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元净血松花燕京纳豆胶囊囊有几瓶

【图片】转载;揭秘专坑老人的保健品推销骗局【揭秘帝皇强肾汤骗局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0贴子:
转载;揭秘专坑老人的保健品推销骗局
揭秘专坑老人的保健品推销骗局江淮晨报 08:49:54  据中国保健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这些年,不法商家把目标锁定老年人,采取各种伎俩大肆推销保健品,骗取钱财。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室副主任、主任药师严小红介绍,每年都会接到大量这方面的投诉,归纳起来,不法分子行骗的伎俩有以下六大类,希望老年人擦亮双眼,别轻易上当受骗。  打免费牌  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有,但是很少,你也未必能遇着。但是,老人家偏爱这一口,对免费的礼品、免费的检查、免费的旅游来者不拒,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可是这一去,就掉入保健品推销的“陷阱”里,因此而被忽悠的老人家不计其数。有一些老人家被人忽悠瞎买了几年保健品,有病不到医院看病,却去买这些几千甚至上万元一个“疗程”的保健品。明明知道是白花钱,做子女的还不能多说,多说了老人家生气,还以为儿女舍不得花钱(况且老人家都用自己的退休工资)。  1.免费体检。保健食品推销员装扮成“义诊医生”,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血压、血脂、血糖的常规检查,然后拿着检测结果煞有介事地指出老人患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再开始推荐产品。  2.免费试用。先给老人免费试吃保健品,一个星期之后,业务员就开始洗脑,“您现在睡眠比原来好点了吧?爬楼梯轻松点了吧?”在经过多次试用后,在这种心理暗示下,老人家自己感觉有效,就开始购买产品了。  3.免费旅游。“跟我们出去免费旅游、食宿全包”,然后在旅游地,特约“专家”出现了,一下就摸清楚你的病症,再吓唬他们:“你这个病再拖的话,就得瘫了,就得瞎了,这以后可怎么办!”人都怕死啊,特别是经历了病痛折磨多年的老人,立即掏钱买产品。  打温情牌  你对老人家嘘寒问暖,他就会把你当儿女,有求必应!保健品的推销员深谙此道,他们会专门对老年人提供“贴身攻心”服务,打电话或在公园、市场等各种公共场合见面之后,千方百计与老人套近乎、拉关系,混熟了就开始推销产品。  李大妈提前退休,在家一个人精神上没什么依托,而那些保健品销售员非常热情地上门服务,跟义工似的,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这种事也会帮忙,还有的保健品销售员每天都上门给老人家量血压、测血糖,每次的结论都是吃了他们的保健品血糖下来了,结果不少老人家将原来吃的药都停了。  免费送赠品  老年人往往比较节俭,有一点爱占小便宜的想法,尤其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礼品,而保健食品商家往往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一些老人就是在这些礼物的诱惑下盲目购买了商家推销的保健食品。  有时候一袋米、一盒鸡蛋就能把老年人给忽悠了!杨先生都搞不懂自己爸妈是什么想法,他说,爸妈硬说买的这些保健品有用,而且还替那些销售员做宣传,所以,那些人更是时不时给他们送点水果、安排游玩等小恩小惠,而且每次打电话阿姨叔叔叫得甜,弄得我爸妈跟没了魂似的,每天都迷信这些保健品,比如买了一台八千多元的净水器,其实功能很简单,无非是些活性炭的装置,但他们居然每天坚持喝这种生水,肚子疼了、发烧了也把该水当药吃,简直把它当成了圣水!  杀熟  卖保健品的好多都是专找熟人下手。老年人碍于情面,有时则因轻信亲近的人而盲目购买。陈先生卖保健品的同学就是被熟人拉进保健品公司的,先被人“洗脑”,再“洗脑”别人。  这年头因为保健品讲座,多少年不打招呼的邻居都能天天腻在一起,这其中就有一个从众心理。比如吴小姐的妈妈购买了一款净水器,推销过程都一样:上课、洗脑、推销。说她被骗了,老人都不相信,很多人就是抱着你也买、我也买,总不能大家都是傻子、都被骗的从众心理。  “权威”迷惑  老人家有时候不信保健品,但是却十分信权威,保健品的讲座推销时,就有一些所谓的“权威”坐镇,比如某某养生名家,有名有姓,讲起来头头是道,为某些保健品宣传造势。  实际上,有些专家就是“托”,雇托是不法商家惯用的手段,请来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  回报承诺  不少老人家手里有闲钱,因此除了买保健品,有的商家甚至会骗你说有大回报让你去投资,殊不知这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胡先生的爸爸2014年参加了一个保健品公司组织的外出旅游的活动,回来后没几天,对方打来电话向他推荐一种保健品,称可以治疗各种老年疾病,老人接连买了几盒,再后来,对方又陆续打来电话,说公司有特优活动,投资一定的金额,保健品可以免费吃,而且投资的钱到年底还可以分红。老人信以为真,陆陆续续把家里的存款全部打给了对方,前后投资了五六十万元,没钱了,又开始跟亲戚朋友借钱。还有购买产品可成为会员,而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推荐越多报酬越高,老人一不留神甚至落入非法传销的圈套。  ■专家支招  如何助老人远离“陷阱”?  严小红指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具备治疗功能。比如蜂胶胶囊,产品包装上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有“蓝帽子”标识,有生产日期、批号、生产厂家,这是合法的保健食品。  那么,该如何预防家里的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上当受骗呢?严小红说,很多家属特别头痛,感觉不给老人家买,老人家会发脾气,而且都是用他们自己的退休金去买,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我们认为,应该做两手准备,以下方法可以借鉴:  一个防线——严防死守  1 严防死守。切断与骗子之间一切联系,保健品销售员特别会抓住老年人的心理,给他们盯上之后,邮寄资料、电话不断。此时,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切断骗子与家里的一切联系,严防死守,邮寄过来的宣传册直接扔掉,家里电话一响就抢着接。或者把老人家送到其他亲戚家住上一段时间,这样骗子联系不上,自然也就放弃了。  2 控制金钱,不给钱没得买。兜里有钱才会想去买,对于买了又买、痴迷上当的老人,直接上大招把钱控制了。可能老人家觉得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会闹、会吵,但是只要坚持,他闹腾一阵子,也就不会再买了。  3 买的产品是假货,记得要投诉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们首先建议到合法店铺购买正规保健食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最好不要一次性大量购买某一产品。保管好购买凭证,如购物小票或发票,若质量有问题,购物凭证是投诉、索赔、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凭据。  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已公布批准的保健食品资料,购买时可核对相关信息与国家总局网站公布的产品信息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  一个方向——买和陪伴  老人家养生防病,希望吃一点保健品,所以,如果不给他们买,他们就会自己乱买!建议家属经常关心家里的老人,花时间陪、花金钱买对的保健品,这样才能避免老人花更多的冤枉钱!  1 多陪伴老人。没事多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家。鼓励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球、唱歌、画画等,让老人不那么孤独,让骗子没有可乘之机。  2 买点真正有用的补品、健康的保健品给老人,表示一下心意。有条件的定期带老人去正规医院体检一下,也让老人了解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不容易相信骗子的信口开河。  3 正确引导老人。经常提醒家里的老人,哪一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尽量提醒不要参加。遇到别人推销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据《羊城晚报》
转载;保健品推销,是这样骗老人的长江商报消息 业务员曝光养生“洗脑”、产品推销黑幕听课、买保健品,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老人是上当受骗,但被“洗脑”了的老人们往往迷途不知返。江汉区工商部门初步统计,近两年来,辖区涉及老年人的消费投诉 63 起,其中有 50 余起是涉及被忽悠购买保健品的投诉。在社会指责监管部门不作为时,工商作为主要监管部门则在抱怨叫屈,取证难、查处难,很头痛。对此,记者就老人买保健品被忽悠现象进行了走访调查。■案例70 多岁婆婆买“药”记前年 5 月底,家住汉口的一位 70 多岁的婆婆患高血压,被人接去听了一次健康讲座,花 2000 多元买了几大盒保健品。婆婆服用后饭量大增,很快就发胖,引发了中风。住院治疗好转后,过了 3 个多月,她又被接去听课,又买了一大堆保健品,结果二次中风。为避开骚扰,婆婆搬家租住在百步亭,没想到还是被找到了,又被偷偷接去听课。江汉区工商部门称,听课活动举办方宣称的国际量子医学、巨能集团、中国老年敬老网、老年人联盟、中国亿康爱心福利部等多是冒名。■监管工商监管乏术很头疼“社会上指责我们监管不力,其实我们一直在努力管,实际上真的不好管啊。”昨日,一名工商人员喊冤叫屈。江汉区工商分局万松工商所副所长陈燕兵负责打击骗老人买保健品多年,也感到有些无能为力。陈燕兵说,忽悠时都是口头宣传,而被忽悠的老人想要维权,却无法提供凭证,更不谈录音录像。而老人多是在吃了部分产品后才投诉,工商部门调查时,早已是人去楼空。■观察家庭社会共同救治老人“不仅仅是老人上当受骗的家庭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现象,不容忽视。”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问题专家尚重生说。老人如何才能不上当?尚重生认为,工商等部门应坚持不懈打击。而老人也应该老有所为,自觉成长,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太极拳等,还可参加一些积极的社会活动。■骗术“精心”定制的洗脑忽悠术24 岁的小李来自宜昌,曾在武汉一家老年事业中心当业务员3 个月。20 日晚,他向记者揭秘为老人定制的洗脑忽悠术,如何将产品卖给老人。第 1 步免费讲座、免费吃喝、车接车送公司会想办法弄来一些居民的电话号码(也有发传单的),专挑上班时间逐个打电话,进行前期诱导,邀请参加免费健康讲座,许诺专车接送、备有精致早、午餐,还有礼品赠送。“很多老年人没什么事干,一鼓动就动心了。”第 2 步包装名医、大师唬人将老人带到租用的宾馆或高档写字楼,就会有人自称是周恩来总理保健医生、某某大学博士、某某养生机构名誉院长、某中医研究会会长……这些头衔(包装的)很多很大的人为老人讲一些养生常识,最后都会介绍保健产品。第 3 步雇请老人现身说法每次讲座,会安排几名老年人现身说法,证明产品效果。“公司会安排人对他们进行培训,说得好的,雇请的费用更高。”小李称,一般是每次的雇请费为 50 元左右。第 4 步小恩小惠打亲情牌“我们是养生,不是卖药的骗子。”“我们是来为你们长寿服务的。”这些温暖话语有别于直接吹嘘药效神法,通过讲解中医养生知识同时卖药,老人能接受。业务员特别注意打亲情牌后介绍产品,老人就觉得再不买就不好意思了。第 5 步百般施展营销招法针对个别固执老人,“名医”会煞有介事地称“不吃产品,病情会恶化,患上不治之症”,给他们制造压力。而对哭穷的老人,则让其免费试用,然后再上门收钱。接受了热情服务,不好意思不付钱。介绍产品时都说是药品,其实都是保健品。
