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如何治疗啊?!我弟弟六岁了,得了这个病,反复发烧,起皮疹,

治疗幼儿类风湿哪里看最好
治疗幼儿类风湿哪里看最好
我弟弟刚查出幼儿类风湿, 请问全国那个地方的医院治疗得最好?
到上海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去看,上海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是上海最好的,想看中医也可以
下面是上海几位知名专家及介绍,请参考。
陈顺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风湿免疫科专家
国际知名的风湿病学专家。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内科学教授,上海市风湿病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风湿病学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他对于中国风湿病学界,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贡献卓越,是我国风湿病学的主要奠基人之
专业特长:风湿病学,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为重点的各种风湿性疾病
鲍春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风湿病学科专家
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风湿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治研究工作,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关、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
专家门诊:星期四下午
顾越英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专家
专业特长:风湿病、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关、干燥综合症、硬皮病、皮肌炎、手肌炎等诊治
专家门诊:星期五下午
邹和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风湿科专家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风湿科主任、教授、硕导。 兼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上海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审
业特长:风湿  类风湿及职业病诊治
专家门诊:每周三下午
沈丕安-上海市中医医院-免疫内分泌科专家
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部名老中医诊疗所特邀专家。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特长: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等风湿病、免疫病
专家门诊:周二、四上午,周四下午
倪立青-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类风湿内科专家
类风湿内科主任、临床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会委员上海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类风湿医疗协作中心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专业特长: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以及痛风
专家门诊: 星期二上午 星期四上午 星期五下午
何东仪-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风关科专家
现任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类风湿关节炎专科负责人
专业特长: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类疾病以及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慢性肝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 星期六上午 星期四上午 星期二上午
韩星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疑难杂症专家
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参考文献:/srh_view.
类风湿关节炎:关键是规范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侵蚀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该病与机体自身免疫紊乱有关,发病和致残率很高,15%患者在发病后几年内完全丧失劳动力。
该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关节疼痛,尤其伴有关节肿胀、晨僵,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类风湿关节炎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大多数病人可以完全缓解,使病人感觉不到疼痛,关节肿胀消失,血液化验恢复正常。此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一些广告声称能根治,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应该怎样进行正规治疗?
首先,要对病人进行教育,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尽量早期治疗,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不至于发展到关节畸形。第三,进行个体化治疗,因为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都是有区别的。还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患者配合医生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还要在治疗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可关节保持很好的功能性。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世界公认的治疗方式就是联合治疗,即治标的药物和治本的药物都要很好地配合使用。治疗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病人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在这个过程中,病人与医生配合,可以在病情完全控制的情况下把药物用量降到最低。
