生增长”理论家认为,人口学中相同性质的自我永存机制,同样正在财富创造中发挥着作用,财富将呈指数增长。在过去30年里欧洲人均增速从20世纪70年代的3%下降到了90年代的1.5%, 再到2001~2013年的0.5%。 同期90%的美国人口的经济增长为零。(P71)。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说:“20世纪的蓬勃发展不会在21世纪重演。即使技术创新持续过去30年的发展速率,也不会出现更多经济增长或更多GDP。”那么问题来了,世界经济增长是否会回复到人类历史上的低增长或无增长的状态中去?中国经济是否有一天也像日本低于1%的增长率甚至是出现负增长率?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是哪些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经济的增长取决于生产效率的提升。l 自然资源把人类发展的历史长轴上看,地理气候及自然资源,是最初决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人类从漫长的原始采集渔猎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是一个巨大变迁。而天然资源和要素是决定人类进入农业社会的早晚。冰河期的结束从气候上让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当地可驯化谷物和大型动作的程度,土地的可耕种性这些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人类处于依赖自然资源发展为主的阶段,农业社会的生产效率普遍低下。即使在没有天灾人祸瘟疫的年代,农业收成有所增加,但人口出生率随之增加(更多粮食可以养活多一些新出生人口),人均的经济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l 工业革命劳动工具(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说农业社会是人类对作物和家畜的驯化,那么到了工业社会,就是人类对机器的驯化。工业革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技术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现代重大发明,比如:蒸汽机、电力、汽车、飞机、电话,电视、现代医疗、生产流水线、农业的机械化、集装箱技术…等等都是发生在最近四百年内。西方社会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并获得了领先地位。靠着技术优势, 制度优势以及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获得了几百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所谓的高速增长的20世纪,年平均增长率最高也就接近2%)。当然,后进国家受到技术扩散和分工机会,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l 后工业时代在经过300多年的工业革命技术带来的快速增长后,人们似乎站在了一个重要的节点上,后工业时代。“内生增长”的理论家们很乐观的预期未来的人类将拥有无限的可能,带来指数级变化的技术变革和财富创造。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摩尔说:微处理器的性能每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它现已取代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成为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之一。(P62)“内生增长”理论的先驱 之一-保罗.罗默说:“要是没有找到新方法或新想法,每一代人都会因为资源有限和不良副作用的影响,看到增长的极限。但每一代人又都低估了找到新方法和新想法的潜力。”(P65) 确实在最近20年内,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人类似乎看到了突破极限的希望。然而,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一方面全球化浪潮,新技术的应用似乎让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从最近几年来看,全球的经济增长在放缓,西方国家长期处于低增长水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由原来超过10%的增长率,下降到6%左右。 仅仅研究过去和现在,并不能保证能看清事物发展的规律,更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向。那么,我们有必要增加一个视角来思考经济增长问题。l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从人类史前一直到工业社会,限制经济增长的要素都是在供给侧: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地缘因素)和工业技术等。只要供给侧要素的得到突破,就会引起生产效率提高,那么经济增长就会发生。然而,到了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以资源和技术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遇到了瓶颈。它依然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已显示出了后劲不足;同时也可能正是因为技术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失业和周期性经济危机。那么,到了我们来研究驱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要素:需求侧。通常我们讲,驱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内需,投资,和出口。其实,他们可以归纳为一个,就是人类的需求。内需不必说,自然是所有人口的需求;投资的话,是为满足内需而形成的工业需求(间接需求);至于出口,就是为了满足另一个消费群体的需求。所以,总的来说就是可及市场的总需求。凯恩斯提到:“经济的滞胀是因为需求不足而非生产技术问题。”通俗讲,经济不行,不是因为生产的不够多,而是购买的太少。所以,他认为:刺激需求消费,便能形成经济增长。 然而,凯恩斯主义并不是一剂良药,它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延缓或转嫁了问题,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政策手段。