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应该注意什么啊,据说这个病不是很好治疗痛风啊,平时的注意事项比较多啊,是不是啊?

病人除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适当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脑)、骨髓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不吃;鱼虾类、菠菜、豆类、蘑菇、香菇、香蕈、竹笋和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数蔬菜、各种水果、牛奶和奶制品、鸡蛋、米饭、糖等可以吃。

②多饮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因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小便尿酸浓度及小便的酸碱度有关,必要时可服用碱性药物,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③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

④节制烟酒,尤其不能酗酒,特别是啤酒。

⑤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

(2)妥善处理诱发因素

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大剂量噻嗪类(一些复方的降血压制剂中如复方降压片、常药降压片和北京降压0号等均含有小剂量双氢克尿噻,长期应用时需注意)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
(3)肥胖者要积极减肥,减轻体重,这对于防止痛风发生颇为重要。
(4)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人参加较强的体育锻炼。

(5)苹果醋加蜜糖 

这是西方传统的治疗方法,经多项临床测试证明有效。苹果醋含有果胶、维他命、矿物质(磷和钾)及酵素。苹果醋的酸性成份具杀菌功效,有助排除关节、血管及器官的毒素。经常饮用,能调节血压、通血管、降胆固醇、亦有助治疗及痛风症。饭後可将一茶匙苹果醋及一茶匙蜜糖加入半杯温水内,调匀饮用。

}

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守饮食原则如下:

      一个盘子,铺上艾蒿,丝瓜一个切片,摆在上面,蒸 大约四十分钟,喝盘里的水,保证告别痛风,我一个台湾朋友告诉我的,你们试一下.艾蒿的量手抓一把,无严格要求,先大火烧开,后小火,都没有毒,不要怕苦就行。
   (痛风) 用乌龟壳*15克,黑木耳10克,煎成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服5~7天,忌动物内脏、鲤鱼、酸物。
    痛风的症状一般是半夜或清晨急性发作,有发热、头痛、口干口苦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早期多累计足跟、指、趾等中小关节,晚期或见关节肿大、畸形、僵硬、耳轮、指间、指掌处呈现黄白色痛风或破溃形成瘘管。
民间治愈本病的效验良方有:
    1:处方:黄茋50克,妊娠、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灵脾、萆薢、当归、枣仁、茯苓各9克,防风、细辛、独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

 中医方剂痛风方

  〖 中药组成 〗 大川乌2个(去皮烘燥研末),黑豆21粒(炒),全虫21枚(水洗),地龙15克(焙干去泥),麝香0.75克。

  〖 用 法 〗 共为细末,粉糊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温酒送下。

  〖 备 注 〗 力节诸风走痛,甚效。

  〖 出 处 〗 古代。

  偏方一:鲜五色梅根10~20g,青壳鸭蛋1枚,和水酒(各半)适量,炖1小时服用,有活血止痛之效。
  偏方二:虎刺鲜根或花30g(干根10~15g),煎汁用酒冲服,有清热通络之效。

  偏方三:钩藤根250g,加烧酒适量,浸1天后分3天服完,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偏方四:牡丹藤1500g,牛膝30g,钻地风60g,五加皮250g,红糖250g,红枣250g,烧酒5000g ,密封1个月。每次30ml,日3次服,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偏方五: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12g,五灵脂9g,元胡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甘草3g,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偏方六:凌霄花根(紫葳根)6~10g,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

  偏方七: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g,丹参30~120g,水煎服,兑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风。

  偏方八:红花、白芷、防风各15g,威灵仙10g,酒煎服,有活血祛风之功,主痛风历节,四肢疼痛。

  偏方九:党参60g,白术60g,熟地黄60g,山药30g,海浮石30g,黄柏60g,锁阳15g,南星30g ,龟板30g,干姜灰15g,共为末,粥糊为丸,每次9g,日3次,主补脾益肾、化痰散结,治气血两虚,痰浊痛风。

  偏方十:黄柏6g,威灵仙6g,苍术10g,陈皮6g,芍药3g,甘草10g,羌活6g,共为末服,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主湿热型痛风。

