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脾虚肾虚怎么调理,湿热。谁能帮我看看下面这药方可用吗?

脚凉肾虚脚肿脾虚
发布时间:&&&来源:&&&82人关注
  绝症治疗方法 非灸不愈
  作者:飞狐子
  医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针艾故也。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神医 扁鹊
  扁鹊 心书
  《灵》、《素》为医家正传,后世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皆不师《内经》,惟采本草诸书,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至皇甫士安、巢元方、王冰等,虽学《素问》,而不得方学之传,亦根据前六子方法而行。此书从古至今,未得通行。余业医四世,皆得此法之力,而人世未深信,故难梓行。余初学医,尽博六子之书,以为医之理尽矣。然调治小疾,百发百中,临大病百无二三,每怅己术之不精也。后遇关中老医,叩余所学,笑曰∶汝学非是岐黄正派,特小技尔。只能调小 ,俟其自愈,岂能起大病哉!余即从而师之,三年,师以法授我,反复参详,遂与《内经》合旨,由兹问世,百发百中,再观六子书,真儿戏耳。但师授固简而当,意欲梓行,恐有未尽。遂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己四十余稔之所治验,集成医流正道,以救万世夭枉。后人得此,苟能日夜勤求,自能洞贯其理,以见余言非谬。至若贤良忠正,孝子仁人,再为广布,俾天下后世,上可以救君亲,下可以济斯民。余因恐遭天谴,不敢自私,刊刻流传,愿仁者勿拘成见而屑视之,斯幸矣。宋绍兴十六年武翼郎前开州巡检窦材谨序。
  奏玉帝青辞
  维大宋绍兴十六年丙寅月,武翼郎臣窦材奏启玉皇上帝玉陛下。臣闻上天好生而恶死,下民畏死而贪生,上天虽云恶杀,但示劝惩于下民,非其人而杀之者有之。下民虽曰贪生,但归生死于天命,而致枉死者有之,皇天悯下民之疾苦,故假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俞跗等,以立医教,救人灾病。历世绵远,屡遭兵火,其神书散亡,仅存者《灵枢》、《素问》而已,虽不尽传宗派,是亦能救人疾苦,保人性命,但少洞彻脏腑、刳肠、涤髓之神耳。(果能参悟《灵》、《素》,自然洞见脏腑,至于刳肠涤髓,乃后世法之巧,而用之神。惜乎此书无传,谅亦不过一技术之妙,岂如《灵》、《素》之贯天人,晰隐显,大无不包,细无不入,为万世理道之神书,救人之秘典哉。)后世仲景采《内经》外感风寒之旨,附以己见,定立方法,及采杂证七十余条,集为《伤寒》、《金匮》。后之学人,咸遵守莫敢移易。殊不知伤寒既有多证,《内经》自然该载,何必牵扯种种杂病,以为伤寒,误人不少(果能遵循仲景之法,岂有误人。惟后学不明其旨,妄为注解,各执己见,未免穿凿,希冀立名,遗讹后世,将为仲景之功臣,实为仲景之罪人。千百年来,明伤寒法者有几人哉)。嗣后叔和、思邈又附益之,障蔽圣经,遗讹后世,且《经》云∶伤寒为病身热,热虽甚不死。论中风曰,中五脏俞穴,则为偏风;论水胀曰,因气为肿;论厉风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如此言之,其旨深,其意广,后之人欲移难就易,妄为穿凿。且举伤寒之证,真邪相传,真气盛则病愈,邪气盛则病死;阳证无死入之理,阴证害人甚速,须加灸艾,方保无虞。仲景立许多承气汤,使后人错用,致寒凉杀人于顷刻也。臣因母病,用仲景之法不效,遂成不救,痛心疾首,精究《内经》,又得皇天默授,经历十年方得灵验。凡一切大病小疾,只以此法,触类引申,效如影响。臣苦志五十余年,悟得救人秘法已十余年矣。向因薄宦,奔走四方,今年过不逾,常虑身填沟壑,其书失传,遂欲考订发梓,伏望皇天后土,特加慈悯,保生民于仁寿之域,俾其书万世通流,臣虽死无憾。设有一言不实,甘受天殃。若此书果益于后世,伏望神天护佑,以广其传。(设此重誓,以质上帝,则其立心切于天下后世可知。学人不可谓偏于从热而忽视之,以负先生一片救世婆心。)臣诚惶诚恐冒罪以闻。
  进医书表
  臣闻医家正道,《内经》为真,《内经》言病最详,而无治病之法,故黄帝又与岐伯撰出《灵枢》,实为医门所最急者也。嗣后,秦越人根据《内经》旨趣,而演八十一难、九针之说,晋皇甫士安采《灵枢》之旨,撰《甲乙经》十卷,隋巢元方摘《灵》、《素》绪余,注《内经》,又撰《病原》三十卷;唐王冰抉《灵》、《素》之旨注《内经》,撰《天元玉历》。以上诸子皆有著作,悉师《灵》、《素》,去古法不远。而汉张仲景不师《内经》,惟采《本草》、《汤液》,着《金匮玉函》十卷,撰《伤寒论》十卷。晋王叔和又赘其说,唐孙思邈采本草药性,集成《千金方》三十卷。《玉函经》五十卷,和附仲景,重重着述,皆宗此意。废去针灸及丹附大药,尽用草木小药,盛行汤剂,以之理小疾则生,治大病则百无一活,至千百世,误死天下苍生。(《伤寒》、《金匮》之书,辨六气之环转,析神机之出入,阴阳消长之妙,虚实递更之变,首尾贯通,丝丝入扣。至于在经俞而用针,起陷下而用灸,并观其自叙,可谓神于师《内经》者矣。谓仲景不师《内经》,废弃针灸,不亦冤乎。至若叔和、思邈,俱一代之明医,亦未宜深贬,后学当细心辨之。)伏念臣河朔真定之寒士,焉敢善善揭前辈之过。但臣世祖隶传于医学,内舍相传,亦以《千金》、仲景等方,小试果效,用临大证,心窃有疑。后得上天裨我此书,更参《内经》,百发百中,始信医有回天之功也.所谓大病者,一伤寒,二阴疽内蚀,三虚劳痰火,四中风,五水肿,六臌胀,七脾泄暴注,八尸厥,九久痢,十脾疟,十一喉痹,十二男女骨蒸劳热,十三小儿急慢惊风,十四痘疹黑斑缩陷。至于胎前产后百十种必死大证,世人莫能救疗,束手待毙,良可哀哉。臣于此处消息五十余年,乃见正道,自古扁鹊、俞跗、仓公、华佗,皆此书也,惜不广传于后世。臣今尽传此法于人,以救苍生夭横,伏乞陛下,大展圣裁,悯诸未世,将此书颁行天下,试之有验,臣死无憾。若试之不效,即置臣于法,以彰诳君之罪。臣诚惶诚恐,稽手顿首,冒死以闻(张师固不可毁,而王、孙亦不可辟,夫先生之书固创出前贤,然先须根底于《素问》、《灵枢》,致力于仲景、思邈,更充之以先生之法,其于大疾沉 ,自然游刃有余矣。无如叔世衰漓,只知耳食,性喜寒凉,畏恶针灸,稍一谈及,俱摇头咋舌,甘死不受。是以先生之道难明,而先生之法不能行于斯世斯民也。予欲以代之之方,思惟数载,终无妙法。先生倘以宿昔济世仁心神感于予,使予应心得手,再为广布,以传不朽,谅先生在天之灵,亦应许可。古月老人胡珏谨识。)
  1当明经络
  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如伤寒三阴三阳,皆有部署,百病十二经脉可定死生。既讲明其经络,然后用药径达其处,方能奏效。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俗传遇长桑居,授以怀中药,饮以上池之水,能洞见脏腑,此虚言耳。今人不明经络,止读药性病机,故无能别病所在。漫将药试,偶对稍愈,便尔居功,况亦未必全愈;若一不对,反生他病,此皆不知经络故也。(近世时医失口,言经络部位乃外科治毒要法,方脉何藉于此。嗟嗟!经络不明,何以知阴阳之交接,脏腑之递更,疾病情因从何审察。夫经络为识病之要道,尚不肯讲求,焉望其宗主《内经》,研究《伤寒》,识血气之生始,知荣卫之循行。阴阳根中根外之理不明,神机或出或入之道不识,师徒授受唯一《明医指掌》、《药性歌括》,以为熟此尽可通行,用药误人全然不辨。或遇明医,枝梧扯拽,更将时事俗情乱其理谈,常恐露出马脚,唯一周旋承奉。彼明理人焉肯作恶,只得挽回数言,以盖其误。如此时医,诚为可耻。
  须识扶阳
  道家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 &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今人只是爱趋死路,动云∶我有火病,难服热药。所延之医,悉皆趋承附和,不言上焦有火,即云中、下积热,及至委顿,亦不知变迁。或遇明眼之医,略启扶阳之论,不觉彼此摇头,左右顾盼,不待书方,而已有不服之意矣。生今之世,思欲展抱负,施姜附尚且难入,而丹药、灼艾之说,断乎其不可行也。)
  住世之法
  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辛卯年间,岳阳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故《素问》云∶年四十,阳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阴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即服保命丹、延寿丹,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六十三时,因忧怒,忽见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五十日后,死脉不复见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乃为歌曰∶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 寿算更如何。(先生三法实为保命之要诀,然上策人多畏惧而不肯行;中策古今痛扫,视为险途;若下策用之早而得其当,亦可十救其五。予遵行历年,不无有效、有否。效则人云偶中,否则谗谤蜂起,此非姜附之过,乃予热肠之所招也。吾徒不可以此而退缩不前,视人之将死可救而莫之救也。)
  4大病宜灸
