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牙齿矫正拔牙后遗症用笑气,到底有没有后遗症

根据我平时的经验,小孩子跟大人之间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小孩子更多的是在乎即时的感受,不会去过多思考事情将来的发展和后果。所以,很多家长会跟孩子讲长篇大论说明看牙的重要性,如果不看会怎样怎样。这样是很负责很重视没有错,而且详细讲解确实也是需要的,但是仅仅是详细讲解的话效果非常差。就像开头说的,绝大部分小孩子丝毫不在乎不看牙会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想过也不会去思考不好好看牙导致的后果。他们只知道牙齿很痛或者牙齿要被拔掉了,但是他们很多时候并没有“因为刷牙不仔细所以蛀牙了,蛀牙了就要看牙”或者“因为新牙齿已经长出来了所以要拔掉旧牙”这种因果关系概念。有些家长看小孩子拒绝看牙,会警告他们这次看不了下次还要来,在我的眼中这种说教方式同样收效甚微。因为小孩子在这样的情景下想的都是只要这次不看就好了,至于不看会怎么样,以后还要不要来,他们很可能根本没有去想过。因此要让小孩子接受看牙,首先需要医生和家长的双方合作,然后医生和家长对孩子的沟通方式也很关键。以下举几种方法例子,这些方法不仅仅是针对拔牙,对于一般的儿童口腔诊疗都是通用的。一、吃一堑长一智。这种方法简单的讲就是直接给孩子展示不及时看牙带来的后果。比如牙痛了不肯看,就先回去,等到孩子又痛了,就配合着告诉他们这就是不去看牙的结果,只有去看牙才会不痛。换牙也是如此,可以找一些牙齿不整齐的家人牺牲一下形象展示牙齿给孩子看,告诉他们不及时换牙就会变成这样。小孩子对于这种直截了当的利害关系是很容易接受的。但是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由于不能及时治疗,会给孩子增加痛苦,而且这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方法,要纠正回来很可能要多花很多时间和金钱。我自己小时候换牙时,因为第一次拔乳牙体验不是很好,第二颗乳牙松动时一开始不愿意去拔掉,结果拖了一段时间才拔掉,然而对应的下门牙恒牙(下颌中切牙)已经长得比较久了,无法回到正确的位置,也因为这样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后果,以后换牙都十分配合,但是那颗恒牙就一直都是这样了。这个方法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不走心的孩子没什么作用,小孩子对美丑会有一点基本概念,但是不一定会很在乎,也不会像青春期时那样地在乎,万一碰上这种不走心的小孩,你跟他说不换牙会变丑他也不见得会接受。所以这个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这招。二、对比效果。小孩子有时候会看到自己的蛀牙,但是蛀牙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要怎么办,他们基本上不会知道,也不会主动去关心。他们可能只是觉得牙齿变黑了不好看,其实这样的孩子是比较好沟通的。医生可以给这种小孩看一个不那么严重的牙齿,看之前让他们自己看一眼,治疗完成后让他们再看一次,他们直接感受到牙齿从黑重新变白还不痛的过程之后,一般都很容易接受继续治疗,因为他们认识到,看了牙之后牙齿确实变好看了。三、示范作用。有些小孩是第一次看牙,没有经验,对于未知的事物会有本能的抗拒;如果能有一个看过牙齿、有一定经验的小孩做一个示范,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说有个孩子A第一次看,问题也不大,就是一个比较浅的蛀牙或者是很松的乳牙,孩子就是害怕不肯看。刚好后面一个孩子B已经看过几次了,依从性非常好,那么可以跟孩子B和他的家长商量一下让孩子A参观一下孩子B的看牙过程,当然,全程不要让孩子A妨碍操作。只要让A感受到看牙这件事是小孩子可以承受的就足够了,这样一来A一般都能很好地配合。因为在孩子的眼中,大人有可能会骗自己,但是如果是跟自己一样的孩子,说的话应该不会骗人,何况他还在自己的面前亲身示范了。但是换一个角度,如果一个孩子看牙时不合作,喜欢吵闹,那么就要尽量避免其他孩子目击这个现场,以免影响他们的心情,进而影响看牙。四、循序渐进。这个方法应该说是最适合小孩子的一种方式,但是需要花最多工夫,并且家长在里头需要起到比例非常高的示范性作用。以下给出最理想化的模式:1、从孩子小时候刚长牙开始家长就要学习口腔护理的知识,毕竟一个半岁左右刚开始长牙的小孩你能指望他自己知道要好好刷牙吗?清洁牙面,戒夜奶等等这些事情是偷不得懒的,付出多少收获多少。2、一岁左右可以开始带孩子来做一些基本检查了,可以就是看一下,评估一下口腔卫生的情况,跟家长反映促进其改进,或者可以给孩子已经长出的牙涂氟。