转载;记者卧底假保健品公司 揭秘骗倒老人全过程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报道,最近几天,在济南市洪家楼附近早起遛弯儿锻炼身体的老人们经常会发现,有几个年轻人竟然比他们起得还早。这几个人手拿宣传册,只要见到老年人,就会热情的上去攀谈。工作人员说拉住一位大爷表示,公司里有个领书卡、邀请函,拿到的人可以带着邀请函去领东西。领书卡?邀请函?叔叔大爷的嘴还挺甜。原来,这几个年轻人是一家叫做济南益诺保健品公司的工作人员。这大清早的是专门邀请老年人参加他们公司举行的赠书活动,所赠的这书名字叫《氢的革命》。在引起老年人的兴趣之后,这些工作人员便会留下老年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而在会议开始前的一天,他们还会根据这些信息到老年人家里进行家访,以确认他们能否准时参加活动。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赠书活动呢?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在活动举行的当天也来到了会议现场。早上七点二十赠书活动准时举行,此时会场来了有一百位老人。记者也打算进入会场看个究竟,却被告知不允许携带手机等具有录像设备。随后,一位顶着诸多头衔的沈老师讲解了《氢的革命》这本书的由来以及书中涉及的氢元素的知识。会议结束时每位参会的老年人除了领到了这本书之外,还领取了一份关于这本书的有奖问答试卷。难道这真的仅仅就是一场赠书活动吗?在会议结束后,工作人员对领到书的老年人再次进行了家访。让记者有些意外的是,这第二次的家访工作人员以问卷调查的名义,把聊天的重点放在了老人的家庭情况上。并再次邀请老人参加第二天的会议,还是七点二十,工作人员说专门从上海过来的国家级营养师给咱讲解健康知识,而且还做一些实验,让老人直观的了解氢对健康的作用。在对所有领取书籍的老人进行家访后,这些工作人员又重新回到会场集合,然后对这些老人的家庭信息进行了整合、分析,筛选。让记者想不明白的是,如果单纯只是个赠书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为何要煞费苦心的分析老人的信息呢?第二天一早,会议再次准时举行。这次会议依然是场关于氢的健康知识讲座。在会议结束后,工作人员对参会老人的信息进行了更深度的分析。包括老人的退休金多少级、有无疾病,对于有需求的老人,属于优质客户。至此,记者终于明白,原来之前所有的会议和家访都为了最后的销售做铺垫。工作人员在分析完老人的信息之后,会把老人进行筛选,分类。有购买欲望和能力的定为优质客户,是销售的重点对象。反之则为无意向客户。无意向客户在产品销售的时候也会邀请参加,不过只是来充当绿叶,烘托气氛的。那么这家公司到底销售的是什么产品呢?第三天的会议在这家公司的总部举行。会议上,讲师着重讲述了负氢离子在医学上的神奇疗效和一些案例。例如:负氢离子对癌症、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讲师表示,公司的今日水素珊瑚藻胶囊就能在人体内产生负氢离子,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让这些疾病得到彻底的治疗。经过之前的铺垫,这款名为今日水素珊瑚藻胶囊的产品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之前演练好的戏份此时才真正上演,在产品的戗购过程中,这场销售会议被推向高潮。工作人员说, 这款产品单瓶售价 580 元,现在举行科研补帖活动,一盒三瓶,一件六盒,一共是 10440 元。工作人员对一位大爷说,现在就六件货,已经帮着大爷戗了三件,催促大爷去银行取钱。记者全程记录了济南益诺公司通过邀请老年人参加赠书活动,到最后销售产品的全过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一场会,每一次家访都是相辅相成的,其目的就是让老年人认同并购买他们的产品。家访最重要的作用则是确认参会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购买能力。而让老年人真正产生购买欲望的则是会议这个关键的环节。因此,会议的包装至关重要。首先,对高级营养师包装一定是要有的,如果包装不到位人家是根本不愿意听的,或者来都不来。老师包装好了,说几句话老人就会相信。除了讲师进行包装外,会场更要进行包装,尤其是营造会场氛围这个关键环节。销售的时候采取一种饥饿营销的方式,很多顾客申请却买不上产品,给顾客营造一种压力。实际上,这些都只是这家公司的营销方式。只要顾客想买,公司里的产品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就这样,经过包装的会场高大上、讲师高大上、产品高大上,销量自然也就扶摇直上。那么这种号称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今日水素珊瑚藻胶囊是否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从这款产品的外包装上记者注意到,这款产品虽然是从日本进口,但却只是一种普通的食品,并无任何保健食品标志以及药品批准文号等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明确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记者采访到这家保健品公司的李总说,目前保健品行业国家正在整合,比较乱,很多地方不一定合规定也查不出。目前是这样的的情况。齐鲁网再次提醒大家,买保健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购买到虚假、不合法的保健品。
转载;深陷“保健品”骗局的老年人人民币、床上用品、鸡蛋、牙刷,全部送送送!无良商家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多数老人被洗脑,儿女不让买要跳楼。更有老人明知被骗,却心甘情愿。说起“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谁都不会见到;可提起“免费保健品”这张“馅饼”,相信很多老人都听说过甚至还体验过:先通过各种“忽悠”进行洗脑,再通过各种小礼品“拉人上钩”,最后交纳一些保证金(押金),就能免费获得半年或一年用量的保健品,而保证金还会在一定期限内全额返还……面对诱人的条件,有不少老人为之吸引,但是等到“返还保证金”的期限时,不少老人们发现,想取回保证金并非易事。01
保健品“能治百病” 0 80
岁奶奶“走火入魔”家住阎良区的王奶奶今年快 80 岁了,退休前是一名国企职工,身体状况在同龄人中还算不错的,有些老年人常见问题,其它没有什么大病。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奶奶听别人介绍去听了一次保健品的讲座,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早上 5 点就出门,哪里有讲座跑哪里,哪里免费发“药”跑哪里,早上赶一场,中午再去一场,下午更是参加“研讨组”。“跟洗了脑似的,就觉得这保健品能治百病。经常听完讲座,回来就买回一堆的保健品。”王奶奶儿媳告诉笔者,买的保健品都是些市面上从来没有见过的“药品”。王奶奶一个月近三千元的退休金全部都买了这些东西,跟吃饭一样,每天都是大把的吃药。1 个月前,王奶奶又买回来一种液体“巨能钙”,“她都藏起来了,怕我们看见,每天早上喝一瓶,据说一个疗程 2000多元钱,但是药瓶上没有任何的批号”王奶奶儿子无奈说到。“全都是骗人的,反正喝不死人。”王先生说,他专门咨询了有关部门,得知这些保健品起不到治病的作用,有的连预防的作用都没有。一年多来,王奶奶的退休金全花在这些保健品上了。02
不吃保健品就得“早早 死” 赠送劣质礼品搏好感促销人员送给王奶奶的各种礼物,竟有整套钱币王奶奶说,“人家给我说我有脑梗,让我吃‘玛卡’才能治疗,不吃的话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王先生说专门带母亲去正规医院体检,并没有发现有脑梗,推销保健品的说的这么吓人,老人就毫不犹豫的掏了钱。为了吸引老人买东西,他们还赠送了礼品。其中一件是一块具有神奇功能的手表,推销人员告诉王奶奶,这是红外线表,能治脑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笔者看了一下,就是一块普通的手表,做工也比较粗糙,很像是地摊货,但王奶奶却信以为真,拿它当了宝贝。类似的赠品还有不少,每天都有鸡蛋领,还有“玉器”、牙膏、锅具等生活用品,更甚至送出整套“人民币”。笔者还看到有一床被子,手感特别粗糙,而推销人员却说的神乎其神,称盖上这种被子对身体好,里面有‘磁场’,能治百病。通过和王奶奶聊天,笔者得知她今天刚刚去参加了讲座,从某“老人协会”领回来一些“冬虫夏草”,“这些冬虫夏草外面都买数千元,他们免费给我们送的,他们告诉我,多吃这些东西,对身体有好处,能够补气,人没气了就会死的。”王奶奶对这些“保健药”深信不疑。03以“忽悠”为核心的暴利行业去参加这种讲座 促销售多打着各种国家某协会的旗号这些保健品不仅价格高昂,其疗效也存疑。王奶奶儿媳张女士告诉笔者“卖保健品靠的不是产品疗效,而是靠‘忽悠’”。张女士向笔者表示,这些卖保健品的就是骗,各种骗。张女士曾经在王奶奶的煽动下,跟着王奶奶去了所谓的“中国老龄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会”,被骗、被忽悠是张女士参会的唯一感触。“这些卖保健品的,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团伙,每次来销售一种‘药物’,多则数十人,少则十余人。他们每天会在街头发放小广告宣传单,从来不说是卖保健品的,也不说是什么公司,他们总是打着国家某老人协会旗号,或者是老龄委下属单位在搞活动,忽悠老人参加讲座”张女士拿出一张“中国老龄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会的健康代表证”向笔者介绍。据笔者了解,讲座时这些所谓的“老人协会”先送点小礼物。然后专家出场,随着专家激昂的语气,保健品的价格一降再降,老年人觉得既权威又实惠,开始购买产品。当笔者问王奶奶吃了这么多保健品有没有感觉不适时,王奶奶信誓旦旦的说“专家说,吃了不舒服的,是产品在发生作用,和体内疾病在做斗争引起的反应。”04卧底“老人协会” 哭爹喊娘挑拨离间这是某“健康”讲座现场 会上几乎全是老年人在得知王奶奶稍后还有“讲座”要参加,笔者扮演老人亲属跟随王奶奶进了所谓的“老人协会”参加讲座。笔者发现所谓的“协会”其实就是一租用的民房,里面挤满了各种老人,有的老人甚至手里拿着笔和本子认真地记录这“讲师”所讲的内容,四周有不下 10 名“工作人员”监督,严禁老人或家属用手机等工具进行拍摄。“我爸爸在 5 年前得脑梗离开了我,当时家里情况不好,没有买到现在这款保健药,现在我悔恨呀,为什么当时我不知道有这款保健药,我爸爸死的不值啊。”一名自称姓李的讲师在“讲台”上向老年人如此讲到,边说还边“抹眼泪”。笔者发现,在房间的四周坐着一些大概 50 岁左右的中年人,很是配合“讲师”,只要讲师“抹眼泪”,这些人就会大喊大叫“我也要买些,我不想死啊”。更是有中年妇女大喊,“娘呀,是孩子不孝啊,没给你买药啊”。在讲师讲完后,就有工作人员开始进行登记,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登记不是询问老人健康情况,而是询问老人是否有退休金又或者是否有钱财可以自由支配。在有些老人说自己没钱时,工作人员就会严肃的告诉老人,“没钱就给孩子要,他们不给就是不孝,他们不能看着你们病重死去”。