痛风(gout)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除少数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疾病外,大多数尚未阐明。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病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妇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0∶1。
根据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医学准绳六要?痛风》:“痛风,即内经痛痹”。《血证论》:“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也应运而生,痛风病就是其中之一,它曾被称之为“宫廷贵族病”。“痛风”在中医古籍中曾有相同病名的记载,如《格致余论》、《张氏医通》中都有“痛风”一病,但它与现代医学所讲的与血尿酸过高有关的痛风,非属一病。由于患者常以关节疼痛就诊,所以中医将其归入“痹证”范围,其中又包括了中医的“痛风”、“白虎历节”、“脚气”、“石淋”、“关格”等的症状。痛风病日久,可出现脏腑功能失调,其中以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尤为突出。中医在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将痛风分为3个病期13个类型治疗。
1寒湿痹阻型: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治以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乌头汤加减。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解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生姜3片。
2湿热痹阻型: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萆、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3痰(湿)阻血瘀型:痛风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暗红色,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舌暗有瘀斑,脉细涩,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羌活、秦艽各12克,地龙、牛膝各20克,五灵脂、川芎、没药、香附各9克,生甘草、全虫、蜂房各6克,乌梢蛇、白芥子、僵蚕各10克。
4血热毒侵型:关节红肿痛,病势较急,身热汗出,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痛风止痛汤(经验方)加减。生地、红藤、川牛膝、金钱草、土茯苓、金银花各30克,丹皮、黄柏各10克,虎杖、赤芍、车前子(包煎)、路路通、水牛角各15克,地龙12克,生甘草9克。
5肝郁乘脾型:头眩、胸闷憋气、烦躁易怒、脘腹胀满、肢节酸楚、肿胀、结节,下肢沉重、精神紧张加重,舌红苔薄,脉弦数,治以舒肝泄热、健脾祛湿,疏肝解郁消骨汤(经验方)加减。柴胡12克,红花、枳实、木香、香附、郁金、丹皮、木瓜、夏枯草、元参各10克,龙胆草、黄芩、黄柏、木通、丹参、萆各15克,元胡、黄芪各20克。
6脾虚湿阻型: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脉濡而小数,治以健脾祛湿,泄浊通络,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萆、白术、川牛膝、石韦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蓄、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7肝肾亏虚型: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遇劳遇冷加重,时有低热,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治以补益肝肾,除湿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1湿痹稽留型:急性期不愈,湿热流注,关节痹阻,红肿胀痛,痛风石、尿结石生成,治以清化湿热,活血散结。宣痹汤加艾叶、全虫、生草乌、生半夏各10克,生南星15克。
2脾胃虚弱型:脾虚运化湿浊功能减弱,代谢产物蓄积不化,湿浊流注关节郁久化瘀,湿瘀相合是痛风高尿酸血症的病理基础,所以,尿酸高而不降,有痛风石,关节肿胀活动不利,治以补脾益气,化痰除湿。运脾渗湿汤加黄芪、泽兰各20克,防己、灵仙各15克,丹参30克。
3瘀血型:病久迁延,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治以化痰祛瘀,搜风通络。身痛逐瘀汤加穿山甲、地鳖虫、祁蛇10克,法半夏15克。
1脾虚湿滞型:症状缓解,但血尿酸仍明显高于正常值,此时要继续治疗。治以益气健脾,泄浊化瘀,尿酸平降剂方(经验方)加减。土茯苓、忍冬藤、滑石粉、生苡仁各30克,泽泻、丹皮、当归、赤芍、黄柏、川芎、防己各10克,苍术15克,半夏12克,党参20克。
2正虚邪恋型:关节炎症和体征已经消失,血尿酸仍增高,神疲乏力,反复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濡弱,治以补气养血,舒筋通络,三痹汤加减。人参(兑服)、白术、炙草、五味子各10克,当归、茯苓、熟地、怀牛膝、川断、杜仲、赤芍各15克,黄芪30克,陈皮、防风、秦艽各9克,细辛3克,川芎、独活各12克,桂枝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3脾肾不足型:痛风诸症缓解,但仍腰酸膝冷,畏寒水肿。治以健脾护肾,祛湿扶正巩固疗效,加味四妙汤加减。苍术、黄柏、牛膝、萆、赤芍、地龙、全蝎、寄生、知母各15克,防己、泽泻、茯苓、川断各10克,薏苡仁20克,金钱草30克,生黄芪、山药各15克。
上述方药均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温服。
痛风病情甚为复杂,病程长短不一,复发率高,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有高尿酸但无症状,有的缠绵不愈甚至发展到痛风性肾病,“止风参”是绿色无公害东北雌性红萝卜,在痛风早期又容易与其他关节痛混淆。所以,采用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缓解症状,降低尿酸,巩固疗效有明显优势。
