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中医的自大与自卑的混合体

日本在自卑和自大两极震荡中失去自我
日本在自卑和自大两极震荡中失去自我
  日本。这个令我们纠结的国家。提及不免牙痒。正是这个国家对我中华犯下了滔天罪行,欠下我们累累血债,罄竹难书。而他们的政府竟然不愿意对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表达忏悔。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从我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16日,喧闹的日本众议院大选终于落下帷幕,政客们极致的表演让我们如同看了场热闹无比的滑稽剧。安倍晋三所代表的自民党卷土重来,如愿地夺得失去三年多的政权。那么下一步日本究竟会走向何方,大家很是关注。究竟从哪个角度来观察日本?这是个非常为难我的问题。多方思虑后,我觉得抓住日本是个“非正常国家”这个核心,那么对日本的认识就会豁然开朗。他究竟怎样“不正常”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  首先,是日本的政治。很多人对日本首相更替之频繁甚为不解,六年七相世上罕见。甚至有人说换件衣服的时间,日本首相已经换人了。这就要说说日本政权的构成了。日本是个由政客、官僚、财团控制的国家。平时管理这个国家的是庞大的官僚机构,日本政权其实是掌握在官僚手中。这使得虽然首相更替频繁,但是社会保持了大体稳定。日本执政党的政治理念深受职业官僚的影响,执政党与官僚既斗争又合作,民主党执政后就企图从官僚手中独立实现真正“政治指导”,然而鸠山由纪夫和菅直人都无奈地败下阵来。财团通过政客影响政治。财团其实就是财阀演变而来,也就是改了个称呼。20世纪初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进一步加强,日本形成了以家族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二战期间,增加了鲇川、浅野、古河、大仓、中岛、野村等六家新财阀,总称为日本十大财阀。二战后,三菱、住友、三井、富士、三和、第一劝业等六大金融资本集团,以各自的银行为核心,囊括了金融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国际贸易等主要经济部门,控制了日本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财团与政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表现形式就是政治献金或者直接参选。所以日本的政客十之八九不干净,或多或少都与财团有见不得光的交易,一查一个准。这里要提到一个特别部门:日本检察厅所属的“特别搜查部”,从以前的田中角荣、竹下登、福田赳夫,到现今的小泽一郎无一不栽倒于此部门手下。他们的势力在政界盘根错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个部门的前身是二战后盟军司令部设立的“别动队”,“别动队”是干嘛的?是搜查日军为了东山再起而藏匿的大批物资。现在“特别搜查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关系密切就不难理解了吧。而诸多反美政客纷纷倒在“特别搜查部”手下。这就是美国人通过官僚机构控制日本政治的手段之一。所以,虽然美军在日本政坛的影响逐步淡化,但是美国人通过其他方式影响着日本政治的走向。正因为此,日本的政治是不能自主的。也就是说日本的政治是不正常的。而日本政治因为官僚的惰性和日本社会的惯性使变革难以实行,整个日本就像一个迟缓、衰老的老太太在颤颤巍巍中前行。  日本社会。我把日本形容成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可能有人说这怎么可能,日本很现代啊。其实现代只是日本的表面,骨子里的日本实实在在就是个半封建社会。首先,一多半政客是世袭的。你看看诸如小泉、麻生、鸠山、安倍这些首相皆出自于政治世家,很多议员都有自己的“地盘”,老子当议员,儿子当议员,孙子继续。真正出身草根的政客少之又少,而能成为首相的更是凤毛麟角。野田算一个,他自称泥鳅,以显示自己的坚韧。其实我认为野田已经很不容易了,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念直到宣布众议院大选。可惜,他的力量有限,他改变不了日本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然后,我们来看看财团,财团更是清一色的世袭,财团内的主要资源掌握在彼此有血缘关系的少数人手中。而等级森严的企业文化以及员工的终身制都让财团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僵化的管理方式使日本财团没能抓住信息化的机遇,使得现在很多财团步履艰难,比如近期的夏普、松下。那么日本人民怎么看待世袭呢?国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日本人民肯定对此深恶痛绝。这只是国人的想法,日本人民可没有。大多数日本人对世袭实际上是赞成的,这很奇怪吧。其实在日本这样的环境下,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日本现在的传承其实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也就是江户时代的封建传统一直被继承到当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日本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我们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天皇自上而下的改革,只是在美国人的大炮下(黑船事件)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全盘西化,西学日用,建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这决定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随后日本侵略扩张直至二战战败。战败后美国人因为朝鲜战争对日本的清算不彻底,甚至释放了甲级战犯来帮助美国人治理日本,例如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此人竟然官至首相,而且连任两届。所以,封建传统在日本社会延续至今。日本人自认为是东亚对传统的继承是最好的,这确实没啥错,因为基本没啥改变。他们瞧不起韩国那种彻底放弃自己传统的,现在还要抢孔子、抢中秋节的国家。而对中国怀着复杂的感情,他们认为中华文明是灿烂夺目的,甚至认为自己才是继承并发扬中华文明最合格的国家。同时因为先于中国工业化,他们又很有优越感。在日本,汉字的运用是一个人是否博学,是否有社会地位的符号。现在,日本社会对于中国的感情更复杂,更纠结。因为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使日本人内向的国民性受到了深深地刺激,唤醒了深藏的自卑,因为有着灿烂文明的中国在经济上也超越了他们。其实,自认为继承传统很好的日本人真该好好读读历史,日本超越中国也只是因为日本先于中国工业化的这一百多年,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始终领先日本。也许未来,日本人只能从这一百来年中寻求慰藉了。而且我认为,日本人把所学到的中华文明与自身的文化融合后,没有真正掌握中华文明的精髓,没有能够学到中华文明里的兼容并蓄,更没有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如同日本人西学日用一样,只是像而已。正像有学者说得那样,日本人擅术,但缺少略。  日本的半殖民性。众所周知,美军在日本有大大小小八十多处军事设施和基地。基本常识,一个国家有外国驻军首先说明这个国家的主权是不完整的。由于历史原因,美军的驻扎有看着日本的作用。不平等条约之《日美地位协定》,根据这一协定,美军以及为美军服务的美国籍民间人员在日本执行公务时发生的事件和事故,美国享有优先司法管辖权;即使对于美军在公务以外的犯案,如果美方先行拘留嫌疑人,在日方正式提出起诉前无需将嫌疑人移交日方。所以我们每每看到“冲绳县知事”在美军士兵强奸、纵火、撞人后只能无奈地一次又一次抗议。而日本政府为美驻军每年还要花费不菲的资金,甚至还有所谓的“关怀预算”,1999年此笔支出最高值达到了2756亿日元。2009年日本为美驻军的综合支出达到了5694亿元,远高于日本自身军费4100亿日元。奇葩吧?可见,美国人对日本的控制之深。  日本的军事。因为有美国的保护,日本没有在军事上投入过多资源,而美国人为了更好地控制日本也不允许日本发展军力。只是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因为越南战争在亚洲收缩,亟需武装日本,日本由此得到发展军力的机会。但是,当时美军对日本的武装是严格限制的。随后到了小布什入主白宫,为了遏制迅速发展的中国,美国政府欲再次大规模武装日本,并圈定了台湾为“共同战略目标”。