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怎么治疗引起的腹痛止痛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如何治疗?
&&&&&&&&&&&&
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治疗
提要:幽门螺旋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㈠病因:
  1、幽门螺旋杆菌病是后天传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所共识。其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对口、粪对口传播,已有以下实验可以证明:1.利用PCR(病毒量化扩增仪)从病人唾液、牙斑和粪便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的DNA;从牙斑和粪便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从同一家族多名成员的排泄物中分离出相同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2、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3、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㈡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其发病率各个国家不同,甚至同一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目前已知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也有报道指出,Hp(螺旋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以7~8月份为高峰。在亚洲地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越南、印度等少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60%、50%、40%、7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Hp检出率可达80%~90%,而消化性溃疡患者更高,可达95%以上,甚至接近100%。胃癌由于局部上皮细胞已发生异化,因此检出率高低报道不一。在自然人群中初出生的新生儿血清中抗Hp-IgG水平很高,接近成人水平,可能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抗体之故。半年后迅速下降。在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阳性率待降至10%~20%后又迅速回升。大约在10岁以后即迅速上升达到或接近成人阳性检出率水平。
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群Hp感染因地区有所不同。低达20%,高达90%,人群中总感染率高于发达国家。这些基本资料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
1、胃病患者中Hp检出率远高于人群中总的检出率,这说明Hp感染者并不都得胃病。这可能还蕴藏着与致病有关的其他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宿主的易感性和菌株的型别差异等);
2、人群中的Hp感染率与胃病的发生率,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这又与社会经济、卫生状况有关。特别是现已证明胃癌高发区不仅与该地区人群中Hp感染率高有关外,还与人群中Hp的早发感染有关;
3、人类一旦感染Hp后,若不进行治疗,几乎终身处于持续感染中。因此感染率总的讲来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4、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人”“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亦可通过内镜传播,而且Hp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对感染Hp的家庭调查提示,有Hp感染者家庭中的“健康人”,Hp抗体阳性率为64%,明显高于同年龄组无Hp感染患者家庭的“健康人”(13%)。
二、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幽门综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临床症状表现特点如下:
1.上腹痛:疼痛多不规律,与饮食无关,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极少数患者表现为绞痛并向背部放射,易误诊为心绞痛。
2.嗳气:因胃酸缺乏,胃内发酵产气等因素使胃内气体积存,导致嗳气发生。
3.腹胀:因食物滞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腹胀发生。
4.食欲不振: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有食欲减退或时好时坏。
5.恶心与呕吐:炎性胃粘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动力学障碍、胃逆蠕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
6.反酸: 反复出现阵发性胃烧灼感(烧心)、反酸(吐酸水)。
7、便秘与腹泻: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
三、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诊断: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有许多方法,自1983年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分离培养成功以来,对Hp感染的诊断已发展出了许多方法,包括有细菌学、病理学、血清学、同位素示踪、分子生物学等。但总的讲来,从标本采集角度看,可以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
1、侵袭性方法主要指必需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检查的方法,是目前消化病学科的常规方法。它包括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试验,药敏试验。
2、非侵袭性方法主要指不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诊断Hp标本感染的方法。这类方法包括血清学和同位素踪两大类。
