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大健康体检好不好做钼靶好不好

推荐到广播
61994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脸大如盆)
大家正在求推荐
&·&·&·&·&·&·
(100人参加)
(27人参加)
(106人参加)
(44人参加)
(53人参加)
第三方登录: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X线检查最佳
核心提示:乳腺普查可发现大量无症状的早期乳腺肿瘤,但不同年龄的女性进行乳腺检查方法是不一样的,建议35岁以下年轻女性,可将乳房B超当成首选普查方法,40岁以上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X线检查。
  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相对发展中国家始终呈现较高态势。在诸多相关发病因素中,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结构,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是合成激素的主要物质,乳腺癌又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发展都与激素代谢状态密不可分。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月经来潮的提前,的滞后,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饮食结构的变化对激素代谢的影响,推测也可能成为影响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饮食结构改变是发病率增高的一个原因,来自社会、工作、生活的压力也会造成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社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样也对乳腺癌发病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这些都是目前为止统计学上发现的相关因素,不是绝对因素,乳腺癌发病的真正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乳腺中心主任医师佟富中说。  美国2013年数据显示,1期乳腺癌的生存率到达100%,2期达到93%,3期达到72%,年期间,美国乳腺癌的死亡率以每年2.2%的速度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乳腺癌死亡率却上升了155%。导致这个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80%的乳腺癌诊断于早期,而中国只有大约20%的乳腺癌患者诊断于早期。  多种检测技术的互补让早诊率更高&& & 说到早诊手段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钼靶乳腺摄片检测技术。在没有钼靶检测的时候,微细的早期病变,如微小簇状钙化用超声和红外线等影像检测是发现不了的,自从钼靶乳腺摄片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以后,早期的乳腺癌被大量发现。  钼靶乳腺摄片是很好的早诊检测手段,并且现在核磁的检测也在乳腺癌早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手段可以通过分析检测数据图形提示是否有异常存在,更加精准微细的检测出乳腺组织中早期的病变部位。  早诊手段发展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早诊,很多人存在着误区,比如经常有人来找乳腺科医生,要求做个最好的检测。  “其实没有最好的这一说,要是有好的谁还用不好的!”佟富中说。  各种检测技术有着各自的特点,例如,对一些囊性病变,使用超声检测就很容易检出;而对乳腺组织中的多种类型钙化,则钼靶乳腺摄片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检测手段的关系是互补的、相互完善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使用哪一种方法检测,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  哪些女性要做检查  乳癌的发病年龄以45-55岁居多数,这主要与性激素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乳癌发病的易感因素包括乳癌家庭史,尤其是生母或同胞姊妹患有乳癌,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2岁,40岁以上未孕,第一胎足月产晚于35岁,另一侧乳房曾患乳癌,上皮增生活跃的等。
  乳腺普查可发现大量无症状的早期乳腺肿瘤,但不同年龄的女性进行方法是不一样的,建议35岁以下年轻女性,可将乳房B超当成首选普查方法,40岁以上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X线检查。  专家介绍:佟富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乳腺癌及乳腺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开展各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生存率的比较研究,并对术后及进展型恶性肿瘤进行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生物学等方法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血管】即可测试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治疗...[]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疯传一个《胸罩=凶罩!你知道吗?》的帖子,文中通过病例分享、诸多乳腺癌图片阐述了穿海绵文胸的危害,提醒网友慎穿海绵文胸以免患乳癌。对此说法,39健康网咨询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乳腺外科主任马宏民教授,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马教授从专业角度一一点评,粉碎了穿戴海绵文胸易致乳癌的谣言。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由于肝脏内部没有感觉神经,由HBV/HCV、酒精中毒等慢……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正常夫妇生出耳聋儿?并非不可能!目前我国人群携带遗传性……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传言,沐浴露中含有一种名为尼泊金酯的防腐剂,可能会诱发乳腺癌。但是专家表示,尼泊金酯是法定的合法防腐剂,但使用时有一定的剂量限制,通常目前为止,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它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特别的关联,因而常用沐浴露可致使乳腺癌的说法是不科学的。X线胸透和乳腺钼靶照射 对下一代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 - 网易河北
十天内免登录
X线胸透和乳腺钼靶照射 对下一代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
原标题:孕前尽量不要做放射线检查摘要:在没有避孕的情况下进行健康体检时不选择X线胸透和乳腺钼靶照射,可以通过无损伤的B超或其他手段进行检查。网易廊坊讯&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为了自身健康,在没有避孕的情况下进行健康体检时不选择X线胸透和乳腺钼靶照射,可以通过无损伤的B超或其他手段进行检查,否则一旦带孕检查,对下一代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孕前尽量不要做放射线检查X线滥用:最严重的医源性放射损害这是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醒目的标题,作为一名医生我有同感。文章中提到:放射线诊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另一方面对人体有害,可以引起癌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最新研究报道:以一座1000万人的城市为单位,每年会有约350人因照射X线而诱发癌症、白血病和其他遗传性疾病。其中特别提到:新生儿因头部受伤而做的CT检查,会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儿童以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细胞分裂比 成年人活跃得多。因此专家指出,为了控制X线的不必要伤害,应该严格控制X线、CT检查的适应症,能不用尽量不用,尤其育龄妇女、孕妇和婴幼儿更要尽量避免使用。无独有偶,英国《独立报》报道:一项研究显示,做过CT扫描的每80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患上癌症,最新一代医院扫描仪的危险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CT扫描产生的辐射剂量远高于传统的X射线,并且重复CT检查风险会更高。在计算机和射线探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X射线影像检查设备日新月异。隔室遥控透视、胶片摄影、计算机断层摄影(CT)、计算机射线摄影 (CR)、直接数字射线摄影(DR)、数字减影(DSA)介入手术检查等,都已成为医生临床诊断离不开的有效检查手段。我国卫生部门还特别规定,但凡建立 一所医院和门诊部,首先要有放射科,否则不予批准。目前体检中心和各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必须要有胸透,否则视为不完整。还有的医院为了创收,高规格体检中一 定有CT扫描。和药物治疗有副作用一样,接受X射线检查时被X射线照射到的组织器官和细胞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但和药物副作用不同,X射线损伤没有立竿见影的自我感觉。因此,做健康体检时是否接受X线检查,接受什么类别、档次的X线检查都应权衡利弊。应当特别指出:CT扫描对人体的损伤至少比拍片要高出100倍,做一次CT全身扫描体检会使受检者辐射致癌的危险度增加约8%。截止到2004 年底,没有一个经济发达国家的主管部门批准钼靶乳腺摄影用于临床诊断,更不用说用钼靶乳腺摄影来做健康体检,搞乳腺癌普查。用目前的钼靶乳腺摄影技术做乳 腺癌普查,不但不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反而可能在受检的健康妇女人群中诱发乳腺癌。因此忠告大家,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为了自身健康,在没有避孕的情况下进行健康体检时不选择X线胸透和乳腺钼靶照射,可以通过无损伤的B超或其他手段进行检查,否则一旦带孕检查,对下一代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目前最先进的用于功能性检查的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TTM(热断层扫描技术),利用人体细胞散发出来的热源,仪器被动接受,并进行计算机分析做出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无污染、无辐射、无伤害,是目前最安全的健康检查、疾病检查的方法,这种方法会逐渐被人们认可并发展起来的。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
