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黄疸

小儿黄疸_新生儿黄疸的症状_怎么治疗新生儿黄疸_新生儿黄疸怎么办_小儿黄疸怎么办
引语: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疾病,它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引起的。宝宝在出生2~3天后,皮肤一般会出现黄疸,大部分在半个月后就会消退。但是对于出现连续的黄疸不退不及时治疗,它将会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即使存活也会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新生儿父母必须高度重视。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吃奶、睡眠以及生长情况均好,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其它不适表现,如果查血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染现象,血清胆红素不正常,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现黄染,进展迅速,并且迟迟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现,嗜睡、不肯吃奶、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就是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去医院救治。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宝宝的生理性黄疸无须担忧,病理性黄疸则要高度重视。  
&&&&在一般情况下,黄疸是出现疾病的征兆,不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非病理状态,是由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不过,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1、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
&&&&3、黄疸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4、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
&&&&在不能确定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时,请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两大元凶”
&&&&第一“元凶”是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红细胞数较。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
&&&&第二“元凶”是新生儿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诱发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有哪些?
&&&&那西汀、乙酰苯胺、辛可芬、新辛可芬、伯氨喹、戊烷喹、扑疟喹、阿的平、奎宁、呋喃妥因、痢特灵、新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霉素、氨苯砜、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乙醇、氯仿、二巯基丙醇、对氨水扬酸、异烟肼、奎尼丁、合成维生素K、苯肼、甲基睾丸酮、孕酮、皮质激素、山梗菜碱、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苯甲酸钠、咖啡因、吩噻嗪类(氯丙嗪、甲派氯丙嗪)、磺胺类(尤其是长效磺胺类)。
从中医解读新生儿黄疸的成因
&&&&由于孕母内蕴湿热,传入胎儿或婴儿胎产之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而发。正如《证治准绳》所说:&皆因乳母受湿热而传于胎儿也。&《医宗金鉴》也说:&儿生遍体色如金,湿热熏蒸胎受深。&胎儿因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运不健,感受湿热之邪不能输化,郁结于里,气机不畅,郁蒸肝胆,以致胆汁外泄,出生后泛溢于肌肤面目,因而皮肤发黄。由于湿从热化,热重于湿,故黄色鲜明,常伴热象,属阳黄。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原因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胎儿在宫内的低氧环境中,为了满足对氧的需要,大量的红细胞产生;宝宝出生后建立了肺呼吸,血氧浓度迅速升高,新生儿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因此大量的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不能及时处理和排泄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而生成的胆红素,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造成新生儿在出生后2~14天内出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原则,首先是查明原因并开展病因治疗,这是治疗的根本,只有消除了病因才能防止复发。其次是尽早给予光照疗法(以下简称光疗)。研究表明,胆红素能够吸收光线,通过光线照射可加速游离胆红素氧化分解,促进胆红素清除和排泄,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的发生。所以,当足月儿血清胆红素高于205微摩尔/升;超低出生体重儿高于85微摩尔/升:极低出生体重儿高于103微摩尔/升时,即为光疗适应症。光疗时将新生儿裸体平放于光疗箱中,用黑布遮盖双眼和会阴部位,用单光或双光照射。
&&&&蓝光治疗是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结合口服去黄疸药物及镇定药物使宝宝在入睡的情况下进行,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治疗后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只不过,家属在旁边看着会比较心疼,觉得一出生就要遭这种罪,比较难过,心情比较沉重。同时,蓝光的高温照射会使宝宝缺水,要及时补水,对维生素B2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要进行相应的补充。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1、婴儿出生后,即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黄疸退后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早考虑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2、注意观察荒诞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剔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发现重症婴儿,及早治疗。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肚脐部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新生儿黄疸的注意问题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4、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黄疸会影响新生儿智力吗?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病理性黄疸并不是全部对小儿智力有影响。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当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0&mol/L时,血中间接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脑细胞因能量不足有变性坏死,其中以大脑基底节、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黄染明显,此病变称为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母乳是新生儿黄疸的诱因吗?
