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夫妻月经期间能同房吗就4分钟左右,这算什么病啊

参与:767225人
参与:453191人
&&&&&&&&&&&[切换城市]
热门推荐:
查看: 10406|回复: 471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七:走出恐惧(上)
阳光心理工作室主任林老师心理博客: 新浪网“最值得收藏的心理医生博客”
& & 小D的咨询进入关键阶段。他敢一个人从我的咨询室出发,转两次公车回家了。快了,加油!
& & 我也许永远无法体会那种感觉:8个月来不敢出门,不敢见生人,成天在家里被惶恐包围着,总觉得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夜不成寐,食不甘味。第一次,他姐姐领着他来到我咨询室里,我尽力的倾听体悟,希望我的表情和体态能够传递一种温暖的理解和支持。一个小时过去了,年轻人眼睛里有了亮光,低垂的头抬起来了,舒展了一下坐姿。我伸过手去,握了一下他的手,我感到他手心里有温度了。上一周,他积极的按照我的建议练习着放松技巧,深入思考着自己的问题。
& & 昨天,他再次由姐姐领着来见我。一走进咨询室,年轻人脸上飘过一抹笑容。汇报了自己一周来的收获和进步,我的赞美鼓励让他一脸的自信和憧憬。接下来是繁琐的焦虑等级的制定和简短的想象脱敏。第一次成功了。我与他姐姐相视而笑。
& & 我建议他用同样的方法从咨询室里走出去,到医大的篮球场去体验一下胜利的感觉。他去了。十分钟以后回来了,满脸笑容。说,“其实不可怕,我害怕的时候就让自己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不害怕了。后来我在找那些让我害怕的人。没有找到,我就回来了。”
& &在我和他姐姐的鼓励中,他再次巩固练习了放松技巧。咨询要结束了。我建议他独自坐公车回家。好样的年轻人,他居然转了两次车成功的回到家了。
& & 吃中午饭的时候,我接到他的电话:“老师,我回来了。在车上没有害怕。转车走了一段路,路上有点害怕,我放松后就不怕了。老师,我是不是好了?”太棒了!他终于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似乎看到他依照我们一起制定的焦虑等级表拾级而上,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
& &吃完午饭,我走在校园里,发现秋日的阳光格外美好。快了!加油!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福州阳光心理工作室为您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资深心理咨询师博客
入选新浪网“最值得收藏的心理医生博客”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八:走出恐惧 (下)
& & 今天是小D的第三次咨询。年轻人独自来的。看到他在走廊等我,我想:好。不用姐姐陪着来了。他不再害怕了。在咨询室门口对视的那一刻,我看到他目光里的自信了。同时,在内心对自己说:继续,成功就在眼前了。
& & 进入咨询室,他把作业交给我。完成得很好,很积极的心态和很积极的行动。接着,他汇报了一周来自己的进步:不再害怕走在街上了,晚上不怕独处了,睡眠大大改善了,身体锻炼渐入佳境,习字训练也感觉很好。我投去赞许的目光和热情的言语。年轻人更加自信了。
& & 当我们发现上周的焦虑等级表中那些让他害怕的事情大多都不再害怕了,接下来的交流就显得很轻松了。我们谈论了习字训练对性格成长的好处,老师希望他能坚持下去;还谈到恐惧这种情绪对自我保护的重要作用,年轻人对自己不敢行走在黑夜的小巷表示可以接受,并相信随着自己的成长,这种恐惧也会自行降低的,不必太在意了。还探讨了学习的事情,年轻人希望自己可以跟姐姐的朋友学习平面设计,得到我的支持。他很开心。
& & 可以结束咨询关系了。让年轻人自己总结一下这段时间来的收获。握手,道别,年轻人道谢而去。
& & 也许他还会遇到别的挫折,也许他还会体验到痛苦和焦虑。但我想,挫折会让他更坚强。在心里祝福他,小D,走好。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九:出轨男人怎么收心?
以下文字来自咨询第一线,系本人总结诸多婚恋案例提炼而来。登载与此意在分享,并渴望交流指导。
在我的婚恋咨询中,80%以上是丈夫出轨的女性前来求助。用我私下里的话来说:“不知是男人疯了还是世界疯了。”这些求助中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丈夫出轨了,我怎么办?”
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出轨的男性朋友不见得完全飞走了。他们对家庭大多有种种依恋,大多是放不下的。而大多数求助的女性朋友也总是想收收丈夫的心。但是面临两大问题:1、轻易原谅他吧,又怕丈夫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2、穷追猛打吧,又怕丈夫被逼无奈,心越飞越远。
这里请您先确认一个前提:丈夫对你还有爱,对家庭还有责任感。在此前提之下,你若能做到以下“四要”和“四不要”,收回丈夫的心,可能性是很大的。
一、要改变态度,表达尊严;不要自乱阵脚,感情用事。
让你跟另外一个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这是一个很不人道的要求。哪个女性都不会同意的。所以你气愤和伤心是正常的。说明你知道爱情是一种特异性很高的情感,是不可以拿来分享的。但是,分享已经发生了,这件事深深的伤害了你的尊严。此时,你最好别跟大多数女性朋友一样“一哭二闹三上吊”,不要自乱阵脚,或谩骂,或乞求、或折磨,或审讯,或自残或传播他的行为……因为这些不仅不是表达尊严的最佳方式,还有可能提示你的丈夫:你太在乎这份情感了,没有他活不了。或者说明你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不尊重他的女人,好在现在发现了。那么,这就是他进一步肆无忌惮或及早结束婚姻的理由了。
希望你能改变这种态度,表现得真实而冷静。用气愤的语气告诉他:你还爱着他,他所做的事情深深伤害了你的自尊,你不能容忍这种分享!如果他要对方的话,有权利做出选择,但你绝对不要这样不伦不类的感情!再跟他摆一下事实:多年的情感走到今天不容易;孩子是大家的,希望不要伤他(她)太深;……这样表达自己的尊严,是向他昭示:你虽然是受害者,但是你有自己的尊严,而尊严是不容侵犯的。用一种义正词严的态势让他明白,他做了一件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事情。他的行为无论在法律上和伦理上,都是被谴责的。
二、要管住嘴巴,尊重对方;不要恶意攻击,羞辱对方。
表达完自己的感受后,就要注意管住自己的嘴巴了。大多数女性在这种时候很热衷对丈夫实施人格攻击,或指桑骂槐,或动员家人和孩子参与攻击,或直接攻击,或攻击那个第三者是何等的下三滥等等。大多用“流氓”、“色鬼”、“公猪”、“畜生” “狐狸精”等恶意比喻。请注意,他只不过是伤害了你,没有到十恶不赦的地步。此时你的攻击暴露了你的“泼妇”形象,他把你和那个女人一比较,更加强了他离开你的心理倾向性。如果你此时就事论事的说:“你也许是因为……而跟她在一起了,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希望你能想清楚一点再做出选择,别乱选。”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事实。同时,希望你能尽量保持他在孩子和家人心目中的形象。因为这毕竟是你们之间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只能越来越复杂。
三、要制造危机,提升张力;不要姑息迁就,降格示好
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你此时选择过早的原谅和接纳,这是姑息迁就,降格示好。无疑使你的丈夫发现,妻子是爱我的并可以接受我的行为,那个女人也是爱我的,这个游戏还可以继续。因为大多数男人喜欢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不知什么时候起,这成为所谓的成功男人值得骄傲的一种标志。世界疯了。)同时,你在压抑自己的情感,努力接受这个伤害,尽力表现得若无其事,这是一种更深的伤害。很多女性的恶劣情绪因此发展成一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果你能在这种关键时刻平静而不容置疑的提出分开一段时间,就能制造出一个危机,并把压力给丈夫。希望你能这样表达:“我是爱你的,是爱这个家的,但无法在短时间内坦然接受这件事,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回从前跟你在一起时的感觉,请你给我一段时间,同时请你也用这段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选择。希望你能搬出去住一段时间,让我们都冷静下来。”让丈夫体验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压力。大多数有责任感的男人是理性的。他们能想明白这件事。注意:这种分离应该是比较彻底的,让他暂时的“流落在外”,不能让他把家当成旅馆,来来去去。(注意:要是他真的不回来了,那说明这个婚姻没有继续的必要了。也坚定了你离开的决心。)你对原则的坚持,就提升婚姻的张力。这既是一种尊严的需要,也是一种充满信任的等待。
四、要用好资源,提供机会;不要不依不饶,报复对方。
这也是男人收心的关键。“资源”指的是你拥有的亲情、孩子、家庭社会资源等。在这种事件中,请永远记住:你的资源远远超过那个第三者。所以自信很重要。你可以让孩子给“流落在外”的丈夫打打电话,让父母关心一下“流落在外”的丈夫,自己也可以用电话或短信跟他商讨一些家庭的较重大的事务等。这样你就用好了资源,让丈夫觉得家是自己的,孩子、父母是自己的,还是自己妻子比较好,应该珍惜。这里的忌讳是,你最好不要利用这个机会来惩罚和报复他。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他的不是,不要让长辈出来当裁判,不要在他的单位和同事面前损他的形象。因为这些行为都属于报复。“杀人不过头点地”,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任何人犯错误后都有一种等待惩罚的心理需要,但这种报复会让丈夫感到很耻辱,对问题的解决是不利的。
最后,当那个“流落街头”的男人幡然悔悟,以一种真诚的态度表示回归时,请你大度的提供这个机会。真情的相拥也许会消融一切隔阂和仇恨,幸福的婚姻就再次光临你的家庭了。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0:面红耳赤的灰姑娘
摘要:这是一个面赤恐怖的典型案例,求助者一年多来因一见熟人就面红耳赤而万分恐惧,尤其害怕回老家,因为要见到村里人和丈夫老家的熟人。求助者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这样,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面红耳赤。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深入挖掘了求助者的成长经历中的未完成事件,找到了问题的深层次成因,并加以妥善处理,利用森田疗法等实用技术,使求助者学会应对策略,求助者的面赤症状逐渐缓解,走出了心灵世界的困扰。(经求助者同意登载此案例,并对有关身份的资料做文字处理,若有雷同请勿自我牵连。转载请告知笔者本人。)
她二十八九岁,长相一般,打扮入时。见到咨询师时,脸上略有拘谨神色,目光低垂,不敢看咨询师。落座良久,才满脸疑惑地谈起自己一年多来的痛苦: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了,总是脸红。”
“主要是哪些人,或者说什么样的人会让你脸红?”
