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便秘的最佳方法方法 EAM

基于EAM的高速铁路动车段检修作业工单优化模型与方法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基于EAM的高速铁路动车段检修作业工单优化模型与方法的研究
【摘要】: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建设时期。高速铁路动车段是高速铁路车辆(动车组)的大型综合维修中心(或基地),主要功能是实现包括大修在内的所有检查、检修、车辆改造、开发测试以及为运行中的车辆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段内行车运转调度、生产计划、生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以及作业计划管理等。国外实践证明,为保证高速客运专线动车组的安全可靠、快速高效运营,必须具有功能综合、技术先进的动车段资产管理方法和检修作业计划系统的支持。目前,作为我国客运专线动车组维修中心的北京动车段、上海动车段、武汉动车段和广州动车段,已经率先进入工程建设阶段。为了使建成后的动车段能够及时、有效的投入运营,加快对动车段资产管理和检修作业计划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由于我国客运专线引进了多个国家多种类型的动车组技术和大量的先进检修设备,因此我国的客运专线具有起点高和技术综合性强的特点,使得我国客运专线动车段的资产管理和检修作业计划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动车组检修问题上,不仅要考虑资产的静态管理,还必须尽可能保证动车组整备、维修计划与运用计划相协调的一体化运用,最大限度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检修作业计划的优化,减少非必要的动车组停留时间和检修时间,提高动车组的运用和检修效率。
本论文以铁道部级项目“铁路动车段(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为背景,结合参加的实际科研工作,主要对我国高速铁路动车段资产管理模式与检修作业计划工单的优化方法进行了选题研究。论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HAM(企业资产管理)模式的高速铁路动车段资产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并对动车段EAM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功能模块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在对我国客运专线动车组的修程修制、检修作业计划工单的制定流程以及状态修工单的主要决策依据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动车段检修作业计划工单优化模型与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动车组合理运用和动车段维修资源合理配置于一体的多目标复杂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EAM模式下的检修作业计划工单优化制订的遗传算法,包括工单优化问题的GA染色体结构-编码设计、工单优化问题初始种群的设计、工单优化问题GA的适应度函数设计、工单优化问题的遗传操作等。最后结合青岛动车运用所检修作业的实际数据,运用遗传算法,对检修作业计划工单优化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成果为实际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U279【目录】:
中文摘要6-7
ABSTRACT7-10
1 绪论10-17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16
1.2.1 日本新干线COSMOS系统11-14
1.2.2 德国ICE动车段运行控制及生产管理计算机系统(DOMS)14-15
1.2.3 法国TGV维修辅助信息处理系统15
1.2.4 韩国KTX高速铁路15-16
1.2.5 我国动车段检修管理现状16
1.3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16-17
2 基于EAM的高速铁路动车段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17-28
2.1 EAM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17-19
2.1.1 EAM的概念和应用范围17
2.1.2 EAM系统的理论基础17-19
2.2 EAM与ERP的相互关系19-20
2.3 EAM的工单管理方法20-21
2.4 EAM在我国的发展应用21-23
2.4.1 大型矿山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研究22
2.4.2 现代火电厂EAM系统实施研究22-23
2.5 我国高速铁路动车段EAM管理系统总体设计23-28
2.5.1 动车段EAM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23-24
2.5.2 动车段EAM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块分析24-28
3 动车段检修作业计划工单优化模型与方法的研究28-53
3.1 我国高速铁路动车段检修的相关规定28-30
3.1.1 动车组修程修制28-29
3.1.2 检修等级划分29-30
3.2 检修作业计划工单的制订流程分析30-34
3.2.1 动车段参与工单管理的主要部门30-33
3.2.2 检修工单的制定流程33-34
3.3 检修作业计划工单的生成模型34-36
3.3.1 检修方式的选择34-35
3.3.2 状态修工单的主要决策要素分析35-36
3.4 基于遗传算法的动车段检修作业工单制订优化方法36-53
3.4.1 动车组检修维护实现的优化目标36-37
3.4.2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37-38
3.4.3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38-39
3.4.4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39-44
3.4.5 工单优化问题的GA染色体结构-编码构造设计44-45
3.4.6 工单优化问题初始种群的设计45
3.4.7 工单优化问题GA的适应度函数设计45-46
