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抑郁症现在都是什么困扰?

这些名人的悲剧,曾为大众敲响了关于抑郁症的警钟。近几年来,我们开始在新闻中更频繁地看到关于抑郁和自杀的消息,抑郁症患者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也在后台收到很多粉丝的留言:

“说不出来是哪里难受,但我每天都不开心。”

“我感受不到任何东西了,心里空空的,像是整个世界都与我无关。”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遗弃的娃娃,整日整夜地摊在床上。周围没有声音,没有光,也没有人。”

“不是没有朋友可以倾诉,但去倾诉好难。我不能给别人带来麻烦,不能成为别人的包袱。”

“我存在着有什么价值呢?活着就只是在消耗父母的钱罢了。我不值得。”

“地铁站里,人群把我挤到站台边,车厢夹着大风即将进站。看着前面的车轨,我脑中的念头很简单——只要一侧身,就可以终止我这没有希望的人生了。”

微博、朋友圈、甚至陌生人社交的软件上,我们可能在夜深人静时分,看到过无数类似的带着悲伤和绝望的话。

抑郁的情况已然非常普遍。今年年初,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而其中有47%的患者,会因自杀或自伤的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身体伤害。据估计,全国有9500万人曾受到过抑郁症的困扰。

  • 非常容易感到悲伤,忍不住想哭
  • 感受不到乐趣,难以享受生活
  • 容易烦躁不安,乱发脾气
  • 非常容易感到疲劳,精力不足
  • 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自身失去价值
  • 难以集中精力,无法正常学习工作
  • 变得封闭,隔绝了日常的人际交往
  • 反复出现自残自杀的念头,甚至尝试自杀

抑郁像一条隐蔽在日常生活角落里的小蛇,它可能就在你感到疲惫、孤独、或者放下防备的时候,偷偷爬出来缠绕住你的脆弱,迅速蚕食你的心灵。

关于抑郁,有些你或许知道但并不了解的,我们想要讲给你听——

一、抑郁症 ≠ “伤心”或“矫情”

可能你失恋了,心痛的感觉挥之不去,眼泪会不受控制地流个不停。你也许会有这样的担心:“我这么难受,该不会是得抑郁症了?”

你或许是受到了一时的低郁情绪的困扰。暂时性的难过、消沉、悲伤或沮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了两周以上,你需要引起警惕,你可能正被“抑郁症”这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所困扰。

我们常说的“抑郁症”指的是“重度抑郁障碍”,它是抑郁情绪的不断累积、持续恶化,最终使人完全进入无法正常生活的状态。

二、重度抑郁不是“想开点”就能解决的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内心想象成一间空房子,那么当我们陷入重度抑郁的状态时,房子就像因内心能量不足而倒塌,我们被四面墙压得无法动弹——此时的我们,已经完全丧失了行动的能力。我们需要的是借助药物治疗或临床心理治疗,重新找到支柱将“房子”撑起来。因为只有争取到必要的空间,我们才有能力爬起来、活动、修补房子。

研究表明,抑郁症的遗传率为40%~50%,一个人体内的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分泌异常,也会导致抑郁症状的产生。这种“生理性”的抑郁,靠我们的自我调整或意志力是无法改变的,吃药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三、如果抑郁了,请不要自责

抑郁的人常常会被误解或谴责:“怪你自己想的太多”、“你怎么一点都不坚强”。而他们自己也可能会将这种指责内化为深深的负罪感,为自己“性格软弱”而感到内疚。

而事实上,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抑郁的产生很可能是受到生理性的影响,是不受我们控制的。如果你确实感到抑郁了,并因此感到内疚,觉得自己成为了他人的负担,请制止这种不合理的想法。接纳自己抑郁的情绪,承认需要别人的帮助,会成为你做出改变的勇气。