“一般情况下我到街上去闲逛,只要不见到熟人,不跟什么人打交道,还算比较正常。如果有谁认识我,向我打招呼,或者要跟他多说几句话,我就会脸红。烧到脖子。”
“那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觉得太丢人了,人家一定会觉得我有病,要不然怎么脸这么红呢?”
“你听到过人家对你的直接评价吗?”
“这还用直接听到吗?这么红的脸,人家肯定会觉得我不正常的。”
初步印象,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已经属于异形,是个神经症性的问题。
“这是在大街上,还有什么场景是你特别会脸红的吗?”
“我最怕会老家了,还有会丈夫的老家更害怕。街上的人大多数都是熟人,我一出去就脸红,他们会怎么看我呢?结婚三年多了,我每次回老家都恐惧到极点,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步都不敢出门。有时丈夫要求我一起去走走亲戚,我没法推脱就去了,但是每次都是在万分痛苦中完成这个任务的。现在离过年只有三个月了,我真的不敢再回老家。”
咨询师的倾听和共情使求助者尽情倾诉着自己一年多来的痛苦。
“你结婚三年多了,一开始好像不是这样的。”
“原先也有一点,但没有这么严重,我感觉这三年多来,是一步步渐渐严重起来的。真的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你觉得导致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我就是不知道才来找您的,真的不知道。”
“从小到大,你能想起来的印象最深的事情,你能跟我谈谈吗?”
求助者陷入沉默,我再三说明的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后终于开口说出了那件积压了多年的事情:
8年前的一个夜晚,她跟初恋男友在一个堤坝上约会。花前月下的浪漫使他们一同进入激情状态,一阵亲昵过后,欲火有点失控。正当他们欲行其事的时候,一个夜巡的老人发现了他们,男友害怕得落荒而逃,她只好把头埋得很深,以免老者发现自己。老人是同村的,他电筒光束在她身上闪了几下,就知趣的走了。当时她觉得羞愧难当,回家整夜未眠。后来她来到我省找了工作,恋爱结婚生子,渐渐淡忘了此事。
“这跟我的脸红有关吗?这件事过去这么久了,我从来没提起,丈夫也不知道,并没有影响稳定我们的生活啊。”
“人的精神世界既有可感知的意识层面,又有平时不可感知的潜意识层面。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虽然意识上淡忘了,但潜意识层面上依然有清晰的记忆。那件事虽然被淡忘了,但给她的潜意识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罪恶感和羞耻感,这种罪恶感和羞耻感会在某个时候跳出来提醒当事人,这样就会产生各种心理或行为的问题。”
“这跟我的脸红有关系吗?”
“你现在的脸红,是罪恶感和羞耻感的外在反应,而这种潜意识深处的感觉是也许由生活中的某个东西触发的。你想想看,你的生活中什么触发了你潜意识深处的这个东西了?”
“是我跟老公之间的事情吗?”
“老公常年不在家,我确实有点担心他的忠诚,他也担心我,可是我们谈过这些事,我虽然有时会乱想一些东西,但总是能控制自己不去胡思乱想。”
“你很爱你的老公。”
“是的,结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爱上王子的灰姑娘,我很珍惜我的婚姻。”
“ 你丈夫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常年不在家的?”
“孩子出生之后吧,有一年半了。”
“这好像跟你的脸红有点联系吧?”
“你的意思是说,那时候起我开始有这种担心,触发了那个东西吗?”
“你的担心也许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担心丈夫,一方面是自己。你说呢?另外,你对自己不够自信,也会给你的内心带来一定的压力。你觉得呢?”
“你说的有道理。”
接下来,我们通过图解的方式弄清了面红耳赤的心理机制:婚前的羞耻事件在潜意识深处埋下了一个道德性焦虑的驱力,被婚姻生活的压力触发后,指向“忠诚”这一关键点,而对街上的熟人、自己老家人和丈夫老家人的恐惧正是这种罪恶感和羞耻感有可能被揭发或被批判的关联场景。道德性焦虑的驱力令身体以脸红的方式提示着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和婚姻稳定性的维护。
往后数次的咨询中,利用NLP神经语言技术处理了求助者的未完成事件,区分开重大事件的意义和情绪,留住重大事件关于“自我保护”的积极意义,从潜意识层面接纳事件带来的羞耻感。并进行专业的自信训练和脱敏放松训练,以应对婚姻生活的压力和面临特点场景的焦虑情绪。
春运开始的第二天,求助者来电话说,她已经和老公回到外省老家,不再害怕见到熟人了。灰姑娘变成了快乐的天使。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1:什么让孩子“自闭”?
咨询师按:本案例接触到的是一个将近四岁的小女孩,由于她在幼儿园里无法跟同伴交流,因而没有伙伴。父母担心她得到自闭症,带到另一个机构,那里的咨询师说孩子是得了自闭症。父母又不愿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再到我这里来看看。我们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四版DSM-Ⅳ》进行细致的行为评估,结果发现孩子并不是自闭症儿童。有趣的是,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出乎我们的意料。针对问题的成因施以适当的指导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撰此文澄清社会上对儿童自闭症的片面认识:什么样的孩子才算自闭症儿童?
她是一个看上去再正常不过的孩子,米奇童装光鲜洁净,头上大蝴蝶结引人注目,目光澄澈而有神。怎么看都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小天使。但在父母的诉说中,她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独来独往,经常独自玩一个玩具,基本不跟小伙伴交流,因而也没有小伙伴愿意跟她玩。老师反映,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小动作中,对集体的活动不参与。在家里却是一个好动的孩子,经常爬上爬下,家长为此深感头疼却无可奈何。
在咨询室里,孩子看见气球就执意要取,我给了她后,就出去玩了。一会儿后,又折回来,爬上沙发,跳下来,再爬上去,再跳下来,并打碎了咨询室的熏香灯。还缠住母亲要出去,弄得父母很不耐烦。我试图跟她交流一下,但我说的话,她看我一眼就扭头了,并不理会我。过了一会儿,又发出“呃、呃、西秋,西秋”之声,向我要气球。我给了她一个气球后又出去了。
从收集到的资料,结合DSM-Ⅳ诊断标准来评估,孩子并不是自闭症儿童,但为什么她没法跟同伴交流呢?
(儿童自闭症有三个主要方面表现:一、社会交往方面的严重障碍;二、沟通方面的严重障碍;三、行为兴趣和活动方面的狭窄、刻板和重复性质。并在儿童3岁以前发生。具体来说,必须至少符合上述三大类十二个分类中的六个以上分类诊断标准。其中6个问题的分类中至少有2个来的第一大类,至少有一个分别来自第二、三大类。具体分解如下:
(一)、社会交往障碍:1、不能进行社会交往,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不加区别的表现冷漠;2、不能建立伙伴关系;3、依恋关系缺乏和不会寻求大的帮助;4、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困难,不会“察言观色”无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语言交往障碍:1、语言发展的延迟或阙如;2、语言应用能力的障碍:自说自话,问而不答等;3、语言的重复:对他人说话的复述;4、声调、重音、速度、节律及音调方面的异常,最常见的是语调的平板单一。
(三)、兴趣和行为异常:1、兴趣异常狭窄;2、对生活中同一性的执着,对多样性和变化性的拒斥;3、重复性的肢体动作;4、异常的感觉及与此相联系的行为特点。)
接下来,我开始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收集出生状况、依恋类型、语言、动作、思维发展方面的资料。父母反映:孩子是顺产,出生时很正常。小时候也相对好带。只是语言发展比较慢,直到三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
“孩子说话主要是谁教的?”我问。
“也没有怎么教,出生到六个月是我带,六个月后我要上班,她奶奶来帮助带,从那时到现在,都是我们跟奶奶一起带的。”她母亲说。
“你们家里人老家都在一起吗?”我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福建的方言五花八门,会不会影响到孩子语言的学习呢?)