l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在正逐步放缓,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在内忧外患下是否会加速走低,并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中央政府也适时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所谓常态,就是正常状态;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新常态的“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百度百科:新常态)那么中国经历了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为什么不能保持原有的增长趋势呢? 首先,在中国的现有环境下并没有或不太可能出现大量新天然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相反我国的一些资源在未来会面临短缺和枯竭;从全世界范围来看,21世纪并没有出现像20世纪那样重大的技术革命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中国作为一个技术发展后进国家,缺乏原创技术,仅仅靠模仿形成的“搭顺风车优势”是无法在国际分工中获得主导地位,进而获得高额利润分成的;过去几十年的人口红利优势的丧失,以劳动密集型为优势传统行业国际竞争中正在被东南亚等国家赶超;而从需求端来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下去。而民间原本储存的消费能力已被过去十来年的超量增发和房产金融给消耗或透支了。我们常说“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道路”。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回归于低速增长的常态。我们作为一个后进国家没有理由一直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势头。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必将持续下降,进入“发展新常态”。l 为什么需要经济增长?(这个问题问得好奇怪噢)经济增长通常会创造更多的物质来满足各种需求。在物质贫乏的农业社会或工业社会早期,每一次技术的革新带来的经济增量能够直接造福人类,带来需求满足后的幸福感。而这些通常是通过基本生存物质产品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是现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是化解社会冲突的灵丹妙药,是兑现无限进步的承诺保证。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是一个从向神的膜拜转化成自我关注(人本主义)的过程。经济增长给人们带来改变,带来希望,带来精神需求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经济增长成为了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一个无法带领人民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政党是会被赶下台的。所以,经济增长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在人类历史上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我们一直认为,经济增长是先进性的体现,是“善”的东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一路相伴的。有了它,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在后工业社会中,依然认为经济增长代表了社会进步是人类犯下的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正因为人类用这样的传统思维方式来理解“经济增长”才导致了我们埋头追求财富却离幸福的目的地越来越远。l 经济增长并不总是带来幸福感在经济学家伊斯特林看来,财富与幸福并无太大关系。工资当然越高越好,可目标工资一旦达成却又显得不够了。此外,在设定目标时,我们并没有考虑自己的欲望多大程度是由他人的成就决定的。如果他人变得更加富有,我们便会要求自己拥有得更多。(P2)卢梭说,“贫穷不是对事物的缺乏,而是人们感受到对这些事物的需要。”他也认为,正是人类对于尊重、地位的追求,导致了被奴役,而这正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l 贪欲是如何产生的?正视人类的匮乏基因。人类在过去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长期处于物质匮乏状态。物质的匮乏直接导致个体和族群的灭亡。所以,只要有一机会人类就会通过进食储存脂肪,保存食物,积累财富。这种匮乏感已深深地嵌入了基因中,而那些没继承强烈匮乏基因的同类早已被环境淘汰了。这样的生存状态一直持续到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此时,人类的生产力已强大到让我们不需要充分工作就可以生存下去。我们在五天工作制以及存在失业率情况下,仍可以保持财富增长和人口数量增长。失业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悲哀,但却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体现。(这么讲,听起来有点怪怪的!)当我们拥有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后,人类的大脑还停留在那个“匮乏的时代”。我们总是想要吃得更多,拥有更多金钱,更多权力,更强的繁殖力,哪怕已经达到了有害我们健康的程度。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因为对食物长期匮乏的记忆,只要有机会,现代人类就不由自主地摄入超过身体所需的糖分和热量,导致了各种在“匮乏时代”罕见的疾病。匮乏的基因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它不应该被评价为“善”或“恶”。与其说对财富的过度追求是人性的贪婪,不如说是我们的大脑被匮乏的基因控制了。l 形而上学30年代的凯恩斯曾经说,“异常繁荣的时期即将到来,世界的“经济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正如提供充足食物的问题已在20世纪得到解决一样… 人们将只需每天工作3小时,因此人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艺术、文化和形而上学等重要的事情中。”