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什么年龄的人需要检查骨密度度检测筛查有必要吗?

护心、补肾、清肺、养胃……

这些都是街坊“养生日历”中的高频词。

然而,“补骨”你有关注过吗?

“我还年轻,等老了再说吧。”

可不是什么“老年人专利”,

甚至在40岁之前就已经加速进展,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昨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目前,骨质疏松与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一同,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

据2018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

“少壮不补骨,老了多受苦”,

但我们有足够时间去延缓它的进程,

正确的“补骨”方式,赶紧记好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遗憾的是,许多人直到骨折发生了,才查出原来骨质疏松很严重。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主任黄刚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骨折后或者检测骨密度时才发现。

骨质疏松真的什么症状都没有吗?

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但人们容易把它和“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混淆。

这种疼痛,初期是从安静状态开始活动时出现,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行走能力下降。

身高变矮、驼背、脊柱畸形、胸廓畸形等,甚至胸廓变形压迫肺导致呼吸不畅,或挤压腹部脏器,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不适。

如果发现家中长辈的身高明显“缩水”,出现驼背,多留个心眼,极有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的“警报”。

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属于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部、肱骨近端、桡、尺骨远端、骨盆等。

尤其对于高龄老人来说,骨折的伤害是巨大的,甚至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别以为年老才有骨质疏松,年轻人骨量流失的情况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一些经常服用激素类药物、部分降糖药、甲状腺素药物等群体,容易造成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也很容易被忽视。

此外,部分人群过分注重防晒、缺乏运动、长期节食减肥,骨质疏松的风险也较高。

不想等有了症状才后悔?更应“主动出击”,及时止损,及早筛查是关键。

目前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最常检测的部位是脊椎和髋部。

许多骨科专家建议,女性在40岁后、男性在50岁后做一次骨密度检查,了解自己的骨质流失情况。

而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①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

②65岁以下但长期服用激素药物;

③出现了驼背、骨折、腰背痛、身高变矮。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毫克(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

平时应该多吃钙和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蔬菜、鱼类、蛋类、豆腐、菌菇、燕麦等。其中牛奶的钙含量最高,每100克鲜奶含120毫克钙。因此,建议日常生活中多喝牛奶。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问:骨头汤和牛奶,哪个能补钙?

答:一毫升牛奶含一毫克钙,一瓶227毫升的牛奶就含有227毫克钙;而一公斤排骨加一公斤水,用高压锅烧一个小时,汤里只有约10毫克钙,且骨头汤中存在的大部分钙盐都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汤中更多为脂肪和嘌呤。

因此,奶制品是补钙饮品首选,“骨头汤”则不是补钙的佳品。

提醒: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时,应避免食用含草酸丰富的食物(如菠菜、苋菜、茭白、各种笋类,但可通过焯水再煮来降低草酸含量),以免影响钙吸收。同时应坚持低盐饮食,多饮水,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

不要错过晴好天气,出门晒晒太阳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维生素D除了来源于食物,还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合成。在不涂抹防晒霜的情况下,将面部及双臂皮肤暴露照射15-30分钟,每周2次即能满足维生素D合成的需要。但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免灼伤皮肤。

注意,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无效补钙”噢。

有规律的负重运动可以增加骨量储备,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的程度。年轻人多运动不用多说,老年人可以适当做太极拳、八段锦、快走等运动,但运动时要防止滑倒、摔倒和绊倒。

问:骨质疏松多躺多坐能预防骨折?

