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国要打戊肝疫苗吗?

7月4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新冠疫情下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研讨会”在穗举行,就疫苗选择、老人接种、未成年人接种等,免疫专家、省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郑慧贞解答当前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最新疑惑。

01、为什么我国老人接种比18-59岁晚推进?

  国家按情况制定策略

  郑慧贞指出,在我国是18-59岁先接种新冠疫苗,别的国家和地区有老人、成年人一起接种,接种策略是由国家根据各自情况来制定的。

  另外,也考虑到老人毕竟多多少少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可能有耦合;老人的免疫功能是减弱的,同样一个疫苗剂量可能比一般成年人的免疫原性数据要弱一点,但也能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

  她认为,推荐一般成年人打完,老年人打,最后才孩子打,这个策略符合我国疫情防控实际。

02、老人能等到疫情来了再紧急打吗?

  呼吁老人不要等,应打尽打

  在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得到很好管控的情况下,确实有些老人对接种有所迟疑。

  对此,郑慧贞呼吁:不要等本土疫情来再打,老人应打尽打。

  她解释,老人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如果在稳定期,也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正在发病期,就稍微推后一点时间接种;除非有接种禁忌证,没有办法打才建议放弃接种。

  不能寄希望于疫情来了再接种,因为疫苗全程接种需要一定的时间,产生有效免疫原性也需要14天时间。

03、打了疫苗没疫情,或者疫情来了但疫苗太久前打了,会没用吗?

  “免疫记忆”很宝贵

  很多人关心,打了疫苗,没有疫情,或者疫苗来了,自己又是很久前打的,会不会疫苗白打?甚至有的人因此千方百计推迟接种时间。郑慧贞认为,这是不了解免疫机制而产生的误解。

  事实上,接种了疫苗,人体除了会产生抗体,还会有一个“免疫记忆”。正是这个“免疫记忆”的存在,以后出现紧急疫情或者接种时间久了,通过加强针接种或者更新疫苗毒株时,人体就会很快产生抗体,争取到宝贵的作用时间,因此疫苗不会白打。否则人体无免疫准备,到时再紧急打两针,还要等14天产生抗体,那应对时间就太久了。

04、老人接种的最高年龄有限制吗?

  百岁老人也能打新冠疫苗

  社会有关注到,在新冠灭活疫苗的说明书上,并没有说明60岁以上人群可以打,这样的情况如何理解呢?

  郑慧贞解释,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明确接种对象是包括60岁以上在内的18岁以上人群,按照我国疫苗管理法的规定,国家卫健委出台这一规范性文件已经是高于说明书的,60岁以上人群是新冠疫苗的规范、合格的接种人群,大家无须担心。

  对于有没有老人接种的最高年龄限制,郑慧贞介绍,并没有,只要没有接种禁忌证,哪怕100岁也可以打,根据公开报道,北京已经有100多岁的老人安全有效接种了。

01、未成年人何时可以打?

  已经有两个疫苗列为“可紧急使用”

  随着60岁以上老人开打新冠疫苗,现在只剩下18岁以下孩子还未能接种了,那么,未成年人何时可以开打呢?郑慧贞指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不过最新的好消息是,我们国家已经同意将国药北京、科兴中维的两个灭活疫苗列为“可紧急使用”。

  这个“可紧急使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疫情防控有应急接种使用时,这两种疫苗可以给3-17岁的孩子进行紧急接种。当然,它并不是你想打就打,需要国家根据情况进行统筹部署,但已经属于保证了“有苗可用”。

  郑慧贞认为,一般来说,3-17岁孩子的紧急接种禁忌证与成年人相同,甚至可能比成年人的禁忌证发生概率小一点。

02、疫苗对青少年的保护性如何?

  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比成年人老人高

  如果3-17岁孩子紧急接种疫苗,对他们有怎么样的保护性?郑慧贞介绍,根据研究,青少年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比成年人老人高。

  6月28日晚,世界权威传染病期刊《柳叶刀-感染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科兴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中国3-17岁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中接种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双盲随机对照Ⅰ/Ⅱ期临床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3-17岁的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采用0,28天接免疫序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

  研究结论支持使用3.0微克剂量疫苗,采用2剂次免疫程序,在3-17岁儿童和青少年开展进一步研究。这是全球首个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疫苗在低至3岁儿童中使用的研究结果。

03、孩子留学或出境能紧急接种吗?