21世纪似乎是抑郁的时代。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的全球调查显示,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患过抑郁症。ta可能是你的朋友、同学,可能是你的家人,甚至是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感受到孤独,会在繁忙的工作和日常事务的压力中喘不过气来——低落、消沉或沮丧的情绪随之而来。虽然心里很烦燥很难过,那样难受别人却无法理解,因为他们眼里你的生活好像并没有那么难。

对于有些人,这些暂时的抑郁情绪会随着一顿火锅、一次旅游,就离开了他们的生活。但对于另一些人,这些日复一日消极的情绪没有得到纾解,在心中越积越多,持续恶化,最后变成严重的抑郁症。

根据抑郁的素质—压力模型,确实有一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抑郁的侵扰。我们称这群人有抑郁的易感性。

那么来看看,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抑郁呢?

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消极地评价和解释事情。他们总会想“我是不是做的不够好”、“好像他们并不喜欢我”……他们将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而自己就像环境中负面信息的吸铁石,于是总抱持着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的消极态度。一旦生活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他们就会想:“看,我就是这么差劲,所以不值得好的事物,不值得被爱”,这就成为了他们抑郁的源头。

拥有完美主义信念的人,和自卑者有相似之处。他们常觉得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否则就显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希望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条,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否则可能会感到烦躁和沮丧。一旦当他们发现自己所做的没有达到预期,就会对自己产生难以忍受的失望情绪,甚至对未来也失去信心。

拥有高敏感特点的人,常常过度思索别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将一句客观的表达进行消极的解读。高敏感的人情绪的起伏更为频繁和剧烈,也更难应对自己的消极情绪。他们时常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回忆一些让他们不快的细节,因此成为了易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另外,有一些对于外界环境敏感的人,他们会在阴雨天、低气压的天气、甚至太久没有看到阳光的天气里,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抑郁。

四、遭遇了重大应激的人

研究发现,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当糟糕的事情发生,人们又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时,消极的情绪就会积攒起来,转化成对内的自我攻击,滋生出抑郁。

五、在情感破碎的家庭中长大的人

在破碎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更容易受到情感忽视、情感剥夺,也会更早地体验到丧失。如父母离婚后其中一方的离开、亲人的离世等,这种重要他人的丧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哀伤。而那些忽视孩子情感需求、不允许表达悲伤等负面情感的家庭,无法让孩子理解现实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不经世事的孩子认为错在自身;甚至有些孩子会觉得需要去保护情绪低落的父母不再陷入更深的悲伤。这样的成长环境成为了滋生抑郁的温床。

身患抑郁症的人会厌恶自己,总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这样的想法时常回荡在他们的脑海,使他们无法看到真实的自己和事情本来的样子。他们站在抑郁的悬崖上,晃动的石块使他们的处境岌岌可危,外界一个微小的触动就可能使他们跌入深崖。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你至少能了解一件事:抑郁症并不是一种臆想,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心理疾病,是一种可能在21世纪影响人类数量最多的疾病。

写这篇文章为了提醒,更是为了预警——抑郁症会对一个人产生糟糕的影响,可能会完全改变ta的人生轨迹。研究表明,通过早期对抑郁症状的筛查,能够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的发病可能;而对抑郁的预防,远远要比对抑郁的治疗更为简单有效

通过自检,你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情况更为明晰——如果发现自己确实出现了抑郁的症状,或是有很强的抑郁倾向性,你可以试试通过以下的方式获得帮助:

  • 向身边的人寻求情感上的支持;
  • 寻求认知行为治疗的帮助;
  • 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 去医院精神科进行专业诊断,按照医嘱服药。

正如Paul Gilbet所说:“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欢迎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8年度健康头条号。

7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

您好!我今年32岁,独自在北京打拼。我原本是很开朗的人,对工作有热情,工作之余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过得挺有滋味的。2个月前我在公司里升职了,一开始还很高兴,但渐渐地我发现新岗位的工作压力很大、人际关系复杂,我总是要加班,还融入不了新同事。我现在一想到上班就头疼,每天早起就闷闷不乐、拖延,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不知道意义在哪里。在工作中经常感觉焦躁、胸闷,有时开会途中我就坐不住了,还容易和同事起争执。我感到现在的状态和往常差别很大,自己感觉到不对劲,在网上查阅“抑郁症”有关的介绍,自己的这些变化好像都符合。但我不确定这究竟是我工作压力大导致的负面情绪还是我真的得了抑郁症了?我是否需要去看精神科医生?