3、目前临床常用的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不同医院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方法都是特异、快速的,有些是无创伤的。专家们告诫患者,如感觉胃部不适,应到大医院去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用药,及早从消化道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以防止发展成严重的胃部疾病。
四、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治疗:
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hp感染现在主要靠抗hp药物进行治疗。尽管hp在体外对许多抗菌药物都很敏感,但是在体内用药并不那样如意。这是因为hp主要寄生在粘液层下面,胃上皮细胞表面。注射途径用药对它无作用。经口局部又因为胃酸环境.粘液层的屏障及胃的不断排空作用,使药效也大大地受到了限制。再加上有些药长期应用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或耐药菌株等问题。因此hp感染引起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本来看起来很容易治疗的问题,实际上效果并不总是很理想。何况目前缺乏合适的hp感染的动物模型,可供帮助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案几乎全凭临床经验制订,有很大的局限性(因地区、人群的差异)。总的讲来,目前不提倡用单一的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一般<20%,且易产生耐药性。
㈡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
采用联合用药方法;hp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病人经济上可承受性。判断hp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hp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同位素示踪方法证实无细菌生长。
1、西医治疗:
①一般的治疗原则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常用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药,并及时检查疗效。
②临床常用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是:三钾二橼络合铋(TDB,DeNOL),每次120mg,1天4次,服用4~6周;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
5g,1天4次;呋喃唑酮(痢特灵)100mg,1天3~4次。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同的活动性胃炎有帮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
③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抗hp药物有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呋喃唑酮、有机胶态铋剂(de-nol等)、胃得乐(胃速乐)、乐得胃、西皮氏粉和胃舒平等。溃疡病患者尚可适当结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加上两种抗菌素,或者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加上一种抗菌素。疗程一般为两个星期。由于治疗hp感染抗菌方案的广泛应用,有可能扩大耐药性问题的产生。因此,用来替换性的治疗或预防策略,如疫苗预防或免疫治疗的研究是值得重视的。
2、中医中药治疗:
(1)单味中药及中成药治疗:大量的体外实验和临床验证发现许多中药具有抑杀HP,抗HP感染的功效。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HP对三七、厚朴敏感,对乌梅、元胡中度敏感,对黄连、大黄高度敏感;例如大黄片(每片0.25g,相当于生药1g),3粒~4粒,1日3次治疗,HP转阴率为36
.9%;临床以单味蒲公英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91例,治愈率为94.4%,并认为蒲公英对HP有较强杀灭作用;还有用槟榔治疗HP感染胃病321例,二周后HP清除率为68.8%,四周至半年后的根除率为62.5%,HP阴转病例中胃炎和溃疡病治愈率95.5%;说明许多单味中药具有良好的抗HP感染作用。
(2)复方中药的治疗:通过辩证施治治疗
①清热解毒法: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痛处有灼热感、反酸,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许多学者认为清热解毒药有杀灭HP的作用,常用最有效的药物有蒲公英、半枝莲、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连等,但各家配伍不同,例如:
A、“胃炎宁片”:蒲公英、地锦草、蓬莪术、广木香、吴茱萸、生甘草等治疗HP阳性胃炎,发现HP转阴率为87.5%;
B、“清热解毒养胃汤”:龙胆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乌梅、甘草、全当归、杭芍等随症加减治疗HP相关胃炎31例,结果治愈22例,总有效率93.6%;
C、“清热解毒化瘀汤”:为主,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本方,参照中药对HP抑菌试验,组成了“活胃Ⅱ号方”黄连、大黄、白花蛇舌草、三七、丹参、黄芪、党参、桂枝、白芍、厚朴、葛根、乌梅、鸡内金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0例,结果发现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8
1%,胃镜有效率85.4%,病理有效率为79.6 %,HP清除率81.4%;
D、“三黄三七汤”:大黄、黄连、黄芩、三七、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芪、丹参、砂仁、半夏、枳壳、甘草等治疗HP相关胃病130例,HP清除率为96%;
E、“胃炎煎”:川黄连、川厚朴、吴茱萸、蒲公英、虎杖、丹参、生甘草等治疗HP相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80例,总有效率92.5%,HP阴转率87.5%;
F、“苦参益胃汤”:蒲公英、苦参、黄连、干姜、半夏、黄芪、甘草等治疗HP相关性胃病,HP转阴率为94.4%;
