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省安仁县县人,媳妇患有精神分裂症,在长沙门诊看病医药费有没有报销

中国最大最专业的纪实作品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新农合:中国农村医困破局之路(连载二)
发表时间: 09:03 内容来源:中国报告文学网 作者:赵云常
走进新农合
第一章 受益新农合的人们
中国新农合,老百姓真正受益了吗?这是我头一个想要弄清的问题。如果农村的老百姓没有受益新农合,那么这个新农合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扯球蛋。
双休日快到来了,我给老同学张济世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要乘双休日,到上寨镇卫生院找他去。
张济世是灵丘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大夫。正在上寨镇卫生院支医。
2005年4月国家卫生部下发了《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通知》:决定在三年内选派城市万余名医师到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并要求三年后形成一项制度。此举无疑对加强农村医疗力量,提高卫生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通知下达之日,正是灵丘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刚刚起步之时,因此灵丘县把此项&工程&并入建立新农合之中,作为新农合的一项制度一起实行。规定每年由县卫生局从灵丘县人民医院和灵丘县中医院组织12名医师对口支援4所中心卫生院。
张济世是第四批支医医生。
听说我去找他,张济世非常高兴,问我:&你来上寨有何贵干?&
我说:&我正在调查新农合,想让你引上我采访几个受益于新农合的农民。&
他非常慷慨地说:&行!&
在那个双休日,我来到了灵丘大南山深处的上寨镇卫生院。老同学张济世把我接到了他的办公室里。出于一个医生多年养成的良好习惯,他让我用预先准备好的热水洗了手和脸,然后说:&你来的正好,咱们县里正在对参合农民治病进行第二次补偿。补偿名单已经出来,一会儿咱们从名单上找几个受益补偿的人,然后我带你去采访他们。&
&什么,今年的第二次补偿开始了?&
&开始了,而且力度很大。上寨镇最高补偿额7万多。听说咱县最高补偿额达到了10万。&
这是一个令人异常兴奋的消息。听到这消息,我的心竟嘣嘣地跳了起来。脑子里不由地浮现出不久前采访到的一件往事来。
孙福林,灵丘县赵北乡赵北村人,2006年5月因得格林巴利综合症去世。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灵丘有小子不吃十年闲饭的说法。村里人记得,他从十来岁就开始背着粪筐拾粪、拔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农田地里成长为一个壮劳力,人们又看到他大背大背地背庄稼、背柴禾。他是个勤劳的人,勤劳的人能在农村得到赞誉。他的口碑从小在村里就很好,因而跟许多具有勤劳品德的庄稼人一样,一直过着那种平顺的日子。娶妻、生儿育女,起房盖屋,在他都是顺顺当当的事儿。然而在2006年的时候,一场大病把他绊倒了,而且这一倒再也没起来,从此世上再也没有了他的身影,没有了他的声音。
医学上是这样描述格林巴利综合症的,说它是一种起病急性,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据说任何年龄的男女均可得此病,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它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医学上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发病前有非特异性感染史与疫苗接种史,而引起的迟发性过敏反应性免疫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其临床症状为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疫苗预防接种史。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多。
孙福林的病是突然而起的。好好的一个人,一发病就瘫了。呼吸、吞咽、发音困难,肢体痿弱无力,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持物。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一下子就成这样了。这症状惊坏了家里的所有人。孙福林的大哥孙朋曾经是乡卫生院的院长。知道弟弟得病之后,立即赶来看望。弟弟的病态,让他一下子想到了一个疾病的名子:格林巴利综合症。三十年前,弟弟曾经得过这种病。是他用针灸等中医方法治疗过来的。他像三十年前一样,如法炮制了一番,结果却无济于事。他说弟弟三十年前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现在他已经年岁大了,身体的抵抗力已经下降了,得到城里的大医院救治。那时候,孙福林为儿子娶媳妇盖房,多年积攒的钱基本上花光了。听说孙福林的病得到大城市治疗,好亲厚友们知道他手头的钱无多,便纷纷借钱给他,让他到城市治病。为了救他的命,年迈的岳母也把自己的1500元积蓄也拿了出来。很快筹集了一笔后,家里人立马把他送到了省会太原的山西省人民医院。
在山西省人民医院,经过系列的检查之后,医生说他得的是格林巴利综合症。由于事先就疑似这个症状,对这个疾病的名称并没有再引起家人的恐慌。然而医生却说,病情很重,病人很虚弱,需要进一步治疗,治疗费用约需10万元。而且也不能保证把病治好。10万犹如扔过来的一枚炸弹,令所有陪同来治病的人恐慌了。他们来医院才几天就已经扔进3万多元了,再扔10万,这钱从哪里来啊。即使能借来钱,接下去的治疗对于孙福林也是难以承受的灾难。如果他的病治好了,他本人因此就得背起10多万的债务。就凭着他种的那几亩地,他在有生之年,即使不吃不喝恐怕也难以还清。如果没治好,他没有了命不说,这笔巨债就得落在儿女们身上,把儿女们拖入贫困的泥潭。如果不救,这个平时有仁有义的人就将从此与世作别。选择是艰难的,痛苦的。没有陷入这种境地的人是想象不出作这种选择时的痛苦程度的。流泪,痛苦,最后他们还是下了狠心:不能再省人民医院瞎扔钱了,反正都是没把握治好,把病人带回灵丘去,在灵丘县医院治疗。如果病人能够治好了,那是他命大,如果治不好,也免去了儿女们的巨额债务。孙福林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治病,连来带去共5天时间,在这简短的5天时间里,共花了39000元。他回到灵丘县人民医院又住了4天医院病逝。新农合为他报销医药费计3000元。
孙福林的悲剧发生在灵丘县新农合建立之初。那时候新农合的一切工作刚刚开始,不仅补偿比例低,最高补偿封顶线也不高,也达不到第二次补偿的条件。孙福林的病要是放到今天,决不会因为10万元医疗费而放弃治疗。
关于新农合第二次补偿,我在来上寨镇采访之前,就听灵丘县卫生局齐局长介绍过。所谓新农合第二次补偿是指利用新农合统筹金结余,对已获得大病统筹补偿的参合农民进行的再次补偿。第二次补偿不是常规补偿。根据有关规定,当年统筹基金结余超过当年统筹基金15%,历年年统筹基金结余超过当年统筹基金25%的情况下,可进行第二次补偿。
第二次补偿具有很大的激励性。灵丘县建立新农合以来,为了让全县参合的农民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新农合制度带来的实惠,有效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不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着力抓好农村全作医疗、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加强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医政管理和妇幼保健,大力进行健康教育,建立新农合工作问责制,完善补偿方案和报销流程,规范医疗和用药行为,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经过数年努力,新农合制度不断成熟,质量不断提升。终于达到了第二次补偿的条件和10万元的最高补偿封顶线。
关于灵丘县这次第二次新农合补偿的情况,《山西经济日报》这样报道:
灵丘:新农合二次补偿机制惠民生
