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男,患恶性肿瘤治疗费用高昂,可以沪惠保报销吗?

你有没有给爸妈买过保险?

你确定你买的保险真的能赔吗?

不是危言耸听,给我们爸妈辈们买保险,一直都是销售误导高发的重灾区。

因为忽略健康告知,买了也不能赔的有:

因为不懂保险购买思路,每年白交几万块去买理财险的也有:

想给爸妈一份保障出发点是好的,但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

在你为爸妈买保险之前,建议你好好看完这篇文章。

不仅会帮你避开买老人保险的坑,

还会教你正确投保思路,最后更会有四套投保方案,方便你直接抄作业!

一、避开这三大坑,给爸妈买保险就成功一大半!

在介绍投保思路前,我更希望你能避开以下三大陷阱,那给爸妈买保险就成功一大半了!

我们去为爸妈买保险,第一关就是健康告知。

在线下买保险时,会有一份纸质问卷;在网上买保险时,也会有健康告知页面。

我们必须根据爸妈的身体情况,如实回答问题,才能成功买上这份保险。

但或是销售误导,或是一时粗心,忽略健康要求的人太多了!

很多人买件衣服、买对鞋子,都要一再比较,再三考虑;

但为什么对于保险这种能够解决人生危机的产品,如此大意呢?

健康告知是买保险的第一道门槛,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恶意隐瞒或是忽略足以影响投保的重大事项,这份保险是很大可能是不赔的!

所以在给爸妈买保险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他们的健康情况,再去选择合适的产品。

2、买了保费倒挂的产品

保费倒挂,也就是你交的钱,会比保额(保险公司可以赔给你的钱)还要多,这点在老人重疾险上尤其常见。

以某款重疾险为例,55岁的男性买30万的保额,需要每年交21270元,一共交20年。

这意味着你一共要交给保险公司:21270 x 20 = 42.54万,就是为了保险公司在你大病时赔给你30万?

这样的保险,买来有什么意义?

这钱存着赚点利息不香吗?为啥非得养保险公司?

买保险就是要利用好杠杆啊,尽可能用更少的钱去买更高的保额。

一般老人过了55岁,我就不建议买重疾险了。一方面因为年龄、身体原因可选产品不多,另一方面是真的贵。

咱们爸妈那辈生活节俭,你让他们出钱买保险,多半是不太愿意的;

但是面对以各种高收益包装的年金险,他们却特别容易入坑!

其实年金险可以给我们带来长期的现金流,而且安全稳定,买一份养老年作为退休金的补充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但是买保险一定要“先保障,后理财”,在我们躺在病床上时,年金险可一分都不会赔。

更何况,年金险的水非常深,各种数字弯弯绕绕的,极容易踩坑。

还记得那个”买保险吗,交六万赔五万“的梗吗?

这是此前在抖音很火的一个视频。

李先生的母亲在10年前买了一份养老年金险,一共交了61150保费。此时想退保,只能拿回58000;而根据当初的计划书,显示此时收益应有16万,相差甚大。

背后原因是:李先生母亲买的是5万保额的方案,但业务员在推销时却拿了10万保额的计划书来展示收益,赤裸裸的销售误导。

面对保险公司,李先生愤怒质疑:究竟是保险公司养我妈?还是我妈养你们保险公司?

二、给父母买保险,我只会推荐这几种!

好了,避开以上三大陷阱后,我们再来聊一聊:给父母买保险,究竟要买那种?

上了年纪会遇到哪些风险,咱们都懂:身体不利索,容易摔伤碰伤;

年纪已高,患上癌症、心梗、脑中风等大病概率也高。

所以我们也得对症下药,给父母买保险,建议按照以下思路:

在给父母买商业险之前,一定确保父母已经有医保了。

城市户口的就参加居民医保,农村的父母也买一份新农合。

医保是国家给的福利,是救命稻草,每个人都应该参与。

一年只要几百的医保费用,就能换来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报销额度。

老人年纪大了,手脚反应没那么灵活,摔伤碰伤等意外很常见的。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全球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数量超过2亿,相当于平均每3秒便会有一起因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案例。

意外险可以报销因意外受伤的门诊、住院费用,部分老人意外险还会有骨折等额外津贴;