&&&&临床上有许多新手父母都有同样的疑问,宝宝有黄疸症状,该不该继续哺喂母乳??由于母乳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雌激素,的确会影响新生儿黄疸症状的持续,但并不是因为哺喂母乳才导致新生儿黄疸。一般来说,生理性的黄疸主要还是因为新手妈妈刚开始喂食母乳的状况不佳,宝宝摄取水分不足,无法从尿液中排出,所以黄疸症状不容易消退。其他病理性黄疸症状,可询问专业医师后施予治疗。只要事先做好心理准备,用心观察小宝宝的喂食状况,即使有新生儿黄疸症状,仍然可以持续哺喂母乳。
出现母乳性黄疸该如何喂奶?
&&&&出生后两三天就出现黄疸的叫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与开奶晚、喂乳量不足及新生儿排出胎便较晚有关。不必暂停母乳喂养,一般通过新生儿频繁吸吮、黄疸可逐渐消退。
&&&&出生后1个星期逐渐出现的叫晚发性母乳性黄疸,10天左右黄疸可达高峰,持续2?3星期,甚至两三个月后才逐渐消退。如无异常表现,生活规律正常,身长、体重均正常,不必停喂母乳,可待其自然消退。
&&&&如黄疸仍有加重,即使换用牛乳或配方奶粉,未见黄疸消退,可在保健部门指导下继续观察或作血胆红素测查。当证实血胆红素连续增高时应就医诊疗。
新生儿为什么比较容易有黄疸症状?
&&&&新生儿体内有较高的红细胞数目,而且红细胞的寿命较成人短。造成黄疸的原因是当红细胞老化破坏时,血红素经代谢后产生胆红素,胆红素由血液运送到肝脏,而新生儿肝脏的功能尚未成熟,因此吸收胆红素的能力较差,经代谢后,由胆管排出胆红素于肠胃道间,通常粪便会呈现黄色。但由于新生儿的肠内菌较少,加上肠道的蠕动比较差、吸收能力也不好,因而会增加肝肠循环,还来不及排出的废物又被身体吸收,所以造成黄疸症状。
&&&&黄疸症状会随着时间而改善,由于新生儿体内器官功能的生长会逐渐成熟完整,所以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会在出生后两周内改善。由于胆红素对身体的组织具有毒性,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更大,因此严密监控黄疸指数很有必要,一旦遇上病理性黄疸的症状,则须进行积极治疗,严重者则需要换血治疗。
刘双英 主任医师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担任儿科主任20余年。曾在北京儿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工作经验。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娴熟;对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救治经验丰富;在小儿频唳、厌食、神经性尿频、遗尿、小儿多发性抽动、过敏性紫癜病症的治疗方面更有独到之处。
吴菊仙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科专家,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二十余年。熟练诊断和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擅长新生儿疾病、小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在新生儿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脑白质病变、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瘫等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小儿颅脑B超诊断技术、高压氧治疗技术和婴幼儿生长发育测试评估。&&&&&& &&& &&&
新生儿黄疸指婴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的一种情况,血胆红素过高会使体表和眼巩膜变黄。胆红素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色素物质,当人体的陈旧红细胞裂解时便会释放出来。肝脏可以分解胆红素使其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诱因在婴儿出生后2到3天内,胆红素稍高是一种正常现象,这多发生于早产儿及母乳喂养的婴儿。婴儿还在母体内(即胎儿)时,胆红素是通过胎盘排出胎儿体内的。胎盘是胎儿发育时用于输送氧气、营养的器官。出生后,胆红素的排出由肝脏进行。而要使肝脏可以有效地完成这一项工作,需要一段时间。许多新生儿都会存在皮肤发黄的现象甚至出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性黄疸&,多在新生儿出生后2-4天时发现。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没有危害,2周内会自动退黄。而在部分病例中,黄疸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而言,出现黄疸的情况可能有下列两种,但并无大碍:1.母乳喂养第一周较常出现母乳喂养性黄疸。该情况多出现于护理不当以及未及时进行母乳喂养;2.母乳性黄疸可能会在健康的、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身上出现,多出现于出生后第7天。在第2周或第3周多会逐渐退黄,但是胆红素水平仍旧会在某个低水平持续一个月或以上。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在48-72小时明显消退。