“我是福州人,她爸爸是龙岩的,她奶奶是莆田人嫁到龙岩的。”
“你们开始时先教她说哪里的话?”我继续追问。
“我平时说福州方言习惯了,大多教她说福州话,他爸爸不经常接触他,偶尔跟她说龙岩的方言,她奶奶不会说普通话,都是跟她说莆田方言。”
我叫孩子过来,举起水杯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孩子的回答我听不懂是哪里的方言。
没想到真的是这样!
我跟她的父母交流了我对此事的认识:语言是一个信号系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对这个系统的掌握过程。孩子的语言学习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母语环境。也就是说,词汇所表示的含义必须是稳定的同一性的。而他们家的做法恰恰违反了这个原则。五花八门的方言语境,让孩子在最初的词汇积累过程中莫衷一是,而最初的词汇积累如果出问题,孩子对语法的掌握就会受到影响。作为将近四岁的孩子,本应该掌握母语的绝大部分发音和基本语法。而这个孩子却不能适时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和基本语法,所以,他的发音小伙伴听不懂,跟同伴交流就出现了困难。这样的交往会让孩子很沮丧,多次的沮丧使孩子放弃交往,选择独自玩耍。
问题的原因找到了。父母松了一口气。接着研究对策。
我建议他们做到以下几点,来训练孩子的语言:
1、统一孩子的母语环境,全家人坚持用普通话跟孩子交流。
2、全家动员,把孩子的生活变成学习语言的过程。把每一个活动或者接触到的每一个事物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法,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互动游戏,将语言学习融入亲子游戏中。
3、使用阳性强化法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力。当孩子发对一个音节时,加以适当的奖励。
夫妻俩带着孩子欢喜而去。
两个月后,孩子的母亲来电话汇报情况:孩子的语言长进很大,学会了很多话,在家也爱跟父母交流了。在幼儿园里跟伙伴交流的次数开始增多,老师对她的进步很满意。我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并建议他们继续努力,让孩子语言在较短的时间内跟上同龄人的水平。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2:博友留言回复精选
新高二家长博客圈: 15:58:04《有事请教》
我女儿是日出生的,现在重点高中读高二,秀美聪慧,成绩较好,身高1.66米,学校正在筹建体育班,我很犹豫,不知道女儿是进体育班还是不进体育班好?若进,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要进行体育训练,会耽误学习时间。
我的想法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好多学非所用。学体育能使女儿更加健美,能培养勇敢、拼搏、无畏、不怕吃苦的精神。我的女儿若报考体育专业,有望能进国内最好的有体育专业的大学,若不这样,很难考进重点大学。
朋友,你见多识广,不知我女儿报考体育专业,有没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我女儿现在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请你帮我女儿做一个人生设计,请你帮我抉择一下。谢谢,非常渴望得到你的及时指教!
心理咨询师林瑞龙&&回复&&新高二家长博客圈: 10:08:04
朋友,您提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您希望我给您的女儿做个人生设计,实在是难为我了。首先想跟你分享一句关于子女人生的话:孩子的人生是不可以设计的。每个生命都有她自己的前进方式。再说,这涉及到一个生涯规划的问题。至于你孩子该不该走体育这条路,我建议你从以下方面思考:
孩子喜欢体育吗?除了体育孩子还喜欢什么专业?关于未来,孩子在想什么?这是关键,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想,而你却什么都替她想,那才是最需要调整的家教现状!
孩子的人格特点、兴趣点、能力点,是孩子未来职业倾向的三大因素,目前都还在形成过程中,如果真的要规划,也得做个专业的职业倾向性测试,判断起来才有科学依据。
冬雨-03-17 20:11:57
我是小彭,最近我的工作很忙,感觉好久好久没和你聊天了,上个月初他们又找我要了二千元,结果还是和上次一样。但是这次我没空生气,我也没感觉了,只是感觉对我的婚姻有点失望,对我的老公很失望。心里很空!很失落,下班的路上就像一个躯壳在路上行走,回到家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劳作,煮饭、洗碗、给女儿洗澡、洗衣服、打扫卫生、陪女儿睡觉。我原以为上了班就会有自我,可是我现在的生活真的没有主心骨,我觉失落,昨天公司同事聚餐,我喝醉了,喝的都吐了,那会儿我真的不想回家,如果没有女儿在家等我,我想我就是睡在马路,我也不愿意回家。心里真的很空!我分不清什么是对还是错,我也不想去想。
心理咨询师林瑞龙 回复 冬雨-03-18 08:32:53
我想,你也许是在婚姻中没有得到期望的被关注被呵护的感觉,才有这种空落落的感觉。我建议你把自己对丈夫的要求用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说出来,获得他的关注,时间久了,你们之间就形成了默契,他就会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呵护。这样,你这种游离于二人世界之外的飘忽感就会下降,真正开始享受家庭和婚姻带来的美好。试试吧。
海阔天空: 12:53:16
林老师:你好!我今年33岁。原来我和老公两地分居,我在福州,他在外地。2000年时,他在外有别的女人,提出要和我离婚,直到02年才把手续办了。在此期间,我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有家室的男人,他有钱有地位,也许是我空虚寂寞,从此就做了他的情人,他对我都很好,有空就开车来看我,给我买贵重的礼物。在和他交往的几年间,我也交过不少的男朋友,也许是出于心理的平衡吧。两年前,我到他所在城市在他的支持下开了家小店,生意挺好,他依然对我很好直到现在。去年我经人介绍,认识一个男友,男友在福州,要求我结婚后回到福州,但我的事业不能让我离开,说内心话我也不是非常爱男友,再加上他从中干涉,后来也就吹了。
他也承认自己的行为很自私很无耻,但他说想一辈子拥有我,叫我不要离开他,并且鼓动我打电话给他老婆把他外面有女人的事故意曝光,这样他就可以离婚娶我。但我不会这样做的,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在他下班的时间给他打过电话,因此他在家隐瞒的很好,至今他太太也不知道这些事,我觉得自己的出现让他们的婚姻更加牢固,因为他有愧疚,自然对他太太更好。
现在他承诺明年给我买房(他会办到)。这么多年来,虽然我很自立,但也习惯于依赖他,视他为我生命中的恩人,是他陪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有时我想,也许我们老了说不定会走在一起。可是我的朋友们都劝我,说我年青,要有属于自己的光明正大的幸福,朋友说每次在电话中听我的语调都感觉我不开心。林老师,你怎么看这件事情的,我想听听你的分析。等待你的答复。
心理咨询师林瑞龙 回复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你好!
首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跟我说你的事情。如果你不介意网络的透明化的话,我就在这里跟你分享我对此事看法了。
先来看看你跟他之间的关系:在你第一次婚姻事件后,你们在一起了,是什么使你们相互吸引?我不得而知,你说也许是空虚寂寞,我想也许还有别的原因。这里希望你审视一下你们之间的关系,他的什么吸引了你?或者说,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也许是你做出理性抉择的前提。
另外,他说想一辈子拥有你,叫你不要离开他,承认自己的自私。还干涉你重新组建自己的家庭。这也许是爱,也许是一种占有的欲望。爱是一种排他性很强的感情这不假,但爱的最大特征是利他。也就是说,如果他爱你,他会衷心的希望你真正过得好。这样看来,他阻止你跟别的男人这种行为,就弄不清是爱还是占有的欲望了。但同时我发现,他鼓励你打电话给他妻子,并想以这种曝光的方式制造自己婚姻的危机,从而达到离婚娶你的目的。这个行为有点奇怪:他既然想娶你,为什么要你做出这种行为呢?我隐约觉得这个男人有其优柔寡断的一面,或者说他自己也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么,需要让所谓的“既成事实”来帮助他做出选择。看来,他也需要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问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成年之际,我们脱离对亲情的依恋,就需要建立与异性的依恋感,这是我们人格发展的必经之路。你说你一直很自立,但也习惯于依赖他。不知道是不是指你在经济上已经自立,而情感上还无法摆脱对他的依赖?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在人格上的独立和情感上有安全的依恋关系。注意:“依赖”和“依恋”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质是不一样的。“依赖”就无法独立了。如果他关于买房的承诺对你是一种强烈的吸引的话,希望你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物质的享受让你迷惘了?(当然,追求物质的享受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你有权选择。)
最后,建议你先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充实自己的内心,促进自己人格的成长,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人格上独立的人。用心去热爱生活。那么,爱情的花会在不经意间开在你途径的路旁。爱情的果实会结在你浇灌的树上。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3:“变相怪杰”的心灵拯救
美国电影《变相怪杰》中,一个神奇的面具让卑微的小职员转瞬之间变成无所不能的黑暗之神,惩恶扬善,英雄救美。当他实现了自我成长,最终抛弃面具,接纳现实中的自我,拥抱未来。
他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身体很壮,但面容憔悴;也是现实中的“变相怪杰”。他深陷两种截然不同的白日梦之中:要么觉得自己是拥有无穷力量的大人物,内心无比自信;要么感到自己是最最无用的垃圾,内心万分失落沮丧。两年多来,他深受这种“怪”现象的折磨,不能工作。看过精神病医院,服药不见效。我跟他一起度过了数次艰苦而又颇具建设性的咨询,他终于走上了心灵的自我拯救之路。
注:本案例求助者身份信息经过严密的文字加工,若有雷同,切勿对号入座。
两种水火不容的白日梦
他是由母亲陪着来的。
年轻人迫不及待的向我诉说着自己的痛苦:他来自闽北的一个山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茶农,他从小内向老实,不爱说话,不爱跟人交往。初中毕业后在一家木材加工厂做工。开始时还好,后来他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心理。每天下班回家总是说不能再去上班了,心情不好。家里人不知道他怎么回事了,就没有在意。后来,他内心越来越痛苦,就干脆不去上班了。整天在家,时而想象到自己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大人物(公安局长、省长、中央领导的亲戚、金刚、孙悟空等等)就心情愉快,信心满满,说要去做事,时而想到自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被人追打的小混混、要饭的小瘪三等等)就心情低落,说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家里人不理解他的感受,就说不要想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了,做点实在的事情吧。他也想让自己静下心来为家里做点事,但每次去工厂上班,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不由自主的停下来想,想到开心的就会独自发笑,同事们都说他神经病了。要是想到不开心的,心情糟糕透顶,就无法继续上班,不得不中途回家。明知想这些虚无的东西没有用,但就是控制不住会产生这些想法,期间看过两次精神病院,服用了一些药物,都不见效。这次是经网友介绍知道我的工作室地址,才预约来的。希望我能帮助他。
咨询师思考:从表面症状来看,他虽然有类似关系妄想的联想,但远远没有达到妄想。而且自知力完好,主动求医。况且,之前的精神科治疗和抗精神病药物并未起到任何效果。没有发现精神病家族史。不像是精神障碍。那些奇怪的幻想也许只是一种白日梦。但为什么偏偏出现这样水火不容的白日梦呢?看来还得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点入手。
人格基础和生活事件惹的祸
我开始跟他进行深一步的沟通:
“你工作多久后出现这些自己控制不住的想法的?”