类似上述报道很多,故而不难看出,清热解毒法抗HP感染是确有疗效的。
②扶正祛邪法: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脾虚湿痰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
临床有些学者以扶正祛邪法为治则,采用黄芪、党参等组方,加入清热解毒之品治疗HP感染效果显著。
临床各家配伍举例如下:
A、“清幽汤”:党参、白术、白芍、吴茱萸、半夏、当归、枳壳、木香、砂仁、川连、黄芩、地锦草、炙甘草等治疗HP阳性胃炎及溃疡,发现HP阴转率57.2%;
B、“益气活血法”:党参、黄芪、白芍、丹参、仙鹤草、白术、红花、黄芩、山楂、神曲、木香、甘草等治疗50例气虚血瘀证HP相关性胃炎,HP转阴率34.1%;
C、补益脾气法:“扶正祛邪、清热解毒”为治则,药用黄芪、白术、白芍、藿香、公英、白花蛇舌草、炙甘草为主,中虚气滞加党参、半夏;肝胃不和加佛手、枳壳;肾阴不足加沙参、麦冬、乌梅治疗HP感染性胃病,HP
抑杀有效率为80%,HP阴转率30%;
D、“胃乐Ⅰ号”:药用黄连、大黄、黄芩、川厚朴、柴胡、鹿衔草等,和“胃乐Ⅱ号”
党参、黄芪、白术、黄连、广木香等,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HP总抑杀率为76.67%……。
上述治法均提示中药在祛邪的同时,注重扶正,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变HP赖以生存的条件,提高HP的清除率和根除率。
参考资料:
①日本香川医科大学寺田总一郎等研究表明,汉方中的“黄连解毒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汤、六君子汤和黄连汤”有较好的抗HP作用。
②经验方:大黄10克,广木香10克,厚扑10克,枳实6克,干姜6克,炙附子6克,便秘加元明粉10克; 水煎服,连服三剂。
目前,中医药治疗HP感染虽然报道很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中医药对HP感染治疗尚处于临床观察、临床经验、验证总结阶段,许多研究工作处于低水平重复,可信度不高。故有望今后在研究工作中,还需进一步从病理、药理、动物模型方面深入研究,以求对中药的作用机制有新的阐明,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五、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虽然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与其他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相似,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力比较弱,致病力不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或有大量的细菌侵袭胃黏膜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切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才是防止胃病发生的关键。据了解,粪便、唾液、牙垢、呕吐物中均存在幽门螺杆菌,所以要强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餐前便后洗手,特别是进食前必须洗手,这样既可以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也可以防止其他传染病的发生。对已查出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采取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六、幽门螺旋杆菌浅表型胃炎的保养:
1、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避免长期摄入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热饮料及过咸饮食;做到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防止暴饮暴食。
2、避免刺激。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皮质激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和钾、铁、碘等药物;并要戒酒戒烟。
3、乐观豁达。有的医学专家指出:不少胃病病人症状并非来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因素。所以,精神与心理上的调理很重要。注意保持乐观豁达情绪,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厌食肚子痛消化不良罪魁多是幽门螺杆菌
05:56 来源:温州都市报
浏览:3687
&&发表评论
&&威威今年8岁,自上小学以来就胃口不开,还常常捂着肚子喊痛。爸妈没少为之操心,每天变着花样让他进食,但收效甚微。四处求医,有人说是学习压力大,有人说是活动少,有人说是消化不良。然而用尽了方法,也不见好转。前两天,妈妈带威威去查了幽门螺杆菌,结果显示为阳性(++)。“大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如果平时无症状、胃镜结果良好无需治疗,那孩子是否也可以不用治疗?”&&对此,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徐辉说,与成人不同,儿童年龄小,免疫功能不及成人,饮食难以节制,若幽门螺杆菌在体内的时间太长、繁殖较快,会引发不少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疾病等。&&徐医生介绍说,反复腹痛是小儿临床十分常见的症状,通常孩子说不清楚自己具体疼痛的部位,只会指着脐周或脐上方喊痛。而调查显示,有腹痛症状的学龄期或学龄前的孩子约50%有胃炎,而这部分孩子中又有40~50%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可通过13C-13呼气实验或胃镜下胃黏膜活检进行检测。&&感染幽门螺杆菌有些什么症状呢?徐医生说,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呈现出来的是消化道症状:反复的上腹或脐周痛,时间可以反复数月或数年,这种痛能自行缓解。同时,孩子伴有厌食、恶心、呕吐、嗳气、打嗝、腹胀、食欲下降、口腔异味等症状。若感染病菌的时间过长,由于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和食欲的下降,孩子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我们曾做过一个研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时间在2~3年以上的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也增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患此病的几率这么高呢?