要注意的是,一些非专科医生对这种病认识不足,存在着激素滥用的问题,只要病人出现疼痛、肿大就应用激素,病人也容易被一些表象所麻痹。一些激素可能使关节疼痛很快缓解,但是对关节的破坏并不能控制,而且很容易反复,激素带来的副作用也很大,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关节外形畸变,以及高血压、高血糖等。
为了指导患者正确就医,现将我国部分风湿病专科介绍如下:
医院、科室专家及门诊时间咨询电话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周二、四上午)苏茵(周三、五上午)010-(下午、晚上)010-(上午、下午)
上海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鲍春德(周一、五上午,周二下午)、顾越英(周三上午、四下午)、陈顺乐(周二全天,特约)、王元(周一、二上午)021-转风湿免疫科
青岛第一人民医院免疫风湿科苏厚恒(周一、四上午)8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风湿病中心方勇飞(周一、四全天)、洪多伦(周二下午、三上午)、王勇(周二下午)、艾九松(长期门诊)023-(白天)023-(晚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沈凌汛(周一、四上午)、吴清敏(周二、六上午)、余达林(周五上午)黄安兵(周三上午、四下午)027-
河南风湿病医院专科娄多峰(周一、五上午)、娄玉钤(周三全天)、娄高峰(周二、四全天)9、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杨南萍(周二、三上午)028-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风湿免疫科高洁生(周一、三、四全天)、吴轰(周二全天) 转2644
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类风湿关节炎按临床表现分型的一种,临床表现有1,长期高热为临床表现,2,多关节炎型类风湿,3,单关节炎,多由髋,膝,踝关节开始发病,病变始终局限于一个关节,以后反复发作.缓解与加重缓慢交替,常伴有其它关节痛,但不肿,病程可持续一年至数年.4,少关节炎,此型关节炎多半固定在2-3个关节上好发于腕,踝,膝,跖,髋等关节,关节症状较轻,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时期的缓解期.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16岁以下的任何年龄,以4岁以下儿童为多见。女孩在1—2岁为发病高峰,男孩则以2岁与 9岁两个年龄为发病高峰。
  患类风湿关节炎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儿童患病者也不在少数。儿童关节炎在美国称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在英国和欧洲则称儿童慢性关节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和失明的首要原因。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不同气候地区均有发病。在美国,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每年12— 13.9/10万,芬兰为9.2/10万,瑞典为12/10万。
  16岁以下儿童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全身症状明显,与成人患的类风湿关节炎有所不同,故特地命名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该病在女孩较多见。其病因、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均与成年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它的发生与免疫调节异常、儿童时期支原体和病毒,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但真正的病因至今未明。因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遗传易感性,患儿家庭中常有其他人患类风湿关节炎。此外,关节外伤和创伤,环境影响,如潮湿和气候变化,心理刺激等也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病可能在感染及环境因素影响下,易感个体出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而出现关节滑膜增殖和软骨破坏等。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16岁以下的任何年龄,以4岁以下儿童为多见。女孩在1—2岁为发病高峰,男孩则以2岁与 9岁两个年龄为发病高峰。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与成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不同,其特点是除关节炎症和畸形外;全身症状很明显,如发热、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和心包炎等。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可迁延数年,常常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部分遗留关节畸形,造成功能障碍,另有部分则过渡为成人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湿热的治疗主要包括:
一、 休息。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临床症状消失、血沉正常方可逐渐起床活动,无心脏受累者可限制活动1个月。心脏受累或有心力衰竭者,则应限制活动5-6个月。
二、 控制感染。主要治疗链球菌的感染,特别是咽部感染,每日可用青霉素80-169万单位肌肉注射,一般用4-6周。红霉素也有疗效。
三、 抗风湿药物的应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首选药物是水杨酸类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具体的用药最好是尊医嘱.
各大医院对治疗类风湿和关节炎等症都没什么好的办法;治疗类风湿还是传统中草药好;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键是规范治疗。
附件:类风湿关节炎:关键是规范治疗.doc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症状,尤其是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早期症状,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会怎样?