本报大同11月25日讯(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王鹏 马明清)&新农合已经为我报销了4.2万元,二次补偿又补偿了5.8万元,真是雪中送炭啊。&11月16日,灵丘县武灵镇沙坡村农民李廷月接着工作人员递到手的5.8万元二次补偿金显得异常激动。对于治病花去十几万元的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数目不小的补偿。
灵丘县于2006年初实行新农合制度以来,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新农合制度已覆盖了该县12个乡镇,参合 农 民 18.8万 人 , 应 参 合 率 为99.12%。根据新农合统筹基金的使用情况,本着&大病统筹、量入为出&的新农合补偿原则,利用年度节余基金,该县于2011年启动了新农合二次补偿机制,对2011年在市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患者进行补偿,补偿比例为70%,累计补偿金额不超过10万元。
今年以来,灵丘县共有2000多人领到二次补偿,共计800多万元。该县合医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二次补偿提高了新农合的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最大限度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灵丘县新农合二次补偿可喜可贺。我当即让卫生院的有关人员抄来一份第二次补偿名单,从中挑选出几个获得补偿金额最大村民,由老同学张济世领着,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个子不是很高,显得精瘦,年近60岁的男子。他的脖子上有一块类似于动完手术,医生为了让伤口愈合贴上去的白色医药布。我问他:&你那是怎么啦?&他说:&动了手术了?&我说:&得了什么病?&他说:&喉癌。&这话回答得令人吃惊,不由地叫人对他产生一种同情心。
他说,他是一个农民,名叫刘小八,灵丘县上寨南祁庄人。家种五亩农田,年收入约有4000元左右。四口之家,家中有老婆、儿子、女儿和他这个家里的拖累。在没有得病前,他的家在那边的山沟里还算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勉强也能让孩子念上个中专技校什么的。然而自己偏偏得病了,还得了个什么癌症。没办法,孩子们只得出外打工去了。说到此时,老刘表情很痛苦,很无奈,象嘲笑什么似地笑了一下。我能懂得他的痛苦,作为丈夫、作为
父亲,面对妻子,面对儿子和女儿,他理应是一座大山的。可他得了什么狗屁癌症了,成为一座纸质大山了,不能为他们挡风遮雨了。说到新农合,他马上换了一种情绪,充满感激地说起了他的治病经历。那是2011年的春天,感觉喉咙有些异样的他,在村医、乡医的多次治疗下,不仅不见好,而且还有些严重。乡医说:&老刘啊,到县医院查查吧,我们这里没有更好的医疗设备,只能凭经验给你看病。人家那里的设备好。&老刘也觉得奇怪,治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不见好,反而厉害了呢。于是他来到了县医院。县医院的大夫给他仔细做过一遍检查之后,对他说,你在到城市的大医院看看,我们这里不好给你下结论。老刘就坐上火车,来到了省城太原。在太原武警部队医院查出得了喉癌。这结果对老刘来说无异当头响了一个霹雳,就他所知的常识告诉他,这是一种不治之症。既使能治,也得花去许多的钱。那时候,他把那钱想象的很大,有山那么大,从高空跌落,向他瘦小的身子碰来。他感到了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脸色苍白了。这时亲朋好友鼓励他不要失望。他是家里的台柱子,儿未娶,女未嫁,老婆还年轻,再说,喉癌又不是不治之症,某某就得的就是喉癌,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再说,现在有新农合了,还能给你报销一部分。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老刘决定到城市的大医院里治病。当时,他手头里只有10000元,亲朋好友七凑八凑,凑足了30000多元,来到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很成功,共用了35000元。新农合为他报销了23500元。动完手术后,他又开始到大同二医院接受化疗,已经用去12000元的医疗费。他说,如果没有新农合,我就没有勇气去治疗了。
老刘的病还在治疗中。
我说:&好好地治疗吧,新农合还会为你提供帮助的
&那是。&老刘肯定地说。
在没有见到刘永利之前,我想象他可能是一个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病歪歪的身体了。在此之前,我已经知道这个我要采访的人是一个得了一场重病,住了40多天医院,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的人,因此把他想象成了这个样子。然而,当他笑着站在我的面前时,我发现我的想象完全错了。他约50多岁,中等略矮一些的个头,显得壮实,让人感觉身体里蓄存着随时待发的力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有病,我绝不会把他与疾病联系起来。在农村,像他这样的年龄,有这样一副身体的人,一般正在带着一个正处于旺势蓬勃发展的家。处在这个时期的家也最怕打击。我先问他,家中有几口人?他说四口。他又问:一儿一女吗?他说是的。我问,老大儿子吧?他说,是的。你怎么猜的这么清楚。我开玩笑说,我会相面算命。再问,他告诉我大儿子在天津市对外经济贸易学院读到大三了。女儿正在高中上学。
这是一个幸福之家。
他是灵丘县上寨镇上寨村人。名叫刘永利。平时在农村里种地,有时也跟包工队到外面干活卖力气。没得病以前过得一定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经验告诉我,在中国北方有这样精神面貌的人一般不喜欢唱歌,如果喜欢唱歌的话,他在身体健康的年月,一定会时不时地张口唱上几句: &穷小子出门买呀力气,干活是为了填饱肚皮&的歌子。然而,老天仿佛故意要要断送他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似的,一向身体健康的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有病。有个头痛感冒的也就算了,吃五谷杂粮的谁还不得个病,可他竟然也得了大病。刘永利说,病是2010年春天得的,一开始他发觉自己这个一向热爱劳动的人疲倦、发懒了,竟然不愿活动,周身无力,手足发热,不想吃饭,有时白天低烧,夜间盗汗。经常咳嗽,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一点血丝。 初时他并没有在意这些,以为是小病,朴素地(实地上是愚昧地)想,抗几天就会过去的。不料,时间一长,不但没有抗过去,反而加重了,增添了许多新症候。喉痛,吞咽唾液或食物时,疼痛加重,很快嗓子也哑了。后来,喉痛尖辣辣的,严重到不能忍受的地步。这时有人建议说,别抗啦,到城里的医院看看去吧。一开始他到了灵丘县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对他进行了一番诊断后,对他说,你可能得的是喉结核,这个病应当引起重视,建议再到大城市的医院里确诊一下,如果是的话,可能得动手术。医生可能看出他有些恐慌了,又对他说,不要紧,这病又不是不治之症。再说,现在有新农合了,不会花很多钱的。听到新农合,刘永利一下子心亮了,他一下子看到了治病的希望,有新农合撑腰,他决定到大城市看病去。
他先去了大同市五医院。经过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检查,医生给他的结论是由肺结核引起的喉结核。他傻了,他隐隐约约地好像听人说过,肺结核过去就是痨病,要是放在过去这病是要死人的,他原以为自己得的是小病,没想到得了这种病,而且还引起了他从来没有过听说过的喉结核。他问医生,喉结核是什么病,是癌症吗?能治吗?医生说,不是癌症,能治。不过得动手术,而且医院里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得从北京的医院请专家来为他治病。一听得动手术,他一下子懵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理了理纷乱的心,他决定先回去镇定一段时间,然后再做决定。