徐辉说,孩子患病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大人。50%左右的大人有感染幽门螺杆菌,但他们抵抗力强,通常不会有什么明显症状。&&大人是如何让孩子感染的?这主要跟中国人的聚餐习惯和部分家长的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本版曾接到市民朱女士的咨询:婆婆是幽门螺杆菌者,在给孩子喂食前,经常嘴巴先去试温度,“这样是否会把病菌传染给孩子?”徐医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徐医生解释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就是口口传播。部分家长存在不良卫生习惯:对于吃奶的孩子,他们会把奶嘴塞入自己嘴里帮忙试温度;对吃饭的孩子,他们也会将勺子塞进嘴里试试,有的甚至将食物在自己嘴里咀嚼了之后再喂给孩子。殊不知,他们看似关爱的行为,却把大人的幽门螺杆菌“传”给了孩子。&&而杜绝病菌传播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杜绝以上不良习惯。成人如果有胃肠道异常症状的,最好到医院进行筛查,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若是有,在与孩子共餐时,一定要使用公筷,而且孩子的餐具最好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另外,小孩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不要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也不要进食辛辣食物,因为碳酸饮料或辛辣食物会进一步损害胃黏膜。&&群芳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搜索: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它新闻
声明:凡本网注明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评论 (0)
您还可以输入字
地址:温州公园路日报大厦1204室&&& 值班电话:0 0
Copyright & 2009 -
.cn. All Rights Reserved
瓯网1号客服:
瓯网2号客服: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吴秀清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反复腹痛的儿童要警惕:幽门螺杆菌感染
全网发布: 21:55
典型病例:患儿,男,7岁,反复腹痛4年,时好时坏,以脐周痛为主,有时反酸水,有时吃东西不对劲时呕吐,平时食欲差,个头比同龄儿童偏小,消瘦,不活泼,曾化验大便、行胃肠超声检查、拍腹部平片、化验血微量元素等均正常,补锌、补钙及间断服健胃消食片无好转。后经胃镜及尿素碳十三呼气试验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胃炎,经三联用药2周症状消失,食欲好转,随访3个月没复发。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1.病原菌:幽门螺杆菌(Hp)2.Hp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Hp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目前尚不清楚,自然界中也无其确定的宿主。除人外,仅在非人灵长类有其自然感染,较多的依据证明Hp是从人到人的传播。但Hp是怎样从人到人之间的传播尚不清楚,目前较多的依据是支持口-口与粪-口途径传播。有人提出母亲喂小孩饭前的咀嚼食物或吃饭时共用一个饭碗可能是发展中国家Hp感染的传播机制,但到目前为止对Hp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尚未做出肯定的结论。3.发病机制Hp的确切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除了细菌的毒力因素外,宿主的免疫反应,环境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Hp的致病机制有赖于细菌的毒力因素和致病因素,Hp的螺旋形和能动性,具有适应性酶和蛋白以及黏附于细胞和黏膜的能力,使其能在胃腔内生存,其分泌的毒素和诱导的炎性介质,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损伤。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早期症状有哪些?Hp是一慢性感染源,进入体内后主要定居在胃黏膜,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不同的临床后果,在儿童常见的Hp相关性疾病主要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和胃溃疡,少见的为胃MALT淋巴瘤,罕见胃腺癌。1.慢性胃炎& 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不一,且病程迁延。主要表现是反复腹痛,无明显规律性,通常在进食后加重。疼痛部位不确切,多在脐周。幼儿腹痛可仅表现不安和正常进食行为改变,年长儿症状似成人,常诉上腹痛,其次有嗳气、早饱、恶心、上腹部不适、反酸。进食硬、冷、辛辣等食物或受凉、气温下降时,可引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儿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伴有胃糜烂者可出现黑便。体征多不明显,压痛部位可在中上腹或脐周,范围较广泛。2.小儿消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年龄症状差异较大。(1)新生儿期:以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主要特征,常急性起病,以呕血、便血、腹胀及腹膜炎表现为主,易被误诊,此期多为急性应激性溃疡,死亡率较高。出生后24~48h发病最多。(2)婴幼儿期:此期患儿以急性起病多见,烦躁不安,食欲差,突然呕血、黑便,前期可能有食欲减退、反复呕吐和腹痛,生长发育迟缓等。(3)学龄前期:此期腹痛症状明显,多位于脐周。呈间歇性发作,与饮食关系不明确,恶心、呕吐、反酸、与上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4)学龄期:随着年龄递增,临床表现与成人接近,症状以上腹痛、脐周腹痛为主,有时有夜间痛,或反酸、嗳气或慢性贫血,少数人表现无痛性黑便、昏厥,甚至。临床常为慢性胃炎和溃疡的表现,无特征性,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诊断。