您好!感谢您来信,让我们了解您的困扰。首先,您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积极关注和觉察是值得赞扬的。您遇到的情况是我们在精神科门诊很常见的,许多人第一次来精神科门诊就诊,就是想知道,他们出现的状态只是现实因素导致的负性情绪,还是真的得了抑郁症?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有很大的差别,每个人都可能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感觉到情绪低落、悲观消极,短期内还可能影响到我们的食欲、睡眠等,这些是正常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不良事件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而减轻,抑郁情绪会随着自我积极调整而缓解,逐渐恢复常态。而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患者会持续受到抑郁症状的困扰,并出现明显的个人功能损害。想要初步判断自己只是出现了抑郁情绪,还是严重到患抑郁症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1. 抑郁情绪在相关的情境下出现,抑郁症的低落情绪持续广泛的存在。正常状态下,我们出现负面情绪,常常事出有因,例如,有些人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感到沮丧、消极,工作效率低下,但一到下班心情就好了,腰不酸、腿不疼了,又可以和朋友们出去娱乐消遣了,那这就不叫抑郁症。当已经发展为抑郁症时,即使现实中没有挫折和不顺心,甚至明明发生了一些好事,患者仍然会感觉高兴不起来,体会不到该有的愉悦,这些负性体验会不分场合地持续存在,并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 抑郁情绪的痛苦程度可以被人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程度常人难以想象。大家可能都在挫折经历中有过类似的体验,情绪沮丧、可以感同身受,而抑郁症患者所体会到的那种消沉、低落情绪,没有经历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有时你感觉自己已经很低落、很难受了,而周围人还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时需要以你的感受为主,因为情绪体验是很个人的事情,别人透过他们自身的经历和个性来理解你,时常达不到百分百的理解。

  3. 抑郁情绪不会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例如失恋导致你心不在焉、食不知味,但当领导突然交给你一个重要工作,你仍然可能调整自身状态,暂时整理心情来完成工作。而抑郁症会影响到我们基本的食欲、睡眠,进而影响我们进行社交、工作的能力,这种变化是难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消除的,患者对自身的状态会感到无力、无助。

经过这几方面的初步判断,如果是由客观因素带来的负性情绪,没有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工作状态,那可以放宽心,经过一些积极的调整或随着客观因素的消除,自身情绪就会恢复正常。如果仍然难以判断,或感觉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负性情绪,那可以安排正规的精神科门诊就诊,借助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客观的检查来帮你判断。在精神科门诊经过医生的问诊和客观检查,有些人发现情况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心里负担也能消除;如果经过筛查确实需要进行治疗,也可以尽快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希望以上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恢复以往开朗、热情的状态!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

}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会客厅“健康汇”特别访谈。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心理健康愈发受到关注,特别是抑郁症,已成为比较常见的疾病。我国的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如何,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药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教授共同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两位专家好,向新华网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08:42 ]


我们在新闻中经常看到有关抑郁症的报道,感觉抑郁症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了。抑郁症在我国具体的患病情况是怎样的?[ 08:43 ]


确实,抑郁症在国内并不少见,2003年在北京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地区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6.7%。2009年,来自于中国四个省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以抑郁症为主的情感障碍的月患病率是6.1%。抑郁症是种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所以造成很高的疾病负担,目前已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疾病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高致残性疾病,仅次于冠心病,所以加强抑郁症防治刻不容缓。[

