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周不是木德,是土德,因为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洛邑在中央,为土

为什么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是人生最失败的决策?
为什么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是人生最失败的决策?
  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终于在内外勾结、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战败于骊山,并被犬戎所杀。  他的死直接导致三个结果:第一,印证了他父亲生前的那个谣言;第二,他宠爱的美人也被犬戎虏走了,这个美人的结局如何,史上是不会有人再关注的,谁叫她是红颜祸水;第三,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幽王之亡国,既不是因为那个谣言,谣言本身透露出来的也许正是王室内部权力斗争的刀光剑影;也不是因为一个女人,但女人的背后其实聚焦着一个权力的焦点。可惜的是,幽王至死尚不知为何而死,也许他在临死之前也和后人一样,会感叹非吾之罪,乃天意也。  他哪里知道,他身边早就有人在算计着他的位子和权力。他虽然有罪,但从史籍记载来看,好色的幽王怎么都比不过他那残虐的祖父厉王,厉王的残暴到了国人道路以目的地步,尚且不过遭到流放的下场,为什么幽王却获得了比乃祖严重十倍以至于身死国亡的下场呢?谣言也好,烽火也罢,只不过是后人为了掩饰这一切而施放的烟幕,撇开这烟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只是由于这烟幕太曲折太诱人了,几千年来人们宁愿沉迷于其间。  幽王死后,他原来的太子宜臼在申侯的拥戴下继天子位,他就是周平王。另一派势力以虢公翰为代表拥立王子余臣在携地继天子位,史称携王。应该说,幽王死后,并未灭亡,犬戎畏于诸侯的实力,很快就撤兵了。可是历史上为什么要说周朝灭亡了呢?新王即位为什么要迁都洛邑呢?  读这段历史,我曾多次涌上这样一种疑问,申侯为什么不借助中原其它诸侯国之力来造反,却偏偏选择与中原诸国共同的敌人犬戎相勾结呢?要知道,在当时,不管怎么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夷夏之大防的观念始终是坚如磐石,不可撼动的。这一举动,无论如何是的。为什么呢?我想唯一的理由就是申侯等人的举动是得不到中原诸侯国的支持的,他想要造反,只有借助于别的力量。这也许正是人们要把平王之后的周称为东周的谛奥所在,更是之后得不到广大诸侯国的支持和拥护,王室迅速衰落的谛奥所在。  事实上,幽王死后,周朝并没有灭亡。一方面,骊山一役,虽然以幽王身死宣告结束,但周天子管辖下的各诸侯国依然存在,没有伤筋动骨,只要他们团结起来,实力依然十分强大,对付一区区犬戎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另一方面,幽王的继承人随即在公元前770年继位,周祀得以延续,甚至出现了两个周王。  作《》时也并没有说当时有两个周朝,平王之前为西周,平王之后为东周。那么历史上西周东周之分,又是怎么来的呢?简单地说,那是后世历史学者为研究方便起见而划分的。这就造成一种误会,其实,灭亡的只是后世历史学家眼中的西周,真正的周并没有灭亡。  那么,平王即位之后,为什么要东迁呢?  我分析,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平王东迁是诸侯国分裂的标志。  史书所载平王东迁大都略而不详,只说“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至于为什么要迁都,也是语焉不详。《史记》说是“辟戎寇”。这当然是事实,但堂堂一个大国,为什么对付不了犬戎呢?  我们不得不来看看犬戎。戎是周人对分布在周人西方民族的称呼,称北方的民族则称狄。有时又混称西北方民族为戎或狄。这些民族在殷商之时,就成为劲敌,史载征北方的鬼方,历三百多次征战,三年才得以平定;到了周,其北方还有鬼方和严狁,一说严狁就是犬戎,经常骚扰边境。所以《》中就有“靡室靡家,严狁之故。不遑居,严狁之故”,都表明严狁对周民族构成了强大的威胁。  但周建立之前,周文王就是靠征伐西戎起家的,因而,穆王之时,“犬以其职来王”;但到了周穆王后期,犬戎就不再来朝,于是有了西征犬戎之战,这一次战争以“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结束,犬戎被迁到太原(现在的甘肃平凉一带);周宣王时又多次出击严狁,并多次大败他们。但宣王后期,兵伐太原,竟然“不克”,此后多次以王师败绩结束。但王师失败,并不表明犬戎不可战胜,史载晋侯就曾大败犬戎于汾水。  这说明,只要周王朝团结起来,犬戎不过构成一种威胁,尚不至于那么可怕。钱穆先生也指出:“《史记》不知其间曲折,谓‘平王避犬戎东迁’,犬戎助平王杀父,乃友非敌,不必避也。”  事实上,幽王被杀是申侯与犬戎合谋之作,周平王是申侯的外甥,所以申侯实为外甥弑君夺位。  许国与申国同姓,也参与立平王,也应是同谋。对申侯和周平王而言,犬戎是友非敌,平王东迁根本不是什么“避犬戎”,而是申侯、犬戎、周平王之间分脏的结果。  所以说,如果一定要说等到王室为避犬戎而“被迫”迁都之时,也就意味着周天子及其所辖诸侯国开始分裂,不能共同抗击外敌侵略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带兵护送下东迁洛邑(现在的洛阳)。稍后,携王在虢公的支持下也称王,形成对立分裂之势。  二,平王东迁并非不得己,我的估计,极有可能还有这几个诸侯国的要求。  