一、症状PID的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而极为复杂,但其共同的表现却非常一致,即反复感染、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反复和慢性感染 是PI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感染发生的年龄:大约40%于1岁内发病,40%在5岁内,15%于16岁内起病,仅5%发生于成人期。T细胞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病于生后不久即发病;以抗体缺陷为主者,由于有来自母体的抗体,一般在生后6~12个月才易发生感染。成人期发病者多为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16岁以内发病者主要为男性(80%),成人期发病者主要为女性(60%)。(2)感染的病原体:一般而言,抗体缺陷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T细胞缺陷时易于病毒、结核杆菌和沙门菌属等细胞内病原体感染;也易于真菌和原虫感染。补体成分缺陷好发生奈瑟菌属感染。中性粒细胞缺陷时的病原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PID感染的病原菌的毒力并不很强,常为机会感染。(3)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如反复或慢性中耳炎、鼻窦炎、结合膜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其次为胃肠道,如慢性肠炎。皮肤感染可为脓疖、脓肿或肉芽肿。也可为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脑膜炎和骨关节感染。(4)感染的过程:常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抑菌剂效果更差,必须使用杀菌剂。抗菌药物的剂量宜偏大,疗程应较长,才有一定疗效。感染虽然是PI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并非全部易感人群都是PID。一些非免疫性因素也可造成感染易感性,在考虑PID的诊断时,应排除这些可能性。这些疾病包括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先天性心脏病和镰状细胞性贫血;局部病变,如尿路结石、气道异物、囊性纤维变性、支气管纤毛发育不良、颅骨骨折、体内异物(各种导管和侵入性操作)和严重外伤等。此外,还应排除各种引起SID的因素,如营养紊乱、抗细胞药物治疗和肿瘤等。免疫缺陷病的患儿对各种病原的易感性增加,主要特点为: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的细菌感染、持续感染,对抗感染治疗反应甚差甚至完全没有反应。免疫缺陷的患儿感染发生的特点常常表现为感染的发生次数增加,加上以下②到⑦的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①感染的发生频率:免疫缺陷病患儿发生感染的次数较正常儿明显增多。②感染的严重程度:同样的感染在免疫缺陷的患儿其程度要更加严重。③感染的持续时间:免疫缺陷的患儿通常感染发生后其持续的时间比正常儿长。④反复感染:即一次感染发生后症状尚未完全消失,第二次感染又接着发生。⑤对抗生素的依赖性增加。⑥感染发生后可并发正常儿少见的或极为严重的并发症。⑦非常见病原菌的感染,常常发生机会致病菌的感染。2.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淋巴瘤 PID患儿若未因感染而死亡,随年龄增长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尤其是淋巴系统肿瘤。肿瘤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10~100倍。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病也可见到。PID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皮肌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1型糖尿病、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关节炎等。3.其他临床表现 常有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少见致病菌引起感染,皮肤病变(如皮疹、脂溢性皮炎、脓皮病、坏死性脓肿、脱发、湿疹、毛细血管扩张、疣等)、顽固性鹅口疮、腹泻和吸收不良,难于治愈的鼻窦炎、乳突炎,反复的支气管炎、肺炎,自身免疫病的表现,淋巴结、扁桃体缺如,血液系统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缺陷,除了主要累及免疫系统外,其他的组织器官也可受累,因此,临床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出现各种的症状与体征。某些PID存在特殊的表现,包括胸腺发育不全伴有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和低钙血症;白细胞黏附分子功能缺陷常出现脐带延长脱落。湿疹、出血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特有的表现。4.少见的表现 体重减轻、发热,慢性结膜炎,牙周炎,淋巴结病,肝脾肿大,严重的病毒性疾病,慢性肝脏疾患,关节痛或关节炎,慢性脑炎,反复的脑膜炎,坏疽性脓皮病,胆管炎、肝炎,出现严重的接种后反应,支气管扩张,尿道感染,脐带脱离延迟,慢性口炎。5.家族史 多数PID有明显家族史,在筛查可疑病例和找寻带病者时,家族史的询问尤其重要。可能发现约1/4患儿家族中有因感染致早年死亡的成员。一旦发现可疑患儿,应进行家谱调查。PID现症者偶尔是基因突变的开始者,因而家族中无类似病人。患儿家族中过敏性疾病患者如哮喘、湿疹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6.体格检查 若感染严重或反复发作,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体重下降或不增;可伴营养不良和中至轻度贫血。B细胞缺陷者,其周围淋巴组织如扁桃体、腺样体和淋巴结变小或缺如。也有个别PID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者。反复感染可致肝脾肿大,其他感染体征也能见到。1.美国的Modell基金会及红十字会诊断标准 美国的Modell基金会及红十字会列出10种可能提示免疫缺陷的临床情况,本文转录如下,以供参考:(1)1年内发生8次以上的耳部感染。(2)1年内发生2次以上严重的鼻窦感染。(3)2个月以上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4)1年内2次以上肺炎。(5)婴儿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6)反复的皮肤深部或器官脓肿。(7)1岁以上的幼儿发生持续的口腔或皮肤的念珠菌感染。(8)需要通过静脉滴注途径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9)2次以上的深部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蜂窝织炎、败血症等。(10)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家族史。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筛查步骤 1995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小儿免疫学术会议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专家们提出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筛查步骤。(1)详细询问病史:家族中曾有因感染死于婴幼儿时期者或有反复感染者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重要线索。感染发生于生后者,应疑为联合免疫缺陷病;生后6个月才发生反复化脓性感染者,可能为抗体缺陷;奈瑟菌易感者,可能与补体缺陷有关;慢性肉芽肿形成则是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之故。