像司教授强调的,抑郁症是一个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现在根据统计调查,全国抑郁症患病人群超过三千万,但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他们的治疗率不到10%。对于抑郁症,存在“四高四低”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四高”就是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四低”是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识别率、低有效率。要解决“高”和“低”的问题,让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同时在认知中能够更加科学地理解,改变他们对抑郁症的错误认识,最终让患者及家属正视抑郁症的问题,及早治疗。[

您刚才说到,在中国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率很低,导致“低治疗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08:44 ]


关键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比如我们对待高血压、糖尿病、感冒这些疾病,我们有症状就去看病,该接受什么样的治疗就接受什么样的治疗。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往往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甚至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认为患有抑郁症会有一些病耻感,认为抑郁症是因为压力过大,最近遇到一些事情才会发生。其实,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长时期的情绪不好,我们都应该及时救治,得到科学诊治,这样会有助于抑郁症的处理。[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 08:45 ]


抑郁症的病因是很复杂的,有研究提示,导致抑郁症有遗传因素,可能跟人的性格特点有关,也可能与后期遇到一些挫折有关。抑郁症是一种有生物基础的精神心理疾病,并不是“心病”、性格问题。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个图片,这个是大脑,大脑在高倍的显微镜下会看到上百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正常工作保证了我们个体每天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些神经元之间如何联系?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这个小结构进行联结,突触中间是通过一些神经递质进行调节,我们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等。[

现在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在某些特殊的脑区,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和功能出现了紊乱,患者才表现出相应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障碍或者兴趣不足等症状。其实,现有的医药主要是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让它们之间产生新的平衡,抑郁才能恢复。[ 08:46 ]


一般的人们认为抑郁症是情绪问题,其实这些情绪是脑内的变化引起的。我们每天的情绪高低、有没有食欲、想不想吃饭、睡眠怎么样,都是大脑中化学物质不平衡引起的。比如专业上说的基底节,这个区域神经递质的异常,就会出现坐卧不安、紧张、焦虑、想发脾气。另外,下丘脑这个区域是调节吃东西、喝水的部位,如果这个区域的神经异常会表现出不想吃饭、食欲减退等。我们平时感到有些疼痛在医院找不出相应的病变,有可能是抑郁症脑内的神经递质异常所导致的。[

请杨教授介绍一下抑郁症还有哪些其他的危险因素?[ 08:48 ]


抑郁症发病有几个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08:49 ]


遗传因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抑郁症有遗传倾向,大约40%-7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因此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10倍;性别:成年人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但在儿童中,男孩儿的患病率反而略高;儿童期的经历:幼年期的生活负性事件,比如说儿童时期丧失双亲、缺乏父母的关爱、幼年时受到虐待或者一些其他的经历,例如由于各种原因失去朋友或不能与成年人保持正常的关系,进行正常的交流等;[

人格因素:有些个体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征,也比较容易发展成抑郁症。这些人往往表现为过分的疑虑谨慎、力求完美,道德感过强,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人际关系等;社会环境:婚姻状况不满,家庭矛盾冲突多,人际关系紧张,经济状况不佳,以及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尤其是持续时间长的生活事件,例如丧偶、失业等,容易诱发抑郁症的发生。[

最后,比如像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躯体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等,都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我们在临床上会区分抑郁症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这样就可以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08:52 ]


导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很多,我们有哪些方法判断身边的人是否患有抑郁症?[ 08:53 ]


抑郁症确实很常见,其实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遇到不高兴的事,出现不高兴的体验是正常的。如果说持续超过2周以上,在大部分时间内表现出下面这些症状就要考虑可能是抑郁症。[ 08:53 ]


抑郁症临床分为三种:第一种核心症状,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比如闷闷不乐、高兴不起来,比较严重时会出现悲观、痛哭等;第二种核心症状,兴趣减退、没有任何兴趣,对以前很高兴做的事,非常愿意做的事,现在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做以前感兴趣的事也不会让自己高兴起来;第三种核心症状,精力不足和疲劳感。个体感觉到非常累,晚上休息以后仍然得不到缓解,觉得很容易累,做什么都没有精神,这是核心症状。还有其他的比如焦虑、坐立不安、爱发脾气,或者思维迟缓,觉得脑子跟浆糊一样,根本动不了,以前做起来很轻松的事,现在觉得非常难。[