公元前771年说到底是一场内乱,战争随着幽王之死和犬戎的西归而告结束,虽然给首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与损失,但犬戎的目的并不是要灭你周国,而是为了掠财。再说毕竟那是王室经营了数百年之久的基地,比起雒邑那块新的处女地,谁更适合做都城,一眼便了。  三,平王东迁与当时的东迁潮有关。  前面讲过,幽王继位之初,即发生了川竭山崩的天灾,在当时的天命观念下,这便是“天不吊周”。因而,包括周的贵族在内,人们想想方设法逃避这场大灾难。这个时候,以郑国的东迁最为典型。  本来,郑国是在现在的陕西华县一带,这里是属于周王畿之内。郑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桓王之弟,时任周司徒的郑桓公。这是一个深得民心的重臣,连他都因为“王室多故”,而心生逃避之念。  史载,他向太史伯阳父请教“其何所可以逃死”,伯阳父指点他设法逃往中原的济、洛、河、颖一带,这一带就是虢国和郐国辖地。于是郑桓公便听从伯阳父的指点,“乃东寄孥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国语·郑语》和《史记》都记载有这件事。  不过,郑桓公的东迁逃命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郑国的百姓,因而,两年后,发生了犬戎之祸,郑桓公与幽王一同在骊山被犬戎所杀,而他国内的百姓却躲过了战乱。  郑国东迁后,在现在的河南新郑建都,当时的新郑可谓是一块新的土地,有待开发。《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国大夫子产回忆说:“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可见其开发之艰难。  除郑国以外,杨宽先生还通过对周原发现的窖藏特点的研究,指出,这些窖藏都是原先居住在周原的大小贵族为了临时避难而埋藏的。与郑桓公类似的是另一个周卿士皇父,这是一个为非作恶的大臣,他为了把搜括来的财贿保护好,也在中原地区建立新的城市,《诗经·十月之交》一诗就讽刺了他的做法。可见,在当时的情势下,周贵族的大量东迁,势必带动平民百姓的东迁,东迁成了当时的一个大趋势。  杨宽先生说得好,周贵族与平民的东迁,一方面加剧了周王室的崩溃,另一方面也催动了中原的开发。平王东迁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进行的。  说到底,平王东迁还是申侯等贵族为了能够进一步控制天子而采取的积极措施。他们并没有去思考复国,更多的是想着自己的利益。  平王东迁对诸如郑武公在内的几个热心诸侯无疑带来了不少好处。郑国早就迁到了中原,让天子随之东迁,有利于控制天子;本就是幽王之世内乱的最大受益者,东迁后,王室丢下的土地,后来都成了秦国的属地,故穆公?晋卫等国同样出于这种心态,而积极派兵保护。  自王室东迁之后,即公元前770年至前707年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周王室就主要依靠晋、郑两国的支持和保护。《左传》所说“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其实质应该反过来说,是“王室是依”。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平王东迁之后,王室会衰落得那么快呢?其中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另一部分诸侯对幽王之死和平王的即位与东迁心有怀疑,甚至不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幽王罪不当死,平王继位不正,周平王的合法性甚至都受到诸侯的质疑。  自此以后,莫怪诸侯对王室不恭,实应是这场内乱所导致的恶果所致。《诗经》“王风”中有一首《扬之水》,写的就是被周平王派遣到申、甫、许等国驻守的周兵,不满与怨思:“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甫、许)”,士兵们埋怨,为什么申、甫、许国的人不来和我们一起站岗放哨呢?名义上是防止楚国入侵周之门户,实际是替平王的母家当看门狗。  这就是东迁的内幕。东迁的最大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了周王室国力的进一步衰微,从此以后,王室再也无力西顾,以至于后来王室大臣出差来到周之故都,见到禾黍离离,不禁,不可自禁。不仅王室从此一蹶不振,就连此后的周天子从此都要,周天子名为天下共主,实际上沦落到还不如一个诸侯国君的地步。  一句话,平王东迁,实是无可奈何的周平王的一着臭棋,每每读到这里,笔者心里总感慨万分:这一迁,真是历史不能承受之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虎毒不食子」这句话古来有之,何况人呢?但是看过《封神榜》的朋友,都知道周文
  马燧生逢乱世,历经安史之乱和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在平定军阀叛乱战中立下了不
  中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这个在东方大陆上耀武扬威了几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赵贞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一方面是徐阶的
  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今内江城区)。明
  看《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估计很多人都要大骂他的道貌岸然。  原本答