接种减毒活疫苗或菌苗(如牛痘、麻疹或卡介苗)引起全身性感染是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表现, 应除外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热能不足,微量元素如锌、铁缺乏,维生素A缺乏,甚至亚临床缺乏)、营养过剩(肥胖症)、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EB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恶性肿瘤和环境因素(卫生条件差、污染等)所致的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此外,还应排除局部因素所致的感染易发性,如慢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结构异常和漏斗胸等。(2)实验室检查:体液免疫反应筛选检查、细胞免疫功能测定、补体测定、吞噬细胞功能测定等等,明确免疫缺陷及其免疫缺陷的类型。反复不明原因的感染发作和阳性家族史仅提示PID的可能性,确诊PID并进行分类必须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依据。免疫网络极为复杂,测定全部免疫成分包括不同的细胞和各种免疫分子及其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些实验室技术在一般医疗机构中无法开展,需在有条件的研究中心进行。为此,在作PID的实验室检查时,可分为3个层次进行,即初筛实验、进一步检查、特殊或研究性实验。一般医疗机构最好能开展PID的初筛实验,以便为诊断该病提供基本条件。下面就初筛实验作一介绍。(3)免疫球蛋白(Ig)测定:约80%的PID伴有低Ig血症,一般而言,总Ig&6g/L或IgG&4g/L提示为可疑低下,总Ig&4g/L或IgG&2g/L可诊断为低IgG血症。对可疑病例应做进一步抗体反应实验或IgG亚类测定。IgE增高见于某些吞噬细胞功能异常,特别是趋化功能缺陷。Ig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详见“B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4)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80%为T细胞,因此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可代表T细胞数量,正常值为(2~6)×109/L,小于2×109/L为可疑T细胞减少,小于1.5×109/L则可确诊。一旦发现T细胞数量减少,应在一个时期内重复检查,并做涂片观察形态学。若持续性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且其体积变小者,方可确定为细胞数量减少。(5)血常规检查: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尚应了解有无贫血及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量、红细胞形态和大小等。中性粒细胞内巨大空泡见于Chédiak-Higashi综合征,而双叶和肾形核仁则提示次级颗粒缺乏症。(6)胸部X线片:婴幼儿期缺乏胸腺影者提示T细胞功能缺陷,但胸腺可因深藏于纵隔中而无法看到,应仔细改变投射位置,以便暴露胸腺影。新生儿期常规胸片检查胸腺影,是筛查胸腺发育不全的重要手段。(7)迟发皮肤过敏试验(delayed leptochroa test):代表Th1细胞功能,将一定量抗原注入皮内,24~72h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反应结果分为:(-)为无反应;( )为仅有红斑;( )为红斑及硬结;( )为出现疱疹;( )为大疱和溃疡。( )视为阳性反应;(-)~( )为阴性反应,提示Th1细胞功能低下。常用的抗原和用量为腮腺炎病毒疫苗1mg/ml,旧结核菌素(1∶1000),也可用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毛霉菌素(1∶30),白色念珠菌素(1∶100),白喉类毒素(1∶100),以上抗原均为0.1ml皮内注射。若上述皮试阴性,可加大浓度重复试验,如将破伤风、白喉类毒素和白色念珠菌素改为1∶10。为免疫回忆反应,皮试前应接种过这些疫苗或有相应的感染史,因此,2岁以内儿童可能因未曾致敏而出现阴性反应。应同时进行5种以上抗原皮试,只要有一种抗原皮试阳性,即可说明Th1功能正常。当上述皮试均为阴性时,而又能证明曾接种过这些疫苗或有相应的感染史时,则可确定为Th1功能低下。婴儿持续性鹅口疮和全身性念珠菌感染时,而白色念珠菌素皮试阴性,则可诊断为T细胞缺陷。植物凝血素(PHA)因其敏感性较差,皮试结果可靠性较差,已较少使用,浓度为66.6mg/ml,0.1ml皮内注射。二氮氯苯(DNCB)的皮肤刺激性较大,且有潜在致癌的可能性,因而已极少用于临床。(8)四唑氮蓝染料试验(nitroblue tetrazolium test,NBT):NBT为淡黄色可溶性染料,还原后变成蓝黑色甲潜颗粒。正常中性粒细胞进行吞噬时,糖代谢己糖磷酸旁路被激活,产生的氢离子和超氧根使NBT还原。未经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具有此还原能力者为8%~14%,增高时提示细菌感染,慢性肉芽肿病患者通常低于1%,甚至测不出。髓过氧化酶缺乏症、中性粒细胞G-6-PD缺乏症等吞噬系统缺陷病时,NBT阳性细胞百分数可明显减少。预先用内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或将NBT与乳胶颗粒混合后再进行中性粒细胞培养,涂片计数NBT阳性细胞数。正常人阳性细胞大于90%,而慢性肉芽肿病患者常低于1%,而疾病携带者则可呈嵌合体。2个月内的婴儿、注射伤寒菌苗后、口服避孕药者、小儿成骨不全症、淋巴瘤、变应性血管炎和皮肌炎患者的NBT还原率高于正常值。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抗炎药如保泰松等可使NBT还原率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患者的NBT还原率也低于正常。(9)补体CH50活性,C3和C4水平:总补体缺陷可用CH50活性法测定,其原理为血清补体成分能通过经典补体途径溶解抗体结合的羊红细胞,CH50正常值为50~100U/ml。C3占总补体的50%以上,C4是仅次于C3的主要补体成分。C3正常值新生儿期为570~1160mg/L,1~3个月,530~1310mg/L,3个月~1岁,620~1800mg/L,1~10岁,770~1950mg/L。C4正常值为新生儿期70~230mg/L,1~3个月,70~270mg/L,3~10岁,70~400mg/L。经过临床、家族史分析,体格检查和免疫功能初步筛检后,大体可明确PID的诊断,并能初步了解其属于哪一类型。为对病例作进一步病因分析,最好能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包括各种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测定,甚至DNA序列分析。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只需输入症状,自查工具将告诉您可能患上的疾病,指导您正确就医!
当季多发症状:爱欧游旅行网分享经验0
哈咪喵喵分享经验0
晶心志家分享经验0
刘叔叔o分享经验0
宏吧小昊分享经验0
L丶Y丶Stupid分享经验0
ruoxiwanan分享经验0
htzzvjb575分享经验0
望着蓝天说爱你分享经验0
状元粉丝分享经验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