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抢救原则

当前位置:>>>>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
文章发布者: 来源:中国寻医问药网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中断,使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的严重症状。
  一、发病先兆
  1.发病1周前常有心绞痛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90%以上是由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外伤、狭窄、畸形等都可发病。
  2.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疲困等。
  3.血压突然下降。据统计,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心肌梗塞高发季节。
  二、症状
  1.疼痛:常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持续性压榨性剧痛,并向上肢、颈部、上腹部放射。弊气、胸闷多持续30分钟,长则1~2天。
  2.神态:口服硝酸甘油片无效者很可能是心肌梗塞。病人烦躁不安,出冷汗,面色苍白。
  3.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4.休克:面白,肢冷,脉细而快,血压下降,尿少,意识模糊;恶心、呕吐、发热等;甚者昏迷,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心电图改变等。
  5.心律紊乱:心跳过慢、过快或节律不齐。常因受冷、劳累、恐怖、紧张和情绪不稳定而使上述症状加剧。
  三、急救
  1.安静:发病4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应就地平卧,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2.镇痛:舌下含砂酸甘油片,或将亚硝酸异戊酯1支,用手巾挤研讨会捂鼻吸入。有条件时,可用硫酸吗啡2~5mg缓缓静脉注射,每隔15分钟重复1次,直到疼痛缓解;或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必要时在4小时后重复给药。
  3.吸氧:有条件时应立即吸氧。
  4.复苏:经上述急救见效不明显时,应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见第三章生命复苏技术)。
  5.求救:很快与医院、急救站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或送医院抢治。
  四、预防
  1.本病的病死率由过去的30%~40%降至目前的10%~15%,其中在发病1周死亡者占70%左右。并发休克、猝死、重型心室颤动致死者多见。心肌梗塞不发生疼痛称无痛性心肌梗塞,约占1/5,多见于老年人。最好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院。
  2.有心绞痛者应积极治疗,随身携带急救药盒。
  3.注意诱因的出现。
  4.美国1981年心肌梗塞发病总数约为150万人,死亡65万人,占总发病数43%。其中院外猝死占60%,即39人。18岁以上需复苏者为97/10万/年,儿童为12.7/10万/年。
  救治心梗的关键是做好现场急救,尽可能使更多人掌握现场急救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急救医学是群众性紧急救护。美国一1985年已有4000万人受到急救训练,香港地区已有1/10人口受过急救训练,我国江苏先后训练有20万人。
  5.心脏病常用药,见下表(供参考)。
片剂:50mg/片
口服,用于心绞痛,100mg/次/日,或25~50mg/次,2次/日
用于心绞痛、高血压、表光眼
片剂:50mg、100mg/片针剂:5mg支
用于高血压:开始100mg/次/日,维持量100~150mg/日,分2~3次口服
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
胃部不适、眩晕、头痛、疲倦、失眠、恶梦等
心动过速、糖尿病、甲亢患者及孕妇慎用,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忌用
片剂:30mg/片
30~60mg/次,3次/日,口服。
头痛、头晕、疲劳感、心动地缓、胃部不适、便秘
Ⅱ度房室阻滞、孕妇慎用,服药不能嚼碎,便秘时,应停或减药。
片剂:10mg/片
  针剂:5mg/支
心绞痛:口服10~30mg/日,分3次服,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
心律失常、房性及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绞痛等
乏力、嗜睡、头晕、失眠、恶心、腹胀、皮疹、低血压、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病人、心源性休克者慎用
片剂:40mg/片
  针剂:5mg/支
口服:开始40~80mg/次,3次/日。维持量40mg/次,3次/日。静脉注射:5~10mg/次,15分钟重复1~2次
心律失常、心绞痛
眩晕、恶心、呕吐、便秘、心悸、低血压、心动过缓
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传导阻滞及心源性休克禁用
  0.5mg/片
  1%溶液:每支5ml、10ml
口服:一日3~4次,10~30mg/次。舌下含服