责任编辑:HEB048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河北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癌症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我听说很多癌症如果早期被发现都能被治好,那么癌症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查出来?在公司里每年一次的体检包含检查癌症的项目吗?现在一些高端医疗机构推荐的很多早期癌症筛查技术是否有效(准确率如何?治愈率如何?),比如enox-2这样的技术。
按投票排序
140 个回答
癌症的早期检查很火。一个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癌症的治疗,在中晚期阶段,除了少数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但是,癌症检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现在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主要是因为早期检查的研究难度大,现有方法的准确度低,对被检查者的好处有限。
据我所知,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
1. 感到有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
2. 因为其它病症去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有某种癌症。
3. 常规体检,查出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
4. 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像常规体检一样定期检查,检出异常。
(补充:第 5 种情况是,你是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长期吸烟,肝炎病毒携带者等,需要定期监查,这种情况另当别论)对于 4,没有普适的检查,只有针对具体某种癌症的专门检查,就像@荆外提到的。最常见的,也是被普遍采纳的,有针对乳腺癌的 mammograms,针对宫颈癌的 pap smear,针对前列腺癌的 PSA 抗体血检,针对大肠癌的血检和肠镜等。
从医学的角度说,当然是有直接症状的问题最严重;无任何异常被发现有癌症,情况最轻。
所以一般对于因为有直接症状查出的癌症都无大异议,因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大部分时候是中晚期,都要立即治诊。但对于 2-4,就是自身没有异常感觉的癌症,是争议最大的,争议性由 2 到 4 逐步增大。
争议之大,我觉得真得没法给大家一个推荐,只能科普一下,帮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知道一些关于癌症的基本知识,让你自己作决定。
现代人谈癌色变,最轻也是癌啊。
但是,癌症不是一个病,而是很多病。就如@jinxi 所说,同是癌症,机理可以很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恶性肿瘤都是不一样的。甲的肺癌和乙的肺癌就可能不一样,它们只是有一样或类似的显型,但致病机理,基因型却可以不一样。即然是不一样,就有可能这些癌症有着不样的病理,不一样的恶性程度。
就举前列腺癌为例。
现在估计,有六分之一的美国男性会在这一生的某一时刻得上前列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都是足够恶性的,大部分的此癌症其实发展得很慢。比如通过对越战时牺牲的美国士兵做解剖发现,不少士兵在 30 多岁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变。考虑到大部分人到老年才得病,有理由相信这些癌变大部分也可能只是缓慢生长,甚至到死也不为人知。
事实上,通过解剖,的确有很多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癌症,他们的死也的确与它无关。40-60 岁的男性里有 1/3 有前列腺癌,到 85 岁,3/4 的人有前列腺癌。
类似的还有乳腺癌。对 80 岁去逝的女性解剖表明,2/3 的人有乳腺癌,但是,只有 4% 的人是死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一样,大部分人是带病生活,其实不知道自己有癌症,也并非死于癌症。对于普通人来说,相信大部分人最终关心的其实是自己能活多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癌症,如果有,癌症能不能被治愈。所以,真正让心担心的,是那些特别恶性的,致死或立刻影响生活质量的肿瘤。
可是,众所周知,越恶质的癌症,发展速度越快,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癌变到有显著症状,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对这种癌症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可能只有几星期,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等不及什么年度体检的。而体检能检查出的,很可能是发展缓慢的癌症。
当然,我们可以相信科学,现在能在癌症真正早期的时候就发现它,在它还没有开始恶化时就防患于未然。
不过,以我对这个方向的了解,现在(2011 年)医学能做的还很少。
首先,如上面所说,癌症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很可能你身体里已经有了,因为很多肿瘤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才能变成恶性肿瘤(当然也可能它们自己在这过程中挂掉了,长个瘤子也不容易)。现在检查技术越来越灵敏,我真怀疑,想给你找你癌,你把各种检查都做了,还真就能找到像癌的东西。
结果就成了,找到又怎么样?
那就找吧。
既然是检查,一般是从早期检查(early screening)开始。
这个,真不好做。
比如,现在有了血液检查技术了,查 PSA 抗体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前列腺癌变。
从血液里检查癌症的想法大约是这样的:存在癌细胞,这些癌细胞会向四周散发特定的分子,比如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癌细胞也要血液给它们营养啊),或者癌细胞也有阵亡的(很多,毕竟癌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白饭的,一将功成万古枯啊),这些癌细胞被分解后可能有一些特别的分子成份被释放。这些分子,会进入血液,这样对血液做专门的检查,就能找到这些癌细胞存在的蛛丝马迹。
通常做法是把癌症病人的血液和正常人的做比较,看有哪些成份上的不同,最后找到最有代表性的分子成份。
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
早期检查的目标对像是身体处于没有任何症状时期但已经有后来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早期肿瘤的所谓正常人,而用来找这癌症特症分子的样本却是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身上得来的。对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癌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时候的恶性肿瘤,它比起早期肿瘤来说又有了很多重要的变异,很可能让那些早期特征被隐没在无数各种各样的分子中了。
比如我自己曾经拿一些大肠癌的 RNA 表达和正常细胞做比较,发现至少有 1/3 的基因表达是天壤之别,更不用说其它有区别的了。这就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啊。
从这里找出早期肿瘤细胞里的特有表达因子,的确有点大海捞针。
更糟的是,这些早期肿瘤因为小,能释放入血液中的分子也少得可怜,这就对检查的灵敏度有了极高的要求。
再从中找到能够区分会长成恶性肿瘤的特异标识物,就是难上加难。最近有一研究,把跟踪对像中得了某特定癌症的人在数年前采集的血样做分析,发现在早期检查方面,最近这些年找到的各种表达特征都不管用,最好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准确率也可想而之。
雪上加霜的是,这些癌细胞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它们能释放的标识物,也是很多正常细胞会释放的,这样,错误就不可避免。就算是 PSA 这样的检查,也有很高的错误率。
不过,我们知道,光一个 PSA 是不作数的,毕竟,癌症的确诊,是要靠活检的。
这里的问题是,活检的准确度远没有一般人想像的高。比如前列腺癌,有二成的活检对恶性程度的判断是不准的(更糟的是,对于健康人,活检本身还能增加得此癌症的机率)。
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其它癌症里,比如黑色素瘤。有一个实验让几个病理专家拿出自己认为典型的病理切片让其他专家检查,结果呢,既使是这些典型的切片,也有四分之一的病例是大家无法统一认识的。在旧金山美国最顶尖的黑色素瘤治疗中心,每个活检是由三名医生同时过目,共同决定,就是因为有些肿瘤,尤其是早期的,很难确诊。
所以我们关心的早期肿瘤,在诊断上就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我建议你一定要找两个以上的医院/医生来帮你诊断,确定治疗/观察方案。)
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了什么情况呢?