  不行,不属于紧急接种范围

  马上暑假来临,这将是学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出境修学、校园游学的高峰期;有不少小留学生也准备赴海外学习,他们能紧急接种疫苗再出境吗?

  “不行”,郑慧贞介绍,这种情况并不属于紧急接种范围,也就无法接种列为“可紧急使用”的两种疫苗,目前的建议还是尽量非必要不出国、出境,毕竟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01、只打1针的疫苗副作用与保护力如何?

  腺病毒疫苗接种后发热情况确实高一点

  5月31日首批10万剂“一针新冠疫苗”抵达广东,公众非常关注它的保护力。郑慧贞表示,此前这一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公布过数据,单针接种14天后可产生有效保护,对所有症状的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50%要求,对重症的保护效力为95.47%。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较轻微的全身发烧反应确实高一点点,因为该疫苗原理就是相当于一个经过新冠基因镶嵌改造后的腺病毒进入机体,有的人可能发烧。“一般发烧较轻微,而且一般过几天可能自然就好了”,郑慧贞提醒,如果持续高烧三五天不退,觉得很不舒服,或者有其他并发症,或者热度不高但人很疲乏、很萎靡或精神不佳,建议及时去就医,由医生进行判断处理。

  此外,腺病毒其实是平常人群较常感染的,存在一定的腺病毒“预存抗体”,但并不意味着会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因为团队在疫苗研发时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

02、一针苗、二针苗、三针苗,该如何选择?

  现在广东已经有一针苗、二针苗、三针苗,该如何选择?郑慧贞表示,按实际需要的情况接种即可,也就说,疫苗紧张,那就有什么苗就打什么苗,早接种早受保护;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比如紧急要到中高风险地区,时间来不及,一针苗可供选择,如果不急就打两针甚至三针。

  这三种疫苗其实是各有优势的。比如三针疫苗,有的群众“嫌弃”要多打一剂,但其实该重组亚单位疫苗,我们这一技术很成熟的,HPV疫苗、乙肝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戊肝疫苗都是这条技术路线,是将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那一段取出,在体外整合培养制成,针对性更强一些,比如免疫原性。不过三种疫苗的保护力是差不多的,安全性也都符合我国通用疫苗要求。

03、新冠疫苗保护效力持续性研究有结果了吗?

  如果我们真的需要与新冠病毒长期并存,那疫苗的保护持久性就很重要,郑慧贞表示,我们国家正在研究,比如要不要加强免疫?什么时候加强免疫?用什么疫苗加强免疫等等。

  “一切需要科学数据来说话”,她认为,有可能说原来打过两针灭活的,加一针灭活做加强;当然也不排除可能再加一针重组疫苗,或者加一针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免疫的时间段也很重要,不可能无休止比如每个月去打一针,要确定在疫苗降到无保护水平、或疫情袭来时,加强免疫进行提升。

04、民众自己去医院检测疫苗接种后抗体情况,有必要吗?

  打完了疫苗,有的民众自行到医院查抗体水平,对此郑慧贞回应“不建议”。她指出,关于疫苗接种效果,疾控等部门有专业的检测方法,跟医院所做的检测个体有没有感染是不同的。其实研究机构对疫苗接种人群跟踪研究一直在进行着,包括如市民群众关注的疫苗抗体维持多长时间等,但这个研究与医院检测病毒侵犯后产生抵抗力的方法不一样。


}

  近日,国内多地本土疫情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新冠疫苗的关注度居高不下!

  大家应该也有比较明显的感受,

  各地的疫苗接种站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一时间新冠疫苗供不应求。

  防疫千万条,疫苗第一条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超5亿剂次

  单针新冠疫苗在我国多地开打

  对此有网友开玩笑称:“之前是因为害怕而不去打疫苗,现在是因为害怕才去打疫苗。”

  写到这里,小编突然想起张文宏医生曾在三月份接受采访时说过,害怕打疫苗不是疫苗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

图源:视频截图 

  作为抗疫优等生,在我国的严防严控下,大部分人或许已经忘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可怕,直到这些天新增本土病例的出现,人们才回忆起那曾经“被支配的恐惧”。

  目前,中国已上市的新冠疫苗分为三种,分别是单针、双针和三针。在之前的宣传中,接种的新冠疫苗大部分都是双针的,单针和三针疫苗的出现让很多人有些不知所措。

  不慌,小编这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三种疫苗。

  简单来说,这三种疫苗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两针的是灭活疫苗;三针的是重组亚单位疫苗;而最新出的一针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

  一针、两针、三针的疫苗有哪些区别?