  医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针艾故也。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如伤寒、疽疮、劳瘵、中风、肿胀、泄泻、久痢、喉痹、小儿急慢惊风、痘疹黑陷等证。若灸迟,真气已脱,虽灸亦无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牢。又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故《铜人针灸图经》云∶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仲景毁灸法云∶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余观亘古迄今,何尝有灸伤筋骨而死者!彼盖不知灸法之妙故尔。(《灵枢》论虚而至陷下,温补无功,借冰台以起陷下之阳耳。若仲景所言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脉而至于微矣,似有似无,则真阳已漓,又至于数矣,则真阴已竭,阴阳漓竭,灸亦无益。但有炎焰而无温存,宁不焦骨伤筋而血难复?非毁灸也。) 孙思邈早年亦毁灸法,逮晚年方信,乃曰∶火灸,大有奇功。昔曹操患头风,华佗针之,应手而愈,后佗死复发。若于针处灸五十壮,永不再发。或曰∶人之皮肉最嫩,五百之壮,岂不焦枯皮肉乎?曰∶否。已死之人,灸二三十壮,其肉便焦,无血荣养故也。若真气未脱之人,自然气血流行,荣卫环绕,虽灸千壮,何焦烂之有哉。故治病必先别其死生,若真气已脱,虽灸亦无用矣。唯是膏粱之人,不能忍耐痛楚,当服睡圣散,即昏不知痛,其睡圣散余自用灸膝神效,放心服之,断不误人。(以救己之心,推以救人。所谓见身说法,其言诚真,其心诚切,其论诚千古不磨之论,无如天下之不信何。)
  6时医三错
  凡阴疽及鬼邪着人,或两眼内障,此三法皆出《内经》。其疮疽本于肾虚,为阴所着,寒邪滞经,依附于骨,故烂人筋,害人性命。其法必大补肾气,壮阳消阴,土得阳气,自生肌肉,则元气周流不侵骨髓矣。今则附入外科,庸医不知,反用败毒凉药,致元气虚惫而死者,多矣。(亲见一妇人患伏免阴疽,形扁色白,大如覆盂,延一艮山门疡医,连用清火败毒药四剂,不待脓溃,一泻而死。)鬼邪着人者,皆由阴盛阳虚,鬼能依附阴气,故易而成病,若阳光盛者焉敢近之。治法大补元气 加以育神,则鬼邪自然离体。病家不知,专求符 ,此等外道决无灵验。或假手庸医,认为燥火,投以凉药,或清热化痰,致人枉死,良可悲哉。(世俗于轻浅小疾皆事巫祝,况鬼祟为殃,肯舍巫箓乎!加之医用寒凉,故尔愈者不易。)眼生内障由于脾肾两虚,阳光不振耳。故光之短主于脾,视物不明主乎肾。法当温补脾肾,壮阳光以消阴翳,则目明矣。今则另立眼科以成一家之技,只用凉剂,冰损元阳,致脾肾虚衰而死,殊不知一切病证皆有《内经》正法。后人分立十三科妄名,是以识见小者,专习一科,成一偏之见,譬之大海中认一浮沤,综理未贯,动即伤生,悲哉!
  6忌用转下
  《内经》并无转下之说,止言发散,又止言辛甘发散为阳。辛温之药达表则自然汗散,攻里则自然开通。(据先生之论谓辛甘发散为阳,故表邪解而里自和,非辛甘能攻里也,后人当活看。)非若寒苦之药,动人脏腑,泄人元气也。夫巴豆、硝黄之类能直穿脏腑,非大积大聚,元气壮实者,不敢轻用。今之庸医不问虚实,动辄便行转下,以泄六腑各气,转生他证。重则脾胃渐衰,不进饮食,肌肉消瘦而死。又俗云∶春行夏补,至秋时须服通行药数剂,以泄夏月积热,此语甚讹。(俗医惯将此数语印人耳目,夫《内经》四时调养生长收藏之道,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何等圆活,而愚人执守一说,不肯精求《灵》、《素》,良可慨也!)夫热在内,自然从五脏六腑及大小便中泄出。若以凉药泄热,吾恐热气未去一分,而元气已衰九分。尝观服转药一剂,则有五七日饮食脾胃不能复旧。况乎三焦暖热方能腐熟水谷,若一刻无火则肌肤冰冷,阳气脱尽而死矣。故《内经》止有沉寒痼冷之论,未有积热纯阳之说。纵然积热为病,一服转下便可解救。若阴寒为病,则四肢逆冷,死在须臾。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诸大热证,亦要论其大便如何。数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自是热证,然有一种面青脉急,或面黑脉微,手足厥冷者,又属阴证。此系无附之阳,必死之证,若治之早或有生者。)今人于并无以上热证,而亦概用寒凉转下,必欲尽去其热,吾不知将以何为生气。夫人身无热则阳气尽矣。此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业医者不可以不察此弊也。
  7禁戒寒凉
  夫四百八病,大约热者居多,寒者最少。无怪乎河间论火,丹溪之补阴也。但泥二子之书而不考究《内经》,堕于偏颇,害人特甚。盖热病属阳,阳邪易散易治,不死。冷病属阴,阴邪易伏,故令人不觉,久则变为虚寒,侵蚀脏腑而死。(初起不觉之证,最能害人,往往轻忽之,而一变致死者不少。)况人身之火多亦是当然,天之六气,火居其二。今之庸医执壮火食气之说,(《内经》壮火食气之说,犹炎暑盛而人气乏相火炽而真元伤,非凉药之治,亦非热药之谓,马元台不察此理,妄为注释,遗讹后学不浅。)溺于滋阴苦寒之剂,殊不知邪之中人,元气盛则能当之,乃以凉药冰脱,反泄元气,是助贼害主也。夫凉药不知害了多少人。若元气稍虚者,无不被凉药冰败而死,脾胃有伤,焉望其生。如人饮热汤及炙爆之物,从龆至髦,断无损人之理。《内经》言膏粱之变,止发痈疽,况膏粱发疽者,百无一二。故知热之养人,时刻不可缺也。若以冷水饮人,不须三日,即为腹疼泄泻,脾虚胃败矣。故燧人立法,食必用火,万代苍生得以活命。俗医大用凉剂,譬于饮人冷水,阴害黎民,良可慨也。不见当今医家,祸及子孙甚至灭门绝后,皆学术不精之报也。(医者观此切须猛省,误用凉药之害真实不爽,予见近代时医专用温平者,或延一息,终见陵替。专以寒凉攻伐,夭札人命者,诚未见其有后也。)
  8要知缓急
  夫病有浅深,治有缓急。(体认病情,而用药缓急合当,乃医家第一要着。)若急病而用缓药,是养杀人也。缓病而用急药,是逼杀人也。庸医遇病,不能必其何名,亦不能必其当用何药,概以温平试之.若缓病尚可,设遇大病则为误不小,故名养杀人。若缓病投以急药,是欲速其效,殊不知攻急则变生,所谓逼杀人也。(二者之误,今世医家比比,胆怯者蹈养杀之弊,心粗者逞逼杀之害。医本生人,乃为杀薮,悲哉!)余观京师名医吕实者,亦熟此法,但不早用,惟先用温平药调治,及至危笃,方议灼艾丹附等事,多不效,乃曰∶此天命也。殊不知救挽已迟,藏气败绝,虽灵丹妙药,无能为矣。余亲见彼治一伤寒第五日,昏睡谵语,六脉洪大,以为胃中有热,以承气下之,四更即死矣。六脉之大,非洪也,乃阳气将脱,故见此耳。治以下药,更虚其阴,则阳无所附而死速矣。若先于脐下灸三百壮,固住脾肾之气;内服保元丹、敛阳丹,饮姜附汤,过三日,自然汗出而愈。余治一伤寒,亦昏睡妄语,六脉弦大。余曰脉大而昏睡。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之治。(先生真仁人也,强治之心,余颇有之,第以人不我信,且又碍于言讷而不肯为,究非真行仁术之人,常以此自愧。)用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患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患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今时姑息成风,灸法难行,余尝叹曰∶人参虽救命之品,姜附尤有回阳之功,无如世人不识,俗医痛扫,良可慨也。)余思前证,少阴病也。发昏谵语,全似阳证,若时投以承气,岂得不死。故耳聋不呻吟,身生赤黑靥,而十指冷至脚面,身重如山,口多痰唾,时发躁热者,皆少阴证也。仲景以耳聋系之少阳,谵语归之阳明,用柴胡承气辈误人不少。夫但知少阳脉循胁络耳,却不思耳窍属肾,以耳聋归少阳,此仲景所未到之处也(耳聋仲景作宗气虚论,未尝归少阳。至于谵语,论中言神气虚者多,若阳明证中不过数条而已,先生故加贬驳,未免有意索瘢。)
  9五等虚实
  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实者不药自愈,虚者即当服药,灸关元穴以固性命。若以温平药,亦难取效,淹延时日,渐成大病。(温平之药,近世所尚,旁人称其稳当,医士习于两岐,及至变成大病,惶急错投,误而又误。总由识见不真,遂尔因循贻害。)虚病多般,大略分为五种,有平气、微虚、甚虚、将脱、已脱之别。平气者,邪气与元气相等,正可敌邪,只以温平药调理,缓缓而愈,如补中益气、小柴胡、八物汤是也。微虚者,邪气旺,正气不能敌之,须服辛温散邪之药,当补助元气,使邪气易伏,宜荜澄茄散、全真丹、来复丹、理中丸、姜附汤之类是也。甚虚者,元气大衰则成大病,须用辛热之药,浓味之剂,大助元阳,不暇攻病也。《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官桂、附子、鹿茸、河车之类是也。将脱者,元气将脱也,尚有丝毫元气未尽,唯六脉尚有些小胃气,命若悬丝,生死立待,此际非寻常药饵所能救,须灸气海,丹田、关元各三百壮,固其脾肾。夫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故伤寒必诊太溪、冲阳,二脉者,即脾肾根本之脉也。此脉若存则人不死,故尚可灸,内服保元丹、独骸大丹、保命延寿丹,或可保其性命。(单顾脾肾,乃先生学力大有根柢之论,盖肾为先天之原,脾为后天之本,资生资始,莫不由兹,故病虽甚而二脉中有一脉未散,扶之尚可延生。)若已脱则真气已离,脉无胃气,虽灸千壮,亦无用矣。(此五种证当于平时细心探讨,自然随机应变不致差讹。近世之医多尚寒凉,专行克伐,致使平气变虚,虚证变脱,及至三焦失运,神气改常,出入道乖,升降机息,而犹执邪气未尽,火热未除之说,朝凉暮削,不死不休,良可悲痛!)