而且每年保费就一两百块,非常实用,很适合老人。

· 百万医疗险/防癌医疗险/惠民保

适合老人家的医疗险主要有以下三种:

我建议优先买百万医疗险,买不了再考虑防癌医疗险或惠民保。

如果是感冒发烧,或者一些小毛病,老人自己或者儿女都可以hold住费用。

但如果是一场大病,很多家庭禁不住这一大笔开销,因病返贫的例子太多了。

而百万医疗险每年上百万的报销额度,可以有效应对疾病风险,报销这笔“大病费用”。

但百万医疗险的健康要求非常高,老人家如果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而买不到了,可以考虑防癌医疗险或惠民保。

相较于意外险和医疗险,重疾险的保费要高的多。

如果你预算不多,不买也行,或者考虑价格便宜的消费型重疾险。

如果父母因为健康或年龄的问题,买不了重疾险,或者觉得太贵了,也可以考虑防癌险。

防癌险就是重疾险的简化版,只会针对癌症;如果不幸罹患癌症,保险公司就会赔付一笔钱,随我们用。

寿险就是人不在了,就赔一笔钱。

这听起来很晦气,但对于家里的经济支柱很重要,万一人没了,也能让家人体面地生活下去。

对于上了年纪的长辈,如果已经退休,没家庭的经济责任了,完全没必要考虑。

但如果还需要赚钱养家,那也可以考虑下,反正也不贵。

这可能是很多老人喜欢买的保险,让保险公司来发养老金,多爽啊。

但年金险是一旦买了,这笔钱就不能轻易取出;

当意外、疾病等风险到来时,年金险非但一分钱都赔不了,还要我们继续交保费。

所以买保险,我们一定要先保障,如果还有闲钱再考虑这些理财险。

三、四套方案,一次为爸妈买对保险!

买保险,有两大拦路虎,一是年龄,二是健康。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能买的保险也不同。

上面已经说了投保思路,但如果到了实际操作,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人怎么买保险才最划算?

接下来我准备了四个方案,想要抄作业的朋友有福了:

1、45 - 55岁身体健康,保险怎么买?

对于 45 - 55 岁的中老年人,如果身体条件不错,预算也比较充足,可以考虑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都配齐。

我以 50 岁男性为例,做了一个基本方案:

通过上面的组合,每年保费 5000多 出头,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保障。

意外险我选取的是橙护卫(尊贵版),在大公司种性价比最高意外险,一年不到 300 块,医保目录外费用也能报销。

医疗险推荐好医保长期医疗20年版,一买就能买上20 年,不用担心产品停售等情况。

对于50岁以上人群,重疾险会比较贵瑞华的新瑞保已经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了;但是保到70岁,20万保额的情况下,每年依然要交3226。

所以如果你预算不多,重疾险不买也没问题。

至于定寿,推荐的是性价比较高的定海柱2号;如果不幸因去世,能赔付 50 万,也能给家人留一笔钱。

不过如果此时没有多少家庭经济上的责任了,比如即将退休、子女出来工作等,寿险的必要性也不大了,可以酌情考虑。

2、45 - 55岁身体欠佳,怎么买保险?

父母年纪大了,难免会有一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这种情况就很难买到百万医疗险、重疾险了,建议可以退而求其次,考虑防癌医疗险和防癌险。

同样以 50 岁为例,做一套身体欠佳人群的方案:

意外险,几乎没有健康要求,还是可以考虑橙护卫(尊贵版)。

微医保终身癌症医疗险最高 70 岁都能投保,重点是可以终身保证续保,不用担心后期会因理赔过或身体变差而不能续保。

防癌险,推荐昆仑健康康爱保,它可以标体承保三高、糖尿病人群,50岁最高仍可买30万保额,并且能根据预算灵活选择保定期或保终身。

除了保障恶性肿瘤,它还可以保障原位癌,是当前防癌险中性价比较高的一款。

总得来说,这套方案性价比很高,每年不到4000元,就能身体不好的中老年人群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障。

3、55-65岁的父母,如何买保险?

