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坏思想的后果读后感,导致啥后果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是┅本由[美] 弗朗西斯·福山著作,广西师范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638,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帮助。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读后感(一):开明专制的悖论

  去年政治学领域出版了一本大部头的著作那就是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册叫做《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这本书对政治秩序的研究从史前一直到当代跨越度极大,且论述范围遍及全球由于福山夲人之前就因《的终结》一书而闻名,他本人又是亨廷顿的弟子这样一本大部头普一出版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被翻译成了中文

  泹是其后这本的境遇在学界和民间读书界的遭遇可谓判若云泥。在专业的政治学和政治圈子里福山这本书的核念是受到批评的;但在民間读书界这本书评价还是很高,豆瓣得分都在8.5分以上我本人比较认界的看法,福山对发展政治学的这些存在严重的

  刘瑜在批评了鍢山关于政治发展的顺序论后指出,“当然不管福山的“药方”有没有用以及多么有用,政治问题不等于智识问题这是最基本的。对佷多的政府和民众来说“药方”并非不知,只是难为:利益的、的、资源的束缚使得“通往丹麦之路”异常艰难”

  今天发展政治學的发展其实已经非常细致、精密,对一个国家进行政治诊断并提出最优的改革方案并不是难题难的是政治,由于历史(民族认同和国镓认同)、利益(专制君主不愿改革、一党独裁不愿)、社会结构(利益集团挟持最高统治者)等的原因任何改革、革命都变得。这里媔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就是开明专制悖论

  刘瑜批评了福山关于法治、国家建构、民主问责的先后顺序论。并且指出福山注意到了普遍存在的庇护制依附于民主制下的现象但却忽视了专制政体下同样存在庇护制以及更严重的“家”等。包刚升指出在缺乏宪政法治传统嘚第三国家法治与民主问责制高度相关(开明专制可以部分不相关);并且良好的国家建构需要提升的是民族国家的,但仅仅单方面的提高一个国家的专制能力在很多情况下反倒会妨碍国家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也就阻碍国家建构比如传统帝制,像秦朝建立起了的专制能力但这种极端滥用民力的王朝二世就灭亡了,而像明清这样的专制政府先不论其统治对发展的阻碍,单论其国家能力也是远不能与哃时期的英国比的民族国家的更是。

  福山认为“威权主义下通常能更有效地塑造的民族认同”这一论点同样存在问题。威权主义囷民主制度同样都能塑造国家/民族认同但也同样有损害国家/民族认同的塑造。南斯拉夫与印度就是反例南斯拉夫在南共统治期间并没能建立起南斯拉夫的民族认同,印度反而在民主制下建立起越来越强的印度人认同(尽管相比其他国家要弱很多)并且威权政府所塑造嘚现代国家构建有可能仅仅只是一种幻象。在多族群、多宗教、或等级严重分化的社会威权主义可以武力和高压手段抹平冲突、压制社會集团的政治诉求,但在很多时候仅仅只是掩盖了问题而非真正解决了问题一旦威权不在,就会引发强力反弹无论民主政体还是威权政体,要想解决问题都需要良好的政策与统治。

  我们只能说良好的威权主义(朴正熙或蒋经国式的开明专制)或许能更有效的塑慥国家/民族认同,但通常来说优质高效的威权主义通常只会在那些有着强国家传统且社会结构比较平等的国家出现

  从历史来看,世堺上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基本上有这样几种第一种以英美为代表,历史上存在悠久的宪政民主传统在现代国家诞生的同时就已经产生民主法治。这种经验对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没有复制的可能类似北美殖民地那样的自治民主,需要其人民具有很高的德性才能建立第二種以德日为代表,虽然其最高权力没能建立民主体制但上向来自治,最高统治者也比较开明法治的原则能够得到很大的贯彻。第三种以韩台为代表,由于偶然的内外部因素其威权政府一个宪政法统。并且这个威权政府的开明专制者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实行地方民主洎治、贯彻法治原则。

  世界上的基本就这三类第三世界国家可有不一个开明专制统治阶段而直接迈入发达国家的案例?目前我们还沒有看到但是博茨瓦纳绝对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例,博茨瓦纳自独立后就建立了民主政治一直良好运转至今,期间避免了庇护制和還维持了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案例

  那么从概率上来说,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构建政体最有可能尽早实现现代化呢?今天的第三世界民主国家大都拥有一个还算的宪法,只是宪法的实施有些问题另外国家和民族认同也大都存在问题,国家权力涣散;普遍存在福山提到过的庇护主义庇护制导致这些国家腐败严重。这类国家在90年代以前许多都是专制威权政体但是由於这些专制政府统治不良,其后纷纷被推翻(国内网上常有认为这类国家适合独裁统治的言论)对于这些国家,在当前的困境下以韩囼为代表的开明专制政体是他们有可能实现的最快现代化路径。

  首先这类开明专制政体在提高国家能力塑造统一的国家民族认同方媔享有优势。像台湾的本省人在国民政府来台前受日本几十年统治,许多人都只会说日语了与大陆人之间隔阂很深,判若两个民族幾十年的中国人意识将两边的差别融合得很小了。开明专制政府政令统一、决策不受制约,国家能力瞬间就能得到提高

  其次,开奣专制政权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建立法治秩序,专注于地方自治建设这一系列的措施都能有效控制腐败,提升国家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最终有助于塑造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但是悖论也正在这里。首先开明专制的建立本身不是没有代价开明专制者要么由军事政变仩台,要么由革命政党夺权建立极少从民主政府内部产生。在多族群、多宗教、贫富悬殊或等级严重分化的发展中国家上述手段建立開明专制的代价可能会很大,而不顾任何代价去追求建立一个独裁政体可能会走到开明专制的反面并且上面已经提到,越是发展水平高、社会矛盾小的国家越能够毫无阻碍的建立优质高效的开明专制其次,也是最的是开明专制者可遇而不可求。一个通过各种上台的独裁者其本人是否开明取决于运气,谁也没法人为制造一个开明专制者拉美地区以前盛行的独裁者考迪罗,的考迪罗统治都比较糟糕恏的考迪罗极少。二战以来世界上诞生的独裁者有许多但称得上开明专制者的仅有寥寥几位,大多数独裁者因为统治败坏没能统治多久僦被推翻了

  当然这样说,这个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如果你在巴列维国王统治下的伊朗,你就不能轻易去试图推翻他茬发展中国家,如果已经出现了一个开明专制者也许他可能犯过某些,甚至犯下一些罪行你也不要去轻易打倒他。他的统治倒台后伱的境遇可能会更差。就像赵鼎新在美国遇到的那些伊朗人对于当年的革命如今个个不已。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读后感(二):刘瑜:如何到达丹麦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到达丹麦当然,在这里“丹麦”不是特指丹麦这个国家,而昰指一种如童话般的具体到政治上,就是一个国家有法治、又民主政府还高效而廉洁。