回到家之后,亲人们知道了他的情况,都劝他住院治疗,说他是家里的台柱子,不能倒下了,再说有新农合呢,由新农合助一下力,也不会花很多钱的。他说新农合得治完病才给报销,自己手里没有那么多的钱住院。劝说他的人说,活人能让尿憋死,你不会跟亲朋好友们先借上?刘永利咬了咬牙,决定借钱治病。这时,在石家庄一所私立中学教书的弟弟听说他得病后,让他到石家庄的医院治病,为的是在他治病期间好照料他。因此,他去了石家庄的一家医院。在那家医院治疗约40多天的时候,他的医疗费告急,而他身上只有1000多元了。想想很难再借到钱了,便决定放弃治疗,回家去。这时,弟弟劝他再坚持一段,治病不同于别的事情,半途而废是很危险的。他说,先让你嫂子借借,如果借不到钱就只有回家一条路了。他的妻子东奔西走,再一次借到了一笔钱,才使他得以在医院里继续治疗。如今刘永利已经基本痊愈,他告诉我,如果没有新农合,他真不敢去城市的医院治疗。
3、 张兴平
张兴平,男,43岁,上寨镇上寨村人,患有脑垂体瘤。采访张兴平时,因为他到北京复查去了,因而没有见到他本人,只见到了他的妻子。用灵丘的本地话来形容,他的妻子整个人显的很精巴的,爱笑。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丈夫重病,人们一般不会把他跟什么悲剧联系在一起的。知道了我的来意,她便跟我讲起了他们的伤心事,说到痛处,泪水涟涟。
张兴平和许许多多南山农民一样,未得病之前, 靠在村里种地和外出打工过活。由于为人勤劳,脑袋灵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漂亮,聪慧,性情活泼、爱笑,让人觉得浑身总是散发着喜气。那时候,人们看到他们妻子俩经常嘻嘻哈哈,在街上幸福地结伴而行,谁不会想到,悲剧也会找上他们家门的。然而,一连串的悲剧令他们毫无防备找上门来了。一年,他们的大女儿降生了,孩子哭声嘹亮,四肢有力,身体强壮,唯有头发没有长出来。一开始他们不太在意,以为会慢慢长出来的。然而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却不见头发的影子。他们开始觉得异常了,亲朋好友都劝他们引上孩子到大医院里检查检查,看看到底是什么毛病。孩子怎么能够没有头发呢?尤其对于一个女孩子,没头发意味着什么,他们心里也是清楚的。于是他们引上孩子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里的医生个个都是经多识广的,可他们说,从没有见过这种病。经过一番检查之后,记下了孩子的姓名,也记下了他们的姓名,然后告诉他们,孩子的病是一种罕见的病,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需要你们来的时候,再通知你们。虽然没有治好病,但医院还是给他们留有一丝希望。带孩子回村后,有乡亲说,你孩子的病如果国家立项研究的话,会给你们免费的。治病能给免费,这是多好的事情啊,这更令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医院那面的通知没有来,直到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通知也没来。他们第二个孩子还是个女儿,就像姐姐一样,除了没有头发,身体健康,聪明活泼。本来不应该再要孩子了,但他们是农民,感觉没有一个儿子是人生最大的失败,因此又生了第三个孩子,这个孩子如了他们的愿,是个男孩子,长一头黑发,身体健康,无一处毛病。真是喜事一柱,然而他们身上的生活担子大大的加重了。两口起早贪黑,从地里忙到家里,整整一天都干活。晚上回来后整个身体累得犹如散了架。因为有了儿子,累一点儿不算啥。农民嘛,吃得就是力气。力气出的多一点儿,日子就能过的宽裕一点儿,要不得病,这个家就会因为他们的勤劳而红红火火的。然而病魔却找这个家来了,而且恶狠狠地咬住了这个家庭的台柱子。
2009年张兴平常感觉头痛,跟多数农民兄弟一样,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得的是小病,吃五谷杂粮谁还没有个头痛脑热的?可是那头痛竟然长时间不退,怎么了,他们以自己有限的医学知识判断,可能是得了高血压了。高血压有多严重他们也不知道,仍然以感冒什么常见的小病待之。慢慢地问题出来了。张兴平感觉自己的视力模糊了,越来越模糊了,这是怎么了?怎么眼上又有毛病了。这时身边的亲朋好友好友们劝他到县医院查查去,不要太麻痹了,许多大病都是从小病开始的。听从了亲朋好友的劝说,他来到了县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眼神经萎缩,治疗了一段,却不见好。医生怀疑还有其他的病,但因为县医院的条件有限,让他到大医院检查检查。这建议一下子就让他们的头大了。到大医院治病首先让他们想到的是象山一样巨大的医疗费。其次是那些大城市虽然是繁华的,高度文明的,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佰生的,用他们的话来说,到了那吵吵嚷嚷的世界,他们是两眼墨黑的,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想到这些,他们就害怕,他们不知道进入那个佰生的世界会是什么结果,但他们深知,即使是油锅,他们也得咬牙跳一跳。因为家里的台柱子不能倒,家里老婆和孩子一大堆,没有了台柱子的家就会倒塌&&为了治好张兴平的病,他和妻子分头向亲朋好友求助,向他们借钱,当筹到认为够他们去一次北京的钱后,他们生平第一次走出家乡的大山,来到北京,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解放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当然是没得说的。经过一系列的检查,除了视神经萎缩、高血压外,果然发现了新的病症&&脑垂体瘤,需要做手术治疗。鼓足勇气,战胜懦弱,接受了手术治疗,前后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常常被解放军的服务热情感动的热泪盈盈。离院时,医生吩咐过一段时间千万要来复查一下。
按照医生的吩咐,在家里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兴平来到医院复查,结论竟然是恢复不好,得重新动手术。他一下子愣住了,虽然来北京复查之前对这种结果心里有所准备,但他还是感到了一块巨大的灾难重重地再一次向他压来。不是害怕动手,只要自己这根家里的台柱子不倒,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他都愿意,问题是他在第一次动手术时就花去了一大笔钱,这些钱大部分是向亲朋好友借的。虽然新农合为他报销的一笔医疗费,但仅够还部分人的借款,他自己没舍得花,全部还给了人家。那些没还款的人还在眼巴巴地等着他还钱呢,这第二次的手术费从哪筹借呢?张兴平犯愁了,感到没招了,他甚至打算放弃治疗了。这时,远在家乡的妻子打来电话,询问复查的情况,他告诉了妻子,表达了自己的失望。那头的妻子对他说,你千万别放弃,先在医院等一等,我再央告亲朋好友们给你借一些钱,实在借不到时,买房买地也得给你治治病。张兴平的妻子是一位好妻子。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而他的妻子却是大难临头了,紧紧地跟他抱一团。他答应妻子在医院等几天。几天后,妻子为他筹足了第二次手术的钱,他才又动了手术。
和第一次动手术一样,出院时,医生让他过一段时间再来复查一次。我采访张兴平时,他已经又去北京复查去了,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等着他复查的消息。他妻子说,也不知复查的结果怎样,要是不成功的话,还得动一次手术,所幸的是新农合刚刚为他们进行了第二次补偿,如果需要进行第三次手术,就用不着再借很多有钱了。
采访完张兴平,老同学张济世又引上我去采访另外几个获得新农合大病补偿的农民。不巧的是他们都不在,由于我只能利用星期日采访,加上还有别的采访计划,只得暂时放弃采访他们。不过,我觉得,就以上几个获得新农合补偿农民的情况来看,灵丘县新农合制度经过几年的历练,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对农民大病救助的能力。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岁月里,灵丘县的新农合对农民的这种救助能力将得到更大的加强。
第二章&&&走进治小病的农民&&
根据新农合的定义,我一直以为新农合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大病救助的问题而建立的制度。当我进入农村后才发现,原来农民的小病也在新农合的保障之中。
那是一个下午,我坐着朋友的车回距县城三十里的北张庄老家。路经唐之洼村时,看到唐之洼卫生院临着公路的一排门诊房前,挂着一幅鲜艳的红绸横幅,上写&到本院治疗的参合农民按85%的比例补偿&。我意识到这是一条宣传新农合政策的横幅,便让车停下来,走进卫生院打问,一问得知,跟我想象的一样,那条幅确是宣传新农合的。