  落海遇救  翁万达四岁时随父亲翁玉出海打鱼为生。翁万达,天天缠着要跟父亲去打
  翁万达,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出生,字仁夫,广东潮州府揭阳县(今属汕头)
  假国舅  话说陈洸中了乡举之后,即上京赴试。路上遇着一位姓陈的书生,两人结伴
  &黄门第&(又称国舅府)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是贵屿人陈北科的
  家庭出身  陈北科是潮阳贵屿陈氏始祖陈仲徽的第十一世孙,其先祖曾为福建泉州府
  朱勔,江苏苏州人。可惜江苏的秀丽水土,却养出这么个祸国殃民的傢伙。朱勔是个投
  「东西」为何称「东西」  据说,宋朝理学家朱熹在未出仕前的某一天,在家乡的一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十分残忍狠毒。被人殉的人一般是地位尊贵的墓
  现代对于没有结婚没有后代的男人一般不会称作「光棍」,有儿有女的人也不会被称为
  现在看多了好莱坞的海盗大片和玩多了西方的航海游戏的年轻人,估计对西方的着名大
  终极行刑刀,就是做到极致的行刑刀。这些行刑刀不是我们从电影电视里看到的斩首那
  一说起古代神机妙算、能掐会算的神人,大家估计马上会想起叁国时期运筹帷幄的诸葛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帝弃皇城而去。其时,大部分八国联
  经常有朋友问我,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到底是多大的官职,他们谁的权利更大,又各是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前身是拓跋部的代国,后被前秦攻灭。前秦崩裂后,原代国
  北魏统一北方,是在十六国之时诸侯纷争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虽然面临诸多对手,
  盐池之变,是契丹历史上的一次流血政变。时任契丹族可汗的耶律阿保机邀请反对自己
  契丹部落联盟首领被称为&可汗&,由选举产生,三年一届,可连选连任,但不能终身
  契丹部落联盟首领被称为&可汗&,由选举产生,三年一届,可连选连任,但不能终身
  避孕套,这种羞于启齿的东西,是战场上大兵们很喜欢的一种保健用品。那么,安全套
  《军师联盟》里描述的石亭之战,虽然名气不大,却是三国前期一场重要的战役。这是
  赤壁之战我们都很熟悉,正是这场战争导致了天下三分,孙权和刘备各自占据了吴地和
  喜欢二战历史的朋友都通常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二战中德军的党卫军和国防军
  清朝灭亡后,中国涌现出了很多军阀,他们天天征战,百姓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说到抗战中中国军队打得最惨烈的一场守城战,估计衡阳保卫战必定榜上有名。这场发
关于日本在密苏里号上的投降仪式引来了很多人的好奇,因为投降仪式需要一块面积比较大
冷兵器时代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游牧民族常常给人以手持弯刀作战的印象,而农耕民族
  一般认为,天主教是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物,而且部分教义严重偏离《圣经》,迷信得
  第三十二卷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净几明窗不染尘,图书镇日与相亲。偶然谈及风流
  灯塔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神祕的地方,因为几乎没机会可以去内部一探究竟,只知道灯塔
  马愉(),字性和,号澹轩,明宣德二年状元,官至礼部右侍郎,
  82年前,鲁迅曾遭遇过山寨版的自己,他还专门就此登报声明以正视听。那是192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传说中女真人的祖先。传说三仙女浴于布勒瑚里湖中,神雀衔
  Jane正在放她丈夫的羊群,顺便带了些回家烧的木柴,结果在路上遇到了3个穿着
  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黛玉的一生
  在号至15号上午11时,亚丁湾地区经连续发生了62次地震,
  昨天正是六一儿童节,晚上10点左右,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夜空划过一道耀眼的
  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闰六月的一天夜里,一道黑影划过杭州一所园子的池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有很多诗词,我们常常脱口而出,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可怜天下父母心&,但
  程颢是宋代的博学之士,一生著述颇多,且时常讲学,他与其弟程颐都是当时的大学问
  村居&&&&& &nbsp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早在陈所发行的《世界繁
我国民间有一个传统就是正月里不理发,所以大部分人在年三十之前理发,过了一个正月之
春节是我国最为传统盛大的节日,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种活动庆祝节日。那么正月十
道教的雷部五元帅指的是谁,他们具体司职是什么,都有什么来历?
