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好治疗吗如何切诊,性病好治疗吗如何治疗,如何治疗性病好治疗吗

中兽医诊疗法
我的图书馆
中兽医诊疗法
&幼畜是指出生到初情期之前的幼年家畜。幼畜由于机体和功能尚未臻完善,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与成年家畜有许多不同之处。临床上许多中兽医工作者仅是把幼畜看成是成年家畜的缩影,幼畜疾病仅仅是按照成年家畜的辨证论治方法,减少用药量进行治疗。因此,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常常延误了病情,造成很大的损失。幼畜由于其生理、病理特点不同于成年家畜,在疾病诊疗和选方用药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幼畜脏腑娇嫩、疾病转化迅速,临床上稍有不慎,很容易使轻病转重,重病转危。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于幼畜的疾病有“五难”之说,可见幼畜诊疗是长期以来医学家十分重视且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阐明了幼畜的生理、病理和辨证特点,提出幼畜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1 生理特点1.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吴鞠通在《解儿难》中说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稚阴稚阳指小儿无论物质基础还是功能活动均未臻成熟完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泛指幼畜时期机体和生理功能均未臻成熟完善而言,和成年家畜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幼畜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成,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若调所失宜,则易生疾病。
1.2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古代医家认为幼畜是“纯阳”之体,其意思有二:一是幼畜生机蓬勃,有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二是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特别迫切,不适应其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要求,所以常常相对地感到阴(营养物质等)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加以补充。
2 病理特点 2.1 发病容易、变化迅速 幼畜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无论机体和功能均较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吴鞠通在《解儿难*儿科总论》中提出“脏腑薄,蕃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概括了小儿(幼畜)的病理特点。2.1.1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肺为娇脏,主气而司呼吸,外合皮毛。幼畜出生后,从胎孕而转入一个新的环境生活,由于卫外机能未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邪气不论从口、鼻吸入或由皮肤侵袭,直接间接足以影响肺的机能。此种情况,幼畜更为明显,故感冒、咳喘等证,幼畜尤为常见。