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母乳中的某些物质影响了肝脏清除胆红素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退黄而需要停止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区别:母乳喂养性黄疸是指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最初3-5天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致使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升高的黄疸。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多发生于出生1周后,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对母乳喂养性黄疸,确保新生儿摄入足量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母乳性黄疸需要查血清总胆红素,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干预。若TSB<257&mol/L(15mg/dl),继续母乳喂养;大于257&mol/L(15mg/dl),可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人工喂养;TSB>342&mol/L(20mg/dl),加用光疗。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陈旧红细胞数目上升的情况,可能会诱发严重新生儿黄疸。相关情况如下:1.异形红细胞(如地中海贫血)2.母婴血型不符3.分娩困难造成的颅内出血4.红细胞数目高,常见于小于胎龄儿和双胞胎5.感染(如脓血症、病毒感染、细菌感染)6.一些特定的蛋白质,酶缺乏一些造成机体胆红素分解障碍的因素也可以导致严重黄疸,包括:1.特定的药物2.分娩时的感染,如风疹,梅毒3.缺氧4.感染5.遗传原因此外,早产儿比足月儿更容易发生黄疸。症状黄疸导致皮肤呈黄色,这种颜色变化从颜面部开始,依次向下移至胸部,腹部,腿部,足底。有时候,黄疸患儿会呈现倦态面容且进食量少。检查医生,护士和家属在婴儿出院后应观察黄疸的征象。所有有黄疸体征的婴儿都应该立即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检测,这可以通过抽血完成。很多医院会检查全部出生24小时后的婴儿的血清总胆红素,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新生儿应在常规检查中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院期间,每8-12小时检测一次。医院可以通过测定经皮胆红素初步判断婴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读数较高的的婴儿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确诊。可能的检查包括:1.全血细胞计数2. Coomb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3.&网织红细胞计数(用以检查红细胞增生情况)若婴儿需要治疗或其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预期的话,还需要更多的检查。如何简易判断孩子是否存在黄疸?轻轻按压新生儿的额头或鼻子,若按压状态下新生儿皮肤依旧发黄,那么新生儿可能存在轻微的黄疸;如果新生儿不存在黄疸,那么按压部位周围的皮肤较未按压状态下应会轻微发亮。该方法应在良好的光线环境下进行,自然光环境最佳。干预指标对于总胆红素水平到达多高则需要进行治疗,AAP、NICE、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均出版了相关指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首段中提到: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个人认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在2014年10月发布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较符合我国实际,因此本文将采用其中的数据。一般而言,我们使用下面这张图对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危险度判定:当胆红素水平处于高危区时,就应该进行干预。对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高危因素包括:同族免疫性溶血,G6PD缺乏,窒息、显著的嗜睡、体温不稳定、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白蛋白血症。对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治疗大部分情况下,新生儿黄疸不需要进行治疗;若需要治疗,要根据:1.婴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血清胆红素升高的速度3.是否为早产儿(早产儿的治疗阈值较低)4.婴儿的年龄具体请交由专业儿科医生进行评估。若出现胆红素水平过高或升高过快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治疗。