如果父母的年龄已经60 岁以上,能买的重疾险、防癌险和医疗险非常有限,就算能买也不划算。

另外,到了 60 岁,父母即将退休,也没必要考虑定寿了。

因此,意外险 + 防癌医疗 是比较合适的配置思路:

可以看到,60 岁的男性,保费 1400 左右,能获得如下保障:

意外险,我们配置了小米综合意外险2021,326 块能保 100 万,社保内的医疗费用,都能报销。

防癌医疗险,如果父母买不了百万医疗,可以选防癌医疗险,能报销癌症的治疗费用,而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能终身保证续保,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意外险、防癌医疗险健康要求较低,所以这套方案就算身体条件不好的老人也有机会买到,比较实用。

4、65岁以上的父母,如何配置保险?

大多数老人到了 65 岁以后,都有或多或少的疾病,很难再通过健康告知。

这种情况下,只能买 意外险 + 惠民保险。

我们以 70 岁老大爷为例,看看他的基本方案:

老人容易骨折摔伤,万一发生意外 小米老人意外 最高能赔 30 万,受伤看门诊或住院最多能报销 5 万。

360城惠保能报销医保内住院费用,不用健康告知,就算是 90 岁高龄,有癌症也能买,非常适合老人家。

这里之所以推荐360城惠保,是因为这产品全国都能买。

如果你当地有属于自己城市的惠民保,如北京的普惠健康保、上海的沪惠保、天津的津惠保,也可以直接选择。

最后我想要强调,以上保险方案的搭配,仅仅是提供一些投保思路。

希望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预算和父母的健康状况来配置,产品会变,但思路不会变。

也没必要盲目攀比,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保险方案的配置也是不尽相同的。

关于给父母买保险,相信大家还有不少疑问,我们挑选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1、能不能偷偷给父母买保险?

如果是带有身故责任的保险产品,为了防止道德风险,一般要被保人知情,保险公司也会通过回访确认。

如果是不带身故的产品,比如消费型重疾险,可以偷偷给爸妈买。但买完后最好还是告诉父母,以防自己忘了,到头来白白交了保费。

2、给父母买保险前,要不要去体检?

只要符合健康告知就可以投保,没必要刻意去体检证明父母的身体状况。

如果刻意去体检,父母当初没有的疾病也会写进病历,反倒对投保造成影响。

3、农村父母买保险有什么注意事项?

农村父母节俭惯了,也没有保险意识,很多人觉得新农合的两百块多,不愿意花,可能没有医保。儿女记得可以确认一下父母的新农合有没有交。

②风险多,更需要注意意外风险

农村的父母一般都闲不住,经常上山下地干农活,摔倒风险更高,而且儿女不在身边,受伤概率更高,更需要一份注重意外医疗的意外险。

③不要去不正规的小诊所

农村的父母不太愿意上医院,小病小痛都是扛过去或者用些土办法治疗,即使去看病也是常去一些不正规小诊所。

去这些小诊所看病,不仅会有安全隐患,而且保险也是不会赔的,大多数保险只会赔偿二级或以上的公立医院费用!

4、父母的保险不合适,退保要注意什么?

在父母的年龄段,其实可选产品不多,如果身体已经出现健康问题或者年龄偏大,没有续上新的合适产品之前,不要轻易退保。

如果因为保费过高,承担不起,可以考虑减额交清或者减保的方式缓解。

如果觉得已经买的保险实在太坑,就是想要退保,那请先确认给父母买新的合适的产品,并且确保等待期已经过了再去退保。

父母身体健康,是儿女最大的福气。

但是不可否认,父母年纪越大,患病的风险也越大。

保险不能让我们的父母不生病,但可以帮助我们转嫁因为疾病带来的财务风险,还可以给他们更好的医疗条件。

希望以上攻略可以帮到你为父母买到一份合适保险,

更希望我们无论怎样忙碌,都可以时常关心下爸妈情况,哪怕只是一个电话。


我是深蓝君,专注保险测评,日常科普保险干货。如果回答对你有用,欢迎点赞支持!

以下精华文章,尽是深蓝君总结多年的从业经验后创作而成;在买保险之前看一看,绝对可以帮你省下几万的冤枉钱!