其他的症状还包括自我评价过低,周围人认为你做的很好,但是他(她)自己仍然认为自己做得很差。再加重以后会出现自责,认为自己拖累了家人、拖累了朋友、拖累了单位,严重的出现自杀,觉得自杀是一种最好的解脱。还有一种症状是躯体症状,表现为食欲下降,吃什么东西都没有任何胃口,体重下降、睡眠异常。还有常见的身体上出现的各种疼痛,涉及到全身各个部位,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时候病人会意识不到,这个是抑郁,觉得身体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就会到各个科室、各个医院反复检查。检查完全正常,但解释不了病人主观的感受。当出现上述这些症状,你要想到可能是抑郁症,需要到专业的机构去接受正规的诊治。[

如果我们能早期发现身边的人有抑郁症的表现或倾向的话,是不是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这样的困难和病症呢?[ 08:56 ]


抑郁症越早发现,越早治疗越好,在抑郁症发病半年内得到正规、科学、及时、有效的治疗,痊愈率会更高、复发率更低,将来治愈得会更好,我们要树立“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有时候,患者自己真的不知道患有抑郁,往往是因为失眠、睡不好觉、觉得身体不舒服去看病。他们往往会选择综合医院的相应科室去看病,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识别出来,不要以躯体疾病进行处治。抑郁症患者会存在一些极端的症状,就是自杀症状。自杀也分为不同等级,比如有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企图,直到出现自杀行为。对于自杀症状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尤其是精神心理医生高度关注的,大概15%的抑郁症患者最后是死于自杀,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评估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在真正决定要自杀之前往往会有一些信号或者线索。我们一般划分三个方面:首先,言语线索。他(她)最近让别人感觉到有一些奇怪,问别人“如果我不在了你怎么办”,可能会问伴侣和孩子,甚至会提起以后你们生活要注意什么事情;第二,行为线索。比如他(她)最近特别注意整理自己的各种重要物品,比如家里的存折整理好,密码是什么,反复地告诉家人。比如最近他(她)特别注重自己的仪表,把自己收拾得非常利落。原来放几十年在重大场合用的物品,最近开始穿戴,或者最近突然组织全家人去旅游、聚餐、聚会等等,你感觉到不该有这种状态,但是发生了;第三,情绪线索。最近他(她)明显的情绪比较差,哪怕有特别好的事情,他(她)也没有表现的高兴、兴奋。尤其是出现痛苦情绪,自己一个人伤心流泪,对未来忧心忡忡,甚至悲观失望,我们要意识到他(她)真的患有抑郁症,甚至有严重的自杀情绪存在。我们特别强调一个理念,无论当前多痛苦,无论你的情绪多差,无论你面临多少困难,自杀都是不该采取的一种方式。有很多医学手段和其他的手段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希望他们树立一种理念,生命是至高无上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失去了永远不会回来。我们一定要树立“生命至高无上”这个理念,把自己的痛苦及早求助医学手段来进行解决。[

您刚才提到抑郁症是可以被治疗的一种疾病,抑郁症可以治愈吗?[ 09:02 ]


如果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而且可以恢复到病前的状态。我们要注意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联合。药物治疗是基础,轻度的抑郁症也要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仅仅药物治疗还不够,因为心理治疗确实有助于提高疗效,有助于改善服药的依从性,甚至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我们特别建议要联合心理治疗,有条件的地方联合一些认知治疗等等这些手段,也会更加有帮助。在治疗过程当中,我们可能要减少心理上的一些误区,要持续地正规、足疗程去用药。总之,治疗是一个严谨、科学的方案,不能随意而为。[