  寒气堆积的部位来诊断病症 转载自 中药+食疗
  人体背后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即是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经过长期断的累积而成。) 头顶的寒气会直接堆在头顶上,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应该是硬硬的感觉。但是寒气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软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海绵垫的。头顶的寒气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一个硬硬的肿包,到医院诊断时医生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把寒气用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因而造成行动不便。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都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跛了数十年无论如何均难以想象是由于胃经的寒气所造成的。
  侧面的寒气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气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这个部位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由于寒气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气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的胖。
  由于这些废物不是人体的组织,因此会在组织之间流动,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 腿部位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通常男人较女人活动力大些,因而女人多数堆在大腿外侧,男人则大多堆在小腿肚上。这种现象即是本书前面所说寒气所造成胆经阻塞的原始原因,也就是胆经的寒气堆积造成胆功能受阻,再造成吸收的障碍。敲胆经一方面能刺激胆经,强迫其分泌胆汁;另一方面使这些堆积的废物能够流动,进而排出体外。
  寒气从人体的皮肤进入身体之后,如果所承受的寒气分量不多,同时血气充足经络畅通,则很快的身体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鼻腔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透过一两喷嚏就排出体外。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周围的温度很低,流失的热量很多,身体产生大量寒气(变质的体液),一时无法将寒气排出体外,很可能就会出现生病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身体排泄寒气时的现象。这时身体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因而使人体呈现非常虚弱的状态。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多休息,把所有的能量留给身体用来驱除寒气。
  鼻腔是寒气最常见的出口,当少量的寒气到达鼻腔时,立即造成鼻塞;分量增多时,即出现打喷嚏的症状;分量再增加时,则出现流鼻水的症状,这时的鼻水多数是略低于体温,感觉凉凉的。通常开始流鼻水就是排除寒气的尾声,鼻水流完感冒也就好了。
  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例如常见的&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当这种现象产生时,用手摸胃部,可以直接感觉其温度特别低,有时会和肚脐的温差大到 6~7℃。
  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在人体中,肺脏除了担负我们所熟知的呼吸功能之外,还是身体分布水分到各个部位的主要机构。当寒气侵入肺脏时,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这时大多数的水分一进人人体即排出体外,感觉喝水就想上厕所,小便也多数呈现清澈无味。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通常中医的望诊,黑而无光泽的脸色即是肺气虚弱的表象。随着肺气的逐渐虚弱,情绪上也会愈来愈悲观,很容易就会有忍不住想哭的感觉,就像中医书上所说的&肺主悲&。
  严格地说,寒气侵入人体时,人体只有外表缓慢的变化,并没有不舒服的症状或感觉,多数不舒服的感觉来自寒气排除的过程。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寒气排出时,症状都不一样,当然应变的对策也就不同。因此,明白了寒气的原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寒气排除的症状。
  寒气的排除
  许多人感冒时,常常会出现身体发冷的症状,寒冷的感觉像是来自身体的深处,盖再多的棉被也没有用。显然这时身体的某些部位是处于低温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会持续很久,通常都是过一会儿就不再冷了。
  前面提过身体面对寒气侵入时,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使体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释放热量来防止身体失温。这些被改变的物质也就是寒气,如果它没有被排出去就会长期存在身体里。当身体状况改善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身体会再利用相反的化学手段,将含有寒气的物质还原。由于当初改变物质时释放了热量,这时再把物质改变回来,自然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其周围组织或体液的温度下降。身体再将这些低温的体液或废气排出去,就把寒气带了出去。因此,这时会感觉寒冷来自体内,鼻尖摸起来也是冰冰的感觉,似乎和鼻尖相连的一连串组织的温度都变低了。打喷嚏或咳嗽时所呼出的气体或感冒所流出的鼻水都呈现低温的状态,不像平时打哈欠时呼出的都是热气。
  从这样的推论,显然感冒症状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身体变弱了,相反的却是身体由弱转强时才会出现的症状。许多从来不感冒的人,并不是身体真的很强健,反而是身体根本没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气,才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产生。许多脸色黑而干,明显肺虚症状的人,都是很多年没有感冒的经验,这种人从外表的症状显现出身上的寒气很重,却没有能力排除。
  这种没有能力排除寒气的人,使用任何药物都无法将经络中或深藏肺脏的寒气排出。必须先养足了血气,使身体具备了足够的能量,自己发动驱赶寒气的战争,寒气才有可能被排出。在这过程中,人类有限的医疗技术只能在最后当人体开始排泄寒气时,加上很小部分的助力。
  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寒气,对付寒气的方法,都必须回归到前面所说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血气,正确地处理每一个疾病的症状,没有什么快捷方式,更没有什么仙丹妙药。
  双腿反映全身病:脚凉肾虚脚肿脾虚
  在中医看来,头痛不能光医头,腿疼也不能只看腿。因为当肝、肾俱虚时,会在腿上有所体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医科教授陈建国建议,过了中年,男性女性都要多注意腿的变化。
  双腿冒凉气:肾阳虚
  如果你生活中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没干什么活就觉得累,双腿浮肿、冒凉气,四肢发冷,尿少而清;女性月经总是后推,量少,经常小腹胀痛或经血块多色暗等,都要引起注意,这是典型的阳虚症状。尤其是腰以下,按了凹陷不起,甚至觉得腹部胀痛更要小心。
  此种情况,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治本。不要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忌食性寒凉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豆腐、猪肉、花生、香蕉等;伴有便秘者不要进食糯米等;伴泄泻者忌食牛奶、海参、虾等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每天下午4点&6点多揉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每晚用热水洗脚后,搓两脚心,每次5&10分钟,能益精补肾。
  如果你在双腿怕冷的同时,还手脚发热,就是肾阴虚了。应多吃清凉食品,如绿豆、银耳、莲子等,也可做散步、慢跑、瑜伽、打太极等运动。
  双腿水肿:脾虚
  中医认为,肺虚、脾虚、肾虚都可导致水肿,脾虚导致的水肿尤其体现在腿。按下凹陷不易恢复、不爱吃东西、脸色灰暗,就应健脾利湿。
  饮食上,建议把山药、薏米、芡实放一起熬粥,每天早上喝一碗,同时可多吃牛肉、鸡肉、红枣、胡萝卜、马铃薯等补脾食物,忌食苦瓜、黄瓜、冬瓜、芹菜、香蕉等易伤脾气的食物。鸭肉、猪肉、牡蛎、牛奶、芝麻,易阻碍脾气运化,也不要多吃。
  另外,现代医学认为,双腿浮肿原因很多,建议先到医院看医生,千万不要盲目用药。
  膝盖凉,手脚凉:冷寒证
  如果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膝盖凉,多是冷寒证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更易如此。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既能暖身,又能舒缓疲劳。
  通过适当的按摩,也能达到暖膝盖的目的。1.摩涌泉穴,右手揉左脚,左手揉右脚,每天早晚100下,接着揉脚趾100余下。2.揉气冲穴(大腿根内侧),此穴下有一条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腿脚有热气下流感。3.肾俞穴(两边腰眼),稍用力各拍打100余下。
  脾胃及气血状况的自我诊断
  转载自 艾草堂温灸
  1.&三浊&与脾胃
  《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说多数浮肿和胃胀,腹胀之类的肿满病,与脾密切相关。体内湿浊引起的不适和病变,也大多源自于脾虚。
  这里重点说说&湿&。常常听到人们提起&寒湿&,&湿气&,&湿浊&,&痰湿&等概念,这些提法基本相当于中里老师所言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中里的提法通俗易懂,更能方便大众。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很多半成品会渗入血液,流向全身各处,成为三浊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种是脾胃不好,运化能力差,食物残渣蕴积在肠胃,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一部分废物渗入血液,成为三浊。
  这些三浊危害巨大,可能淤塞经脉血管,可能堆在肝脏促成脂肪肝,可能随血液上头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寝不安),可能堆积成脓瘤肿块,可能滋生病菌病毒等等,完全称得上是万病之源。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正好指明了方向,调治各种&湿浊&之病,健脾胃绝对是上上之选的方便法门。