这个阶段仍然是以教育家长为主。3、等到孩子3-5岁,可以跟他人沟通时,可以开始比较正式的看牙了。即使孩子以前有看过,他也不一定有那时候的记忆,所以这个阶段的小孩第一次自己跟医生沟通看牙时,医生仍然需要重新跟孩子介绍一次看牙用的工具和材料,介绍的方法要能让孩子能够理解,孩子并不在乎医生拿的到底是快速手机还是电动牙刷,也不在乎医生拿的是探针还是牙签,更不在乎补在牙齿上的是树脂还是奥特曼牙膏,只需要让他明白医生要做什么就可以。如果孩子以前没有检查过,真的是第一次看,这个步骤更加不能省。如果孩子第一次看牙不合作,可以做一次详细的检查,让他感受一下看牙的流程,然后下次再来,切勿操之过急。很多家长不接受第一次看牙只做检查就无功而返,因为他们觉得好不容易挂个号,却只是检查了一下然后什么牙齿都没有治,浪费了自己和孩子好多时间,一点性价比都没有。然而我再次强调,孩子更在乎即时感受而不是长远的发展,家长这种思路明显是用成人的思考方式套在孩子上,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毫无帮助,因此医生还得纠正家长这种错误的想法。4、可以的话,医生最好先看一两个问题比较小的牙齿,让孩子体验过之后再看问题大的。孩子表现好,要及时夸奖,形成正反馈。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点工作经验,对于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很有用的,对于实在配合欠佳的孩子,最好还是到有笑气镇静或者全麻治疗的医院进行治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资深游戏玩家,初哥口腔医生笑气拔牙 疼吗 哪个用过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笑气拔牙 疼吗 哪个用过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不是笑气,一般是氮气,主要是为了减少口腔操作的呼吸意外,和繁琐的气管插入,口腔治疗也完全可以靠局麻来保证无痛,所以所谓的全麻,只是是用氮气来使患者神智淡漠。而且多用于不配合的儿童。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我今天刚用过笑气。并不是完全的无痛,而是使人神经放松,不紧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情绪,进而使疼痛不明显。如果磨的时候痛感明显,则还是需要局部注射麻醉剂。
要说完全不疼是不可能的,毕竟是通过气体而已,能够很大程度减缓疼痛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笑气”让孩子不再害怕拔牙|孩子|患者_新浪新闻
  原标题:“笑气”让孩子不再害怕拔牙  一说起拔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戴口罩的医生、嗞嗞作响的钻头、刺鼻的消毒药水味……疼痛、恐惧、紧张成为孩子们的共识。但在我院口腔科门诊却看到了另外一种场景:孩子躺在牙椅上轻松地看电影听音乐,医生同时为孩子进行治疗,不知不觉中,一颗牙齿拔出来了。
  为什么孩子拔牙会如此轻松呢?原来是咸阳市彩虹医院口腔科引进咸阳市第一台“笑气镇静镇痛设备”为患者减轻了痛苦。镇静所吸入的气体是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清醒镇静是采用一氧化二氮氧气的混合气体,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牙科治疗,是最安全的牙科麻醉方式之一。口腔科运用“清醒镇静”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牙科焦虑。
  笑气氧气吸入清醒镇静能够快速产生镇痛作用和缓解焦虑情绪,患者获得镇静,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清醒、放松、舒适,对语言指令有反应,张口合作,配合治疗,起效和恢复迅速,安全性大;避免医源性心理创伤,降低医生压力,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对儿童牙病患者及具有牙科畏惧症患者的治疗尤为适用。
相比《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所表达的观点,我更感兴趣的是,咪蒙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正如相比咪蒙“永远爱国”,我更感兴趣的是,她为什么忽然爱国。
庆幸我的内心冲动比较强烈,虽然并无太多后天因素。
因为半数选民选择了脱欧,英国首相卡梅伦不得不“赔偿”了自己首相职位。现在的焦点便是谁可以接替卡梅伦?