日本甚至希望在美国的遮掩下加入核俱乐部。如果不是美国的反恐战争,美国所谓的“再平衡”早已经实施了。现在,因为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人要搞“亚太再平衡”,急切希望日本能够分担,所以眼下再次武装日本的可能性正在加大。我对日本的军事力量的认识是这样的,日本的海自是美军的扫雷、反导大队,日本的空自是美军的反潜大队,而日本的陆自以前是防止前苏联登陆用的,未来有向西南部署的意向,也就是防范中国。前面有朋友说日本人造布雷艇干嘛?给美军充当布雷大队嘛。这样分析后你会发现,日本的进攻能力是相当欠缺的。那些比较中日军事力量的人很可笑,一个为美军提供支持的力量如何与中国军力抗衡?那么,我们关注的日本再武装会如何发展呢?其实只要把握一点,那就是“钱”。美国深陷经济危机,正一次次的量化宽松,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钱来支持日本的。美国人还指望日本人购买他的军备,狠狠赚一笔呢,何来支持?比如宙斯盾系统、F35等等。都死贵。再看日本,日本这个国家真是另类,他的政府债务与GDP的比居然高达百分之240。每年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大约100万亿日元,其中有一半来自于发行新的国债,而四分之一用于已有债务的利息支出。试问日本如何发展军备?有人又说了,日本藏富于民啊,那我们来看看日本政府、日本企业、日本人民所有国内国外的资产加起来大概1400万亿日元,而总负债已经快赶上总资产了。有经济学家推算,还有大概5年日本将清零,也就是说,日本总负债与总资产相等,5年后怎么办?日本想好没?还有,日本要发展军备,很多东西得从零开始(日本是没有完整的军工体系的,差得很远),那就不是钱的问题了,那就是时间了。而等他从最基本的开始搞,有军事专家认为需要10年左右(我认为这个估计太乐观了),那个时候中国是怎样的?谁又能说得清楚?  日本的外交。政治,军事都不能自主,那么外交就是跟屁虫了,所以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很小很小,与他这么多年经济老二的位置完全不相匹配。就这么悲哀。  日本的经济。财阀的世袭,以及日本社会的半封建性,日本的经济已经没有活力。加之错失信息化的发展机遇,以及韩国的追赶。最可怕的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已经失去了20年,日本经济未来路在何方,我都替他伤脑筋。  日本的国民。我前面说了,日本是内向型的国家。他“脱亚入欧”这么多年,居然英语能力相当差。这个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日本整个社会是封闭的,本能上拒绝与外交流。有人说,日本人讲纪律。这与他的封建性密切相关。一个讲究等级制度,门第观念的社会,其国民怎么不守纪律?顺从甚至是盲从,就是日本人的特点。有这么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领着日本代表团入场的引导员错误地走向了出口,所有日本运动员齐刷刷地不假思索地跟着引导员走出场。看到没,日本人就是这么顺从。换了中国人早就会质问。为什么?中国是经过彻底革命的国家,而且文革加强了中国人蔑视权威,个个有主意。这对社会的进步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利弊确实很难几句话说清楚。不展开了。总之,日本人属于易管理的。所以,如果政治家右倾,整个社会右倾化在所难免,这是值得我们忧虑的。  好了,我们大致分析了下日本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以及日本的社会和国民性。我们可以大概得出日本的政治、军事、外交甚至经济都受制于美国这一结论。有网友这么说过,我不记得在那里看到的了。日本人被美国人拿走了刀,只剩下了菊花。有点不雅,但是怎么这么贴切呢。形象地阐述了日本被美国人阉割之彻底。所以我们从中就会得到另一个结论,中日关系,实质上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走向决定了中日关系的走向。而日本未来最大的可能是借着美国“亚太再平衡”需要日本的情况下,小心地进行“国家正常化”,而“国家正常化”最终又会损害美国的利益。所以美国和日本同样都面临如何平衡的问题。而中国的快速发展将给美日关系带来很大不确定性。日本最终走向哪里,可能钥匙在中国。其实,我认为,整个东亚的未来走向都取决于中国的发展速度。中国越发展,东亚整合越快。但是,我总认为,日本的沉沦不可避免,或许未来日本会重新回到江户时代。而中美如何相处,是一切的关键。我在前面分析中美时,我认为占有优势的是中国。现在美国比中国更需要C2,我们欢迎美国人来谈,什么都可以谈,甚至可以做些交易。至于怎么谈,我绝对相信我们领导层的智慧。中国的政治家不是日本政客可以相提并论的。最近中美间各方面的交流很频繁,我想,实质性的东西肯定在进行。  最后,我们来谈谈令人牵肠挂肚的钓鱼岛。这么说吧,钓鱼岛现在的局面是日本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后果。政客战略上的短视使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可以这么说,从此以后,宾主易位,钓鱼岛不再是中国的问题。这将成为日本人的睾丸,我们需要时就扯扯。不信,那走着瞧。但是立刻收回不现实,这需要我们的力量进一步发展,以及中美斗争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也成了美国人的事情,我们扯扯,疼了日本,也会连着美国。  这几天,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中国,胡主席、习总都接见了他。鉴于美国人的传统,卡特应该是奥巴马的特使。在见他后,我们的海监飞机去了钓鱼岛,我相信这不是巧合。而他在16号出席三亚.财经论坛期间,如此表示:他对中国最近的政策表示了担忧,他说,针对中日之间的冲突源泉,我们希望看到中国领导人的智慧,即中日新一届的领导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双方应该达成一致,“我们有这个岛屿但是我们不会占领它”。这其实就是维持现状,也就是所谓交叉共管。美国人确实害怕中国再进一步,海监飞机给了他们压力,他们害怕日本人给我们动武的借口。美国人很清楚,中日爆发冲突,日本人只有挨揍的份。而美国人该怎么办,我一贯认为,美国人是绝不会和中国人正面冲突的,更不会因为奴才的利益来和中国对抗。只有和我们谈,别无他法。所以卡特接着还说:中国领导层处理问题的时候,是一种长期的立场,尊重他国并且强调了和平和避免冲突,这个我相信未来也会继续存在。而中美之间于1979年1月所生效的外交关系友谊、互相理解以及互相尊重,会继续成为中国政策的重要部分,希望也成为美国的重要一部分。这些话的意思是先给中国上个和平处理争端的套(其实卡特是见证过我们教训越南的,他清楚中国的做派,他深知中国人的忍耐从来都是有限度的),然后唱中美友谊,并表示美国人未来将对中友好。这不就是C2嘛。唉,美国人也只能这样了。美国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深以为然。未来怎么走,我们骑驴看场本,走着瞧吧。  2.大家都很关注日本。  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体量,一篇帖子要把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以及社会、国民这些问题说清楚确实很难。所以上篇帖子我就勉强搞了个流水账。谢谢大家的不嫌弃。  我把我对日本社会的观察,以及这几年与几个日本人相处后的体会提炼下。我说说我的看法:  日本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正常国家”,这是能够真正看清楚日本的“纲”。  一,日本的封建性。  (1)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没有真正的变革。现在的日本只是“中学日用”、“西学日用”的混合体。日本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民主国家(这句话是日本人自己说的)。农耕时代,日本学习中国,但没有学得到中华文明的精髓。近现代,日本学习西方,没有学到西方资本主义的精髓。正因为如此,日本从来都是封闭的、内向型的国家(与旧中国一样)。一个“西化”这么久的国家英语能力相当差就能作为例证,因为这一点,日本未能抓住信息化机遇,造成了日本产业的沦落。日本的社会是一个个封闭的小圈子。从世袭的政客,世袭的财阀,世袭的中小企业主,以及森严的等级制度,森严的门第观念可以看出日本的封建性。  (2)日本的国民是自卑和自大的混合体(韩国是极度的自卑以及朝鲜半岛这个冷战的活化石时刻存在的危机造成了这个国家极度自大,韩国我都没有兴趣专门写个帖子)。因为日本的封建性,日本的国民是顺从的、易管理的,也就是王石、柳传志这些所谓的精英所感叹的纪律性。我要说的是中国人从1949年后不可能再有这种所谓“纪律性”了,文革又强化了这一点。正因为中国人“个个有主意”,才推动了中国的前行。