  2.肌肉状况――脾主肉
  脾主肉--《内经》。肌肉松懈,没有弹性,或者肌肉少而肥肉,囊肉多,说明脾胃不好。
  一种情况是脾胃不能将食物转化成气血来濡养肌肉,未充分消化的半成品转变为肥肉,囊肉,堆在身体各处;
  另一种更差,如果脾胃很弱,甚至不能化生出足够的血气来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行,身体就会透支肌肉里储存的糖来救急(肌肉是个巨大的糖库,是身体的能量仓库),出现肌肉消烁的现象。一些大伤元气的人,比如经历化疗,放疗,大型手术的病人等等,也会因为血气严重不足,出现类似现象,他们的肉都是松垮夸的,肌肉透支殆尽。
  3.观察婴儿看脾胃
  婴儿的脾胃功能是比较弱的。粥汤类最容易消化,所以刚出生时只能喝奶,渐渐的才能喝粥,吃些细碎而软的食物,到一定程度才能吃干饭。到了儿童阶段依然爱吃甜食(脾之味为甘,甜味是脾对应的味道)。由此可见,对于脾胃虚的人,吃粥饧类和细碎而软的食物是很好的对治方法。――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有吃这类食物才觉得舒服,或嗜好甜食,就说明脾胃比较虚。
  4.嘴唇――脾开窍于唇。
  &脾开窍于唇&,&脾之荣在唇&(内经),脾胃很好的人,吃下食物没一会儿,嘴唇就会变得红润不少;反之,如果嘴唇发白,没血色,很干,爱爆皮,裂口子,明显外翻(脾不束肌)等等,就说明脾胃不好。
  5.鼻头和鼻翼。
  鼻头和鼻翼是脾胃在面部的反射区。酒为大热之物,所以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就会鼻头鼻翼发红,俗称&酒渣鼻&。
  胃经夹鼻而下,鼻翼发红的人常常是胃中有热。胃热的人通常还会容易饥饿,口臭,牙床红肿疼痛等症状――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胃经湿浊盛,气血上逆,发于头面口腔。深层原因还是脾虚。脾的运化能力不行,使食物蕴积滞留在胃,再加上肠道不是很通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积久化热化腐所导致;
  如果鼻头没有血色,特别白,是脾虚无力化生血气之象,有贫血的可能;
  如果鼻窝总是很脏,发黑,油乎乎的总象没洗干净似的,或是长疙瘩,说明胃经血气浑浊,湿浊盛,浊物沉淀在鼻翼鼻头。从美容得角度来说,真的想根除&黑头&,调理脾胃才是治本之法。
  6.腹泻和便秘。
  前面讲过,胃热的深层原因还是脾虚。有很大一部分便秘也和胃热有关,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所以出现便秘。有的人做了推腹法以后,发现排便顺畅了很多,这是因为推腹法促进了胃肠蠕动,加速了食物残渣的下行。如果配合每天敲打足三里,按摩小腿脾经,效果应该会更好。
  大便常常不成形,很稀,溏泄,这是脾胃虚寒的原因,而且很可能是脾肾双虚的情况(肾气不足就会引发各种虚寒症)。对治的方法包括温灸中脘,足三里,关元等穴,每天饮用一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温胃通经,散寒补血,利用推腹法除三浊,运脾胃等。
  7.眼袋。
  人在正常时间睡眠时,血液归肝解毒。熬夜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使血液归肝解毒减少,因此血液变得浑浊;
  另一方面,熬夜时思维活跃,大脑会调用血气维持精力,血气上行的结果是脾胃供血必然减少,消化受到抑制,因此会有更多的消化半成品渗入血液,这也会导致血气浑浊。
  胃经是血气很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从熬夜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肝胆和脾胃的相关性。下眼袋的大小,颜色深浅,暗沉还是光泽都能反映脾胃的状况。如果眼带大,浮肿,或者颜色暗沉,发黑都表明脾胃不好,湿浊盛。
  8.痘痘。
  脸上两颊容易长痘痘的地方正是胃经经过的地方。痘痘多,通常是胃经气血上逆,湿浊渗出面部皮肤的结果。靠在脸上涂抹药膏来消除痘痘,可解一时之急。就像在沸腾的饺子锅里浇点凉水,水可以暂时不扑出来,但要想根除,就必须把下面的火关掉。怎样把火关掉呢?除三浊,敲打胃经,健脾胃既可。
  9.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
  脾虚很少单独出现,总是和其他脏腑的失衡联系在一起。最常见的就是&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
  总的来说,容易烦热,爱发脾气,易怒(不发出来,憋在心里也算),便秘,容易出现咽喉肿痛干痒,舌头起泡,口舌生疮,牙龈红肿溃烂等上火现象的,多属&肝旺脾虚&型,需要疏肝健脾同步进行;
  而腹泻,大便稀软,溏泄,怕冷,精神不佳,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食欲不振的,多属脾肾双虚型。需要健脾胃与补肾固肾同步进行。
  当然了,也有肝火旺,脾虚,肾虚同时出现的,比如既怕冷又怕热,既爱发脾气又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疏肝,健脾,补肾三管齐下了。
  人体为什么要补充阳气
  艾草堂温灸
  了解了什么是阳气,大家才会意识到阳气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要补充阳气呢?
  阳气是储藏在肾里的,肾是先天之本,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阳气充足调和人才能健康长寿,精力充沛。
  现代人由于环境、生活、工作的压力,都会造成阳气严重的衰减。出现了大量的亚健康人群。现在很多疾病都可以说是阳气虚弱引发的,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就会出问题了。当健康不断被透支,身体就会告诉你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了。腰背疼痛,肩颈疼痛,感冒,失眠,容易疲劳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补足阳气也要像理财那样,需要开源节流。
  那么阳气是怎么跑掉的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劳累,精神损耗,饮食不当都会造成阳气衰减。人的一生就是阳气衰减的过程。
  24岁以前先天的阳气很足,人体的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渐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
  古人云&人过40,天过午&就是说人过40岁就好像太阳过了中午,阳气不足了。如果从年轻时就注意养生保健,学会调理身心,适当补充阳气,人的生命力就会更加旺盛,男子身强体壮,女子容颜永驻。
  手机要充电,汽车要加油,我们的身体也需要补充阳气啊。阳气就是我们人生命的动力。
  中医如何利用五行学说
  艾草堂温灸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也是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的。由于脏腑分属五行,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规律的。如肝病传脾,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到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即木侮金;影响肾,即子病及母。
  依靠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发青,喜食酸食,脉弦,则可诊为肝病;面色红,口中苦,脉洪大,可诊断为心火旺。又如,痉挛拘急抽风,根据五行归类属木病,从人体脏腑来看,可诊断为肝病;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五行归类属水病,而病位可定为肾。
  根据五行学说,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发生病变的脏腑本身,还应根据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控制疾病的传变。正如《难经》所论述的:&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脾。&
  中医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
  1. 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在灸疗中,凡是虚证,可以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如治疗肝虚证时,选取肾经合穴阴谷。此即虚则补其母,补母则子安。
  2. 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在灸疗中,凡是实证,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荥穴少府,或本经荧穴行间治疗。此即实则泻其子,泻子则母安。
  根据母子相生的关系,提出以下治疗原则:
  1.滋水涵木法,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
  2.益火补土法,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
  3. 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4. 培土生金法,即补脾(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中医根据五行相克规律,创建了以下治疗原则:
  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
  3.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
  4.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又称清肺泻肝法。
  如何理解寒湿
  我们去看中医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中医师提到湿重,或者寒湿重这个词.很多病人百思不得其解,何谓湿呢?我们到底如何理解湿这个现象或者症状呢?
  中医把"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它的几个字,大家很好理解,因为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得体内寒湿重的人太多太多了.而且,在中医里,治湿是最难的.因为它先要通经络,然后避寒,然后运动.这三项可都是慢功,所以说治湿难.那大家会问了,说了半天,什么是湿呢?
  中医的理论,大多来源于生活实践,取象比类,是最常用的手段.比如春天,万物生发,那么作为人,在春季也应该生发,对应的肝,属木,也主生发,所以春季养生的原则是养肝为主.《黄帝内经》 提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 (到庭院中散步) ,以使志生 (使志气生发)",这些都是让人体在这个季节生发.
  那么,什么是湿呢?我们向外看,可以从大自然中找到这种现象;我们再向内看,也能从自己的身体中找到相应的状况来.在夏天,大家一定经历过桑拿天吧?对,这种天气,水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停留在半空中,湿度很大,人很难受,这就是大自然中的"湿".还有一种天气现象,是"雾霾"天气,情况也有点类似.湿,往往和浊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混沌不清,尤其是"雾霾"天气,更是体现出浊来.
  湿是如何形成?
  大自然中的湿如何去除呢?第一是风,第二是热,第三是冷.桑拿天或者雾霾天,如果来一阵大风,或者大太阳一出来,或者气温骤降,湿气一定没了.大风一吹,湿气全无,这很好理解;大太阳一晒,热气一蒸腾,湿气也会一扫光;而天一冷,为何湿也没了呢?我们知道湿气,遇热,会变成气,遇冷会变成水,变成雨和雪沉降到地面.