雷部五元帅是指九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在嫡长子继承制之前有一个禅让制就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为什么
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
苏东坡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数次贬谪,走遍了穷山恶水,平生功业,尽在黄州惠州儋犬戎主大闹镐京
周平王东迁洛邑 - 简书
犬戎主大闹镐京
周平王东迁洛邑
幽王要伐申的消息很快传到申候耳朵里,申候大惊,必竟人家是王,自己只是一小小的诸侯。大夫吕章献计"先发制人”,通西戎(西夷犬戎国)战幽王。申侯依计,伙戎主围了镐京,杀幽王,虏褒姒。没想到,戎主得了好处,不想走了。申侯无奈,不能亡了国啊,密书约晋卫秦三君勤王。郑伯因护幽王身亡,其子掘突亦起兵复仇。于是,四路诸侯合力赶走戎主,请废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平王这王不好当啊!外有膘悍的犬戎兵时时骚扰,内又国库空虚宫殿颓败,起意要迁都洛阳。众臣有同意有不同意的。平王拍板命太史择日东迁。至此,西周结束,开启东周模式。
犬戎主大闹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 话说申侯进程表章之后,有人在镐京打探消息,得知周幽王命虢公石父为将帅,不久就领兵讨伐申国,连夜赶回报知申侯。申侯大惊,道:“申国地小,兵力不盛,怎能抵御周天子的军队呢?”大夫吕章进言道:“天子昏庸,废嫡立庶,忠良之臣都已离职,百姓怨声沸腾,周...
《反经》霸图 【原文】 臣闻周有天下,其理三百余年。成康之隆也,刑措四十余年而不用;及其衰也,亦三百余年。(太公说文王曰:“虽屈于一人之下,则申于万人之上,唯贤人而后能为之。”于是文王所就而见者六人,求而见者十人,所呼而友者千人,友之友谓之朋,朋之朋之党,党之党谓之群,以此...
按:唯一可叹,最后一战伐戎至岐,死战不退,然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及。 人物简介 秦襄公,嬴姓赵氏,犬丘(今天水市南部)人,西周末秦国君主。公元前778-公元前766年在位。庄公长子世父之弟。周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
【定风波·博妃一笑戏诸侯】 读罢陈篇万古愁,风吹烦絮数荒丘。敢问长天因果扣,多久?总将明月照渠沟! 鼓震骊山烽火透,荒谬,博妃一笑戏诸侯!莫怨身亡白骨臭,难宥,黄泉路远罪魂休。 词牌简介 一作《定风波令》。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
《反经》七雄略 【原文】 臣闻: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独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划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亲疏相镇,所以关盛衰也。昔周监二代,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五。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故盛则周、召相其治;衰则五霸扶其弱,所以夹辅王室,左右厥世,此三圣制...
JAVA实现SFTP实例: 引用地址
洗盘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一件事,我可不认为过完节用完的盘要洗干净。 我洗呀洗终于洗完了一个碗我妈妈过来检查我洗的哪一个我洗完了的碗。 她说这个外面怎么没擦看看外面这些泡沫,我教教你怎么洗你先把里面打上洗洁精在打开水龙头浇得水再关上,再用抹布擦一擦,再打开水龙头一冲不就干净了。 ...
001 梦想越美丽,手段越现实 你说你有一个梦想,那你有实现梦想的计划吗? 你说你有了计划,那你的计划可行性有多强? 实现梦想的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要现实,接地气 002 控制欲望 减肥的六字箴言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其中管住嘴就是说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你不能一遍喊着要...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起来后,打开客厅的门窗,吃完早餐后,就开始坐在沙发上写手帐,窗外的江面上船只安静地停泊着.