情况就是,这些癌症早期检查可能对延长你的生命没啥帮助,如果是误诊,还能让你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比如,上面提到的对前列腺癌的 PSA 检查。
这是一个相当常规的检查。至今美国有超过三千万男性做了这个检查。一般的建议是五十年以上的男性都要定期做这个检查。
可是,美国政府的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本周就要给出关于 PSA 的新建议。在上周公布的数据里,它说这个检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平均下来不能延长你的生命,只能给你多加些诊疗的苦楚:在 86 年到 05 年这二十年间,有一百万美国男性因为接受 PSA 检查而进行了手术或化疗,5000 人死于手术,1 到 7 万人有严重的手术引发的其它问题,有一半人在精液中发现红细胞,20-30万人丧失了性能力。
而前两年,同一机构刚刚宣布,常见的乳腺癌检查 mammograms,也是负面效果大于正面的。
提醒,宫颈癌上,因为其病毒诱发的特性,适龄女性应该做 pap smear 检查,合适的话,也应该考虑疫苗。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那,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这么热衷于癌症早期检查呢?
其实,问题不止于癌症,在其它很多病也如此,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等。
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向大家传达一个理念,就是健康的生活是常态,任何不健康,都是危险的,要纠正。(其实呢,要我说,不健康才是常态,比如头痛鼻塞,拉肚子崴脚,大大小小的事三天两头出......
结果就是,你去看病,医生把你的病说得越有模有样(也许是你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你还越高兴。如果医生说你没病,你可能还觉得不满意,是吧。
(有一研究就关于这个的,特逗)
但硬帀有两面。
误诊可以是有病没查出来,也可能是没病找病。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宁可没病找病(抱着治治总没坏处吧的想法),也不想有病没查出来。
医院和制药公司可喜欢这个了。
你不是想找病么,那就把正常的指标定低点。中间那段呢?
亚健康!xx 病前期!吓人吧?
本来是有病才要治的,现在没病的人也要定期作检查了,亚健康人也要吃药了(某个癌症一年才几万人啊,检查可要查几百万上千万人啊,全是钱啊)。
结果,重要的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被推后了;检查,治疗,可以赚钱的,被推前了。
本来是可能发展不出来或过好多年才能被感觉到的肿瘤,现在临床检测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早早被发现了,于是你就可以早早的进行治疗了。你也就成了一个癌症患者,走在争取做一个癌症幸存者的道路上。
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早期癌症检查的大面积展开,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在下降。比如,美国因为 PSA 的普及和治疗的进步,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 25%。相比起来,不怎么推行 PSA 检查的丹麦,前列腺癌死亡率在最近一些年里增加 50%。对癌症早期检查的争议,不是在于它们能不能救癌症病人,每一个被真正查出来的病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争论在于,它们是不是会过度治疗,对大部分人带来不需要的额外负担。比如,有估计说,每一个早期检查出来的乳腺癌患者后面,有 2 - 10 名误诊者。如果你坚持每年去做 mammograms,十年的误诊概率超过二成。到底怎么样是对社会最好的,还是一个在讨论的话题。最后说一个数字:
如果没有癌症,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估计能提高 4 年。
只有四年。
放到发展中国家,这个数还会更小。
而生活这场游戏,没人能活着通关。
------------------
因为是随便说说,所以相关文献都没给出具体的,见谅。
如有兴趣,可看这本书(应能下载到):
H. G. Welch. Should I be tested for cancer? : maybe not and here’s wh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2004.
我来泼点冷水。现代医学是最矮穷矬的学科之一,他的发展程度远远低于你的想象(传说中黑科技我们不算)。 这里说三点。先说结论:目前的科技水平癌症基本(注意是基本)不能预测。==========上面说的有点缺少限制性状语:极早水平预测在这里还是要提醒的是,在统计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环境谬误”,意思就是说无论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多么天花乱坠,但是这和单个个体关系不大,因为一个个体所处的环境和大样本中大多数人的环境或许并不一样。要坚信一点:数据是用来做科研的,并不是给普通人做健康参考的。第一,当你感觉不适去检查而发现癌症并非是体检无意发现的时候,多半已经没救了。这里所指的是指一般的癌症,并非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这些恶性程度很低的癌症(当然甲状腺癌分型很复杂,不要遇到最恶心的那几个)。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癌是一个系统性的疾病,出现癌这个词的时候不是说长了一个肿块,而是出现了全身崩塌的系统性大问题。有一个经典的学说叫种子与土壤,大概所表述的癌细胞与组织相容性的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理解成你能所见的只是一个嫩芽,但是他长出嫩芽的时候早就根深蒂固了。比如消化系统肿瘤,出现了消瘦而去就医而确诊胃癌等等,基本上是没有活路的,我见过医生自己不舒服做了胃镜,发现了胃内壁出现了火山口样结构(胃癌标志性样貌),一年就去世了,这还仅仅是不舒服,不是消瘦。那么胃癌怎么才能早期诊断?答案是除了每年胃镜没有任何方法。韩国日本中国蒙古是四个胃癌超高发生率的国家,但是日本和韩国很多企业胃镜是体检必须项目,所以发现早期的概率大概是70%(印象,不一定准,还要求医生眼光毒辣),但是如果放在中国,自然是人多镜少,加上谁也不肯花钱每年被插一次(胃镜的痛苦真的做了才知道),于是。。。等待胃癌的靠谱的标志物基本上还遥遥无期。第二