医务人员介绍说,咱们灵丘县的新农合实行的是&门珍+住院&补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凡参加新农合的农民一般都能享受门诊统筹补偿和住院统筹补偿。普通门诊统筹补偿仅限乡、村两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通门诊医药费补偿,补偿比例为50%,住院统筹补偿的包括住院补偿和正常产住院分娩补助两项。乡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例85%,县级医疗机构70%,市级医疗机构60%,省级以上医疗机构50%。
听完医生们的介绍,我猛然醒悟到新农合不仅仅是一种大病统筹制度,也把小病列入了它的保障范围。原来我对新农合的认识还是偏面的。
在卫生院的病房里,有许多正在输液的农民。我知道,他们都是治疗小病的人们。我很想走进病房,采访他们。然而因为要回老家办一件别的较为着急的事,所以只得暂时放弃了采访他们的念头。
离开唐之洼卫生院,在前行的路上,我想起了在刚才的所见所闻,脑子里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新农合也把小病、普通病也列入了它的保障范围呢?在计划调查新农合之前,我曾跟县卫生局齐局长有一个约定,那就是在下乡调查时,如果对新农合有什么疑问,随时电话向他提问,于是我又一次打通了齐局长的电话。
在那头,齐局长对我说:新农合旨在保障、提高农民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把小病、普通病例入它的范围是最合情理的事,自自而然的事。不过,大病统筹是新农合的根本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农民不得病,得小病,得轻病,少得大病,这样就能加大农村医保的基盘,提高医保比例,把更多的钱用在治大病的农民身上。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提高农民的医保意识,调动他们参保的积极性,让他们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县。养成良好科学的生活习惯,有病不再抗,得病即治疗,小病不大治,普通病就近治。这样既能提高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又能合理使用医保资金,加大医保基盘,进而提高大病补偿比例和次数。今年(2011年)灵丘县新农合致所以能够对参合农民外出就医进行第二次补偿,与实行&门珍+住院&的补偿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小病,大病&&哦,原来合作医疗工作也有辩证法啊!
齐局长的话,使我采访治小病的农民愿望更加迫切了。
那天我在北张庄村的老家办完了要办的事后,获得了一段清闲,便跟几个本家哥嫂聊起了合作医疗。他们向我进一步证实了新农合确确实实惠及了普普通通的农民,只要农民参加新农合,就能享受新农合的优惠。我想起曾在一份资料中看到,一些地方,个别身体强壮的农人因为自己基本不得病,不愿参加新农合,怕吃亏,便问我们村里有没有这样的人。我的哥嫂告诉我,在咱这个村子里没有这样的人。我相信他们的话。我们这个村子虽然不大,却是一个有名的文化村。家家重视文化,恢复高考以来,仅大学生就出了100多人,灵丘县第一个研究生、留洋生,也是出自我们村子。走近我们的村子,最耀眼的是满街满巷的文化墙。有革命历史故事,也有传统文化故事。因此,我老家的父老乡亲们对新农合、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医疗政策,是能够透彻理解的。
在我的哥嫂中,有两位信佛的本家嫂子。他们是从佛家我角度理解新农合的。他们说,新农合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建立的菩萨制度,新农合就是观世音,农民有病苦,就找新农合。
我说,如果你们身体好,不得病,参加新农合就不能享受新农合,你们不觉得亏吗?
我的嫂子们说:如果是这样,就当自己做了一回菩萨,把自己交的医保费视为舍医、舍药不是很好吗?
两位嫂子的见解令我感动。
半下午时,我离开老家的村子回县城。车子走到古之河村时,看到路旁立起一排漂亮的房子,上面的红十字标志使我意识到,这是一所医院或者卫生院、医疗所什么的治病场所。我让朋友把车停下,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卫生室,全名&海联新农村卫生室&。
古之河村和我老家北张庄村一样,同属东河南镇。这是一个中心村庄,在村子方圆五六里的地方,围绕着10多个村子。为了方便农民就医,灵丘县人民政府里在村南临公路的地方建了一所服务周围村庄的卫生室&&海联新农村卫生室。该卫生室隶属于东河南镇中心卫生院,农民在这里看病,视同在乡镇卫生院治病,享受85%的补偿比例。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生产了进入这个卫生室,了却我采访看小病农民的愿望。
出人意外的是,这个卫生室的负责人竟然是我的一个远方表弟,名叫刘玉龙。刘玉龙36岁,1998年大同医专毕业,分配在东河南卫生院工作,海联新农村卫生室建起之后,领导让他负责这里的工作。我跟刘玉龙同村,我的突然造访,自然令他十分高兴,很快我们就进入了正题。
古之河海联新农村卫生室是由灵丘县人民政府与香港恒基兆发展有限公司主席李兆基联合投资所建。李兆基先生投资5万元,县政府投资16万元。建筑面积819平方米,病房6间,床位33张,4个医生,3个护士,平均每天40人到此就诊。病人最多时,在药房、收费室、卫生室的过道,甚至办公室输液打针。那天,我进入这个诊所时,看到的就是这个情景。东河南镇是灵丘县最大的镇,在大同市位居第三。古之河海联新农村卫生室的建立,能够缓解东河南镇中心卫生院近一半的治病压力,加上乡镇卫生所补偿比例是最高的,因而附近村庄的农民有病往往先到这里治疗。
想到刘玉龙建立新农合以来一直在基层农村卫生院工作,我产生了向他了解建立新农合后农民治病的观念有何变化的想法,因此问他:&没有新农合前,农村人因医药太费贵,往往有病抗着,不及时治病,有了新农合,你感觉这种现象没有了?&对我的提问,刘玉龙回答的有点保守,他说:&别的地方我不敢说,古之河村附近村庄的农民,抗病现象可以说基本没有了。这一带的村子密度大,离古之河这个中心村大多二三里地,远一点儿的村子也就就是五六里地。现在交通又方便,村村都通公路,坐车也就是两三分钟的事。加上来这里看病,补偿比例高,花100元的钱,只交15元。人们来这里看病,医药费一般也就是100来元左右。看病既方便,医药费又便宜,人们自然有病就不再拖了。不过,建立新农合以来,经过大量的宣传,农民的健康意识也大大加强了。咱们村的赵四(化名)今天秋天快收秋前来这里输液,我问他有什么病?你猜他怎么回答?&
&怎么回答?&
&他说:也没什么大病,就是身子有点儿不舒服,快收秋了,来吊吊输液瓶子。&
听刘玉龙说赵四的故事,我忽然看到了新农合的另一介作用,那就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刘玉龙把我引到了一间病房里。里面有6个输液的病人。因为都是小病,听说我想采访他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有的还坐了起来。
他们的故事很平淡,都是感觉身体不舒服来这里输输液:六合地的张占春,10多天前感觉胃有些不舒服,到县医院做了胃镜检查,输了10天液,嫌在县医院不方便,来到离家仅有二里地的古之河海联新农村卫生室治疗;同村的刘小五,有高血压病,感觉不输服了,就来这里输液;古之河的齐金花,53岁,身体一向很棒,长这么大只输过三次液,近来有些耳聋、头痛,来这里输输液;64的张喜宾是小寨村人,害有肺心病,在古之河村住闺女,小寨村因与古之河同属东河南镇,在古之河治病同样可以享受新农合的优惠,因而也来这里输液;李春花,16岁,古之山人,我初中时的老同学李二斗的儿女,现在豪洋中学读书,她是这间病房里最小的病人,刚在县医院做过纤维瘤手术,转到这里治疗;赵素栋,古之河村人,73岁,他是这里最年长的病人,患有气管炎,因为是本村人,到这里输液当然是因为相当便利。
采访这些轻病人,气氛很愉快,大家都是说说笑笑的,好像并没有得病一样。他们都说自己平时很少得病,以前有了病,一般抗抗就过去了,如今有了新农合,得病了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就不再抗了,就到这里输液了。当然他们都夸新农合好,说参合农民都能享受新农合的好处。跟他们聊着聊着,我忽然想问问他们当初参加新农合是否出于自愿,有没有人被强迫他们。他们说,完全出于自愿,并没有谁强迫过他们。
我问他们当初就一点儿没有怀疑过新农合吗?他们笑了,说:干部们跟村民把政策讲得明明白白,连傻子都听懂了。再说了,近些年国家在农村的优惠政策也多了起来,免征农业税、种地补贴粮食等等,国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咱还不信任国家吗?