  大自然中的湿是这样,那人体内的湿又如何表现呢?我们看看周边的人,一定不乏大胖子,这些胖子,大都脸色发暗发黑,一摸身上的肉,硬梆梆的,一捏就痛的要命.这种类型的人,不信你找中医师一看,他一定会告诉你,体内湿重,而且寒湿重.这部分人,大都是脾虚肾虚,大便不成形,浑身发懒不爱动.喜食冷饮啤酒等.
  既然我们明白了大自然中湿如何去除,那我们体内的湿如何去除,多少就应该清楚了.人体内的湿,大都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第一是经络不通,第二是身体内阳气不足.经络不通,大都是因为过食垃圾食品;而阳气不足,是过食冷饮啤酒.同时,猛吹空调均是造成经络不通和阳气不足的重要原因.
  我们先来说第一点:经络不通.经络不通,主要是由于吃了大量的垃圾食品.由于垃圾食品中,含有人体无法分解和代谢的添加剂,虽然就食品的个体而言,添加剂的含量很低,但是,人如果长期食用,就会在体内形成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们体内就会形成垃圾堆积,阻碍我们经络的畅通.同时,夏天,外界很热,大自然本来是让我们在这个季节蒸腾一下,出出汗,将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代谢出来,但我们空调一吹,垃圾被堵在体内出不来了,等到了冬季一进补,内热更是无处发泄,人必得大病.
  第二点,身体阳气不足.人体得病不外乎三条,第一经络,第二血,第三气.也就是经络+阴+阳,就这三条.打个比方,如果把北京城比作一个人体,经络就相当于北京城的二环三环四环等各条重要的路,经络不通,就是路不通;车的多少好坏,就相当于血的数量和品质(阴);路的质量好坏,就相当于人的气是否足(阳).
  为什么说湿重的人,主要是阳不足呢?人体的阳气,就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太阳.如果我们每天遇到的都是大晴天,自然就不会有湿的情况出现,大太阳一晒,湿气早就蒸发了.而人本身就是热血动物,生命之火靠的就是身体里的这一点点阳气.我们在中学都做过化学试验,如果我们想要加快试管里物质的化学反应,就要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那如果我们过食冷饮和啤酒,再狂吹空调,必然伤及我们的肠胃.我们的肠胃在吃过东西以后,本来是需要大量的血液帮助消化的,但我们吃的是凉的,吹的是凉的,给我们身体降温,必然降低了我们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和质量.如果我们是正常人,经络是通的话,湿还很好代谢掉,但我们恰恰是经络也不通,再加上我们体内阳气不足,无法气化体内的湿,无法变成汗和尿排出体外,这样,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大胖子,而且是黑胖子,因为身体里全是毒素,所以脸色发黑.如何去除寒湿?
  那么,我们怎么样除去体内的湿毒呢?答案非常简单了,就18个字:减少垃圾食品,控制空调使用,加强户外运动.
  减少垃圾食品:如果我们想要完全杜绝垃圾食品,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超市里卖的大都是垃圾食品,我们总不能自己找个地方去种粮食和蔬菜吧,既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垃圾食品,我们自己就可以选择我们应该吃什么了;
  控制空调使用: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夏天一年比一年热,如果我们没有空调,在家里还好办,穿的少点,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办公室里,汗流浃背总是不行的.但要记住,空调这东西,还是要尽量少吹;
  加强户外运动:生命在于运动.看看大自然中那些野生动物,奔跑的羚羊、鹿,那些.....,没有一个是湿重的.而动物园的动物呢,一个个体重都超标了, 一些朋友要问了,如果我经络已经不通了,该怎么办呢?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等方法,去打通经络吧!湿和毒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人们才常说湿毒湿毒的.人体的湿一但去掉了,体内的毒素自然也就少多了,人还会得病吗?
  解析五脏之毒 艾草堂温灸
  在中医看来,我们体内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例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然后由五脏供养的、筋骨、肌肉、神经也就跟着一起衰老了。虽然毒素深藏,但它们在身体表面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不同的样貌代表毒素藏在哪里,现在,我们要找出毒素的藏身处,尽快把它赶出身体。
  如果肝脏有了毒素
  表现在
  1.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是向下凹陷。中医认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脏蓄积时,指甲上会有明显的信号。
  2.乳腺出现增生,经前乳腺的胀痛明显增加。乳腺属于肝经循行路线上的要塞,一旦肝经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随即产生,尤其在经血即将排出时,会因气血的充盛而变得胀痛明显。
  3.情绪容易抑郁。肝脏是体内调控情绪的脏器,一旦肝内的毒不能及时排出,阻塞气的运行,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
  4.偏头痛, 脸部的两侧长痘痘,还会出现痛经。脸部两侧以及小腹,是肝经和它的搭档胆经的&一亩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畅快,自己的后院就会先着火。
  怎么排毒更顺畅
  1.吃青色的食物。按中医五行理论,青色的食物可以通达肝气,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作用,属于帮助肝脏排毒的食物。中医专家推荐青色的橘子或柠檬,连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柠檬水,直接饮用就好。
  2.枸杞提升肝脏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还应该提升肝脏抵抗毒素的能力。这种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时以咀嚼着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按压肝脏排毒要穴。这是指太冲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脚交替按压。
  4. 眼泪排毒法。相较于从不哭泣的男人,女人寿命更长,这不能不说和眼泪有关系。中医早已有了这个认识,而且也被西方医学所证实。作为排泄液的泪液,同汗液和尿液一样,里面确实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生化毒素。所以,难受时、委屈时、压抑时就干脆哭出来吧。 对于那些&乐天派&,周末的午后看一部悲情的电影,让泪水随着情节流淌也是一种主动排毒方式。
  如果心脏有了毒素
  表现在
  1. 舌头溃疡。中医认为舌和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溃疡长在舌头上,通常认为是心脏有内火,或是火毒。
  2. 额头长痘。额头是心脏管辖的一个属地,心火旺盛成为火毒时,这个属地也会沸腾,于是此起彼伏地出现很多痘痘。
  3. 失眠,心悸。心脏处于不停的工作中,当火毒停留于心而无法排除时,睡眠不会安稳。
  4.胸闷或刺痛。心脏内出现瘀血也是一种毒素,就像是在公路上堵车,轻一些的是胸闷,重一些的则会出现刺痛。
  怎么排毒更顺畅
  1.吃苦排毒。首推莲子芯,它味苦,可以发散心火,虽然有寒性,但不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一向被认为是最好的化解心脏热毒的食物。可以用莲子芯泡茶,不妨再加些竹叶或生甘草,能增强莲子芯的排毒作用。
  2.按压心脏排毒要穴。这是指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按压这个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3.绿豆利尿排毒。绿豆可以通过利尿、清热的办法,来化解并排出心脏的毒素,但吃绿豆时要用液体的形式,例如绿豆浆或绿豆汤,绿豆糕的效果会差一些。
  心脏最佳排毒时间
  中午11~13点是心脏最强的时间,可以吃些保心、助排毒的食物,例如茯苓、坚果、黄豆、黑芝麻、小枣、莲子等。
  如果脾脏有了毒素
  表现在
  1. 面部长色斑。长斑的女性通常消化系统能力弱一些。
  2. 白带过多。脾主管体内排湿,如果湿气过多,超出了脾的能力,就会出现体内湿气过盛,白带增多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3. 脂肪堆积。脂肪在中医里另有一个名字:痰湿,是由于脾的消化功能不佳,不能及时把垃圾毒素排出体外而产生的。有效的减肥必须围绕恢复脾胃正常代谢痰湿的主题来做,否则就会反弹。
  4.口气明显,唇周长痘或溃疡。口唇周围都属于脾,当脾中的毒素无法排出体外,蓄积的毒素就要找机会从这些地方爆发出来。
  怎么排毒更顺畅
  1.吃酸助脾脏排毒。例如乌梅、醋,这是用来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体外。同时酸味食物还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2. 按压脾脏排毒要穴。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脚交替做。
  3. 饭后走一走。运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过需要长期坚持,效果才会更好。
  脾脏最佳排毒时间
  餐后是最容易产生毒素的时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时的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会积累很多。除了饭后走一走,因为甘味健脾,还可以在吃完饭1小时吃1个水果,帮助健脾、排毒
  如果肺脏有了毒素
  表现在
