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急救时的附壁血栓是什么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与左室附壁血栓的关系
左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前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然而,室壁瘤大小与左室附壁(LVMT)血栓有无关联?很少有人研究,本文就心肌梗死后早期室壁瘤形成、左室心功能与LVMT关系进行探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MI后室壁瘤形成312例,同时并有左室附壁血栓64例,占20.5%。入选标准:入院时心肌梗死时间在4周内纳入研究对象,均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排除标准: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合并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AMI后室壁瘤形成并LVMT共30例符合上述条件,作为血栓组,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62.07±10.13)岁;选择符合上述条件,AMI后室壁瘤形成不伴LVMT 36例为对照组,即非血栓组,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94...&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左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心肌梗死(MI)后室壁瘤形成患者。MI后室壁瘤形成,由于左室重构,瓣环扩大,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导致二尖瓣返流(MR),MR对左房血栓抑制作用已有不少文章报道[4],而MR对MI后左室附壁血栓的影响,国内研究较少。本文对MI后室壁瘤形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严重MR对左室附壁血栓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收集MI后室壁瘤形成340例,同时并发有左室附壁血栓的患者共64例,根据MR程度进行分组,中-重度MR归为严重MR组;无MR或轻度返流者归为非严重MR组。严重MR组84例;非严重MR组256例。MI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诊断标准[1]。依据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结合心脏超声室壁运动情况确定MI部位。1.2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院时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第5~14天复查,测定左房直径(LA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收缩末期直径...&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LVA)形成动物模型,使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观察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过程中室壁瘤的形态学变化及心肌力学演变特点,并观察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室壁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旨在探讨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结构和力学演变规律,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室壁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新西兰大白兔80只,分为4组,每组20只。根据不同开胸方式和结扎不同冠脉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动物模型。A组采用剪开正中胸骨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中段;B组采用剪开正中胸骨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和左旋支中段;C组采用左侧胸腔3~4肋间隙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中段;D组采用左侧胸腔3~4肋间隙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及左旋支中段。饲养4周后,比较不同开胸方式和结扎不同冠脉建立兔室壁瘤模型的成功率、存活率及室壁瘤形成特点。第二部分:20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室壁瘤形成动物模型,...&
(本文共126页)
权威出处:
脑钠素(BNP)主要是由心室分泌的一种心脏钠尿肤〔‘、,是目前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D后左室重构和预后的神经激素类血浆标记物比3〕。但是,迄今有关BNP在AMI后急性左室壁瘤形成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室壁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尚不清楚。我们通过测定AMI患者早期血浆BNP浓度变化,结合左心室造影测定心室容积、压力及形态的变化,探讨BNP在AMI后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室壁瘤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择2。。2年8月至2。。4年1月我院收治的发病在6一12h内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4例,男51例,女13例,60一69岁,平均(64.8士12.2)岁。排除标准:(l)AMI前有临床心功能不全症状;(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根据人院即刻左心室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左室室壁瘤组31例,男26例,女5例,60一67岁,平均(64.1士11.3)岁;非左室室壁瘤组33例,男25例,女8例,62一69岁...&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附壁血栓的表面部分容易脱落,造成体循栓塞而危及生命。本文对50例心肌梗死后并发附壁血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2年3月~例AMI后并发附壁血栓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61.2±11.5岁。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12%)。有吸烟史18例(36%),合并高血压病31例(62%),糖尿病8例(16%),高脂血症26例(52%)。1.2方法1.2.1诊断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查确定,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依据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结合心脏超声室壁运动情况确定心肌梗死部位。诊断室壁瘤的标准:①整个心动周期中室壁局部膨出;②局部室壁呈矛盾运动;③局部室壁变薄及回声增强。瘤区内...&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常见并发症,44%的无明显并发症的前壁AMI患者有左心室附壁血栓,梗死面积越大形成附壁血栓的机会越多[1]。附壁血栓的表面部分容易脱落,而造成体循环栓塞。本研究对室壁瘤形成后合并附壁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4年至2006年在经左心室造影及超声证实为室壁瘤者59例,其中合并附壁血栓者10例,非血栓形成者49例。AMI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均无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病史。1.2冠状动脉病变的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依据国际统一的直径法判定。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指血管壁未见异常及斑块浸润狭窄程度小于20%者。左主干病变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狭窄程度大于50%;三支病变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三支或主要分支均有大于50%狭窄。室壁瘤是指左心室造影显示心室腔局限性扩张或膨出,呈囊袋状,...&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参见附件(613kb)。&&&&
【摘要】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形成附壁血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指标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经心脏超声证实有附壁血栓者为血栓组,其余未合并附壁血栓者为非血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心脏超声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 63例室壁瘤患者合并附壁血栓者11例,两组间分析结果显示在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EDV),血糖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EDV),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心肌梗塞 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36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01