……“大约三个月吧?”
“这期间发生过什么吗?”
“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哦,不知道这有没有关系,当时跟厂里的一个家伙发生了几句口角,他扬言要叫哥们揍我,当时我很害怕,在双方家长的调解下,这件事就没有了。”
“你当时很害怕?”
“是的,我怕他们真的找人打我。就跟家里人说了。”
进一步了解到,他从小都老实,父亲也是老实人,从小教育他不要跟人发生冲突,要忍,要让。所以,从小到大,他遇到同学欺负和羞辱,总是忍着,从来没与人发生冲突,也从未主动与人交往。
咨询师思考:这也许就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事件。而他内向、隐忍、人际被动的人格特点正是产生问题的人格基础。接下来该挖掘一下这种白日梦产生的心理机制了。
“变相怪杰”的心理机制
“如果你真的是你想象中那种很有力量的人,你会……”
“我会很开心,很自信,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别人也不会再欺负我。我在人前也不会那样畏畏缩缩的了……”
“似乎你很早就想这样了?”
“哦,是啊,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不会像现在这样啊!”
“是啊,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了。也许这种需要对你来说更迫切了。”
“您是说,我在那件事之后,觉得更要让自己强大一点?”
我赞许的点头。
接下来的深入探讨使他进一步明白:这是一种白日梦的心理现象。年轻人经常会有白日梦。(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和整合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他的白日梦之所有有那么大的破坏力,是因为他内向、老实、隐忍的性格压抑了内心的自尊和需要,加上人际冲突的事件升级了这种需要的力量。于是,他的潜意识需要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来重获自尊。但他没有变相怪杰的面具,只能通过想象来获得这一“面具”。这些想象并不能为他带来真实的力量,他得回到现实中来。而现实中,他人际被动,自信不足,是很无力的形象,自我完善的力量促使他在回到现实的时候产生严重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贬低。于是潜意识创造出被人追打的小混混、要饭的小瘪三等意向。在两种水火不容的意向中,他的潜意识奋力的挣扎,而理性告诉他,这毫无益处。这样,他一方面排斥自己的白日梦,一方面又需要这样的幻想不断自我抚慰。两种力量形成的强烈的心理冲突,使他苦不堪言。
放下“面具” 塑造自我
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我循序渐进地跟他一起发现自我,接纳自我,塑造自我,悦纳现实。使用冥想技术强化对白日梦的心理机制的认识,每当将要沉入臆想时,都用冥想技术剥离现实和幻象的联系,留住臆想的积极意义,让自己的内心明确:我之所以产生这种臆想,是潜意识需要力量,而我内心本身具备这种力量,不需要用臆想来补充。从而放下虚无的“面具”,回到现实中来;使用认知治疗引导他发现自己身上的积极因素:善良、上进、随和、强壮、聪明等。带着这些积极因素,自然的跟别人交往,就很容易被别人接纳;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包括愤怒、委屈、担忧等)让自己更加真实的活着;调整对自己的期望,“平凡即成功,坚守即辉煌”,肯定自己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好的活着,就是对父母家庭最大的贡献;发挥自己的长处,(他对军事很感兴趣,我建议他把平时读书的收获写成文章登在自己的QQ空间里,从别人的肯定和交流中或者自我肯定和完善的力量)建立自我价值感;在对待人际交往问题上,跟他探讨顺其自然的原则,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表达自己,从而既能实现关系的建立,又不至于丢失自己。
年轻人很积极,悟性也很高。两个月后,他打来电话说自己已经找到新的工作,交上了女朋友,不再为那些幻想而苦恼。他还说,其实,爱幻想就是我的特点,想就想,无所谓就没事了。问我这是不是也叫“顺其自然”啊?我表扬了他的成长。
“变相怪杰”扔掉了黑暗之神的面具,实现了心灵的拯救!!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4:巨款被骗之后的心理急救
导读:本案例求助者是一位退休女性,30万巨款被骗走之后,处在严重的后悔、自责、自罪、惋惜、恐惧之中,觉得活着没有了意义,并产生自杀观念。一个多小时的咨询,我从各方面给了她支持,让她获得的面对的力量。
中午刚过,接到一个同行的来电,由于他是在没空,有个很急切的案例要介绍给我。我只好同意了。
半个小时之后,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位面容憔悴的老年妇女,急匆匆的赶来了,进我的工作室之前,儿媳妇把我来到一边,简要的说了一下情况:今天早上,婆婆上菜市场,路上遇到几个骗子,被骗走了她跟公公所有的积蓄30万元之巨!从上午到现在,老人情绪非常激动,一家人都无法安慰她。另外,远在乡下的公公还不知道此事,现在婆婆正在担心公公知道后会有什么反应。我们不知道该不该跟公公说这件事。更担心婆婆会经不住这个打击,精神会崩溃掉。希望我能帮助婆婆经受住这次打击。
很明显,这是一次创伤治疗。我得小心了。
老人被带进我的工作室,落座之后,我问了一句“您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我帮助的?”
老人摇着头说“没什么,没什么,你帮不了我……”说完泣不成声了。
我用眼色让小夫妻俩靠老人近一点,并搂住老人的肩膀,让她斜靠在儿子身边。
接着我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感到很难过,我跟您的子女一样,希望您能及早处理好内心的情绪。您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也许会好点。”
儿子的手搂着老人的肩膀,儿媳也在我的示意下考得更近了。
老人开始叙述整个受骗的过程:“我到菜市场本打算买菜的,不想在市场门口遇到一个哭泣的中年妇女带着个傻傻的孩子,我看他们可怜,就上前询问一下才知道,那是一个有病的孩子,被中年妇女带来看病,听说附近有个老中医医术高明,但他们到这里迷路了,找不到,着急就哭了。此时又来了一个年轻一点的妇女,说是知道那个老中医的住所,就带这对母子去。我老伴身体也有点不舒服,再加上他们邀请我一起去,我就想跟着去看看。路上我们还聊得了各自家里的情况,几十岁的妇女在一起,都是聊这些的。我觉得那两个人挺好的。到了那里,一看才知道,那个老中医原来是个居士,那对母子带来了一些贵重的首饰,拿到佛前“开光”了一下高兴地走了,孩子的病看上去也好多了。我看这位居士的话还是很灵验的,就想顺便问一下家里的运道。没想到老居士会一口说中我家里的情况。说我两个儿子都在外面做生意,其中小儿子这几天会有“血光之灾”!我就烧香祈祷,求佛祖保佑我的儿子。可是,好好烧着的两根香居然断了一根!居士说我们家的香火端掉一根了!我吓坏了,赶忙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化解。居士就让我拿贵重的东西来“开光”,于是……,我真糊涂啊!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说着,老人开始捶胸顿足,显得万分痛苦。
我示意儿子儿媳抱着老人,让她在儿子肩头哭泣。
“我做人真的很失败啊,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就这样没了。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啊!”
“我平时都是很精明的人,这次怎么会这么糊涂啊!”
“要是我不跟着去就好了,可是我当时……唉……”
“现在他爹还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他有心脏病,怎么受得了啊?”