抑郁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而且治疗的效果是很好的。正像杨教授介绍的,一旦发现自己或周边的朋友、亲属有抑郁症,要积极到诊疗机构进行科学的诊疗。抑郁症越早治疗,愈后越好,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实际上,轻度的抑郁症最开始可以接受一些心理治疗进行自我调整,如果效果不好要接受药物治疗。在有条件时,药物治疗结合一些心理治疗,效果更好。还有一些用药物治疗比较困难的患者,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常用的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这个和药物治疗相似,对于某种人群的治疗更安全。但是很多人对于药物治疗会有一些误区,大家经常到综合医院各个科去治疗,比如发烧,吃了退烧药很快就控制了,但是抑郁症是一个慢性疾病,药物治疗起效很慢,通常起效要在2周左右的时间。有时候给病人处方药物,他第二天来说没有效果,反而头晕和焦虑,其实这个很正常,抗抑郁药起效很慢,在你不知不觉当中情绪就改善了,有活力和精力,一般都有两周左右的时间才有疗效。[

慢性病药物治疗是慢性的过程,通常专业上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患者症状得到完全的缓解通常需要8周,甚至12周,这是我们急性期治疗观察的时间,相当于两三个月。经过两三个月药物逐量治疗,抑郁症会得到缓解。还要观察3个月到半年时间,这个是巩固急性期的疗效。有些病人说在巩固期吃药和没有吃药没有什么差别,这个就对了,每天维持正常的状态很重要。在巩固期之后是一个维持期治疗,根据你有没有家族史、家里其他的成员有没有得过抑郁、你这是第几次抑郁、根据病人个人的特征确定维持期需要多长时间,这是整个的治疗过程。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讲,定期去到医院复诊,把病情的变化、在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或者有哪些问题,及时跟医生沟通,医生给予一些专业的指导,对于整个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治疗过程。[

您刚才提到抗抑郁药物,很多患者提到我要开始服用抗抑郁药,他们本身就出现一些抵触心理,不愿意长期服用,您有什么建议和忠告吗?[ 09:06 ]


您这个问题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这是大众对于抗抑郁药及其他精神药物的一个误解。往往认为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太强,这是大家的偏见和误解。抗抑郁药大多数的不良反应出现在治疗早期,有些人吃药还没有出现疗效,但是出现一些焦虑、失眠、恶心等短暂症状,一般在一周左右时间就消失了。这些抗抑郁药是调节神经递质,让它们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有人说停药就难受,其实抑郁症治疗是长期、慢性的治疗过程。很多患者吃药两三个月,觉得有效了,就不看医生擅自停药,这样突然停药会有一个短期的停药反应。另外,也有可能你的症状没有完全控制好,刚刚减轻就停药,症状也会有一些波动。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接受抗抑郁药治疗是最科学的方法之一,应该定期找医生,接受医生的一些建议,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我有几点再强调一下。在抑郁症综合治疗策略里面,我认为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一个策略。无论对于急性期的症状控制,还是维持期、巩固期的预防复发,药物治疗都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对于药物,我们一定要遵循基本的原则。第一,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用药,切忌不遵医嘱随意减轻药量。连续、正规的足疗程用药是最根本的保障措施;第二,要关注心理治疗,而且需要患者主动配合。按照心理治疗提出的一些指导思想去调整和改善。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有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等,有很多种方法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第三,抑郁症其实有30%左右是比较难治的病例,对于这些患者还有一些症状比较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人群,可以及早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缓解症状,之后再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进行维持。[

我们知道,很多慢性疾病都需要患者在家进行自我管理,比如糖尿病就需要监测血糖,高血压就需要监测血压,那么在抑郁症的治疗和康复中,患者自己或者患者家属该怎么样去做好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呢?[ 09:07 ]