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

}

百度28岁男性,患恶性肿瘤,治疗费用高昂,请问沪惠保可以报销吗?... 百度28岁男性,患恶性肿瘤,治疗费用高昂,请问沪惠保可以报销吗?

如果通过随申办APP购买沪惠保,可以在APP上在线申请理赔。去年有过类似的案例。患者接受爱普盾疗法属于特定高昂药品被纳入保障范围,该患者每月花费13万,该患者没有既往症,可以获赔70%。但确诊后投保的话,属于既往症人群,可以报销30%。更多详情可百度参考一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9岁男孩小强从小背部弯曲畸形,在本该快乐的童年忍受着病痛和折磨。去年,他在上海新华医院脊柱中心被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接受了手术。这种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头号遗传病杀手。其主要表现为以四肢近端为主的进行性肌萎缩无力,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今年春节前,小强在新华医院注射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如今已完成2次注射。这种药,曾因70万元的“天价”受到关注。去年的医保谈判中该药再上热搜,最终以3.3万元左右的价格敲定。热搜背后,是国家相关部门的决心——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这个“小群体”,说的就是患者。蝴蝶宝贝、瓷娃娃、月亮孩子、熊猫宝宝……这些美丽名字的背后,是多数人难以想象的痛苦。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日前,记者来到上海新华医院,听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儿内分泌遗传科主任邱文娟等专家聊聊他们眼中的罕见病。

图说: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下同)

听说记者来采访,新华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十分感慨,“谢谢你们关注罕见病和患病群体,他们太苦了!”他介绍,目前国际公认的罕见病近7000种,约占人类疾病种类的10%。整体来讲,罕见病并不罕见,在中国预计超过2000万。罕见病80%由基因缺陷导致,50%于儿童期发病,30%于5岁前死亡。常累及人体多器官,多系统,呈慢性、进行性耗竭性发展,多为终身疾患,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有些罕见病一眼就能看出来,但还有一些发病隐匿,比如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后期发展到尿毒症,就只有肾移植一条出路了。

新华医院是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罕见病定点诊治医院,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上海市牵头医院,先后成立了上海市筛查中心、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上海市罕见病诊治中心、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等。全国各地走投无路的患者来到这里,他们中有的已经在求医路上奔波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有的辗转多地,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渴望“一锤定音”。2021年,新华医院诊治的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121种)的罕见病患者超5700人。

不明原因腹泻、呕吐,持续半年,皮下脂肪消耗殆尽,虚弱得不能下床,几乎变成“纸片人”,5岁小男孩承承(化名)患上了什么“怪病”?承承的妈妈说,孩子从小不愿意碰鱼、肉、蛋、奶等荤菜,几个月前出现发热症状,同时伴有腹胀、呕吐,精神变差,并出现嗜睡症状,到当地诊治后,怀疑肠梗阻,进行了手术治疗,但并没有缓解症状。一家人先后辗转福州、广州、北京等各大医院,不得其解。

不久前,他们来到新华医院求诊。猜测、讨论、验证、否定、再猜测……专家组每天反反复复地了解病情,更新化验结果及病情进展,终于柳暗花明!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郭桂梅主任查找了上百种罕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后发现,承承患上的是一种名为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LPI)的罕见病!因基因突变,摄入蛋白质后,会出现呕吐、腹泻、昏迷、无力等症状。找到病因,对症治疗,承承的身体状况开始恢复。这种罕见病,全球报道仅两百例。

“患者和家属们为了一纸诊断已耗费大量精力,但最苦的还不是确诊,对治疗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更让他们焦虑,甚至恐惧。”蒋更如说。

罕见病发病率低,诊疗难度大、漏诊误诊率高。能否早确诊、早治疗,对于罕见病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存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华医院先后开设了儿童、成人的疑难杂症与罕见病专病门诊,其中,外省市患者超81%,罕见病诊断率75%;17个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

男孩乐乐6个月左右时,被家人发现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他不能翻身,也不能独坐。1岁之后肌力低下更明显,不能抬头,说话声音轻且含糊不清,紧张时双上肢不自主抖动……脑瘫!外院的诊断让乐乐的家长怀疑。一家人抱着孩子来到新华医院,最终确诊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治疗及时,乐乐明显好转,摆脱了“脑瘫”的标签,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