参加完“讲座”后,王奶奶儿媳张女士告诉笔者,这种就是“挑拨离间”破坏别人家庭和谐,有朋友家的“老爷子”为这事威胁朋友,“不给钱买保健品就跳楼”。05交完钱财人去楼空 老人自认倒霉不敢声张老人展示吃完的保健品空瓶子“只要你相信他们,开始买保健品,你就跌入一个连环骗局。”王先生恨恨的说到。这些保健品推销员通过种种的忽悠,送礼品、打感情牌、发现金,这些做法无非是要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让他们以高额的金钱,购买这些毫无卫生安全保障的“药品”。“开始的时候他们会发些‘药品’小样,这样持续数天后,通过不同的洗脑。就开始大规模收取定金,开始卖药”。王先生边说边拿出了一些“保健品”让笔者看。笔者当场用手机通过二维码查询,但均无查到药品信息。当笔者问王奶奶有没有被骗去钱财时,王奶奶支支吾吾说到,“自己没被骗过,但是有人被骗过”,据王奶奶说他有一个朋友买一种心脏病药,连着听了多天讲座,大概在第 8 天的时候,那些卖‘药’的说,这是他们最后三天的优惠活动,因为药品数量比较紧张,现在只要交 1000 元定金,就能买到价值 8000 元的‘药品’和价值数千元的礼物,过时不候,并且承诺这 1000 元只是保证金,日后还会逐一返还。“当时很多老伙伴都交了钱,可是第二天,等到的却是人去楼空”王奶奶忐忑的说到。就在这时,坐在一旁的王先生说到,“我估计我母亲说的就是她自己,回来又不好意思说被骗,因为我们一再强调这本身就是骗局,她不听,只能自认倒霉。”一旁的王奶奶显得有些紧张,连忙说“不是我,真的不是我”。06监管存空白 给骗子留了空子多数“保健品”推销忽悠老人 骗取老人钱财“这种保健品欺骗老人的事情太多了,越来越猖狂,有时候明目张胆的来家里进行推销,可是为什么没人管呢?”王先生很气愤的说到。据笔者了解,目前工商部门打击违法推销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很多情况下商家有正规的手续,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是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收集证据非常难,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正因为保健品市场存在许多乱象,而且目前的监管存在许多难点和漏洞,业内人士认为应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责,确保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当然,监管部门职责必不可少,相关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衔接,联合执法,填补漏洞。同时,应严格规范涉及保健食品广告的制作和传播行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从源头加强监管,堵住假劣保健食品流向市场的出口;工商部门加强保健食品销售的前置审批,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无照经营;卫生部门严查冒牌“名医”、“专家”的非法诊疗行为。07心理专家:多了解老人的“孤独心理”心理咨询师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老人“着魔”保健品的情况做了分析。她说,老人之所以会对保健品“着魔”,首先是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大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有的可能是常见病,有的是突发疾病,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健康起来。而这些所谓的保健品讲座常常夸大其词宣传自己的产品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如何好。为了健康,老人往往容易轻信这些宣传。对于家中有“着魔”保健品的老人,心理咨询师也给家属支了几招:家人要常回家陪陪老人,多跟老人沟通,讲讲媒体上曝光的买保健品上当的案例。经常提醒老人,这些都不能治病。让老人做一些锻炼或者陪老人一起锻炼,这才是真正的健身强体、不生病之本。还可以让老人多看看正规科学的养生讲座,了解正确的养生之道。而对于王奶奶买“保健品”走火入魔的情况,王奶奶则有不同看法“其实我们就是想多活几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受了一辈子苦,只是不想早早离开。平时跟儿女沟通的也比较少,没有啥共同语言。平时和同龄的老伙伴们聊天,他们都说保健品如何好,我就跟着买了。就是不想给儿女添麻烦。”说到这里王先生显得有些动容,“这也怪我,平时忙于生意,疏忽了母亲的感受。”同时王先生表示,“不是反对母亲买保健品,如果是正规药店买的,自己还很支持,关键是现在老人防备意识薄弱,钱很容易就被骗走了,平常理财经验不足,建议老人增强防范意识,多问问家人,不行就报警。”
转载;保健品公司“洗脑三部曲”:一骗、二吓、三拉拢仅仅在保健品公司听了一次健康讲座,罗婆婆就一头扎进去,倾尽一生积蓄购买保健品,并在风烛之年,不遗余力地帮保健品公司促销。保健品公司有何魔力,将众多像罗婆婆这样的老年人“套牢”,“吸光”他们的养命钱?4 月 9 日,本报记者前往武昌区鑫大地保健品经营部,进行了暗访。一骗:“量子体检”谁都一身病4 月 9 日上午 8 时许,记者来到武昌区武珞路 282 号思特大厦 705室。一进“鑫大地”公司大门,就被一名服务员拦住:“你们是干什么的?”记者答:“来听专家健康讲座的。”详细盘问了记者的家庭住址、年龄,介绍人姓名、性别、年龄等情况后,服务员递过两张表格要求登记。记者化名“王波”、“马云”登记后,各领到一张免费午餐券,然后被带到体检室做必须参加的免费体检。体检室摆有 3 台盒式仪器,女员工正给老人们体检。靠墙一排座椅上,坐满了候检的老人。受检者坐在仪器旁,用手握住一个圆柱状手柄,五六分钟就可做完体检。记者问:“这是什么仪器,测得准不准?”一名员工答:“这是量子弱磁场分析仪,很贵的,一台要十几万元呢。”轮到“马云”体检了。他握住手柄,只见屏幕上出现一个虚拟人体,全身骨骼、血管、经络一目了然。伴随着仪器的“嘀嘀”声,一道红波从头到脚扫描“人体”,检测数据即时显示。见“中风指数”一栏,正常范围是 60.735-65.396,而“马云”是 69.783。“马云”问:“什么是‘中风指数’?”女员工答:“就是中风的前兆。”“王波”体检时,女员工边操作边说:“您心肌血液需量超标,说明心肌缺血。”“肝内脂肪超标。肾脏尿胆原、尿酸、尿素氮、尿蛋白四项都超标。”“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等经络也有问题。”应记者再三请求,工作人员将两份体检报告单打印出来,送给记者。结果显示,51 岁的“马云”,26 项检测指标,有 15 项不合格;48 岁的“王波”,36 项检测指标,有 31 项不合格。仅一份报告单上,印有“本检测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结论”字样。二吓:一串死人案例让人毛骨悚然体检完毕,记者被带到大厅听健康讲座。大厅内坐着七八十位老年人,大多是新顾客。每个新顾客,都有一名“健康代表”陪坐在身边,“一对一”服务。记者问:“今天是哪位专家讲课?”“健康代表”小王回答:“同济医学院心脑血管专家王××。”9 点,该公司营销总监熊女士登台讲课。她一边播放视频,一边激情演说。在列举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后,熊总监大声说:一场大病袭来,就会花光一辈子的积蓄。房子、车子、票子、老子、妻子、孩子、面子等人生“七子”,都没有健康的身体重要。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0”!视频以多位英年早逝的名人作“反面教材”: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38 岁患肠癌去世;香港歌后梅艳芳,40 岁患宫颈癌去世;著名笑星高秀敏,46 岁突发心脏病去世……熊总监说:“他们生前有没有金钱、名誉和地位?有!但当他们不在了,一切都没了。”画面出现各种危重病人被病魔摧残的惨状:有的一条腿肿得比另一条粗一倍,有的脚掌裂成两半……触目惊心的画面,配上惊悚的音效,看得人毛骨悚然。最后,熊总监话锋一转,说:要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延年益寿,就要舍得投资健康,通过养生预防各种疾病。“养生先养肾。”某厂用冬虫夏草生产的保健品可以有效防治尿毒症、肾衰竭等代谢系统慢性疾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肿瘤。10 点 30 分,见“同济医学院专家”仍没来,记者问:“专家什么时候来?”小王看了看手表,说:“现在没来,估计今天不会来了。”记者追问:“那什么时候能来?”她说:“其实,专家讲的也是这些东西。”记者坚持要听专家讲座,王女士只好实话实说:“王××不是同济专家,是我们公司的老总。”三拉拢:喊爷奶 帮按摩 限时抢购送旅游听讲座时,陪坐在新顾客身边的“健康代表”,不停地为老人们梳头、捶背,按摩肩膀,“爷爷”、“奶奶”喊得很亲热。健康讲座结束后,该公司一名负责人登场促销保健品。发给每名学员的“限时抢购”单显示,购买 4-20 盒圣元胶囊,才有礼品相送。花 5520 元买 4 盒圣元胶囊,可获赠一块薄薄的,可用来按摩身体的砭石;花 2.76 万元买 20 盒,可获赠韩国豪华游轮 6 日游。4 盒圣元胶囊可服用一年,这意味着,到韩国玩一趟,要一次性买下可吃 5 年的保健品。尽管保健品价格不菲,主持人不时宣布有人“当场购买”。每当从房间拎出的圣元胶囊送到“购买者”面前,员工们一齐热烈鼓掌。“购买者”随即被请上台,与保健品合影。进入自由交流环节,两名“健康代表”力劝记者趁年轻投资健康,多吃保健品预防疾病。记者说出门没带钱,小王说:“可以先赊账,等有钱了再给。”记者说:“你不怕我领到保健品跑了?”她答:“等会儿我们可以跟你一起回家拿钱。”记者说钱由老婆掌管,她不会同意自己买保健品。小王说,自己挣的钱应由自己花,如果老婆不同意,可以做她的工作,带她来听讲座,最好两个人一起买。11 点,记者提出要回家,小王热情挽留:“吃了午饭再走嘛。”记者说还有事,午饭就不吃了。小王马上央求:“叔叔别走!如果顾客不到 11点半就走了,公司要扣我们分数。”记者只好坚持到 11 点半才离开。协和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量子分析仪体检是忽悠量子分析仪体检是否靠谱?日前,记者采访了协和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张科。他说,一握手柄就能检测几十项医学指标,还没听说国内有这么好的医疗设备。如果有,各大医院早就采用了。看了量子分析检测报告单,张科说,这两份体检报告单不可信。首先,报告单上的检测数据,都没有标注计量单位,而只有一个数据范围,也不知道这个范围是怎么得来的。正规医院的体检结果,都会标注计量单位,数据范围也是经过国家医疗卫生部门认可的。报告单上不少检测项目名称,跟该院也不一样。如“血脂”,协和医院细分为 4 项: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低密度。而保健品公司只有一个笼统的“血脂”。表面看只是名称不同,其实意义相差很大。因为 4项检测指标的数据范围和计量单位都不一样,检测结果也有高有低。如果只出一个数据,只能取 4 项结果的平均值,这样一来,原本有部分指标不正常的血脂,有可能反而变“正常”了。武汉市中医院专家陈必新说,目前还没有一种仪器,能检测出人体经络病症。检查经络主要靠医生望闻问切。正规医院采用的体检设备,必须有药监部门的批准文号。量子分析仪是否有批准文号?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相关负责人称,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医疗器械栏查询,未发现“量子弱磁场分析仪”的注册产品。