2.1.2 脾常不足 脾胃乃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为生化之源。幼畜由于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的供养,相对比成年家畜更为迫切。日粮的质和量必须与各个阶段的需求恰当地配合,若乳食不当,或过饱过饥,均足以影响脾胃功能,而致疾病,故幼畜脾胃病较多,如呕吐、泄泻、疳证等
2.1.3 肝常有余 幼畜患病容易出现壮热、惊搐、昏迷等证。幼畜脏腑娇嫩,感受病邪,邪气每易枭张,邪正交争急剧,则易出现壮热证候。同时幼畜神气怯懦,邪易深入,陷于心包则惊悸、昏迷;肝风内动则抽搐;肝风心火,交相煽动,易致火热炽盛,真阴内亏,柔不济刚,筋脉失养,故壮热、惊搐、昏迷,甚则角弓反张,这些急剧证候往往同时出现。
2.1.4 发病变化迅速 幼畜是指出生到初情期之前的幼年家畜。幼畜由于机体和功能尚未臻完善,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与成年家畜有许多不同之处。临床上许多中兽医工作者仅是把幼畜看成是成年家畜的缩影,幼畜疾病仅仅是按照成年家畜的辨证论治方法,减少用药量进行治疗。因此,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常常延误了病情,造成很大的损失。幼畜由于其生理、病理特点不同于成年家畜,在疾病诊疗和选方用药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幼畜脏腑娇嫩、疾病转化迅速,临床上稍有不慎,很容易使轻病转重,重病转危。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于幼畜的疾病有“五难”之说,可见幼畜诊疗是长期以来医学家十分重视且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阐明了幼畜的生理、病理和辨证特点,提出幼畜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1 生理特点1.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吴鞠通在《解儿难》中说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稚阴稚阳指小儿无论物质基础还是功能活动均未臻成熟完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泛指幼畜时期机体和生理功能均未臻成熟完善而言,和成年家畜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幼畜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成,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若调所失宜,则易生疾病。
1.2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古代医家认为幼畜是“纯阳”之体,其意思有二:一是幼畜生机蓬勃,有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二是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特别迫切,不适应其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要求,所以常常相对地感到阴(营养物质等)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加以补充。
2 病理特点 2.1 发病容易、变化迅速 幼畜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无论机体和功能均较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吴鞠通在《解儿难*儿科总论》中提出“脏腑薄,蕃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概括了小儿(幼畜)的病理特点。2.1.1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肺为娇脏,主气而司呼吸,外合皮毛。幼畜出生后,从胎孕而转入一个新的环境生活,由于卫外机能未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邪气不论从口、鼻吸入或由皮肤侵袭,直接间接足以影响肺的机能。此种情况,幼畜更为明显,故感冒、咳喘等证,幼畜尤为常见。