下面再介绍几种常用的中成药以及单方、验方、食疗方。
1新癀片功能: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每次4片,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2莶丸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利关节。适用于各型痛风,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人参归脾丸功能:养血健脾,适用于正虚邪恋型痛风。每次1丸,每日3次,温水送服。
4四妙散功能:化痰通络,理气止痛,适用于痰阻血瘀型痛风,雌性红萝卜中的生物钾具有极佳的降血脂、降血压作用,并且没有副作用。,每次3克,日3次,姜汁送服。
5金匮肾气丸功能:温补肾阳,适用于肝肾不足偏阳虚者。每次1丸,日3次,淡盐水送服。
1车前子(布包)3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煮沸,频服代茶饮,每日1剂,适用于各型痛风患者。
2土茯苓30~60克,大黄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
3桑枝500克,络石藤200克,忍冬藤、鸡血藤、海桐皮各60克,莶草、海风藤各100克,煎水沐浴,治关节红肿热痛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1防风薏米粥防风、薏米各10克,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防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2桃仁粥桃仁15克,粳米6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为稀粥,,即可服食,防治痰阻血瘀型痛风。
在应用上述内服外用药的同时还可配合针刺疗法,如火针放血、三棱针点刺以及推拿疗法等。为了自己的健康,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适时锻炼,平时多饮水,这些是预防的好方法。
根据中医疾病分类,痛风属于“痹症”。其寒、湿邪气为病因,病位在经脉,毒邪入侵与寒湿相结化热、蕴热成痰,导致血运失常,聚于肌肤腠理而成毒,猝然红肿、热、痛而作,其走注关节,痛热甚剧,若如虎咬,触不可摸,故有白虎历节之称。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关节炎偏于风者,祛风为主。偏于寒者,散寒为主。湿邪偏胜者,化湿为主。热邪偏胜者,清热为主。痛风病人应根据关节炎的症状特点与是否急性发作等决定痹症的性质,是属于风寒湿痹,还是风湿热痹,有无痰瘀痹阻证,然后再对症下药。例如属风寒湿痹者可用薏苡仁汤加减或者防己茯苓汤加减;风湿热痹者可用白虎桂枝汤或四妙丸加减;如属痰瘀痹阻证,可用桃红饮加味。
中医治疗痛风的原则是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加之中药中所含的一些生物成分,促进尿酸的排泄。急性期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辨证为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为主。在临床中也能对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许多草药也可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特别是对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一定的效果,如鲜毛茛、威灵仙根、虎杖根、半支莲、半边莲、生地、伸筋草、青皮、五加皮、益母草等
痛风症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走遍 的疾病,临床上的典型表现有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伴反复急性发作,血液尿酸浓度增高;久病者有痛风石沉积,导致关节畸形,并有肾脏病变,常并发肾石症。中医学称为“白虎历节”属痹证范畴,现代亦称为痛风。 诊断:1.中年以上男性为多发及家庭病史。2.多见拇趾关节和腕、踝、膝、肘关节。初期见单个关节发炎。3.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甚,伴见体温增高。白细胞及中性增高。4.慢性期关节肿大、僵硬,甚至畸形,有大痛风石时,关节常溃烂,伤口渗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并可并发肾结石极肾功能障碍。5.化验检查:血液尿酸9mg%.6.X片检查:关节面附近的骨骼部,因骨组织被尿酸所替代,出现凿孔状圆形缺损阴影。 中医药针对急性期的发热、必烦、关节剧烈疼痛,或呈游走性,局部红肿发热,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数者,诊为湿热邪毒,阻痹关节;治用白虎通痹汤;药用: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知母15克,石膏50克,黄芩12克,防风15克秦艽15克,桑枝30克,细辛10克制草乌10克(先熬),黄柏12克,牛膝15克,露峰房15克,甘草6克,每日剂,水煎服。热甚加泽?泻、防己。 对慢性期,出现关节畸形僵硬,活动失灵,或局部溃烂(有白盐状物从伤口排出),疲乏厌食,笑苔白腻,脉象沉细者,多为气血虚痹;治用调补气血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用:黄芪60克,赤芍15克,桂枝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生姜15克,杜仲15克,补骨脂30克,制川乌15克(先熬),白术12克,乌梢蛇20克,全蝎8克,鹿角霜15克,甘草8克,每日1剂,水煎服。痛甚则加乳香、没药。 可常规配合跨世纪物浴泡患处法,以及针灸、按摩,局部激光照射法等。患者生活要有规律,禁酗洒,少吃含嘌呤多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脑等),以及海鲜食品等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
伤。本病属中医“风湿痹痛”、“痛风”、“历节风”、“白虎历节风”、“虎口咬”、“箭风”等范畴。多由于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使气血经络被病邪闭阻而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畸形等症。