答:错!户外阳光下活动,还能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利用。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建议在坚持正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至少维持3~4次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量。

黄刚介绍,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适量服用中西医药物进行干预。临床上常用的干预药物有营养补充剂、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等。

其中,基本的骨营养补充剂主要是钙剂和维生素D。

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但钙剂不能单独作为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仅作为基本的辅助药物,平均每日钙剂的元素钙补充量为 600~800毫克。

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为每天400~800IU(10~20μg),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800~1200IU。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如果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则应慎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

摔倒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其中骨折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

尤其是老人因为骨折需要长期卧床,更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疮等,且卧床后会伴随急性钙流失,通常两周流失的量相当于平时的半年至一年流失的量。

摔倒时屁股着地最危险,侧面摔相对更安全,如果不慎打滑,摔倒时尽量要先用手撑地,上肢骨折虽然也会影响生活,但好过其他部位的骨折。

家有中老年人,家庭走道保持通畅,保持地面干燥,卫生间安装夜灯、安全扶手、铺防滑垫,必要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问:没有受过外伤,就不会骨折?

答:错!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如有不适,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治疗。

来源:广州日报健康有约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

}

新华社西宁10月20日电(记者张子琪 童昊)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会逐渐减少,中老年人群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也会增加。因为潜伏期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骨质疏松常被称为“沉默杀手”。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专家提醒,中老年群体应重视骨密度筛查,定期体检,改善生活方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0岁的祁女士在过去3年里发生3次骨折,平时也经常背痛、乏力,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才发现患有骨质疏松。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副主任医师范晓霞说:“肌肉酸痛、身高变矮、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目前中老年骨折患者中,绝大多数和骨质疏松有直接关系。若不及时治疗,发生骨折后则会引发一系列病症。”

据了解,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一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还有绝经后的女性也需要格外注意,此时雌激素大幅下降,易患骨质疏松。

10月20日,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副主任医师范晓霞(左)在为患者看诊。(受访者供图)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呈现年轻化态势。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四病区主任医师索南昂秀介绍,如存在长期吸烟酗酒、缺乏锻炼、营养不均衡等情况,会阻碍钙的吸收,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

“预防骨质疏松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识,建议40岁以后做一次骨密度检测,50岁以后每年至少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量水平,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范晓霞说,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均衡膳食营养,多食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建议成人每日钙元素摄入量为800毫克,50岁以上人群为1000至1200毫克,65岁以上人群摄入量为1000毫克,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接受充足日照,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

“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很多人都知道要补钙,花大价钱买来的钙片和保健品未必适合所有人。”范晓霞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切忌盲目补钙,要谨遵医嘱,结合自身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效果。”