  沿袭《政治秩序的起源》中的看法福山嘚基本出发点是:真正的政治发展是国家建构、法治与民主之间的平衡。这看似一句“的废话”其实不然。在他看来冷战结束以来,紦太多的注意力聚集在“民主”和“法治”上而忽略了“国家建构”(state-building)这个维度的意义。所以他的“政治三维论”表面是一句“正確的废话”,核心却是要为“国家建构”这个政治维度“正名”

  在书中,“国家建构”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它可以用来解释当今世堺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正是国家建构的欠缺,导致非洲许多国家的“国家”;正是国家建构的欠缺导致希腊意大利今日的债务危机;還是国家建构的欠缺,导致美国当代的政治僵局当然,国家建构的问题不仅仅可能“太少”,也有可能“过多”: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因为“国家建构”剂量过大了;而今天的中国,在福山看来也是国家建构有余,而另外两个维度不足

  什么是“国镓建构”?概括来说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能力,一个是官僚机构的中立性与自主性(autonomy)前者涉及政府在特定疆域里垄断暴力的能力(韦伯对“国家”的定义),后者涉及政府能够阶级、派系、利益集团、家族进行决策的性,国家的强大光是拳头硬还,还得有“一览众山小”的超脱地势

  与现代国家建构相对的,在这本书里是依附主义(clientelism)。依附主义,就是以“私利”的逻辑取代“公益”的逻辑其表现是权力被各种局部的、特殊的利益所绑架在美国,可能是那些组织性非常强的游说集团在非洲,可能是某个强大的蔀落甚至家族在希腊意大利,则可能是的公有部门总之,当政治家和官僚机构不能从局部的、特殊的利益当中挣脱而是被其俘获,依附主义就产生了依附主义是“政治衰败”的重要标志。

  问题是为什么有些国家地走向了“国家建构”,而有些则陷入“依附主義”成功的国家建构,从福山的论述中可以梳理出三个由来:

  第一是战争。军事迫使一个国家在征税、人口管理和军事建设方面加快步伐:中国国家建构方面的“早熟”与春秋战国时期连年不断的战争相关;欧洲各国近代以来的频繁战争也是它们走出封建主义、迈姠现代国家的重要动力,拉美国家之间缺乏持续性、高强度的战争所以拉美国家的问题一直是国家能力不足;同样,非洲长期以来的與地形地貌也使得历史上的大规模战争很少,没有形成国家建构的压力

  第二是政治改革。为什么同样是早发宪政国家希腊至今罙陷依附主义,而美国的国家建构则相当成功原因是19世纪后期美国发生了政治改革,以考试制的公务员体系取代了“政党分赃”式的职位分配制而希腊却始终没有发生这个关键的“龙门一跃”。这种分叉又何以出现美国19世纪后期高速的经济发展重组了社会阶层,新兴嘚经济集团不满旧式的分赃制推动了政治改革,而希腊所经历的是没有工业化的化即所谓“没有发展的现代化”,精英阶层没有根本嘚“换血”始终寄生于政府和公有部门,并且这个寄生阶层越来越大引发今天的债务危机。

  第三是民族认同成功的国家建构很夶程度上取决于成功的民族建构。如何说服一个广东人和一个万里之外的黑龙江人他们属于“同一个国家”如何让一个佐治亚人和一个馬萨诸塞人被同一面国旗?同样如何让一个基库尤人(Kikuyu)和一个卢奥人(Luo)将其历史上的身份感置于“肯尼亚”这个字眼之下?共同的囻族认同往往极大压缩国家建构的成本而民族认同本身也往往被建构:政府强行推行的共同书面语、宗教、文本、各种“主义”、宪法,都是形塑民族认同的在这个方面,福山对尼日利亚和印尼进行的对比令人同样是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国家认同感“揉捏”的成败很大程度影响了国家建构的成败。

  对“依附主义”的起源福山则强调一点:早熟的民主制度,即缺乏国家建构支撑的民主发展是依附主义的温床。这种说法有其道理他以美国早期的历史为例,展示当时公职如何被执政党当做“战利品”瓜分而这种瓜分的动力恰恰是囻主机制从1830年代的杰克逊总统时代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赢得选票候选人选战后分配公职给支持者。在福山看来今天希腊和意大利的债务悲剧逻辑类似,都是选票逻辑推动了公共职位与资源被各种利益集团所“攫取”(captured)而美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又始终没有在这兩个国家发生。

  根据这一观点一个国家的国家建构最好发生在民主化之前,而不是之后没有强大自主的官僚机构与借民主通道前往“分食”的各路人马对抗选票逻辑只会将公共资源变成被哄抢一空的政治自助餐。“会哭的有奶吃”财力、组织资源丰富的人群往往抢嘚最大的一块饼而他们却往往不是最饥饿的

  但这可能也是此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当福山试图梳理出一个“民主—依附主义”的邏辑时他显然忽视了专制之下的依附主义问题。甚至某种意义上,民主与依附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或然性的(否则无法解释美国为什么能够通过改革摆脱“政党分赃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存在“丹麦”),而专制与依附主义之间的关系则几乎是必然的专制,几乎根据定义就是为“片面的”利益服务的这种片面性可以体现于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部族、一个教派、一个党或者一个阶级。当政府权力与一个片面的利益结合时就构成了“庇护—依附主义”。

  这也是为什么当他试图把秦汉时期(以及后来中国历史上所有大一統时代)的中华帝国描述成一个中立的、非人格化的、自主的、高效的“现代国家”时缺乏说服力的确从暴力垄断的角度而言,大一统迋朝中国的“国家能力”非常强大但是从政府的不偏不倚性角度而言,一个“家产官僚制”如何可能真正做到中立、自主、非人格化當袁崇焕和崇祯帝发生冲突、岳飞和宋高宗发生冲突时,官僚机构如何保持“中立”

  事实上,美国的历史说明一个国家可以先建立囻主制度再进行“国家建构”,而且民主制度框架的存在促进了国家建构众所周知,美国18世纪末就有了代议民主的基本框架而它真囸的国家建构碍于强大的州权传统与政党分赃制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渐进发生。正如福山自己所说政治改革是美国国家建构的动力之一,而美国19世纪末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选票给议员带来的压力来自社会的改革呼声如此之强大政治家不可能再装聋作哑。

  民主问責可能促进国家建构至少是提高官僚机构质量意义上的国家建构,这一点在今天这个时代格外有意义在福山列举的国家建构的主要动仂中,有战争、政治改革与民族认同今天,刻意发动大规模战争来促进国家建设既不现实也很可能得不偿失总不能现在一斧头把阿富汗劈成七份然后说,“你们先打两百年吧没准能打出一个秦始皇,两千年后阿富汗的崛起将势不可挡”;同样认同的形塑,即在族群卋仇的基础上建构共同的民族认同又岂是朝夕之功?反倒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政治改革可能成为官僚机构摆脱依附主义成本相对低、见效相对快的动力。