  1. 皮肤呈锈色,晦暗。中医认为肺管理全身的皮肤,皮肤是否润泽、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当肺中毒素比较多时,毒素会随着肺的作用沉积到皮肤上,使肤色看起来没有光泽。
  2.便秘。中医认为,肺脏和大肠是一套系统,当上面肺脏有毒素时,下面肠道内也会有不正常淤积,就出现了便秘。
  3.多愁善感,容易悲伤。毒素在肺,会干扰肺内的气血运行,使得肺脏不能正常舒畅胸中的闷气,被压抑得多愁善感起来。
  怎么排毒更顺畅
  1 萝卜是肺脏的排毒食品。在中医眼中,大肠和肺的关系最密切,肺排出毒素程度取决于大肠是否通畅,萝卜能帮助大肠排泄宿便,生吃或拌成凉菜都可以。
  2 百合提高肺脏抗毒能力。肺脏向来不喜欢燥气,在燥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积累毒素。蘑菇、百合有很好的养肺滋阴的功效,可以帮肺脏抗击毒素,食用时加工时间不要过长,否则百合中的汁液会减少,防毒效果要大打折扣。
  3按压肺脏排毒要穴。有利肺脏的穴位是合谷穴,位置在手背上,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
  4排汗解毒。肺管理皮肤,所以痛痛快快地出一身汗,让汗液带走体内的毒素,会让我们的肺清爽起来。除了运动以外,出汗的方法还可以是热水浴,浴前水中加一些生姜和薄荷精油,使汗液分泌得更畅快,排出身体深处的毒素。
  5深呼吸。每次呼吸时,肺内都有残余的废气无法排出,这些废气相对于那些新鲜、富含氧气的空气来讲,也是一种毒素。只需几个深呼吸,就能减少体内废气的残留。
  肺脏最佳排毒时间
  肺脏最强的时间是早7点~9点,此时最好能够通过运动排毒。在肺最有力的时候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强健肺排出毒素的功能。
  如果肾脏有了毒素
  表现在
  1. 月经量少,或经期短,颜色暗。月经的产生和消失,都是肾功能是否旺盛的表现,如果肾脏中有很多毒素,经血就会减少。
  2. 水肿。肾脏管理体内的液体运行,肾脏堆积毒素后,排出多余液体的能力降低,就出现了水肿。
  3. 下颌长痘。脸部下颌部位由肾管辖,肾的排毒不足,多余的毒素会表现在下颌部位。
  4. 容易疲倦。身体内的毒素消耗了肾的能量,肾脏提供的能量减少,于是出现体倦,神疲思睡,四肢无力。
  怎么排毒更顺畅
  1. 肾脏排毒食品:冬瓜。冬瓜富含汁液,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肾脏增加尿液,排出体内的毒素。食用时可用冬瓜煲汤或清炒,味道尽量淡一些。
  2. 肾脏抗毒食品:山药。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很好的一种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过的山药,补肾抗毒的功效会相应增强。
  3. 按压肝脏排毒要穴:涌泉穴。这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经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显。涌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处(计算时不包括足趾),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觉即可,以边按边揉为佳,持续5分钟左右即可。
  肾脏最佳排毒时间
  肾脏最适合排毒的时间是早晨5~7点,身体经过一夜的修复,到了早晨毒素都聚集在肾脏,所以早晨起来最好喝一杯白水,冲刷一下肾脏,将毒素排出体外。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及防治 艾草堂温灸
  &风湿&,在传统医学的诊断中,被纳入&痹证&的诊断范畴。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的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病症。中医痹症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及老年性骨关节炎等。
  中医学认为,风寒湿痹证以肝脾肾亏虚为其病本,风寒湿痰瘀为其病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病变机制可归纳为&虚、邪、瘀&三者。
  &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关节皆赖肝肾精血濡养。筋损伤肝,骨损伤肾,肝肾损伤则筋骨失养,肌肉不充。
  &脾为后天之本,主气血生化&。老年人为多虚之体,脾胃虚寒、肾阳虚最常见;阳气虚于内,不能温运气血,充养脏腑;阳虚于外,不能卫外御邪,故易患病,且往往缠绵难愈。所以肝肾脾气血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
  &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对肌体的反复侵袭,瘀阻经络、气血,形成骨节僵硬肿胀、畸形,日久难复。总之,由于本病顽固,病程长久,治疗上须以滋补肝肾、补气益血、调补脾胃为主,佐以祛风燥湿、活血祛瘀、通络化痰、宣痹定痛的治疗大法,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
  艾草堂温灸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注重养生了,也注意到脾胃在每个人的健康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量来生活、工作,也就是说脾胃是健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大家都认识到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调养脾胃的根本是合理饮食!
  可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说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养护脾胃如何好好吃饭,而是天天在讲虚和补&&补血补气补肾补心,总之只要说到养生就是一个字&补&。补字经现在很多专家们的渲染和宣传,令老百姓歪曲和误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其实&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摄住,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不无谓的失散。比如说你是个先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摄方法得当,保存自身的现有的能量,帮助自己平衡阴阳,疏导血脉,就是补就是养,你的身体不一定就很不好。而一个身体先天很好,很壮实的人,饮食无度、夜夜笙歌,淫欲无度,每天都吃补品补药,就像服用兴奋剂一样,给身体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其实他自身的机体已经难以平衡阴阳,也无法固摄能量,在他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气与精气后,他会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先天的精气神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您只知道支出,而不知道积存,如何能够长久,一但存款花完了,您不是乞讨就是饿死!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
  那么怎样补养气血固摄能量呢?
  先来说说气血从哪里来吧!我们认为血从心脏里来,这是片面的了解,心脏只是管理血脉的而非血的源头。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胃经主血。就是说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胃腐熟,然后经过脾来将全部精华上输给心肺等脏器。所以脾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况,知道各个脏腑对气血的需要来保障供应。又被称为仓廪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脏的后勤部长,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脾胃合起来就是气血的来源。
  既然脾胃是气血的来源,那么就说明食物是气血的原料而非是药物和补品,因为胃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吃饭、活下去,而不是为了吃补药吃补品才长出来的。血的真正来源是脾胃,养气血就是要好好的吃饭,补血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食物来补。
  胃气的强弱直接关乎到病情的轻重。《黄帝内经》在平人气象论中写道: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者曰逆,逆者死!就是说正常人的脉气都来源于胃,所以说胃气就是正常人的脉气。人的脉象中如果没有胃气,那就叫做&逆&,逆就是会死亡!
  所以胃气虚弱就可以直接引发多种疾病,因为胃气虚弱直接的结果就是气血不足,而气血不足才会百病缠身。其实补气血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秘方绝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好好吃饭!
  好好吃饭究竟是该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的问题了!《黄帝内经》中的原文:&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就是说人生存是依靠饮食水谷为根本。水谷的精微都是由脾胃制作成气血输布到全身的,所以断绝了水谷,人就要死亡。&水与谷米&这里没有说肉、蛋、奶、补药&&..就是说了粮食,五谷杂粮!粮食都是植物的种子,最精华的最有生机的部分,吃下去就会生成血。粮食,也就是我们每天的主食才是气血的主要原料。
  就像人的脸上鼻翼两侧各有一个穴位叫迎香穴,就是说鼻子用来嗅,可以闻到味道,所以叫迎香穴,这个穴名就是它的功能和职责。在嘴角的两边各有一个穴位叫做迎粮穴,看看这个穴位的名字您该明白了吧,为什么这个穴位不叫迎鱼、迎肉、迎菜、迎果?而是叫&迎粮&?就是说明了粮食的重要性,嘴是要用来吃粮食的!!粮食是人活下去的最主要的能源!