在任何社会中,‘保障人权’都不是一句空话,也不仅仅是道德伦理的问题,这实际上意味着要安排一整套制度,并且要有强大的预算来支持。请问用笑气拔牙的话,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吗
还可以输入200字
&分享到新浪微博
0名医生赞同
回复王野:
还可以输入200字
您可能关注的提问
关于“微创拔牙”的牙科知识
发给:XXXXXXXX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杭城医院纷纷引进笑气治疗
笑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吸了后真的会笑吗?心情不好吸笑气有没有用?
记者吸了20分钟告诉你亲身感受
&&■健康新举措&&记者 李静&&&&电影《冰川时代3》中有这么一段:&&猛犸象和剑齿虎为了救好友树懒,走进一个“死亡峡谷”。这个峡谷里有一种奇怪的气体,吸了就会大笑不止,为了防止笑得力竭而死,通过这个峡谷时需要憋气。但猛犸象和剑齿虎走到一半憋不住气了,开始呼吸,然后它们疯狂地大笑,跳起舞来,异常兴奋。剑齿虎对猛犸象说,“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这样刺激过,哈哈哈!” &&峡谷里的这种奇怪气体,就是笑气。&&从去年开始,杭城医院纷纷引进笑气,用于临床治疗。先是杭州市红会医院,接着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上个月,杭州口腔医院也引进了笑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目前也考虑在下半年引进笑气。&&那么笑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吸了后真的会笑吗?心情不好吸笑气有没有用?记者在杭州口腔医院,体验了一回吸入感受。&&害怕看牙的小男孩&&吸入笑气后不怕了&&4月3日,杭州口腔医院城西分院来了一个5岁男孩,牙周脓肿,半边脸肿了。儿童齿科的医生和护士架着他,都不肯上躺椅,抱着外婆不松手。&&一顿哭闹后,儿童齿科主任田小华和家属商量,能不能用笑气给他治疗,不过费用要800元。家属想了想,同意试试。&&田小华说,吸了笑气后小男孩果然很配合,然后打上局部麻醉,切开脓肿治疗,整个治疗过程变得非常顺利。&&结束后,田小华和小男孩握手,问他下次来还怕不怕?小男孩说不怕。&&今年3月底,杭州口腔医院城西分院首次引进笑气。目前已经给十多名牙病患者用过笑气治疗,除了哭闹的儿童,还有紧张恐惧的成人,以及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效果据说不错。&&&&&&笑气到底是什么?&&笑气的学名叫一氧化二氮,化学分子式N2O,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最早由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在1772年发现,但这种气体的功效直到26年后才发现。&&1798年,普利斯特利实验室来了一位年轻的实验员汉弗莱·戴维,负责研究各种气体对人体的作用。&&一天,戴维制取了一大瓶一氧化二氮放在地板上。这时他的老板来了,碰到了一个三角架,三角架掉下来砸碎了装着大量一氧化二氮的瓶子。实验室里顿时充满了这种气体。忽然一向孤僻、冷漠不苟言笑的老板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戴维也大笑起来。两人的笑声震撼了整幢房子,隔壁实验室的助手们全都跑来了,看到他们竟然狂笑成这样子,大惑不解,以为他们犯了神经病。突然助手们明白了,一定是碎瓶子里的气体导致的。后来,实验室把这种气体取名一氧化二氮,绰号“笑气”。&&中央十套《科技之光》电视栏目,曾做过一期《笑气是因何而命名的》节目。节目中有一个实验,四个平时不太喜欢笑的年轻男女,并排坐在桌子前。一个滑稽演员出来讲笑话,并给两只搞笑玩具上了发条……四个人反应不大。