2.1.2 脾常不足 脾胃乃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为生化之源。幼畜由于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的供养,相对比成年家畜更为迫切。日粮的质和量必须与各个阶段的需求恰当地配合,若乳食不当,或过饱过饥,均足以影响脾胃功能,而致疾病,故幼畜脾胃病较多,如呕吐、泄泻、疳证等。
2.1.3 肝常有余 幼畜患病容易出现壮热、惊搐、昏迷等证。幼畜脏腑娇嫩,感受病邪,邪气每易枭张,邪正交争急剧,则易出现壮热证候。同时幼畜神气怯懦,邪易深入,陷于心包则惊悸、昏迷;肝风内动则抽搐;肝风心火,交相煽动,易致火热炽盛,真阴内亏,柔不济刚,筋脉失养,故壮热、惊搐、昏迷,甚则角弓反张,这些急剧证候往往同时出现。
2.1.4 发病变化迅速 幼畜患病之后,若调治不当,容易轻病变重,重病转危,甚至急剧死亡,如偶患感冒,可以瞬即转为肺炎咳嗽;泄泻稍多,容易津亏液竭,可使脾阳虚陷。吴鞠通在《解儿难》中说:“盖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气,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其具体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幼畜脏腑娇嫩,气血未盛,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而精气易虚,虚与实是两种相反的证候,但两者在病机上都有相互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反之亦然,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幼畜临床实践中是非常多见的。幼畜感受疾病,由于机体柔嫩,抗病力较差,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枭张,故易出现实证,另外,邪毒既成,则正气易伤,又容易出现虚证,或虚实互现。
  寒与热是相反的证候。幼畜肺娇胃弱,最易从口鼻感受邪气而患时行疾病,且由于某些病邪特别容易侵袭幼畜,故幼畜温热病尤为多见。《幼科要略》指出“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留,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幼畜由于具有“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因而病理上更容易出现阴伤阳亢的证候。另一方面,幼畜具有“稚阳未充”的生理特点,身体的机能也较脆弱,具有容易兴奋的一面,也有容易衰竭的一面。因此,幼畜病理的变化,易热而又易寒。
  幼畜寒热虚实比成畜更为迅速而错综复杂,可以朝呈实热的阳证,而暮转虚寒的阴证,也有在实热内闭的同时,转瞬而出现虚寒外脱的危候。
2.2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幼畜疾病在病情转归的过程中,由于脏腑气机清灵,反应敏捷,活力充沛,恢复容易。在疾病过程中,轻病固可不药而愈,即使重病,只要及时处理,用药恰当,护理得宜,病情每比成畜痊愈迅速,容易恢复健康。《景岳全书*小儿则》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确得其本而摄取之,一药可愈”。
3 诊断要点 诊断幼畜的方法与成年家畜一样,也要求四诊合参。3.1 望诊 3.1.1 望形体 体质形态可以概括地辨别身体的强弱、疾病的虚实和病情的善恶。凡发育正常,筋骨坚强,肌肉丰满,皮肤柔嫩,毛发润泽,姿态活泼的是胎禀充足,营养佳良,为形气壮实,当属健康。若发育不正常,筋骨软弱,肌肉赢瘦,皮肤干枯,毛发萎黄,或姿态呆滞的,多是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为形体虚弱,多属有病。