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Hp的诊断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接法和间接法。1.细菌的直接检查 用培养、PCR、组织学方法直接检测胃黏膜内的Hp。(1)培养法:通过胃镜钳取胃窦黏膜作Hp培养是最精确的诊断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特点是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居中,操作技术难,耗费时间较长。(2)组织切片法:另一种Hp的直接检查法,能提供组织形态学的信息,根据在组织切片上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特征 (在胃黏液和胃腔之间存在螺旋杆菌状物),即可诊断Hp感染,是较可靠的方法。组织学检查特点是敏感性高,可同时做病理检查,并可永久保存资料。除常规的组织学检查外,还有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但需使用免疫荧光镜和免疫抗体,使检查变得更昂贵,且又不能提供常规组织学发现以外的信息,因而不能常规使用,多用于实验室研究。(3)直接涂片染色:用相差显微镜直接检查涂于玻片上的胃黏液中Hp。(4)PCR(聚合酶联反应):特点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Hp感染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Hp的分子遗传学研究。2.细菌的间接检查 利用细菌的生物特性,特别是Hp水解尿素的能力而产生呼气试验,尿素酶试验。血清学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能用于目前感染的诊断,主要用于筛选或流行病学调查。对临床医师来说。根据医院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用于病人是重要的,目前主要采用联合方法诊断。(1)快速尿素酶试验:因Hp是人胃内惟一能够产生大量尿素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素酶来诊断Hp感染。尿素酶分解胃内的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已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胃黏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快速、灵敏等优点,但受细菌数量影响,此方法主要用于最初检测Hp感染。(2)呼气试验:用核素标记尿素,口服后测定呼气中标记的CO2量,能间接反映尿素酶的量,属非侵入性检查。呼气试验具有快速、可靠、安全、无痛苦的优点,适合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是否有Hp感染,而不是曾否有过感染,因此优于血清学检查。有研究发现服用胶态次枸橼酸铋剂2h后,即可见14CO2量明显降低,因此用于疗效观察是一种较敏感的指标,也是随访的一种理想方法。呼气试验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13C-尿素呼气试验(breath test)和14C-尿素呼气试验。(3)13C-尿素呼气试验:收集的气体标本用质谱仪分析,计算13CO2含量。有Hp感染者在口服试液后20min即出现13CO2升高,在100min内持续升高,而无Hp感染者无13CO2呼出。13C为稳定性核素,无放射性,可反复检查。(4)14C-尿素呼气试验:用14C-尿素取代13C-尿素,得到同样满意的效果。检测14C用液体闪烁计数器即可,因而更为实用。其缺点是14C有一定的放射性,不适合于孕妇及儿童。但呼气试验仅能提供Hp存在的信息,而不能区分消化道疾病,无法代替胃镜检查,不能作为有上消化道症状儿童的最初评价方法。(5)血清学检查:血清学试验由于为非侵入性且简单在儿童中应用受欢迎,是一个理想的筛选试验,小儿中由于Hp感染比成人少。阳性发现较成人更有助于诊断,但血清学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试验用。且因Hp根除后抗体下降缓慢,故也不能用于抗菌治疗后的即刻随访。常规做胸片X线检查和B超检查,除外某些慢性疾病如结核、。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治疗?1.Hp根除治疗的对象 是否所有的Hp感染儿童都需要接受Hp的根除治疗?尽管儿童是Hp的易感人群,已有的资料也显示中国儿童人群中Hp感染率很高,感染后所造成的结局相差有悬殊;因根除治疗困难以及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产生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存在,所以对所有Hp感染者都给予根除治疗显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1997年来美国、欧洲、亚太地区胃肠病学和微生物学专家先后召开了Hp的共识会议,针对儿童达成的治疗对象为:(1)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不论溃疡是初发或复发,不论活动或静止,不论有无并发征(出血、穿孔)史,均需抗Hp治疗。(2)有明显的胃黏膜病变如糜烂、萎缩、肠化生等的慢性胃炎。(3)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2.现在主要采取 2种和3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2周,定期复查。3.常用于儿童Hp治疗的药物(1)抗生素: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②替硝唑,③甲硝唑(灭滴灵),④克拉霉素。(2)铋剂:①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②水杨酸铋。(3)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奥美拉唑。预后:一般预后良好,但易复发,至病情迁延而影响小儿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
发表于: 14:11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吴秀清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吴秀清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吴秀清大夫提问
吴秀清的咨询范围:
小儿内科各系统疾病,如腹泻、肾病、肾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提问时最好详细叙述患儿病史及相关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幽门螺杆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