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家医院治疗耳聋5个有效耳鸣治疗方法????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耳鸣耳聋五法五方是名老中医耿鉴庭治疗耳鸣,耳聋的经验方法。

(1)清耳增听汤。主治曾有耳内忡痛流脓史,或目前仍然有时流脓,听音不聪,头部欠清朗感,有旰阳上亢之象者,药用金莲花、杭菊花、连翘、龙胆草、胡黄连、栀子、骨碎补、紫草、乳香、菖蒲、荷叶。

(2)宁耳止蝉汤。主治耳鸣,听音欠聪,或睡眠欠佳,偏于阴虚者,药用珍珠母、磁石、苦丁茶、杭菊花、女贞子、干地黄、骨碎补、紫草、牛膝、荷叶、合欢皮、鲜金针菜叶。

(3)通膣再聆汤。主治耳聋,听力逐步下降,无药物中毒史,无流脓,耳底痛等症状,耳聋不久者,药用菖蒲、路路通、皂角针、玄武版、龙齿、远志、牡荆子、骨碎补、百合、葛根、荷叶。

(4)解毒闻声汤。主治链霉素等中毒之耳聋,病程较短者,药用甘草、黑豆、骨碎补、紫草、菊花、百合、菖蒲、路路通、磁石、荷叶、黄羊角屑。(5)活血返聪汤。主治老年听音欠聪,头脑欠清醒,或略有阳亢之象者,药用骨碎补,红花、路路通、磁石、菖蒲,黄精.干地黄、女贞子、百合、菊花、荷叶。

}

  神经性耳鸣耳聋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发病过程有急有缓,病因复杂。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虚、脾胃虚弱有关。现代研究认为内耳微循环障碍,螺旋器听毛细胞萎缩退变是耳聋耳鸣发病的主要机理。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但是缺乏全面统一的治疗方案,疗效不佳。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我们制定出一套集中药、针灸、耳穴、声信息、中药敷贴五位一体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方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药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运用藤类药,根据不同的证型配合以清肝泻火、理气化痰、补肾填精,健脾益气。

  1、肝火上扰型:常见耳鸣声高亢如闻潮声或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多在郁怒后加重,或伴面赤目红,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胸胁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疗宜清热泄肝、活血通窍,加龙胆草12~20g,草决明12~30g等。

  2、痰火郁结型:常见耳聋、耳内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耳中胀闷,有时闭塞憋气,胸闷脘满,或伴头昏、沉重、咳嗽多痰,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散结通窍,加瓜蒌12 ~30g,胆南星12 ~20g等。

  3、肾精亏损型:耳鸣声细小,音调较高如蝉鸣,昼夜不息,夜间较甚,听力逐渐下降,或见头晕目眩,腰膝发软,虚烦失眠,发脱齿摇,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益肾精、活血通窍,加首乌15~30g,生地15~30g等。

  4、脾胃虚弱型:耳聋、耳鸣音量大但调较低,劳则更甚或蹲下起立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纳少,心悸失眠,食后腹胀,大便时塘,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治宜补气升阳、活血通窍,加生黄芪15~30g,党参12~20g等。

  治则:疏经活络、通利耳窍

  主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合谷

  随症加减:眩晕加风池、完骨、天柱;失眠加百会、四神聪;气滞血瘀加血海、膈俞;痰火郁结加中脘、丰隆;肾精亏损加复溜、肾俞;气血亏虚加气海、足三里。

  针后连接电针仪,使用WQ-6F电针仪,调至连续波,调节电流大小,以患者可接受为度。

  针刺频度及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针20 ~30 min, 12次为一疗程。治疗2 ~3个疗程。

  耳门、听宫、听会合称耳前三针,分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三条经络均直接循行于耳,所谓“经穴所在,主治所及”,为治疗耳聋耳鸣的常用取穴,与翳风合用活血通络,聪耳开窍。“面口合谷收”,合谷为治疗五官疾病远端取穴的代表。风池、完骨、天柱活血调气,补益脑髓,清利头目。百会、四神聪调和营卫,平衡阴阳,安神定志。血海,膈俞活血补血;中脘、丰隆健脾化痰、理气散结;复溜、肾俞滋阴补肾;气海、足三里补益气血。针后加针可以加强针感,促进耳部肌肉收缩,加强血液循环,提高疗效。

  取穴:外耳、内耳、肾上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肝阳1、肝阳2、胆、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个有效耳鸣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