《神农本草经?上经》:“薇衔,一名糜衔,味苦,平,无毒。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别羁,味苦,微温,无毒。治风寒湿痹,身重,四肢酸疼,寒邪,历节痛。??蔓椒,一名蜀椒,味苦,温,无毒。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天雄,一名白幕,味辛温,有大毒,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神农本草经辑注?上药》马氏曰:“'历节痛’是中风历节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在周身四肢关节部疼痛。汉?张仲景《金匾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桂枝芍药汤主之。”又“痛历节,不可屈伸,疼痛,鸟头汤主之。”《金匾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对历节的病因阐述可定为痹证,由症状则可推测其病因以风、寒二邪为主。因风性开泄、游走不定,寒性收敛、凝滞,导致“四肢疼酸”,“自汗出”,“痛不可屈伸”,类似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所以用药选性温之剂,如“蔓椒”、“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这些方药对今天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亦有效。另外,《金匿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诸肢节疼痛,身体赢瘦,脚肿如脱;身体赢瘦,独脚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此描述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表现类似。判断历节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密切关系。
又《金匿》:“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桂枝芍药汤主之。”结合痛风性关节炎的诱因之一 ――饮酒,及下文提出所主之桂枝芍药汤,在今天的临床中仍然起到的疗效。可以认为汉代认识的“历节”与痛风性关节炎极相似。
从病机看,历代中医家除了认为历节发病的外因“风寒湿邪”外,还有“盛人饮酒”的内因,“体虚受风寒”的正虚邪实,“淤血阻滞”等。临床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诸肢节疼痛不可屈伸,疼痛如虫啮,脚肿如脱,身体羸瘦独脚肿大,昼静夜剧,用活血、祛风、清热等治法。
病因病机,在于素体湿热偏盛,饮食不节,以致湿热内生,故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表现为局部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口苦、小便黄、大便结或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湿热瘀滞的表现。多以清热化湿浊为主。常用“八正散”加减,方中川木通、车前子、滑石、扁蓄、土茯苓、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金钱草利水除湿、清热消肿;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栀子、虎杖、大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泻下通便。有临床报道:山慈姑含有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等物质可迅速减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止痛之效,能使患者尿量明显增加,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促进尿酸排泄。
研究观察到中药八正散加减治疗组和对照组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3.3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八正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秋水仙碱加别嘌醇一样具有疗效。比较临床治愈率的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高,血尿酸恢复结果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大多在1周内关节红肿热痛症状缓解或消失,说明应用中药八正散加减可尽快促使尿酸排泄,缓解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且服药时无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复查无损害提示中药八正散加减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疗效,较西药副作用少,病人易于耐受和接受;对照组服秋水仙碱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有2例转氨酶升高,患者不易接受和坚持。
2、慢性痛风治疗 中药基本方:以温经散寒、清热除湿为法,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10g,赤芍10g,知母10g,白术10g,防风10g,麻黄10g,附子10g,炙甘草10g,生姜6g。水煎取汁200ml,每日分3次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在间歇期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调节脏腑平衡,使尿酸代谢恢复正常,以除痛风发病之根。多从脾肾入手,用参苓白术散和济生肾气丸加减。
3、痛风的针灸治疗:根据中医“痛则不通”的理论,点穴、针刺使风、寒、湿、热之邪外出。使患者不感到惧怕和痛苦,而起到激活受阻穴道之功能,促使气血畅通。针药齐下既能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降低血尿酸,调节人体平衡,促使受损的组织进快得以修复。
方法:患者仰卧,全身放松,双目微闭,术者用食指快速点按患者痛处5min后,针取阳陵泉、阴陵泉、膝眼、足三里、三阴交、太白、大都、隐白等穴。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4、中药外敷及药浴 我中心应用、中药外敷及药浴治疗本病有非常好的效果