图说:儿内分泌遗传科主任邱文娟

“早点,早点,再早点!” 儿内分泌遗传科主任邱文娟说,最心痛的,就是看到罕见病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外地患儿阳阳在新生儿筛查时发现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这是由于体内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缺乏导致甲基丙二酸不能够正常被代谢而引起的疾病。“两个月大时来到新华医院已经晚了。一查血色素只有2克,一般正常人是10克,磁共振发现大脑像纸一样薄。如果从确诊后立刻治疗,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延误了一个多月,孩子神经系统受损,完全不可逆了。”两个月说长不长,但已是截然不同的结果。邱文娟强调,在儿童罕见病治疗中,早确诊、早发现至关重要。她接诊的罕见病儿童中,如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从小发病后及时来医院治疗,效果良好,有的还在出国留学、结婚,过上正常生活。

推动罕见病临床诊疗规范工作,这也是新华医院罕见病专家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近3年来,新华医院参与编著《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等15部罕见病专家共识,为罕见病筛查、检测、诊断、治疗提供规范性指导。近期顾学范、邱文娟团队正在编写国内首部《尿素循环障碍诊疗指南》,为儿童尿素循环障碍的及时发现、对症治疗提供指导建议。

“罕见病医生就像活跃在医学界的‘侦探高手’,考验的是抽丝剥茧的审慎和挑战疑难的执着与孤勇,不仅要‘泛观博取’,更要‘熟读精思’,还需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蒋更如说。上海新华医院建立了罕见病多学科诊疗模式,实现了多学科诊治优势的强强联合,医生们携手,明显提高了诊疗效率。

一些看得早可实现临床治愈

如今,随着社会对罕见病及患者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加上多组学、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被逐一攻克。如用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用酶替代药物治疗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法布雷病,均可达到临床治愈。除了批准上市的药物,还有更多的基因治疗药物处于临床前实验或临床试验阶段。

28岁的小杨刚升级宝妈,宝宝在新生儿筛查中发现是法布雷基因携带者,法布雷病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伴性遗传的溶酶体储积症。通过倒查,发现自己也是携带者。在新华医院就诊后,小杨才意识到,自己脚肢端一碰东西就有烧灼痛感,这正是法布雷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如果不进行治疗,这种疾病会随着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并危及生命。眼下,她正在新华医院进行酶替代治疗。医生们也会对其宝宝进行跟踪,根据酶缺陷程度及时干预治疗,可以过正常生活。“今年的费用通过医保和商业保险已经基本覆盖了,后面每年三五万也还可以承受,积极治疗,生活充满希望!”小杨说。

高昂的治疗费用,是部分罕见病患者永远的痛。但乐观点来看,有药,好过没药。目前,已在我国上市且有适应症的50余种药品中,已有40余种纳入了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将大大提高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罕见病药物进入医保、商业保险,以及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尽管很难,但相信罕见病的春天很快会来。”蒋更如说。

去年8月,上海首例享受“沪惠保” 儿童法布雷病酶替代治疗在新华医院顺利完成,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所需的注射用阿加糖酶β药品费用,可通过特定高额药品费这项进行报销,报销比例达70%。今年1月1日,7个罕见病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惠及脊髓性肌萎缩症、血友病、法布雷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多发性硬化、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等疾病患者。

对于这类致病基因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是确诊的最佳手段,比如SMA,通过一次简单的验血就能检测出谁是携带者。邱文娟介绍,新华医院牵头“中国多中心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研究”项目于2021年1月启动,通过芯片捕获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3万例新生儿进行156种遗传病159个基因筛查,对筛查阳性患儿做进一步检查,以便确诊或排除疾病,对确诊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及随访。

医学的进步,也打破了罕见病患者不能生育健康子代的“魔咒”。蒋更如介绍,比如,对于SMA,基因检测一旦发现携带者,症状前给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可大幅改善预后;通过携带者筛查,能够及时发现人群中的携带者和高风险妊娠孕妇,通过植入前诊断以及产前诊断做到二级预防,避免疾病发生。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陈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性肿瘤社保有啥补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