谈到标志物,具体玩过这个东西才会知道他们有多么不靠谱,别的不多说,53个在nature(够牛吧)等等高影响杂志之中被吹的非常“promising”的分子有47个都在重复中惨遭斩首,最搞笑的是大多的理由是抗体不行(抗体:怪我咯),其中最夸张的是投入了几百万美元研究出的玩意原来从一开始就弄错了分子量,导致一直在做的根本不是那个玩意(无力吐槽)。所以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急功近利的筛选机制能够搞出非常靠谱的标志物简直难于登天。当然还是有靠谱的,但是必须加上相对二字,我们使用的大多也是一直在用的,新的标志物非常难找。为什么会这么难?这个要从标志物寻找的过程来看。我们需要大样本,极其庞大的样本才能诞生极其可信的数据,但是癌症并不是非常普遍的疾病,不是感冒发烧抽个血做个化验就能取样,一天接客几百例。甚至和基因,生活习惯紧密关联的癌症出现的地域性很局限。依旧用胃癌为例,稍微看下sci就能发现什么鬼,好像老外高分杂志根本不鸟他,除非是大规模测序,但是老外对黑色素瘤非常感兴趣,不过在中国黄种人里好像发病率远远降低。所以这是其一,样本不好找,导致了不能全世界集中力量寻找。第二,现在大规模找癌症标志物的方法无非基因芯片,组织芯片。基因这种不靠谱到家的东西简直坑爹,就这么说,查下GEO DATASET 里面的数据能打起来,做出来的图那叫一个感人肺腑。其次你觉得你把自己全身测序就牛了?没用的。癌症有非常奇特的特征名为异质性,同一个病人如果转移了五处,五个地方分别测序基本上得到五个结果毫不奇怪(亲眼所见),就算你把一个瘤切成五块测出五个结果也很有可能(同亲眼所见),就是这么邪门,这说明了一个病人自身的标志分子尚且不能确定自身,那么又怎么能范用。第三,前面说了,庞大的数据库包括GEO GCTA ONCOMINE(很多援引自前者)等等,但是很多数据看上去是一回事,你自己染了又是另一回事,pcr做出来又是再一回事,怎么破?不是自己错了,或许很多东西本身就不是长得那么回事。当然我们不能用人做实验,但是可惜的是自发,原发的肿瘤模式动物能够模拟真人发病的几乎没有,或者就是没有。用裸鼠毫无抵抗力皮下成瘤什么的除了表现出某基因很牛叉其实然并卵。细胞是另一个进行实验的重大平台,但是我就问一句,同一个标志物的基因在十来个细胞系里表达不一(没见过完全一致的),信哪个?第三,最近新来的几个玩具,有一个叫循环肿瘤细胞,CTC,听说很好玩很靠谱。这东西的原理大概是如果有原发灶之后,产生了非常微量的细胞剥离(大概每xxμl有一个),进入循环,可以被检测到并且捕获,用他来单克隆检测判断病人的疾病,是不是so smart。不评论,听我说个真实的故事先。有个医院搞了这个demo机器,然后医生和几个基友吃饭谈到了,说可以免费给他们玩玩,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然后有个哥们动心了,去了。结果不幸得很,从这个哥们体内还真抓到了所谓的CTC,结果这同学天旋地转,你要明白CTC可能预示着癌症已经转移,那是什么概念,都转进血液循环了。然后各种pet,结果什么都没查出来,几年了依旧活蹦乱跳,只是现在还是茶饭不思,按照这个趋势估计真的要得癌。所以CTC的问题在于:有癌的查不出,没有的反而会查出。为什么?鬼知道。但是我们还是强行塞了一个解答:大家知道细菌的基因组突变率在10e-6左右,真核的由于修复系统比较给力,要强一点,但是终究是有的。于是在那么一堆细胞里总是有范冰冰和凤姐的,有一天有个细胞被你抓到了,你非说它演过甲方乙方,原因是他是光头。也就是说,本身身体里有大量的,具有癌细胞特性,但是并没有功能的某些突变体的存在,他们不是CTC但是他们很像,不过按照目前的科技不能区别。是不是很不乐观?真正仔细考量过癌症之后,突然觉得生命这么美好我们要珍惜,这是接触这个科研的唯一唯一的感想。
已经给出了非常精彩的回答,实在是太精彩了,感觉点一个赞同实在不够表达,于是又勾起了我狗尾续貂的欲望。先说个和癌症无关的东西。生过孩子的女士应该都知道,在孕晚期产前检查的时候,医生都会让你去做一个叫做胎心监护的检查。就是把一个监护探头绑在肚子上,长时间的听胎心,然后描计出胎心率的变化,以此来反映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的现象。相信很多人有过胎心监护异常或者可疑的经历,让你担心宝宝在肚子里是不是缺氧了,会不会突然胎心消失,可谓压力山大。而产科医生每天要和无数条的监护单打交道,根据那一条条的波折线,来猜测那个肚子里的家伙是不是还安全,有没有必要让他早点儿出来。在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之后,对于胎心监护效果的评估报告陆续发表出来了,结果惊人!——胎心监护的应用,并没有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脑瘫发生率,它产生的效果,仅仅是增加了剖宫产率!当然,数据归数据,尽管胎心监护并没有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但是,全世界还没有那个产科医生敢放弃胎心监护这项检查。毕竟,以当前医学的发展水平,要想做到诊断治疗的精确制导、百发百中,是不可能的。当把这一项检查和其他临床信息结合起来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尽早的发现问题的,于是大家考虑如何更好的读取报告,如何更好的理解报告的信息,而不是废除这项检查。胎心监护这项检查,是面向所有孕晚期女性的,而不管你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说胎心监护的例子,就是想说明,像类似胎心监护这样的针对全部人群的筛查方式,不管看上去多么高端,可能真的不一定会对最终结局有什么帮助。我在里介绍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问题。既然你要求进行某项筛查,就说明你对这个疾病的结局很难接受,希望尽可能早的被诊断出来,所以,对这种筛查的方法考虑更多的是敏感性,就是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有所表现,尽量少的出现漏网之鱼。至于特异性嘛,先把你拉进来再说,后续再做特异性强的检查。就像胎心监护,敏感性就很强,宝宝稍有情况可能就会拉响警报:“请注意,请注意,小家伙不动了!”小家伙不动了?不会要死了吧!先别太着急,不动不一定就是死了,也可以是睡着了。我们还是等他醒了再做一次吧。在这里,不动是死亡的一个经典表现,于是我们对不动来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就报警,可谓敏感性高。但是不动的原因其实很多,不见得就只有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特异性低。关于癌症的检查, 说的四种情况非常经典。其中前两种,是最最常规的医疗就诊模式,病人有问题,来找医生,然后医生发现问题。这种情况就不是筛查了,因为病人已经出现问题了,医生做出的,是有针对性的检查。但是,因为癌症的阴险本质,它来源于体内突变的细胞,属于变节分子或者潜伏分子,所以,一般在早期你会以为它就是自己人,而很难被暴露出来,等到它有所表现了,说明它已经做过什么坏事了,比如已经刺杀过某些要员了。如果你去搞过刺杀了,那么一般现场会搞得比较大,侦破起来,线索就会比较多,那么破案率就会相对高一点,肿瘤暴露身份的机会就会大一点。就是说,如果有症状了,那么我们把癌症检查出来的机会就大一点,但是,也就不大会是很早期了。我想,这就是第二问的来源,我们能不能通过普通体检,在它还没做多大坏事的时候,比如还只是传递传递情报的时候,就把它揪出来。既然还没大做过什么坏事,只是传递传递情报,那么它可能露出的马脚就比较小,或者能够提供给我们的线索就比较少。查案子最怕没线索,就像《黎明之前》里李伯函为了找到线索人物,四处派人蹲点拍了几千张照片,然后从里面找线索。癌症的检查也一样,我们仔细观察癌细胞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把它和正常细胞进行比对,来发现癌细胞生活作风的反常现象,比如它特别喜欢穿戴什么东西,出门的时候(远端转移)会留下什么东西,或者死亡崩解的时候会释放什么东西。我们把这些东西称为肿瘤标记物,希望用这些标记物来说明癌细胞是否来过。