因为日本人的盲从,我们需要观察的是日本政客是否真正“集体右转”,如果真正“集体右转”,日本整个社会的“右倾”将不可避免。日本国内左翼力量弱小不足以平衡。  日本的国民是压抑的,性格是扭曲的。压抑表现在:外表看起来日本人很有礼貌。这种礼貌不要也罢,很多对此赞誉有加的国人或者西方人根本没有仔细研究过日本人。只要到了放松的场合,所展现出来的“爆发”是不可遏制的。(我在娱乐场所领教过)。而我认为这就是日本人会在中国如此残暴的原因(长期的压抑,到了异国土地,可以为所欲为的情况下,人就变成了野兽)。  日本人的纪律性,在我看来还有一个特点:近乎强迫症,我讲个例子。我认识一个在我处城市做人工虫草研究的50多岁的日本教授,我们在一个酒店吃过三次饭,他每次都从同一个门进入,每次都订同一个座位,每次坐同一个椅子。我用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日本人极度逃避改变。  日本人不断在自卑和自大两极中震荡,所以日本人确实是危险的。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是全方位的。日本的政治、外交、军事乃至经济都受制于美国,因此日本不是个“正常国家”。美国对日本的阉割相当彻底。日本没有完整的军事力量体系,日本的自卫队只是美军的一个军种,日本的陆海空自卫队都不能联合演习,而是各自与美军演习。(正因为此韩国的军事力量超过日本)。日本更谈不上有完整的军工体系。所有比较中日军事力量的都是可笑的。  因为美国对日本的全方位控制这关键的一点,就没有所谓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的实质是中美关系。  OK,我们来作总结。日本的封建性,造成了整个日本呈现出一幅暮气沉沉的一潭死水。日本原先的优势产业因为日本人自己的固步自封、畏惧改变而丧失一个又一个阵地。(韩国的追赶,最致命的是中国的整体复兴)。日本人习惯了和平,年轻人习惯了享乐。我把它称为软乎乎的市民社会。日本现在最需要的是变革,甚至是一场革命,日本政客应该更关注于国内事务。但是没有看到日本有这样能力和担当的政治家出现。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日本已经重病缠身、无力自拔。安倍是用“右倾”言论来获取选票的,这样的政客是无法改变日本的。对外强硬,哪怕只是口头的强硬都已经成了日本国民的安慰剂。无能的政客为了执政毫无担当,夸大中国威胁转移国内矛盾。(野田政权所谓“国有化”钓鱼岛只是为了巩固民主党政权,选票才是他所关注的。可以这么说钓鱼岛是不是日本的不是日本政客最关心的,这就是日本的现状。但后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过去,一个国家在国内发生比较大的危机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对外战争,祸水外引。但,我要强调的是,现在的日本没有这个能力。  那么未来日本走向何方?我认为:安倍在权衡利弊后,会利用美国“亚太再平衡”需要日本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国家正常化”,这一点是他“最容易”实现的事情。比如突破“和平宪法”(其实已经突破了很多了),比如改国防军(改与不改没有区别,名称而已,重要的是美国人是否同意日本能否拥有进攻性力量)。拥核?做梦!就算美国疯了,韩国人脸绿了,中国、俄罗斯不把他灭了就怪了。其实国内那些软乎乎的市民们也不会同意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国内的反应我想不需要多说了吧。但安倍也只是尽最大可能,美国人的“狗链”松到什么程度不可预知。这也是安倍刚刚胜选就宣布首访美国的原因,他要去主子那里看看能讨到几块骨头。  日本想“国家正常化”,美国人怎么看?日本“国家正常化”最先伤害的就是美国的利益,美国人通过控制日本所获之利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但就我们这些外人来看也已经非常可观了。所以美国人怎么做平衡,值得我们后续观察,我倒想看看美国人能玩出什么花来。(迫不及待啊,真想看看老牌帝国主义的战略,可惜的是,从“战略东移”的提出一直到现在,美国人使出的都是鸡鸣狗盗的小伎俩,毫无帝国风范啊)。  安倍如何解决最紧迫的经济问题?和中国继续“政冷经热”?恐怕这个如意算盘得扔了。不态度诚恳地和中国沟通是走不通了。我替安倍头疼,中美以及日本这个两个半关系如何拿捏?我总认为这个公子哥会像上次一样:某天再肚子疼辞职算了。然而日本在华企业咋办?在压力下或许会越来越多地转移技术?正解!政客可以嘴硬,商人做生意可不能意气用事。日本企业离开中国市场死路一条,毫无虚言。那么就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吧。石原、野田真坑人啊。短视的日本政客。  中国如何应对?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日本没有能力挑战中国(找死,日本人没这么蠢)。其次,美国人不会选择和中国直接对抗。有人说,美国人会重新武装日本人。美国人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能力,日本人同样没有这个能力武装自己。美国财政负债与GDP之比百分之百,财政悬崖近在眼前。日本夸张到240。没钱,武装个球!高价卖点武器给日本挣点钱是美国人现实选择,但这点武器对中国来说就是多了个虱子。  你看,美日的关系如此纠结,他们自己要理顺都得费很大的精力。美国人想把日本作为遏制中国的桥头堡,但是美国人把日本阉割地过于彻底,日本人早就丧失了能力。就算美国人不管不顾了,执着地要重新武装日本,没钱!两家都没钱!日本想借美国“亚太再平衡”夸大中国威胁企图“国家正常化”,而不是找死对抗中国。各怀鬼胎,甘苦自知啊。所以,美日如何协调,是我们需要观察的。看安倍的美国之行应该能窥出一二。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淡定。淡定是大国国民的基本素质。日本的没落已经注定。不能扩张,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日本集体“右倾”,会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排外。不远的将来,或许将听不到日本在国际上的声音。也许会癫狂,赌一把?没筹码啊!赌个球!回到江户时代或许是个最佳选择,但估计是回不去了。美国人走了,中国人来了,悲哀啊。而我要给美国人出一招,中美共管“日本列岛”。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我认为,未来不是美国人不愿意共管,我们会不会答应共管才是问题,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不过作为权宜之计,还是可以滴。还是那句话中国只要办好自己的事,神也挡不住。而C2也需要我们的力量给予支撑。(美国人如果不好好战略收缩,专注于国内事务,与中国达成某种协议。六个盖子十个口,是一定会出事的。)  PS:钓鱼岛。从我海监船正常巡航以后,钓鱼岛已经不是我们的问题了,已经完全成了日本的睾丸,同时连着美国人。君不见,我们一去钓鱼岛,日本人就叫唤?如果美日还不太平,我军战机就会出现在钓鱼岛(不信?走着瞧)。卡特来访,说得已经很清楚,希望中国和日本保持现状“交叉共管”。作为中国诸多最高领导人的老朋友,卡特的前来,是美国人示弱的表现,同时是示和的表现。我想,安倍这个公子哥也收到所要传达的信息了。至于是否达成了某种协议,在下猜不到。我觉得C2已经是进行时了。唉,不知不觉。但我可以肯定,钓鱼岛会平静一段时间。而至于中国扯不扯这个睾丸,从此主动权在我们手里。美国人要脸面,中国人要实利,各取所需,各让一步。共建“和谐世界”嘛,很好。安倍嘛,端个茶,递个水,不听话,就下台(野田已经示范,政权更替我们会玩)。钓鱼岛嘛,中国人是很注意吃相的,都出去这么久了,何必着急?捏着睾丸或许利更大。记着,我们是这个世界的“正义之师”。这是我们与美国人的区别。行王道者,得天下。
发表评论:
馆藏&1022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文史哲学-在自由境界中遨游――读陈旭麓《浮想录》-中国.大学.资讯 chinese university information-学术专题频道
|&&|&&|&&|&&|&&|&&||&&|&&|&&|&&|&&|&&||&&|&&|&&|&&|&&|&&||&&|&&|&&|&&|&&|&&|
您现在的位置:&&>>&&>>&&>>&学术正文
网 站 搜 索
推 荐 信 息
热 门 信 息
  在自由境界中遨游――读陈旭麓《浮想录》
&&&&&&&&&&
在自由境界中遨游――读陈旭麓《浮想录》
∷∷ 中国大学
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学术报告网  ∷∷
《史林》1999年第1期
&&& 旭麓公骤然离我们而去,转瞬间整整十周年了。1988年12月15日在龙华殡仪馆悼念会上人仰泣不成声人的悲怆场景仍历历在影心底却总难承认旭麓公已经不在我们身边。十年来,一直有许多话想说,可是,又不知应当究竟从哪儿说起,因为我总觉得,无关痛痒的泛泛之论将无以面对旭麓公。
&&& 近日细读旭麓公《浮想录》,突然有所感悟。