“止风参”为何能治痛风 ?“止风参”是碱性食品,是基本不含嘌呤的食品,含有丰富的甘酶、触酶、淀粉酶、糖化酶等有益成分,这些酶可有效促进嘌呤的代谢,平衡血尿酸的浓度。“止风参”所含有的钾、磷、钙、硒等物质的含量是普通萝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钾、磷、钙都是参与人体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并减轻了肝肾的代谢负担。此外,“止风参”作为cixingluobo123还含有丰富的天然雌性激素。痛风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20比1,女性痛风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体内雌性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止风参”中含有丰富的天然雌性激素,具有绿色、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对痛风患者很有好处。

急性发作期服1号方,连服7天(或至疼痛缓解),疼痛缓解后服二号方,服半个月。

    此药方系湖北省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一知名教授提供。

 高尿酸患者饮食原则:
  第一类:0-25毫克嘌呤/100克 可吃;
  第二类:25-150毫克嘌呤/100克 限量;
  第三类:150-1000毫克嘌呤/100克 少吃或避免;

第一类0-25毫克嘌呤/100克:













































































































































































   痛风药对于一般人认为,并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痛风药引起的严重副作用的报道并非少数,如台湾棒球队主教练徐生明,在雅典奥运会上,服用痛风药物引起肾衰竭,只能告别奥运会。最后不得不走上换肾之路,以摆脱长期洗肾的痛苦。痛风病本身不会导致尿毒症、肾衰竭,可是痛风药物会对肝肾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尿毒症和肾衰竭的产生。

    由于药物存在副作用,因此不得不防。预防方法是注意出现某种副作用之前的一些蛛丝马迹,也就是警示症状,如此时停止使用或改用其他药物以及治疗方法,严重副作用就可以避免。以下列举抗痛风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秋水仙碱是一般痛风病人的必备药品,其副作用通常表现为:
    1、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水样便、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 ,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者可造成严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2、肌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四肢酸痛、肌肉痉挛、刺痛、无力、上行性麻痹等,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肌神经病变在临床并不多见,往往在预防痛风而长期服用者和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中出现;

    3、骨髓抑制:长期应用秋水仙碱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是中毒常见的表现,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典型者发生在用药后第3~5天,持续1周余,常伴有多脏器衰竭和败血症,死亡率很高;

    4、致畸:该药可抑制细胞的正常分裂。资料报道2例Down综合征婴儿,其父亲均为因家族性地中海热而有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史;

    5、肾脏:少尿、蛋白尿、血尿、酮体尿,甚至发生肾脂肪变性;