再有,大部分癌症都有包块,那我们就对全身进行扫描,看看是不是哪里长了个疙瘩。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在癌症还没做多大坏事之前,就把它找出来。可能你会想,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了,人类都登上月球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找出个肿瘤标记物,对全身进行扫描,还不是很简单?但现实确实就是这么骨干。我们寻找了很多的肿瘤标记物,但很少有几种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可能特异性并不理想。你会发现,原来癌细胞喜欢的东西,有些正常细胞也喜欢。所以就会出现,有些人体检发现某项肿瘤标记物升高,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肿瘤的过程。查来查去查不到,不死心,继续查,边查可能还心理郁闷:到底在哪呢?可能过了两年也查不出来,就继续背着心理包袱;也可能过两年查出来,那到底是真的查出来两年前的那个肿瘤了呢?还是被查了两年“查”出肿瘤来了呢?还有影像学检查,你还真别太把这东西当回事儿,影像学的扫描确实是机器的客观检查,但是读片的是人啊, 医生看到什么,没看到什么,他怎么想,怎么解读,这些都不是机器可以取代的,人的肉眼本来就是有限制的,有可能有成见或者偏见。就算我们退一万步讲,医生都像机器人一样具有相同的素质,你以为影像学就可以把身体都扫描的到吗?B超、CT、磁共振、PET,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高,但是从来没有哪种检查是不存在其局限性的。即使是全部扫查都加起来,人体也照样充满了检查的死角。关键问题是,这些检查都是钱啊!你以为你是FBI吗,为了一条线索可以给你巨额预算,允许你搭上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算是FBI,也不可能每年都为了这一条线索给你拨大量的钱吧?人类癌症有这么多种,你打算每年砸多少钱,为了这个莫须有的东西,去搜寻那些线索呢?就算你有足够的钱,还有好多检查可能是有创的啊,可能要往你身体里通根管子什么的,你得吃点苦头。好吧,就算你为了不得癌症,什么苦我都吃了,每年进行各种高端洋气的检查,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得癌。你以为高端洋气的检查没有发现,就真的代表你没有癌吗?这时候,这些付出值不值呢?所以,关于癌症的筛查,肿瘤学家们还是相当谨慎的。目前被接受的癌症筛查,就是 提到的那四种。而至于其他的癌症,不管什么筛查方法,可能都像我开头提到的胎心监护一样,都不能减少癌症的致死率,不能改善结局,它所带来的,不过就是被检查者的心理压力,和进一步的无休止检查。要知道,对于西方高福利国家,很多医疗服务不是自己掏钱,而是政府或者保险公司掏钱的,他们掏钱给你做检查,结果不能改善结局,这也就算了,反而还会引发新的检查让他们继续掏钱,这不就是冤大头吗!所以,根据国外的资料,对于大多数的癌症,如果没有什么理由,是不支持进行毫无症状的筛查的。即使是那四种有筛查意义的癌症,对于筛查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也都在不断改变,向着尽可能做更少筛查获得更大检出率的方向努力。同样,像产科医生对待胎心监护的态度一样,对于癌症的诊断,各种筛查的方法并没有被放弃,而是需要结合其他更多的临床信息,来提高癌症的检出率。
癌症有很多种,检查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举例:
1,颅内肿瘤,可以做头颅CT
2,鼻咽部肿瘤,可以做鼻内镜检查、头颅CT
3,甲状腺肿瘤,可以做甲状腺B超检查,或者针吸细胞学检查
4,乳腺肿瘤,可以做钼靶摄影、针吸细胞学(穿刺)、乳腺导管镜等,乳腺触诊也比较有用
5,肺肿瘤,可以做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或肺泡灌洗或刷检、胸水查癌细胞、肺穿刺取活检、胸腔镜下取活检
6,食管、胃、结肠、直肠肿瘤,可以做食管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对直肠肿瘤也比较有用
7,肝脏、胆囊肿瘤,可以做肝脏B超、腹部CT、肝穿活检
8,胰腺肿瘤,可以做腹部CT
9,肾脏肿瘤,可以做腹部CT
10,输尿管、膀胱、尿道肿瘤,可以做膀胱镜、输尿管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
11,前列腺肿瘤,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也比较有用
12,子宫、宫颈肿瘤,可以做妇科B超、宫腔镜取活检、宫颈涂片等
13,卵巢肿瘤,可以查妇科B超等 抽血查肿瘤标记物,对肿瘤检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明明确诊了癌症但肿标正常的现象也很多。所以现在一些体检的团购里,有抽血查肿瘤的项目,只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抽血查的肿标包括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等。二、①这么多的检查方法,体检时想一个不拉全查一遍是不可能的,一般初次检查常选取常见的、创伤小的简单检查方法,比如乳腺触诊、直肠指诊、甲状腺B超、腹部B超、妇科B超等,这些检查方法是初级的、简单的,属于筛选性质的。②筛出来怀疑是癌症的再进一步进行高级的(往往是创伤性的)检查,比如直肠镜取活检、宫腔镜取活检等,以最终确诊。③ 因为高级的、能够确诊的检查方法往往是有创检查,做起来比较痛苦,而且价格高,所以不用于大规模筛查。
三、不管是抽血还是拍片子,只能倾向于“诊断为癌症”,但都不能100%确诊为癌症。想最终100%肯定地确诊是癌症,只有靠病理诊断。所谓病理诊断,就是想办法取得肿瘤组织后做切片观察,看看是不是癌症。对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等这些和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可以用内镜(比如胃镜、肠镜)直接取得组织送病理以确诊,但是对于肝脏、肾脏这些深在的器官等,如果不做穿刺,一般是几种检查相结合来诊断,把握比较大了(基本可以确诊了)就可以做手术,手术切除后再解剖标本取得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我想用漫画的方式说说我对肿瘤循环DNA(ctDNA)在肿瘤早期筛查应用前景及困难。什么是ctDNA?早在1948年,研究发现细胞核内的DNA并非一直躲在核内,有些会出来逛逛,所有游离在血液中的DNA统称为cfDNA(cell-free