  看看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的饮食法则: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就是最好的说明。五谷是养命之根本,被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其它的蔬、果、畜都是辅助和补充。
  从今天起就好好的吃主食,而且是要多吃一些五谷杂粮、豆类,少吃那些精加工再加工的东西。用小米、江米、大米、黑米、麦仁、玉米仁单独或搭配着,加入些豆类、莲子、薏米、芡实、百合或是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熬粥,或是用打糊机打成米糊来食用,更有利于消化吸收。不过可不要贪多,适量的搭配,一两样米加上一两种豆类或坚果就可以,豆类和坚果不要太多否则油脂太大,肠胃负担也会增大,反而无法吸收。
  有了足够的主食后就可以搭配着吃一些应季的,新鲜的,最好是本地生长的蔬菜和水果。因为应季和本地的蔬菜水果才是最适合您的体质和脾胃的好东西。因为每个季节生长的植物一定是顺应这个季节气候、温度、五行属性等各方面的需要的,我们在食用之后才能够真正的受益。
  再一个就是要吃的全,什么是&全&呢?就是要把果实、根、茎、叶的蔬菜种类都吃全了,这样才是营养均衡。不要一味的多吃各种肉类、海鲜,认为这样很补养身体。其实黄帝内经早就告诉了我们:鱼生火、肉生痰。黄帝内经中就直接指出经常大鱼大肉的人,体内的邪气会难以疏泄,产生内热,身上就会长疮疔、湿疹、溃疡、痔疮。
  请朋友们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脾胃,好好的养护它,感恩它,尽最大努力来维护它吧艾灸一处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用艾灸治病花钱少、操作简单、效果好,对大多数常见病、慢性病和骨伤疼痛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艾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一个部位施灸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这在西医是不可能实现的。
  非常常见的普通感冒,主要是流清鼻涕。炙法:点燃一根艾条,将燃着的一端悬在皮肤上,距离以自己能耐受艾条燃烧的温度为宜。刚开始艾灸距离可以远一些,习惯之后距离可以缩短。接下来移动艾条,从迎香穴开始,沿鼻梁上行到印堂穴,在印堂穴多停留一会儿,再沿眉毛到太阳穴,这样反复多次,直至灸到皮肤潮红。这是艾灸的一种手法,叫温和灸,对皮肤没有伤害。这个过程中鼻子不是有很热的感觉,反而感觉有些凉,这才是灸透了。此时的效果最好,基本是一次搞定。
  坚持炙下去还可以把感冒和鼻炎一起冶好!可以加强迎香穴,印堂和大椎的艾灸,这个穴位在鼻子的旁边,对治疗鼻子的疾病有作用。可以在这个部位施雀啄灸,就是在艾灸过程中把艾条对着这个部位上下移动,像鸟雀在啄食。时间大约15分钟。除此之外,还要加炙一个穴位&&肺俞穴。肺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能震动心肺、破气机,对肺经及呼吸道疾病都有效,可以治疗咳嗽、气喘、鼻塞。这个穴配上迎香穴,可以加强疗效。肺俞是背上的穴,具体点说,是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如果是自己给自己艾灸,可以买一个艾灸盒,或者自己做一个艾炙盒,这样就可以一边艾灸一边做其他事情了。我在家经常这样,非常方便。
  弄不清楚穴位的位置,怕灸错了地方?不要紧,艾灸这个方法有一个极大的方便,就是不需要知道穴位精确的位置。这和针刺不一样。针刺是刺穴位的一个点,对于没学过中医、不了解经络和穴位的人来说,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而艾灸是灸包括穴位在内的一小片,不懂中医和穴位的人也能给自己用。又艾灸了一周多。最后不仅感冒好了,反复了好几年的鼻炎问题也不见了。
  艾灸了一处,治好了按理说应该两次治疗的病,以后可以经常这样做,还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给自己艾灸,一方面是治病,一方面是为了让健康更长久。
  艾灸治疗急性病可以立竿见影
  有些病人还是对中医不太相信。他们会问,中医治他们的病好不好,快不快?艾灸、针刺、按摩等等方法都是帮助人体打通经络,激发本能,让气血可以顺畅,用人体的正气对抗病邪。有人觉得中医治了半天,到头来感觉模棱两可,不如西医开两瓶药来的快。这是错误的看法。
  中耳炎:耳朵疼,耳道流脓,耳朵总像有什么堵着似的,还有耳鸣和听力下降,这都是中耳炎的典型症状是化脓性中耳炎。
  治疗上,是以解毒利湿、通络排脓为主,可以采用吹灸法灸耳内阿是穴。
  吹灸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效果很好,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有报道说:&用吹灸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全部有效,病程1~2年,治疗时间1~2周。&
  这种方法和平常用艾炷和艾灸条的灸法不同,具体的方法是:用纸卷成一圆锥形,圆锥形的头部细的部分要留一个0.3~0.5毫米大小的口。治疗时病人手握纸筒,侧低头,把艾条对准纸筒大口,用口吹艾条,使燃烧的热能和艾烟顺着纸筒进入耳道,热度以患者可以忍受为宜。每天1~2次即可,每次时间不限,以病人感觉舒服为度。
  在治疗前,先用棉签蘸3%的过氧化氢液擦洗了外耳道,将脓液清除干净。然后操作吹灸法,还有几点注意事项:一是纸卷的长度以3~5厘米为佳,免得热量分散;二是吹灸时要长吸气,缓呼气,这样热量均匀,也能避免大出气将艾灰吹入耳内。
  中耳炎一般情况下艾炙一周多左右就可以治好,可见艾灸治病并不比西医慢,而且治病的过程无痛,花费也很少。艾灸治病用的是艾草纯阳的药性和艾草燃烧时的火力,这都阳性的力量。从阴阳的观点看,静为阴、动为阳,阳性能量具有活跃、发散的特点,能迅速穿透肌肤、打通经脉。所以,用艾灸治疗病根较浅的急性疾病是特别有效且迅速的。
  用艾灸还可以治好很多女性的妇科疾病,比如宫颈息肉、子宫肌瘤、盆腔炎等等。这些疾病如果换做西医治疗,多数是要手术的,而且不能保证不会复发。可是艾灸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息肉消除了,肌瘤消失了,炎症不见了。不用吃药,也不用手术,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
  艾灸的方法治疗这些疾病,主要是整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单纯是哪儿痛治哪儿,而是用艾灸的方式提高了正气,病邪就会不攻自破。
  艾灸治慢病没有副作用
  现在富贵病、生活习惯病都是和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关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等。这些病在三四十年前都是少见的,那时吃的、穿的、住的,都比现在差远了。那个时候多见的是营养不良,是寄生虫病。因为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差,疾病谱是以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而现在呢?家家户户富裕了,肉吃得多了,杂粮五谷吃得反而少了;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干体力活儿了,反倒肥胖了,&闲&出心脑血管病了。这都是好日子带给我们的坏毛病。
  六十年代,那时候生活节奏慢,但遇到的都是&快病&。四十年过去了,这个情况反过来了&&生活节奏快了,病却变成&慢病&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炎症,甚至是癌症。看得多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现在人平均寿命是72岁,可是三四十岁就得了病,到最后也治不好。想想看,这一辈子有一半是和病一起过的。尤其是得了糖尿病、痛风一类的疾病,平时想吃又不敢吃、不能吃,多受罪啊。
  很多得了高血压的病人,有些平时工作很忙,常常一个会开完,发现吃药的时间就错过了。总忘记按时吃药。西医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很精确的,什么药多久吃一次,一次吃多少,吃多久,这些都有限制。如果不按照医生说的吃,血压就控制不住。吃少了,血压降不下去;吃多了,出现各种副作用,比得了高血压还要可怕。
  艾灸的方法应该适合这类工作较忙又忘记吃药的人。买两个单眼艾灸盒,再买两盒艾灸条,每天一次,用悬灸法艾灸足三里、绝骨、涌泉。这个时间可以选在晚上下班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或者是睡前,什么也不影响。
  足三里和绝骨这两个穴位要交替施灸,每次灸20分钟就可以了。开始时是每天一次,血压稳定之后,改为每周2~3次。这两个部位可以用艾灸盒来施灸。
  单眼的艾炙盒通常是用在四肢上,由于四肢的穴位都是成对的(左右都有),所以买时都是一对一对的。还有三眼和四眼的炙盒,这几款适合腹部、腰部、背部,这些地方穴位密集,艾灸一次可以灸好几个穴位。
  如果想见效快,也可以开始时用化脓灸。待灸疮破溃出脓之后,再用温和灸来维持。
  艾灸足底的涌泉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对促进血运有很大的帮助。艾灸涌泉的时间不用太长,10分钟左右就可以。可以在洗脚后、睡觉前做。不过灸的时候要留意别烫伤,不然会影响走路。
  有人会问艾灸时间长点会不会像吃西药一样出现血压降过头的情况呢?当然不会,可以放心大胆地灸,只要自己觉得舒服,时间长点也无所谓。艾灸降压有个好处,它是双向调节,能让高压降低,也能让低压升高。艾灸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正气,让血压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上,没有任何副作用,对谁都一样。不仅调血压是这样,调血糖、调阴阳都是这样,绝对不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很多相信中医,相信艾灸,用中医的方法给自己治病的人,可能都是这样信任上中医的。现在有慢病的人多了,很多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就更需要一种能长久使用、没有副作用的方法。用个时髦的词,就是&原生态&,用人工合成的药物、用手术,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医,求助天然的草药和人体的自愈本能。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是这么治病的。
  做自己的上医,把未病灸出来
  《黄帝内经》里说,上等的医生应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现在给人治病的医生,都不是上等的医生。因为病人来找他们的时候,都已经患上某种疾病了。就算医生可以手到病除、药到病除,都是在治已病,最多算是手段高明的中等医生。不过,这不是医生的过错。大家想想,没病没灾的,谁会去医院找医生说,&大夫,你给我看看未病吧!&这太可笑了。
  真正能找出未病、发现未病的,并不是医生或者各种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有&找未病&这个意识。对自己的健康比较重视的人会定期体检,这是个好习惯,我非常提倡。而且不止中老年人,年轻人更需要,因为很多中老年时期的疾病其实年轻的时候就有表现了。现代医院讲究的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