3.1.2 望神色 神气色泽,主要表现于精神面貌。凡是目有光彩,表情活泼,是脏腑气机灵活,血气和调,为神气充沛,多属无病;虽或有病,病亦轻浅。若精神疲乏,头低耳耷,不活泼,必属有病,或病势不轻。
  五色主病,主要从全身色泽的变化,以进行诊断,周身色诊,总以润泽为佳,枯槁无华为不良。
3.1.2.1 青色 青色主风、主惊、主痛,青为肝经本色。幼畜肝邪易动,故每出现青色。面及环唇皆青而色暗滞的,主肝风重证或中寒腹痛。幼畜身见青色,病多急重。
3.1.2.2 赤色 赤色属心经之本色,幼畜热病较多,故亦每易出现赤色。
3.1.2.3 黄色 黄色主湿,黄属脾之本色。幼畜脾常不足,谷少胃薄,脾胃病较多,故每易出现黄色。面色苍黄,为脾虚不运;黄而黑暗,为脾肾不足,病多危重;若久病微黄隐现,为病有向愈之征。
3.1.2.4 白色 白色主虚,白属肺经本色,肺主气。全身晃白,多是气虚;全身惨白而神惫肢厥,多属阳气脱绝;晃白无华,多属血虚;白色乍白乍黄,每属脾虚疳泻。
3.1.2.5 黑色 黑色主寒、主痛、主中邪毒,黑属肾经本色。幼畜先天肾气不充,寒邪壅遏,面多黑暗不荣;面色黧黑如烟煤,主中邪毒;青黑惨暗,为真脏色现,是肾气衰竭之征,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
3.1.3 察苗窍 苗窍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脏腑有病,往往可反映于苗窍,故审察苗窍,可以知脏腑的病变。
3.1.3.1 目 目为肝窍,五脏之精华皆上注于目。故察眼部形色的变化,可以候内脏的病变,幼畜眼睛大而灵活,神采奕奕的,是肝肾精血充沛的表现。白珠赤色多为风热,黄浊多为湿郁,淡青色的多为身体怯弱而肝风盛。白睛色黄,为脾经湿郁,如兼见皮肤发黄,为黄疸之征。目眦赤烂,多是大小肠湿热郁积。若瞳神缩小或散大而无反应,为肾气已绝,证必危殆。
3.1.3.2 耳 耳为肾窍。耳壳丰厚,柔软而红润的,多属先天肾气充盈;耳轮瘘缩板硬,颜色苍白枯槁或青黑晦暗的,是肾气
欲绝之征,病多危重;耳背红纹浮现,多属风热;耳轮青冷,多主寒痛;耳内肿痛流脓,主肝胆风火上炽。
3.1.3.3 鼻 鼻为肺窍,乃呼吸孔道。鼻塞而流清涕,为感冒风寒;涕浊而黄,为风热入肺;若长期流浊涕而气味臭秽,是肺经蕴热;呼吸困难而鼻翼煽动,均属重证。
3.1.3.4 察口唇 口唇属脾。唇色淡白为脾虚血少;唇色鲜红,为邪热初盛;焦红为心脾郁热;唇焦紫黑,为血热伤阴;环唇青色;为肝木乘脾,须防抽搐惊掣;唇红肿痛是脾经火热上炽;唇内及舌面出现白点,多是虫积;齿为骨之余,齿龈属胃,齿燥而干,主胃热津伤;若干燥如枯骨,是肾的津气耗竭;齿缝出血,多属胃热上冲,或阴亏虚火上冲。
3.1.3.5 察前后阴 公幼畜肾囊紧致而颜色沉着的,是肾气充盛;在疾病期中,则主病情有向愈之征。如肾囊驰纵不收,颜色晃白的,主肾气不足;肛门红肿热痛,多为大肠湿热。
3.2 闻诊 闻诊主要是运用嗅觉诊察幼畜的叫声、呼吸音、咳嗽、咀嚼、肠音等声音及运用嗅觉以辨别幼畜的吃、气、痰涕、脓和粪尿等气味,以辅助诊断。3.2.1 呼吸与咳嗽 呼吸总以平顺调畅而深长为佳。若喘促气粗,多属肺气闭郁;痰鸣如锯,为风痰上壅;呼吸微弱无力,概属虚证;呼多吸少,为肺气将绝,病多危殆。健康幼畜一般不咳嗽,咳嗽以咳声畅利,痰易咳出为轻;咳声轻扬而有涎涕,多属风寒外感;咳声干涩无痰,甚或声音嘶哑,多属肺燥;咳而气粗,痰涎黄稠,多属肺热。
3.2.2 肠音 小肠音如流水声,大肠音如远方雷声,有一定的节律。肠音增强或亢进,多属肠中虚寒,如冷痛、冷肠泄泻、脾虚作泄等证;肠音减弱或寂然无声,多为肠滞塞不通,如胃肠积滞、便秘等。
3.2.3 气味 口气秽臭,多是肺胃积热;嗳腐酸秽,是因食滞。粪便臭秽不堪,是大肠积热;便稀腥臊,是脾虚不运;下利清谷不臭而腥,是下焦虚冷;气味酸臭而大便稀烂,多是伤食。小便黄赤臭秽,是三焦有热;清长无臭,是脾肾虚寒;混浊而略带腥臭,是膀胱湿热。
3.3 问诊 问诊是通过与饲养者有目的地交谈,对幼畜进行调查了解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问寒热、二便、乳食、发病经过等。问诊可以获得许多有关幼畜疾病的宝贵资料,如烦燥不宁,多属邪热内蕴。
3.4 切诊 切诊是指依靠手指的感觉进行切、按、触、叩,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在幼畜上多用按诊。胸背属肺,胸膺之间属心,右胁属肝,左胁属脾,大腹属肠胃,腰属肾。按诊各部可助诊断。胸部若拒按而硬痛的,多属结胸;不痛而突起的是死胸;胸高气促,按之灼热的,多属肺热痰喘;腹部硬实拒按的,为实证,多属虫、食积滞,或阳明燥结;软而喜按的,为虚证。按诊四肢主要是诊察四肢的冷热情况。
