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病毒停止了变异,而全球的明年新冠病毒会消失吗疫情一直保持下降,而且还下降了90%,那将意味着什么?

Omicron变异毒株加剧全球疫情反弹担忧。11月11日,南非博兹瓦纳发现新冠变种毒株,随后该毒株在南非的豪登省(Gauteng)迅速蔓延。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TO)将该毒株命名为“Omicron”。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Omicron相比于先前的新冠病毒种类,拥有更相比于Delta病毒,Omicron拥有更强的传染性,且暂时无法确定原有疫苗以及新冠特效药是否仍然对该病毒有效。截至2021年11月26日,Omicron变种病毒尚未在全球形成大规模传播,但中国香港、以色列、比利时已发现Omicron确诊病例,德国、捷克也已发现Omicron的疑似病例。

疫情担忧下,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下降。随着对Omicron变异毒株担忧的发酵,11月26日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出现快速下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6bp,而全球权益市场、大宗商品、Reits市场和比特币出现大幅下跌,VIX指数快速攀升。分行业结构来看,美国标普500二级行业中仅生物制药出现上涨,而消费者服务、能源、银行和汽车板块跌幅靠前,从结构特征来看,26日美国下跌结构与2020年2月20日-3月20日新冠疫情爆发时期相似,反映资本市场担忧下一轮的新冠疫情冲击。

Omicron变异毒株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受益于Delta变异毒株给全球防疫带来的经验,主要经济体政府当前已经加强了对旅行禁令,这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当前来看,Omicron变异毒株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影响如何,还需要等待当前疫苗以及药物对Omicron变异毒株有效性试验结果。如果Omicron变异毒株是逃逸变种,且抗病毒药物对其效用有限,则将增加全球范围内各个经济体防疫的难度,从而延缓全球范围内互通边境及服务业复苏的进程——这也是海外市场的主要担忧;如果现行的疫苗及药物对Omicron变异毒株能够起到较为有效的防护作用,则其对当前疫苗防护屏障较低的新兴经济体冲击或大于发达经济体。

整体来看,中国当前的抗疫模式下,疫情恐慌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相对可控。虽然11月26日海外市场的避险情绪快速升温,但中国A股市场和富时中国A50期货调整相对有限,考虑到中国当前建立的相对较高的疫苗屏障和坚持采取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新冠疫情反复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冲击可能相对可控。

风险提示:新冠病毒变异超预期,疫情对经济影响超预期风险。

Omicron变异毒株加剧全球疫情反弹担忧

10月以来全球疫情反弹,南非变异毒株加剧市场恐慌。自10月以来,受欧洲疫情反弹影响,全球新增新冠病例再次出现反弹。11月11日,南非博兹瓦纳发现新冠变种毒株,随后该毒株在南非的豪登省(Gauteng)迅速蔓延。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TO)将该毒株命名为“Omicron”。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Omicron相比于先前的新冠病毒种类,拥有更相比于Delta病毒,Omicron拥有更强的传染性。并且,暂时还无法确定原有疫苗以及新冠特效药是否仍然对该病毒有效。受Omicron病毒影响,南非每百万人新增新冠病例由11月11日的4.5快速上升至11月26日的13.3,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新增病例上升速度高达195%。鉴于Omicron的快速传染性和不确定性,市场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担忧上升。



南非Omicron新冠变种病毒快速传播,新增确诊中占比已达90%。从南非的疫情传播数据来看,虽然当前新增确诊病例的数量较前期仍在低位,但其中新变种Omicron的占比在迅速提升,自新变种发现的20日内,Omicron在新确诊病例中的占比已快速攀升至90%以上,其占比攀升的速度显著高于此前的Delta变种。此外,虽然截至2021年11月26日,南非确诊感染Omicron变种的病例仅有77人,但疑似病例已高达990人,这意味着短期内南非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的人数仍将快速攀升。


