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孙思邈是道家哪一派6著名中医,你知道他在道教的地位吗

200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74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医和道教有什么关系?
本文选自梁兴扬道长答疑。请问道长,中医和道教是怎样一种关系?
答:中医与道教相辅相生,本来就有十道九医的说法,不过我想谈一下如何看待中医和西医的问题吧:
(药王孙思邈就是道士)
很多事物通过公平的眼光去看,就会更清晰,比如,在道家中衍生的中医和西方的现代科学体系、中西医的问题,同样用我们熟悉的例子—电脑来比喻:
西医是硬件方面的,身体的某个部分出现问题,就像电脑一样,换一个硬件或者对硬件进行有限维修;病菌感染了,就如同机箱进入灰尘,我们用消炎药消炎,就跟风扇吹去灰尘让电脑运行正常一样。西医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同打开机箱,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分出主板、内存、硬盘、CPU,而人类,就是肝、脾、胃、肠、肾,哪里的硬件出来问题,西医就找到哪里去更换硬件或者维修硬件,是微观哲学体系。
(五脏养生图)
中医是软件方面的,肉体只是物质的,我们是运行在肉体上的操作系统,通过对软件的调整和控制,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节。比如因为软件出现的问题,我们没必要打开机箱,对于人体,我们可以通过键盘操作完成。人体键盘操作中,针灸或许是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人体运行不正常的时候,我们通过针灸的键盘操作,使人体系统恢复正常,而针灸因为是宏观人体学,针灸为什么能够产生作用,西医的考虑或许是我把键盘拆下来,要找到这个指令的位置的具体表现。
但是,字母A仅仅表现在键盘上的位置也就是穴位,并不能通过这个键盘的位置来了解人体电脑的运行,而中医,知道键盘命令会使人体电脑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西医在这个方面,只是在研究键盘,不是研究键盘命令。类似杂谈争论很久的“上火”问题,从中就可以看到中医在寻求软件解决方式,西医在寻求硬件解决方式,中医通过西医看不懂的草药完成故障解决,西医通过明确成分的西药清除人体内的问题来解决故障。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相关的玄学、文化、神秘故事,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的微信公众号:chincoo,以及其同名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道教开光符咒法物饰品
道教开光符咒法物饰品
今日搜狐热点道医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借用了道家(道教)的文化,同时也采用了传统中医的文化,运用一系列独特的内容,医术和方法,在道教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由教内宫观大德道士、教外的道家学者组成的特殊道医流派。道医古称“大医”。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同时转发到微博
同意 AGREE
如果您继续阅读,视同您同意我们。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药王孙思邈在洪洞的传说
来源:《中国道教》&&&&&作者:秩名&&&&&时间:&&&&&
我国隋唐两代著名医学家被历代皇帝封为药王。在他 102年的生涯中,单在洪洞就度过了63个春秋。在槐乡大地,不但保存有药王庙、药王墓碑等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而且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今陕西省耀县东南孟家源村),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 农历四月二十日①。他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超人。7岁开始读书,有&日诵千言,过目成诵&的天才。少年时代,他大病一场。由于家乡缺医少药,使他病魔缠身,久不能愈。这次患病,他痛苦万分,感受颇深,从此决心改学医道,立志治病救人。当时,正是隋朝的鼎盛时期,隋文帝统一了全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为孙思邈专心致志地研究医学、经史和百家学术,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到了隋文帝仁寿元年,孙思邈20岁,风华正茂,医道学成。