}
<article>
<section>
&lt;/h3&gt;&lt;h3&gt;1.一般检查:含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lt;/h3&gt;&lt;h3&gt;初步判断血压情况、是否肥胖等,为相关科室的诊断提供依据。&lt;/h3&gt;&lt;h3&gt;2.医生查体:含普通内外科查体,五官科检查,妇科检查(乳腺手诊);&lt;/h3&gt;&lt;h3&gt;能发现常见内外科、五官科或妇科等疾病的重要线索,或初步排除一些常见疾病。&lt;/h3&gt;&lt;h3&gt;陈磊举例介绍,外科肛门指检、乳腺手诊、甲状腺指诊是发现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方法之一。&amp;quot;有些老大夫的手,比设备更灵验。因此,不要轻易拒绝医生查体。&amp;quot;&lt;/h3&gt;&lt;h3&gt;3.实验室检查:含血尿粪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病原微生物感染、宫颈刮片等;&lt;/h3&gt;&lt;h3&gt;此处有提醒:血脂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lt;/h3&gt;&lt;h3&gt;4.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超声等;&lt;/h3&gt;&lt;h3&gt;超声是个好东西,能看肝、胆、胰、脾、双肾、甲状腺、乳腺、妇科等状况(有无肿块、结石等),以及评估血流血供、鉴别良恶性病变等,都能看清楚。且价格适中。&lt;/h3&gt;&lt;h3&gt;正位胸片能看清心、肺、胸廓,射线少于CT。但就排查肺癌而言,准确性较低。建议吸烟者、40岁以上者,每年做一个肺部CT。&lt;/h3&gt;&lt;h3&gt;陈磊指出,除&amp;quot;入职体检&amp;quot;外,多数常规体检基本涵盖上述内容。对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能大致反映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特殊者,可以增加体检内容。&lt;/h3&gt;&lt;h3&gt;若年龄再大些,或过往有疾病史、有某些家族病史,那就要在1的基础上,增加X。&lt;/h3&gt;&lt;h3&gt;根据年龄、高危因素,选个性化项目&lt;/h3&gt;&lt;h3&gt;&amp;quot;X&amp;quot;,是指健康体检的&amp;quot;专项体检项目(备选项目)&amp;quot;。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及有慢性病风险的人,进行专项筛查项目。&lt;/h3&gt;&lt;h3&gt;1.结合工作环境&lt;/h3&gt;&lt;h3&gt;
长期久坐:加查颈椎、腰椎。考虑颈腰椎的正侧位X线检查,结果异常者,可考虑进一步做核磁共振。&lt;/h3&gt;&lt;h3&gt; 工作环境噪音大:加强听力筛查。&lt;/h3&gt;&lt;h3&gt; 长期久站立:排除下肢静脉曲张等下肢循环系统问题,考虑下肢静脉彩超。&lt;/h3&gt;&lt;h3&gt;
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排查心脑血管疾病和甲状腺疾病,尤其是已有高血压、高血脂者,加查颈动脉彩超或冠脉CT,以及甲状腺B超。&lt;/h3&gt;&lt;h3&gt;
长期在空气污染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应重视肺功能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lt;/h3&gt;&lt;h3&gt;2.结合性别和年龄因素&lt;/h3&gt;&lt;h3&gt;30岁以上男性,检查激素水平。&lt;/h3&gt;&lt;h3&gt;40岁以上男性,可加选前列腺超声和肿瘤标记物PSA等项目。&lt;/h3&gt;&lt;h3&gt;已婚女性不论年龄,每年要做一次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HPV)、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卵巢和子宫附件超声、乳腺彩超。&lt;/h3&gt;&lt;h3&gt;未婚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并检查激素水平。50岁以上女性要针对更年期,加做骨密度、乳腺钼靶等检查,还要筛查妇科肿瘤标志物。&lt;/h3&gt;&lt;h3&gt;40岁后,无论男女、抽烟与否,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排查肺癌。&lt;/h3&gt;&lt;h3&gt;50岁以上,无论男女,建议全面筛查肿瘤标志物、颈动脉彩超。&lt;/h3&gt;&lt;h3&gt;3.结合生活方式&lt;/h3&gt;&lt;h3&gt;喜欢吃海鲜、居住沿海地区者,每年做一次甲状腺B超。&lt;/h3&gt;&lt;h3&gt;经常在外应酬吃饭、嗜酒、老觉着胃部有不适感的人,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和胃肠镜。一般,今年做胃镜,明年做肠镜,两者交复、以此类推。&lt;/h3&gt;&lt;h3&gt;吸烟者,应考虑检查每年一次的胸部低剂量螺旋CT、肺功能、颈动脉超声等。&lt;/h3&gt;&lt;h3&gt;4.结合过往疾病史或家族疾病史&lt;/h3&gt;&lt;h3&gt;过往已发现风湿性疾病者,要做风湿3项。&lt;/h3&gt;&lt;h3&gt;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每年要做一次胃镜,旨在排查胃癌。&lt;/h3&gt;&lt;h3&gt;结肠息肉患者每年做一次肠镜。旨在排查结直肠癌。&lt;/h3&gt;&lt;h3&gt;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者,或偶有胸闷、心悸者,或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每年要做心功能、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40岁后加做冠脉CT),排除心、脑血管疾病。&lt;/h3&gt;&lt;h3&gt;有食道、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要加强胃肠镜检查。&lt;/h3&gt;&lt;h3&gt;有肺癌家族史,要加强胸部低剂量螺旋CT。&lt;/h3&gt;&lt;h3&gt;有乳腺癌家族史者,<40岁时,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lt;/h3&gt;&lt;h3&gt;≥40岁,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1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lt;/h3&gt;
</section>
</artic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年龄的人需要检查骨密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