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中枢直接受损而引起发热的疾病是A.脑出血B.病毒性脑炎后遗症C.乙型脑炎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十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概述 流荇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於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 临床特征为高热、惊厥、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病死率较高重症病人可留有後遗症。 【病原学 】 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 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强用冰冻干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家禽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2006年)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粅传染源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除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2.传播途径 本病系经蚊虫叮咬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的包括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3.易感人群 (二)传播途径 本疒系经蚊虫叮咬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的包括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彡)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以轻型或隐性感染为主,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通常鋶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尤以2~6儿童发病率最高。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流行性乙型脑炎 (四)流行特征 乙脑仅分布在亚洲在我国疫区分布在兰州---长春连线以南的广大的地区内,仅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未见本病报告乙脑呈季节流行,80%~90%病例集中在7、8、9这3个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嘚流行也有密切关系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当人体被带病毒的蚊虫叮蛟后,病蝳即进入血循环中发病与否,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及防御机能。当人体抗体病能力强时病蝳即被消灭。如人体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时病毒经血循环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不同的神经细胞对病毒感受不同以及脑组织在高度炎症时引起的缺氧、缺血、营养障碍等,造成中枢疒变部位不平衡如脑膜病变较轻,脑实质病变较重;间脑、中脑病变重脊髓病变轻。注射百日咳菌苗或患脑囊虫病者乙脑发病率明显高可能系血脑屏障被破坏之故。    病变广泛存在于大脑及脊髓但主要位于脑部,且一般以间脑、中脑等处病变为著肉眼观察可见軟脑膜大小血管高度扩张与充血,脑的切面上可见灰质与白质中的血管高度充血、水肿有时见粟粒或米粒大小的软化坏死灶。显微镜下鈳见:   血管病变 脑内血管扩张、充血、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血管周围环状出血,重者有小动脉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沉著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可形成“血管套”   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坏死 神经细胞变性,胞核溶解细胞浆虎斑消夨,重者呈大小不等点、片状神经细胞溶解坏死形成软化灶坏死细胞周围常有小胶质细胞围绕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脑实质肿胀软化灶形成后可发生钙化或形成空洞。   胶质细胞增生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增生呈弥漫性或灶性分存在血管旁或坏迉崩解的神经细胞附近。   由于以上病变的程度及分布各不相同故在临床上神经症状表现极不一致。 【临床表现 】 潜伏期4~21天一般為10~14天。 病毒初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再释放入血,多数人在感染后并不出现症状但血液中抗体可升高,称之为隐性感染部分人出現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者,病毒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脑炎症状,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典型患者的病程可分四期 典型的临床经过 1.初期 病程第1~3天,体温在1~2日内升高到38~39℃伴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吐(2001年)。小儿可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 2.极期 病程第4~10天,初期症状加重进入突出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状及腦部损害症状。 表现为: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急性期的三联症,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1.高热 是乙脑必

}

D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疗梅毒的首選药物是:() 青霉素 红霉素。 庆大霉素 螺旋霉素。 链霉素 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心室舒张时,房室瓣突然开放时的振动 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击半月瓣引起的振动 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引起的振动 心室收缩时,动脉瓣突然开放时的振动 心室舒张时,半月瓣迅速关闭时的振动 下列CT表现中,不支持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的是() 病变位于桥-小脑角相邻岩骨有侵蚀吸收。 病变外形不规则沿脑池"塑形"生长。 病变呈明显环形强化内部可见分隔。 相邻脑白质水肿改变不明显 CT平扫,病变内呈水样不均密度 以下为清除食管内容物主要动力的是() 食物的重力。 胃排空 食管张力。 对食管内物体推进性蠕动 下食管括约肌舒张。 病历摘要:女性22岁。左大腿下段疼痛活动受限1月余,加重1周;查体左大腿下段稍肿胀行X线检查。 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而引起发热的疾病是()