&& 《浮想录》系1977年至1988年所写695则警句式的随想录,1997年在《陈旭麓文集》第四卷中首次发表。这些经过锤炼的思想结晶,真实而集中地记录了旭麓公这十二年对历史作深层探寻的思维历程,读来犹如与旭麓公促膝而坐,聆听他对历史奥秘一个个令人警醒的真知灼见,领略他的灵感与睿智。
&&& 去年,刚拿到四卷本《陈旭麓文集》时,对《浮想录》只粗粗翻了一下,感到甚为亲切,因为不少问题听他生前议论过,或者本有类似体会,读后有深得吾心之感。近日重读,并复印出来,大致分了一下类别,突然想到,这部《浮想录》,不正表明旭麓公已经进人了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最高境界&&自由境界么?
冯友兰先生以为,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便不相同。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意义,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他的《新原人》将人所可能有底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中人,不著不察,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莫知其然而然,实际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功利境界中人,所有行为都以求他自己的利为目的,或是求增加他自己的财产,或是求发展他自己的事业,或是求增进他自己的荣誉,他于有此种种行为时,了解这种行为是怎么一回事,并且自觉他是有此行为。道德境界中人,所有行为都是以行义即贡献为目的,其尽伦尽职,出于有觉解底选择,为此而不顾毁誉,不顾刑赏。最后,是天地境界中人,既知人性,更知宇宙,了解人生的规律,不仅是在人的&性分&之内,而且是在&天理&之中。他们有最深底觉解,最大底眼界,因此能顺应事理。冯友兰先生强调,人们对于所的公共底世界,各人有各自不同的觉解,这一公共底世界对于各个人便有不同的意义,各个人由此便达到不同的境界。
所谓自然境界,就是自在状态。所谓功利境界,人为了利益、名誉、权力、地位而互相争斗,有了自为的成分,但动物性支配着人的主要欲望,所以,自在状态在相当大程度上仍处于支配地位。道德境界,人把自身的社会性的实现视作的目标,由此进入了自为状态。而天地境界,人方才真正进到了无挂无碍的自由状态。
以这样一个坐标体系来给《浮想录》定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中关于怎样做人的论述,关于怎样治史的阐释,关于近代中国社会切中肯肇的剖析。关于新陈代谢宇宙运动规律的揭明,都足以表明,旭麓公的历史研究,已经超越了功利境界,由道德境界而转入天地境界,超越了自在状态而进入自为状态,在自由境界中任思想翱翔搏击,游刃有余。
在这缅怀旭麓公的日子里,重读《浮想录》,迫随着那一颗滚烫的心,那一个不断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大脑,在自由境界中遨游一番,不仅可以再次直面旭麓公的音容笑貌,而且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到一次升华,灵魂得到一次净化。
知识分子,站起来思考的人
《浮想录》622条:什么叫知识分子?应该说他们是站起来思考着的人。
&思考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这里站起来,是相对于跪着而言。站起来思考着,代表了觉解,代表了无明的破除。
从批判《武训传》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开始,经批判胡适思想、批判梁漱溟思想、批判胡风文艺思想、反右派斗争、拔白旗插红旗,直到&文化大革命&,对于知识分子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他们只能俯首贴耳,循规蹈矩,自认是资产阶级代表,把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再、&脱胎换骨&改造自己看作安身立命的根本。不需要独立地思考,即使要思考,那也要跪着双膝,带着强烈的负罪感去思考。
旭麓公所写的这一条,对前此数十年知识分子灵魂的扭曲,提出了抗议,同时,也表明了他本人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自己的人生。
532条说:要从偶像崇拜中找回来曾经失落了的自我,失落了的人的世界。263条说:愚昧常带来破坏,破坏社会,也破坏愚昧者自己。267条说:爬到半山即使摔下来,也比站在山脚下徒发&仰之弥高&的赞叹好。
这些都表现了对于人获得自身的主体地位,求得对于宇宙、社会、人生的觉解顽强的追求,对于偶像崇拜造成的自我失落及愚昧状态强烈的谴责和坚决的拒绝。
一次次批判运动中,总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保持沉默,或勉强应和,同时,也有一些人竭力迎合,火上浇油,对自己的师长、同事、友朋乃至家人,不惜断章取义,无中生有,罗织罪名,落井下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屈服于权势,或者自己有过份旺盛的权势欲,因而舍弃了真理。对此,623条要求知识分子在权力与智慧间要慎于选择。智慧与权力两者不可得兼,宁舍权力而取智慧,因为权力是临时的,智慧是永恒的。
能站立着而不是跪着思想的人,是真正的人。他们的思考,不一定都很准确;他们会有缺点,但做人当宁可做这样的人,也不可做那种虚伪的人。就此454条写道:要求做真人则可,要求做完人很难,因为世界上有真人,不一定有完人。261第和273条写道:人们的缺点有时比优点更可爱,因为它是真实的。他有缺点,有错误,却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与其失去血肉,宁可保留缺点和错误。
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不少志同道合者,也会遇到许多志不同道不合者;会遇到不少顺境,也会遇到许多逆境。怎样对待这一切呢?《浮想录》要求虚心地考虑那些针对自己缺点与错误的反对意见。348条说:正确的观念常常是在发现和批评错误观念中产生的。594条说:没有反对的声音,就不可能有完善的思想内容。
至于因坚持正义与真理而遭到反对,遭到打击与诬陷,那也无须耽心。630条说:不要怕反对,反对得对,纠正了我的错误;反对得不对,别人将会反对他。
387条更明确地说:当你被诬指为&错误&的时候,你就坚持&错误&走下去,以回敬那些貌似正确的人。
对于不公平,对于艰苦,对于逆境,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自己不摧残自己,那样才能战胜不公平,战胜困难,战胜逆境,并从不公平、困难和逆境中获得在公平、欢乐和顺境中难以得到的东西。
275条、304条、366条便突出了这层意思:公平是从残酷的不公平中得来的。分享艰苦比分享欢乐更懂得时代的脚步。在困难中认识了他人,也检阅了自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给知识分子站起来思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但是,就旭麓公而言,在这一段时间,还是遇到了太多令人气愤、不平、扼腕的事。为应付那连续不断的构陷,旭麓公不得不无可奈何地耗去许多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因此,他在465条中发出沉痛的感叹:&逆境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先生&(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中的话),只是青壮年的先生,对老年却是追不回的逝波。
477条中他又说:脸上绽开笑容,心里却在哭泣的人们永远不会消失。不过,尽管不如意事那么多,他还是乐观的。
298条说:好人,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才有可能遇到。了解他的人、为他的遭际愤愤不平的人那么多,使他感到安慰,受到鼓舞。
所以,他在570条中说:不要叹息,不要流泪,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欢笑,就会有歌声。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努力将自己思悟的结果及其过程贡献于社会。如他在137条中所说:蜡烛把光亮给了人,自己成了灰,革命烈士给人的光亮是鲜血,思想家、科学家给人的光亮是脑汁,鲜血干了,脑汁干了,光亮永存。
而这正是一个站起来思考的知识分子有意义人生的形象写照,是旭麓公人生的一幅生动素描。
历史学家:反思与反思的反思
旭麓公是一位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对于宇宙、人生、现实世界的思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把现时代看成先前世世代代的承续、发展与变迁,因而努力从历史的联系去揭示世间万事万物较为本质的方面。历史学家怎样才能名副其实地承担起自己独特的使命,是《浮想录》关注的又一重点。