患有黄疸的婴儿需要通过母乳或者配方奶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1.增加喂养次数(每天最多12次),可以促进肠道活动,从而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2.若婴儿喂养方式为配方奶,增加配方奶的用量前请咨询医生。一些新生儿需要在出院之前接受治疗。其他的可以回家喂养几天后复查。若需要治疗,院内治疗通常持续一到两天。蓝光照射用于一些胆红素水平非常高的患儿。这种光可以促进皮肤内胆红素的分解,这称作光照疗法。1.婴儿被放置在一个人工光源下,适当包裹以维持恒定体温;2.婴儿仅着尿布以保护外生殖器及特殊的眼罩以保护眼睛;3.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光疗期间若条件允许,继续母乳喂养。4.极少的情况下,婴儿需要进行静脉置管以输注营养液。在部分极为严重的黄疸病例中,需要进行透析。透析使得婴儿的血被新鲜的血所替换。此外,给那些严重黄疸的患儿注射免疫球蛋白对降低胆红素水平也有效果。预后一般情况下新生儿黄疸不会有机体损害,对大多数婴儿来说,不经治疗可以在1-2周内退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过高可对大脑造成损伤,称核黄疸。但是一般情况下核黄疸都会在病情进展至此前诊断出来。对于需要治疗的婴儿来说,(上文所述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非常有效的。可能的并发症罕见但是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并发症包括:1.脑瘫2.失聪3.核黄疸&&高胆红素所致的大脑损伤4.急性胆红素脑病黄疸患儿发生下列情况时,可能暗示急性胆红素脑病:1.新生儿呈倦态面容或较难唤醒2.高音调的哭声3.喂养不佳4.生理曲度变直5.发热6.呕吐何时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所有婴儿都应该在出生后的5天内返院,以检查黄疸情况1.出生后24小时出院的婴儿应在72小时内接受检查2.出生后24-48小时出院的婴儿应在96小时内接受检查3.出生后48-72小时出院的婴儿应在120小时内接受检查如果婴儿发热,疲倦,或者喂养不佳,黄疸可呈急性起病。黄疸对于高危新生儿具有一定危险性。对于足月儿以及没有其他疾病的新生儿而言,一般情况下,黄疸没有危险。如有如下情况请立即就诊:1.新生儿皮肤黄染加重;2.黄疸进行性加重,持续超过2周或者其他进行性症状;3.足部黄染,尤其是足底发黄;4.新生儿呈倦态面容或病态面容或较难唤醒;5.新生儿体重无增长或喂养不佳;6.高音调的哭声;预防在新生儿中,某些程度的黄疸是正常且无法预防的。出生后几天每天喂食至少8-12次以及确定婴儿是否高危,可降低患严重黄疸的风险所有孕妇都应检查血型以及罕见的抗体。 若母亲是Rh阴性,对婴儿脐带血进行追访采样监测。Rh阳性O型血母亲也同样推荐进行这些检查。但在严密监护下,可选择不进行。对于全部出生五天内的婴儿进行严密监护可避免绝大部分黄疸的并发症,监护包括:1.评估婴儿黄疸风险2.出生后1天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若婴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出院,至少在一周内返院复查。资料来源:1.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1559.htm2.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infant-jaundice/basics/definition/con-3.《201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下载地址:http://t.cn/R75J2h5)4.NICE新生儿黄疸指南(下载地址:http://t.cn/R75J2hq)5.AAP新生儿黄疸指南(下载地址:http://t.cn/R75J2h6)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查疾病问医生
常备药推荐&&&&迎接一个新生命诞生之后,爸妈们便开始了另一个考验:照顾宝宝。那么,初为人父母的爸妈们,在怀抱小宝宝心感喜悦之时,不要忘记留心观察宝宝的身体变化,在新生儿护理期间,出现了哪些症状,就要考虑是不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但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那么,在新生儿护理期间,新手妈妈该如何正确辨别呢?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尽管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但是看到宝宝有黄疸,作为父母的难免会紧张。如果只是生理性的黄疸,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并无其他症状,一周左右便消失,无须治疗。而病理性的黄疸则需要密切的观察和积极地治疗……[]
今日主题: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新生儿_新生儿黄疸_新生儿吐奶_新生儿护理_新生儿湿疹_新生儿肺炎_新生儿护理知识_新生儿大便_新生儿肺炎_亲贝网
旗下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