DNA),而来自肿瘤细胞的cfDNA就是ctDNA。到了1994年,科学家通过识别ctDNA身上携带的肿瘤特异性的基因突变,便可以准确的区分它来自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ctDNA在哪些方面可以应用目前最新的ctDNA活检技术,不但可以抓取ctDNA,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它在血液中的含量,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在肿瘤早筛及肿瘤治疗领域。在定量分析方面,研究同一肿瘤患者ctDNA含量的变化发现,它的含量与肿瘤进展、药物疗效、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相信随着研究的发展,数据库增大,必然能在肿瘤早筛、疗效监测、复发预警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另外,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科学家针对肿瘤特异性位点开发了很多靶向药物,它们只攻击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伤害极小,液体活检在减少组织活检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及风险同时,还能分析出体内肿瘤药物靶点的信息,可以大大地提高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但检测ctDNA在技术上有难度第一,ctDNA身形极小,而且在血液中的含量根据肿瘤的严重程度不等,尤其在肿瘤早期,含量会低到0.1%甚至以下,很难抓到。第二,即使抓到,ctDNA擅于伪装,与正常DNA片段差异很小,可以藏匿在众多正常DNA片段中,难以辨别。因此,ctDNA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提高实验技术质量,将更低含量的ctDNA抓取到,同时还需要强大的分析能力,在夹杂着测序错误的海量数据中精准辨别。肿瘤早筛的应用最关键的还在于数据库的积累,在临床可以治疗的最早期及时发现肿瘤并予以处理,才真正能实现肿瘤早发现,早治疗。
不是专业人员,只是身边病例,姑姑宫颈癌45岁左右得的,单位年度体检查出来的,幸好早期,可以手术,子宫切除,现在很健康。表姐,最近一个月的事情,这也是我为什么开始关注这方面事情的原因,今年25岁,年前开始有腹痛,腰痛现象,一开始没多想,以为就是累的,但是频率增加了,去市里医院查,肾积水,又去省里一家医院查,B超看出还有腹腔积水,她那时候精神身体还蛮好只是偶尔肚子疼,然后省医院建议继续检查,但没床位,没法住院,又回市里另外一家医院看,有说炎症先输液,有说不要耽误要继续查,输液几天没管用,换省里另外一家医院查,脱了关系住在了消化内科,抽腹水化验,细胞学说有癌细胞,腺癌,ct显示大网膜饼状,等等,就是说我姐姐得了癌症,而且腹腔已经长了很多了,那是已经食欲不振,但是气色脸色还不 错,外观上完全看不出是得了癌症,接下来几天开始胃镜,B炒,x光,CT,PET-CT各种检查找原发灶,五脏六腑从头到脚查一遍,都没找到,比较重要的器官还有可能长癌的那些地方都未见明显异常,肠镜没法做了,因为肠子肿无法深入探查。就这样一直找不出原发灶,但是她是癌症,就要化疗了,原发灶不明的广泛腹膜转移癌。25岁,舅舅舅妈都快急傻了,而且家里没有癌症遗传,更不要说是这种原发灶不明的癌症,但姐姐害怕,身体又虚弱,就是不化疗要出院,舅舅舅妈也不理智,不想让孩子受罪,竟然出院回家了,然后又托关系排队去某名医那里开中药,清明节假期三天,假期前两天开始吃一口吐一口,水也喝不下去,无法走路。假期前一天不吃不喝开始呕吐。假期第一天继续严重呕吐,加重,晚上浑身疼痛无法入睡。假期第二天早上赶紧送市里医院,没有科室愿意收,又托关系到了肾科,因为肌酐太高,无法化疗,降下肌酐才行,然后输液,今天情况略好转,呕吐减轻还喝了几口小米粥,但肌酐还是很高,明天做肾透析,透析成功降肌酐就还有救,不能的话,唉……25岁。前前后后从发现到这么严重也就一个多月,所以说,这个东西除了家族遗传和不健康生活作风其余的情况真得说不明白。而且并不是所有癌症都能找到原发灶,有得解剖尸体也找不到,然后有些癌症确诊真得非常难。
重新补充下个人观点:1、普通体检不能代替肿瘤筛查!2、每年一次的肿瘤筛查是预防和发现肿瘤的最有效的办法!3、没有任何一种措施,能比每年一次的防癌筛查对防治肿瘤有效!以上是本人观点,亦是UICC(国际抗癌联盟)对防治肿瘤所做的知识普及工作的一部分。(以上是重新补充的)今天的狗耳朵kindle推送,推送了这个问题的解答。上厕所的时候稍微看了一下。觉得有必要重新说一下。癌症是怎样被查出来的?这个问题很复杂,目前常规的检查手段包括,影像检查(超声、CT、MRI、PETCT等)、血液检查、病理切片等。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检查手段。影像和血液检查通常只是作为基础诊断使用,病理切片用作定性。普通体检能不能查出癌症来?这个和很多因素有关,譬如医生的水平,自身肿瘤的发展情况。举例来说,一个有经验的B超医生甚至可以发现1mm的甲状腺肿瘤,但是对于一个技术一般的医生来讲,1mm的肿瘤也许被一次扫而过。当然,如果你肝脏上有一个5cm的肿瘤,再笨的B超医生也能发现。关于第一个回答里面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1、楼主举了一个前列腺癌的例子。这个例子没有问题,前列腺癌在美国发病率之高是贵国难以想象的,前列腺癌排在美国男性肿瘤癌谱的第一位。前列腺癌的检查手段,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楼主举这个例子没有问题。但是,前列腺癌是癌症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在中国,其发病率还没有进入男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十位。这个例子不适合贵国男人。2、楼主举前列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肿瘤进展很缓慢。但是,事实上除了前列腺癌,和一些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几乎找不到这样进展的肿瘤成员。在中国,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才是最主要的几种“大肿瘤”。但是,这几种肿瘤要么恶性程度非常高(肺癌、肝癌。五年总生存率均低于40%)、要么对人身体和心理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乳腺癌、大肠癌。没有乳腺,和人造肛门给病人带来无尽的麻烦)。所以,如果讨论该不该对癌症体检,还是看看贵国的国情为好。以上面提到的发病率较多的几种癌症为例。1、乳腺癌。目前,乳腺癌的一期生存率在中国五大肿瘤中心都可以接近或超过90%,但是晚期乳腺癌生存率则会降低到50%左右。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关键的手段就是B超和钼靶检查。单靠手摸,不管是自摸(这个词有点怪),或者被摸(也有点怪),都不能够早期发现。因为人手触觉是有一定敏感度的,很难想象你的手能准确的摸到1mm的灰尘。2、肝癌。中国是肝癌大国。这并不是说,贵国人天生爱得肝癌。这是因为,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一般会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癌三部曲)。一旦获知自己患上乙肝,那么其实你的监测之路就开始了。楼主提到说,一些人喜欢没病找病。其实,乙肝患者,就要没病找病。半年一次的B超监测是不能少的。这个的意义在于,一旦早期发现肝脏肿瘤,切除之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甚至达到临床治愈。但是,晚期的肝癌这个数字连攀上40%都有困难。更有力的例子在于胰腺癌。这个病的死亡率接近1.就是百分之百的死亡。但是,如果早期能够发现,早期的胰腺癌通过综合治疗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3、肺癌。