记者协和医院验血发现 3 项“不正常”指标全部正常4 月 12 日,记者到协和医院体检中心抽血,检验了与量子检测名称相同(相近)的 3 项指标,结果对比如下:检验名称 检测方式 正常范围 实际结果 计量单位 是否正常微量元素钙 量子检测 1.219-3.021 0.255 无 不正常血液检测 2.25-2.67 2.47 mmol/L 正常尿酸 量子检测 1.435-1.987 2.647 无 不正常血液检测 208-428 293.3 μmol/L 正常血脂(甘油三脂) 量子检测 1.341-1.991 4.291 无 不正常血液检测 <1.7 1.37 mmol/L 正常时评 保健品之殇何时终结?林坤老年人沉迷于购买保健品,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个体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据官方统计,我国老年人的保健品消费达到 1000 亿元以上,其中竟有 70%的品种存在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现象。卖保健品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却让老人们及其家庭受到伤害,这种情况决不能任由它继续发展。我们目前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一旦老年人群体成为权益保护的短板,最终付出沉重代价的将是整个社会。针对那些设置陷阱和骗局的公司,我们必须进行依法打击和治理,认真清理市场环境。现在保健品陷阱和骗局太多,手段多样,而工商部门的打击目标,主要集中于虚假宣传、假冒伪劣、无照经营等方面,十分容易被不良商人规避。如何有针对性地完善法规,填补漏洞,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做到有法可依,是眼下的重中之重。其次,要保护老人,我们更需要从家庭关怀的角度去反思和预防。老人的身心如何保持健康,对亲情的渴望如何满足,信息缺乏如何打破等等,都需要我们尽快行动起来,让老年人理性追求晚年幸福生活。
转载;揭秘专坑老人的保健品推销骗局江淮晨报 08:49:54)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据中国保健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这些年,不法商家把目标锁定老年人,采取各种伎俩大肆推销保健品,骗取钱财。广州市药品检验所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室副主任、主任药师严小红介绍,每年都会接到大量这方面的投诉,归纳起来,不法分子行骗的伎俩有以下六大类,希望老年人擦亮双眼,别轻易上当受骗。  打免费牌  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有,但是很少,你也未必能遇着。但是,老人家偏爱这一口,对免费的礼品、免费的检查、免费的旅游来者不拒,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可是这一去,就掉入保健品推销的“陷阱”里,因此而被忽悠的老人家不计其数。有一些老人家被人忽悠瞎买了几年保健品,有病不到医院看病,却去买这些几千甚至上万元一个“疗程”的保健品。明明知道是白花钱,做子女的还不能多说,多说了老人家生气,还以为儿女舍不得花钱(况且老人家都用自己的退休工资)。  1.免费体检。保健食品推销员装扮成“义诊医生”,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血压、血脂、血糖的常规检查,然后拿着检测结果煞有介事地指出老人患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再开始推荐产品。  2.免费试用。先给老人免费试吃保健品,一个星期之后,业务员就开始洗脑,“您现在睡眠比原来好点了吧?爬楼梯轻松点了吧?”在经过多次试用后,在这种心理暗示下,老人家自己感觉有效,就开始购买产品了。  3.免费旅游。“跟我们出去免费旅游、食宿全包”,然后在旅游地,特约“专家”出现了,一下就摸清楚你的病症,再吓唬他们:“你这个病再拖的话,就得瘫了,就得瞎了,这以后可怎么办!”人都怕死啊,特别是经历了病痛折磨多年的老人,立即掏钱买产品。  打温情牌  你对老人家嘘寒问暖,他就会把你当儿女,有求必应!保健品的推销员深谙此道,他们会专门对老年人提供“贴身攻心”服务,打电话或在公园、市场等各种公共场合见面之后,千方百计与老人套近乎、拉关系,混熟了就开始推销产品。  李大妈提前退休,在家一个人精神上没什么依托,而那些保健品销售员非常热情地上门服务,跟义工似的,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这种事也会帮忙,还有的保健品销售员每天都上门给老人家量血压、测血糖,每次的结论都是吃了他们的保健品血糖下来了,结果不少老人家将原来吃的药都停了。  免费送赠品  老年人往往比较节俭,有一点爱占小便宜的想法,尤其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礼品,而保健食品商家往往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一些老人就是在这些礼物的诱惑下盲目购买了商家推销的保健食品。  有时候一袋米、一盒鸡蛋就能把老年人给忽悠了!杨先生都搞不懂自己爸妈是什么想法,他说,爸妈硬说买的这些保健品有用,而且还替那些销售员做宣传,所以,那些人更是时不时给他们送点水果、安排游玩等小恩小惠,而且每次打电话阿姨叔叔叫得甜,弄得我爸妈跟没了魂似的,每天都迷信这些保健品,比如买了一台八千多元的净水器,其实功能很简单,无非是些活性炭的装置,但他们居然每天坚持喝这种生水,肚子疼了、发烧了也把该水当药吃,简直把它当成了圣水!  杀熟  卖保健品的好多都是专找熟人下手。老年人碍于情面,有时则因轻信亲近的人而盲目购买。陈先生卖保健品的同学就是被熟人拉进保健品公司的,先被人“洗脑”,再“洗脑”别人。  这年头因为保健品讲座,多少年不打招呼的邻居都能天天腻在一起,这其中就有一个从众心理。比如吴小姐的妈妈购买了一款净水器,推销过程都一样:上课、洗脑、推销。说她被骗了,老人都不相信,很多人就是抱着你也买、我也买,总不能大家都是傻子、都被骗的从众心理。  “权威”迷惑  老人家有时候不信保健品,但是却十分信权威,保健品的讲座推销时,就有一些所谓的“权威”坐镇,比如某某养生名家,有名有姓,讲起来头头是道,为某些保健品宣传造势。  实际上,有些专家就是“托”,雇托是不法商家惯用的手段,请来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  回报承诺  不少老人家手里有闲钱,因此除了买保健品,有的商家甚至会骗你说有大回报让你去投资,殊不知这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胡先生的爸爸2014年参加了一个保健品公司组织的外出旅游的活动,回来后没几天,对方打来电话向他推荐一种保健品,称可以治疗各种老年疾病,老人接连买了几盒,再后来,对方又陆续打来电话,说公司有特优活动,投资一定的金额,保健品可以免费吃,而且投资的钱到年底还可以分红。老人信以为真,陆陆续续把家里的存款全部打给了对方,前后投资了五六十万元,没钱了,又开始跟亲戚朋友借钱。还有购买产品可成为会员,而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推荐越多报酬越高,老人一不留神甚至落入非法传销的圈套。  ■专家支招  如何助老人远离“陷阱”?  严小红指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具备治疗功能。比如蜂胶胶囊,产品包装上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有“蓝帽子”标识,有生产日期、批号、生产厂家,这是合法的保健食品。  那么,该如何预防家里的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上当受骗呢?严小红说,很多家属特别头痛,感觉不给老人家买,老人家会发脾气,而且都是用他们自己的退休金去买,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我们认为,应该做两手准备,以下方法可以借鉴:  一个防线——严防死守  1 严防死守。切断与骗子之间一切联系,保健品销售员特别会抓住老年人的心理,给他们盯上之后,邮寄资料、电话不断。此时,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切断骗子与家里的一切联系,严防死守,邮寄过来的宣传册直接扔掉,家里电话一响就抢着接。或者把老人家送到其他亲戚家住上一段时间,这样骗子联系不上,自然也就放弃了。  2 控制金钱,不给钱没得买。兜里有钱才会想去买,对于买了又买、痴迷上当的老人,直接上大招把钱控制了。可能老人家觉得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会闹、会吵,但是只要坚持,他闹腾一阵子,也就不会再买了。  3 买的产品是假货,记得要投诉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们首先建议到合法店铺购买正规保健食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最好不要一次性大量购买某一产品。保管好购买凭证,如购物小票或发票,若质量有问题,购物凭证是投诉、索赔、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凭据。  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已公布批准的保健食品资料,购买时可核对相关信息与国家总局网站公布的产品信息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  一个方向——买和陪伴  老人家养生防病,希望吃一点保健品,所以,如果不给他们买,他们就会自己乱买!建议家属经常关心家里的老人,花时间陪、花金钱买对的保健品,这样才能避免老人花更多的冤枉钱!  1 多陪伴老人。没事多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家。鼓励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球、唱歌、画画等,让老人不那么孤独,让骗子没有可乘之机。  2 买点真正有用的补品、健康的保健品给老人,表示一下心意。有条件的定期带老人去正规医院体检一下,也让老人了解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不容易相信骗子的信口开河。  3 正确引导老人。经常提醒家里的老人,哪一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尽量提醒不要参加。遇到别人推销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据《羊城晚报》