过度的物质消费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损害我们的健康。既然人类古老的贪婪基因还在,我们何不用低能耗的精神产品而非传统物质产品来满足高层次需求?我们欣喜地看到环保主义,后物质主义渐渐登上舞台,年轻一代正在倡导新型的生产方式。近几年,还流行起一种极简主义生活美学,推崇通过“断、舍、离”来获得幸福感。l 解放自我有句话这么说的,“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你就会理解现在的我。” 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仅可以带来宽容,本身也是解决方法。当我们发现人类虽然身处科技进步的今天,而大脑的思维仍停留在远古时代。我们还是处于蒙昧之中,是人类古老的匮乏基因让我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为自己带上了枷锁,愈加痛苦。如果我们深切地明白:“对于财富的过度追求是一场妄念,是古老基因对我们大脑的欺骗”,那么我们就不会再受困于它。我们就可以去追求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达到真正的身心自由。当我们想要更多时,必须提醒自己:我的身体,我的精神其实并不需要它。是那个“匮乏的基因”试图在诱惑我。 当然,这里不是鼓励我们安贫乐道,无所追求。我们不可能回到《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赞美的那个朴素的远古时代,我们也不会把希望寄托于农业社会的神和上帝,但我们同样不会任由陈旧的基因左右我们的理性。我们需要第二次启蒙运动。上一次的启蒙运动把人类从农业社会带入到工业社会,实现了生产力的解放,却导致了人的异化;人们在奔向自由的路上带上了沉重的枷锁。这一次,我们已不是懵懂少年,我们将用理性、智慧来解放自己。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美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人类学家来帮助我们走出后工业时代的蒙昧。当人类不再受制于“贪婪的基因”时, “经济是否持续增长?”这样的问题必然无关紧要。}
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不向别人晒自己的幸福会憋死你么?如果会,好好问问为什么。记住:生活不是演戏,自己精彩就好!和他们说话时,你总是能自动屏蔽那些不爱听的。你的毛病他们永远比你更清楚。碰到你以前喜欢过的人,他们总是特别激动地喊你快看快看。有了小秘密,总是第一个想跟他们分享。其实最关心你的,永远是那个最爱打击你的。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这一举动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手机被偷走。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这是个漂亮的疏通方法。因为“写”这个动作,本身具有觉察及统整思绪的功用。“写”,能将情绪能量从虚无的“下意识”,提升到“意识”的层次,也就是说,由原先感觉“我心中波涛汹涌”到“我知道怎么回事了”,焦虑下降,也就启动情绪疗愈。心理学研究显示:男人一天平均说2000个词(远古时男人狩猎养成的习惯),女人一天要说7000个词(远古时女人采摘蔬果养成的习惯)。工作一天回家,老公的那2000个词在公司就用完了,回到家就想着休息休息;而老婆还有5000个词没说呢,回到家总要把一天的词说完才能睡吧!然后很多杯具就这样产生了!人悲伤时掉出眼泪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这种蛋白质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压抑物质积聚于体内,对健康不利。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哭吧哭吧,不是罪!男人主动吻女人是突发事件,女人主动吻男人是预谋事件。法国《女性》杂志最新研究发现,在潜意识里,每个女人都希望被自己爱的男人拽住,摁在墙上强吻,这会给她们带来更多快感。专家分析,大多数女性都将接吻视为亲密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渴望体验到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一个人喜欢你的程度,和他回你短信消息的速度,一般成正比。如果你的另一半回你消息越来越慢,恭喜你你基本已经被取代了,准确率超高!人一定要想清3个问题:第一你有什么,第二你要什么,第三你能放弃什么。对于多数人而言:有什么,很容易评价自己的现状;要什么,内心也有明确的想法;最难的是,不知道或不敢放弃什么——这点恰能决定你想要的东西能否真正实现,没有人可以不放弃就得到一切。国外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骗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撒谎。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撒谎有可能是早慧的体现,这些人,成大以后更可能成为领袖人物。其实这并不好!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把你所有的不幸总结成一句话,然后问问自己:“3年后,这对你还重要吗?”一个值8000元的人,就别讨价还价只愿付他7500元。即使省下了500块,实际上却凉了他的心,一有更好的机会,人家拔脚就走。相反,痛痛快快付他10000元,他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干。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英国巴斯大学量度过七十五名七岁小童的右手手指长度,发现“手指比例”无名指较长的小童,数学成绩较好。食指较长的小童,英文成绩较出色。同样计算方法亦可用在成年男女上,成年女性“手指比例”通常是一,即食指及无名指长度相等,成年男性则多是无名指较长。进化学专家金泽智称,对伴侣比较忠诚的男性平均智商水平103,而不忠诚的男性平均智商为97。越是智商高的男性,越珍惜两性关系的专一性。以后就可以这样说对方了,你丫要是不忠,你丫就是弱智!把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重复是非常重要的。有意识的重复效果更好。比如,要记忆10个数学公式,每个公式重复5次的效果,远不如将10个公式整体记忆一次,然后再整体有意识地重复5次。睡眠不足,容易发胖的。每天睡5-6小时的人,平均比每天睡7-8小时的人重6-8磅。当正常睡眠时间被剥夺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抗压激素,以减缓新陈代谢的速度,同时第二天的食欲也会增强。如果早晨必须7点起床,前天晚上最好在11点左右睡。