4 辨证特点 幼畜的辨证特点与幼畜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幼畜的辨证特点是: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易患消化不良、泄泻、常引动肝风;阳气偏胜,感受外邪时最易寒随热化;感受外邪较成年家畜为快,发病急,病变发展快,变化多,临证时卫气营血各阶段的转变界限很难分清;易感六邪而致病;气虚同时兼有血虚,补气的同时要注意补血。
5 治疗要点 幼畜疾病治疗上运用的理、法、方、药与成畜的一样,但用药应根据体格大小、病情的轻重缓急、病变的部位、体质的强弱、气候的差异等,在剂量上适当增减。由于幼畜寒热虚实易变,剂量稍有不当,不仅可能伤及脏腑功能,更易促使病情剧变,临证要结合病情,掌握用量,若病重药轻,则不能收效,病轻药重,反伤正气。
5.1 治疗上应及时、果敢和审慎 幼畜疾病变化迅速,虚实易变,应争取时间治疗,否则轻病变重,重病转危。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治疗必须及时,用药又须果敢,但于及时、果敢之中又须济之以审慎。幼畜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患病寒热虚实传变迅速,用药稍有不当,不仅可以伤害脏腑功能,更足以促使病情剧变。吴鞠通在《解儿难*儿科总论》中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愈远”。幼畜稚阴稚阳,对药物的反应较成年家畜敏感,特别是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和有毒之品,应用更宜审慎。苦寒能伐生发之气,辛热足以耗损真阴,滋腻药容易变生痰湿,然当用则用,但应中病即止。在热性病治疗中,要时刻顾护津液,在各种疾病治疗中,都要顾护脾胃。
5.2 选方用药 治疗幼畜时在选方用药方面有个特点:一要精,选方用药要精,药味宜少不宜多,以使药力集中;二要轻,药量宜轻,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三要清,取其味轻清,以流畅气机;四要灵,灵活机动,不死守成方。
5.3 临床上常用治疗法 5.3.1 清热解毒 幼畜为纯阳之体,热病较多,故清热解毒法在临床上较为多用,如甘凉清热、苦寒清热、苦泻清热、咸寒清热等。应按邪热之在表、在里,属气、属血,入脏、入腑等分别选方用药。
5.3.2 消食导滞 幼畜脾胃薄弱,易为乳食所伤,使受纳运化机能受到影响或伤害,如出现厌食、腹痛、泄泻、发热等证。一旦发现乳食或草谷积滞、消化不良等证,治疗时必须采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可选用保和丸。
5.3.3 疏风解表 幼畜肌肤薄,腠理疏,卫外机能不固,最易感受风寒或风热时邪病毒。邪毒郁闭肌表,开合失司,因而出现发热、恶风、恶寒等表证,此时需用疏风解表,使邪从汗解。风寒用辛温解表,可选用麻黄汤;风热用辛凉解表,可选用银翘散。
5.3.4 安神镇惊 幼畜神气未充,情志怯弱,卒闻异声,乍见异物,突受惊恐,均足以引起神志不安,甚或变生他病,可选用磁朱丸或安神丸。
5.3.5 平肝息风 幼畜肝常有余,在患病时,容易出现壮热、抽搐、惊厥等证。幼畜不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内外之邪,易从火化,火盛则生风,风火相煽,则痉挛、抽搐、昏迷等证随即发生。故平肝息风法常用,方用羚角钩藤汤。
5.3.6 通窍化痰 幼畜肺嫩胃弱,加之热性病居多,所以痰热壅盛、秽浊内闭证常见,往往阻塞气机、上蒙清窍,出现痰鸣气逆、神志瞀乱等证。当及时应用通窍化痰之法,进行救治。痰热内闭的,应祛风通窍、清热化痰,方可用牛黄丸等;秽浊之邪内闭的,应芳香通窍、辟秽化浊,方可用苏合香丸。
5.3.7 补脾健胃 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为后天之本。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势必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甚则疾病丛生。加以幼畜“脾常不足”“谷少胃薄”,最易出现呕吐、泄泻、食不运化等脾胃症状。故补脾健胃是幼畜治疗上常用的方法,方可用四君子汤。
