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校级奖学金中医药大学十大校级组织有哪些

关于开展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十佳教学新秀”评选活动的通知_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
&&?
&&?
系统没有此标签
点击数:764114

点击数:48521

点击数:37159

点击数:21130

点击数:20617

点击数:20215

点击数:20081

点击数:18024

您的位置:&&&&&
&&关于开展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十佳教学新秀”评选活动的通知
点击数:1610
校教字〔2015〕7号
关于开展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十佳教学新秀”
评选活动的通知
自2013年学校评选产生出首届“十佳教学新秀”以来,激发了青年教师爱校爱教的情怀。我校广大青年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在教学岗位上勤奋敬业,开拓创新,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决定于2015年5月开展第二届十佳教学新秀评选活动。
一、工作机构
1.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繁荣
副组长:沈& 涛& 刘旭光
成& 员:王& 飞& 祝& 捷 &张雯衣& 赖玉萍& 成词松& 谢春光& 邓& S& 朱天民& 古& 锐& 尹巧芝& 陈大义& 国锦琳& 高& 静& 陶瑞卿& 张瑞华& 王未强& 谢& 卫& 叶立霜
2.学校聘请专家教授、学生代表担任教学新秀的评委工作。
二、参评范围
从事本科教学工作三年以上,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专任教师。
三、参评基本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富有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连续三年承担本科课程教学任务(不含任意选修课),近3年(2012年-2014年)面向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工作总量不少于400学时。
3.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4.教学效果好,有先进的教学方法,评教结果优秀。
5.无教学事故。
四、评选标准
教学新秀的评选将考察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重点是课堂教学。此次评选的评分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教学文书,二是教学改革,三是教学效果。具体考察指标及权重如下表:
五、奖励办法
1.授予“教学新秀”荣誉称号,学校颁发证书和奖金。
2.获得“教学新秀”荣誉称号的教师,在申报晋升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教师职务时,予以优先考虑。
3.获得“教学新秀”荣誉称号的教师,优先推荐申报校级 “教学名师”。
4. 获得“教学新秀”荣誉称号的教师,学校提供专项经费支持进修学习。
5. 获得“教学新秀”荣誉称号的教师,学校给予教改项目资助。
六、评选程序及时间安排
各学院严格按照教学新秀候选人推荐名额对本单位申请人进行初评,产生本单位的教学新秀候选人,并填写《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学新秀候选人推荐表》(见附件)一式四份,经学院审核后,于2015年5月8日连同有关材料报学校教务处教学建设科(行政楼213室),,联系电话:。
报送材料清单:
(1)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学新秀候选人推荐表(一式三份)
(2)教案(一式六份)
(3)多媒体课件(只提供电子版)
(4)教学大纲修订意见(一式六份)
(5)教学改革设想(一式六份)
各学院推荐候选人名额分配表
3.学校组织专家教授对候选人提供的教案、课件、教学大纲和教学改革设想进行评价。5月中旬,候选人参加学校组织的说课比赛,由专家和学生现场评分。综合三个一级指标的得分,评选出10名教学新秀。
4.评选结果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并在学校进行公开表彰。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8" Month="4" Year="年4月18日
&&&&&& 下一条:
版权所有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责任人:周仕轶
联系电话:028― & & 网站维护:&&设计制作:安哥拉
&&& 学校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邮编:610075联系方式:QQ: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_百度百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在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与共建的省属重点高等学校,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校名称: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校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办的中医药,由国家统一网上电子注册、国家统一印制及颁发毕业文凭、国家承认其学历。同时,我校是四川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和四川省劳动厅职业技能定点培训中心。我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每届毕业生中有数名学生考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目前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及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形式的办学。曾在国家教育部成人教育评估中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学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每年年我校成人均面向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招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办学地点:
成都中医药大学十二桥校区(成都十二桥路37号)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办学层次:
成人本、专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办学性质: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办学专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专科起点本科
、、、临床医学、、、、药学、市场营销、。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专科
中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护理、中药、药学、、、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心理咨询。
其中的和从2010年起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培训中心下属办学机构四川怡仙堂职业培训学校承担教学任务。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办学特点: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是成人学历教育招生、教学、管理唯一合法机构,是经批准开办中医药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部门。成人教育起步于50年代、形成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并成为“四川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办学方向:
坚持以提高在职中医药人员业务素质和学历结构为根本,为基层及农村培养“招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医药实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育形式:
坚持与继续教育并举,业余(半脱产)教育与脱产教育共存的教育发展模式。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育质量:
坚持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并重,加强质量监控,实行教考分离,主要课程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保证教学质量。
企业信用信息成都中医药大学官网_职场百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官网
成都中医药大学官网
成都中医药大学官网: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50多年的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四川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简介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有19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等。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00 余人。其中“国医大师”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7 人,四川省教学名师8人,首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4人,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6人。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药人才,其中有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已出刊30余年。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67个,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38所,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基地)建设单位。