新变种病毒虽然尚未在其他国家大规模传播,但已在欧洲、亚洲零星出现。从其他国家的传播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11月26日,Omicron变种病毒尚未在全球形成大规模传播,美国、英国、德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新增新冠确诊病例仍是以感染Delta为主。但中国香港、以色列、比利时已发现Omicron确诊病例,德国、捷克也已发现Omicron的疑似病例,新变种病毒已在欧洲、亚洲零星出现。



新变种毒株促使各国疫情管控政策升级,或减缓各国开放边境的进程。今年7月后,多数欧洲国家已逐步开放边境,而美国也在11月正式对33个国家完整接种疫苗的旅客开放陆地和空中边境。但是,Omicron变异毒株的出现或使得边境开放的进程减慢。自11月26日起,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各地区纷纷出台对南非及其五个邻国的入境限制政策。叠加10月以来欧洲疫情本身已出现反弹,全球边境开放的进程或慢于市场原先预期。



疫情担忧下,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出现下降

新变种毒株影响下,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下降。随着对Omicron变异毒株担忧的发酵,11月26日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出现快速下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6bp、黄金价格略有上涨,而全球权益市场、大宗商品、Reits市场和比特币出现大幅下跌。VIX指数从15日的约18跳升至29,市场波动性大幅上升。分区域来看,欧洲权益市场受冲击更为明显,德国、法国股市下跌超过4%。



美国标普股指消费者服务、能源领跌,医药板块上涨。分行业结构来看,11月26日全球风险偏好下行的过程之中,美国标普500二级行业中仅生物制药出现上涨,其他行业普遍下跌,其中消费者服务、能源、银行和汽车板块跌幅靠前。从结构特征来看,26日美国下跌结构与2020年2月20日-3月20日新冠疫情爆发时期相似,反映资本市场担忧下一轮的新冠疫情冲击。


病毒给全球复苏带来不确定性,中国抗疫能力较强

现行疫苗对Omicron是否有效,是影响复苏预期和市场风险偏好的关键。当前来看,Omicron变异毒株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影响如何,还需要等待当前疫苗以及药物对Omicron变异毒株有效性试验结果。如果Omicron变异毒株是逃逸变种,且抗病毒药物对其效用有限,则将增加全球范围内各个经济体防疫的难度,从而延缓全球范围内互通边境及服务业复苏的进程——这可能也是海外市场担忧的主要原因;如果现行的疫苗及药物对Omicron变异毒株能够起到较为有效的防护作用,则其对当前疫苗防护屏障较低的新兴经济体冲击,可能仍要大于发达经济体(详参2021年4月27日《印度、疫苗与黑天鹅:宏观的视角》)。考虑到Delta变异毒株给全球防疫带来的经验,主要经济体政府当前已经加强了对旅行禁令,这为科学家们的研究和调查争取了宝贵时间,也可能使得全球在应对变异毒株冲击时能作出更好的准备。

新变种病毒的出现可能拖累全球服务业复苏的节奏。我们在2022年海外年报中提示,2022年全球需求恢复的主线将从商品转向服务(详见《缝缝补补又一年——海外宏观2022年年度策略》)。从美国居民消费数据来看,商品消费部分早已超额修复,但服务消费相较于疫情前仍有缺口,尤其餐饮住宿、交通、娱乐消费仍有20%以上的恢复缺口。虽然当前Omicron变种病毒尚未在发达经济体中大规模出现,但如前所述,新变种病毒的高传染性已使部分国家收紧入境政策,如果Omicron的传播未能得到良好控制,全球重新开放的进程必然将受到影响,服务业的恢复也将受到拖累。