&&&&左室附壁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的严重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前壁AMI 患者左心室附壁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梗死面积越大形成附壁血栓的机会越多[1]。附壁血栓的表面部分容易脱落,而造成体循环栓塞。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附壁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吴忠市中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前壁或广前壁)患者63例,其中合并附壁血栓者11 例,非血栓形成者52 例。AMI 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符合WHO关于AMI 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均排除肝肾,肿瘤及其他心脏疾病。两组患者入院前一个月均无服用阿斯匹林及其他抗凝药物者。血栓形成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 ,年龄(45±12),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无血栓形成组52例男46例,女8例,年龄(48±12),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5例。入院次日常规抽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两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入院后5-7天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左房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二尖瓣反流量等。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一周后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复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血脂、肝肾功能,心肌酶学,血糖,尿酸等。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心脏超声指标在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生化指标在两组间血糖(p<0.05)见表2
&&&&3 讨论
&&&&左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形成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大多数左室附壁血栓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以内,这可能与全身高凝状态、坏死心肌局部的止血作用和炎症反应有关[2]。影响左室血栓形成的因素可能有:心肌梗死的部位、梗死或心肌运动障碍范围、左室心功能等[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所致的部分急性坏死。常有持久的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和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的进行性演变。按梗塞范围,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下心肌梗塞两类。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塞可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  
①心肌梗塞前无病史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一般都在70%以下,原管腔较为通畅,该供血的区域无有效的侧支循环,使管腔突然完全堵塞,受此供血的心肌急性坏死。该类病人发病急骤,严重,心肌坏死常自心内膜下至下贯通壁全层。其梗塞部位室壁常变薄向外扩张,在发病1周内易并发,血栓堵塞在冠状动脉大分支近端,贯通性梗死累及范围较广,常发生急性左心衰、及形成。
②原有心绞痛史或陈旧性心肌梗塞史者:急性血栓堵塞另一支冠状动脉,不仅使其供血部位发生急性心肌坏死,并阻断了提供原和陈旧心肌梗塞部位的侧支循环,使病情较前更为严重。
③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某支冠脉斑块已使管腔极为狭窄处发生急性血栓堵塞者,一般既往多有心史,可因存在一定数量的侧支循环对心外膜下心肌起了保护作用,急性堵塞所致的心肌坏死可能仅限于心内膜下心肌,呈多发灶性坏死,梗塞范围较小,故不易发生心脏破裂及室壁瘤形成。
④在冠脉斑块处血栓形成不完全堵塞:病人常出现,也可导致心内膜下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无异常Q波,此时应进行血清心肌酶学检查,以助诊断。  
在一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发病后12h内做的冠脉造影中,显示有冠脉者占40%,向闭塞冠脉注入能使闭塞的管腔开放或部分开放,说明该组急性心肌梗塞是由冠脉痉挛造成。  
富含的软斑块表面的覆盖帽较薄,加上斑块的外形,其中脂肪灶处于偏心位置,受血流冲击易于破裂。除这些易损斑块的结构以外,由冠状动脉腔内压力急性改变、冠状动脉张力改变、随着每次心搏冠状动脉弯曲及扭转等外界因素都可使易损的斑块破裂或内膜下出血,诱发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梗塞。  
、、出血、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重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致负荷明显增加,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导致缺血、坏死。  
急性心肌梗塞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疼痛、、麻木、、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大汗、、、严重心律失常或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塞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或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牙齿、罕见、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少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无疼痛,而是以、休克、及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无疼痛症状也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伴有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术恢复后发作急性心肌梗塞者;④伴有的病人;⑤脱水、的病人。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增高和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头晕、等症状。最为多见,尤其是,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和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见,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说明梗死范围广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5)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若无的表现仅能称之为低血压状态。如而仍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因素,有些病人尚有不足的因素参与。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
(6)心力衰竭:发生率30%~40%,此时一般左心室梗死范围已&20%,为梗塞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室降低和心肌收缩不协调所致。主要是,可在发病最初数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也可突然发生为最初表现。病人出现压闷,性,、、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怒张、肝大、等右竭的表现。心肌梗塞者可一开始即出现表现,伴血压下降。  
前驱症状的出现可能为濒临心肌梗塞的表现。此时病人宜住院,及时而积极地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措施处理,可减少这些病人发病的机会。  