&你们信佛吗?&
想到我的两个信佛的本家嫂子对新农合的理解,我想问问这些不信佛的农民怎么看待新农合。他们说,在他们心中,新农合就是党和国家的一项为人民服务制度。是为农民修造的一块福田。参加新农合就是种这块福田。有病时享受,没病时为人民服务。
在我的旁边,有一位中年农民,名叫张二军,37岁,武灵镇上南地村人。他不是病人,是来卫生室办别的事儿的,听说有人采访新农合,跟进来看热闹。说来我们还是亲戚,他的父亲是我的一个表兄。以此推之,他应该叫我表叔。他说,他家里四口人,七年来,一直参加新农合。而他们家里人一次病也没有得过。
&你不觉得亏吗?&
&亏什么?不亏。人嘛,吃五谷杂粮,谁能保证没得病。没得病是福气,万一得了病,有新农合消灾,不是很好吗?如果可能的话,我愿一生不得病,一生参加新农合。起实,我这人心里善,在电视里看到无钱治病的可怜人,很想帮他们几个钱,又不知道往哪里送,参加新农合,自己没有使用,不正好帮助那些得病的人吗?&
我这位表侄绝对是一个明白人,一位高素质的农民。中国正是有了众多这样的农民,新农合才会迅速建立并完善起来。
第三章&&不参加新农合是一种危险
在古之河海联新农村卫生室采访治小病的病人时,我曾问他们,如今在农村有没有不参加新农合的人了?他们说,当初个别人也曾经不参加新农合,后来他们看到参加新农合的人得到了补偿,也就参加了。现在嘛,村子里基本上没有不参加新农合了。
&有,我们村现在还有一个。&这时,一位病人说。接下来这位病人向我讲述了一个他们村还有一村民不参加新农合,后来得了病没有得到补偿后悔莫及的故事。&&&&&&&&&&&&&&&&&&&&&&&&&&&&&&&&&&&&&&&&&&
此人姓张,名叫张进仁(化名),东河南镇某村人,2011年35岁。实行新农合时,在村干部和政府有关工作人员的动员下,他本人和父亲参加了农村医保。2008年春,他父亲在为自己泥房时,一不小心,失足从房上掉下来,跌成了重伤。众人帮他把父亲送到医院,经过治疗,他的父亲病愈,出院时想到父亲参加了新农合,便要求医院为父亲报销一部分医药费。当医院让他出示参合证明及外伤证明时,他却认为这是医院在刁难他。实际上这是新农合的一项规定。规定要求参合农民外伤住院报销时,应当出具有关外伤原因及责任证明,医院才能按有关规定予以报销。虽然医院一再向他解释,这是新农合有关规定,不是医院故意刁难他,他还是一气之下,引上父亲回家了,并且赌气不再参加新农合。不料2011年,张进仁得了尿道炎,来到距村一里的古之河村海联新农村卫生室治疗。前面说过,海联新农村卫生室隶属于东河南卫生院,按2011年的报销比例,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这里输液治病,可报85%的医药费。张进仁治病共花去400元。由于自己的愚昧,这400元只好自己掏腰包了。
那位农民讲完张进仁的故事,卫生室有位医生跟我讲起了曾在网上看到的重庆一位农民不参加新农合而导致的惨剧。
那是日,他在腾讯网看到这样一个惊人的新闻题目:《半斤重菜刀划开肚子,农妇未入医保难享救助》。讲的是53岁的重庆农妇吴远碧因病无钱手术,赌命挥刀自剖放出腹部积水的故事。回到县城的家后,我通过百度,找到了这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吴远碧的丈夫曹云辉1986年从部队转业后被分到綦江县的一家兵工企业做工。1989年,他带着妻子以及6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怀着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梦境来到重庆闯荡。他闯荡的并不成功,到了2011年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人。初来乍到,他先是在一位亲戚处住了几年,因为亲戚家地方小,一家四口生活得极其憋闷、困窘。后来当他在一家饮料厂当搬运工。工作稳定后,便从亲戚家搬了出来,租住到了石坪桥五一新村的27栋楼。房子不大,仅16个平米,但感觉宽松、自由多了。他们以这小小的16平米为根据地,继续为生计问题奔忙着。曹云辉在一家饮料厂当搬运工,还兼职当&&棒棒&,妻子则在社区附近卖水果,并照看着孩子上学,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平静而安逸。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妻子的一场重病打破了这种安逸平静的生活。
&那是一种在他们看来不可思意的&怪病&。不知为什么妻子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大了起来,大到比八九个月身孕妇女的肚子还大。妻子因此不能出去卖水果了,不得不待在家里照管孩子。到后来,肚子鼓得她连给孩子做饭都成了问题。为了给妻子看病,曹云辉起早贪黑地挣钱。起初带着妻子走了十多家医院,看了多次,几乎花光了全家的积蓄,也没能治好。直到1998年8月,才在西南医院消化科诊断为&布查氏综合征&。该病是由肝脏血流不畅、肝功能受影响引起的,要想治好这个病,只有尽快手术,抽出腹水。为了治病,曹云辉不得不放弃工作,每日带着妻子上街求助。2002年,在一些路人的好心捐助下,医院又减免了一些费用,妻子才得以住院,将腹部的50多斤腹水抽了出来。
 2010年下半年,曹云辉的妻子吴远碧再次腹胀起来。八年前,因患布查氏综合征做过一次腹水引流手术的妻子,花掉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而面对再次变大的肚子,全家人不禁心生恐慌,不知如何是好。在妻子的肚子越胀越大的时候,曹云辉也带着妻子去医院看过,但医生说得花5万元的治疗费。家中已无多少积蓄的他们实在拿不出这笔钱,加之他们没有参加新农合,得不到新农合的救助,只好作罢。然而人作罢,病情却不肯罢休,妻子成天吃着医院开的利尿药,肚子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身高不到1米5的妻子,一年前,体重还不足40公斤,一年后体重达到了62公斤。不仅擦洗等日常生活小事不能自理,连行走都异常艰难了。
曹云辉妻子吴远碧得病社会上也不是没人管,重庆晨报记者王珊说,吴远碧的事,早就有媒体报道过,但报道后,影响不大,曹家也没获得多少帮助;后来当地电视台也准备报道此事,不料刚拍完片子,还没播报,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曹云辉的妻子竟然用菜刀划开自己的肚子,想把积存在肚子里的水放出来。妻子动了拿菜刀把肚子划破的念头时,是想到了疼痛和死亡的。这使她迟迟不敢下手。她哭了一阵,后来终于下决心&赌&了。她想,这一刀下去,如果好了,就不再拖累家人了;要是要了命,也就不用再拖累家人了。于是她拿起了菜刀,用力在自己的肚子上划下去。肚子划开后,腹水从伤口处流了出来,随后肠子也流了出来,她躺在床上,咬着牙没有喊救命,随后就疼晕了过去。幸亏发现的早,及时被送进了医院,要不她真的没命了。
再后来,媒体披露了此事,引起了重庆市有关领导的重视,指示卫生系统要不惜代价救治。曹云辉的妻子吴远碧。经过多方援手,5万元治疗费终于有了着落。
在后来的调查采访中,我发现,如今&不参加新农合是一种危险&基本上已经成为灵丘农民的共识了。齐局长说,2006年灵丘县实行新农合时,卫生系统和政府有关机构是花了很大力气进行动员的,投入了好多人力,物力,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和资源,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动员方式,才将工作落实下去。几年后,通过扎扎实实落实各项新农合政策,农民真正看到了实惠,新农合的信誉度得到了空前提高,参加新农合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每到筹集农村医疗保险时,农民无需动员,就自动来到村委会交纳医疗保险费。2012年灵丘县农民应参合率到了99%,农民在乡镇医院就医报销比例达到了85%,在县级医院就医达到了75%。
&&&&&&&&&&&
&第四章&&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灵丘南山有一个农民,名叫郑瑞。讲他的故事,是因为觉得他的故事是一个典型。曾几何时。为了给这个不幸农民治病,灵丘县调动了卫生、民政、慈善总会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分别启动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民政医疗救助制度、慈善救助制度。在灵丘县这三个制度组成了灵丘农民当前可以凭借医疗保障体系。灵丘县的情况,大体与全国一样,一个得了大病的农民,当农村医疗保险为他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后,他还可能得到民政局的大病救助或慈善总会的救助。
现在正式讲郑瑞的故事。我采访他时,他早已经不在人世属于那边的人了。他是灵丘县上寨子镇雁翅村人,要是活着,大约60来岁,一生未娶,没儿没女。这样的人死后是容易被人忘记的。但他还被人们记着,并常被人们提起,是因为他得了白血病,为了治疗他的病,他曾经做出了超越他性格的许多举动。人们相传他的故事时,也知道了中国公民在困难的时候,无助的时候,还可以找政府,找民政,找慈善总会。当然,人们相传他的故事,不是为了传播这样的知识,而是出于对不幸人的同情和怜悯。