转载;补肾必须补肾精——吕乐远教授讲述中医补肾真谛!新闻文章排行榜    一、肾亏主要是肾精亏  目前,在中医补肾药物使用上存在一个误区,不是补肾阴,就是补肾阳,或是阴阳双补,似乎中医补肾就是围绕“阴阳”来转,其实这是对中医补肾的狭义理解。中医补肾固然要平衡肾中阴阳,但这不是补肾的根本,中医认为补肾之本在于“补肾精”,因为肾亏的根本原因是“肾精亏”!  肾精是贮藏于肾中的能量源泉,也是人体各种生命机能活动的动力之源,因此,肾精亏损会造成各种生命机能的下降。肾精对人的生命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古人曾形象地将其比作是人的“灯油”,并说“人死如灯灭”,灯油(肾精)耗尽,人的寿命也就终止了。因此中医补肾的真谛就在于补养人在生命过程中不断亏耗的肾中精气,补充生命的能量之源,让生命之火源源不息,使生命机能更有活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标。    二、肾精亏是亚健康与早衰的源头  在现代社会中,由各种不健康生活因素造成的肾精亏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肾精亏虚已成为亚健康与早衰的源头。其表现如:1、精力下降,无精打采,精气神不足,整体生命机能缺乏活力;2、气色不好,面色萎黄或晦暗无光:中医说精化气,精生血,肾精亏虚气血也就不足,精气血不足的外在表现就是气色不好;3、肾精亏虚不能充养脑髓,脑功能减退,出现记忆力减退、头晕耳鸣、听力下降;4、肾精亏虚,肾主骨功能下降,出现骨质疏松,腰酸腰疼,牙齿松动或脱落;5、肾精亏虚,肾主生殖机能下降,男性阳痿或精子数量及质量下降造成不育,女性性冷淡甚或不孕;6、肾精亏虚,影响肾主水液代谢功能,出现尿频或夜尿多,身体浮肿;7、肾其华在发,肾精亏虚不能滋养毛发,致头发早白,脱落稀疏。    三、补肾的三大误区  1、“补肾就是壮阳”:由于经营壮阳药的商家多年错误宣传,以至于在中国一般大众中形成了“补肾就是壮阳”这一错误认识,这是补肾的一大误区。因为一味壮阳会伤及肾阴,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阳盛则阴病”,导致虚火偏旺,引起“上火”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2、“补肾就用六味地黄丸”:这是继“补肾就是壮阳”后的另一个误区。因为一味补肾壮阳的副作用会损伤肾阴,而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代表中成药,所以众多厂家极力宣传六味地黄丸的补肾阴作用,以至于补肾又形成了另一个极端。  无论是补肾壮阳也好,补肾滋阴也罢,都应该视患者究竟是肾阳虚了还是肾阴虚了辩证施治,目的是补偏救弊,平衡阴阳。一味壮阳与一味滋阴只能越补越偏,反而损害健康。  3、“补肾只是男人的事”:这是从“补肾就是壮阳”中引发的另一个错误概念,其实男女都会肾亏,不会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异,相反,女性因为有“经带胎产乳”这些生理特点,更容易肾亏,也更易早衰,正如民间谚语所说的“女怕伤肾”。    四、哪些中药可以补肾精  现在风行的补肾中药有两类:一类是补肾阴药(六味地黄为代表);另一类是补肾阳药(各类壮阳药及保健品为代表)。这两类药都不具备补肾精作用,补肾没有补到本上,补肾之本在于补肾精。  从中医传统补肾养生的用药规律看,善补肾精的中药主要由两类药构成:1、植物种子类药:传统植物中药当中有很多植物种子药,如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金樱子、覆盆子、韭菜子等,中医将这类药称作“子类药”,并认为“凡子皆实”、“凡子皆重”,因为一粒种子就包含了该植物的全部精华,一粒种子就可长成参天大树,这与人类靠一个“先天之精”就能发育为一个完整个体且最终长大成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中医根据“同气相求”自然规律,发现有些植物种子可补肾填精、补肾固精,所谓“以子补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上述子类药富含卵磷脂、脑磷脂、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类性腺激素及抗氧化抗衰老成分。2、某些动物药如鹿茸、鹿角胶、紫河车、海参、海马等也可补肾填精,中医把这类动物药称作“血肉有情之品”,并认为“有情之属添精”,这类药都具备大补肾精的功效。  总之,要想补肾必须从补肾养精入手,因为肾亏的主要原因是肾精亏,补肾精才是补肾之本,所谓“会补肾,补肾精”。而选择补肾精中成药要看其中是否包含植物种子药和某些具有补肾填精的动物药,如果包含这两类药,则肯定具有补肾精的效果。  如果推荐补肾助育的中成药,那么市面上有一种药可供选择,以岭药业集团研制的中成药“八子补肾胶囊”,对比其他中成补肾药品,配方既有植物种子药又有血肉有情动物药,对于补肾养精效果显著。责任编辑:(鸿富通)(免责声明:昆山鸿富通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原作者的个人观点。所写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信息未经证实,对该本文所写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仔细核实相关内容。深度热点专栏文章投诉电话:6)
转载;强!手掌也能看出性能力 民间一直有一些从相貌判断男性性能力的说法,例如鼻子大、体毛旺盛、臀部坚挺者某方面应该很强,还有说法是门牙光亮的人性能力也十分厉害。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手掌也是性能力强弱的指标。  一、从手指看性能力  从手指看性能力,古已有之。手是人体全息的局部缩影,集中了与体内所有器官均有关系的穴位。疾病的信号会通过神经、血管和经络反映到指掌的不同部位,所以通过手常能发现身体的异常。比如:  中指垂直平分线下焦区上方的左右两侧,纹路过多、凹陷过重,很容易出现勃起、早泄问题;  小指细小且短,易出现肾气、肾阳不足,即元气不足。元气不足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性功能不行。  古人云“小指过三关,人逢绝处也能生”。所以身体素质的保养,关键是看小指,平常要多揉揉小指。”  二、从掌纹看性能力  再如掌纹。在感情线(起点是从小指侧,往上走,呈抛物线状到食指和中指的交界下方)和小指之间有两三条横纹线,这叫做性线,反映生殖功能的强弱,一般粗长为壮,细小为弱;只有一条或没有的人,多见少精症、无精症等。  还有些人的手掌软细,薄而无力,血色较白,说明气血不足,身体瘦弱,性能力自然不好。  三、从手指长短看性能力  此外,欧洲的一些研究也发现,手指长短与性感程度几乎可以画等号。维也纳大学与英国诺森伯兰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男性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与他们面部不对称的程度成正比。无名指对睾丸激素较为敏感,因此无名指长的人,其男性特征更明显。双手手指的不对称程度还预示着每次射精时精子的多少,双手越不对称,精子数越少。而小指长,预示性能力强,生育能力也强。
转载;专家称保健品违规添加西药现象严重 很难被发现“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的2009年受理投诉情况显示,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2.6%,居投诉增幅第四位,保健品已成全国消费投诉的七大热点之一。”近日,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对当前我国保健品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批评。  孙树侠在谈到我国当前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时表示,从发展势头来看,保健品行业(包括保健食品与保健用品编者注)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据统计,近年来国内保健品行业产值每年都有13%左右的增长,保健品的出口量每年有近20%的增长。2011年,我国的保健品行业规模达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0000亿元。虽然发展迅速,但不可否认的是,保健品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大大影响了市场的发展与保健品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她认为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假冒的问题,现在许多假冒的方法越来越隐蔽,一般人很难识别。以蜂蜜为例,现在许多造假者用白砂糖或者糖浆喂蜜蜂,然后收集蜜蜂吐出来的东西来假冒蜂蜜。虽然都是蜜蜂吐出来的,但两者的营养价值差异极大,且不易察觉。  其次,还有虚假宣传的问题。现在,从大商场到路边小摊,到处都卖着各式各样宣称有保健作用的食品或用品,可是,其中经严格科学实验证明确实有保健价值的又有多少?现在许多商家把普通食品当保健品卖,把保健品当药品卖。更严重的是,现在保健品领域批准文号被冒用的情况非常普遍。按照规定,一个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种产品,可现在一个批准文号对应多种产品的现象非常普遍。  第三,保健品的说明书标志很混乱。主要问题包括:对说明书肆意添加内容,夸大或扩大“保健功能”;未标注“适宜人群”;未在醒目位置标注“本产不能代替药物治疗作用”;减肥产品未标注“本品减至正常体重后,无需再食用/停止食用”;酒类保健品未标注“本品不适宜过量饮用”等。  最后,保健品的安全问题和它的辅料也有密切关系。以保健胶囊的外壳为例,最好的外壳一般用胶原蛋白制造,但有些黑心商家竟然用劣质淀粉、糊精,甚至塑料作为生产原料,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针对前几日海南警方破获的一起生产假冒保健品的重大案件中,犯罪分子为了提高假冒保健品的仿真性,竟在里面添加西药成分伟哥。孙树侠认为问题的确很严重。现在一些不法商家主要是在减肥和降糖类保健食品里违规添加西药成分,而且添加的方式越来越隐秘。以保健胶囊为例,由于直接在胶囊里的保健物质中添加西药很容易被查获,所以现在许多不法商家在胶囊壳里添加西药成分。这样一来,监管部门很难发现。  为什么现在的保健品市场如此混乱?孙树侠说道,首先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与保健品直接相关的只有《食品安全法》,但其中对于保健品的规定只有几条,对于保健品的品种管理、生产流程没有具体规定,几乎没有可操作性,所以我们呼吁《保健品管理条例》尽快出台。  其次是监管不力。按现在的规定,保健品主要应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但对于一些保健用品,比如养生泡脚盆,它既不是食品也不是药品,只能归工商局管理。这样一来,对于保健品的监管就呈现出多个部门跳“集体舞”的局面,而这种“集体舞”又没能跳成相互协作,反而跳成了各自为政,进一步降低了监管效率。  保健品市场的混乱还与我国当前保健品行业集中程度低、恶性竞争问题严重有关。据统计,我国现在的保健品厂家约有1000多家,其中,排名前十的厂家的产值还不到行业总产值的25%,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厂家占38%,产值在10万元到100万元的厂家占41%。正是由于我国目前保健品厂家规模普遍较小,研发能力不强,所以只能跟风模仿国内外大厂家的产品。这就导致保健品厂家往往是一窝蜂地去做某类产品,靠打价格战来占领市场,而当这类产品利润空间缩小,被做“烂”了时,厂家们又会一窝蜂地转战到下一个产品中。靠价格低来占领市场,不免会影响保健品品质。  孙树侠谈道,我曾在报纸上看过一个“30块钱1000片”的螺旋藻片的广告,觉得很不可思议。最后一打听才知道,一般的螺旋藻片的蛋白质含量在75%左右,而广告中所卖的螺旋藻片的蛋白质含量不到30%。这种蛋白质含量较低的螺旋藻一般用于动物饲料。  当然,保健品市场混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保健品市场还在成长期,正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所以其中不免会掺杂泥沙。  有人担心,现在保健品市场的乱象如此突出,似乎很难治理了。孙树侠认为,这不是能不能治理,而是愿不愿意治理的问题。对于药品来说,现在药品监管采用近红外图谱对照的方法,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随时抽查、比照抽查样品的近红外图谱与备案的红外图谱,来实现对药品的一般监管;对于食品来说,现在许多地方采用食品追溯系统,建立起覆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数据库。