3.4.8 工单优化问题的遗传操作46-51
3.4.9 检修工单的生成结果51-53
4 动车段检修作业计划工单制订实例分析53-62
4.1 青岛动车运用所检修作业计划工单制订实例分析53-55
4.1.1 实例分析背景53-54
4.1.2 青岛动车运用所概况54-55
4.2 工单制定的遗传算法实现过程55-62
4.2.1 基础数据获取55-58
4.2.2 遗传算法操作58-62
5 结论与展望62-64
5.1 结论62
5.2 展望62-64
参考文献64-67
作者简历67-69
学位论文数据库6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林发;;[J];机电信息;2011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查显锋;[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蒋芳政;[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奕奕;[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3年02期
章政海;[J];电力勘测设计;2004年04期
张红霞,李江林;[J];电力信息化;2004年11期
王彩华,朱煜东;[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6期
张青山;李光辉;;[J];飞机设计;2006年04期
赵征凡;车建国;杨作宾;;[J];国防科技;2006年12期
A.B.Горский,宋忠明;[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2年04期
秋山芳弘,蔡千华;[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4年06期
石玉,于盛林;[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牛志华,李乃成,肖国镇;[J];计算机工程;2003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磊;[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建斌;叶洪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乔志杰;程翠翠;;[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徐文婷;李承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安振刚,李谋渭,尹显东,于宁,唐伟;[J];鞍钢技术;2001年06期
华文立;胡学刚;;[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马友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吴金华;戴淼;尹剑;;[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陆克芬;方崇;张春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陈广洲;汪家权;解华明;李国莲;;[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刘延明;陆克芬;方崇;;[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齐继阳;竺长安;曾议;;[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丁婷;崔红涛;;[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程远林;李茂军;;[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姜明辉;袁绪川;;[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李枚毅;游维;蔡自兴;;[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张志华;王莉;刘洪;;[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赵瑞艳;李树荣;张晓东;苗荣;;[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王清;宋年年;王佳庆;姚菁;;[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康忠健;徐丽;勾松波;金华蓉;李瑞生;;[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姜封国;;[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杏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樊建聪;[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杨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亚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谭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陆满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戴运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曹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晚龙;[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李坤;[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吴香庭;[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马水松;[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臻;[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朱国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纪二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施晓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程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马宗梅;[D];郑州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秋艳;李秋菊;费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刘胜辉;张淑丽;王波;滕春贤;;[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年02期