决定许下三个愿望:其中之一是:谢谢宇宙帮我轻松显化50元(及以上的钱宝宝)
这几天大拇指不小心破了一个小口子,已经在愈合了,我决定中午享受外卖,这...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话说申侯进表之后,有人在镐京探信,闻知幽王命虢公为将,不日领兵伐申,星夜奔回,报知申侯。申侯大惊曰:“国小兵微,安能抵敌王师?”大夫吕章进曰:“天子无道,废嫡立庶,忠良去位,万民皆怨,此孤立之势也。今西戎兵力方强,与申国接壤,主公速致书戎主,借兵向镐,以救王后,必要天子传位于故太子,此伊周之业也。语云先发制人,机不可失。”申侯曰:“此言甚当。”遂备下金缯一车,遣人赍书①与犬戎借兵,许以破镐之日,府库金帛,任凭搬取。戎主曰:“中国天子失政,申侯国舅,召我以诛无道,扶立东宫,此我志也。”遂发戎兵一万五千,分为三队,右先锋孛丁,左先锋满也速,戎主自将中军。枪刀塞路,旌旆蔽空,申侯亦起本国之兵相胁,浩浩荡荡,杀奔镐京而来,出其不意,将王城围绕三匝,水息不通。幽王闻变,大惊曰:“机不密,祸先发。我兵未起,戎兵先动,此事如何?”虢石父奏曰:“吾王速遣人于骊山举起烽烟,诸侯救兵必至,内外夹攻,可取必胜。”幽王从其言,遣人举烽。诸侯之兵,无片甲来者。盖因前被烽火所戏,是时又以为诈,所以皆不起兵也。  幽王见救兵不至,犬戎日夜攻城,即谓石父曰:“贼势未知强弱,卿可试之。朕当简阅壮勇,以继其后。”虢公本非能战之将,只得勉强应命,率领兵车二百乘,开门杀出。申侯在阵上望见石父出城,指谓戎主曰:“此欺君误国之贼,不可走了。”戎主闻之曰:“谁为我擒之?”勃丁曰:“小将愿往。”舞刀拍马,直取石父。斗不上十合,石父被勃丁一刀斩于车下。戎主与满也速一齐杀将前进,喊声大举,乱杀入城。逢屋放火,逢人举刀,连申侯也阻挡他不住,只得任其所为,城中大乱。幽王未及阅军,见势头不好,以小车载褒姒和伯服,开后宰门出走。司徒郑伯友自后赶上,大叫:“吾王勿惊,臣当保驾。”出了北门,迤逦望骊山而去。途中又遇尹球来到,言:“犬戎焚烧宫室,抢掠库藏,祭公已死于乱军之中矣。”幽王心胆俱裂。郑伯友再令举烽,烽烟透入九霄,救兵依旧不到。  犬戎兵追至骊山之下,将骊宫团团围住,口中只叫:“休走了昏君!”幽王与褒姒唬做一堆,相对而泣。郑伯友进曰:“事急矣!臣拚微命保驾,杀出重围,竟投臣国,以图后举。”幽王曰:“朕不听叔父之言,以至于此。朕今日夫妻父子之命,俱付之叔父矣。”当下郑伯教人至骊宫前,放起一把火来,以惑戎兵,自引幽王从宫后冲出。郑伯手持长矛,当先开路。尹球保著褒后母子,紧随幽王之后行不多步,早有犬戎兵拦住,乃是小将古里赤。郑伯咬牙大怒,便接住交战。战不数合,一矛刺古里赤于马下。戎兵见郑伯骁勇,一时惊散。约行半里,背后喊声又起,先锋孛丁引大兵追来。郑伯叫尹救保驾先行,亲自断后,且战且走。却被犬戎铁骑横冲,分为两截。郑伯困在垓心,全无惧怯,这根矛神出鬼没,但当先者无不著手①。犬戎主教四面放箭,箭如雨点,不分玉石,可怜一国贤侯,今日死于万镞之下。左先锋满也速,早把幽王车仗掳住。犬戎主看见衮袍玉带,知是幽王,就车中一刀砍死,并杀伯服。褒姒美貌饶死,以轻车载之,带归毡帐取乐。尹球躲在车箱之内,亦被戎兵牵出斩之。  统计幽王在位共一十一年。因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舍取清水河边妖女,逃于褒国,此女即褒姒也,蛊惑君心,欺凌嫡母,害得幽王今日身亡国破。昔童谣所云:“月将升,日将没;汗禄,实亡周国。”正应其兆,天数已定于宣王之时矣。东屏先生有诗曰:  多方图笑掖庭中,烽火光摇粉黛红。
自绝诸侯犹似可,忍教国祚丧羌戎。  又陇西居士咏史诗曰:  骊山一笑犬戎嗔,弧矢童谣已验真。