“十二五”以来,新上各类科研项目2018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35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9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有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接收和培养了来自韩、日、新加坡、以、德、法、英、美、加及港、澳、台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开展了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大学及台湾地区义守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的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等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我校在葡萄牙举办的分校中实施中医针灸本科学历教育。学校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等。学校正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八大提升计划,奋力推进再次腾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不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学校领导党委书记:马跃荣马跃荣,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二级教授,四川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1988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5年赴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部研修一年。主要从事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及高校管理工作,先后获“首届泸州科技十大杰出青年”、 “四川省第三届青年科技奖”等称号;发表论文45篇,出版教材及专著6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四川日报》和《大众科技报》先后作了“马跃荣,跃马驰骋在病理学领域”及“青春年华 岂能虚度”的专题报道。主持党委工作;主管组织、统战、干部、外事、发展规划、离退休、保密工作;分管学校党政办公室;联系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梁繁荣梁繁荣,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主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针灸学会会长、成都市科协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研究,先后主持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40余项,在针灸经穴特研究、针灸临床研究、针灸方法创新、针灸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81篇,其中SCI源刊56篇,最高影响因子12.03,被引用1376次;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学术专著9部,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培养研究生113人,指导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被公认为国内外针灸研究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主持行政工作;主管人事、外事、计财、发展规划工作;分管学校党政办公室;联系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涛沈涛,汉,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历任成都中医药大学计划财务处处长、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等职。从事方剂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多年。研究方向:脾胃肝胆治法与方剂的研究。强调方证对应,重视配伍规律研究。承担97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主编、参编论著和教材十余部。主管行政、学生、招生就业、共青团、工会、教代会、校友会、基金会、对外合作、医院管理与建设、法制、体育工作;协助管理计财工作;分管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计划财务处、对外合作处、医院管理委员会、校工会办公室、校团委、校体委;协助管理学校党政办公室;联系温江校区、汪家拐校区、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体育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余曙光余曙光,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室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养生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会长,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规划教材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中医学专家评审组成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课题15项。主持研制中医针灸类国家标准1项。主编国家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60篇,SCI收录15篇。主管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研究、国有资产、校办产业;协助管理发展规划、人事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国有资产管理处、资产公司;联系十二桥校区、管理学院、眼科学院、养生康复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成彭成,汉,中共党员。中药学博士研究生/医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编委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研究分会及中成药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中药学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药品审评咨询专家、国家兽药评审专家先后负责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30多项;负责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SCI收录50多篇;主编学术著作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培养博士后10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长期从事中药药理毒理研究、道地药材评价与开发研究,为高等院校《中药药理学》规划教材主编、《中药毒理学》创新教材主编,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中华道地药材》主编。主管科技、研究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科协、学术期刊、中医药文化建设、物资采购工作;协助管理外事工作;分管科技处、研究生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采供中心;联系医药研究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国学院/中医药文化中心。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延建明延建明:主管纪检监察、审计、治安保卫及综合治理、校园稳定、信访、政治保卫、国防教育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处、党委保卫工作部/保卫处/人民武装部、审计处;联系民族医药学院。党委常委、副厅级调研员:徐廉徐廉,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学士,十二届、十四届成都市政协委员,主要从事高校党政管理工作。主管宣传理论教育、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及网络安全工作;协助管理组织、统战、干部、党校工作、离退休工作;分管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新闻中心(精神文明办公室、校报)、离退休工作处;联系医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档案馆。副校长:刘旭光刘旭光,汉族,民盟盟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四川省针灸学会秘书长;四川省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委员,民盟成都市委副主委。从事针灸科研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效应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教育部课题6项,作为主研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部省级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余名。承担省级教改项目4项,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管本专科教学、教学基地建设、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毕业后教育与全科医学教育、图书情报、后勤基建工作;分管教务处、后勤基建处、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全科中心;联系人南校区、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学院、外语学院。院系设置1 基础医学院2 临床医学院 / 附属医院3 药学院4 针灸推拿学院5 民族医药学院6 第二临床医学院 / 第二附属医院7 公共卫生学院8 医学技术学院9 护理学院10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11 管理学院12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文社科学院13 体育学院14 外语学院15 国际教育学院16 继续教育学院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行业\企业\职位的百科全书
已存1121627词条
热门求职动态欢迎访问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成都中医药大学学工网::
综合搜索:
(09月18日) (09月18日) (09月14日) (09月14日) (09月04日) (06月29日) (06月24日) (06月24日)
帮助信息 -
版权所有: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网站维护: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中医药大学组织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