贾海鹏;宁华;;[J];计算机安全;2010年07期
周伟;[J];机车电传动;2003年05期
范路桥,常会友,林荣辉;[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4期
曾文英;赵跃龙;宋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14期
邓晓刚;郭钢;;[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3期
胡仕成,徐晓飞,战德臣;[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03期
郭海东,黄德才,沈良忠,陈强强;[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年09期
黄明,梁旭;[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莹;[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张才春;[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向阳;[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谢荣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毛宗学;[D];西北大学;2005年
陈华群;[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周昕;[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刘晶晶;[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王洪胜;[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郭海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芦宇;[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黄志彤;[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炜,廖振鹏;[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王聪生,赵林学,李锐霞;[J];电力建设;2002年11期
谭雪清;[J];中国电子商务;2002年04期
A.B.Горский,宋忠明;[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2年04期
傅八路;[J];国外铁道车辆;1998年04期
张欣元;[J];国外铁道车辆;1999年02期
崔南方,范体军;[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5期
黄紫云;[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8年08期
王彩华,李开果;[J];机械设计;1990年05期
马钧水,刘贵忠,贾玉兰;[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焦瑞玲;吴连海;崔维孝;冷景岩;;[J];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02期
朱蓓玲;[J];铁道标准设计;1998年06期
张军虎;;[J];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08期
王亚丽;黄小钢;;[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8年05期
路勇;;[J];郑铁科技通讯;2006年04期
马云玲;;[J];硅谷;2011年08期
沈志凌;;[J];铁路技术创新;2010年05期
龚利;吴华稳;;[J];中国铁路;2011年05期
晏锐;;[J];中国铁路;2010年04期
黎英豪;刘广丹;喻贵忠;吕安庶;李彦林;魏志刚;谢让皋;;[J];铁道机车车辆;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琴;晏兆晋;;[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国荣;赵品;;[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金守华;;[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王大庆;谢楠;陈英俊;;[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杜越;宋红红;;[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林志海;;[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常春伟;刘嘉武;鲍存坤;陈幼平;;[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智建国;吴章忠;刘岩军;;[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彭月燊;陈进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卢敏;;[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曹炳坤;[N];联合时报;2002年
本报驻沪记者 沈颖;[N];南方周末;2003年
习少颖?通讯员
曹锋;[N];湖北日报;2007年
矫阳;[N];科技日报;2008年
廖景标;[N];广西日报;2008年
陈平军 记者
杨倩;[N];河北日报;2009年