《浮想录》反复强调了重视历史的意义。10条说: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进行的历史,现实总有历史的影响,谁要割断历史,就会受到现实的惩罚。264条说:历史不只是谈过去的成败得失,并包括过去所有和知识,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点历史会使人在认识世界和创造新的中更聪明些。
历史的联系是客观存在。每一代人都在创造,但是,他们所凭藉的全部生产力、知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得以运行的各种制度、习惯,都是先前各个世代积累、变迁和遗留下来的,创造新世界的主体&&人本身也是历史地形成的,人不可能超越历史所提供的条件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
研究历史,正是为了使人们创造世界的行为,多一点自觉性,少一点盲目性。即16条和621条所述:历史学看来是探索过去,实际上应该是为了现在与未来,那些食古不化的人,永远只知道历史就是历史。缺乏历史知识的行为是盲目的,盲目性给个人与社会都会带来损害。
作为一个称职的历史学,怎样才能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呢?
229条和536条提出:&率实是最有权威的发言人&,历史的权威就在此。没有&实率&不能&求是&;不尊重&实事&,更求不到&是&。
弄清一个一个史实,并不等于弄清了历史。历史学家更重要的使命,是要弄清真正的历史联系。这就是《浮想录》所倡导的&史识&。5条说:史识是治史的眼睛,这眼睛告诉我们,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被评论家所捉弄。158条说:要让历史自己说话,但历史学家还要说出历史没有说出来的话。248条更说:&智以藏往,神以知来&(《易经》语)是著史的旨趣,没有&智&(史学)不能&藏往&,没有&神&(史识)不能知来,两俱失之的史是断烂朝报。
但历史学家揭示事物的本质方面,与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又不相同,这就是他们不离开具体的历史过程去空谈抽象的本质。37条就此评论道:本质深藏于现象之中,人们看到的首先是现象,认识本质则要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索。历史学家首先是捉住现象,描写现象,从而透露出本质来,或者让读者去探索本质。如果历史学家不去捉住现象,空谈本质,就失去了历史学自身的基本任务。
尽管历史学家努力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结果却常常并非如此。正如176条所述:历史就是真理,写的历史未必全是真理。原因之一,见438条:当被一种偏见劫持的时候,就不会有&实事&,更不可能&求是&。原因之二,见98条、82条、467条:现实总是受历史支配的,而历史又都是受现实支配的人写的。讲述历史总是从历史推向现在,思考问题则是从现在追溯历史。现实是由历史前进的齿轮铸造的,人们却要倒过来用现实去铸造历史。
历史学家对自己的这种局限性,要有清醒的意识,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应当经常对自己的价值基准、思维方式乃至研究范式进行反思。608条强调:反思是新旧递嬗的动力。349条概括一个半世纪来中国三次大的反思;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文化、领域内全面拨乱反正,迎来了思想、文化、的活跃与繁荣。但是,简单化及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根除,在许多问题上打着&反思&的旗号顽强地表现出来。为此,599条强调:反思不是翻烧饼。529条与595条进一步提出:十年来的反思打开了开放改革之路,但不是一切反思都准确,也需妥一点反思的反思,或者叫反反思。反思不是复旧,但渣滓常伴随反思而来,要由反反思澄清。
反思,就是努力使自己的认识,排除一切非因素的干扰与破坏,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种理性的态度,要求明了:历史自己没有谜,谜都是创造历史的人的设想。(289条)对学问要&不疑处有疑&(胡适)才能发展,也要在&有疑处不疑&(杜威)才能测验自己的识力。(541条)
反反思,首先承认自己的认识只是人类认识真理长链条中一个环节,如373条所说:其实一切学说和科学上的结论都只是引向新的结论的先导。结论都有阶段性,认识是无穷的,也可以说都不是结论。这样,就能以虚心的态度去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反反思,还意味着不断形成新观念,不断创新。这就需要突破各种困难,通过艰苦的探索,去揭开历史的奥秘。为此,629条、544条、514条及108条都鼓励研究者努力这样去做:没有难度就不会有特色,更谈不上创新。一切新观念都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取代旧观念的。埋藏于历史最深处的是非,只有在扫除沉滓时才能见到。在头绪纷繁中气出头绪,在争议不休中找到答案,才可以衡量出水平来。
做到了既能反思,又能反反思,那么,就能在历史学研究中也进入自由境界,即如39条所说:学问,只有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才能出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新陈代谢:革命与改良的新审视
近代以来,中国发生了自农耕社会产生五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一个多世纪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波又一波的农民暴动、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革新运动以及与之相异或相对峙的保守主义运动、复辟主义运动,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及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实行&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文化大革命&,使近代中国一直处于激烈的动荡和变革之中。
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变动,太多曲折、反复和迂回。如《浮想录》552条所说:历史是螺旋地前进,我们的历史螺旋得太多了。
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引发近代中国社会变动的各种力量,彼此之间价值基准歧异太大,目标常常截然相反,方向常常完全相背。也有一些时候,他们走到一起,形成合力,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用力互相抵消。同样顶着维新、革命的名义,实际上南辕而北辙。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浩劫之后,放在近代历史的研究者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重新估定近代以来的社会大变动,寻找到中国前进的为大家所认同的共同目标,确立足以将中国各种社会力量凝合为一的价值基准,使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再象先前那样有过多的螺旋。
《浮想录》以&新陈代谢&为总概念,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进行了全面的重新审视。旭麓公晚年精心构思的力作即名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但只写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浮想录》对新陈代谢作了更集中的论述,而且延伸到现、当代,其意义不在前一部力作之下。
《浮想录》204,278,279条说:历史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陈代谢的。任何生命都不是永恒的,只有新陈代谢才是永恒的。生命的延续在于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贯穿于自然界与人类历史的普遍法则。而应用于近代社会,则重在不是局部的改变,而是整个中国人的生存目标、生存方式的全局性改变。传统的生存目标、生存方式衰败了,凋谢了,使人摆脱昔日贫困、片面屈从及愚昧状态,而逐步趋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新的生存目标、生存方式产生了,渐渐取传统生存目标、生存方式而代之。旭麓公正是从这一新的视角,用这一新的坐标,对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社会意识、社会运动一一进行了评析。其中,对革命与改良的评析用力尤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昔日在这两个问题上偏见和成见最多。280条指出:社会政治的改良与革命,都是在完成社会政治某一个阶段的新陈代谢。80和256条指出:新陈代谢是个自然规律,革命与改良是推动代谢的力,也是规律的休现,但有人为的因素,如果过头和不及,会对代谢起破坏或阻滞的作用。