十八年来犹报应,挽回造化是何人?  又有一绝,单道尹球等无一善终,可为奸臣之戒。诗云:  巧话谗言媚暗君②,满图富贵百年身。
一朝骈首同诛戮,落得千秋骂佞臣。  又有一绝,咏郑伯友之忠。诗曰:  石父捐躯尹氏亡,郑桓今日死勤王。
三人总为周家死,白骨风前那个香?  且说申侯在城内,见宫中火起,忙引本国之兵入宫,一路扑灭。先将申后放出冷宫。巡到琼台,不见幽王褒姒踪迹。有人指说已出北门去矣。料走骊山,慌忙追赶。于路上正迎著戎主,车马相凑,各问劳苦。说及昏君已杀,申侯大惊曰:“孤初心止欲纠正王慝①,不意遂及于此。后世不忠于君者,必以孤为口实矣!”亟令从人收殓其尸,备礼葬之。戎主笑曰:“国舅所谓妇人之仁也!”  却说申侯回到京师,安排筵席,款待戎主。库中宝玉,搬取一空;又敛聚金缯十车为赠,指望他满欲而归。谁想戎主把杀幽王一件,自以为不世之功,人马盘踞京城,终日饮酒作乐,绝无还军归国之意。百姓皆归怨申侯。申侯无可奈何,乃写密书三封,发人往三路诸侯处,约会勤王。那三路诸侯?北路晋侯姬仇,东路卫侯姬和,西路秦君嬴开。又遣人到郑国,将郑伯死难之事,报知世子掘突,教他起兵复仇。不在话下。  单说世子掘突,年方二十三岁,生得身长八尺,英毅非常。一闻父亲战死,不胜哀愤,遂素袍缟带,帅车三百乘,星夜奔驰而来。早有探马报知犬戎主,预作准备。掘突一到,便欲进兵。公子成谏曰:“我兵兼程而进,疲劳未息,宜深沟固垒,待诸侯兵集,然后合攻。此万全之策也。”掘突曰:“君父之仇,礼不反兵①。况犬戎志骄意满,我以锐击惰,往无不克。若待诸侯兵集,岂不慢了军心?”遂麾军直逼城下。城上偃旗息鼓,全无动静。掘突大骂:“犬羊之贼,何不出城决一死战?”城上并不答应。掘突喝教左右打点攻城。忽闻丛林深处,巨锣声响,一枝军从后杀来。乃犬戎主定计,预先埋伏在外者。掘突大惊,慌忙挺枪来战。城上巨锣声又起,城门大开,又有一枝军杀出。掘突前有孛丁,后有满也速,两下夹攻,抵挡不住,大败而走。戎兵追赶三十余里方回。  掘突收拾残兵,谓公子成曰:“孤不听卿言,以至失利。今计将何出?”公子成曰:“此去濮阳不远,卫侯老诚经事,何不投之?郑卫合兵,可以得志。”掘突依言,吩咐望濮阳一路而进。约行二日,尘头起处,望见无数兵车,如墙而至。中间坐著一位诸侯,锦袍金带,苍颜白发,飘飘然有神仙之态。那位诸侯,正是卫武公姬和,时已八十余岁矣。掘突停车高叫曰:“我郑世子掘突也。犬戎兵犯京师,吾父死于战场;我兵又败,特来求救。”武公拱手答曰:“世子放心。孤倾国勤王,闻秦、晋之兵,不久亦当至矣。何忧犬羊哉?”掘突让卫侯先行,拨转车辕,重回镐京,离二十里,分两处下寨。教人打听秦、晋二国起兵消息。探子报道:“西角上金鼓大鸣,车声轰地,绣旗上大书‘秦’字。”武公曰:“秦爵虽附庸,然习于戎俗,其兵勇悍善战,犬戎之所畏也。”言未毕,北路探子又报:“晋兵亦至,已于北门立寨。”武公大喜曰:“二国兵来,大事济矣!”即遣人与秦、晋二君相闻。须臾之间,二君皆到武公营中,互相劳苦。二君见掘突浑身素缟,问:“此位何人?”武公曰:“此郑世子也。”道遂郑伯死难,与幽王被杀之事,述了一遍。二君叹息不已。武公曰:“老夫年迈无识,止为臣子,义不容辞,勉力来此。扫荡腥膻①,全仗上国。今计将安出?”秦襄公曰:“犬戎之志,在于剽掠子女金帛而已。彼谓我兵初至,必不堤防。今夜三更,宜分兵东、南、北三路攻打。独缺西门,放他一条走路。却教郑世子伏兵彼处,候其出奔,从后掩击,必获全胜。”武公曰:“此计甚善!”  话分两头。再说申侯在城中闻知四国兵到,心中大喜。遂与小周公I密议,只等攻城,这里开门接应。却劝戎主先将宝货金缯,差右先锋孛丁分兵押送回国,以削其势;又教左先锋满也速尽数领兵出城迎敌。犬戎主认作好话,一一听从。却说满也速营于东门之外,正与卫兵对垒,约会明日交战。不期三更之后,被卫兵劫入大寨。满也速提刀上马,急来迎敌。其奈戎兵四散乱窜,双拳两臂,撑持不住,只得一同奔走。三路诸候,呐喊攻城。忽然城门大开,三路军马一拥而入,毫无撑御。此乃申侯之计也。戎主在梦中惊觉,跨著划马:②,径出西城,随身不数百人。又遇郑世子掘突拦住厮战。正在危急,却得满也速收拾败兵来到,混战一场,方得脱身。掘突不敢穷追,入城与诸侯相见,恰好天色大明。褒姒不及随行,自缢而亡。胡曾先生有诗叹云:  锦绣围中称国母,腥膻队里作番婆。