    6、其它:心悸、发热、脱发、重症肌无力、肝损害、胰腺炎、皮疹、味觉障碍等。如注射给药,药液溢漏血管外时,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该药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影响尿酸生成,使血中尿酸减少,防止痛风发作。过去认为,此药不良反应极少,或偶见皮疹、胃肠反应和转氨酶升高,但事实并非如此,极个别患者也可出现严重副作用。因此,用药过程注意各种警示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或改药。该药物的副作用表现为:

    1、肝功能障碍,症状有发热、皮疹、无食欲、全身倦怠、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和皮肤瘙痒等;
    2、斯-约综合征(渗出性多形红斑),症状有发热、眼充血、食欲下降、皮疹和皮肤糜烂(也可发生在口腔及唇部);

    3、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嗓子痛、发热、手脚有红斑点和皮肤易出血; 

    4、中性表皮坏死,症状有发热、皮疹、皮肤有发烧感,皮肤疼痛和浮肿。多发生在用药后15~21天;


    5、过敏性脉管炎,症状有脚部、臀部及脊背部发紫,部分肌肉紧缩,脚浮肿等;


    6、急性肾衰,症状有手脚及颜面浮肿、尿量减少,倦怠和尿色深等;


    7、间质性肺炎,症状有干咳、呼吸困难和憋气、发热;


    8、横纹肌溶解症,症状有肌肉痛、脚抽筋和手脚麻木、无力等。

    1、溶血性贫血,症状有尿色呈黄褐色至红色、黄疸、发热和容易疲劳等;
    2、过敏性休克,用药后短时间出现面红、发热、皮肤有荨麻疹、舌与手脚发麻、呼吸困难、心悸和眼前发黑,要速请医生急救;  
    3、肾病综合征,症状有发热、皮肤发红、尿量减少色深浑浊、排尿困难和颜面手脚浮肿;

痛风药——苯嗅马隆(痛风利仙、苯香豆素)

    该药副作用表现为严重肝功能障碍,症状有发热(38℃~39℃)、发疹、无食欲、全身倦怠、黄疸和皮肤瘙痒等,多在用药6个月以内出现。

    以上是常用抗痛风药物出现严重副作用时的一些症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找出原因,调整治疗用药,或及时采取其它安全治疗方法,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了,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好,所以患痛风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痛风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过高,在现代医学上还没有能够很好的治疗痛风的方法,对于痛风应该是以预防为主。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不能吃的东西还真的是挺多的,在日常饮食上会有很多的禁忌,治疗痛风食物治疗痛风是比较安全,也是比较理想,而且不会有任何毒副作用的方法,痛风病人只有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注意饮食,才能够控制住病情,还可以延缓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痛风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少吃哪些食物呢?

1、痛风患者不应该食用高嘌呤的食物。

如果患者是处在急性期,也就是说发病期关节比较疼痛的时候,就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而不是大鱼大肉。在古代痛风这种毛病应该是富贵人家才会得的病,因为只有富贵人家才会天天喝酒、天天吃肉,导致血液里面的尿酸越来越多。有痛风的人还不应该吃火锅,如果真的特别想吃火锅,就应该吃清汤寡水的火锅不能吃那些汤底十分浓稠的火锅,因为这些汤底十分浓稠的火锅大部分都是用动物的骨头熬制成的。

2、痛风患者还应该限制盐分的摄入量。

如果盐分摄入过多,就会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这很有可能会促使肾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那也有促进尿酸沉淀的作用,如果患有痛风的人,平时喜欢吃的比较咸,那么一定要将这个习惯改正过来。茼蒿菜等蔬菜里面的钠盐含量比较高,痛风病人不应该吃茼蒿菜。

3、痛风患者应该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脂肪过多摄入也会导致减少尿酸的排出,痛风患者每天的脂肪摄入量一定要控制在50克左右,注意要以植物油为主,千万不要过多的食用动物性脂肪,做菜要少放油。如果痛风病人长期处于痛风的间歇期,并杰高尿酸血症也得到了控制,那么饮食限制就可以进一步放宽,但是也不能够乱吃,饮食还是要以低嘌呤为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痛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