AMI病人约2/3的死亡发生在院外,而且通常死于心室颤动。因此,缩短起病至住院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并在这期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待患者情况稳定允许转院时才转送医院继续治疗。转送病人的上,应配备和必要的抢救设备,以便在运送途中也能继续监护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住院前的诊治效果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及时除颤;早期解除疼痛和稳定病人的情绪;降低的过度活动和消除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等。但是,此时的治疗措施不应影响迅速转送病人到医院。  
(1)加强监护:该病早期易发生心律失常,且心率、血压也不稳定,应尽早开始行心电和血压监测,必要时还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注意观察神志、、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通道,监测心肌酶,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监护的意义是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但注意要保证病人安静和休息。一般心电、血压监测时间为3~5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者则可根据病情监测时间相应延长。
(2)活动和饮食:患者应在监护室里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治疗照顾AMI的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注意病人意识变化,宁静、设备完善的环境,亲切周到的解释,有助于减轻AMI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第1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病人进食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食物以易、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不宜用力,如可给予缓泻剂。第2周可在床上坐起,逐渐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主张早期活动,因为它可解除患者的紧张与情绪,减少梗死后的,有利于后期的恢复。发达国家AMI病人多在1周后出院,我国的住院期略长,一般为2~4周,如病重或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卧床及住院时间。
(3)吸氧:在AMI的早期,即使无往往也有不同程度的低氧。当合并心功能不全和休克时,低氧血症会更严重。因此,在最初2~3天内,通常间断或持续地通过鼻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为3~5L/min。
(4)和消除:剧烈疼痛可使病人烦躁不安,使过度活动,引起循环高动力状态,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使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增加,如通过吸氧、使用酯类药物和(或)β阻滞药(对血压较高、心率较快的前壁梗死者)不能迅速缓解疼痛,应尽快采用镇痛药。
常用镇痛药有和。吗啡是解除AMI疼痛最有效的药物,除中枢镇痛作用外,它能减轻患者焦虑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从而减轻患者的不安,并可扩张外周血管,使得的前后负荷降低,这两方面的作用均能降低心脏的需求。此外,吗啡对肺水肿的病人也有明确的有益作用。吗啡的常规用量是5~10mg或2~5mg,必要时5~30min重复1次,直至疼痛消失或出现(即低血压、、或严重呕吐)阻止药物进一步使用。疼痛较轻者可用或0.03~0.06g或口服。  
血栓的形成在AM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故在AMI早期就应该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这种治疗的首要目的是建立和维持与梗死相关动脉的通畅,第二个目的是减少病人血栓形成的趋势,因而减少附壁血栓形成和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的疗效部分表现为减少了AMI病人的。  
(1)心律失常:既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如室性过早搏动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或连续出现2个以上,多源性早搏形态不一样或常在前一早搏的易损期时(R在T波上),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应当高度重视。
(2)泵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减退称为泵衰竭,临床表现为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32%~48%和15%~20%;严重者两种情况可同时出现。泵衰竭病人急性心肌梗塞面积常超过左心室总面积的40%,多发生于广泛前壁梗死。
(3)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致命性合并症。发生率约4%~23%,多在梗死后一周内出现,老年人和有的人发生机会较多。心脏破裂多为游离壁破裂造成引起急性心包填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心脏破裂也可为,病人能存活数月。
(4):其发生率约1%~6%,见于起病后1~2周。常见的血栓有两处:一是发生在左心室心肌坏死处,叫做附壁血栓。这种血栓脱落后进入可引起脑、脾、肾或四肢等。另一个易形成血栓的部位为下肢静脉,与绝对卧床、心功能减退有关。一旦脱落随流到肺,可引起,严重时可致猝死。
(5)心室瘤:又称室壁瘤,这里的“瘤”字不是说长了一个瘤子,而是向外鼓出一块来,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其形成是由于心肌坏死以后形成,薄弱,在心内压力作用下容易鼓出来,形成室壁瘤。瘤内容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造成器官栓塞。室壁瘤可行手术切除。
(6):发生率约10%,在心肌梗塞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或、有发热、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所致。
(7):主要表现为左侧肩臂,活动受限并疼痛可能是心肌梗死后肩、臂不活动所致、发生于起病后数周、可持续数日至数周,此症并不多见。  
(1):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的发生。
(2)控制高危因素:针对该病的,如、糖尿病、、、吸烟以及有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当然,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处理方法包括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等。  
该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内容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包含了一级预防的内容,也即要控制好各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第二方面,采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药物,预防该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
(1):已有多项结果证实了可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再梗死率,急性心肌梗塞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约25%;如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选用。
(2)β阻滞药:只要无禁忌证(如重度心力衰竭、严重心动过缓或疾病等),该病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药,尤其在发生过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后;有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药,可使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降低20%~25%。可采用的药物有、普奈洛尔、等。
(3)ACEI:多应用于伴有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或心力衰竭者。已有许多临床试验(如SAVE、AIRE、SMILE以及TRACE等)结果证实了ACEI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40%或室壁运动指数≤1.2,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使用ACEI。常用的有、、和等。
(4)他汀类降脂药:从4S、CARE以及新近的HPS等研究的结果显示出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治疗,不但使总病死率降低,提高;而且需要行冠脉或CABG的患者数量减少。这得益于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改善功能、抗炎作用、影响细胞以及干扰血小板聚集、、纤溶过程等功能。、、以及等均有此作用。  
1.:平时病人精神上要保持舒畅愉快,应消除紧张恐惧心情,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并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等。因这些因素都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饮食宜清淡:要吃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的食物如青菜、水果和豆制品等,每天保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少食多餐,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负担,忌烟、酒。少吃含高的食物,如动物、肥肉和巧克力等,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正确记录出入水量。