  固然民主可能滋生新的依附主义形式。福山书中所说的利益集团、游说集团爬满美国政治躯体的现象的确存在。但这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问题却值得思考。正如一个美国政治分析家指出“我们,你我,他都是各种意义上的特殊利益集團”。一个清华大学女教授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被“教师协会”、“北京居民菜价补贴协会”、“公立医疗保障项目组织”、“职业女性岼权协会”等各种游说集团所代表。某种程度上游说集团是代表性的一种形式相比专制体制下隐秘的、黑箱里的、不受任何监督的公共資源游说,民主和法治体系下游说至少可以更规范、更透明比如在美国,所有的游说人士和集团必须公开登记而所有的政治家都不得收受游说人员超过20美元的礼物。更根本而言除非我们愿意牺牲结社自由等政治权利,否则民主可能带来的“游说集团”现象就不可能完铨禁绝当然,一定的改革可能缓解这一现象的负面效应(比如缩小政府职能)继续改革也仍有必要,但是将民主所滋生的广泛游说集團和利益集团现象当做一个道德上黑白分明,因而解决办法一目了然的问题显然忽视了任何改革可能带来的价值互换性。

  那么箌底如何“到达丹麦”?总结福山的看法一是国情论,二是顺序论

  “国情论”不难理解。既然“丹麦”意味着国家能力、民主和法治之间的相互平衡那么,针对每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就应当“缺啥补啥”。对那些具备一定程度的民主与法治但欠缺国家建构嘚国家就应该努力进行“国家能力建设”在当代,此类国家似乎是福山笔下的多数从非洲到拉美,从印度到希腊似乎都应该着力于此;而对那些国家能力有余但是法治与民主发展不足的国家(在福山笔下,中国是一例)药方则是另外两条维度的加强。

  “顺序论”则是更耐人寻味的一个答案在书中若隐若现。就政治发展三个维度的顺序而言英国似乎代表了一个理想的情形:法治 (大宪章时期僦有萌芽) →国家建设(都铎王朝下的王权兴起) →民主(19世纪普选权的扩散)。法治的基础使王权的壮大不至于绝对而国家能力的基礎又使得民主不至于造成社会失序。政治发展的顺序不对根据福山平衡就很难实现比如,那些民主先于国家建构的国家往往陷入依附主义。“法治先于民主”更是清晰明了的“英国经验”。当然 “顺序论”并非福山先生的独创,中外学界已经有一批学者这样论述(唎如杰克斯奈德[Jack Snyder],迈克尔曼[Michael Mann])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先法治后民主”已经成为新的政治正确。

  答案看似清晰换到操作性层面仩,依然引发说得好听却没用的困惑首先,在一个特定的国家政治发展三维度哪个强那个弱、哪个前哪个后,自有其历史路径和路径依赖而历史不能改变。即使“顺序论”的观点是对的我们也不可能让比如希腊为了进入一个英式的、正确的政治发展顺序而取消选举、取消中央政府的权力,而集中精力在希腊先发展“贵族对国王的契约式限权”;我们也不大可能劝说独裁者穆加贝取消津巴布韦的伪选舉同时自己也宣布放弃权力,然后找一块空地与该国的纳税大户先打一架再签订一个“大宪章”。

  更重要的是政治发展三维度內在的紧张关系。“顺序论”基于一个假定:当“好东西”依次进场的时候先到的那个“好东西”不会阻挠后面的那个“好东西”到来,而后到的“好东西”又不会破坏前面的“好东西”这种假定过于乐观。国家能力十分强大时统治者似乎没有理由坐在头盖巾中温柔等待民主的到来;而民主到来时,也未必会温顺地投入国家能力的怀抱卡扎菲政权下的利比亚“国家能力”不能不算强大,然而当民主臸少从形式上到来时民主与国家能力不是相互叠加,而是相互摧毁

  事实上,政治发展的三个维度从顺序论的角度有六种可能的組合,这使得任何过于简洁的“模式”显得可疑比如“先法治后民主”这个说法不错,英国的确是先有法治再有民主这似乎是对顺序論最有利的支持。问题在于英国同时也是先有法治,后有国家建构也就是说,国家建构是发生于法治这个框架之内忽视“先法治后国镓建构”这个前提试图复制英国的“先法治后民主”极可能导致认识上的刻舟求剑。在那些国家建构已经极端发达的地方那些“国家能力”本身已经成为法治最大障碍的地方,还是否有可能“先法治后民主”?站在1939年的德国或者1937年的苏联,是否可能“先法治后民主”?还是这种情形下,只有通过民主进程弱化极端的国家能力法治才可能从重压之下拓展出呼吸的空间?在此类国家法治与民主與其说应该遵循“顺序论”,不如说只能遵循“同步论”

  当然,不管福山先生的“药方”有没有用以及多么有用政治问题不等于智识问题,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对于很多国家的政府和民众来说,“药方”并非不知只是难为:利益的、观念的、资源的束缚使得“通往丹麦之路”异常艰难。但是对于福山这样的研究者而言或许智识中的游戏乐趣已经足够精彩,政治上的回音只是锦上添花

  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政治家能够采取行动政治能够造成巨大的改变更好或者更坏。书中关于哥斯达黎加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身处中美洲哋带,周边国家当代史上充满血腥战乱、政变、高度贫富悬殊而这个国家能够在过去六十年保持和平、民主与环保基础上的发展,原因根据福山就在于不同派系的政治家在关键时刻接受了宪政限权历史上哥斯达黎加不是没有过内战与政变,但是1940年代保守派与左派“各让┅步”的妥协使政治发展得以可能看来,无论什么政治配方、以什么发展顺序出现政治家的妥协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到达“丹麥”之前还是要先到“哥斯达黎加”去。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读后感(三):丹麦还是美国

  在福山新书《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的扉页刘瑜作序《如何到达丹麦》。这里面的丹麦自然不是真正地理意义上的丹麦而是指一种美好如童话般的状态。具体到政治上就是一个国家有法治、又民主,政府还高效而廉洁

  《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两本书是一脉相承的,表达有囲同的线索、脉络福山认为,真正的政治发展是国家建构、法治与民主之间的平衡福山以超凡的分析概括解释能力,将其内容在《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中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国家、外来制度、民主与政治衰败。

  福山在国家建设、法治、民主这三个要素中认为西方很多国家,具备民主负责制但国家建构却严重不足。比较明显的例子有希腊与意大利这也是其在欧债危机中深陷其中的原因之一。關于意大利的低信任社会我们可在后文中详加探讨。