那天在上寨卫生院伙房吃饭的时候,我想让一同吃饭的医生提供一些采访线索。
&你去雁翅村采访一个名叫郑瑞的人吧,他得了白血病,已经去世了,为了治他的病国家没少资助他&&&
说这话的人是一个名叫高艳的大夫。高艳是上寨卫生院的美女大夫,三十多岁的样子,貌美而善良。凡是善良的人总是记着别人的苦难,知道了我的来意后,她马上说出了郑瑞的名子,并告诉我他是雁翅人。
雁翅是我岳父的村子,我估计采访郑瑞会很顺利,不曾想他的弟妹都不在家,也没有其他的亲人可问。我的二妻兄郑月生看我着急的样子,就对我说:&他的事情村里人人皆知,我也知道一些,你就问我吧。&
郑瑞跟郑月生是一起玩大的伙伴,因此郑月生熟知他的脾性。他一生最大的特点是心气很高,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很完美的要求。年轻时,由于把未来相伴一生的情人想象的过于完美,在媒人的促合下虽然也交往过几个女朋友,但终因嫌弃对方性格上的一些小小瑕疵而拜拜,以致终身未娶。他富有孝心,对于守寡有病的老母亲更是异常孝敬。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山上有人开矿,也有外边的商人在村外办工厂,他怀疑村里的水受了污染,每天到村后约十多里的一眼甘泉为母亲背水。他自尊心很强,从不跟别人说自己的难处,有什么事总是自己默默地处理,求人帮忙的时候很少。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某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了。不久后,他得了病,常常感觉乏力、腰酸背痛、骨头酸痛,眼睑和下肢也浮肿起来。起初人们以为他的这些变化是母亲去世后,思念母亲所至。但后来的某一天,他从大同五医院回来了,说自己得的是尿毒症。对于这种魔鬼病,山里人知之甚少,但从电视里知道,这是一种不治之征,吃人病,吞钱病,因此感觉到这次郑瑞是泰山压顶了,被宣判了&死刑&了。郑瑞说,他最初的感觉也是这样,甚至想死了算了,但当他回到雁翅村时,一下子发现雁翅村是异常美丽的。雁翅村的山、雁翅村水,雁翅村的房屋,雁翅村的人,甚至雁翅村的一只鸡,都是美丽的,美丽得令人心跳,而以前的他从没有发现自己出生、生活的村子会如此美丽,他一下子对村子、对村子的山、村子的水,村子里的人,村子里一切的一切,生产了深深的眷恋。一个念头也随之坚定地冒了出来,他一定要活下去!哪怕在这人世多待一分钟,也要争取!生的欲望产生之后,他便开始了治疗之旅。郑瑞得病之初,灵丘还没有新农合,但他自己手里有一些积蓄,因此上去医院治疗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时候困难的事。治疗一段时期之后,他发愁了,他说他手头的钱不多了,用不了多久他就无钱治病了。人们只听说尿毒症是吞钱的病,可这病再吞钱,也不能吞得这么快啊。可事实它就是吞得这么快。
&我这病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这么吞钱呢?&
这种病吞钱的速度令村里人诧异,大伙很想帮助他,但一想到自己家中有限的那几个钱时,又不禁犹豫起来。大家明白,既使全村人不吃不喝,把所有的钱都聚集起来,也难救回他一条性命。想到此,他们感到一种尴尬的无奈,这种无奈痛在心里,最不是个滋味。就在这时,灵丘县被确定为大同市新农合试点县,郑瑞因此可以继续他的治疗了。治疗了一段后,问题出来了,虽然有新农业合支持,但郑瑞的病吞钱速度太猛,仅凭新农合还是难以为继。这时有人提醒他,应该找找政府去。俗话说,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郑瑞生平从不求人帮忙,人们虽然要他求政府,但在郑瑞看来,还是求人的事。人们的建议虽然让他觉得行动起来很难为情,但是强烈的求生欲望还是令他鼓足了勇气,向灵丘县政府大楼走去。
县政府的有关人员在调查清他的情况后,告诉他还可以通过两个保障途经帮助他,一个是民政局的大病救助,另一个是慈善总会的慈善救助。于是他便找到了这两个部门。在新农合、民政大病救助、慈善救助的合力下,他又开始了自己的治疗之路。由于尿毒症在世界医学上还是难以攻克的堡垒,尽管有关部门从没有放弃对他的救助,数年后他还是离开了不愿意离开的世界,离开了他不愿意离开的人们了。我想了解一下郑瑞从新农合、民政局、慈善总会共获得了多少钱的救助,但因为他已经去世,一时难以找到准确的数字。他的亲朋好友和为他办理过救助的工作人员说,总得数字我们说不清了,反正救助了好多。
从郑瑞的经历中,我看到中国农村的医疗保障不是只是一个新农合,它还包括民政医疗救助和慈善总会救助。三者以新农合为主体,形成了目前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这是一种怎样的体系呢?郑瑞的故事,使我了解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于是,我走进了灵丘县合医办,灵丘县民政局、灵丘县慈善总会。一、&新农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
在一个天气爽朗的日子,我采访了灵丘合医办主任薛苏明。
&薛主任约40岁左右,中等偏低的个头,他给我的印象是热情、精气、精明、负责、办事干练。作为合医办主任,他对农村新农合的熟知,胜于熟悉自己。对新农合的热爱以及因从事新农合工作而由衷地骄傲,且随着笑容,一波一波在脸上跳跃。薛主任很健谈,整个采访过程,几乎都是他在讲话,而我却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他好像知道我要问什么,把我要问的问题一股脑儿讲了出来。&&&&&&&&&&&&&&&&
薛主任说,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新农合的软件。这个软件虽然是精心设计的,但需要根据现实状况,适时升级。每升级一次,就会加大一次对农民的保障能力。近些年,我们灵丘县在农村医疗保险的建设上,主要从三方面用力,一是不断做大农村医保基盘;二是不断加强农保补偿能力;接下来,薛主任就向我讲了灵丘县是如何从这三个方面着力,加强农村医疗保险建设的情况。
(一)做大农村医保基盘
所谓做大农村医保基盘,按照薛主任的解释,就是不断增加农村医疗保险资金,增强保障能力。农村医疗保险资金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或曰基盘。就如万丈高楼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一样,只有不断做大农村医保基盘,才能不断提高新农合的保障能力。用一句更为通俗明白的话说,搞好新农合,必须得有钱,没有钱,什么都是零。那么,支持新农合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薛主任向我提供了下面这张表。通过这张表可以了解灵丘县建立新农合以来,农村医疗保险筹资情况,。
2006年至2011年农村医保筹资况表
&&&&&&&&&&&&&&&&&&&&&&&&&&&&&&&&&&&&&&&&&&&&&&&&&&&&&&&&&&单位:元
农村医保筹资情况
薛主任说,灵丘县建立新农合以来,在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上,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从这个表中,我们可看到,灵丘县建立新农合以来,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确实一直由政府财政支撑着,各级政府集资占到86.17%。而且有近一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占到42.94%。其次是省、市、县三级财政。省财政占到22.88%,市政财政占到10.12%,县财政占到7.84%。而农民自己筹资仅占到13.83%。另外,表中还显示,灵丘县农村医疗保险的基盘一年比一年加大。六年来,每年平均增加近1倍。2011年是2006年的5.82倍。参合人数除2007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都呈增长势头。参合率前三年较低,从2009年开始,一直保持在90%以上,到了2011年达到了99.12%。这种变化一是由于政府扎实推进新农合工作,新农合的信用度不断增强,受到了农民的信赖;二是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医保基盘,新农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农民已经认识到,新农合确实是农民健康的保护神,是农民的一块福田。
(二)不断加强新农合补偿能力
据薛主任介绍,影响农民医疗补偿的因素主要包括统筹补偿模式、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第二次补偿,补偿范围。新农合建立以来,灵丘县为了加大新农合的补偿力度,在千方百计做大农村医保基盘的前提下,主要采取了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提高补偿比例、力争二次补偿、扩大补偿范围等措施。
为了让我更清楚新农合的补偿能力,薛主任对有关名词做了如下解释。