3.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一旦发生,首先庆让病人安静平卧或坐着休息,不要再走动,更不要慌忙搬动病人。如给平内舌下含不见效而痛未减轻时,应观察病人脉搏是否规律,若有出冷汗、面色苍白和烦躁不安加重的情况,应安慰病人使之,去枕平卧,有血压表的可以测量血压。然后可请卫生站或地段医院医师出诊,初步处理平稳后再转送医院治疗。如病人发生心脏突然停跳,可在其胸骨下段用拳头叩击,进行胸外挤压及。  
1.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就地抢救,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不可搀扶病人走动或乱加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有条件可立即吸氧。
2.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或用/一粒、10粒含服等,有条件可肌注50—100毫克,以缓解疼痛,同时立即呼叫。
3.如病人发生休克,应把病人头放低,足稍抬高,以增加头部血流。烦躁不安时可服用等镇静止痛药。暂不给吃食物,少饮水,要保暖。
4.如病人突然、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病情好转稳定后,安全转送到医院救治。
出自A+医学百科 “急性心肌梗塞”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的分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形成附壁血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指标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经心脏超声证实有附壁血栓者为血栓组,其余未合并附壁血栓者为非血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心脏超声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 63例室壁瘤患者合并附壁血栓者11例,两组间分析结果显示在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EDV),血糖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EDV),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中国论文网 /6/view-37377.htm  【关键词】心肌梗塞 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36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01      左室附壁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的严重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前壁AMI 患者左心室附壁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梗死面积越大形成附壁血栓的机会越多[1]。附壁血栓的表面部分容易脱落,而造成体循环栓塞。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附壁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吴忠市中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前壁或广前壁)患者63例,其中合并附壁血栓者11 例,非血栓形成者52 例。AMI 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符合WHO关于AMI 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均排除肝肾,肿瘤及其他心脏疾病。两组患者入院前一个月均无服用阿斯匹林及其他抗凝药物者。血栓形成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 ,年龄(45±12),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无血栓形成组52例男46例,女8例,年龄(48±12),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5例。入院次日常规抽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两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入院后5-7天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左房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二尖瓣反流量等。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一周后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复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血脂、肝肾功能,心肌酶学,血糖,尿酸等。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心脏超声指标在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生化指标在两组间血糖(p<0.05)见表2   3 讨论   左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形成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大多数左室附壁血栓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以内,这可能与全身高凝状态、坏死心肌局部的止血作用和炎症反应有关[2]。影响左室血栓形成的因素可能有:心肌梗死的部位、梗死或心肌运动障碍范围、左室心功能等[3]。大多数左室附壁血栓发生在心尖和前壁而且往往是透壁性的心肌梗死,这说明心功能是影响左室附壁血栓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观察到血栓组的心功能明显较未血栓组为差,并且舒张末容积明显的高于未血栓组,这和以往的报道基本一致[4]。   本研究还观察到血糖在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血糖升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炎症和应激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由于炎症的激发使各种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大量激活并激活了凝血系统,促成了血栓的发生,同时也引起了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并引起血糖升高其中应激可能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综上所述,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EDV),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进行加强抗凝治疗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Tot h C ,Ujhelyi E ,Fulop T ,et al.Clinical predictors of early left vent ricular t hrombus form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cta Cardiol ,):2052211.   [2] Domenicucci S , Chiarella F , Bellotti P , et al. Long2term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in anteriorwal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a ration2al approach to embolic risk [J] . Am J Cardiol,):5192524.   [3] Vaitkus PT ,Barnathen ES. Embolc potential ,prevention and managment of mural thrombus complicating anteriol myocardial infaction : A metaanalysis. J Am call cardiol ,0421009   [4] Stein B ,Fuster V. Antithrombolic therap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 : prevenyion of venous , Left ventricular and cornaeyartery thrombolism. Am J cardiol. 240B.      作者单位:    1.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中医医院 751100    2.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武警支队 75110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肌梗死后能活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