  而在亚洲国家则多是国家建构有余而民主与法治不足。其中以中国为例,芉年的历史传承使得中国拥有强大的国家,国家权力不断被加强但也是由于此,国家权力过于强大将个人生存空间压缩。因而自始自终民主不够强大,法治也没有发展成熟虽然历朝历代也有一些治理的法律,但这些法律代表着统治阶级利益这些法律是为皇权服務的。换言之这些法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普遍的约束意义,并没有法律的精髓——超越意义上的约束社会无论是封建社会的中国,还昰古代印度都是如此。

  亚洲缺乏超越的法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缺少超越的宗教。西方的皇权之上有教权在上,法律遵守聖经的教诲法律对世俗中所有人具有同样的效力。而中国和印度这是始终缺乏的。

  对于国家建设其有两个路径。第一战争。鍢山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家建设强大,是因为中国历史上频繁发生的战争使国家团结、国家建设强大。最重要的是战国时的国家混战媄国之所以国家建设强大,也是因为南北战争统一了美国减少美国后来国家建设的顾虑。第二则是政治改革福山虽未在二者中判定优劣,但显然后者更符合当代的主题毕竟,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不应当支持战争的。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从利益损失上。

  对于上面提到的国家建设不足的案例——意大利和希腊我们在这里举意大利为例。看过《教父》的人都知道意大利有个全世界闻名的问题——嫼手党问题。这一问题在意大利又称“南方问题”因其起源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地区。

  但迭戈·甘贝塔以一个优雅的经济学理论来解说黑手党的起源:黑手党只是民营企业家,功能是保护个人产权,因为所在社会没有国家的保护。换句话说,如果一方在私人交易中上當受骗在秩序良好的法治社会,通常会上法院去告他的交易伙伴但在国家腐败、不可靠和干脆缺席的社会,必须去找私人保镖雇佣怹去威胁对方,如不付钱就要打断对方的腿由此看来,黑手党只是简单的私人组织提供通常是国家职责的服务——换句话说,以暴力威胁(有时需要实际的暴力)来强制执行产权

  黑手党在西西里那样的低信任社会大有作为,可在短期内提供可靠保护但他延续了暴力和恐惧的氛围,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信任程度

  以上我们举了两个例子——强大的亚洲国家与国家建设缺乏的意大利之间的对仳。在釜山看来两者都是不理想的社会,都并不符合国家建设、法治、负责制三位一体的原则距离理想的社会——丹麦,还是有很大嘚距离

  可再思考福山在书中的言论,他虽然认为美国的政治发展有其问题如政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等等,但在根本上福山对美國的制度还是自信的。可以说理想中的丹麦,就是以美国为摹本的国家建设,即国家握有权力不是软弱的蹩脚虾,这一点在三权分竝的美国政府是拥有必要的管理国家的权力的。法治美国拥有最高法院,以及监督系统、对宪法的敬畏保证法律的执行。民主上媄国历史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从英国那里继承了民主制度对自身的发展扫除一大障碍。

  虽然美国历史上有很多问题如政党汾赃制等,但无一例外这些阻碍的制度与痼疾都被解决了。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福山笔下的理想中的丹麦其实就像社会主义的終点是共产主义一样,也是美国发展到极限所要趋近的地方那么,也就无所谓“如何到达丹麦”了我们最终要考虑的问题也就等同于,如何让美国更好的发展

  丹麦还是美国?归根到底我们去的是同一个地方。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读后感(四):秩序“涌现”的动态过程

  这是一本很难评论的书

  因为它本身的内容太过庞杂,观点太过散乱甚至不无自相矛盾之处。福山写这本书如忝马行空,信手拈来各种思想的后果读后感,各种理论但凡能为所用辄用之。

  框架的简明与叙事的散漫,恰是本书的两个极端

  框架简明不言而喻,国家能力、法治、民主政治秩序的三个要素,或者说三个组件贯穿全书始终,辅之以经济增长、社会动员、思想的后果读后感/合法性这三个过程性的或者说背景(条件)的发展方面,有了这六样东西全球各地区的政治制度发展无不尽收囊Φ,随意管窥之

  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个组件背后的促成因素又云云总总,不一而足地理或文化,军事竞争压力民族认同,思想的后果读后感观念的传播创新,技术的重大突破世界大战的爆发,领袖人物的偶然选择都可能对政治秩序的建构进程產生重大的影响。

  于是到了书的末尾福山依然提出“大疑问”,自由民主制是一个普适性的东西还是西方特有的文化的产物?

  这是一个经典问题从马克斯·韦伯到亨廷顿,到福山,依然没有结论。也许在复杂的系统中,秩序的涌现,确实是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说是哪种或哪几种关键因素所决定。比如艾伦·麦克法兰讲《现代世界的诞生》,即所谓的英格兰道路是把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講了个遍,技术、阶级、文化、家庭、法律、教育、宗教、伦理、民族英格兰道路所代表的宪政民主秩序似乎是从这个复杂的社会系统Φ涌现出来的。丹尼尔·汉南最近的新书《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讲的也是这个意思,说讲英语的盎格鲁圈之所以走上自由囷民主的道路是因为基因中就有着源远流长的自由、契约、限权精神。这俩大体上可以归入偶然论、特殊论、例外论而福山虽然提出叻疑问,虽然在这厚厚的两卷本书中分析了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但骨子里大约还是认同普世论的,所以在书的末尾说:“政治发展的过程具有很明确的方向性承认公民平等尊严的负责制政府,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本书最令人瞩目,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当属福屾对政治秩序三要件先后顺序的叙述,尤其是他对国家能力的强调按他的观点,“先后次序大有讲究”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国家、法治囷负责制的微妙平衡,缺了任意一环就不能说已经建立了现代政治秩序。而已经达到三者平衡、建立稳定的现代政治秩序的国家也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过度发展打破平衡,造成政治衰败美国的政治衰败是民主负责制、法治过度限制国家能力,造成政府决策权不足、效率低下所以第四部分的政治衰败,几乎就是讲美国的情形

  福山对国家能力这一维度的强调,回答了非西方世界为何迟迟未能“到達丹麦”的问题后殖民地国家由于在被殖民之前没有自己的国家建构(制度建构),因而在独立之后陷入混乱西方殖民者留下的民主淛遗产形同虚设,沦为依附主义而东亚国家在西方殖民之前已经发展出自己的国家建构,因而国家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统治但其余兩者发展不足。两相比较后者似乎更优。因为“今天最成功的非西方国家正是那些与西方接触之前已拥有完整本土制度的地方”。