“他爹不会原谅我的,让我死了好了,我一个人来承担吧。”
老人的后悔、自责、恐惧、自罪等不良情绪被一一表达出来。我引导儿子和儿媳不要安慰,只是说:“妈,你哭出来吧,我们在这里。”老人得到了接纳,哭声更大了。而我在等待她的宣泄……
我引导老人从心理学层面看自己受骗的经过:骗子首先利用了她的善良,使她对路边的可怜人产生同情。接着利用她的免灾心理和对孩子的爱,人为创造出一个“应激状态”——两根香火断了一根。因为人的应激心理状态下思维变得狭窄,理性分析能力下降,心里只想着如何免灾。才出现了后来用贵重物品“开光”的骗局。我严肃而不容置疑的对老人说:他们利用的是你的善良、母性和一种免灾的心理(最近媒体报道的骗术中,多抓住人们的免灾心理。这与前几年报道的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比起来,更具杀伤力)。并不说明你的智商低。任何一个善良的母亲遇到这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别骗。
老人渐渐平静下来,开始叙述自己的身世: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丈夫是原先国企的干部。他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从来都干自己的事情,我努力工作,教育孩子,张罗家里家外的事情。这个家可以说是我一个人支撑起来的。孩子毕业后出来打拼,多不容易啊。我们老两口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就是想给孩子一点支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成了孩子们的累赘。我该死啊,活着有什么用啊!
老人再次出现情绪反应。儿子和儿媳依然搂着她,这次强度小些。
从这些叙述来看,老人的巨款别骗,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老人的自我价值感。她一直把自己当成家庭顶梁柱,儿子们的靠山。这种价值感是手上的30万巨款支撑起来的。现在巨款已经失去,这种价值感也轰然倒塌了。如果不能令她找到新的价值感,老人会崩溃的。
为了重建老人的价值感,我引导老人家认识到:其实她一直在扮演一个老年人扮演不了的角色——孩子生活的靠山。当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成家立业付出了自己的大半生心血之后,她对孩子的依靠反而能增强孩子们的成功感,依靠孩子,并健康快乐的活着,是老年人为孩子做出的最大贡献。而这个受骗事件的发生,恰恰逼迫老人去扮演这种角色,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受骗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谈到这里,老人看了儿子和儿媳一眼。儿子和儿媳说:“谢谢林老师,这正是我们兄弟妯娌想的。您替我们说了。”说着,又一次搂住老人的肩膀。我看到老人脸上的表情稍稍缓和了,心里也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我跟老人谈到了报警和破案是事情。老人说:已经报案了,但是这样的案件破起来没有什么指望了。我说:“我们要相信警方的能力,说不定过几天就能找到罪犯,追回损失,就算不能全部追回,追一部分回来也是有的。”说着,我示意了一下儿子,儿子点点头。他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兄弟俩会先凑些钱来缓解老人的情绪。(事先得知,他们兄弟俩经济实力雄厚,损失30万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
接着,我辅导老人使用了“抽离法”:刚开始时,老人不能实现情绪和理性的抽离,经过耐心的辅导和解释,最终经过五次的抽离训练,老人可以监控自己的不良情绪,感到现在轻松多了。
最后,我单独给小夫妻几点建议:
1、开始的一周内,老人需要陪伴,倾听她诉说自己的情绪,并及时给予身体的支持;(小夫妻同意并保证能做到)
2、要特别注意老人的睡眠,如果出现早醒现象,一定要陪伴,以降低自杀的临床风险;
3、为了让父亲最终能接受这一事实,建议用逐步透露的方法向父亲说事实真相,让父亲的情绪有一个缓冲的机会;
4、如果老人再次出现强烈的情绪,建议子女鼓励陪伴老人用抽离法监控,实在不能监控,则需要再来咨询或者及时接受相关的精神治疗;
5、不要给老人的情绪再次施加附加压力(妈妈,你开心起来吧,你一开心,我们全家就开心了。)这会使老人在不良情绪产生时更加自责(我真没用,不仅保不住钱,更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子女们不开心。)那样长期积蓄,会摧毁老人的自我价值感的。
咨询结束,一家人千恩万谢而去。三天后电话回访,子女汇报说老人情绪还算平稳,只是不时会叹气,子女能耐心倾听,给予支持。老人汇报自己轻松了一些,但需要时间。两周后电话回访,子女汇报父亲已从乡下到福州,基本了解了发生的事情,能原谅母亲,二老互相安慰,开始慢慢接受事实。
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祝愿老人放下受骗的伤痛,珍惜家庭的融洽和温馨,安享晚年!
做完这个案例,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
1、这种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亲人的理解支持是当事人康复的关键。钱固然重要,但亲人的健康更加重要。
2、在所有的支持中,躯体支持是最重要的。
3、如果两周之内当事人还不能从恶劣情绪中缓解出来的话,需要药物的帮助。
4、这样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一定的风险,最好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和风险评估。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5:再婚了,你的性适应了吗?
来访者:玲子(化名),女,35岁
前夫患急性病突然去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却说了:“今生今世我只爱过你一个人。”每每想起这句话我总是很伤心。但现实是残酷的,随之而来的独身生活更让我感觉吃力。这样过了半年,我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他对我很好。考虑到生活上的困难和他人品不错,我再婚了。现在丈夫和前夫很不一样,前夫比较内向,但对我很体贴。在性生活方面要求淡些,而且做爱的时间也短。而现在的丈夫是搞文艺的,人外向,感情丰富但粗犷。性之所至欲纵难收,不过对我也是十分爱护的。二人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现在丈夫的这种性格。
可就算如此,当我们过性生活时,我却总有说不清的难受和别扭。一到晚上,灯一闭,眼一合,前夫的形象就出现在眼前。新夫的欲望比较强,两三天就有一次性要求,而且每次都持续半小时左右。我想拒绝,但办不到,于是只好忍受着折磨,丝毫乐趣也谈不到,甚至产生厌烦之感。现在我处在一种欲进不能,欲罢不得的状态下,非常痛苦……
心理解读:人再婚了,性也要“再婚”。
你们之间出现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再婚性适应障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大多数再婚的人,婚后都能适应夫妻生活,甚至是十分和谐美满,但却有一些人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种不适应不仅反映在家庭人际方面,更主要的是反映在新婚夫妻的性生活方面。这就如同有些从旧居搬入新居的人一样,房子虽好,就是住着不舒服,为此产生焦虑和抑郁的人不少。
现在对玲子的再婚性适应障碍的心理逻辑做如下浅析:
自我道德感和再婚情感认同之间的矛盾
文中前夫的“今生今世我只爱过你一个人。”这句话让玲子的内心出现自我道德感和再婚情感认同之间的矛盾。当现夫要求同房时,她脑中必然浮现出当年与前夫相聚时的种种情景,如果过分投入目前的性生活,在她的潜意识中就有“背叛前夫”的意味;而再婚之后,她的道德感要求自己全面接受现在的丈夫。如果不投入,就有不接受现在丈夫的嫌疑,这样的内心冲突(称之为“道德性的焦虑”)使她深陷于矛盾之中,自然不能很好的享受性爱的美好。
性互动模式的适应问题
另外,与前夫之间情感上的高度认同,使她在性爱频率、性操作手段等方面认同了之前的互动模式,再婚后,新的情感关系要求她完整纯粹的“献身”于现在的丈夫,对新的性互动模式的适应本身就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力量使强大的,即便是更正自己鼓掌时双手的方向都会给我们带来别扭的感觉,何况是男女身体高度融合的性互动模式呢?