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客观法则,拔苗助长的人为的新陈代谢却会给事物带来破坏。
《浮想录》以这三条所述为总思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动过程一一加以审视。
首先,《浮想录》反复指明了,近代中国社会大变动是在外力推动下开始的。251条和372条就中国前近代的社会特点指出:中国的封建社会长,因为它只有树的年轮的新陈代谢,质的新陈代谢只是个别事物,对整体的变化没有太大的作为。中国以往的历史,多为朝代递嬗,很少显示出阶段性来,与其说历史的进步,不如说是时代长流的绵延。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异乎寻常的稳定,277条得出结论:社会经济发展的迹象,没有政治和外力的推动(刺激),只是依靠生产内部自身的演进,它的脚步是异常缓慢的。
中国是怎样走出古代而直接进入近代的呢?619条指出:从16世纪后期中国就有走出中世纪的现象,然而走不出,直到别人的大炮打来才被轰出中世纪。584条说得更简洁:中国不是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384条对此则讲得较具体: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又面临周期性改朝换代的时候,由于西方势力的使入,改变了前此的轨道,中国在炮口下被迫进入近代,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命运。
正因为中国从古代转向近代,不是出自本身的自然发展,这一转变过程便更多痛苦,更多艰难,如14条所说:近代中国的革新运动,许多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于内因的不太成熟,往往是生吞活剥或者半途而废。
正因为近代社会变动如此开始,中国革命的发展便特别曲折。358条指出:过去说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在民主革命实践中的认识,是对破坏一个旧世界的认识,却没有意识到革命胜利后的曲折,以及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曲折。把革命的前景说得太满太美,前景到来了,迎来的是疑团和不满。427条与442条更为扼要而精辟地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
迂回的革命来自迂回的社会。迂回的革命,迂回的社会,迂回的根,首先是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
中国已经进入近代,农民在近代社会动荡和变迁中,一直充当主力军,甚至成为领导者,但正是这一支最庞大的社会力量,却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古代状态。196条指出:农民始终是革命暴力的主力军,而在社会革新的道路上却是民族觉醒的保宁势力。这是因为,如691条:曾经尊重朴素的阶级感情,是为了发挥人们的组织战斗作用,但掩盖了小生产的愚昧性。依靠朴素的阶级感情,可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但攻不下科学的堡垒,实现不了现代化。即如土地革命那样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也没有摆脱农民的这种古代性,如530条所说:土地改革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没有触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是平均地满足了小农的土地要求。
35条专论了农民的平均主义与皇权主义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以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平等思想和皇权思想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作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来说,他们要求以平等反对不平等;作为家长制小农经济的基础来说,他们是不可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在历代众多的农民起义中,有的开始就以&真命天子&自命,有的有了点气候就向皇位进军,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向明朝皇帝进攻时,也就在为自己当皇帝创造条件。平等思想和皇权思想两者以何为重?起义之初平等思想是主导的,有了点势力,皇权思想就膨胀起来了。
农民,仍然在小生产条件下,保持着自然经济结构。他们基本上处于封闭和落后状态,如662条所说:一户一村都有围子,万里长城是个大围子。他们占人口绝大多数,在社会底层,承受着全部社会重压。他们无法继续下去时,奋起反抗,他们的行动可以翻天覆地。但是,他们终究创造不出新的生产方式。即使形式上改变了,组织起小生产共同体,实质也不会真正改变。96条即指出:以行政命令的集体制代替小生产者的& 单干制,不取得生产发展的胜利,那改变的是躯壳不是灵魂。
正因为如此,农民运动最终不得不归于失败。近代两次最大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主要反对本国统治者,义和团主要反对外国掠夺者,不但震撼整个中国,而且震撼世界,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即是最典型的个案。《浮想录》中有二十多条对这两大运动作了专门分析。
关于太平天国,386条指出:太平天国是农民战争,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力量,并不是创建新生产的力量。390条指出:太平天国本来就是一种周期性改朝换代力量,但它身上挂满了反封建的花环。395条更具体地指出:太平天国在进入南京以后,潜在的封建基因日益滋长,成为新起的尚未成熟的封建政权与衰败中的清朝封建政权的对峙。以此,408条作出了一个非常扼要的结论:太平天国被自己打败比被清军打败的要多。
关于义和团,99条指出:义和团运动代表民族感情,并不代表时代的脚步。441条指出:清末的会党,是商品经济在逐步破坏自然经济中被抛出来的人群,义和团反对洋货就反映了这种情况。215条讲得更为直捷:会党是社会的游离分子的集结,它不代表新的生产因素,而是在旧的生产体系崩清中找不到出路的人群。以此,503条和504条评价义和团的正义性时都强调:义和团是被落后的生产和意识扭曲了的正义斗争形象。义和团的落后性通过正义的斗争表现它的合理存在。
如果说,革命之所以一再迂回,最深的根源在于农民既是社会大变动的主力却又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这种两难性质,那么,就可以说,改良之所以一再迂回,最深的根源在于改革的每一步,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以庞大官僚体系为代表的旧权力体制的顽强抵抗和在改革内部施行的腐蚀锈变。136条论及新事物刚产生时和旧体制的关系:新事物开始时并没有独自的性格,常常是寄托于旧的躯体里,有的艰难地生长,有的变成崎形。93条论及新体制确立后如何为旧体制所侵蚀:新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建立起来了,无孔不入的封建习性会对它潜移欲化,是新陈代谢的倒行。
这里影响最大的,实际上就是中国庞大的官僚系统或官僚政治。46条指出:革命以慕力行之,当之者靡;改革靠政令推行,政令之行否在官,而官常常是改革的阻力,所以改革比革命难。原因就在于这些官僚,只是最高权力及上一层权力掌握者的家臣,决非人民的公仆。556条就此写道:最忠实的家臣可能是最不忠实的公仆。中国有家臣的传统而没有公仆的传统。正因为他们的权力只对上一级官僚负责,而不对民众负责,掌握了一部分权力,便要求掌握更高更大的权力。由此形成了以权力为主轴的等级制及对官僚的畏惧与崇拜。485条和235条就此指出:等级制不是阶级,是阶级的分割;森严的等级制是仍没有摆脱王臣公、公臣大夫、士臣庶人的框架。&视官吏如天帝,望街署如宫阔,奉缙绅如神明。&(《清议报》全编卷7第2集第9页)这种千百午形成的社会意识,至今还若隐若现。