不管采取上述两种方法中的哪一种,保健品的问题都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治理。  现在许多业内人士呼吁建立完善、有效的保健品监管体系。孙树侠比较赞成“小政府,大协会”的监管模式。相比于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存在精力有限、行业了解不深、专业知识不够等不足,很难管得好、管得住。政府应大胆地交给行业协会去做,然后将主要精力放在指导、管理行业协会上。当然,目前行业协会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行业协会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只是把章揣在兜里,只管收钱,很难发挥自律作用。所以想要实现“小政府,大协会”的监管模式,对行业协会的改革迫在眉睫。  孙树侠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要理性,要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去选择,不能有从众心理。更重要的是,不能把保健品看成“神药”,认为只要长期在吃保健品,身体就一定健康。身体的健康与健康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如果一个人很少喝水、吃饭不规律、久坐不爱运动,那他吃再多的保健品也无济于事。现在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白领在这方面存在很大误区。(责任编辑:徐晓宇 实习编辑:陈琼)
转载;国家药监局称从未批准壮阳药 近日,部分媒体报道,有关食品和保健食品违法违规声称壮阳、改善性功能等功能,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食用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国家药监局日前发通知表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声称有关功能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声称壮阳类及改善性功能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增加检查频次,加大检查力度。  同时,通知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配方、工艺等产品技术要求,不得生产未经批准功能的保健食品,并且要召回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另外,地方药监局还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对于反映的线索,要追根溯源。对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予以曝光,从重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律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  国家药监局强调,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部门,严禁以罚代刑、有案不移。  国家药监局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声称壮阳及改善性功能的产品,如患有相关疾病,应该到医疗机构就诊,正确使用药品。(责任编辑:徐晓宇)
转载;保健食品安全堪忧 利益“黑手”伸向老年人口袋“山寨保健食品”泛滥老年人花钱反伤身  近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12315中心发出消费警示,提醒老年人警惕“免费讲座”“义务诊断”带来的保健食品消费陷阱。12315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自9月份以来,有关保健食品的投诉、咨询明显增多,通过“免费讲座”等会议营销形式销售以及部分专营店销售的保健食品是投诉举报的重灾区。  家住银川市西夏区的李阿姨就掉进消费陷阱,保健不成反伤身。前不久,她收到一份保健食品“太岁口服液”的宣传单,声称对老年病有很好的疗效,她信以为真就到专营店去了解情况,并留了联系方式。随后专营店打电话邀请她参加“免费疗养”,她和其他老年人在听讲座中度过了4天时间。活动结束后,她没禁得住忽悠,购买了2万多元的“太岁口服液”开始服用。一个月后,李阿姨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怀疑和服用保健食品有关,就停止服用,并到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诉。  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所副所长韩晓农告诉记者,套取老年人信息推销保健食品是一些保健品专营店惯用的手法。这些打着“理疗中心”“健康服务部”“糖尿病之家”等名号的专营店一般规模小、产品数量少,经营人员的安全意识差,很多保健品是从非正规渠道进货的“三无”产品。推销人员套取老年人联系方式后,不断打电话推销产品,或以赠送产品,免费测量血压、心电图等“免费体检”方式吸引老年人购买。  此外,一些不良商家在宾馆、酒店、影剧院等地租一间房子,雇用临时工采用“喊爸妈”套近乎的方式散发传单,召集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并营造气氛鼓动老年人购买产品。“这些‘健康讲座’经常打着全国健康万里行、全国老年病普查中心等子虚乌有的旗号,或者宣称产品是XX军医大研制的最新产品,老年人极易上当。”12315中心的工作人员刘洁告诉记者,这种“健康讲座”在全国各地“打游击”,骗一把就跑。工商部门接到消费者投诉赶到现场时,推销假劣保健品的团伙已经人去楼空。  今年8月起,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近80家保健食品专营店开展专项整治。前期检查中查出银川市寿春堂养生馆等10家保健食品销售场所存在违规经营保健食品行为,31个品牌56个品种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宣传保健功能、无国家保健食品批文或盗用国家保健食品批文等问题。骗子如何轻而易举让老年人甘愿掏腰包  很多老年人身患慢性疾病,难以根治,容易病急乱投医。骗子们正是利用他们关注健康、疏于防范的心理,将一些山寨货宣传成“神丹妙药”。加之很多老年人独居家中,内心孤独,推销人员采用“喊爸妈”、参加免费讲座等形式,获取老年人的好感,再以所谓“专家”“名医”为幌子,故意夸大或捏造病情吓唬老年消费者,忽悠他们购买假劣保健食品。  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是一个暴利行业,而骗子们经常给老人们“挖坑”。他们通常谎称产品要按疗程服用,半年或一年后才能见效,从而诱骗老年人一次多买。记者在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看到,被封存的名为“XX清合软胶囊”的假劣保健食品,一盒售价468元,外包装上标明3盒一个疗程,这就要1400多元,一些老年人一个月的养老金就泡汤了。  韩晓农告诉记者,这些产品的进价通常不超过100元,而消费者按疗程购买最少花费上千元。一些骗子将正规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换个名字,留下国家保健食品标识和合法批号,批量印刷后再进一批原材料组装生产保健品。“一般小批量生产一批货,卖完这一单,换个名字再生产一批。每一批成本不过几千元,投向市场可获得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暴利。”  动辄成千上万元的“保健品”,轻则破财,重则伤身。记者从宁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与化妆品监管处了解到,将保健食品夸大功效,宣传成万能良药销售极易耽误老年人病情。一些保健食品内容“变异”,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添加化学成分、药物成分,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查处兜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行为有多难  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中有关保健食品的配套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目前由工商、药监和卫生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保健食品的相关监管工作,而监管链条未能形成有效的安全网,就让那些“披着羊皮的狼”窥见了可乘之“机”。  宁夏工商局消保处处长杨成伟告诉记者,目前工商部门对推销假劣保健食品通常是以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进行监管。而让工商部门“犯难”的是,在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是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杨成伟说。  保健食品市场管理存在很多盲区。据了解,在没有专门的保健食品流通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保健食品有工商部门颁发的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即可办理经营执照。“消费者举报的部分经营者在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都办理过相关证照。”韩晓农说,还有一些商店、养生场所也在兼营保健品销售,这给监管部门筛查带来困难。  如何强化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让老年人不再受保健之“伤”?在采访中,一些基层监管工作人员认为,相关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衔接,联合执法,填补漏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从源头加强监管,堵住假劣保健食品流向市场的出口;工商部门加强保健食品销售的前置审批,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无照经营;卫生部门严查冒牌“名医”“专家”的非法诊疗行为。  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责,确保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并将利用宣讲等方式推销保健食品的行为纳入监管范围。  一些从事正规保健品销售的人士还提出,应增加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有效渠道,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消费保健食品,并严格规范涉及保健食品广告的制作、播出和传播行为,避免老年人掉进保健品推销的陷阱。(责任编辑:徐晓宇)