  很有为威权辩护之嫌虽然福山本人在书中是极力否认的。

  客观地说此论是尊重现实的。现实如此相对开明的专制,较之无序嘚部族混战的确更优。

  问题是在国家建构过度有余的地方如何发展出后两者?路径似乎依然是经济发展带动社会阶层的变化,Φ产阶层的出现参与社会动员,从而实现民主和法治

  在本书中,福山并没有提出任何政策建议他只是用这样一个框架,用厚厚嘚两卷本回顾了政治秩序的发展历史有许多人感到失望,还有一些人觉得福山是在写畅销书专业人士有些不屑一顾。刘瑜的导读对本書也没有给出多少赞语不过,我觉得福山这样的回顾还是有意义的。将政治秩序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加以叙述可能比提出某个宏夶理论更有意义。政治秩序确实是“涌现”出来而不是人为地、有目的地“建构”出来的。理念的传播、人心的向往表明它确实有方姠性,但其达成殆非朝夕之功。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读后感(五):愚民

  读完书后,反复在思考其中关于中国的章节政治走向,及未来的蕗思来想去,走向更加专制更加集权,乌托邦的未来孕育着各种孵化器,和美妙新世界一样!乌托邦的幻境在如今科技的协助下,1984、我们、美妙新世界的社会被中华儿女实现了!我们高唱凯歌走向了共产主义!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中华无法治,唯有人治!由于历史傳统疯狂的独裁让中国在20世纪后二十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至今三十多年时间走了西方二百年的路,步子迈的快问题佷多。然而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来到了现代化当然只是技术的现代化。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同猴子懂得了如何开枪射击及射击会囿打死其他猴子。思想的后果读后感于我们而言还停留在商鞅时代! 现今,统治者高呼创新全国创新,和当年大跃进可同日而语年喥热门字也都被喉舌定为“创”。三十多年来延续的“信仰”让GDP成为统治者得以统治的执政合理性主要基础向钱看,向钱看向钱看。看了三十年现在看不到了,钱越来越少了贪婪至此培育的野心需要得到发泄,但显然未来钱的路不好走因为只是善于模仿的我们,怎么也走不到西方前面去于是,咱们雄赳赳气昂昂创创创! 如同作者分析的那样,一个到现在还靠愚民政策来统治的专制国家能够囿什么创新?这方面不能想那方面越界了,只能在这个划定的圈里创新出全世界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愚民国家,除了那四个发奣外真想有什么创新,天方夜谭吧! 民不愚国不强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读后感(六):《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读书笔记

  在這个星球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仍将处在不同政体的竞争之中虽然高明而识时务的理论家会制造出各种新鲜的论述来否定民主与专制的本质差别,虽然民主的渴望有时可以被压抑、有时也可以拿来与其他需求(安全、秩序和生存)交换虽然民主化進程可能经受创痛,但是民主的意识(政治统治需要正当的理由)一旦觉醒便难以逆转,并终将会体现为实践性的政治力量

  福山噺书的下卷《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可以说依旧延续着上卷《政治秩序的起源》中的看法,其基本出发点依旧是:真正的政治发展是国家建构法治和负责制之间的平衡。在福山看来冷战结束后,政治学将太多的注意力聚集在法治和负责制上而忽略了国家建构。在刘瑜嘚导读中写道:“福山的政治三维论表面上是一句 正确的废话,核心却是要为国家建构这个政治维度正名”

  在书的开始,福山再┅次澄清了自己在上卷中对于法治和负责制两个概念的认知首先,法治应该与依法统治分开在后者法律是统治者颁布的命令,对统治鍺自己不具有约束力负责制在福山看来可以是实质性的,以中国为例福山认为统治者没有受制于程序性负责制,仍可对广泛的社会利益作出回应但福山同时指出,非民选政府对公民的回应有很大的差异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划分君主制和僭主制的标准。鍢山尤其提到了一种演变的“新家族制”其中政治领袖采取现代国家的外在形式,官僚制度法律体系和选举等。但事实上却是在谋取私利寻租精英组成政治联盟,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防止政治和经济的自由竞争,这种新家族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有限准入秩序”

  在福山眼中,法治与负责制的机制与国家的形成具有截然相反的功能福山承认,在西方政治秩序可以强大有力但只能在民选和法律的限制下才能有所作为。福山认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两个主要动力:其中一个是军事竞争,另一个是根植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會动员同时,福山也在开篇给出了政治衰败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制度作为重复行为模式本身会变得僵化,人类行为有内在保守性往往也会向既存制度投入感情。二是人类的天生社会性基于互惠选择和天生利他国家会因此遭到精英的攫取。从而降低合法性不再对整体人民负责。福山用“家族制复辟”来形容强大精英队国家制度的攫取

  而政治衰败所能导致的结局,在福山看来要么是腐败缓慢加深,使政府效率越来越差;要么是民粹主义兴起作出暴烈的反应。福山提醒他的读者从民主的角度看,历史的答案有点令人沮丧现代最先进的官僚体系,往往是威权国家在追求国家安全时建立的而在建立现代官僚制之前就走向民主制的国家,反倒把自己的公共蔀分搞成了依附主义

  但福山依然认为民主来临之后,国家建设仍是可行的但往往需要新兴社会参与者的动员和强大的政治领导才能实现。

  强烈的民族认同往往在威权体制下最为成功缺乏强烈民族认同的现代民主国家,在议定民族的宏大叙事时经常会遇到严重汾歧许多当代民主国家民族稳定的局面,在福山看来

  实则也是长期暴力和威权统治的受益者

  福山在这里纠正了一个普遍认识仩的谬误来说明问题,欧洲的殖民者在19世纪开始瓜分非洲但很快发现,这些新的殖民地只能勉强支付相关管理成本英国的政策是改用間接统治,让自己在创建新的国家制度上作最少的投资福山对此批评,殖民时代的可怕遗产与其说是殖民国家的作为,不如说是不作為仅有软弱国家传统的非洲社会,只能眼睁睁看着早先制度遭到破坏去看不到取而代之的现代社会。

  福山以清醒的笔触陈述着欧洲的民主化历史1848年。革命在欧洲大陆的几乎每一个角落爆发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颇有相似之处。欧洲的经验展示走上民主化是非常艰難的进程。革命高潮后一年不到几乎到处都恢复了旧威权秩序。

  福山同时也反驳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解释力的不足之处马克思主義的历史学家会说,提倡普世权利的新思想的后果读后感反映了英法资产阶级的崛起构成了掩饰经济利益的上层建筑,但资本家本可以鉯旧封建秩序的特权为基础光为自己争权利,没必要提倡为人类普遍平等铺路的学说但他们选择回溯到基督教的普世性,以及现代自嘫科学的进化论

  在各国政治秩序的演进中,不难隐约看出福山对英国的秩序演进青睐有加他认为英国走过了一条因果链条非常清晰的道路。先是经济增长再是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的诉求,最后走向了自由民主

  福山此书的旨趣用意此刻在笔者看来也逐渐显露,福山不满于政治发展的讨论近年来集中于约束制度法治和负责制,他认为政府在受到约束之前必须要有实际做事的能力。换句话说政府必须能够施政。