解决像玲子这类适应障碍,一般有两条出路:一是解决个人的心理矛盾;二是调适性生活。但为了不影响感情,避免引起对方的误会,通常以排除个人的心理困扰为主。
首先是解决内心冲突:建议你重新定义前夫对你的爱。“今生今世我只爱过你一个人。”这句话是前夫对你的感情,也是对之前幸福的婚姻关系的一种最终评价。如果这种感情的表白成为你走向新生活的负担,那么前夫的这种爱就成了一种占有,这不是前夫说这句话的初衷。如果你对前夫的忠诚使你无法投入到新的婚姻关系中去,这不仅是对现在的丈夫的不公平也违背了爱的真谛。因为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她幸福,现在前夫不能陪你过幸福的生活了,而你却主动放弃幸福的机会,那么很可能前夫要为你的不幸福买单。这更是不公平的。你重新投入新的生活并找到幸福,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之前的婚姻和爱有个交待。再婚了,你的生活不仅属于你自己,也属于现在的爱人。而一个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
其次是主动调适再婚后的性生活:通常再婚者,无论是男方女方都不愿主动甚至是在被动的情况去透露与前配偶之间的性问题。因为这会给自己与对方带来尴尬和不愉快,更有回忆、缅怀或对现在的配偶不够忠诚之嫌。在这种情况下,主动适应现配偶的性互动方式是首选,对他的爱会使你慢慢感觉到新的性生活方式有一种不同的美好。还有一种解决方法是采用非语言性的沟通。通过你在性互动过程中的非语言表达,使现在的丈夫感受到你的好恶,从而调适夫妻性生活的频率、性操作手段等,渐渐实现夫妻之间的性和谐。还可以在具体的操作手段上做些改变,不妨增加事前的爱抚,创造良好温馨的性生活环境,加强对现在丈夫的性格、身体等方面的欣赏和感受,在充分适应对方的性兴趣的同时,即兴表达自己的性爱好。
另外,文中这位丈夫可能也需要一些调整,他也许以为对现妻的爱就是频频的性生活,殊不知妻子之前的性生活是平淡的,那么他就应该利用每次性生活的机会了解妻子的互动模式,从而在适应妻子的前提下,通过慢慢地带动诱导,最后达到和谐的目的。
本文刊登于《家庭保健》杂志,谢绝其他转载。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6:让婚姻跨越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而新生家庭是指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庭。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如同遗传密码一般,刻进我们的人格、行为模式中。
& & 婚姻的本质是:两个有差异的人结成终生的伴侣。这就注定了婚姻是需要解决冲突的。我们从各自的原生家庭中走来,带着与原生家庭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造就的模式和特点走进这个婚姻。婚姻的经营之道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求同存异。但这些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又该如何求同存异,却需要深入研究各自的原生家庭。幸福的婚姻都一样幸福,不幸的婚姻却隐藏着原生家庭的种种阴影。
  请看下面的案例
  1、被爱到长不大的丈夫
  28岁的小芳刚结婚一年,现在很想离婚,理由是:丈夫从来不管家务。她想不出这样一个甩手掌柜的丈夫日后能承担起什么家庭重任。
  丈夫小马,今年30岁,技术员。不抽烟、不赌博,空的时候会和朋友泡泡吧,或者在家玩电脑、看电视。他对妻子提出离婚感到万分不解“我做错什么了?”
让小芳不可理解的是,婆婆一直和这对小夫妻生活在一起,帮助两个孩子做家务、烧饭。自己怀孕后不能干重活,丈夫居然让老妈忙进忙出,自己却端坐在电脑前玩游戏,跟一个没事人一样。有时看到婆婆忙得满头大汗,就会指责丈夫。婆婆马上就表示:“让他玩吧,男人只要赚钱养家就可以了,家务我会做的。”这样的男人什么时候才能有家庭责任感啊?小芳这样担忧道。
  心理分析
  妈妈的溺爱令小马成立真正过不了河的小马。他在走进婚姻后,居然不觉得自己肩负了应有的家庭责任,看着母亲忙碌,看着妻子受累居然能够袖手旁观。感受他人(特别是亲人)的需要,体会他人的苦衷,表达和付出自己的爱,承担自己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责任……这都是一个成熟男人应有的心理品质,可是小马却都不具备,究其原因原生家庭的观念“男人只要赚钱养家就可以了”以及母亲的溺爱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婚姻里除了丈夫以外,婆婆也要思考如何让30岁的孩子脱离自己,成长起来。
  2、来自原生家庭的处事模式
25岁的倩影跟27岁的强是一对相恋四年的恋人。两情相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是倩影却觉得很不对劲。每次倩影提出确定结婚日期等事宜,强总是说“唉,到时候总会清楚的,不用这么早想那么清楚吧”谈到买房子的事情,强总是说“走着看吧,有钱了就买”倩影觉得强这样的表现是不想结婚的暗示,真不知道这段感情该不该走下去。而强觉得倩影无理取闹,结婚是两个人说好的,他的态度没有任何问题。
咨询师不得不引导他们研究各自的模式
倩影是银行职员,从小到大都很听父母的话,用她的话来形容,就是家庭氛围很“严谨”,什么事情都要计划好再做,每个阶段都要评估一下计划实施的进度和质量,调整好再来。
  而丈夫强的成长背景却大相径庭:
  强的父母都是商人,平时没时间管儿子,儿子小学时就被送到寄宿学校去学习,这让强养成了凡事自作主张的个性。连考大学填志愿,他都没有和父母商量。平时的强办事效率高,决断性强,很少跟别人商量自己的决定。交友待人比较粗放,常常不注意细节而闹出笑话,喜欢自由不喜欢约束,喜欢应时不喜欢计划。
  在大学里谈恋爱时,强就多次指出倩影的“毛病”:什么时候谈恋爱,什么时候读英语都安排的有条不紊,这恋爱谈的多没劲啊。倩影也抱怨强:什么事都不先想好,全都凭心血来潮能做好事情吗?
  为此,小两口一路磕磕绊绊走到现在,谈婚论嫁的当口上,深入的心理分析帮助他们找到的差异的源头和处理差异的方法。
  心理分析
& & 双方的原生家庭都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可两人结合后还是会产生矛盾。
  这两个孩子都是80后的典型代表,倩影来自紧密型的原生家庭,严谨的家教模式令她习得了相应的处事模式,在内心深处认同了这种模式后,就会觉得事情就得这样做才行,发展成一种绝对化的观念。而强来自一个松散型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让他从小养成自作主张、模糊掌握的处事习惯。也发展成一种核心的观念“事情没有必要那么复杂那么细致”。当这样两个年轻人相遇后,虽然他们都认为自己没错,却产生互相不能容忍的矛盾。
  让婚姻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 & 首先要明确一点,遇到问题和冲突是必然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冲突的婚姻。这不是你遇到的人有问题,而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问题。& &
& & 结婚前就要先对父母婚姻、情感模式、处事方式、性格特点以及原生家庭的整体氛围、风俗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做个评估,分析一下哪些是可能影响自己的不正确方式,衡量一下自己进入婚姻后,可能有哪些不恰当的行为模式会影响自己现在的婚姻,避免重蹈覆辙。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 &&&婚后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专业手段加以分析,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当然,经营婚姻关系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而是观念。只要你明白,我们都带着差异性来,要面对的是差异性,而不是问题。尊重对方的需要;觉察自己的模式并主动调整;学会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期待;学会欣赏和宽容……你的婚姻一定是渐入佳境的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7:“30岁的儿童”要长大
导读:他的“症状”如果用心理诊断的标准来衡量,早就可以住院了。可是,咨询师凭借敏锐的洞察捕捉到重要的信息:只不过是“30岁的儿童”要长大……
他是由母亲带着走进我的咨询室的。母子俩在对面坐下,母亲挨着他很近。我看到他闪烁的眼神里充满焦虑,加上母亲满脸的愁苦,我感到一阵压力:这也许是一例不简单的案例。
他30岁,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人事管理中层。母亲带他来咨询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了,试试心理咨询能不能救他。
落座之后,他开始倾诉自己的苦恼:
我五年来总把无关紧要的事与生存大事相联系,焦虑重重,无法安宁。
我有一次眼睛突然花了,就担心自己会失明,上医院检查正常。后来发现自己大腿有一个包,就担心自己会被截肢。生活中的小事似乎都能引发不良的联想:读完一本书我会联想到失去女朋友;手机铃声响起我会联系到自己失业;把领导要的表格填好我会联想到被领导批评……这样下去我怎么活啊?我曾经到省城的三家大医院就诊,并被诊断出“强迫观念”和“广泛性焦虑”服用了两年多抗焦虑药物并未好转。老师你说我还有救吗?
“听上去,你遇到很多令你烦恼的事情,情绪状态不大好。那你有没有请假休息什么的?”
“我不让他请假休息,他一定要保住这份工作。要是丢了工作,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工作了。”这是母亲插的话。
“我知道,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不能丢了工作,要是那样,我就没有希望了。”
“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对你还有哪些影响呢?”
“我经常睡不好,吃饭也不香。工作起来紧张兮兮的,效率很低。整天老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可是我仔细观察他时,却发现他的脸色不像长期失眠的那样憔悴,反而有点红润,气色其实是不错的。表达起来也很流畅,思路十分清晰。
“你怎么看你现在的工作?”
“那些任务其实是很轻松的,我完全可以做。但是……”
“但是什么?”
“我却连这一点都做不好,真是没用。”
此时,母亲端起水杯吹了一下,放在他手里“喝点水再说吧”说着顺手抚摸了一下他的后脑。他不情愿的接过水杯,放下。母亲再次端起“喝点吧,路上热,你口渴了。”他喝了一小口。
我发现母亲对待儿子的行为中似乎隐藏着什么,于是将注意力转向母亲。
“阿姨,看来您很疼爱他呀。”
“是啊,我这个孩子让我操碎了心啊。”我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接着她向我详述从小到大如何呵护孩子的经历:我这小孩从小不会照顾自己,小时候我没让他干一点家务活,只要求他读好书就可以了。没有让他吃一点点的苦,什么事情都是我帮他做的。他也很争气,小时候学习很认真,从来没有跑出去玩,都在家里看书学习,成绩也很好。小学到初中都是名列前茅的,高中成绩也是中上,大学也考得不错,才有现在的好工作。这个工作得来也不容易啊,是我拖了很多亲友的关系才找到的啊。老师您说是不是决不能丢掉啊。唉,就是这孩子让人操心,整天发愁这个,担心那个,胡思乱想,又不知是什么病,治也治不好。唉!
“您有没有让他单独照顾过自己呢?”