转载;专家披露“伪中医养生”五大特点“一是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温长路教授表示,老百姓中间都有很多养生理念,但不是所有的理念都是科学的,“而现在说的是只要养生,就把过去文人著作中一般的说法,或者老百姓的个案个例一股脑拿来都冠以养生的帽子,并且有一些方法不分青红皂白,人人都可以使用。”  “全民统一吃某一种食物是不行的,气候干燥的西部和气候湿润的南方,如果用同一种方法让大家去吃的话会吃出问题。”温长路教授指出,以偏概全,抽象中医的个性化理念是“伪中医养生”的第二个问题。“绿豆本身没有错,如果全民都吃绿豆,肯定会吃出问题,因为去掉了中医个性化理念,也不符合我们的养生设计。”  “很多养生家把所有的食物都说成是珍贵的药,把所有的药物和食物都结合起来,这是对中医概念的混淆,中医的食养和食疗是两个概念,”温长路教授认为,囫囵吞枣,混淆食养与食疗概念是“伪中医养生”的又一问题。  “一些养生家出于特殊的需要,把某一种药物包装成万能的,所以就不停地出现吃绿豆的现象,出现了吃泥鳅的现象,这就是夸大了食物和药物的作用。”温长路教授称,瞒天过海,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也是“伪中医养生”中常见的问题。“实际上药物和食物的作用都是有局限的,并没有包治百病的药物。”  “有外国人和我说发现中国人有三大怪,男人全是阳虚,要补阳;女人全是血虚,要补血,六味地黄丸是万能保健药,外国人还真看到中国的现象了。”温长路教授说。“补的问题一定要客观对待,老百姓以补为尚,总认为补比泄好,认为养生就是补,这也是错误的。”(责任编辑:徐晓宇)
转载;形形色色“养生经” 老人小心“被忽悠” “参加免费专家义诊,结果药品花费1万多元”“被称作&神医&的专家连行医资格证都没有”“购买3万元的保健品就可以受邀到大会堂开会,结果连门都没进去。”北京市怀柔区法院法官赵华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打着“养生保健”的旗号,实则欺骗老人高额购买假药劣药或普通保健品的事件在多地频频发生。  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  赵华军说,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但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因此,揭穿保健骗局,学会慧眼识骗,已成为老年人的必修课。  免费体验,感受“温情”的背后  早就退休的谢大妈最近突然特别忙。早上起床匆匆吃完早饭,就急忙赶到社区一家新开张的保健品店里,参加“免费理疗体验”活动。  一进门,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就迎上来,一边搀着谢大妈,一边殷勤地问候:“谢妈妈来了,您今天可真早啊。身体感觉怎么样啊?您今天的气色看起来可是好多了。脖子不疼了吧?晚上睡得不错吧……”几句话说得谢大妈心花怒放,好像真的年轻了几岁。  谢大妈一边跟小姑娘聊天,一边走到一张保健床前坐了下来。小姑娘细致地照顾谢大妈躺下后,自己也坐了下来,陪她唠起了家常。有几天谢大妈因为有点感冒,没到店里,小姑娘还关切地打电话,问她是不是不舒服了,几天不见挺担心,搞得谢大妈非常感动。  谢大妈的两个孩子都已成家,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这些情况谢大妈都跟小姑娘说过。小姑娘嘴甜又乖巧,劝导谢大妈想开些,有事没事常来店里坐坐。这样慢慢地,谢大妈就把这个小姑娘当成了亲闺女一样疼,而小姑娘也勤快地叫着“谢妈妈”。  “免费体验”了半个月的时间,谢大妈觉得通过自己每天的亲身感受,身体的确比以前硬朗多了。自己原本根本不信的这种理疗床,看来还真的挺管用。于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花了近两万元买了一张理疗床。家里人为此好几次跟她争执,但是老太太执意要买床,还一再声明是用自己的钱买的,言下之意觉得儿女反对就是害怕花钱。家里人担心惹她生气会影响身体,于是只好由她去。  家人原本以为花了钱买个消停也就没事了。没想到,谢大妈买完床还是每天按时到店里去“报到”。过两天,就拿回来一堆黑色的小石头,说是有磁性,泡水喝就能防癌,是国外专家最新研究的成果。这次,谢大妈又花了3800元。  有专家指出,这其实是商家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用免费体验来吸引老人参与。在营销过程中,针对老人希望被关心、被尊重、被重视甚至被崇拜的心理,安排专人展开的“情感营销”,满足老人希望找到健康、社交和自我的心理需求。实际上这些产品有很多是不合格品,或者存在夸大事实的宣传,甚至被多次查处过。 十大忽悠,步步陷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一些商家趁机极尽所能针对老人进行包装推销,一些老人相信了商家的“权威”和“诚信”,殊不知前面是一个“忽悠陷阱”。  法官赵华军总结出“十大骗术”:  忽悠一:免费赠品。很多兜售老年人保健品的商家用“免费试用”做幌子,而大多数老年人是通过健康讲座或免费体验与保健品接触的。  忽悠二:名医会诊。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先以名医义诊的形式开展咨询或体检活动,“名医”把脉诊断后,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借机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  忽悠三:专家洗脑。通过发传单、免费送药等形式吸引老人听“权威专家”开展“保健知识免费讲座”,随后通过各种“免费”活动,骗他们高价购买公司各种保健食品。  忽悠四:温情攻势。在推销中,根据老年人的心理投其所好,亲密称呼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为“爸爸”“妈妈”,拉近感情距离。有的还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帮忙做家务等。老年人享受了别人的服务,同时受心理暗示作用,相信产品被“放大”的功效。  忽悠五:狐假虎威。拉出中外名人食用某保健品的事例证明保健功效,或者在宣传单上印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保健协会、国家著名医院名号等字样,或者自称是著名医药企业授权等,拉大旗,骗取老年人信任。  忽悠六:旅游参会。以购买一定数额产品后,受邀到国内外旅游或参加权威顶级的养生论坛为借口,吸引老人累计甚至超前购买数万元的保健品。  忽悠七:鼓吹疗效。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夸其产品神乎其神,甚至“包治百病”。  忽悠八:进口、专利、高科技。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商品,甚至廉价的中草药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忽悠九:投资保健品,给予高回报。一些不良商人把目光盯向了老人的养老金,承诺购买一定的保健品,可按天或按月给予老人高回报,将老人的钱收集到手里然后拿出去搞投资。这实际上为非法集资,一旦投资失败老人可能血本无归。  忽悠十:步步设套,“走为上计”。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还有些利用“积分”“会员卡”“储蓄卡”“关爱卡”“惊喜卡”等,巧设连环套,待成功钓鱼骗取钱财后,就迅速逃之夭夭。  查而难禁,多重原因  实际上,以销售保健品、保健器材为名,诈骗他人钱财的行为,一直是执法机关打击的对象。各地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局查处过多起类似事件,但这些不法团伙和商人长期作案,流动性强,想方设法试图躲过执法机关的检查。  赵华军分析说,这类诈骗现象查而不禁有以下几重原因:  第一,老年人的防护意识薄弱,对诈骗手段了解不够。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大,身体健康成为首要问题。同时由于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相对较少,对新出现的事物不很了解,特别是对保健品和药品的性质、流通和效果等缺乏认知。一些商家就乘虚而入,在给予少数甜头之后,引诱老年人上钩。  第二,不良商家的骗术不断翻新,花样很多。现在利用保健品诈骗钱财的形式越来越隐蔽,很多都是采取多种诈骗手段,组成连环套,有些大打感情牌、心理牌,有的则以慈善、惠民等旗号进行包装和营销,还有些只是现场讲解宣传,无产品实货,会后邮寄送货上门等。  第三,诈骗行为采取流动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造成查处困难。  第四,相关部门对此类行为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目前,保健品的质量和销售比较混乱,特别是部分商家打着药品的擦边球,在公园、街头、商铺、写字楼等地方进行虚假宣传,而这些行为往往需要食品药品监督、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形成合力才能根治,监管不力留下了可乘之机。  赵华军提醒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谨防打着保健品的幌子进行诈骗的行径。  首先,提醒老人有病去正规医院治疗。即使因为生病或受到病痛折磨,情绪低沉,也要尽可能相信正规的医院和药店,而非各类“神医”“游医”或商家的鼓吹。  其次,理性对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销活动。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场或商店购买,注意查看销售商家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碰到涉嫌虚假宣传兜售保健品的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再次,作为子女,也应该“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子女及晚辈应该多抽时间陪老人,多与老人沟通,引导他们更多参加有益健康的娱乐活动,避免他们病急乱投医。(责任编辑:徐晓宇)