  体检对找到未病有帮助,可体检不是万能的。现在医院的体检都是用化验、拍片等西医的手段,大部分都是通过数值的比较来判断。体检能查出来血糖、血压高不高,骨质密度是不是降低了,但是查不出来体内是不是有寒邪或者暑湿等病邪。血糖、血压、血脂等等都是身体对疾病的反应,说白了,能查出这些异常的时候,病邪已经开始破坏我们的身体了,已经迟了。而中医讲的&未病&是找病因、找病邪,是把破坏健康的元凶找出来。怎么找?我的办法就是用艾灸。
  艾灸找病是活用了其通经络的作用。经络是气血的通路,也是病邪通路。病邪进入身体,一方面和正气争斗,一方面会在经络和脏腑中潜伏下来。也许一时三刻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积少成多,正不压邪的时候,病就表现出来了。而艾草的药性和灸火的热力是阳性的,有生发的特点,会在经络里巡行,就像巡逻的警察。一旦发现哪里潜伏着病邪,它们就起到卫士的作用,把沉淀潜藏的病邪搅动起来,顺着经络到达脏腑而排出来。比如我们艾灸中脘穴,如果肝、脾、胃肠等有潜伏的疾病就会出现通窜。哪里有病,就通窜到哪里。
  艾灸找病的作用比化验、拍片强得多,它不但能找,还能治、还能养。学会了艾灸,就像请到了一位高明的全科医生,从诊断、治疗到保健,一次都搞定了。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学会这种方法,自己做自己的上医,再也不用上医院。
  艾灸的最终目的是打通经络,让气血畅行
  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10条标准,有身体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不过,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天人合一,这是《黄帝内经》里面的话。这个&天&指的是大自然,意思就是人要是能和自然一样,就是健康的。打个比方,人体就像是大地,经络是大地上的河流与小溪,气血是流淌的河水。河道畅通,水流顺畅,健康就不会出问题;反过来,如果河道哪里被淤泥石块阻塞了,那里就要发水,下游就要干涸。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生病了。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大家都有生病的体会。有些病是急病,比如下雨天淋雨着凉了,第二天就会发烧感冒;而有一些病比较隐蔽,从病邪入体到发病要几个月,甚至好几年。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们人体的正气和病邪作战失败的结果:病邪阻塞了经络、损害了脏腑,人就不健康了。
  有一个病人,他得了二十多年的肠炎,他的病根就是寒气侵害了胃肠。艾灸是寒气的克星,他用艾灸治疗。他自己反映,艾灸的第二次出现了咽喉干的现象,尤其是上颚干痒,之后症状越来越严重,扁桃体也开始疼痛,变成暗红色了。他担心把身体灸坏了,这是正常的反应。我们想把病邪赶走,可它不可能乖乖就范,肯定要抵抗,抵抗不过还要逃窜,所以会出现肠炎之外的疾病。艾灸之后多喝些温水,一来润喉,二来可以帮助排毒。如果扁桃体疼痛比较严重,可以在大椎穴针刺3~5下,然后拔罐,拔出瘀血。再艾灸的时候,这个症状就会改善了。
  用艾灸治病,主要是想用艾灸打通人体阻塞的经脉、用阳气滋润虚弱的脏腑。气血充足了,正气才能对抗病邪。而且通经络、补阳气不仅能治病,发现活用它们还能找到疾病,甚至一些很小的疾病也能找到。这是按摩、放血、拔罐、导药等等方法不具备的,因为艾灸不仅调用人体自身的力量,还借用了艾草的药性和灸火的热性。人体的元阳之气如果损耗了,是不能再生的,只能补充,而药性和热性都是强大的外援,所以我一直很推崇艾灸这个方法。
  灸感的强弱代表了经络阻塞的程度
  艾灸这种方法用的人很多,但每个用过的人感觉都不一样。有的人感觉很明显,见效很快,而有的人则相反。
  有一个辽宁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不到30岁。他说自己从10岁左右开始长期手淫,并且曾经在凉地方坐过很长时间。2000年开始有小腹抽痛症状,2003年初得了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至今未愈。曾被诊断为肾阳虚,脾胃功能弱,胃胀得像里面装了一个大皮球。他从10岁左右到现在一直不敢吃凉东西,包括常温的水果、饮料等,一吃凉东西就容易胃胀,容易大便不成形,拉稀。白天易疲劳、易困、记忆力差,胃胀、食欲差、吃少量即饱。手脚怕凉,特别是脚,3月份还穿着厚棉鞋。小腹时有抽痛,睾丸时有抽痛,脚受凉后抽痛加剧,腰背痛,腰在站的稍长时间后就酸痛,小腹、睾丸、腰背的症状在手淫或有长时间性冲动后加剧;小便无力,尿后有余沥,手淫易早泄,性快感没有以前强烈,有时感觉胸闷气短,深呼吸不能像以前那样吸到底。这个小伙子2007年接触艾灸,目前自学艾灸,并在家用艾条灸治疗。他说周身经络无论灸哪个穴位都没有灸感,例如灸命门时脚无热感,灸左右肾俞时两侧小腹无热感等。在用艾条灸时,只是灸穴位热,没有灸感传导。他还在气海、中极、关元做过几次隔姜灸和隔附子灸,也无灸感。
  他属于那种灸感弱的类型。这样的人多是经络不通,有些是先天,有些则是因为病邪入体太久,气滞严重而阻塞经络。他的情况应该是后者。有的人可能还不太了解什么是&灸感&。解释一下:灸感是灸法的术语,是指病人因施用灸法而出现的温热或麻木、虫子爬行等感觉,有时也可向某个方向传导或扩散。
  具体些讲,灸感有七种感觉:
  第一是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第二是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第三是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
  第四是局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
  第五是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
  第六是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
  第七是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这些都是灸感。
  我们最期待出现的当然是第六、七种感觉,这说明艾灸的纯阳之气沿着经络传导了。
  比如腰痛艾灸肾俞穴或八髎穴,会感觉到有一股热流,或是酸、麻、胀、痛、冷、重等非热感觉顺着经络蔓延,可能会传导到委中穴或承山穴,这就是气至而有效。
  在《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灸罢二穴&&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可见灸感并非局限在施灸的部位,而是会沿着经络传导的。
  灸感的强弱一般代表了经络阻塞的程度。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的经络通畅,作用立竿见影,见效快;不过没有灸感也不是就没有效果,而是表示经络中邪气淤积严重,需要一点时间开淤散阻,作用慢一些。
  艾灸是个坚持的过程,如果你一直是坚持治疗且没有效果,那么你可能就不适合这种治疗方法,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劝你放弃这种治疗方法,用其他方法试试。
  不过,还是建议你坚持下去。也许艾灸没有达到你预期的疗效,但你用艾灸肯定也改善了很多的症状,包括你自己的免疫功能。至于灸感,不一定没有灸感就没有效果。灸感主要是代表经络是否敏感,有的人刚刚艾灸就有很强烈的灸感,有的人艾灸很久了,也没有灸感,这样的人多数属于经络迟钝型。敏感型和迟钝型都可以用艾灸治疗,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敏感型的疾病康复会快些,而迟钝型的或许疾病康复慢点。但是也会有灸感和你自己的体会,起码局部灼热也是灸感的一个范畴。通过这段时间施用的艾灸,整个人的机体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起码你现在的身体应该比你艾灸前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不是吗!
  根据灸感的传导可以找出经络里的病
  咱们继续说说灸感的问题。
  上面那个辽宁小伙子是属于经络迟钝型的,灸感不明显,而有的人则正好相反。经络敏感的人,艾灸后的效果很明显。
  有位女性她患有肠易激综合征(每日便后右下腹痛,白天也会痛一段时间)和痛经(刚来的半天痛),她艾灸大椎、命门、中脘、神阙、关元、中极、子宫和足三里。隔天灸(各穴5~10分钟,经期停)灸了1个多月,感觉很有效果。首先痛经好一些了,来的时候小肚子痛1个小时左右就好了。而且体力越来越好,右下腹痛也有所减少。这两天疲劳过度病情有些反复,但是她已经看到了希望,会坚持下去!
  体验过针灸的人可能有体会,如果取穴准确、到位,有的人会有很强的针感。在环跳穴扎针时,就有病人说:&哎呀,这针像一股电流,一下子就通到了脚底。&艾灸也是这样,会有痛的感觉,说明经络里有病邪,有不通的地方。因为&通则不痛,通则不痛&嘛。坚持艾灸,经络彻底疏通之后,就不会再痛了。
  艾灸有找病的作用,灸感的传导也可以认为是找病的一种方式。哪条经络不通,病邪就在哪条经络里潜伏着。可以说,灸感是检验经络通畅程度的试金石,它找的是经络的病,而不是脏腑的病。要说明一点:这个经络不仅仅是十二正经,也包括奇经八脉,&经络&是泛指。
  艾灸中极有痛的感觉,说明中极所属的任脉有寒或气在这里瘀堵;痛得不厉害,说明堵得不严重,所以继续用艾灸通经络就能好。而艾灸其他穴位没有这种感觉,就说明其他经络没有瘀堵,是健康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她没有艾灸中极,没有发现任脉里有病,结果会怎么样?病会越积越多,最后把任脉的一部分给堵住。气血不流通,失去供养的那个脏腑就要得病。等到那个时候再医治,就不像现在这么简单了。所以说,艾灸找病非常有用,能帮我们找到不起眼的病,减少以后的病痛。
  艾灸找病还能通过经络对应到脏腑,找出脏腑里的病。这方面的内容我在后面的文章会详细地说。
  排病反应就是病邪在别处找到了出口
  不谈医理和观念,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疾病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这就是&排病反应&。
  排病反应是中医的说法,西医是不讲的。为什么呢?这和治疗的出发点不一样。
  中医是利用人体的本能来对抗病邪,体内的正气和病邪之气交战,把邪气赶出去,这才有了&排病&一说。所以说,中医治病是从内而外把病邪赶出去。
  而西医是利用药物、手术等外界手段,属于正气、邪气之外的第三方,是从外向内治病。西医除了对付邪气,要是遇上碍事的正气也不客气,统统消灭掉。正常的机体功能被压制了,就会出现其他不良的反应,这就是西医说的&副作用&。
  从这个比较上不难看出,排病反应是好的,是有正面意义的;而副作用是不好的,是不想让它出现的。
  比如有的患者治肝病,疗程中出现失眠、情绪起伏、爱生气等反应; 有的患者治风湿,结果全身发冷,又打喷嚏又流鼻涕的,好像是感冒了等等反应。病邪不会老老实实等着正气把他们消灭,它们会在经络里到处跑,所以治这儿的病,病邪可能在那里跑出来。这是病邪找到了一个出口,我们看不见的&病&从那里被排出来了。
  除了上面的几种典型表现,还有很多病人出现过发热反应。发热属于全身的综合性反应,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而非感染或炎症的表现。病人一般是高热,体温在39℃~40℃,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治疗方法:
有哪些症状
今日坐诊大夫
杜娟主任医师
擅长:色素性皮肤病特别是白癜风的诊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及痤疮的诊治...
酒渣鼻&是怎么引起的?
酒渣鼻&如何治疗?
酒渣鼻&吃什么好?
酒渣鼻&病人的经验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脾虚肾虚怎么调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