现在肺癌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人将这个归结为污染严重。实际上,污染严重的反应要十几年之后才能发现出来。很简单的低剂量的螺旋ct就能够让肺癌患者达到临床早期发现。其实,肿瘤早期检查的好处很早就被世界癌症组织所肯定并积极推广。做的最好的是日本,日本是食管癌高发国家,食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人们一般都会说春天发现食管癌,病人看不到秋收。但是,正是每年都会去定期做胃镜的日本人,将这个很恐怖的疾病的死亡率降得很低。其原因就是能够早期发现。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说明,早期的肿瘤筛查十分必要。早发现能有以下好处:1、花费少。以乳腺癌为例,早期乳腺癌手术比一般的根治性手术要便宜很多,根据病理性质很多因为肿瘤很小,也不必要打化疗。2、痛苦小。还以乳腺癌为例,早期发现,就不必要全部切除,可以做保乳手术。没有和有一点相比,有一点总比没有强。3、最关键的,可以获得良好的生存期。以上,癌症的早期筛查有没有必要,你们自己看着办。
不请自来,看了一下,大家说的很完善很好,但是不是说所有人都愿意看,因为太复杂了。简单说,做到每年小体检,三年大体检就好了。特别的说一下,关于肺癌,现在肺癌实在是太多了,体检就做肺部CT,不要做胸片,每年我们医院都有几个通过CT发现的很早期的肺癌,但是这些在胸片上没任何异常,其他的话,查个肿瘤全套吧,就是查血,女性的话,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筛查宫颈癌之类的吧,具体怎么做,去了医院医生会告诉你的,还有就是据说有个啥宫颈癌的疫苗,可以接种,但是不是说一劳永逸的,还是要常规做检查体检,还有就是哪个地方有点不舒服,就重点预防一下,比如说有萎缩性胃炎的,当然要注意胃癌咯,有溃疡性结肠炎的,大肠癌咯,肝炎的,肝癌咯,还有一个,重点关注一下女性的乳腺癌,男性的话,前列腺癌,这个东西很奇怪啊,我一直主张,60岁以上的男性应该做常规的前列腺切除的,尤其是不仅癌变,还会增生,每次尿尿的时候就滴滴答答的,其他的话,像白血病,淋巴瘤,骨肉瘤这一类的,不可防不可控,得了的话,只能说运气不好,没办法。说得好乱,也没参考啥资料,全凭自己的经验。
对@荆外 同学的一点补充就是,不同部位原发的癌症,其发病机理往往是不一样的,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对某些发病机理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办法,几乎可以治愈(比如说Gleevec对于某种白血病和GIST),剩下还没有太好办法的癌症,我们也有大量的数据表明,何种治疗办法有相对更好的效果,用什么方法化疗,多大剂量,等等。所以找到原发病灶对诊断和治疗都是是非常重要的。
我来唱点反调:得分最高的几位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讨论大人群中筛查或治疗的效果,如果设定肿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几,早期筛查检出率哪怕是80%,但目前治疗有效率只有30%,所以很难通过统计分析检测出早期筛查的对疾病治疗的好处(具体请统计学家解释)。所以推行肿瘤的早期普查对整个人群健康的意义可以商榷。但是,对于个体,肿瘤发现得早一定比发现得晚获得有效治疗的几率大(当然也有倒楣恶性程度极高的反例),大很多!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接受各种筛查,包括血样、宫颈涂片、以及各种影像学方法,更新的当然还有各种易感SNP的筛查,了解自己的身体并给予各种关注 (前段时间朱莉的例子我觉得很好),我觉得比不闻不问等着医学界给个终端解决方案要好
靠普通体检查出早期癌症是不可能的!
我来说下吧……家里因为我爸妈也都是干医的,亲戚朋友啦经常过来找,接触的比较多。1,我一个奶奶,一直气管炎,老慢支,后来肺癌(小细胞)。已经去世八年了,她从来不体检。2,我一个舅,右侧大腿前侧长东西四十多年,一直拉他去医院,拖不去,后来实在疼的不行了,结果被迫截肢,病理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极高),术后放化疗一年后去世。3,一个伯伯,我妈同行对象。常年饮酒。退休后一次胃疼去他儿媳妇医院做胃镜,有个临界溃疡(具体我已经忘了),建议手术,伯母跟儿媳妇(做B超的)因为化验血的结果没有异常就说不用做,我们家强烈要求做,管它是不是,先切了。没了放心,不是更好。最后他们家听了我们的,病理早期胃癌,现在什么事儿都没有,术后恢复很好。4,一个很近的阿姨,我妈同学,上个月因为经常咳嗽(最近一个月才有的,一吃海鲜就咳嗽)。我麻麻从去年就让她来住院,我这个阿姨身上小毛病很多,然后我妈又劝她住院,顺便查查别的,现在花不了多少钱,于是住院。做CT发现左肺上叶一个约黄豆粒大小毛玻璃异物,然后去了上级医院做了胸腔镜,早期肺癌,现在还在恢复期,不需要化放疗,恢复了就好了。我这个阿姨每年也做体检,但是一般体检都只拍胸片。她那个小病灶胸片看不见的,很小,又被锁骨肋骨什么的一干扰,发现不了的,这种只有做ct才能发现,这个时候肿瘤标志物什么的也不会有的。我用这些典型例子跟你说,很多人身体都有问题不去看,小病拖大病,大病拖成不能治。有问题早检查早治疗太重要了。不是说检查不出来的,真的能发现。
我们在搞一个用户自助检测的智能终端,用户自己取尿样做检测可以实现早发现。检测原理有两个:一是络氨酸代谢异常的羟丁酸标志物的显色反应;二是对癌症代谢物气味敏感的隐杆秀丽线虫的引诱或避违行为的实时图像分析。
貌似早期发现,中医比机器好~~
我来说点可被用户作为可操作模式的检查。
全球常规肿瘤检测都是三部曲:第一步,血液检查,通过五到六个肿瘤筛查物的检测,在给出区间外的检测结果,都被视为异常。但这个准确率只有30-40%,进入第二步。(我说的30-40%是指,某项项目异常,引导得出你是肿瘤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影像学检查,不论通过CT,MRI,PET-CT,PET-MRI的检测,发现具体部位的异常,影像学的异常可以判断准确率达到50-60%,进入第三步。第三步,最后的金标准当然是活检,通过小创伤的内窥镜检查,或者手术检查,取下部分组织,送到病理室,最后的病理检查可以了解组织的分型,肿瘤细胞种类,这些就是恶性程度检查。这个的准确率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几乎可以到90%以上。
现在最热门的肿瘤检查肯定是基因检查,在这里应该有很多research的高手,我就不说过多技术信息,只说实际操作情况。首先,基因检测如果需要,当然可以较为精确的描述你可能发生的疾病,以及包括性格,心理等遗传和生长信息。但实际检测中对于某些数字(如岁数,程度)的描述就如同现在的LBS技术一样,暂时还不能极为精准。
我了解到的数据是,基因检测在遗传学检测中较为精准,但对于以人作为模型的研究中,30%的致病因素来自遗传信息,70%来自环境和后天生活习惯影响,还有7-8%的人几乎不受遗传学信息影响。所以我想说的是,基因检测也不是终身结果。不能做一次就是定论了。btw:我硕士同学,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让我提醒一下,基因检测筛选预测肿瘤高危人群是有比较有效的指标意义的。