5.3.8 培元补肾 幼畜肾气未充,筋骨软弱,肾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充裕。胎禀不足、营养失调、久病误治等导致的肾气
。吴鞠通在《解儿难》中说:“盖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气,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其具体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幼畜脏腑娇嫩,气血未盛,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而精气易虚,虚与实是两种相反的证候,但两者在病机上都有相互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反之亦然,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幼畜临床实践中是非常多见的。幼畜感受疾病,由于机体柔嫩,抗病力较差,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枭张,故易出现实证,另外,邪毒既成,则正气易伤,又容易出现虚证,或虚实互现。
  寒与热是相反的证候。幼畜肺娇胃弱,最易从口鼻感受邪气而患时行疾病,且由于某些病邪特别容易侵袭幼畜,故幼畜温热病尤为多见。《幼科要略》指出“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留,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幼畜由于具有“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因而病理上更容易出现阴伤阳亢的证候。另一方面,幼畜具有“稚阳未充”的生理特点,身体的机能也较脆弱,具有容易兴奋的一面,也有容易衰竭的一面。因此,幼畜病理的变化,易热而又易寒。
  幼畜寒热虚实比成畜更为迅速而错综复杂,可以朝呈实热的阳证,而暮转虚寒的阴证,也有在实热内闭的同时,转瞬而出现虚寒外脱的危候。
2.2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幼畜疾病在病情转归的过程中,由于脏腑气机清灵,反应敏捷,活力充沛,恢复容易。在疾病过程中,轻病固可不药而愈,即使重病,只要及时处理,用药恰当,护理得宜,病情每比成畜痊愈迅速,容易恢复健康。《景岳全书*小儿则》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确得其本而摄取之,一药可愈”。
3 诊断要点 诊断幼畜的方法与成年家畜一样,也要求四诊合参。3.1 望诊 3.1.1 望形体 体质形态可以概括地辨别身体的强弱、疾病的虚实和病情的善恶。凡发育正常,筋骨坚强,肌肉丰满,皮肤柔嫩,毛发润泽,姿态活泼的是胎禀充足,营养佳良,为形气壮实,当属健康。若发育不正常,筋骨软弱,肌肉赢瘦,皮肤干枯,毛发萎黄,或姿态呆滞的,多是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为形体虚弱,多属有病。
3.1.2 望神色 神气色泽,主要表现于精神面貌。凡是目有光彩,表情活泼,是脏腑气机灵活,血气和调,为神气充沛,多属无病;虽或有病,病亦轻浅。若精神疲乏,头低耳耷,不活泼,必属有病,或病势不轻。
  五色主病,主要从全身色泽的变化,以进行诊断,周身色诊,总以润泽为佳,枯槁无华为不良。
3.1.2.1 青色 青色主风、主惊、主痛,青为肝经本色。幼畜肝邪易动,故每出现青色。面及环唇皆青而色暗滞的,主肝风重证或中寒腹痛。幼畜身见青色,病多急重。
3.1.2.2 赤色 赤色属心经之本色,幼畜热病较多,故亦每易出现赤色。
3.1.2.3 黄色 黄色主湿,黄属脾之本色。幼畜脾常不足,谷少胃薄,脾胃病较多,故每易出现黄色。面色苍黄,为脾虚不运;黄而黑暗,为脾肾不足,病多危重;若久病微黄隐现,为病有向愈之征。