刘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周怀立 李文峰;[N];湖南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焦红霞;[N];中国改革报;2010年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易宪容;[N];华夏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嘉敏;[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李献民;[D];中南大学;2004年
赵平;[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夏明;[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陈令坤;[D];中南大学;2012年
高仕斌;[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张旭;[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刘万明;[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罗强;[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聂志红;[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煜;[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唐科;[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祁彪;[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刘振江;[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刘京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李昂;[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丁丽娜;[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娄奇鹤;[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林青;[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卢芳;[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通知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关于神经内窥镜的基本知识
关于神经内窥镜的基本知识
发布日期: 14:38:59&&点击:1次&&来源:西安马应龙肛肠医院
&&& 神经内镜的发展&&& 早期没有真正的神经内镜,多借用其他临床学科的内镜进行操作,而且仅仅是用来尝试治疗脑积水,但是由于当时所用的内镜管径粗大,光学质量和照明差,又缺少相应手术器械,因此,手术创伤大,疗效差,死亡率高。20世纪70年代,随着kins柱状透镜系统的出现,神经内镜又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报道应用这种内镜技术进行脑室脉络丛烧灼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效果较以往明显提高,并且开始扩展到其他神经外科手术中。Apuzz等应用内镜辅助观察手术时难以直视到的鞍内病变,以及Wilis环周围动脉瘤和退变的腰椎间盘,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20世纪80年代,由于CT及MR的出现,神经外科本身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从传统神经外科过渡到显微神经外科,以及后来发展为微创神经外科。在相关科学进步带动下,内镜及其配套器械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逐步向小型、高分辨和立体放大方向发展,通过内镜可进行照明、冲洗、吸引、止血、切割、球囊扩张、摄影和录像等复杂操作,内镜更便于操作,同时内镜与立体定向、术中彩超导向、超声吸引以及激光等技术相结合,初步解决了内镜在使用中出现的定位困难和止血差的缺点,使内镜的治疗范围越来越广,除了用于治疗脑积水外,还常用于动脉瘤手术、桥小脑角手术、鞍区手术的观察,以及经蝶垂体腺瘤、表皮样囊肿、颅咽管瘤的治疗。奥地利神经外科医生Auer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应用直径为6mm的内镜治疗颅内血肿,仅在颅骨上钻1cm大小的骨孔,应用内镜进行血肿的抽吸,术中借助超声进行血肿辅助定位,并且将激光用于内镜下止血。他还将上述技术用于脑肿瘤活检、脑内囊肿病变囊壁切除以及实性肿瘤的激光照射,手术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共完成内镜手术13例,手术并发症仅占1.6%,无手术死亡。近年来有学者又将超声、立体定向、激光等技术同时用于内镜手术,称为超声立体定向内镜。德国神经外科医生Bauer等将此技术进一步应用于脑积水、间质或脑室内囊肿、脑脓肿、脑内血肿、脊髓空洞症等疾病的治疗,以及低级别胶质瘤的间质内放射治疗等,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年共完成微创内镜手术400余例,手术死亡率不到1%,手术致残率也低于3%。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徐国祥 内窥镜的优点&& 1.可消除手术野死角 &&&&&& 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用内镜应用能完成术中难以发现的死角部位操作,对显微镜直视术野以外的区域进行观察,不但能增加手术野的暴露,避免遗漏病灶,同时也减轻对脑组织的牵拉,减低手术后并发症和减轻手术后反应。 && 2.可获得全景化视野 &&&&&& 手术显微镜呈直线照明,属管状视野,而内镜视管带有侧方视角,既可获得病变的全景化视野,又可清晰辨认病变侧方和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引导切除周围病变组织,是手术显微镜无法比拟的。 && 3.可达到显微镜无法达到的术区 &&&&&& 由于神经内窥镜具有:①增加手术野局部照明强度;②对观察物体局部放大;③增大可视角度。所以它可以看到显微镜不能看到的区域,目前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结构、桥小脑角区或其他颅底肿瘤的观察。 &&& 4.手术侵袭性小、痛苦减轻、恢复更快 内窥镜的缺点&& 1.神经内镜手术野小,操作空间小,特别是术区出血较多时处理较困难。 && 2.雾气或血迹污染可能影响内窥镜成像。 && 3.术中术者双手的自由度和协调性受限。 && 4.内镜是通过单眼视觉成像。因而,合格的神经内镜医生不仅要对手术区域的相关解剖结构具备充分的认识,而且必须接受过规范的内镜操作训练。 神经内镜基本组成& &&&&&& 目前的神经内镜可分为两种:硬性窥镜和软性纤维窥镜。硬性窥镜按用途又可分脑室镜和成角窥镜,脑室镜应用于以脑室内操作为主的手术,而成角窥镜则适用于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硬性窥镜通过一组柱状镜片来传导影像,而软性纤维窥镜传导影像是通过精细排列的光学纤维。硬性窥镜成象较软性纤维窥镜更为清晰,而后者则能按手术意图被任意弯曲,图像质量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窥镜有相应的工作套管,内可备有1个、3个或4个工作通道,其中的器械通道内可允许激光刀纤维和与内窥镜配套的单极、双极、微型剪和微型钳等工作器械等通过。硬性窥镜备有00、300、700 和1100等各种视野角度提供术中观察之用,术前应根据需要选择和准备合适角度的内窥镜。虽然可以直接通过窥镜本身来观察术野,但是通过监视系统进行手术效果更好。内窥镜监视系统主要包括:摄像机、监视器和冷光源。摄像机有单晶片摄像机和三晶片摄像机,后者可以提供分辨率大于800线的清晰而逼真的影像。冷光源有卤素光源、水银蒸气光源和氙光源,通过与窥镜连接的纤维导光束的传导给术野提供足够的照明。监视器一般采用屏幕显示器。内窥镜操作可采用手持操作和机械式操作两种方式。机械式操作是指利用机械式固定或气动式固定方法将内窥镜固定在支架上,这样可以方便术者用双手操作手术器械。 神经内镜手术适应征&&&&&& 随着神经内镜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窥镜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可分为颅脑和脊柱两大类。一.颅脑&& 颅腔可分为脑内和脑外两部分。脑内部分包括脑室系统和脑实质,而脑外部分包括各脑池、蛛网膜下腔和颅底腔隙。&& (一). 脑内&& 大多数脑内神经内窥镜手术涉及脑室系统,因为脑室系统内充满清澈的液体,为内镜手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野条件。&&&&& 1.脑室系统&& 神经内镜在脑室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脑室内置管手术、分流管脑室端阻塞后再通术、脑室内囊肿切开术(如蛛网膜囊肿切开术)、膜开窗术(如三脑室造瘘术)、肿瘤切除术(如胶样囊肿切除术)和活检术等。&&&& 2.脑实质&&& 因神经内镜操作需要一定的空腔间隙,所以脑实质内应用仍局限于脑内血肿和囊性肿瘤。&& (二). 脑外&& 颅腔内的颅外间隙包括蛛网膜下腔和颅底腔隙。蛛网膜下腔应用包括蛛网膜囊肿切开术、微血管减压术和动脉瘤夹闭术。颅底手术包括经蝶窦鞍区肿瘤切除、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和经筛视神经减压等。二.脊柱&& 1931年Burman首先在尸体上进行脊柱内窥镜操作,1938年Pool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现多采用软性可操作窥镜。脊柱系统可分为硬脊膜外和硬脊膜内两部分,硬脊膜内可进一步分为脊髓内和脊髓外。& (一). 硬脊膜下&& 髓内神经内镜最多应用于脊髓积水,通过内镜可发现和打通中央管内引起积水的隔膜。内窥镜也可适用于中央管内及其周围的髓内肿瘤的活检,但是全切肿瘤则非常困难。髓外硬膜下存在的蛛网膜下腔间隙同样适合于细径的纤维内窥镜操作,故可应用于髓外蛛网膜囊肿或脊髓手术粘连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囊肿。& (二). 硬脊膜外&&& 硬脊膜外包括椎管内和椎管外,后者是神经内窥镜脊柱内应用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因为目前国外已有许多神经外科医生采用经皮胸腔内窥镜和腹腔内窥镜进行胸椎和腰骶椎(L4-5和L5-S1)椎间盘切除手术。脊柱旁肿瘤也可应用胸腔和腹腔内窥镜操作技术切除。 神经内镜技术&&&&&& 内窥镜手术方式可分为四种:1. 单纯内窥镜手术(Pure Endoscopic Neurosurgery,EN),手术全部在内窥镜下完成,需要特殊的内窥镜操作器械,通常只需颅骨钻孔,如三脑室造瘘术;2. 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Endosope-assisted Microneurosurgery,EAM),是指手术在显微镜和内窥镜同时协作操作下完成;3. 内窥镜监视显微外科手术(Endoscope-controlled Microneutosurgery,ECM),是指使用常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器械,通过内窥镜监视器完成手术(如内窥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4. 内窥镜观察手术(Endoscopic Inspection),可用于所有神经外科手术,仅作术中观察之用。以下主要介绍三脑室造瘘术。&&&&&& 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术主要适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病因包括:中脑导水管狭窄、顶盖和丘脑肿瘤、后颅窝肿瘤、松果体区肿瘤、颈髓脊膜膨出、囊肿、脑膜炎、脑室炎、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三脑室后半部至四脑室出口处之间的任何占位引起的阻塞性脑积水是三脑室造瘘术的最佳适应证,而脑出血和感染等引起的非交通性脑积水手术效果尚不令人满意。1岁以下的婴儿脑脊液吸收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手术成功率较低。术前对患者脑脊液吸收能力的评估和术后脑脊液压力的监测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神经内窥镜发展前景 &&&&&& 内窥镜应用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随着其他相关技术的开展和结合运用,神经内窥镜的主要发展趋势可简要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 内窥镜辅助显微外科(Endosope-assisted Microneurosurgery,EAM)由于手术显微镜提供的直视视野存有死角,因此为了获得满意的暴露,常常需要牵拉脑组织,结果可能引起脑组织挫伤或脑缺血梗塞,导致神经功能损害。