到头不免投缳苦,争似为妃快乐多!  申侯大排筵席,管待四路诸侯。只见首席卫武公推箸而起,谓诸侯曰:“今日君亡国破,岂臣子饮酒之时耶?”众人齐声拱立曰:“某等愿受教训。”武公曰:“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故太子在申,宜奉之以即王位。诸君以为如何?”襄公曰:“君侯此言,文、武、成、康之灵也。”世子掘突曰:“小子身无寸功,迎立一事,愿效微劳,以成先司徒之志。”武公大喜,举爵劳之。遂于席上草成表章,备下法驾①。各国皆欲以兵相助。掘突曰:“原非赴敌,安用多徒?只用本兵足矣。”申侯曰:“下国有车三百乘,愿为引导。”次日,掘突遂往申国,迎太子宜臼为王。  却说宜臼在申,终日纳闷,不知国舅此去,凶吉如何。忽报郑世子赍著国舅申侯同诸侯连名表章,奉迎还京,心下倒吃了一惊。展开看时,乃知幽王已被犬戎所杀,父子之情,不觉放声大哭。掘突奏曰:“太子当以社稷为重,望早正大位,以安人心。”宜臼曰:“孤今负不孝之名于天下矣!事已如此,只索起程。”不一日,到了镐京。周公先驱入城,扫除宫殿。国舅申侯引著卫、晋、秦三国诸侯,同郑世子及一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里迎接,卜定吉日进城。宜臼见宫室残毁,凄然泪下。当下先见了申侯,禀命过了。然后服衮冕②告庙,即王位,是为平王。  平王升殿,众诸侯百官朝贺已毕。平王宣申伯上殿,谓曰:“朕以废弃之人,获承宗祧①,皆舅氏之力也。”进爵为申公。申伯辞曰:“赏罚不明,国政不清,镐京亡而复存,乃众诸侯勤王之功。臣不能禁戢犬戎,获罪先王,臣当万死!敢领赏乎?”坚辞三次。平王令复侯爵。卫武公又奏曰:“褒姒母子恃宠乱伦,虢石父、尹球等欺君误国,虽则身死,均当追贬。”平王一一准奏。卫侯和进爵为公。晋侯仇加封河内附庸之地。郑伯友死于王事,赐谥为桓。世子掘突袭爵为伯,加封p田千顷。秦君原是附庸,加封秦伯,列于诸侯。小周公I拜太宰之职。申后号为太后。褒姒与伯服,俱废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姑念其先世有功,兼死于王事,止削其本身爵号,仍许子孙袭位。又出安民榜,抚慰京师被害百姓。大宴群臣,尽欢而散。有诗为证:  百官此日逢恩主,万姓今朝喜太平。
自是累朝功德厚,山河再整望中兴。  次日,诸侯谢恩,平王再封卫侯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留朝与太宰I一同辅政。惟申、晋二君,以本国迫近戎狄,拜辞而归。申侯见郑世子掘突英毅非常,以女妻之,是为武姜。此话搁过不提。  却说犬戎自到镐京扰乱一番,识熟了中国的道路,虽则被诸侯驱逐出城,其锋未曾挫折,又自谓劳而无功,心怀怨恨。遂大起戎兵,侵占周疆,岐、丰之地,半为戎有。渐渐逼近镐京,连月烽火不绝。又宫阙自焚烧之后,十不存五,颓墙败栋,光景甚是凄凉。平王一来府库空虚,无力建造宫室;二来怕犬戎早晚入寇,遂萌迁都洛邑之念。  一日,朝罢,谓群臣曰:“昔王祖成王,既定镐京,又营洛邑,此何意也?”群臣齐声奏曰:“洛邑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适均,所以成王命召公相宅,周公兴筑,号曰东都,宫室制度,与镐京同。每朝会之年,天子行幸东都,接见诸侯,此乃便民之政也。”平王曰:“今犬戎逼近镐京,祸且不测,朕欲迁都于洛何如?”