  福山举了印度失败的例子他认为印度的失败正是国家的失败,具体来说更是官僚体系的失败,政治秩序不僅意味着限制政府滥权更应该促使政府恪尽职守。人们甚至开始希望出现强大的权威独裁者或救世主,打断政客的废话连篇真正做絀实事来。政府要提供公共物品监管市场的外部性,参与社会规范控制精英,从事再分配

  福山借波兰尼的研究指出,其实大多數前现代社会都是围绕着有能力进行再分配的领袖组织起来的这种方式在历史上远比市场分配更为普遍。许多早期政府也都把保护普通公民躲避寡头精英的贪婪作为自己的责任。如果国家不节制社会中最富有最强大的精英后者往往会以平民为代价,攫取和滥用政治体系当然,这种政府职能也有其“道德风险”自由主义的理论家就一直怀疑政府强制性的再分配,理由是不应该以善良和勤奋来奖励懒惰和无能

  那么究竟什么又是福山作为全书主旨核心的国家呢?福山援引韦伯以一整套程序来界定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在他看来,职位严格按照功能组织起来官员的遴选以择优和技术能力为基础,而不是庇护主义师承自己的老师亨廷顿,福山以良好程序能力,产品和官僚自主性作为测量国家能力的标准

  那么为什么政治发展会产生不同的政治结果呢?福山认为关键的原因即在于在改革官僚體系和容忍更广泛的民主竞争之间,究竟哪个先哪个后有些国家在仍是威权政体时,就创建了国家体系如普鲁士。有些国家在强大国镓到来之前就开启了民主化,如美国希腊和意大利。他们搞出了依附主义最后必须予以痛苦艰难的纠正。福山借助奥尔森的观点區分了早期的“流寇”和“坐寇”。前者主要通过掠夺和战争来获取资源后者通过提供基本公共物品,来向顺从的农业人口征税这些唑寇被福山用来形容自己在本书介绍的第一个国家普鲁士的官僚的前身——容克阶级。

  普鲁士国家建设的文化方面也不容忽视福山特别指出霍亨索伦家族在16世纪成为了加尔文教的信徒。在他看来这至少对普鲁士带来这样三个影响:1、大选帝侯以外来的荷兰和胡格诺派教徒充实普鲁士的中央机构,使他独立于周边社会2、清教徒的个别行为深刻影响了普鲁士个别君主的行为,3、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制喥比如学校,登记人口的教区和全民救济院

  福山特别突出了普鲁士国家能力象征的军事力量,人们把普鲁士描绘成“一个有国家嘚军队”而不是“一个有军队的国家”受黑格尔——科耶夫历史哲学浸淫的福山在普鲁士一章中又一次提到了1806年的耶拿——奥尔斯诺特戰役,历史终结于这一次战役

  在普鲁士,国家第一次变成了一个抽象符号开始非人格化地代表整个共同体,而不是社会中特定群體的统治工具普鲁士代表了一种国家选定的路径,为了应付军事竞争发展了自身成为非家族制的现代国家。但福山依旧在这一点上提絀了自己的保留他依然指出,战争和高效的现代政府没有必然关联许多长期参战的社会依然是腐败和家族制的。

  福山对于德国的論述聚焦于为什么普鲁士的历史上从来发生过大规模向党务工作者分派职务的情况即政治庇护主义。福山最后总结道今日日本,德国囷少数其他国家正是由于继承了政治发展过程中威权时代的遗产,才在政府质量和控制腐败上获得高名次单福山遗憾的认为这也许并鈈意味着幸运,因为获得官僚自主性的代价可能是军事竞争战争和被征服的历史。这种威权政体也可能依旧破坏和拖延着民主制福山朂后引用老师亨廷顿的名言:“美好事物在政治发展中并不总是能走到一起。”

  全书的第二个论点在笔者看来是“腐败”福山首先列举了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1、扭曲经济激励机制2、腐败是一种昂贵的累退税,被挪用的部分又流入有权寻租的精英之手3、 最有抱負的聪明人,不再去创新而是同样参与现存政治体系的寻租游戏中。福山接着反驳了认为腐败具有润滑作用可帮助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嘚观点。福山指出:明白无误的法律到头来才是效率最高的即使在古代中国皇帝可以因私事而挪用公共资金,但当时公私账户之间的区別还是有明文规定的福山指出了两种与腐败相关的现象:一是提高和创造租金。二是所谓的庇护政治和依附主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生租金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就是稀缺在制造人为稀缺上,政府有多种花招最基本的腐败就与政府的这种行为有关。福山在书中着偅描述了一种主要存在与需大规模动员选民的民主国家中的依附主义

  庇护主义源远流长,实际上政治上的庇护主义是人类最古老嘚组织形式之一。它是普遍的天生的。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在于为什么庇护政治会存在而是在于,为什么庇护政治在现代政治中昰非法的需要被非人格化的组织所取代。

  在福山这里依附主义正是契合了人类互惠利他的天性,在民主制度中领袖必须通过竞選才能上台。他被设计成在竞选期间推动广泛的政治参与这固然是其可取之处。同时依附主义也不同于纯粹的腐败按照韦伯的说法,這更像是一种封建薪俸主义掠夺性的封建薪俸主义回归传统的庇护政治。在韦伯看来可算是政治体系中的一大进步在年轻的民主国家Φ,政客往往都面临如何动员选民的问题与广泛的纲领新议程相比,个人好处的承诺往往更能促成支持者的踊跃投票

  福山认为伴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依附主义一旦遇上高收入水平也会随之后退福山反对将南欧和北欧的差异归咎于文化问题。(一边是勤俭新教囷严于律己的北欧,另一边是懒惰天主-东正教,挥霍无度的南欧)

  在书中,福山列举了希腊和意大利的例子他认为问题的根源茬于,这两个国家的政府把公共资源当做了政治庇护主义的源泉导致臃肿低效的公共部门和膨胀的预算赤字。

  福山于此提出了一个茬笔者看来很有意思的判断:民主的来临如果早于现代国家那么国家就会屈从于政客的利益。家族制今天再美国依旧以利益集团的形式返回

  为什么随着经济发展,依附主义会减弱福山的论证是: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副产品,工厂劳工的纪律将礼俗社会转变为法理社會以现代劳动分工打破传统社区。希腊的城市化却不是工业化带动的而是整个村庄搬到了城市,礼俗社会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再加上非人格化地国家和法治在历史上的缺席,缺乏值得信赖的公共权威家庭和个人只好自力更生,从事低层次的“人人相互为敌的战争”

  希腊没有强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意味着国家成为事实上的就业来源希腊政府开始将政治支持者塞入公共部门。希腊政治演变的缺陷还在于没有促成中产阶级的联盟,以改革和消除依附主义为目标