灵丘县新农合统筹模式执行&门诊+住院&的双统筹补偿模式。资金分配执行大同市统一的分配模式。这种模式下,统筹基金分为门诊统筹基金、住院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三部分。
门诊统筹基金主要用于参合农民在乡、村两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通门诊医药费用和乡级及以上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特殊慢性病门诊补偿。结余基金也可用于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门诊统筹基金按一定比例分配为普通门诊基金和特殊慢性病基金。
住院统筹基金主要用于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补偿、正常产住院分娩补助。提取完门诊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后,剩下的基金全部纳入住院统筹基金,由政府另行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孕产妇住院分娩先执行国家专项补助,然后执行新农合补偿,但两项补偿总额不得高于费用总额。
风险基金是专项储备基金,也按总基金的一定的标准提取,主要用于弥补合作医疗基金非正常超支的临时周转困难等。如果年底统筹基金结余过多,可再次提取补充风险基金。
起付线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对参合农民进行补偿的补偿费计算起点。当参合农的医疗费达到起付线时,便开始享受医疗补偿,如在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则由参合农民自己支付。
封顶线是决定参保人每年度最多能报销的额度。补偿比例即应补偿额占医疗费用的比例。
第二次补偿是指利用新农合统筹资金结余,对已获得大病编造补偿的参合农民进行的再次补偿。二次补偿不是常规补偿模式,它是针对统筹资金结余过多,在调整完善统筹补偿方案前采取的临时性调控措施。
补偿范围即新农合规定的门珍补偿范围的和住院补偿范围。
为了说明灵丘县建立新农合以来各年农民治病的补偿比例情况,薛主任还向我提供了一份《灵丘县2006年&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表》。
灵丘县2006年&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表
表中反映,灵丘县自2006年建立新农合以来,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新农合的软件,虽然每年都有所提升,但较大的提升共有两次。2006年&2007年为初建期。这两年的补偿比例,实行的是累进补偿比例,且变化不大,封顶线从40000元降至30000元。起付线除了乡级医疗发生费用降低为20元外,其他各级医疗机构的起付线没有变化。这一时期新农合的意义在于灵丘县农民终于有了医疗保障制度,但其保障能力还是较低的。2008年&2010年灵丘县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一时期国家取消了累进补偿比例,补偿标准统一为一个补偿比例。乡级补偿比例由2007年的最高比例60%提高到80%,县级补偿比例由2007年的最高比例50%提高到70%,市级补偿比例由2007年的最高比例40%提高55%,省级及省外补偿比例由2007年的最高比例35%提高45%。起付线有长升有降,乡级起付线由2007年的20元上升为50元,县级起付线由2007年的200元上升为250元后又降低为200元。市级起付线由2007年的1000元降低为500元。省级及省外起付线由2007年的1000元提升1500元后又降至800元。封顶线在连续两年30000元之后又恢复到40000元。经过这次提升,新农合对农民的医疗保障能力虽然大大提高,但由于封顶线不是很高,对一些得大病的农民保障还不够理想,个别农民放弃治疗的悲剧时有所闻。这表明新农合制度尚处在初建阶段,还不完全具备人们所期待的那种保障能力,这个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起来,成熟起来。表中还反映,2011年灵丘县的新农合又飞跃了一次。这一年,乡级补偿比例提高到85%,乡级补偿比例保持70%,市补偿比例提高到60%,省级及省外补偿比例提高到50%。封顶线由2010年的40000元一跃而为100000元。2011年新农合的跃进是可喜的。这一年,灵丘县共有15位农民的补偿额达到了10000元。
2011年灵丘县的新农合还有一件值得称道的事,那就是对农民进行了第二次补偿。全县3000多人获得了第二次补偿,补偿金额800多万元。灵丘县建立新农合以来,共实行了二次第二次补偿。第一次是在2007年,这一年是由于新农合刚刚建立,农民对新农合认识不足,没有充分使用新农合,因此结余下了一笔资金。为了提高新农合的信誉度,巩固新农合成果,提高新农合对农民的保障力度,及时进行了第二次补偿。2011年的第二次补偿与2007年的第二补偿却是大大地不同。一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新农合的投入,农村医疗保险资金大幅增加,农村医保基盘加大。二是实行新农合以来,农村医疗一直实行乡级大于县级,县级大于市级,市级大于省级及省外就医的补偿比例,促进了农民就医集中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三是不断加强三级卫生网络建设,村、乡、县医疗机构的治疗能力较往年有了很大提高,得病农民得到了有效治疗,减少了一般性疾病转化为重大疾病的机会。四是多年来对参合农民不断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农民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的意识增强,有病早治,治疗就近的观念加强,有效地减少了重大疾病的发生。
此外,扩大补偿范围也是灵丘县增强新农合补偿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灵丘县新农合的补偿范围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管理暂行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关规定,并根据国家政策及时扩大补偿范围。比如将参合农民无责任方意外伤害和无责任方交通事故发生的住院费用列入补偿范围;将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期、白血病、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精神分裂症的门诊医药费用纳入住院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将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补偿范围;扩大手足口病的用药范围,可将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中针对重症病例救治所需的静注入免疫球蛋白等药品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将住院期间的临床用血费用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纳入补偿范围等等。&
&补偿范围每次扩大一次,新农合的补偿能力&就提高一次,参合农民的健康福祉就增加一次。&&&&
(三)千方百计降低参合农民医疗费用
千方百计降低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是我国新农合的亮点之一。国家把降低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当作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途经之一。&增强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引导农民就近、适时就医&一直是各地新农合制度的制定原则。从《灵丘县2006年&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每年,不管农村医保补偿比例如何变动,补偿比例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乡级医院就医大于县级,县级医院就医大于市级,市级医院就医大于省级及省外医院就医。这是因为农民治病,离家越近,治病成本越低。如果把能在乡级医院治疗的病拿到县级、市级或省级医院治疗,其成本必然是一级大于一级,且会大的惊人。由此可见新农合在补偿比例的设计上遵循的是&引导农民就近、适时就医&的原则。此外在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的建设上,这个原也有着体现,目前,灵丘县村村有卫生室,各乡镇有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有灵丘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建院等。基本上满足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县&的需要。