头胀、头内跳痛、心跳加快甚至惊厥
青光眼病人忌用。不可吞服。初次用药先含半片,心绞痛发作频繁病人大便前含服。常用可产生耐受性
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
片剂:2.5mg/片
  5mg/片
  10mg/片
口服:2~3次/日,5~10mg/次。含服:2.5~5mg次
与硝酸甘油相似,但较持久
头痛,面部潮红、灼热感、恶心、眩晕、出汗等`
青光眼忌用、酒精可增加其副作用,可产生耐受性。
硝苯吡啶(心痛定)
片剂;10mg/片胶囊剂:5mg/粒
口服:5~10mg/次,3次/日,急用时舌下含服。慢性心力衰竭每6小时服20mg
抗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
面部潮红,心悸、窦性心动过速、舌根麻木、口干、出冷汗
  2.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中断,使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的严重症状。
  发病先兆
  发病1周前常有心绞痛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90%以上是由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外伤、狭窄、畸形等都可发病。
  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疲困等。
  血压突然下降。据统计,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心肌梗塞高发季节。
  症状。
  疼痛:常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持续性压榨性剧痛,并向上肢、颈部、上腹部放射。弊气、胸闷多持续30分钟,长则1~2天。
  神态:口服硝酸甘油片无效者很可能是心肌梗塞。病人烦躁不安,出冷汗,面色苍白。
  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休克:面白,肢冷,脉细而快,血压下降,尿少,意识模糊;恶心、呕吐、发热等;甚者昏迷,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心电图改变等。
  心律紊乱:心跳过慢、过快或节律不齐。常因受冷、劳累、恐怖、紧张和情绪不稳定而使上述症状加剧。
  急救。
  安静:发病4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应就地平卧,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镇痛:舌下含砂酸甘油片,或将亚硝酸异戊酯1支,用手巾挤研讨会捂鼻吸入。有条件时,可用硫酸吗啡2~5mg缓缓静脉注射,每隔15分钟重复1次,直到疼痛缓解;或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必要时在4小时后重复给药。
  吸氧:有条件时应立即吸氧。
  复苏:经上述急救见效不明显时,应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见第三章生命复苏技术)。
  求救:很快与医院、急救站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或送医院抢治。
  本病的病死率由过去的30%~40%降至目前的10%~15%,其中在发病1周死亡者占70%左右。并发休克、猝死、重型心室颤动致死者多见。心肌梗塞不发生疼痛称无痛性心肌梗塞,约占1/5,多见于老年人。最好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院。
  有心绞痛者应积极治疗,随身携带急救药盒。
  注意诱因的出现。
  美国1981年心肌梗塞发病总数约为150万人,死亡65万人,占总发病数43%。其中院外猝死占60%,即39人。18岁以上需复苏者为97/10万/年,儿童为12.7/10万/年。
  救治心梗的关键是做好现场急救,尽可能使更多人掌握现场急救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急救医学是群众性紧急救护。美国一1985年已有4000万人受到急救训练,香港地区已有1/10人口受过急救训练,我国江苏先后训练有20万人。
  心脏病常用药,见下表(供参考)。
片剂:50mg/片
口服,用于心绞痛,100mg/次/日,或25~50mg/次,2次/日
用于心绞痛、高血压、表光眼
片剂:50mg、100mg/片针剂:5mg支
用于高血压:开始100 mg/次/日,维持量100~150mg/日,分2~3次口服
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
胃部不适、眩晕、头痛、疲倦、失眠、恶梦等
心动过速、糖尿病、甲亢患者及孕妇慎用,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忌用
片剂:30 mg/片
30~60 mg/次,3次/日,口服。
头痛、头晕、疲劳感、心动地缓、胃部不适、便秘
Ⅱ度房室阻滞、孕妇慎用,服药不能嚼碎,便秘时,应停或减药。
片剂:10 mg/片
针剂:5 mg/支
心绞痛:口服10~30 mg/日,分3次服,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
心律失常、房性及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绞痛等
乏力、嗜睡、头晕、失眠、恶心、腹胀、皮疹、低血压、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病人、心源性休克者慎用
片剂:40 mg/片
针剂:5 mg/支