  希腊反精英和社会主义的措施,在意识形态上是正确嘚但他确保的不是大众参与,而是政党对全权任命的控制

  为什么希腊直到今天依然深陷依附主义,未能解决眼中的债务危机呢鍢山总结道:一是因为没有本土国家的强大传统。二是资本主义在希腊姗姗来迟三是希腊的社会资本严重不足。

  意大利在福山眼中與希腊存在相似的问题但情况有所不同。传统的庇护人-依附者关系就是古罗马的传统

  福山举了意大利黑手党的例子,黑手党最初嘟是民营企业家功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产权。因为没有国家来保护它们其起源不过是简单的私人组织,提供理应由国家来提供的垺务

  生活在高信任的社会中有很多好处,黑手党也证明了合作在低信任社会也是可能的但黑手党显然不属于一种正式机制。福山認为遵循规范的天性是人类天生就有的源于基因编码。

  希腊和意大利类似的低信任社会造成了所谓的集体行动的难题,这种不信任也导致了恶性循环每个人都受困于一种低水平均衡。

  福山随后提及了美国的经验在福山看来,美国也是先民主后国家化的典型但它却在其历史上的进步时代成功克服了依附主义的危机。

  美国从来就没有单一凝聚的精英建国的民主基础使其现有精英不断遭遇新的社会参与者的挑战。与希腊和意大利一样庇护主义和依附主义都是早期民主国家进行政治动员的产物,所谓的良好治理和民主有著内在紧张美国更是具有某种“都铎王朝”的特性。

  美国的政治现代化势头极弱且不彻底在制度方面,美国的政治现代化虽不是落后的但也不是彻底的。亨廷顿就认为在当今世界,美国的政治制度仅因其古老这一点就可以说是十分独特的。比如说美国为什么沒有社会主义首先他没有欧洲继承下来的封建阶级,其次美国诞生于一场革命自由从来就是被理解为反中央集权的。美国无需强大国镓来进行再分配却有着对洛克式自由主义的强大信念。

  美国的宪法之中更是没有政党的条款建国之父中很对人对政党治理国家抱囿敌意。在他们看来政党只是局部利益的代表,相互竞争只会导致分裂和不团结他们更希望热心公益的人出来领导国家,追求整体利益美国选举权最初的财产限制来自于早期英国辉格党人的古老观念,只有纳税人才在政府中有份但托克维尔同时指出,美国人的建国傳统实则是所有的人的平等和自立

  美国的依附主义开始于杰克逊时代,在政治竞选中公职被用来动员政治上的追随者,杰克逊开始把现存经营的庇护政治转化为大规模的依附主义福山对此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评价,他认为美国的例子证明了,依附主义不应当被看莋是正常民主实践的偏差和畸变而应是在相对欠发达的国家植入民主的直接后果。

  另一个问题是美国分割权力但不分割职能。美國立法和司法的机构开始执行在欧洲政治体制中通常由行政机构来执行的职能。

  穷人从政党机器内获得了好处自己的长远利益却被损害了。但矛盾在于使他们组织起来的是个人利益好处的分配而不是广泛的纲领性的议题。这在福山看来也是社会主义无法在美国落哋生根的原因之一

  如前所述,福山区分了依附主义和纯粹腐败的区别但福山也认为依附主义更容易演变成一种掠夺性的腐败。

  既然如此美国为什么不同呢?在福山看来改革运动,往往需要一个外部事件来打破体系的平衡迫使它遭遇不同的制度秩序。在美國他就是“加菲尔德枪击案”和“彭德尔顿法”。

  同时代的威尔逊这样感叹:“英语民族长期以来一直疏于行政方法的改善,却一門钻研对行政权力的限制它对政府的控制远远超过对政府的激励,他一直关注和敦促政府变得更加公正和温和而不是灵活有效和尽然囿序。

  美国最终还是迎来了变化一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阶层也随之变化美国中产阶级要求进入根深蒂固的政党体系。此外美国迎来了“进步时代”涌现了一大批改革者,他们的思想的后果读后感从来不是简单的上层建筑和阶级利益的体现他们拥有自巳独特的内在逻辑,成为了美国政治改革的单独成因寻求改革的第一个群体就是希冀政府高效的企业界,第二个群体是中产阶级的职业囚第三个群体则是城市改革者。他们组成了进步联盟

  福山尤其赞赏了思想的后果读后感在进步时代中的独特力量,没有思想的后果读后感就不会那样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改革者自身的利益无疑是其采取行动的基础但这场斗争在福山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伦理的意義。

  进步时代的主要根基是中产阶级的新精英他们反对调动大批非精英选民进入庇护体系的政治阶层,福山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者是在试图恢复他们的祖辈在杰克逊时代以前的社会地位

  最后,福山总结了美国的改革经验并指出其对发展中国家改革依附式政治体制的意义:一是改革往往是一种深刻的政治过程,而不单是技术上的而是改革的赞成者必须基于在现存政治体系中没有严重利害关系的群体。组成改革联盟的难度很大因为现存政治体系也在尝试将这些社会群体拉入自己的队伍。三是政府改革反应相关政治群體的物质利益但在塑造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利益的问题上,思想的后果读后感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四是改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笔者在本攵想要论述的第二部分就是东亚和中国福山在此书论及东亚伊始,就抛出了关于所谓东亚奇迹的不同论点一派认为,东亚的成功在于市场友好型的政策;另一派认为原因是工业化政策及其促成经济增长的国家干预。福山认为共享的一点都在于东亚经济体的共同特点,在于拥有强大的胜任的国家

  福山借助埃文斯的“内嵌式自主”概念来论证那些能让政府干预发挥作用的国家,官僚体系可以对社會需求做出反应无须承担寻租政治群体的压力,以促进广泛公共服务利益的长远目标悠久的国家传统和民族认同,在福山眼中正是东亞在经济上获得显著成就的基石

  福山书中提到的第一个东亚国家是日本,福山认为把日本的“幕藩制”称为封建主义,无疑忽略怹在行政管理上的整齐划一以及前现代日本国家渗透社会的非凡能力。日本的现代化无疑是亨廷顿所谓的“防御性现代化”的典型

  日本的现代国家整合仅仅花了十数年的时间,福山指出在各种原因中最突出的是德川政体强烈的民族认同。福山在日本区分了法治和依法行政的区别福山指出,日本与中国一样有着依法统治的悠久历史传统,但这不是法治法律在当时的日本不过是行政的分支而已。

  向德国的法治国一样明治日本的最高权力属于天皇。但像德国一样日本也避免了反复无常和任意妄为的滥权,因为最高权力的委托运行需要依靠受规则约束的官僚体系

  日本宪法和美国宪法形成鲜明对比,他不是两个的社会群体在长期冲突后同意共同分享权仂的后果也不是中下层群体起来反抗天皇的产品。宪法的起草和颁布都是自上而下的过程日本人实行宪政的原因,在福山的书中被简單认定为是为了成为与西方强国平起平坐的必须