权力自身成为主体,它反过来便成了官僚们的支配者。627条摘了布哈林的一段话并加以评论:&在一台凶恶的机器面前,我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这台机器大概借助于中世纪的方法,攫取了巨大的权力,炮制着有组织的主张,厚颜无耻地在采取行动。&(布哈林《致未来一代党的领导》)时代已经走出了中世纪,可是比中世纪还狠毒的权力又回到了当代的一些权力者手里。389条和149条痛切地指出:我们的最大困难,就是封建的潜网编结在曾经是彻底地反封建的战士身上。封建残余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祖国仍然到处都可嗅得到,许久找不到一个适当的词来表现。以封建意识反映在男女婚姻问题上为题材的影片《潜网》,是一个表现得很恰当的词。在政治中也有这样的&潜网&。我们要消除这个&潜网&,还得花很大的气力。
革命派、维新派,几乎都不能免于为由广大旧式农民和根深蒂固的官僚政治传统所织成的潜网所包围、缠裹,中国近代以来新陈代谢之路特别曲折而艰难,便不难理解了。
这些事实也足以证明,在近代中国新陈代谢中新与陈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如212条所说:新和旧是对立的,表明了它们的不同一性。但它们互相转化,又具备着同一性。而新陈代谢的本质,就是它终究不会沉溺于新旧自我循环,628条强调:&新旧如环&,环者圆圈也,但它不是循环的圈圈,乃是新旧不断的起承转合的团圈。
对于中国来说,无论革命,还是改良,是否能够突破两难境地,而真正实现新陈代谢呢?对于广大农民说来,如果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使他们从自然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从小生产转向现代社会化生产,就可能使古代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就传统的官僚体制而言,也只有在新的社会生产力与新的生产方式壮大以后,形成了足以与传统官僚体系抗衡的公民社会、公众自治社会实际力量,方才能够使传统官僚体制失去存在的基础。事实上,革命也好,改良也好,归根结底,无非是为了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扫除障碍,从而给新的社会与新的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人们常常非常重视政治上的变革与思想文化上的各种引人注目的浪潮,对新经济的创立及发展的深远意义则不那么关心,至少不那么注重。
《浮想录》一反往昔这类习惯性思维,对先前评价甚低的洋务运动等等作了新的评价。447条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按照这个原理,在近代中国,洋务派是开始了做&改变&的工作。406条说:洋务运动是不成熟的工业革命,它向工业革命走一两步。559条说:随洋务运动的军事技术、生产技术的近代化而来的,就是政治社会思想的近代化和哲学思想的近代化。然而,洋务运动的作用终究还是有限的,原因就在于435条所说的:新的经济领域的开拓,应该导向政治的变革,洋务运动把政治变革留给了维新派,它自己被&中体&堵住了。这里评析的是洋务运动,但是,它所展示的是一种新的评判方法,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洋务运动之后的社会经济运动,都应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对于政治与文化运动,也不能离开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的创造与发展去评价。
以新陈代谢这一总观念来观察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变动,就是要求彻底摆脱形而上学或绝对主义,179条与422,173条所说的两个结论,可视为新陈代谢观的总结论:
结论一:&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诗),说的是自然规律。社会的新陈代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但不同于自然规律,表现为先进与落后。(179条)
结论二:世界永远是善恶美丑的奇妙结合,亿万年以后也不会出现只有美善而没有丑恶的天堂。(422条)事物是不断地演变、不断地更新的,但阳光下并没有绝对全新的东西。(173条)
民心民德:文化递嬗的新探索
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出现了一场新的造神运动。459条、54条及77条论及这场造神运动时指出:&文革&时的造反派,不是造反派而是造神派,砸掉小庙小神,造成一个独一真神。(459条)伟人不相信神,但喜欢别人把自己说成神;人们并不喜欢特殊的人,但愿意接受神化了的人的统治。(54条)一种信仰,一种思怨,一旦成了最大的权威,那些奸佼会打扮为圣徒,把&权威&盗了去变为自己的玩具,林彪、&四人帮&的&最最革命&即其一例。(77条)
造神运动的结果,是智慧为愚昧所包围:智慧启迪愚昧,不愚昧却常常被愚昧包围,大跃进是一例,&文革&又是一例。(644条)
&开民智&是医治愚昧,尚服从是提倡愚昧,以革命的名义宣扬愚昧主义则是民族的灾难(223条)造神运动煽起了宗教狂热,而它所依靠的则是广大民众&朴素的阶级感情&,是人们身上根深蒂固的旧文化基因:科学和宗教是不相容的,科学领域的不断扩大,宗教的圈子就越来越狭小。但是在真理受委屈的时候,宗教意识仍会飞入广阔的领域,变为狂热。(2条)
在现代的人不一定就是现代人,可能还是个过去式,很远的过去。(582条)朴素的阶级感情通向宗教,而不是通向科学。(62条)
正是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民族灾难,使人们警醒、觉悟到加强文化建设、改造人们落后的社会意识和提高民众素质的重要性。396条就此写道:民心即天心,民心不可丧失,这是历代政治家奉为圭泉的,试问我们的民心停留于中世纪的状态,我们是跟着这种民心起哄还是把他们引导到新的世界里来?这是近代中国政治家的重要课题。495条进一步强调:任何一个新的思想要成为一种物质力量,就必须成为社会意识。要改造国民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掉民族的落后社会意识。科学观念和意识的改变是比较容易的,但改变社会意识就非常困难。
改造中国民众的社会意识,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困难,这就是近代以来许多明明是旧的落后的东西,却往往以新的先进的面貌出现。《浮想录》75条与586条就此写道:一些新的东西往拄带着旧的痕迹,有些旧的冒称为新的,也有新的是新得出奇的,在现实社会中还是虚幻的。最可怕的是旧的伦理道德转化为新的政治道德。
491条更特别强调,问题的复杂性恰恰在于:丑陋的中国人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是并存的,不止是分别于不同的中国人身上,也表现于同一个中国人身上。
人的观念的改变,素质的提高,有赖经济和政治等整个环境的改变,但是,环境的改变又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439条与591条就这两者的关系写道: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在创造近代化中成为近代人,有了近代化的环境就会使人普遍近代化。(439条)人在改造环境、塑造建筑,改造了环境和塑造的建筑又在改造人,塑造人。(591条)
环境的改造与人的改造何者为先,又是一个鸡与蛋何者为先的问题。将这两个改造连结起来使之在实践中达到统一的中心环节,就是文化的递嬗、更新和创造。文化,使经济的发展、政治的革新有中心目标,有坚固的价值支撑,能与人的素质提高互相推进,而不致互相抵悟,乃至背道而驰。
八十年代的中国,作为对&文化大革命&全面拨乱反正向深层次的发展,作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即培育真正具有现代性、现代文化素质的人,以承担起实现现代化职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化热&。当时,争论最为激烈的两大问题,一是如何估价和对待外来文化,二是如何估价和对待传统文化。这两大问题直接关联着应当创造什么样的时代文化以及如何创造这一时代文化。而这也正是《浮想录》关注的一个重点。
340条概括表明了旭麓公对此的基本立场:认真介绍西方文化和研究古代文化,必然产生出自己的合乎时代的文化。
695条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或者某一个文化类型,它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吸收和创新的道路。因为一切创新都不能抛弃原有基础,也需要吸收外来的新养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阳光下没有绝对的新鲜东西,所谓崭新的面目出现也只是包含着原有因素的最新发展。想砸烂一切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是粗暴的,也是很难实现的。但是躺在传统文化的交椅上,不去吸收别国的东西,不但难以创新,还将导致自身的萎缩。在近代中国,不开放,不引进,就没有创新。