“单独?他怎么独立啊?什么事都不会做,大学还好是考在省城,我就在大学城租了房子来照顾他,好不容易思念念完,现在总算工作了,我还要在他单位附近租房子照顾他呀。”母亲说这些时,他一直低着头,不敢看我。
“这样一来,他应对生活的能力的确是有待提高了。”
“就是啊。他从小都没有离开过我,真的让人操心啊。去年那次老家有事情,我回去了十天,他一个呆在省城,每天都要打十几个电话催我快点过来呢?唉。”
“那是你是什么感觉?”我转向低着头的年轻人。
“那是我一生中最辛苦的几天了。心里很恐慌。”
“如果儿子一直照顾不了自己,那你怎么办?”我转而问母亲。
“现在只能先治好他的病了,不然我怎么放心他呀?”母亲说这些时,我看见年轻人又一次低下头。
“老师发现你一直希望自己能独立照顾自己。嗯?”我轻声的问低头的他。
“是的,但是我……”他语塞。
“你一直不喜欢自己这样,但一直都无法让自己像自己希望的那样独立。”
“是的,我感到很难受。”
“妈妈一直这样陪你,你有什么想法?”
“我不想她陪我,可是……”
“可是你有担心照顾不好自己,担心做错事情。”
“嗯,就是这样的。我每天都在担心自己做错事情。”
“这样一来,你的压力就好几方面了。我们来试着画一画好吗?”
我在一张A4纸的中央画个圈代表他,请他把自己的压力用小圈画在大圈的周围,并且给每个小圈标上各自的名称。很快,我跟他的母亲看到了他承受的压力。
这回明朗了。母亲知道了,孩子是长期过度溺爱的不良教育导致他一方面应对生活的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对自己要求高;一方面自我评价极低,另一方面习惯于受呵护的生活;一方面希望自己能独立,另一方面发现自己不能或者不敢独立……来自对自身缺陷的自我评判,来自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审视,来自心灵深处对未来和未知的恐慌,来自成长的渴望和迷茫,它们像一股股洪流在他的内心肆虐,30岁的他无力应对了。就像一个心理年龄和应对能力只有7岁的孩子去面对30男人要面对的生活一样,岂有不焦虑之理?这是问题的关键,他在妈妈的情况下,内心的依赖感和行为上的低能感就导致较高水平的焦虑。若能让他在独自面对生活的场景中获得一些成就感,或许可以提升自我评价和降低对母亲的依赖感。
母亲知道了,要想拯救这个年轻人,可以从自己的离开开始。让孩子翻阅母爱这座山,就是成长。
来访者也知道了,要想成长,也许应该从独自生活开始。直面生活的挑战,其实可以从最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第一阶段的成长计划定为:在没有妈妈照顾的情况下生活三天。在咨询室里,我跟他将这三天有可能要做的事情都预演一遍:此快餐不用自己做饭,洗衣服不求彻底干净下次可以再洗,工作只要完成即可,不求做到最好……他表示有信心完成。还进行放松训练,他感到轻松了一些,并建议他每天练习两次,并有空时做些身体锻炼。每当心里有点难受的时候就给自己做放松。
第一次咨询,母子俩满怀信心的离开了。
一周后电话回访,其母回老家一周,他可以独立生活,每天上街吃快餐,衣服稍微洗洗不知干不干净,能坚持上班没有迟到。感到自己能照顾自己真好,痛苦程度大为降低,只是还时常体验到焦虑和压力。但经放松后可适应。从语气听,求助者似有经济方面的困难,在情绪可控的前提下,不打算继续咨询。
一个月后又来咨询了一次,巩固了之前的效果,母亲依然不用陪伴,可以独立生活,情绪比较平稳。
三个月后电话回访:他在出差途中接到电话,说最近情况较好,能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睡眠状况有所改善,情绪也比较平稳了,但偶尔还为与同事交往的问题伤脑筋,觉得别人总是很强的,自己很弱,无法真正潇洒的跟大家交流。我跟他说,在你需要我帮助的时候,还可以来找我。
咨询反思: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案例,医院的诊断并没有错误,因为医学模式是以诊断标准为准绳的,根据诊断给药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医院门诊的时间较紧,医生没有太多时间来聆听和收集成长经历方面的资料,所以遗漏了重要的信息,使求助者的痛苦得以迁延。而在这个案例的咨询中,咨询师大胆跳出“对症下药”的思路,成功的绕过“强迫”“广泛性焦虑”等吓人的障碍(有时来访者是被这些名称吓到的),抓住求助者成长的关键因素,引导求助者直面生活的挑战,并教给求助者相应的应对策略,再辅以一些行为训练的方法,是求助者在现实面前实现了成长。
但是,求助者的心灵成长现状也不是令人乐观的。他由于经济和时间的问题无法完成一个系列化的咨询,外部行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内心焦虑的根源(人格因素)并未得到更好的成长,以后还有可能在人际交往和生活压力面前出现这样那样的波动或困惑。这也是目前业界共同困惑的一种现状:求助者满足与一两次咨询的效果,以为这就是心理咨询的全部效果了。看来还需要同仁加倍努力啊。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18:请不要注意你的“注意”
导读:这个题目听起来很拗口吧。一个自称是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一种以注意力缺陷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和多动自控能力低下为主要特点的心理障碍)患者的来访者,私下关注并研究此“病”已经多年,如何走出注意力分散的泥潭?咨询师另辟蹊径,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他是23岁的大三学生,高大帅气,颇有几分明星气质,可是从他的目光里,我看到的焦灼之色。坐在沙发上,喝了一口水就讲开了。
他从自己上幼儿园时说起,一直说到上大学。几乎是按照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发展和诊断标准来描述自己的。滔滔不绝足足花了二十分钟,我几乎插不上嘴。最后总结说:“老师,我就是ADHD患者,您看怎么治疗吧?我可是全靠您了。”
“你怎么知道ADHD这个说法的?”我发现他对这种“病”有点太了解了。想到现在世面上有很多人通过网络查阅心理学资料来一一对照自己的状况,给自己“下诊断”,所谓“被心理”就是这样的。
“我从高二就开始研究这种病了,但一直没有克服它。我被它害苦了。”
“你研究了这么久,有没有什么收获呢?”
“唉,快别提了,不是说进入青春期后有些ADHD的症状会缓解吗?我却没见怎么缓解,好像反而越发加重了。老师你说怎么回事啊?”
要是不注意,我很可能跟他探讨起这种“病”来。所以接着往深处走一走“你有没有发现你这个情况有什么特殊的吗?”我希望他能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学习都是挺成功的,而一般的ADHD的孩子,学习没有这么成功。可惜他没有发现。
“有什么不同,我仔细对照了,没有不同我就是。”
“你之前采取了哪些措施,都取得了什么效果呢?”
“我做了很多注意力训练,但是没有效果,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网上好像也没具体说怎么治疗,一些书里说的也很笼统,我做不了。所以来请您帮忙治治这种病。”
“现在最让你难受的是什么呢?”我想抓住问题的关键。
“这样下去怎么行?我上课老集中不了注意力,听课质量很差呀。”
“那你会不会因此挂科啊?”
“挂科倒不至于,就是学不好。”
“你希望经过我的‘治疗’能集中注意力?”
“是啊。”他很迫切的说。
“我需要知道你到底走神到什么程度,那样才能帮你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你愿意做一些测试吗?”
“好啊。”他来了兴趣。
第一项,他从1一口气写到了178,这不是一个ADHD可以做到的。我发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注意力缺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焦虑,或是另有隐情。决定收集更多资料。
“你的情况跟大多数ADHD还真不一样。这样,今天我教你一些放松技术,你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一下。另外还要在课堂上做一个更具体的测试,你愿意吗?”
接下来是放松训练,让他学会用肌肉放松来监控自己的焦虑水平。并暗示他就他目前的叙述看,他的“ADHD”是可以治好的,请他放心。
布置作业:让他登记自己一节课上分心的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将手机调成秒表,每当发觉自己走神,就按一下,记下时刻。)
第二次咨询
情况反馈:
1、通过放松训练,虽然有点放松,感到不那么焦急,但上课仍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想着自己怎么又分心了,就责怪自己,并因自己的“病”感到很担忧,要是治不好以后怎么办?
2、统计到的上课分心的情况:一节课前二十分钟有2:09、3:13、3:50、6:57、17:00 ,后二十分钟有4:20、7:58、9:47、11:46、18:25,这些数据为求助者发呆分心十几秒后觉察到时记录下的时刻。
这回我有点底了。
“你能不能算一下,你一节课总共分心了多久。”
“当我发现自己走神的时候,大概已经走神三十秒了。这样算来,我走神了……哎呀,老师,我怎么才走神了4分钟不到。那我怎么觉得自己一节课老走神,总没有认真听课啊?”
“你上课时发现自己走神后,你怎么看待?”
“我不喜欢自己这样的,我会在心里责备自己,鞭策自己,要求自己不要走神。”
“花在这方面的时间是无法统计的,是吗?”
“那是,所以,我一节课都没怎么听课。”
“现在,你发现什么?”