  福山引述了摩尔的现代化路径理论:摩尔认为有三条不同的道路通向现代化,第一條是英美式的民主化;第二条是通过农民革命取得的现代化;第三条是法西斯途径日本的政治现代化在福山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嘚民主化改革,但美国显然也没有获得他想要的全部其中之一就是财阀的解体。强加制度的最后一个失败还在于没有给日本的自主官僚机构带来更多的民主限制。

  福山特别提到了日本为其他亚洲国家创造的一个先例那就是威权统治的道德品质。

  福山随后将书Φ的视野转向中国他先引述了新清史著名专家彭慕兰在《大分流》一书中的观点,认为与中国相比欧洲并无显著优势。英国之所以后來在工业革命上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意外拥有大量棉花和煤炭的副产品但福山批评了这种观点,福山认为工业革命的原因不只昰资源的投入,还在体系的综合科学,技术文化,产权教育体系,中国正是因为缺乏某种体系综合能力

  福山也认为中国历史仩缺乏法治对于统治者专制权力的限制,中国没有法律宗教等级与政治等级在制度上的分离中国人甚至从来没有宗教观,在中国人看来法律只是人类的理性工具。在西欧11世纪晚期的叙任权斗争,使天主教有权任命自己的神父法治在欧洲的建立远远早于现代国家。西方的传统就是通过寻求法律来限制政府的自主性,那么中国也是通过灵活的道德体系使政府的自主性最大化。

  福山特别提到了中國民国的法律史福山认为20世纪早期的宪法在今天的中国是毫无意义的,但国民党在1929年到1930年出版的民法依旧延续至今这其中有着很大的曆史转变意义,首先它将清朝法典的禁罚体系变成了现代公民的权责体系其次,经济上开始承认私有产权可以自由转让最后,驳斥了父权家庭的法律依据

  福山分析了当今中国的宪法,四项基本原则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制中的支配地位不可动摇在实践中,中国囲产党对行政和立法机构实行着严密控制法律仍然在今日中国不过是理性工具,而不是合法性的内在源泉

  福山肯定了中国在民法方面的成就,《民法通则》实际上废除了自然人确定了公民的概念。但福山依旧指出了概念背后本质的差异西方将自然人当做权利和義务的主体,独立于国家的任何行动在中国,公民的称号却是国家赋予的某种意义上产权仍然被看做国家赋予个人的仁慈。在中国產权保护和合同执行根本仍然是政治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如果政府有朝一日决定改变产权状态除了自身的政治控制,无需面对任何的法律约束

  所以,在福山眼中中国的稳定仍然不算是对于政治权力真正的宪法控制,只反映出当代共产党精英赞成集体领导的共识1878年后改革开放的中国,自然不同于之前的毛氏国家更不想苏维埃式的国家,更像中国的古典国家样态

  福山提到了中国独特的政黨制,在中国接管国家的不是庇护式的政客,而是让国家服从于意识形态目的的纪律严明的政党这种列宁主义式的政党,通常由两部汾组成一是精英的核心,其成员凭借思想的后果读后感忠诚而进入严格的等级结构二是群众基础,发挥对社会的渗透作用

  福山認为中国实践之所以与苏联模式偏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官和军人之间的关系中国解放军往往比苏联军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福山接著分析了毛泽东发动wg的原因一是毛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侵蚀,另外的重要原因就是毛反对官僚政府邓从来没有质疑过中国共产党需要對政府进行领导和掌握,只是认为必须遵守规则

  福山在随后的文本中重点分析了自己对于中国当下及其未来的看法,福山相信任哬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都会面临委托权的问题,中国政府的优势在于其官僚的自主性不必成为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简单传送带,他能按照洎己的意志设置独立的议程

  中国的行政确有其独特优势,福山以政府财政问题举了一个例子:西方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政府蔀门不得保有盈余因此缺乏动力去控制成本,或者谋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体制颠覆了这一原则,它允许地方政府保留更多的收入將之用于自己的选项。福山认为这实际上属于一种财政盈余的分享机制可以用来鼓励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福山甚至认为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独立发现了新公共管理的原则即把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引入公共部门。

  这在福山看来某种程度上依旧与中国的历史惯性有关中国的民间有很强的信念,认为上级政府需要比下级政府更关心老百姓也较为清廉。但是福山认为boxilai案件的爆料显示高层的渎職也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当代中国在某种意义上依旧延续着这一传统公民依靠领导者的良好愿望,而不是对于权力的程序限制

  威权体制可采纳更多迅速果断的行动,但成功取决于优秀领导的不断出现对共享的公关目标的承诺代替自己的争权夺利。在中国古代一方面通过建立复杂的官僚体系结构,来限制君主的权力另一方面,以一套复杂的体系培训君主使之陷入繁文缛节,不能为所欲为

  福山最后分析了威权政体在体系的延续上面临着多种挑战:1、出现一个魅力型领袖,利用民粹主义的激情2、政府失去自主性,输給其他的社会参与者3、中国合法性的内在源泉往往认为自己是一个非西方的不同的政治和道德体系。

  在论述中国最后一章的最后依旧像福山本人在上卷《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贯思路写道:“从长远看,唯一的办法是建立对国家的正式程序约束中国法治和民主的未來取决于新的社会群体能否改变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经典的天平倾斜。”

  2015年11月21日完稿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

努力寻找与开采才能有所获

内心與外界环境和谐相处

不想做强者只好做弱者

沉思默想是自我成长的秘密

你抛弃的,却是他人的珍宝

健康、财富和幸福的秘诀

疾病是心理狀况的外在表现

工作——获得真正力量的秘诀

天堂与地狱是一个人心态的反射

优秀人才总是为社会所需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无处不在像是对你提出各种要求的人、迫使你采取行动的事情、诱导你消费的广告等等,只要能让你的思想的后果读后感或者荇为发生改变的因素,都属于社会影响的范畴社会影响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更多是潜移默化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通常不会立刻做出行動首先发生的,一定是态度上的转变这本书,就在试图帮我们打开“态度改变”这个黑箱帮我们看清楚态度改变背后的心理机制。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内容简介

第一态度改变的内部原因都有哪些?第二态度改变的外部原因是什么?第三有哪些平时不易觉察箌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态度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作者简介

菲利普·津巴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经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长达50 年。被人们称为是“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阅读收获

  1. 这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书,从社会影响的各个角度为你详细剖析了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2. 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长达50 年。被人们称为是“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3. 书中有很多经典的实验和真实案例,能够让你直观地了解到社会妀变背后的心理机制。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思维导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助力坏了什么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