孙思邈医术高明,誉满天下。隋文帝召他出任&国子监博士&。孙思邈不慕高官厚禄,假称有病谢绝,拒辞不赴。此后,他继续隐姓埋名,钻研医学,遍游天下,为百姓解除疾病痛苦。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孙思邈由京兆府北渡黄河,来到洪洞,隐居于洪洞城南的南坂里村,继续用自己的精湛医术为百姓治病②。凡是来看病没有钱的病人,他不但不收诊费、药钱,还腾出住房,给远道而来的病人住,并亲自熬药给病人喝。不论是三更半夜,还是天气恶劣,只要有人请他看病,他从不推辞,一定赶去救治。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隋军失利,退至介休。隋将宋金刚帐下有一员名叫尉迟恭的大将,作战英勇异常,在一次战役中,尉迟恭追赶李世民一天一夜,马不停蹄的跑了300多里。李世民途中遇到接应,才将尉迟恭杀退。李世民率军在洪洞南坂一带休整。李世民由于连日劳累,突然吐血不止。众多将士也身负重伤。唐军上下,惶恐不安。孙思邈闻知,入帐求见,自称能治好李世民的病。一剂药下,过了两个时辰,李世民顿觉痊愈。好多将士的伤势,在孙思邈的精心治疗下也很快康复。李世民重振雄风率军北上,一举歼灭隋军的残余部队。
李世民对孙思邈感激万分,并欲封孙为&谏议大夫&③。孙思邈婉言谢绝,说道:&公乃天生圣人,以拯民于水火之中。我的医术,也只是从民之命,济百姓之望,并非自己的功劳。&李世民无奈,在率军北上前,封孙为&安乐真人&。自此,南坂村即改名为南坂安乐村。
孙思邈在洪洞南坂安乐村一带,继续为百姓治病。他的医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创新,并研究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世界上第一个眼科疾病&&夜盲症的发现者就是孙思邈,找到治疗方法的还是孙思邈。那时,洪洞东西两山的老百性,有的人白天视力正常,一到了晚上,什么也看不见了,感到奇怪,便找到孙思邈诊治。孙思邈潜心研究发现,患这种病的人都是贫穷家。穷苦百姓,不得温饱,更缺乏营养食品。他想到医书中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又想到洪洞东西两山的飞禽走兽很多,便让夜盲症病人吃捕获动物的肝脏。病人吃上一段时间,夜盲症便慢慢地好转了。同时,在当地也有几家富人找他看病。他看到病人身上发肿,肌肉疼痛,浑身没劲,孙思邈诊断为脚气病。他想,为啥穷人得的是夜盲症,而富人得的是脚气病呢?这很可能也和饮食有关系。他比较了穷人和富人的饮食。富人多吃精米白面,鱼虾蛋肉,而穷人吃五谷杂粮。他仔细分析,粗粮内夹杂着不少米糠麦麸,精米白面把这类东西全去掉了。他估计,脚气病很可能是缺少米糠和麦麸这些物质引起的。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来治疗脚气病,果然很是灵验。不到半年,周围几家富人的脚气都陆续治好了。
孙思邈不仅钻研医术,而且不畏艰险,手执小镐,身背药篓,穿山越岭,攀登陡崖,进山采药。他走遍附近的名山大川,还北上到五台山采药。他每次采药回来,都要亲自将药进行晾晒、加工,有时还亲自试用。孙思邈在山地采集药材过程中,随时随地给老百姓看病治疗,为山区的百姓解疾病痛苦。久住山区的人,很容易得大脖子病,脖子前面长出一个大瘤子来。孙思邈想:人们常说,吃心补心,吃肝补肝,能不能用羊靥治疗大脖子病呢?他试治了几个病人,果然见效。
一次,一个腿疼的病人前来就诊,孙思邈便给他针灸。他按照传统的疗法,扎了几针,都未能止疼。他想,难道除了古人发现的365个穴位之外,再没有别的穴位了吗?他认真仔细地寻找新的穴位,一面用大拇指轻轻按掐,一面问病人按掐的部位是不是疼?病人一直都摇头。当孙思邈手指按掐住一个新的部位时,病人立即感到腿疼的症状减轻了好多。孙思邈就在这一点扎了一针,病人的腿立刻不疼了。这种随疼点而定的穴位,叫做&阿是穴&,又名&天应穴&或&不定穴&。这是孙思邈对针灸学的一大贡献。
孙思邈来到洪洞地区后,30年来,在治疗疾病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他还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分析药性,收集方药,在他70岁时(公元652年),写成《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全书共30卷,232门,方论5300余首,记载了800多种药物的药性及功效。其书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妇科和儿科方面,也有许多独创。