而神经内镜具有各种视角,不用牵拉脑组织即可显示显微镜无法暴露的区域,如动脉瘤的术野背侧面及其邻近血管走行等,同时可以增加局部照明,对近距离物体的细节显示尤为清晰,因此将内窥镜与显微外科技术结合,可以相辅相成,提高手术的疗效。“匙孔(Keyhole)”手术是目前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二.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Stereotactic Neuroendoscopy) &&&&&& 80年代后期以来,内窥镜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渐被结合运用,并且,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技术为了不断适应现代神经外科学的飞速发展的需要而处于不断革新之中,目前神经导航技术与内镜技术的结合应用已被广大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它使手术定位更精确,手术时间缩短,疗效进一步提高。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采用神经导航系统的器械适配器系统(如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的SureTrak),将其固定于内镜工作鞘之上,利用SureTrak的红外线反射装置,由神经导航系统发射和接收红外线,再经工作站处理,动态显示内镜工作鞘头端的三维空间位置和工作鞘杆的投射轨迹。当导航探针注册成功后,根据导航显示器重建后的三维影像学资料,结合术前拟定的手术目的和方案,来确定脑室内病灶的位置、手术入路轨迹和相应的手术切口位置。然后将适配器SureTrak与内镜工作鞘杆牢固连接,SureTrak表面安装有4个能反射红外线的铝合金球,利用被动红外线定位原理,通过校正过程确定出工作鞘的头端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尾端之间的长轴连线,该连线方向表示工作鞘的运动轨迹。随后将工作鞘的头端放置于参考架的注册点进行确认。此时,内镜工作鞘已经完全具备导航探针的功能,作为定位工具在导航显示器上进行三维同步显示。笔者采用该技术已经成功治疗了包括5例侧脑室囊肿在内的各种侧脑室内病变,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内窥镜的应用&&&&&&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内镜神经外科”的概念,以强调了内镜在显微神经外科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将神经内镜操作分为4种应用方式。 &&&&& 1.内窥镜神经外科:是指所有的手术操作完全是通过内窥镜来完成,需要使用专门的器械通过内窥镜管腔来完成手术操作。常用于脑积水、颅内囊性病变和脑室系统病变,如三脑室底部造疹,脑室一腹腔分流失败者可以采用。对有症状的脑室系统发育异常(如侧裂蛛网膜囊肿、脑实质内囊肿和透明隔囊肿等),可将原来封闭的囊肿与邻近的脑室打通。对于脑室内的肿瘤可以在内镜下取活检,小的窄蒂的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豁液囊肿)亦可以作到全切除。 &&&&& 2.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是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用内窥镜完成术中难以发现的死角部位操作。对显微镜直视术野以外的区域进行观察,不但能增加手术野的暴露,避免遗漏病灶,同时也减轻了对脑组织的牵拉,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和减轻手术后反应。用于动脉瘤夹闭术、三叉神经减压术以及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切除术等。 &&&&& 3.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是指在内镜影像的导引下,借用内窥镜的光源及监视系统,使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来完成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3与 2的区别在于主要操作是在内窥镜下完成的。3与1的区别在于所有操作是在内窥镜管道内进行的,而2是在内镜外进行操作。典型的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垂体腺瘤,目前已成为常规手术。 &&&& 4.内镜观察:是指在神经外科操作中利用内镜进行辅助观察,不进行操作。目前,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结构、桥小脑角区或其他颅底肿瘤的观察。 内窥镜能治疗哪些疾病&&&&&& 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初,目前神经内窥镜技术已经作为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微侵袭操作的一种主要技术;且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出现了神经内窥镜技术与上述技术相互结合的趋势,进一步促进了神经内窥镜技术日趋完善。随着内窥镜性能的提高和内窥镜辅助设备的不断研发,适合神经内窥镜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也越来越多。 &&&&& 1.脑积水:内窥镜应用于神经外科治疗的主要疾病即为脑积水; &&&&& 2.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内窥镜可应用于颅内血肿的手术,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损伤,达到微创之目的; &&&&& 3.脑室内的囊性病变:脑室系统的囊性病变是内窥镜的理想适应症; &&&&& 4.蛛网膜囊肿:方法是在内窥镜辅助下钻孔后行囊肿―脑池造瘘术或囊肿―脑室造瘘术; &&&&& 5.脑室内囊虫症: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以内窥镜取出病体可以免损伤正常组织结构; &&&&& 6.脑室内实质性病变:侧脑室、三脑室内实质性病变和常见的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均可在神经内窥镜下切除; &&&&& 7.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内窥镜辅助手术显微镜的显微外科将会成为今后处理垂体瘤的首选方法。 &&&& 8.其它疾病。 &典型手术1.神经内窥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⑴脑积水概述 &&&&& 脑积水发病率较高,常见于儿童,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存在许多问题,并发症多,花费不小,有时需再次手术调整、更换引流管,甚至不得不拔除,迫使神经外科医生探寻更好的手术方式。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内镜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工具。脑积水是神经内镜治疗最重要、最好的适应证,神经内窥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使脑脊液的引流更接近生理通路,根据统计大约70%的脑积水患者可以不做分流术,而通过ETV获得治疗。 ⑵手术指征  ETV的主要手术指征是中脑导水管狭窄、闭塞,或中脑、松果体区、后颅窝的占位性病变、Chiari畸形等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目前发现ETV也可以治疗一些交通性脑积水,可能是因为在后颅窝脑脊液沿蛛网膜下腔流动时受到梗阻,ETV建立了新通路从而解除梗阻。ETV还适合于分流术失败者、患有腹水、腹腔感染等分流术禁忌证的患者以及脑膜炎、脑室出血后脑积水患者。&⑶神经内窥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优点(对比脑室-腹腔分流术) ①三脑室底造瘘术无异物(脑室-腹腔分流管)植入,无异物引起的不适感; ②三脑室底造瘘术所重建的脑脊液循环更接近生理循环,无分流过度、分流不足及因虹吸导致的分流速度随体位改变而产生的波动,因而疗效好,术后不适症状少; ③三脑室底造瘘术所重建的通路为直径>5mm的薄膜瘘口,极少堵塞,因而一次手术,终身治愈。而脑室-腹腔分流管细长,管腔小,装置复杂,较易堵塞至手术失败; ④三脑室底造瘘术不受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儿童身体长高需反复重新手术更换分流管; ⑤三脑室底造瘘术可以同时消除病因,如脑室内囊肿、出血等; ⑥用于分流失败或感染粘连的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⑦三脑室底造瘘术手术创伤小,死亡率极低,极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ETV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已成为梗阻性脑积水和部分交通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 ⑷手术方法 病人取全麻仰卧位,头部抬高15°,右侧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2cm处颅骨钻孔,皮层造瘘穿刺右侧脑室额角, 镜鞘沿造瘘管通道进入侧脑室额角,导入内镜,先观察侧脑室、室间孔及周围解剖标志( 由膈静脉、丘纹静脉、脉络丛组成的“Y”形结构前方即为室间孔),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 造瘘点选择第三脑室底中线位于双侧乳头体与漏斗隐窝之间变薄的无血管区, 使用点状双极电凝进行造瘘,在初步形成造瘘口后,应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瘘口,达到1cm左右,看到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为造瘘成功的标志。手术全程生理盐水冲洗。 2.神经内窥镜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 近十年来,经单鼻孔神经内镜下切除各类的垂体腺瘤,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肿瘤切除彻底等优点。与经口鼻蝶人路相比,避免唇眼切开、鼻中隔游离及鼻戮膜大面积剥离等鼻腔结构的损伤,减少萎缩性鼻炎、唇眼感觉缺失及牙眼萎缩等并发症。在狭长的腔隙孔道中操作,内镜较显微镜在成像上明显存在优势,多角度内镜可观察深部术野侧方情况,便于掌握肿瘤的切除情况,基本能够将包膜内的肿瘤切除干净,可以减少垂体和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另外,直视下止血可靠,减少术后出血的并发症。切除脑室内微小病灶利用内镜的监视系统可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切除脑室内微小病变,如脑室和脑池病变、颅内囊性病变、脑室出血、脑脓肿等。神经内镜下不仅能看清楚脑室内形态和结构,还能让术者明确脑室内病变的位置,多发病变的数目,避免盲目操作。在脑深部病变的切除过程中,可以观察和切除显微手术盲区、阴影区的残留肿瘤,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神经内窥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20世纪90年代,神经内镜广泛用于动脉瘤夹闭手术。目前,神经内镜用于动脉瘤手术主要是采用EAM方式,即利用神经内镜技术辅助观察动脉瘤结构,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神经关系以及观察夹闭动脉瘤后动脉瘤夹闭是否位置合适,是否存在误夹和夹闭不全。由于内镜需要有清晰的术野和适当的操作空间,因此,神经内镜最适合用于未破裂的动脉瘤,或是已破裂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已经吸收的动脉瘤手术,尤其是深部动脉瘤的手术,它不但可以帮助术者清晰的了解动脉瘤结构,还可以探查到瘤蒂具体位置以及动脉瘤后壁下隐藏的穿通支血管,从而减少了对周围脑组织、重要神经和血管的损伤,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用ECM完成动脉瘤夹闭是指在显微手术下,暴露显示动脉瘤及其周围结构后,采用内镜观察动脉瘤具体情况,然后在内镜下完成动脉瘤的夹闭等操作。以ECM方式进行动脉瘤手术的优点是,避免过分频繁的进行内镜一显微镜的交换,根据内镜所见的情况,选择最佳视角来夹闭动脉瘤,减少误夹或夹闭不全的几率。ECM与EAM的主要区别在于,在ECM方式下内镜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缺点是内镜占用一定的手术空间,有时会防碍进一步的手术操作,对术者有更高的要求,术者不仅有高超的显微血管外科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还要熟练的掌握内镜操作,以及熟悉内镜下解剖。
信息正在更新中...