&&研究人员给4人吸了几口笑气后,同样的笑话,同样的发条玩具,4个人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研究人员总结:“笑气的秘密在于,笑气可以引起内啡肽的释放,内啡肽是体内著名的‘快乐激素’,可以止痛、镇静,还可以解除恐惧。”&&&&&&欧洲贵族最早用笑气&&当作派对时的助兴剂&&汉弗莱·戴维将他吸入笑气的感受写成小册子:“我并非在可乐的梦幻中,我却为狂喜所支配;我胸怀内并未燃烧着可耻的火,两颊却泛出玫瑰一般的红。我的眼充满着闪耀的光辉,我的嘴喃喃不已地自语,我的四肢简直不知所措,好像有新生的权力附上我的身体……”&&许多人读了这小册子后,为戴维的介绍所吸引,好奇地以吸入笑气为时髦。在19世纪欧洲,笑气成了贵族阶层开派对和街头艺人杂耍时用于助兴的东西。&&&&美国牙医率先将笑气用于临床&&1844年,美国哈得福特城也举行了一场笑气表演大会。一名药店店员走上舞台,志愿充当笑气吸入的表演者。当他吸入笑气后,欢快地大笑一番。由于吸入过多,他一时失去了自制能力,笑着、叫着,向人群冲去,连前面有椅子也没发现。他被椅子绊倒,大腿鲜血直流。有人问痛不痛,他摇摇头,脸上也没有痛苦的表情,站起身就走了。&&这位店员的一举一动,引起一位波士顿牙医韦尔斯的注意。韦尔斯想,他跌碰得不轻,为什么不感到疼痛?是不是“笑气”有麻醉的功能?&&当时还没有麻醉药,病人拔牙时和受刑差不多,很痛苦。于是韦尔斯决定拿自己来做实验:吸入笑气后,他让助手拔掉他一颗牙齿。牙拔下了,韦尔斯并不觉得疼。&&韦尔斯由此声名远扬。为了扩大影响,他决定在波士顿做一次笑气拔牙手术的公开表演。谁知事与愿违,由于吸入的笑气量没控制好,病人在拔牙时痛得大哭大叫。&&不过笑气作为麻醉剂却很快进入医院,牙医韦尔斯也成为了麻醉法创始人之一。&&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生她时,用的是笑气分娩。&&&&&&省妇保使用笑气两年后停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早在1997年,就尝试用笑气给产妇进行无痛分娩。产妇分娩时,旁边有个像氧气瓶一样的瓶子,里面含有一半氧气和一半笑气,即50%浓度的笑气。产妇吸气时,用面罩把嘴巴和鼻子罩住,吸入笑气。呼气时拿开面罩。产妇可以利用吸气的深浅,调节吸入笑气的量,缓解分娩疼痛。&&但笑气无痛分娩在省妇保只用了两年时间。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陈新忠说,临床发现,笑气在降低产妇阵痛中的作用不是很明显,比如产妇痛级有10级,但用笑气减痛的最佳效果一般只能达到5级。“而且产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笑气泄漏,对产房里医生、护士会有影响。”&&笑气只减轻疼痛的效果,不是完全无痛。陈新忠说,妇产科医院现在用椎管内麻醉比较多,能达到完全无痛效果。&&同样在其他科室,由于新型麻醉剂的不断出现,笑气作为麻醉剂的使用一度越来越少。&&&&&&现在为什么又时兴起来?&&去年5月,杭州市红会医院消化科推出笑气治疗,给患者做胃镜时使用笑气,消除患者恐惧。差不多同一时间,省口腔医院开始用笑气给患者治疗,上个月杭州口腔医院也引进了笑气。而浙江儿童医院也考虑在今年引入笑气。那么曾一度式微的笑气治疗,为什么又时兴起来了呢?&&杭州口腔医院儿童齿科主任田小华说,临床上,有的治疗或检查没达到需要打麻药的程度,或者有的患者对治疗非常恐惧,极不配合,这时吸一点笑气,可以让患者消除恐惧,或者缓解打麻药后的不适感,更好地与医生配合。用笑气治疗,更多地出于愉快就医的考虑。&&&&&&记者吸了20分钟&&昏昏欲睡但没笑&&吸了笑气后,人会发笑,那还怎么治疗?我决定体验一下吸笑气后的真实感觉。&&在杭州口腔医院的笑气治疗室里,我躺在牙科椅上,医生先在我手指上夹了一个血氧仪,监测血液中氧气饱和度和心率。然后把一个罩子戴在我鼻子上。罩子很小,刚好扣住两个鼻孔。