这个问题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讲都是非常重要,因为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是长期的治疗,病人自我管理非常重要。第一,病人、家属要了解这个疾病,它有可能是什么因素引起来的。比如家庭的一些教育方式、家庭相处的方式、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第二,要坚持治疗。这个药物治疗过程当中可能有一些不良反应,或者在治疗过程当中病情的波动,病人和家人要及时监测自己的情绪变化,防止在治疗过程当中已经稳定的情况又出现波动;第三,病人要监测自己长期服药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都需要和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处理。此外,药物治疗是方法之一,病人还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病人觉得自己情绪好了,但做什么事情精力不足、容易疲乏,这就要坚持锻炼,我们通常建议病人做有氧运动,对他康复有帮助。在疾病缓解期,有可能在生活当中一点点的小事,例如和人发生冲突,或者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很容易导致他病情波动和复发。长期的健康管理包括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能够独立的处理、承担一些生活中的挫折或压力,让病人保持一个康复的状态。[

我们平时可以测血压、测血糖、测体温,其实抑郁情绪也是可以监测的,并有很多方法,有患者自己用的自评量表,还有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的他评量表。我简单介绍一个9条目健康问卷,通过9个问题,可以系统地评估你到底有没有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 09:09 ]


比如第一,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第一个等级是“完全不会”,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第二种是有“好几天”存在这种情况。第三个是有“一半以上的天数”,比如一周当中有3、4、5天都有这种提不起劲,没有兴趣的状态。第四个是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这样的症状。第一等级是正常情况,第四等级是严重的情况。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最近有没有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第三,专门评估睡眠,他有没有存在入睡困难、睡不踏实或者睡眠过多。睡眠问题分为三个阶段,刚开始准备上床睡觉是早段睡眠,中间是中段睡眠,早上要醒的是末段睡眠。如果刚开始有困难,比平时延长了半个小时,也有标准是比平时晚一小时还睡不着,说明入睡有问题。早上的阶段有症状,是比平时提前一小时醒来,例如平时是6点钟醒来,现在是5点钟,甚至3点钟醒来,这就是早醒症状;第四,没有精力,很疲乏。虽然他没有做任何运动,但还是很疲乏;第五,没有食欲,或者还有少数患者有可能吃的比平时多,这种情况也是异常情况;第六,觉得自己很糟糕、很失败,感觉到让自己、家人失望,甚至严重到觉得自己活着为家人增加麻烦,给社会添加负担。这是关于自我认知问题,自我评价很差。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他有可能是一个大教授,是一个很强的人,但是他在抑郁期间觉得自己都不行;第七,对事物的专注有困难。也是关于认知有问题,一个抑郁症患者在抑郁严重的时候,思维反应是会下降、减退的;第八,言语速度和行为速度都是慢的。比如他原来走路很快,最近抑郁的时候步伐很慢,甚至抬不起步,这个动作明显缓慢。最后一条,就是我刚才说的自杀、自伤的行为,这往往提示他的抑郁很严重。一旦出现自杀现象,说明抑郁症已经很严重,要紧急到医疗机构救治。[

这个量表一共有9个条目,每个条目给一个分数。最后把这9个条目的分数累计在一起,如果总分在4分以内,说明没有抑郁;如果累计总分在5到9分,说明抑郁是轻度;如果分值是10到14分则是中度抑郁,15分上是中重度抑郁,20分以上是重度抑郁。对于轻度抑郁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中度以上要尽早开始进行药物治理。我们可以合理选用相应的量表进行病情的动态评估。每周评估一次,把每周的情况记录下来,这样你自己就知道自己的病情在加重还是好转,有助于医生帮助量化评估病情。[

我们都知道一有句古话是防患于未然,我们如何更好地防御抑郁症的发生呢?[ 09:11 ]


传统医学一直强调应该治未病,这个理念在精神卫生中相当重要。我们第一强调,不要等到他已经很重了再去治疗。第二,一定要综合治疗效果才会更好。我觉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我们在抑郁症的防治上还要加上一些非药物的治疗策略。第一,心态调整很重要。很多人就是心态不好,对于很多问题过于在意,受到表扬的时候觉得自己一切都好,在受到批评的时候觉得都不好,这样的人容易有抑郁情绪。我们要学会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心存喜乐,只有这样才能以平和、积极、阳光的心态来对待我们自身的状况;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的睡眠。因为我们知道睡眠障碍也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甚至也是让很多患者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也确实有研究,长期失眠,比如连续两年失眠的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的好几倍,失眠症状是早发症状,也是病情波动的一个早期症状。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对于一个有抑郁情绪的人,都需要一个正常的睡眠,能每天维持6到8小时左右;[