睡觉前可以泡个热水澡,或读本小说。心理学研究发现:妻子的容颜,与丈夫的性格和他对妻子的态度紧密相关。心胸宽广,不轻易发脾气的丈夫能够包容迁就妻子,使妻子享受充分的自由。有这样的丈夫,妻子会皮肤光滑细腻,不容易长暗疮和色斑,也不容易衰老,常常容光焕发。每天至少花10分钟在早上起床前,在睡觉前10分钟做想象,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是输入潜意识的最好时段。所以如果你渴望成功、爱情、婚姻等等,请在这两个时段尽情想象吧!你的潜意识渐渐让你通过想象达致产生信心,从而引领你得到你想要的。心理学家费尼·贝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男洗手间里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块警告:“严禁胡乱涂写”。另一块以相对柔和的语气声明:“请不要胡乱涂写”。然后调查挂牌子的洗手间里被涂写的数量。结果挂“严禁胡乱涂写”牌子的洗手间,被涂写的情况更加严重。心理学认为,从背后主动拥抱对方代表一种保护,表示拥抱者愿意主动给予被拥抱者爱与关怀。所以采用这种睡姿,就代表这个人愿意给你爱的承诺,这个人也会从这种主动呵护和疼爱中感到幸福。总感觉手机震动(响了),废了半天劲掏出来,却发现什么情况也没有。88.8%人哭后情绪能得到改善,只有8.4%的人哭后感觉更糟;70%的人哭泣时不会躲着他人;77%的哭泣是在家里发生的;什么时间比较容易哭泣?39%的哭泣发生在晚上,下午6点到晚上8点,是最容易掉眼泪的时间。常言道:“箩里选瓜,越拣越差。”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最新研究显示,人们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做完答卷,检查的时候发现两个答案不知道选哪个,这时候该不该改答案?调查显示:55%的人认为改答案会损害成绩,只有15.5%认为会改善;但实际的情况是:58%把答案改对了,只有20%把对改错了,还有22%把错的改错了。因此,下次碰到这种情况:改!心理学家发现:谈论伴侣间的问题,会让男人非常不舒服。这是因为,当女人列举出两人之间的种种问题,男人首先体验到的是强烈的羞愧感,一种不能胜任伴侣关系的挫败感。他会无意识地去反抗由此带来的痛苦,用“回避”等方式保护自尊心。科学家认为,男人与女人第一次见面,关注持续的时间决定了两人是否能相爱。如果一个男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关注女人的时间超过8.2秒,那么他就已经不止被吸引了,而是很可能已经陷入爱河。两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才完整。如果没有相互的忍让和包容,最终两个人很难成为一体。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乘电梯时往上看的行为与我们的“私人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女性的私人空间比男性的大,具有攻击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间更大。而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更因为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据统计,蓝色汽车发生事故的比率最高。蓝色是后退色,因而蓝色物体看上去的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偏后。如果某个男人主动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边走,主动为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这只能说明他之前有无数个女朋友教过他这一点。而能让他记住的女人,永远是改变了他的那个女人,而不是你。所以,越是细节完美的男人,对女人而言越是挑战。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事实上,你可以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打钩。你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你会因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将是如何度过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快乐情绪的影响,可远达三层外的人际关系。认识快乐的人,会让你变快乐的几率增加15.3%,认识有快乐朋友的朋友,增加9.8%。当你牵挂一个人时,你就会想他是不是也在牵挂你。由于喜欢才牵挂,由于牵挂而忧伤。实在一个人并不孤单,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孤单。}
我发现,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身心的痛苦却并没有越来越少。由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的疾病的确比以前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层出不穷的“现代病”、“富贵病”,像高血脂、痛风、肥胖症。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精神压力也普遍较大,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病率非常高。我们知道,巨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也是众多生理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的重要诱发因素。我并不是说物质进步本身增加了人类的痛苦。如果大家都回到原始社会去钻木取火,未见得就会更快乐。认为弃绝物质进步就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是短视的,也是舍本逐末,根本就没抓住问题的根源。但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却陷入另一个极端:认为只要物质丰富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不会有痛苦。所以人们贪婪攫取、恶性竞争,尽可能多地占有物质资源,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幸福。 #春天玩点花的 #今日感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越发达人类越脆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