医生告诉我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虽然已有心理准备,我还是有点小紧张,心率跳到了90多。&&看我紧张,医生给我戴上一副眼镜,眼镜里可以看动画片,有种看3D电影的感觉。这副眼镜跟笑气治疗仪是配套的,有个USB接口,可以将网上下载的影片存到眼镜中,想看什么电影可以点播,比如猫和老鼠、喜羊羊和灰太狼、大耳朵图图等。&&刚开始,医生给我吸入的笑气浓度是10%,我没什么感觉。&&一分钟后,笑气浓度增加到20%,还是没什么感觉。&&吸了5分钟,笑气浓度增加到30%。此时,我感觉身体开始放松,有种无力感。&&又过了5分钟,浓度再增加到35%,此时,我有点昏昏欲睡了。心率降到了65。&&医生说,达到这个状态,就可以开始治疗了。&&随后,医生给我撤掉了笑气,让我改吸纯氧3分钟,说这样可以把体内的笑气置换出来。&&整个体验过程持续时间20分钟,除了身体发酥无力昏昏欲睡外,没有任何不适感。舔舔嘴唇是甜的,喉咙口也有淡淡的甜味,但丝毫没有想笑的感觉。&&为什么临床上吸了笑气不会笑?&&国内一家提供笑气治疗仪的负责人说,这是因为笑气浓度不同。只有吸入了纯笑气,也就是浓度为100%的笑气,才能让人哈哈大笑。一般吸入三四口后,人就会大笑起来。&&而用于临床治疗的笑气浓度都低于70%。性别、年龄和个体差异,笑气浓度也会不同。比如女性,笑气浓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男性控制在40%左右。给小孩子用笑气,往往先用60%浓度,让他们马上安静下来,一分钟后马上降到30%-40%。&&这位负责人说,吸了笑气后的感觉与喝酒喝得微醺差不多,对于酒量好的人,“醉酒”的感觉不太容易达到,所以使用的笑气浓度要高一些,前段时间,有一个酒量有8两白酒的患者,最后使用了60%的笑气浓度才达到效果。&&&&&&心情不好,吸笑气有用吗? &&如果心情不好,情绪非常低落,吸点笑气能让自己开心吗?&&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谭忠林副主任医师说,“因为开心,所以会笑。但是你每次笑的时候,是不是都是因为开心呢?”&&他认为,开心是一种主观体验,需要主动参与情感过程。吸笑气、挠痒痒等,是被动式的短暂的愉悦,笑的时候也许有愉悦感,但笑过之后,就会马上回到几分钟前的状态。&&中央十套《科技之光》做过的《笑气是因何而命名的》的实验也发现,笑气的效果只能维持4分钟,一旦停止吸入,4分钟后,马上就笑不出来了。&&谭忠林说,没听说临床上有用笑气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如果情绪低落,可以试着对着镜子大笑,边笑边大声说自己是傻笑。这种主动去参与笑的过程,效果会更好。&&&&&&夜店族贪吸笑气&&导致神经中毒肌无力 &&经过100多年的研究,笑气在临床上的安全性虽然得到公认,但如果不加控制过度吸入同样有害。
&&2008年,台湾联合新闻网曾报道,台湾不少舞厅及夜店流行“吹气球”,把笑气装在气球里,然后以口鼻吸入。许多人以为笑气不会成瘾只有“high”,但医师接诊了三例因吸笑气过度导致手脚无力的病例,年纪轻轻,就要别人搀扶才能就医。三人分别是18岁女性、26岁和三十出头的男性。他们说在舞厅、夜店等地玩乐时,出于好奇,尝试了“吹气球”服务,起初吸气频率不算高,只在娱乐场所偶尔尝试,但后来干脆自行购买笑气钢瓶,自己在家吸气,一周一次。本来身体都没有异状,但连续吸了六到十二个月后,出现肢体无力、发麻、感觉异常、呼吸无力,无法走路等症状。检查发现,三位患者颈椎脊髓神经纤维受损,无法传导神经电位,引发末梢神经异常和肢体无力。&&过度吸入甚至还会导致死亡。发现一氧化二氮有麻醉作用并能让人发笑的戴维,他的一名同事得了癌症后,为了止痛,吸了大量100%浓度笑气,结果因缺氧窒息而死。&&所以提醒大家,笑气必须在医院在医生监护下使用才安全。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拔牙打麻药的后遗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