第三,我们要有合理的运动,因为运动是最好的放松,运动也是最好的让大脑休息的一种状态。运动还会增强我们的活力,让我们有更好的幸福感、享受感、放松感;第四,是饮食,我个人认为合理的饮食控制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吃多了难受,不吃也不舒服。人的所有欲望都要加以合理的控制。对于食欲也要进行调解和控制,要注意均衡饮食、全面饮食,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脂肪蛋白质合理涉入会比较好;第五,用“三个不”来预防抑郁情绪的发生。“三个不”是指我们对过去不要去后悔,对现在不要去生气,对将来不要去担心。这也是心态调整的一个具体的做法。要知道往往很多人是自寻烦恼,明明这个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他还会想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是不是做得不对,对当下的事情因为别人表情、语气不好,他就跟别人吵架、生气,对未来稍微遇到一些挫折,就不敢面对,这些情绪都不易于抑郁的缓解。调整心态,就会预防抑郁情绪的出现。[

其实抑郁症也是一种非常容易复发的疾病,我们如何帮助一些已经患上抑郁症的病人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呢?[ 09:13 ]


抑郁症确实是一个很容易复发的疾病。对于已经患抑郁症的病人,我们在前面内容中已经讨论了很多,一定要积极求治,接受专业的治疗。在长期的治疗过程当中,治疗依从性是很关键的。很多患者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慢性的疾病。觉得情绪好了,就把药物停了,只要复发过一次的病人他再次复发的风险很高。此外,对于一些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前后情绪烦燥,建议注意休息。围产期、更年期的女性,患病风险也很高,多去看医生,接受医生的建议和治理,可以避免抑郁波动和加重。还有一些问题,有些抑郁的发作是有一定的季节性。患者以前的病情在某个季节加重,就要在这个季节频见医生,避免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

今天两位教授分享很多抑郁症的情况,包括患病、预防、治疗的情况,最后请两位各自用一段话描述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认识抑郁症,做好抑郁症的防治工作。[ 09:13 ]


最后总结几点:第一,我们一定要向对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去对待抑郁症,重视抑郁症的治疗;第二,在抑郁症的长期治疗过程当中,我们要树立一种以年为单位的治疗理念,因为它真的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系统治疗对预防复发有更高的保障;第三,抑郁症确实跟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系,所以我们要增加保护性因素,减少损害性因素。什么叫保护?比如积极阳光的心态、合理的饮食睡眠和运动,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自己的目标有合理的规划,对于冲突挫折能够积极主动的化解、调整。同时,减少损害性因素。什么是损害性因素?比如遇到事情很容易情绪化,总往坏处想,甚至对价值观有片面的认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一定有自己快乐的来源。我们一定要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情绪起到更好的缓冲。最后一点,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我们不管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有情绪问题,有抑郁问题。除了自我调整之外,要能够及早地接受正规的咨询、指导,明确自己到底有没有抑郁症。如果有,该不该接受药物治疗,这样才会对自己负责,也对这个疾病将来的愈后更有好处。[

第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不要有病耻感,要积极的去专业机构求治。第二,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方法很多,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科学规范的治疗,症状会得到很好的缓解。第三,抑郁症是可以预防的。在平时生活当中,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心态,包容的性格特点,要生活规律、坚持运动,可以减少不良心态的发生和不良心态的影响。最后,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抑郁症可防可治,是一种常见病,希望大家能够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早消除不良的情绪,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感谢两位专家做客新华网,也感谢各位网友收看本期的新华会客厅健康汇特别访谈节目,下期再见。[ 09:15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自己得了抑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