3.1.2.4 白色 白色主虚,白属肺经本色,肺主气。全身晃白,多是气虚;全身惨白而神惫肢厥,多属阳气脱绝;晃白无华,多属血虚;白色乍白乍黄,每属脾虚疳泻。
3.1.2.5 黑色 黑色主寒、主痛、主中邪毒,黑属肾经本色。幼畜先天肾气不充,寒邪壅遏,面多黑暗不荣;面色黧黑如烟煤,主中邪毒;青黑惨暗,为真脏色现,是肾气衰竭之征,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
3.1.3 察苗窍 苗窍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脏腑有病,往往可反映于苗窍,故审察苗窍,可以知脏腑的病变。
3.1.3.1 目 目为肝窍,五脏之精华皆上注于目。故察眼部形色的变化,可以候内脏的病变,幼畜眼睛大而灵活,神采奕奕的,是肝肾精血充沛的表现。白珠赤色多为风热,黄浊多为湿郁,淡青色的多为身体怯弱而肝风盛。白睛色黄,为脾经湿郁,如兼见皮肤发黄,为黄疸之征。目眦赤烂,多是大小肠湿热郁积。若瞳神缩小或散大而无反应,为肾气已绝,证必危殆。
3.1.3.2 耳 耳为肾窍。耳壳丰厚,柔软而红润的,多属先天肾气充盈;耳轮瘘缩板硬,颜色苍白枯槁或青黑晦暗的,是肾气欲绝之征,病多危重;耳背红纹浮现,多属风热;耳轮青冷,多主寒痛;耳内肿痛流脓,主肝胆风火上炽。
3.1.3.3 鼻 鼻为肺窍,乃呼吸孔道。鼻塞而流清涕,为感冒风寒;涕浊而黄,为风热入肺;若长期流浊涕而气味臭秽,是肺经蕴热;呼吸困难而鼻翼煽动,均属重证。
3.1.3.4 察口唇 口唇属脾。唇色淡白为脾虚血少;唇色鲜红,为邪热初盛;焦红为心脾郁热;唇焦紫黑,为血热伤阴;环唇青色;为肝木乘脾,须防抽搐惊掣;唇红肿痛是脾经火热上炽;唇内及舌面出现白点,多是虫积;齿为骨之余,齿龈属胃,齿燥而干,主胃热津伤;若干燥如枯骨,是肾的津气耗竭;齿缝出血,多属胃热上冲,或阴亏虚火上冲。
3.1.3.5 察前后阴 公幼畜肾囊紧致而颜色沉着的,是肾气充盛;在疾病期中,则主病情有向愈之征。如肾囊驰纵不收,颜色晃白的,主肾气不足;肛门红肿热痛,多为大肠湿热。
3.2 闻诊 闻诊主要是运用嗅觉诊察幼畜的叫声、呼吸音、咳嗽、咀嚼、肠音等声音及运用嗅觉以辨别幼畜的吃、气、痰涕、脓和粪尿等气味,以辅助诊断。3.2.1 呼吸与咳嗽 呼吸总以平顺调畅而深长为佳。若喘促气粗,多属肺气闭郁;痰鸣如锯,为风痰上壅;呼吸微弱无力,概属虚证;呼多吸少,为肺气将绝,病多危殆。健康幼畜一般不咳嗽,咳嗽以咳声畅利,痰易咳出为轻;咳声轻扬而有涎涕,多属风寒外感;咳声干涩无痰,甚或声音嘶哑,多属肺燥;咳而气粗,痰涎黄稠,多属肺热。
3.2.2 肠音 小肠音如流水声,大肠音如远方雷声,有一定的节律。肠音增强或亢进,多属肠中虚寒,如冷痛、冷肠泄泻、脾虚作泄等证;肠音减弱或寂然无声,多为肠滞塞不通,如胃肠积滞、便秘等。
3.2.3 气味 口气秽臭,多是肺胃积热;嗳腐酸秽,是因食滞。粪便臭秽不堪,是大肠积热;便稀腥臊,是脾虚不运;下利清谷不臭而腥,是下焦虚冷;气味酸臭而大便稀烂,多是伤食。小便黄赤臭秽,是三焦有热;清长无臭,是脾肾虚寒;混浊而略带腥臭,是膀胱湿热。
3.3 问诊 问诊是通过与饲养者有目的地交谈,对幼畜进行调查了解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问寒热、二便、乳食、发病经过等。问诊可以获得许多有关幼畜疾病的宝贵资料,如烦燥不宁,多属邪热内蕴。
3.4 切诊 切诊是指依靠手指的感觉进行切、按、触、叩,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在幼畜上多用按诊。胸背属肺,胸膺之间属心,右胁属肝,左胁属脾,大腹属肠胃,腰属肾。按诊各部可助诊断。胸部若拒按而硬痛的,多属结胸;不痛而突起的是死胸;胸高气促,按之灼热的,多属肺热痰喘;腹部硬实拒按的,为实证,多属虫、食积滞,或阳明燥结;软而喜按的,为虚证。按诊四肢主要是诊察四肢的冷热情况。
4 辨证特点 幼畜的辨证特点与幼畜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幼畜的辨证特点是: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易患消化不良、泄泻、常引动肝风;阳气偏胜,感受外邪时最易寒随热化;感受外邪较成年家畜为快,发病急,病变发展快,变化多,临证时卫气营血各阶段的转变界限很难分清;易感六邪而致病;气虚同时兼有血虚,补气的同时要注意补血。
