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病脑起搏器手术需要多少钱?

帕金森病做脑起搏器手术有副作用吗?它有医保报销吗?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病情分析:你好朋友,根据你的提问,应该是没有副作用的,不用担心了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

微信号 “羊城晚报?岭南名医馆” 资讯?活动?咨询 一网打尽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各媒体健康板块几乎都在科普帕金森病,不少家中有帕金森的读者纷纷来电问起装脑起搏器是不是能根治这病。南方医科大学第二附属珠江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张世忠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帕金森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的病人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只有到药物不耐受时,对需要改善生活质量的原发性帕金森病人才建议做脑起搏器的手术。他强调,这是一个植入式的手术,并不是所有帕金森病人都适合做。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张世忠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胡琼珍

早期帕金森病人易被误诊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中脑部位,该处有一群神经细胞叫黑质神经元,它们通过合成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达80%以上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迄今为止,原发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增大、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

张世忠指出,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早期的诊断、发现和干预非常重要,但临床上该病却常被误诊。早期的帕金森病常会跟颈腰椎疾病、中风混淆。帕金森病早期会出现上肢不灵活、肩膀酸痛,这就像是肩周炎的症状,而脖子、腰部酸胀痛就像是颈腰椎的毛病。部分病人还会出现单侧不灵活的表现,就像中风一样。故当家里老人出现手臂酸胀无力,腿有时抬不起来,容易疲劳,一些精细的动作变得缓慢吃力的情况时,可别简单地把其当成正常的衰老现象,这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

很多人认为帕金森病的症状就是手指抖动,“但帕金森病的症状还包括肌肉僵直、行动迟缓、面部表情减少等。”张世忠教授介绍,“并不是所有帕金森病人早期都会出现手脚震颤的情况,有的患者初期就只会感觉肢体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肌肉僵硬酸痛,这经常被认为是老年化的一种表现,有的患者则变得和家人交流少,不爱讲话,不爱出门,记忆力下降,甚至被当成抑郁症和老人痴呆症对待。”因此,当出现肢体抖动、运动迟缓时,应及早到专科医院就诊。

帕金森病不能根治只能控制

临床上很多患者被确诊为帕金森病时,他们都会问“能治好吗?”张世忠说:“每次我都要安慰患者,但每次都怕他们期望值太高。该病症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晚期因长期卧床易出现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能做到早期控制不进展就是很好的疗效。”

57岁的李先生特别喜欢跳舞,不过自从患上帕金森病,他就再也没跳过舞了,平时只能通过服药来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服用药物两年之后,药效出现明显的减退,而且出现了异动、“开关现象”等药物不良反应,剧烈的肢体震颤症状让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后在珠江医院做了脑起搏器的手术,如今症状得到缓解,提高了生活质量。

张世忠介绍说,目前帕金森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和手术。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最理想的药物,但是当发现药物应用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也会出现药物反应“开关现象”。像李先生有时坐车去医院,药效起作用时,一切正常,药效忽然过了,他就不停地颤抖,上不了车。“病人像开了开关一样,药效一过就突然动不了。有时候很准时,在“开”时病人马上做很多事情,等到关期到来,就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这时病人才能考虑安装脑起搏器的手术治疗。

据国内外专家定下的手术指南是:对于帕金森病人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五年药物应用最好的应用时期(蜜月期)过了后,就可以考虑做脑起搏器的手术,以解决药物的副作用,减少药物的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可缓解病症,但需慎做

李先生做了植入式手术后,第30天便接受了“脑起搏器”的开机调试,在开机的一瞬间,困扰李先生多年的震颤停止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和适应,以及药物剂量的调整,他的病情大为改善。张世忠教授介绍,“脑起搏器”的学名是“脑深部电刺激术”(简称DBS),该技术建立在功能神经科立体定向技术基础上 将极细的刺激电极置入患者脑组织深部靶核团 通过脉冲发生器释放特定频率电脉冲 对目标靶点进行电刺激,从而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

“这个手术,除了起搏器费用昂贵以外,手术费用也是脑外科所有手术中最贵的,大约六千多元。”张世忠教授说,“可见做这个手术的难度。做这一台手术需要200多个步骤,从上头架、拍片、靶点定位等,然而最考验医生经验技术的是靶点定位。每次手术,在我们医院电极植入后一定会在手术室拍移动CT,这可以即时看到起搏器是否安装准确,这一步万万不能省去。”

据了解,如果靶点校不准,刺激不到脑神经点,后果很严重。有的病人做了手术两年后,就出现颤抖、行走缓慢等现象。他强调,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只适合原发性帕金森病,所以在决定手术前一定要排除是否老人痴呆或是严重的精神疾病。此外,由于帕金森患者多是老人,基础病也比较多,故75岁以上、有心肾等原发病的患者,不建议做这个手术。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

  本报讯(记者 雷嘉)打破美国产品垄断的国产脑起搏器又有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市科委、清华大学昨天共同宣布,第二代国产脑起搏器――清华可充电脑起搏器已获得注册证,正式上市销售。对帕金森氏病患者来说,植入该产品的总费用将比美国产品降低10万元以上。

  脑起搏器的工作机理是将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有效缓解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直,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既不损伤脑组织,也不影响今后其他治疗方法,是一种可逆的神经调节方法,为国际所公认。目前我国帕金森患者约200万人,占全球病患人数近一半,正在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但自从脑起搏器问世以来,全球已完成的超过11万植入手术病例中,中国仅占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起搏器的全球市场长期被美国产品垄断,价格昂贵。

  清华可充电脑起搏器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采用无线方法给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充电。和采用原电池供电的脑起搏器4至6年的寿命相比,第二代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到了10年以上,且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以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领衔的团队不仅突破了体内无线充电的难题,未来还可将这一关键技术应用于其他植入产品,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经过在北京天坛、协和等医院成功的临床试验,今年8月,清华可充电脑起搏器获得了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正式上市。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患者植入美国产脑起搏器的总费用约为35万元,而国产产品将不超过25万元,且植入后年均治疗费用也较低。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国产脑起搏器的研发和产业化从2003年开始起步,历时12年形成了系列化产品,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标志着我国在脑神经调控技术领域已步入“全球领跑者”行列。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又符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从2010年起,市科委启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实现了生物医药产业规模2年翻番,3年过千亿的一期工程目标。二期工程2012年启动。2013年,北京的生物医药业在全市制造业中贡献度排名第二,仅次于汽车制造业;利润率高达17.7%,连续十年全国排名第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氏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