口服:开始40~80 mg/次,3次/日。维持量40mg/次,3次/日。静脉注射:5~10mg/次,15分钟重复1~2次
心律失常、心绞痛
眩晕、恶心、呕吐、便秘、心悸、低血压、心动过缓
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传导阻滞及心源性休克禁用
1%溶液:每支5ml、10ml
口服:一日3~4次,10~30mg/次。舌下含服
头胀、头内跳痛、心跳加快甚至惊厥
青光眼病人忌用。不可吞服。初次用药先含半片,心绞痛发作频繁病人大便前含服。常用可产生耐受性
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
片剂:2.5 mg/片
口服:2~3次/日,5~10mg/次。含服:2.5~5 mg次
与硝酸甘油相似,但较持久
头痛,面部潮红、灼热感、恶心、眩晕、出汗等`
青光眼忌用、酒精可增加其副作用,可产生耐受性。
硝苯吡啶(心痛定)
片剂;10 mg/片胶囊剂:5mg/粒
口服:5~10 mg/次,3次/日,急用时舌下含服。慢性心力衰竭每6小时服20mg
抗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
面部潮红,心悸、窦性心动过速 、舌根麻木、口干、出冷汗
相关点击: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社区火爆话题第A25版:动态96110
千万富翁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室内交代后事,20分钟后竟成功获救
&&&&YMG 记者 王梓蓉通讯员 叶杏 栾秀玲  昨日,一名五旬千万富翁在洗车场洗车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仅用了20分钟,就被送进烟台山医院导管室开通导管成功获救。  昨日上午,50岁的朱先生在市区某洗车场洗车时,突然感觉胸口疼得厉害,随后便倒在自己的车上。“当时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朱先生赶紧打电话给在烟台山医院工作的朋友。朋友听他描述后,让他赶紧到医院医治不要耽误时间。  由于胸疼得厉害,朱先生无法开车,就请也在洗车的市民驾车将他送到医院抢救。据悉,朱先生是港城赫赫有名的千万富翁,万一他真的过去,还有大笔财产需要分配。一想到这里,朱先生又通知了家属,赶到医院料理其后事。“当时我刚到家,拿起碗筷准备吃午饭。”烟台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范觉新接到通知后,怀疑朱先生是急性心梗,立马放下碗筷赶往医院。“我5分钟就到了医院。”范觉新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要抢救像朱先生这样的患者。当他赶到医院时,看见朱先生正在抢救室内,向家人交代后事和财产分配等事宜。  让朱先生没有想到的是,从他感觉身体不适到被送进医院,仅用了短短20分钟,就被送进导管室开通导管。由于速度快,最终朱先生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成功获救。目前,朱先生身体已恢复正常。据范觉新介绍,朱先生所患的病,被医护人员称为“常易致死急性心梗”。  “他这个病万一耽误10分钟,人就没了。”范觉新告诉记者,朱先生能被抢救成功,除了医护人员抢救及时、流程规范外,还多亏朱先生医院的朋友。当他感觉胸疼时,在朋友的提醒下及时赶到了医院,而不是像部分患者在家耽误时间,如果朱先生耽误一会儿,很可能就造成广泛的心肌梗死,最终致死。“在此之前,有胸痛症状的病人会首先进入医院急诊,然后进病房,最后再进入导管室。”烟台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左鲁宁介绍,烟台山医院胸痛中心以全国最高分通过国际国内双认证后,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进导管室内,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高达99%。您的位置: &
应用急救一体化措施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艳辉 整理
来源:医学论坛网
此文章来源于
  近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急诊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心脏骤停措施的临床疗效。研究指出,各级医院应充分认识到急救一体化对救治猝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意义;提高对猝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04期《实用医院临床杂志》上。
  按照急救一体化的急救措施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的7例患者实施救治。
  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停搏患者均有心肺复苏;5例恢复基本自主循环的患者均在ICU给予溶栓治疗,患者治疗成功无脑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相关链接:
,急救一体化,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溶栓
推荐名医专家
职称: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科室:
用户名:&&
&新闻阅读排行榜
战略合作伙伴
广告条款 |
copyright(C)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