转载;揭秘假药产销网运作链条 假药成分可致多种疾病 胶囊、药丸子、药片、药粉……江苏省新沂市药监局一个20平方米的仓库里,假药及一整套生产设备、生产原料堆满了大半个屋子。  近日,新沂市公安局破获一起涉案金额上千万元,销售网络遍及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公安部督办假药案。  执业医生充当假药代理商  5月12日下午,新沂市城区东郊一家药店内,3名药监工作人员正在例行检查。货柜上一排名为“康骨宁”的新药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  “康骨宁胶囊”,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等7种功效,生产企业“北京利民药业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101号”。在外行人看来,这瓶包装精美、印刷精细,且“国药准字号”、产品批号等应有要素一应俱全的药看不出任何问题。  但药监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后发现,药品的批准文号排序不对。  为了查验药品的真伪,新沂市药监局立即按照包装盒上的生产地址,给北京市大兴区药监局发函求证。数日后,大兴区药监局回函答复:“没有这一药品公司。”  5月26日,新沂市药监局将确认后的假药线索移交到新沂市公安局。当天,药店老板刘星被警方控制。主办此案的民警庄瑞雪当时没有料到,在药店发现的这9瓶假药,最后会牵出一个涉及上千万元金额、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假药产销网络。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顺藤摸瓜”。据刘星供述,今年5月初,有一名叫冯燕的女子来到店中,给他10瓶“康骨宁胶囊”让他试销售,以每瓶10元的价格拿货,再以每瓶30元的价格卖出。  刘星说,刚开始,他对这种药也有过怀疑,但当他看到冯燕提供的一整套药品手续,且在网上查询到“康骨宁胶囊”所属“利民药业有限公司”有专业的网站后,他选择了相信。  5月27日,警方将冯燕抓获。在冯燕家中,警方搜出了125瓶“康骨宁胶囊”及一份销售清单。民警从清单上得知,冯燕从今年4月12日开始,一共从其“上线”处进货1600余瓶,供货给当地10余家药店。  在接受警方讯问时,冯燕称,她不知道“康骨宁胶囊”是假药,药是由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一家医院的医生盛平提供的。  医生怎么会卖假药?  庄瑞雪告诉记者,当他们调出资料确认盛平系苍山县某医院的正式执业医生后,也颇感纳闷。5月30日,新沂警方和药监局一同赶赴山东省苍山县,盛平当日恰好不在医院上班。庄瑞雪事后得知,原来,盛平的“上线”听说“出事”后,让他赶往新沂,找熟人疏通关系“摆平”此事。  5月31日,盛平在其工作的医院门口被警方抓获。警方在盛平住处搜出“康骨宁胶囊”3箱共600瓶,在每一箱药品中都附有一整套包括营业执照、药品许可证等在内的“合法药品生产手续”复印件,甚至还包含一份“物价局关于‘康骨宁胶囊’药品价格的通知”,核定销售价格为34.5元。 盛平是如何与假药产生联系的?  据盛平交代,他在医院里小有名气,写的论文还曾获过奖,因此网上有他的联系方式。2010年8月初,一个叫刘昊的男子打电话给他。刘昊自称是北京利民药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问他是否愿意销售“康骨宁胶囊”,可先寄10盒。盛平答应了,拿到药后放到苍山县一家小卫生室销售,觉得市场不错,于是开始正式与刘昊交易。  警方从在盛平家搜出的进货清单上看到,刘昊从日开始给盛平发货,至今年5月28日共发货5000余瓶,进货价为每瓶6元。盛平利用自己医生职业的优势,将药品供货给苍山县及邻县各药店、小卫生室销售。  严重致病假药销往全国  抓捕盛平的“上线”是整个案件的核心,也颇费了一番周折。  盛平自称从未与“上线”刘昊见过面,平时交易都是一方通过物流发货,一方从银行汇款。为了找到刘昊,盛平翻出刘昊给他寄药的物流单,而直到此时,他才发现,原来药品并非发自北京,而是发自河南省郑州市。盛平致电质问刘昊,刘昊称自己是郑州办事处的。  新沂警方判断,这绝非一起简单的销售假药案。6月2日,新沂警方、药监部门等多人赶赴郑州调查。6月10日下午,刘昊被抓获。刘昊供认,“康骨宁胶囊”确系假药,他就是这一假药销售的源头,以5元至7元向外发货,发往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山东、陕西等省区市。  刘昊说,所谓“北京利民药业有限公司”、“利民注册商标”、生产地址均是假的,电话号码虽是北京的,但已设置全部呼叫转移到他的手机上。最关键的是,他的名字也是假的,其真名为刘峰,河南台前县人。  当被问及药品由谁生产时,刘峰的回答却异常模糊。警方事后查明,刘峰只是整个假药销售团伙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他的背后,有着一个更大的假药销售网络,而其控制人是刘峰的姐夫杨琼。  2010年8月,找工作不顺利的刘峰回到郑州,住在姐姐家,得知姐夫正在做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在跟着姐夫送货收货几次后,他决定开始做这门生意,而他向警方供述的所有售假手段,全部复制于经验丰富的姐夫杨琼。  6月11日早晨,警方开始对杨玉琼及其同伙刘榜(刘峰弟弟)实施抓捕。郑州市二里岗南街29号院某屋是杨琼的居住地,同时也是这个团伙的窝点所在。因杨琼当天不在家,警方扑了个空。在他家里,警方搜出了两枚假公章、多套虚假药品证书复印件以及14本销售账本、2000多张物流单据,送货地址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  而在杨琼的仓库里,除了“康骨宁胶囊”外,警方还发现了名为“咳立清胶囊”、“高效骨痛胶囊”、“喘咳宁胶囊”、“瑞康筋骨宁”等4种假药。此后经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后发现,5种假药均含有“醋酸泼尼松”。新沂市药学会对此鉴定认为,服用这些药品后可能会引起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病症,诱发并发感染,孕妇服用会造成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  “危害如此大的药,经我们清点,大概销售了25万瓶,加上仓库里未销售出去的,涉及金额达1000余万元。”新沂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邱星辉说。  7月13日,杨琼、刘榜在河南濮阳落网。  他们是怎么将假药销往全国的?杨琼说:“有一个叫‘药社会’的网站,里面有全国各地药品代理商的资料和联系方式,我把这些资料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然后用电话联系代理商。我本人化名为杨楠,先发样品过去,附上各种宣传页、资质证书和我的名片,有的就打电话给我们提货,货款一般都是由物流代收。”  杨琼交代,他和刘榜从2008年年初开始销售假药,按批发价发出近300万元假药,盈利60万元左右。通过这门“生意”,他在郑州买了车、买了房。 同类原料制出数十种药  假药销售的上游是假药生产。生产商是只生产杨琼团伙的假药还是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假药作坊,为多个销售商代工?  在刘峰的供述里,这名生产商颇为神秘,是由姐夫杨琼介绍,外号叫“老陈”,每次和刘峰交易都是电话联系后在郑州某个高速路口见面。  根据这一模糊线索,警方在抓捕杨琼的同时,展开了对假药生产商“老陈”的抓捕。6月12日,“老陈”在家中看见警察后,一跃跳到阳台,正准备往下跳时被郑州民警一把拉回。  “老陈”名叫陈青,早年时做胶囊壳、药瓶买卖,后转而开始为假药销售商代工生产假药。警方查封了他设置在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红花寺村一民房中的假药作坊,在屋中搜出了全套药品生产包装设备、数十种药品包装盒以及大量未完成包装的胶囊、药丸等,并搜出了20余本发货账本。根据这些账本,陈青又供出了多名药品销售商。  至此,整条假药生产销售网络被揭开,新沂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王文民向记者详细讲述了整个生产、销售链条的运作:  假药原料大多由杨琼等总销售商提供。据杨琼供述,他从药品批发市场中买来布洛芬、活血片、钙片、消炎片等药粉面子,同时根据市场行情虚构药名、药效,找专门的医药包装设计商设计包装、标签等,将这些原料、素材交给陈青等药品生产商生产、包装。  陈青则根据客户要求,找了5名亲属、老乡把胶囊壳和药粉给专门做药品灌装的人,或者自己灌装,装完后再将胶囊装瓶、贴标签、装进包装盒。每完成一瓶能获得1元左右收入。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证照,“给钱给材料就行”,当警方问受雇于陈青的一名工人是否知道所生产的是假药时,她说:“他给我们的都是同样的药粉,却装在各种不同的药瓶里面。”  一瓶药在生产包装完成后的成本大约3元左右。在药品销售上,杨琼等人先伪造一整套药品的虚假手续,并制作像模像样的网站。然后给全国各地的药品代理商打电话,推销药品,以4元至8元不等的价格往外发货,由物流代收货款。药品代理商再将假药分销往各药店、卫生室。  “从生产、总销到分销,在这条纵向的链条中,再分别伸出横向的触角,形成了一个售假网络。需要吃药治病的群众被吞噬其中,深受其害。”新沂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勇说。(责任编辑:徐晓宇)
转载;警惕:保健食品10大销售花招保健文章排行榜9健康网社区从市药监局获悉,该局发布消费安全警示,提醒市民警惕保健食品非法营销10个花招。  市药监局表示,之所以有不少消费者将保健食品当药品食用,根本原因在于保健食品经营者拼命承诺产品功效,宣传疗效,虚假、夸大的宣传误导了消费者。  花招一:假冒大牌弄噱头  近年,市场上不断出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协会”等实际不存在组织名义推荐其所销售的产品,导致不少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  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可通过民政部门查询其合法性,以免上当。  花招二:无中生有编功能  近年,市场上出现一些产品竟堂而皇之地大肆宣传其所销售的保健食品具有“改善性功能”和“增高”等功能,而监管部门从未批准过相关功能的保健食品。  花招三:广告词中放大炮  一些企业在宣传中为自己的产品“增加”保健功能,如“免疫调节”功能的保健食品,宣传中却夸大成还具有“延缓衰老”功能。  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形可拨打市政府举报热线12345或直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花招四:假借国学来忽悠  有些产品获得批准的功能只是“免疫调节”,但销售者用所谓的“国学中医”理论解释一番,就延伸了其不具备的功能。如“对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抗衰老有辅助作用”就被说成具备了“延缓衰老”的功能。  花招五:断章取义吹疗效  有的企业喜欢打擦边球,利用《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等名著内容断章取义,称保健食品中某种原料所具有疗效的办法来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消费。  花招六:编造标识混视听  一些商家为了抓住部分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钻法律空子,将外文标在主要展示版面,其中外文字体比汉字还大,不符合有关规定。市药监局提醒,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形要特别留个心眼,谨慎购买。  花招七:捏造批文造产品  目前按有关规定,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批准文号应为:国食健字G××××××××,可市场上有产品的批准文号并不规范。  消费者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真伪。  花招八:非保健品乱搭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然而,市场上号称“壮阳”、“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相当一部分是普通食品和消字号产品,有的大都不是保健食品,根本没有保健功能。  花招九:咨询讲座设圈套  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常会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会买通一些所谓“医学专家”,进行保健食品的推广。消费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燕京纳豆胶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