信息正在更新中...
西安肛肠医院是西安市卫生局直接管理的一所二级甲等中医肛肠专科医院,以治疗和研究肛肠病为主。“西安肛肠医院”前身“西安张家堡肛肠医院”,在北郊开诊20多年。2011年,经西安市卫生局批准与马应龙药业集团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全新的西安…
姓 名:李朝阳职 务:副主任医师业务专长:
治疗各类痔裂、脓肿及复杂性肛瘘及炎性肠病等肛肠疾病上有独到之处,治愈众多小儿及成人肛门畸形、结直肠息肉腺瘤和重度直肠脱垂患者,擅长成人经肛直肠阴道瘘一次性修补术,在治疗顽固性便秘方面师承张胜本教授甚有成效,同时可熟练操作肠镜及镜下治疗,直肠癌、结肠癌等常见普通外科疾病的开腹和腹腔镜手术。
姓 名:陈文平职 务:副主任医师业务专长:擅长痔、瘘、裂、肿、脱等常见肛肠疾病的微创规范化诊治, PPH技术治疗Ⅲ、Ⅳ度痔和直肠粘膜内套叠、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各种肠道疾病的内镜下诊治。姓 名:冯海龙职 务:主治医师业务专长: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复杂肛周脓肿及复杂肛瘘的微创治疗,肛门湿疹三联治疗,PPH、RPH手术;精通胃镜和肠镜的检查和治疗,擅长内镜下的常规治疗如胃、肠息肉的切除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姓 名:沈云天职 务:主治医师业务专长:在肛肠科痔病、肛裂等常见病及高位复杂性肛瘘、直肠周围深部脓肿、骶前囊肿等疑难病的诊治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便秘的诊断与治疗辩证施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慢传输型便秘运用辩证施治,开展口服中药、直肠中药滴注、针灸、按摩、大肠水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取得良好成效。
对出口梗阻性便秘,开展手术治疗,效果明显。PPH治疗直肠内套叠、直肠前突;阴部神经封闭、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痉挛综合症;消痔灵肛提肌上间隙注射治疗会阴下降; TST、直肠高位粘膜柱状缝扎等技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等。
姓 名:张立杰职 务:主治医师业务专长:姓 名:夏航校职 务:主治医师业务专长:复杂性肛瘘手术,环状混合痔微创治疗,痔PPH、TPHA、RPH术等,先天性巨结肠根治,小儿先天性肛门畸形手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等。姓 名:薛西林职 务:副主任医师业务专长:擅长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瘤、肛门湿疹等肛肠疾病的微创治疗;对直肠脱垂、直肠腺瘤、直肠癌、结肠黑变病等肛肠疾病有独特的见解姓 名:李怀宝职 务:主任医师业务专长:擅长直肠癌低位保肛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胆囊管检查术、胆肠吻合术、胃癌根治术、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食道癌根治术等外科手术姓 名:刘明学职 务:主任医师业务专长:擅长各种普外科手术和肛肠外科手术姓 名:赵富明职 务:副主任医师业务专长:肛门湿疹、疣、溃疡性结肠炎、复杂性肛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便秘的最好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