其次我说一下关于PETCT,首先国外对于肿瘤检测除了PETCT还有PETMRI,就如同CT和MRI本身都有疏漏一样,PETCT对于肿瘤检测也有疏漏,并不适用于所有肿瘤检测。并且PETCT的检测在国外本身也是需要是指征的,也不是常规检测范围,不是说是个人直接上个PETCT。至于说做PETCT吸收核辐射的问题我也驳斥过杨永庆先生。说PETCT是常规检测主要是为了境外医疗用户快速检测需要应运而生的。我不是说不能查,PETCT是一种极好的癌症检测手段。
我只是说需要有较为明确的生命指征以及遗传因素。需要案例我可以举出来很多,做了反而起到坏影响,乃至造成死亡的。
至于国内为什么没有PETMRI?国内其实买过一台,只是后来被叫停了,其他医疗机构就没采购过了。
其次我想说一下近期我看到的一个肿瘤检测项目,google这类的大公司买了不少所谓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公司,但也没见到做出什么有效结果。这个事儿上次我和google的吴军老师开会探讨过。
倒是我上次代表某只基金去亚洲某国参观的时候,有个肿瘤检测项目,基于数据跟踪的血液检测。和前面我提到过的通用血液检查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是给予某种范围,并不是说检测出来某个项目的范围高低决定你肿瘤可能性,而是他们发现某一检测值和另一检测值的关系,这种多达十几个血液检查的结果会引导成为一个算法,结果对于标的是否是肿瘤,他们称,可以达到85-92%的准确率,而且所有检测内容和试剂,都是常规项目,无需外购。并且他们整个数据库的价值和意义在不断增加病例数后会相应增加。
我计算过,对于一个肿瘤病人和保险公司而言,如果这个准确性真的能达到那么高,那么病人的检测时间会从一个月缩短至一周,检测费用会从一至两万缩短至四百至两千。
癌症这玩意儿,不好说,鄙人大二医学森,才疏学浅,目前就知道貌似查甲胎蛋白
在面对癌症这些疾病的时候才深深的感到这方面的科技原来是这么的落后。
虽然“预防癌症”只能做到降低风险,但是我们还有另一招:发现早期癌症。大家都知道,癌症分期很重要,早期跟晚期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如果在癌症刚出来的时候就通过检查发现并且治疗,那也算变相的预防了。这个就叫做“癌症筛查”。下面这些内容比较偏资料向,有些琐碎,大家收藏好,到每年体检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就行。由于技术限制,目前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早期都能通过筛查发现。证据最充分的癌症筛查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对乳腺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乳腺癌乳腺癌筛查主要的手段有:体格检查(触诊)、乳腺钼靶X线、超声、核磁共振(MRI)。对于20~39岁的非高危女性,只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即可,而40岁以上的女性推荐每年进行1次乳腺x线/B超检查,视情况加做MRI。对于高危女性,推荐20岁以后每年一次MRI检查。是否高危需要咨询专科医生,比如安吉丽娜·朱莉携带的BRCA基因突变就是高危因素之一。宫颈癌99%的宫颈癌都是由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不能反推,HPV感染的女性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并不会发展成宫颈癌。宫颈癌筛查中主要会用到两种检查:宫颈刮片、HPV检查(也是用宫颈组织)。建议21~29岁的女性单独进行宫颈刮片筛查,每3年1次。原则上是开始性生活后才需要筛查。30~65岁女性可进行HPV和宫颈刮片联合筛查,每5年1次,或单独宫颈刮片筛查,每3年一次。65岁以上的女性若既往筛查结果连续呈阴性,则可以终止筛查。结直肠癌结肠癌发病隐蔽,有时会通过黑便发现。对结直肠癌的检测方法比较多:除了最主要的大便隐血和结肠镜检查,还有钡餐、CT造影、大便DNA检查。建议普通人群50岁开始筛查,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检查,每10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或者每5年1次钡餐/CT造影/。大便DNA是新兴的一种无创检查方式,目前的研究显示它的灵敏度比普通的大便潜血检查要高出不少,有望成为新的常规筛查方式。对于高危人群,结肠镜的频率要提高,具体需要咨询专科医生。以上三种癌症筛查的效果是最明确的,推荐一般人都进行。至于下面提到的这些,还没有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筛查的得益超过风险,故只推荐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目前筛查肺癌的主要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LDCT)。普通的X光片不能发现微小的早期肺癌,而LDCT可以,并且相比常规CT,LDCT的辐射量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大大降低了风险。现有的研究证据都表明,开展高危人群的LDCT筛查之后,早期肺癌的发现率和生存率都大大提升。高危人群的定义:包括有吸烟史(至少3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的包数×连续吸烟的年数)、当前吸烟者以及戒烟不超过15年的人群。推荐从55岁开始每年接受一次LDCT。肝癌在中国,原发性肝癌是第三常见、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因此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也非常重要。肝癌高危人群包括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嗜酒者等等。对于这些人,推荐男性35岁、女性45岁时开始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方法包括抽血查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声(US)。至于CT、MRI以及PET-CT这些,建议在AFP或US筛查有异常时再用于明确诊断。胃癌胃癌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家族史等情况,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其他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前者因为进展比较慢,筛查(抽血查PSA)的效果也不是很明确,建议自愿选择;后者因为异常的阴道出血是多数女性早期发现的主要症状,所以一般女性要密切关注,并不需要其他特殊筛查手段。对于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家族史的女性,推荐35岁起每年一次子宫内膜活检。以上就是目前一些常见癌症的筛查相关知识介绍。还是那句话,收藏好,记得到每年体检的时候拿出来瞅瞅。
癌症不是一种病,细分起来是几百种甚至上千种病的总称。检查确诊的方法也都不一样。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众体检中心好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