  两针剂的灭活疫苗代表有:北京生物、武汉生物、北京科兴;

  三针剂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代表有:智飞生物;

  一针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生物。

  灭活疫苗(两针)是最经典的一种疫苗形式,是将体外培养的新冠病毒“杀死”并纯化,被灭活后的病毒没有致病能力,但仍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抗体。灭活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在其他病毒的疫苗制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重组亚单位疫苗(三针)以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为靶点,通过重组表达RBD蛋白,诱导人体产生中和抗体,从而阻断新冠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ACE2结合,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采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成熟的CHO细胞重组表达RBD蛋白特异性抗原,技术先进成熟。与已上市的乙肝疫苗、HPV疫苗、戊肝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生产工艺相似。 

  腺病毒载体疫苗(一针)属于新型疫苗中的载体疫苗,它是将病毒的核酸片段装到经过安全处理的腺病毒身上,再注射到人体内。注射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病毒核酸的抗原活性,激发身体的免疫作用。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安全性比较高,但接种剂量大、免疫期短、免疫途径比较单一。整体来说,适合绝大部分人群接种。

  重组蛋白疫苗生产不需要完整病毒,安全可靠,易于大规模生产,成本低但缺点是需要接种三针,接种周期比较长。适合居住在低风险地区,且时间充裕的人群接种。

  腺病毒载体疫苗需要接种1剂,无需考虑接种间隔时间,但免疫反应强度一般弱于两针、三针疫苗,在预防早期流行病毒时没问题,换成后期突变病毒时,保护效率大多会下降。比较适合有临时或紧急任务需要前往疫区、却没有足够时间等待的人群接种。

  以上三种疫苗虽然技术路线不同,但它们都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并且在上市之前,都是经过药监部门审查批准的,其安全性、有效性都是有一定数据做支撑的,均可以放心接种。 

  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汇总

  1.接种完疫苗是否可以洗澡?

  接种新冠疫苗后(包括其它疫苗)可以洗澡。接种人员往往在接种后嘱咐受种者当天不要洗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接种部位的感染,避免或减轻局部反应的发生。

  新冠疫苗含有吸附制剂,部分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或硬结,洗澡时要避免过度按压、刺激,洗澡后要保持局部清洁。

  2.接种完疫苗是否可以抽烟、喝酒、吃辛辣食物?

  正常的活动、饮食不影响疫苗效果,也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但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乏力、甚至恶心、腹泻等症状时,应适当调整饮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更不要酗酒或暴饮暴食。

  3.个人可否自由选择接种疫苗的种类?

  目前尚不能跨区登记或自费自由选择接种,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如需提前接种,可持有效证件和相关证明到居住地所在街道镇进行审核登记,因公出国者可到单位所在街道镇进行审核登记。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新的疫苗上市一定会提高产能,加快全民接种,他建议,不必刻意挑选或等待某一种疫苗。“我们应该建立尽快接种、尽早接种的观念,只要身体条件符合,有什么打什么,尽快建立免疫屏障。

  4.新冠疫苗可混打吗?

  5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回答道:目前我国批准附条件上市的疫苗有三种灭活疫苗、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一种紧急使用的蛋白亚单位疫苗,共三种技术路线。按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原则上建议用同一个企业的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产品来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

  如果接种地区没有再供应同样的疫苗,或要异地接种,建议用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产品来替代。不同种技术路线的疫苗目前不能“混打”,如先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不可用腺病毒疫苗或蛋白亚单位疫苗替代。

  5.我国现有疫苗能否应对印度变异株?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表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疫苗可以应对印度变异株,可以产生一定保护作用。病毒在不断变异过程中,变异还会加大,一旦出现我们现有疫苗应对不了的变异株,我国灭活疫苗有快捷的方法可以应对。

  觉得有用,发给身边好友和家人看看吧!及时科普,高效接种!

  本文内容整合整理自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新京报、国家卫健委、健康时报网、北青网等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有必要打戊肝疫苗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