·此外,疫情周期化趋势的背景下,新兴与发达经济收敛进程也可能放缓。我们此前多次提示,全球疫情已呈现明显的周期化趋势,而在此背景下,由于新兴经济体的防疫水平较发达经济体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每轮疫情可能都将使新兴经济体受影响程度更大(详见《Delta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东南亚产业链与躺平的美国》)。当前来看,随着Delta变种的影响逐渐过去,新兴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差异已在收窄,但如果Omicron变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引发新一轮的全球疫情,新兴经济体受影响程度可能同样更大,从而拖累当前新兴与发达经济收敛的进程。



·整体来看,中国当前的抗疫模式下,恐慌情绪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相对可控。虽然海外市场的避险情绪快速升温,但最近一个交易日,富时中国A50期货调整整体有限,这显示市场对中国的担忧相对可控。相对而言,考虑到中国当前建立的相对较高的疫苗屏障和坚持采取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疫情反复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能会相对可控。


风险提示:新冠病毒变异超预期,疫情对经济影响超预期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全球疫情的变化还是没有根本性的改善!

到现在,国内疫情逐步稳定,但国外的情况仍然严峻,如今全球一体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疫情未消失,我们都不能安心摘下口罩。

究竟,这个持续了8个月的疫情,会什么时候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根据专家的说法,做了大胆的猜想。

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神经系统损伤:尽管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的损伤以呼吸系统损伤为主,但是在发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神经系统损伤,包括异常的癫痫样放电或慢波活动,也有一些新冠肺炎患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

呼吸系统损伤:通常发生在新冠肺炎感染后一周,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在严重的情况下,它可以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碍。

消化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泻等症状,腹泻的次数、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全球新冠疫情最终会以什么方式结束?专家:可能有三种结局!

第一、人类免疫力提高,和病毒共存

新冠肺炎的毒力可能会逐渐减弱,就像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流感病毒一样,起初,它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感染,死亡率超过了2.5%,但是时间是最好的疫苗!

10年后,流感没有消失,但其死亡率不到0.1%,病毒和人类几乎和平相处!

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已经成为季节性疾病,但是由于人类防御意识的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生活方式的改变,自身免疫力的提高,病毒可能没有那么致命,引起肺炎或者死亡的概率会降低。

第二、未来新冠疫情成为地方性疾病

流行病学家表示,当一种疾病在特定地区稳定或至少可预测时,它就是地方性的,就像季节性流感一样,但对于达到这一基准的条件没有达成共识。

根据这一宽泛的定义,地方病并不一定意味着某种疾病是罕见的或常见的,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例如,疟疾被认为是一种地方病,但它在几十个国家流行,主要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2020年造成超过60万人死亡。

专家预测2023年的疫情,未来全球疫情趋势的决定性因素是新冠肺炎的演变和突变,此前有媒体指出,新冠肺炎变异是影响疫情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不确定的因素,新冠肺炎有30,000个碱基,每个突变体都可以独立进化。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这一次,奥密克戎不同菌株的致病性虽然有所减弱,但传染性却不断增强,能做的就是出门戴口罩,做好自己的防疫工作。

新冠病毒为什么难以消灭?

1:新冠病毒以动态的形式存在,这是新冠病毒无法根除的最根本的原因;

2:RO值越大,则病毒的传染性越强,原始新冠毒株的传染指数RO值约为2.5左右,即每个新冠患者平均会感染2.5人,而德尔塔毒株RO值在5到6之间,奥密克戎的RO值更大,在8到9之间,如此强的传播能力,与水痘和天花一样迅速;

3:新冠病毒的高度变异性,使人类研发抵御病毒的疫苗或药物滞后;

4: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病毒进行隐性传播,很难直接消灭,甚至还可能出现免疫逃逸现象,也就是以前感染产生的抗体或者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有可能会对新冠毒株的作用逐渐减弱,从而让新冠病毒更加难以对付;

5:抵御病毒的中和抗体的不持久性,使得人们反制新冠病毒的措施滞后;

6:新冠病毒为人畜共患病毒,能跨物种宿主和跨物种传播,使得人们防不胜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年新冠病毒会消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