薛主任介绍说,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国家还在新农合制度下,实行了药品零差价制度。这个制度是指医疗机构或药店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将药品以购入价卖给患者。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度的医疗机构或药店一般会受到政府的补贴。以2011年为例,县12个乡镇卫生院和7个医疗卫生服务站及237个村卫生所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所有药品全部按照购进价零差率销售。全年共购入基本药物659.17万元,销售使用基本药物548.6万元,对乡镇卫生院和服务站进行零差率补偿(预拨)91.4万元,保证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年底县直医疗机构部分药品也实行了零差率销售,步入基本药物行列。
采访完薛主任,我已经完全相信了新农合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基本医疗制度。但我也同时了解到,由于新农合性质上是合作共济制度,没有达到全民免费医疗那样的能力,因而一些特大病,或曰吃钱病,其费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新农合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不过,此时得病的农民并不是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它还可以到民政、慈善总会寻求救助。
二、&民政医疗救助制度。
为了了解民政医疗救助制度,我采访了灵丘县民政局局长贾占涛。贾局长慈眉善目,热爱民政事业,听说我来了解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制度,十分高兴地让座、倒茶。然后如数珍宝地像我介绍了由民政部门负责的医疗救助制度。
在中国,有一种由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制度。这种制度可以视为国家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一种补充。参合农民平时主要依靠新农合补偿机制救助,若在新农合救助以后,仍然需要救助时,则有可能获得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制度的救助。
据贾局长介绍,民政救助制度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此外还有临时医疗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等。主要救助对象是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以用因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人员。
民政的住院救助是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以及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后,扣除社会互助帮困等因素外,个人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包括医疗保险的起付费用)实行按比例救助。并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特殊困难人员积极推行医前救助,按一定比例预付医疗救助资金,保证困难群众及时住院治疗。
门诊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中患慢性病需长期院外治疗或药物维持的救助对象以及特殊病种患者(如苯丙酮尿症等),可通过发放医疗救助卡、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定点药店购药等形式给予定期定额救助。
临时医疗救助。经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巨大、严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以及县级民政部门认定的因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可申请临时医疗救助。
大病关怀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身患恶性肿瘤、尿毒症、重症肝炎等重大疾病,病情处于晚期,可给予一次性的大病关怀救助。
灵丘县建立新农合以来,民政部门对农村医疗救助做出了很大贡献。2006年为全县五保、困难户1762人代交了新农合医保资金。2007年&2010年为五保、困难户代交新农合医保资金人数每年为2275人。2011年五保、困难户代交新农合医保资金人数达3623人。2006年全县农民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的82人,疗救助35万元。2007年全县农民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的222人,疗救助83万元。2008年全县农民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的304人,疗救助133万元。2009年全县农民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的660人,疗救助129万元。2010年全县农民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的2369人,疗救助188万元。2011年全县农民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的2087人,疗救助288万元。
在民政局采访,我深深地感觉到,中国致所以还有一个民政医疗救助制度,是源于党和政府对贫困人口不抛弃,不放弃的救助理念。不过,来自民政的救助也是有限的。一些人在接受了民政的救助后,仍需要社会的救助,这时候,他们可以求助于慈善救助制度。
三、&慈善救助制度
灵丘县的慈善救助制度,依托于慈善总会。据灵丘县慈善总会成立于2007年8月。2006年灵丘县新农合建立后,县委、县政府鉴于城乡医疗保险体系以及其他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之后,仍有部分特困群体需要救助的情况,开始考虑成立慈善总会,以重点解决五类困难对象仍然面临的困难。他们是大病、重病户,困难学生,遭受天灾人祸的困难户,家庭困难未得到任何救助的困难对象,见义勇为致残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等。灵丘县慈善总会会长杨爱国介绍,灵丘县慈善总会成立以来,为了加大救助能力,积极行动,多方筹资,终于拥有了一块可观的救助资金。在筹集救助资金的同时,对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民困难群众,进行了积极施救,到2010年共救助1500多人次,救济金额约300多万元。本章开头提到的雁翅村村民郑瑞,就曾多次得到过慈善总会的救助。杨会长讲,郑瑞来一次救助一次,没有一次让他空手走过。
本文链接地址:
(责任编辑:武晓勤)
作者申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报告文学网"网站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报告文学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报告文学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请"中国报告文学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本站申明:本站全部作品版权为原创作者所有,页面版权为中国报告文学网所有!
背河人,都是岸边村庄的农民
<img src="/uploads/allimg/T32C9-0-lp.jpg" alt="何建明:雨花" width="98" height="1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仁县稻田公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