孙思邈在行医道德品质方面,也是一位杰出的典范。他经常教导跟随他学医的徒弟们,做一名医生,一定要有高尚的人格,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他在编著《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综述做一名医生,一定要做到&十要&。一要热爱祖国传统的医学;二要对医术钻研,精益求精;三在看病时,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认真诊断,细心治疗,千万不能粗心大意和漠不关心;四要在行医过程中,不为名,不图利;五要在看病时,不要考虑个人得失,不要怕担风险,负责任全力救治病人;六要加强责任感,诊治无差错;七要求医生不要和病家谈与诊治病情无关的话语,以免影响病人的治疗和身心健康;八要对患者一视同仁;九要切勿骄傲,自高自大,不要因偶然治愈一病,就目中无人;十要为人正直,光明磊落,真诚待人,团结同道。
孙思邈在洪洞编写的这部《备急千金要方》医书,突破了长期以来,医必《》和药必《神农本草》的旧框框。这部被后世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它的内容精辟而丰富,包括了做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各种医学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孙思邈从71岁(公元652年)到整整100岁(公元681年)时,他在洪洞又把这30年在治病时所积累的验方,编成第二部医书《千金翼方》,为《备急千金要方》作了补充。除这两部医学专著外,还著有《摄生论》、《福寿论》、《保生铭》、《存神炼气铭》、《摄养枕中方》等书。孙思邈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病逝于洪洞县大坂村(今洪洞县淹底乡孙张村)家中。相传,该村孙姓大部为孙思邈之后裔。据《洪洞县地名录》载:&孙张村位于淹底乡西北部。相传,唐代名医孙思邈即此村人。唐太宗负伤后,由孙思邈医治痊愈,后封为药王,建药王庙于村西,现碑石俱存。该村初名大坂,后因张姓较多,依孙思邈、张姓,故名孙张村④。
药王孙思邈虽然仙逝,但其功德永存人间。400年后宋徽宗(公元1100年&公元1125年),追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到了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公元1367年),由道士贾奇主持,在当年孙思邈救治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地旧址&&洪洞县南安乐坂村,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药王庙,名日孙真人庙。《洪洞县志》载:&孙真人庙,在县南安乐坂,内塑神医孙思邈像,元至正年间,里人贾奇建。&⑤
孙真人庙,山门座东朝西。山门重楼叠阁,万椽相接。山门两旁有2层的钟鼓楼各一座。庙内有献殿、正殿、寝殿3座大殿。正殿塑有孙思邈的坐像。庙内除建有道人住宿房舍外,还有关帝庙、将军殿、会仙阁、李公祠、马王庙、菩萨庙、子孙娘娘庙、城隍庙、土地庙、财神庙、汗暑庙等,共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在全国成千上万的药王庙中可谓首屈一指了。&⑥
①任继愈:《宗教词典 )47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版)。
②京兆府,府址设在长安万年 (今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北,乾县以东,铜川以南,渭南以西的辽阔地带。
③谏议大夫,在唐代隶属门下省,掌管议论,掌侍从规谏。
④《洪洞地名录 )227页(洪洞县人民政府1987年11月内部出版)。
⑤《洪洞县志&卷八》 129页。
⑥扈石祥:《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中国道教》1990年第3期)。
(原载《中国道教》 2003年第1期)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热点推荐
本文借助古诗动静主要存在的三种转态:衬、化、结合,来深入剖析阴阳观念是如何影响古诗行文中动静手法的表达...[]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世界各种复杂事物的建构认识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
故事要从2014年的3月说起。 彼时的江西省鹰潭市,将于当年的年底举办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为了承办这项国际性的...[]
生命真谛到底是什么?是一直追求梦想吗?孝道学人小时经常在想,人是怎么来的?直到学人知道了因为有爸爸妈妈...[]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思邈是道家哪一派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