5 治疗要点 幼畜疾病治疗上运用的理、法、方、药与成畜的一样,但用药应根据体格大小、病情的轻重缓急、病变的部位、体质的强弱、气候的差异等,在剂量上适当增减。由于幼畜寒热虚实易变,剂量稍有不当,不仅可能伤及脏腑功能,更易促使病情剧变,临证要结合病情,掌握用量,若病重药轻,则不能收效,病轻药重,反伤正气。
5.1 治疗上应及时、果敢和审慎 幼畜疾病变化迅速,虚实易变,应争取时间治疗,否则轻病变重,重病转危。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治疗必须及时,用药又须果敢,但于及时、果敢之中又须济之以审慎。幼畜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患病寒热虚实传变迅速,用药稍有不当,不仅可以伤害脏腑功能,更足以促使病情剧变。吴鞠通在《解儿难*儿科总论》中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愈远”。幼畜稚阴稚阳,对药物的反应较成年家畜敏感,特别是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和有毒之品,应用更宜审慎。苦寒能伐生发之气,辛热足以耗损真阴,滋腻药容易变生痰湿,然当用则用,但应中病即止。在热性病治疗中,要时刻顾护津液,在各种疾病治疗中,都要顾护脾胃。
5.2 选方用药 治疗幼畜时在选方用药方面有个特点:一要精,选方用药要精,药味宜少不宜多,以使药力集中;二要轻,药量宜轻,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三要清,取其味轻清,以流畅气机;四要灵,灵活机动,不死守成方。
5.3 临床上常用治疗法 5.3.1 清热解毒 幼畜为纯阳之体,热病较多,故清热解毒法在临床上较为多用,如甘凉清热、苦寒清热、苦泻清热、咸寒清热等。应按邪热之在表、在里,属气、属血,入脏、入腑等分别选方用药。
5.3.2 消食导滞 幼畜脾胃薄弱,易为乳食所伤,使受纳运化机能受到影响或伤害,如出现厌食、腹痛、泄泻、发热等证。一旦发现乳食或草谷积滞、消化不良等证,治疗时必须采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可选用保和丸。
5.3.3 疏风解表 幼畜肌肤薄,腠理疏,卫外机能不固,最易感受风寒或风热时邪病毒。邪毒郁闭肌表,开合失司,因而出现发热、恶风、恶寒等表证,此时需用疏风解表,使邪从汗解。风寒用辛温解表,可选用麻黄汤;风热用辛凉解表,可选用银翘散。
5.3.4 安神镇惊 幼畜神气未充,情志怯弱,卒闻异声,乍见异物,突受惊恐,均足以引起神志不安,甚或变生他病,可选用磁朱丸或安神丸。
5.3.5 平肝息风 幼畜肝常有余,在患病时,容易出现壮热、抽搐、惊厥等证。幼畜不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内外之邪,易从火化,火盛则生风,风火相煽,则痉挛、抽搐、昏迷等证随即发生。故平肝息风法常用,方用羚角钩藤汤。
5.3.6 通窍化痰 幼畜肺嫩胃弱,加之热性病居多,所以痰热壅盛、秽浊内闭证常见,往往阻塞气机、上蒙清窍,出现痰鸣气逆、神志瞀乱等证。当及时应用通窍化痰之法,进行救治。痰热内闭的,应祛风通窍、清热化痰,方可用牛黄丸等;秽浊之邪内闭的,应芳香通窍、辟秽化浊,方可用苏合香丸。
5.3.7 补脾健胃 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为后天之本。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势必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甚则疾病丛生。加以幼畜“脾常不足”“谷少胃薄”,最易出现呕吐、泄泻、食不运化等脾胃症状。故补脾健胃是幼畜治疗上常用的方法,方可用四君子汤。
5.3.8 培元补肾 幼畜肾气未充,筋骨软弱,肾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充裕。胎禀不足、营养失调、久病误治等导致的肾气
馆藏&59405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性病治疗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