太宰I奏曰:“今宫阙焚毁,营建不易,劳民伤财,百姓嗟怨。西戎乘衅而起,何以御之?迁都于洛,实为至便。”两班文武,俱以犬戎为虑,齐声曰:“太宰之言是也。”惟司徒卫武公低头长叹。平王曰:“老司徒何独无言?”武公乃奏曰:“老臣年逾九十,蒙君王不弃老耄,备位六卿。若知而不言,是不忠于君也;若违众而言,是不和于友也。然宁得罪于友,不敢得罪于君。夫镐京左有函,右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洛邑虽天下之中,其势平衍,四面受敌之地。所以先王虽并建两都,然宅西京,以振天下之要,留东都以备一时之巡。吾王若弃镐京而迁洛,恐王室自是衰弱矣!”平王曰:“犬戎侵夺岐、丰,势甚猖獗。且宫阙残毁,无以壮观。朕之东迁,实非得已。”武公奏曰:“犬戎豺狼之性,不当引入卧闼。申公借兵失策,开门揖盗,使其焚烧宫阙,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王今励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效先王之北伐南征,俘彼戎主,以献七庙,尚可湔雪①前耻。若隐忍避仇,弃此适彼,我退一尺,敌进一尺,恐蚕食之忧,不止于岐、三丰已。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京师壮观,岂在宫室?惟吾王熟思之!”太宰I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论,非通变之言也。先王怠政灭伦,自招寇贼,其事已不足深咎。今日扫除煨烬,仅正名号,而府库空虚,兵力单弱。百姓畏惧犬戎,如畏豺虎。一旦戎骑长驱,民心瓦解,误国之罪,谁能任之?”武公又奏曰:“申公既能召戎,定能退戎。王遣人问之,必有良策。”正商议间,国舅申公遣人赍告急表文来到。平王展开看之,大意谓:犬戎侵扰不已,将有亡国之祸。伏乞我王怜念瓜葛,发兵救援。平王曰:“舅氏自顾不暇,安能顾朕?东迁之事,朕今决矣。”乃命太史择日东行。卫武公曰:“臣职在司徒,若主上一行,民生离散,臣之咎难辞矣。”遂先期出榜示谕百姓,如愿随驾东迁者,作速准备,一齐起程。祝史作文,先将迁都缘由,祭告宗庙。至期,大宗伯抱著七庙神主,登车先导。秦伯嬴开闻平王东迁,亲自领兵护驾。百姓携老扶幼,相从者不计其数。当时宣王大祭之夜,梦见美貌女子,大笑三声,大哭三声,不慌不忙,将七庙神主,捆著一束,冉冉望东而去。大笑三声,应褒姒骊山烽火戏诸侯事。大哭三声者,幽王、褒姒、伯服三命俱绝。神主捆束往东,正应今日东迁,此梦无一不验。又太史伯阳父辞云:“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夯』。”羊被鬼吞者,宣王四十六年遇鬼而亡,乃己未年。马逢犬逐,犬戎入寇,幽王十一年庚午也。自此西周遂亡,天数有定如此,亦见伯阳父之神占矣。东迁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赍书:赍,携带;书,信。携带信函。
①著手:着手,到手之意。
②暗君:暗,昏黑;愚昧;暗君即昏君。
①慝:邪念;王慝,帝王的邪恶。
①礼不反兵:礼、规则;反返;意为按规则不能返回。
①腥膻:意为臭气;这里是对少数部族的贬称。
②划马:划,光身之意;划马即不加马鞍的马。
①法驾:帝王的车马。
②衮冕:帝王的礼服。告庙:帝王向祖庙祭告。
①宗祧:祖庙;获承宗祧,即继承祖业,即王位。
①湔雪:招雪。湔,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平王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