《浮想录》多次论述了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态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694条就文化传统的凝定性与流动性这一角度论证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在地缘和血缘及其生产关系中一步步形成起来的,由一个轴心缓慢地积聚而流动,但有其凝定性,没有凝定就不能成其为传播。它的凝定性大于流动性,所以对传统的改造往往不能依靠它自身的流动,需要新的或外来的冲击力。
217条与436条也作了与此相呼应的论断:最优秀的古代文化如果害怕污染而不汲取外来文化的养料,也是会枯萎的。(217条)僵化了的传统文化,没有引进(外来媒触)就不能推陈出新,只能推陈出陈。(436条)
479条更从现代化的人如何造就这一角度突出了吸收外来文化的意义:我们的难处是:要由不太现代化的人去完成非常现代化的事,要在现代化中化人,要借助他山之石。
要确立一种开放的心态,就必须克服中国传统的天朝意识和民族壁垒,树立一种世界意识。518条及91条就此写道:中国人的&天朝意识&和&世界意识&的互为消长,是闭关与开放的两重奏。(518条)民族壁垒可以阻挡侵略,也会封锁自己。、科学、文化的交流和研究,可以超越这个壁垒。(91条)
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有一很大的障碍,这就是要么自大,要么自卑,既不能正确对待世界,又不能正确对待自己。411条与17条指出:许多人身上是自大与自卑的混合,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是庞大的自大与自卑的混合体。(411条)中华民族有过自大,也有过自卑。自大看不见世界,以为自己就是世界;自卑则不敢看世界,认为外国都是高插云霄的珠穆朗玛峰。今天,也只有在今天才可以去研究和认识世界了。(17条)
对于外来文化,《浮想录》强调了必须具体分析,以区别对待。58条及386条指出:科学文化都不是外国的。(58条)科学技术不是没有国界,而是在突破国界,它飞越太平洋,飞越大西洋,飞越喜马拉雅山,冲破每一条国境线。(368条)
对于殖民主义的文化及传教士散播的西学,321条及314条都说明了必须看到它们的两重作用,而不能只看到一面: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与文化传播是并行的。很久以来,我们只说侵略,怕说传播。(321条)传教士散播的西学,一是宗教福音书,一是应用科学和基础理论书。在清末的半个世纪中,前者主要通向下层社会,后者主要为中上层的知识界接受。(314条)
294条专论对外来文化或者用以取代自身传统文化,或者使二者混合,或者逐渐使二者融合,最可取的态度只能是第三种,即融化的态度:中国对外来文化历来表现为融化的大度,近代则表现为由融化而混合以至取代的趋向。取代不是人们所能接受的,只能以或急或缓的融化方式来推进。这无疑是一种不再凭感情用事的成熟了的理性态度。
对于传统文化,《浮想录》既反对一切砸烂,也反对躺在原交椅上。293条指出:激进的新思潮对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它取得的胜利都不是全部的,因为传统中还有着合理的部分和客观存在的可接受性。
正因为如此,他反对对传统文化采取粗暴的简单否定态度。456条便批评说:在新旧文化的递嬗中,有些不该剥落的民族文化被剥落了。182条并说明,采取粗暴的态度最终只会使传统更为顽强地与新的文化相对抗:传统思想,在其开始大都是合理的,一旦成为传统,它的惰性就越来越多。革命与改革在于对惰性的鞭打,鞭打得过了头,抛弃了其中的合理内容,传统又会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起来。
同时,《浮想录》又反对固守传统不变,而使自己为惰性所左右。692条和690条都要求人们警惕:由传统社会进入近代社会,必然是对传统的最大削弱,不是铲除。但传统老人总不愿被削弱。(692条)有许多传统的习惯势力不是被改革运动摧毁,而是它们在改变和腐蚀改革运动。 (690条)420条与527条提醒人们,对待革命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也要防止将它们变成框框,防止陷入新的惰性:革命在反对旧传统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传统,一旦形成了传统就为自己制造了框架。(420条)该改变的事物改变不了,该淘汰的东西迟迟不能淘汰,这就是历史的情性。凡传统都有惰性,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医治惰性的,但马克思主义者并不能完全认识和掌握这种转移。(527条)
对待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以下354条、676条、699条从不同角度作了概括:对于传统文化的变革,是在批判中吸收与在继承中扬弃交叉进行的长过程。 (354条)不能用传统编织现在,要由现在编织现在,但传统是其基因。(676条)改造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才有中国现代文化的特点。(689条)
对于孔子和儒学应取什么态度?《浮想录》同样鲜明地反对两种错误倾向。683条与640条批评对孔子及儒学一味否定:自己做错了是自己这一代的事,却要推到老祖宗身上去,又找到两千几百年前创立儒家学说的孔子身上去,因为事隔百代,尚有他们的社会基因。(683条)只说儒学的惰性,是百数十年来新旧冲突中新派的通识,其实儒学有其理性的内容,特别是其修补功能,周期性的大动荡之后,都是有赖于儒学的安抚。(640条)488条、550条及649条又批评新儒学将孔子及儒学视作当代及未来治世的最高宝典。488条指出:这两年又来了一股新儒学的思潮,其实儒学已经&新&过了好多代,这只能说它自身附会时代之新,决不是引导和发展社会之新。550条更明确地指出:新儒学是时代和社会新了它,不是它新了时代和社会。649条叙述了近代以来新儒学产生、演变的历史过程,并进一步剖析了它的本质:洪秀全的思想事实上是以儒学为根基揉进基督教的内容(特别是仪式)而成,是近代新儒学的发端,其后是康有为用进化论改造的儒学,再后是&五四&以后的各家新儒学。这些新儒学,有的曾经在吸取西学中改造自己,也触动了对中国社会的改造;有的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困惑中阐发了儒家和民族的传统精神,各有其社会效果。今天的新儒学是&五四&后各家新儒学的继续,是以反思的形式带着挽救思想危机的愿望出现的。曾经长期作为统治思想有过深远影响的儒学,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形势,对它进行新的注释,并唤起人们尊重那些不该失去的传统,这是社会思想转变和发展的必要补充。但新儒学不是现代化的改革和开放的精神支柱,而是现代化的改革和开放对儒学注射的现代意识;它不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超前,而是反思中浮现的思想回归,回归只是扬弃中的保留。684条所论,可视为他对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总结论:不能再由孔夫子指挥今天,也不是用今天去改造孔夫子,应是从时代出发对孔夫子及其儒家予以取舍。这就是传统与现实的关系。
《浮想录》写于旭麓公生命历程的最后十多年。它也生动地记录了旭麓公这十多年思想如何愈来愈深邃,愈来愈精醇。
他充满活力,思想磨砺得日益锐利。470条与567条说:我喜欢上了年纪的人剩下来的是心平气和,但我也喜欢生姜越老越辣的性格。 (470条)
&青山有路,在晚霞深处&,这是两句体验老年人胸怀而很有意境的诗。(567条)这正是旭麓公晚年在史学园地中纵横驰骋,思辨的火花不断闪出耀目之光的一个重要原因。
旭麓公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学问,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他的思想精华,他的精神遗产,都足证他的人生是真正常青的。
再一次祈祷:安息吧,旭麓公!
单击上面文本框即可复制文本框内的文字,方便您推荐给您QQ上的好友,记得常回来看看哦!
上一篇学术:
下一篇学术: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谢谢合作!】
  广而告之
特别感谢西部数码提供本站空间!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站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站长为谢!不良信息,欢迎举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