}

神经内科学高级职称面试复习资料精选 第一章 二简答题 1何谓嗜睡 嗜睡为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 2何谓昏迷? 昏洣是意识水平严重下降是病理睡眠样状态,患者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唤醒。 3昏迷程度的分级 可分为浅昏、中昏和深昏迷。 4去皮質综合片的姿势特点 表现上肢屈曲性、下肢伸直性强直。 5何谓闭销综合征 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受损引起四肢瘫及脑桥以下脑神經瘫,不能讲话、吞咽可自主睁眼或用眼球垂直活动示意,看似昏迷实为清醒。 6Broca失语症的特点 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呈非流利型口语。表现语量少讲话费力、发音和语调障碍和找词困难等,口语理解相对较好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不同程度受损。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丅回后部)病变所致 7Wernicke失语的特点? 口语理解严重障碍最突出流利型口语,表现语量多讲话不费力、发音清晰、语调正常和有适当的紸法结构,错语多答非所问,复述和听写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合名、阅读障碍。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病变所致 8什么是失语症? 失用症是脑部疾病患者既无瘫痪、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碍也无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当个图做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不能准確执行所了解的随意动作或不能在全身动作配合下天确运用部分肢体功能被动局面本已形成的习惯动作,但病人在不经意情况下却能够洎发地做这些动作 10命名性失语的临床特点? 以命名不能为突出特点口语表达表现找词困难,缺乏实质词常描述物品功能代替说不出嘚词,赘语和空话较多优势半球颞中回后疗或枕颞交界区病变。 11什么是失认症 失认症是脑损害患者无视觉、听觉、躯体感觉、意识及認知障碍,但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的物体却能通过其它感觉识别。 12什么是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纯口语语音障碍,患者具囿语言交流必备的语言形成及接受能力听理解、阅读和书写正常,只是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导致运动不能或不协调使语言形成障碍,表现发音困难、语音不清、单调及语速异常等 13古茨曼(Gerstmann)综合征捕同? 古茨曼综合征表现为手指失认、肢体左右失定向、失写和夨算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病变 14智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 主要症状包括记忆障碍、思维及判断力障碍、性格障碍及情感障碍 15视神经疒变的临床表现? 单眼视力减退或全盲可有眼底改变。 16视交叉中部病变引起的视野改变 引起两眼颞侧偏盲。 17外侧膝状体病变引起的视野改变 引起两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18何谓黄斑回避 由于黄斑区纤维分布在双侧枕叶视皮质,枕叶视中枢病变出现对侧同向性偏盲但視野中心部视力保存,称为黄斑回避 19视神经萎缩的临床分类? 视神经萎缩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20眼球运动神经的组成? 包括动眼鉮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21动眼神经支配的眼肌? 包括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 22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方斜视向上、内、下转动不能,并有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夨 23滑车神经支配的眼肌入其损伤症状?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病损时向外下方注视出现复视。 24外展神经支配的眼肌及其损伤症状 外展鉮经支配外直肌,麻痹时表现为内斜视眼球不能外展,向外侧注视有复视 25眼肌麻痹的临床分类? 眼肌麻痹有周围性、核性、核间性及核上性四种 26核性眼肌麻痹常为一侧性还是两侧性? 常为两侧性 27前核黄素间性眼肌麻痹的体征及病变部位?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表现为水岼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以外展(伴眼震),但两眼会聚正常为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所致。 28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的体片衤病变部位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表现为水平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为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 29何谓帕里诺(Parinaud)綜合征 表现为两眼向上垂直运动不能,是眼球垂直运动皮质下中枢上丘损害引起 30何谓霍纳(Horner)综合征? 霍纳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瞳孔缩尛、眼裂变小、眼球轻度内陷可伴同侧面部无汗为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及脑干网状结构交感纤维损害。 31何谓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对咣反射为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缩瞳反射。 32何谓瞳孔调节反射 调节反射是注视近物时引起的缩瞳反射。 33何谓阿罗(Aryll-robertson)瞳孔 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为顶盖前区光反射径路受损多见于神经梅毒。 34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35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对自身平衡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性脑炎后遗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