“我在关注自己的走神,在不停的批判自己走神,是啊,我之前怎么没发现啊!”
“你在注意自己的‘注意’是吗?”
“对啊,老师你说的太对了?”
接下来,他发现自己恰恰在初二时注意自己是否分心是有意义的“我当时很担心高考,就希望自己学习效率再高一点,就开始关注自己是不是分心了。才发现自己很容易分心的。应该是考试的压力在起作用吧。”
不愧是在网络里研究了几年心理学的人,感悟起来很快的,我表扬了他,并请他进一步探索。他渐渐明白了,对自己的分心过分察觉或过分关注导致了目前的紧张状态。
“唉,我就是不能容忍自己分心,希望能更加集中注意力,大部分是在关注自己是否分心或责怪自己分心,这也是分心啊!”
“所以你的‘ADHD’一直没有克服掉。是吗?”
“就像您说的,我在注意自己的‘注意’呵呵。”
欢笑中,咨询进入一马平川。
我们开始交流自己的想法,我说注意力的波动是正常现象,没有人能做到一直不分心。他发现只要接纳自己注意力偏低的现实,当自己发现分心的时候不做任何抵抗和自责,顺其自然的接受这个现实,把注意力集中在眼下要做的事情上来,一会儿也许就没事了。我帮他总结“这叫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最后,我用了个NLP的技术“创造未来景象”,帮助他看到自己的良好状态,增添了自信。
咨询结束时,他站起来握了一下我的手,那有力的交握中,我感觉到他内心的欣喜和力量。
咨询反思:
据有关统计数据,ADHD在我国的发生率在3%—5%之间,而这种障碍主要报告大多来自7—12岁的少年儿童,最初大多以学习失败为主诉。其中有70%的患者到青春期后症状会自行减轻,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该求助者已经23岁,对自己的问题十分关注,并做过较深入的研究,报告出的症状与诊断标准符合度很高,自己“被心理”也可能使咨询师“被心理”。如果当作真正的ADHD 来治疗,一方面加剧了求助者消极的自我暗示,使求助者将自己当成“病人”,另一方面以各种手段对抗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又会加剧求助者对正常的注意力波动的关注,定会使求助者深陷自我要求和自我谴责的泥潭,突显精神交互作用定会加剧他的不良情绪。本案例的合理内核是:抓住了求助者问题的关键(对注意力的正常波动的过分关注),从根本上提高求助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水平和觉察力;融入“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先接纳自己的现状求得内心的平静;在悦纳自己的前提下,精力投注的方向发生改变,问题消失了,而不是被解决了。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心理医生林瑞龙咨询手记20:当婚姻戴上母爱的脚镣
笔者按:母爱,是每个人心灵成长的第一缕阳光。缺乏母爱,将给我们的人生写下灰暗的基调。然而倾斜而过度炙热的母爱,却在不经意间成了年轻人婚姻的脚镣。
我永远都是外人
第一次咨询时雯是自己来的。她走进我的心理工作室,脸上带着明显的怨气和焦虑。我给她倒了一杯水,请她坐下。
“老师,我这日子没法过了!我简直生活在地狱里!”
“我今天才发现,爱情其实就是一个骗局,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傻,走进了这样的家庭。”
“我的家乱套了,我今天是下班不想回家才想起到您这聊聊的,我真的希望您给我指条明路。”
她基本没有给我插话和反应的机会,就连珠炮似的抱怨着自己的生活。
“来,您喝点水,慢慢告诉我,您遇到了什么?”我希望她暂时从恶劣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回到事情上来。
她总算冷静下来,我方才得知她今年28岁,是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跟大学同学桥相恋4年,刚刚结婚一年。
“我真不明白,他跟谈恋爱时简直就是两个人。我相信我们当初是相爱的,可当我跨进他们家的门槛起,我就感觉不对劲。”
“不对劲?”我鼓励她说点具体的。
“第一天,我给他洗衣服,婆婆就急匆匆跑来,如临大敌的对我说:‘这是不行的!他的衣服要用温水洗,不然去不掉身上的汗渍的。你以后要学着点,照顾男人可不是容易的。我都照顾了他30年了……,唉,还是我来洗吧。’我简直无语,一件衣服,至于这样吗?简直是好心当成驴肝肺。委屈了,我就找他说理去,可是您知道他怎么说吗?”她的语气有点激动了。
“怎么说?”
“他说:哎呀,你不要跟我妈计较,她这样说也是为你好。她一辈子很辛苦的,以后你记住了,别的我都依你,但对我妈,你可要百分之百孝顺,我只有这么一个妈。好了,好了,就这么说定了。说得倒是轻巧,我的委屈他难道真的不知道吗?”
又是一个典型的和稀泥型男人,用这样的两头安慰的方法,婆媳关系非出问题不可。
“那现在是什么状况呢?”我接着收集资料。
没想到这一问打开了雯控诉的闸门:
“结婚一年多了,丈夫永远站在婆婆一边:无论我跟丈夫商量什么,只要婆婆一开口,丈夫就改口同意婆婆说的。甚至什么都要加一句“我妈说了……”婆婆就像一堵墙,横在我跟老公之间。我曾经无数次跟他说过,你已经长大了,不要什么都把妈妈放在第一位。他居然说我“不孝顺”而跟我急眼。几次争吵下来,我算是绝望了,也不再提了。
还有,我似乎永远都是不对的:给丈夫洗好的衣服,婆婆背着我重洗;给丈夫做的菜,当桌被婆婆说不好吃没营养;我们俩迟点起床,婆婆说我把他儿子带的生活没规律了;我给他买一件好的衣服,婆婆说男人打扮太好容易花心……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令他们满意。
更让人生气的是,婆婆对我丈夫的爱真让人恶心:营养要好啊,休息要好啊,身体最重要啊,不能……,不能……,规矩之多,忌讳之多我简直不能想象。排骨汤要撇掉面上的油再给他喝,冰箱里取出来的东西要等温度回升了再给他吃,好几次早餐时,婆婆赫然将新炒的一盘菜放在紧挨着儿子饭碗的地方,并站在旁边,大有看守着儿子吃完之态势……,在婆婆的眼中,似乎没有我这个人存在,只有他儿子。老师,您说,在这样的家里我怎么呆得下去?”
“你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被重视,被排斥的感觉是吗?”
“是啊,我无数次想到离婚,有时甚至都下定决心了。但是我父母就是不同意啊,还威胁我说万一找不到好的,就会痛苦一辈子。老师,我改怎么办啊?”
“那你希望通过跟我的交流,事情会有什么不同呢?”我试探她对生活的正向期待。
“当然,最好是能处理好这些事情,让我开心的生活。说实在的,我还是爱他的,他这个人挺好的,对我还是很照顾的。可是,我就是受不了他对他妈的那种态度。”
“看来,我们得从他跟他妈妈之间的情况入手来研究一下了。”
我希望她下次能跟丈夫一起来。
我无法反对妈妈
第二次咨询,他的丈夫桥也来了。能跟妻子一起来到我的咨询室的男人是不多见的,仅凭这一点,我对这个婚姻的修复重建充满了信心。
与桥的谈话从妻子和妈妈的关系开始。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我试探一下。
“唉,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大家互相宽容一下就没事了。”他似乎不大愿意接触那些针锋相对的事实。
“但我发现,你在妻子和母亲之间调解起来很累的。”我希望他能承认并确认自己的感受。
“是啊,非常累。我有时都不想回家,眼不见心不烦。唉。”
“你妈妈那样对你,你怎么看?”我还是希望他直接面对。
“我妈一直都是这样的。从我小时候起就这样,我觉得这没什么,母亲爱自己孩子嘛。但是有时是有点过头,可是她也应该理解的,毕竟是我的妈妈,我希望她能理解,能接受。”说着看着妻子,似乎在等待她当着我的面做出什么承诺。
“你说你母亲一直都是这样,从来没有改变过。就连家里多了一个人,她也没有发现需要作出一点调整。”
“嗯,老师你说的对,家里是多了一个人,照理说应该要调整一下的。可是,老人家一辈子了,哪里那么容易?”
“你觉得妈妈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一下呢?”
“嗯,还是不少的。比如没必要每次早餐都给我另作菜吧,再比如没必要在生活上那样照顾我,我都长大了,况且她也会照顾的。只不过不像我妈妈那样周到就是了,其实我是能接受的。”
“你刚才用了两个‘没必要’,可见你也觉得没必要,你是如何让母亲知道这没必要的呢?”
“我没有让妈妈知道。”他低下头说。
“没有?”我轻轻地反问。
“她也跟我说过,是该有自己的想法了,可是,我似乎无法反对我的妈妈。”他一边说一边摇头。
“你自己知道原因吗?”我引发他探讨这种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
母亲是个善良贤惠的女人,父亲是个军官,脾气比较大,负责赚钱养家。自从我出生以后,父母就没怎么沟通,母亲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抚养我,照顾我的生活起居,照顾我的学习……总之所有母亲能给孩子的,妈妈都给了我。从我记事起,父亲要么就是沉默寡言,要么就跟母亲争吵暴跳如雷。我看母亲这样也真不容易,父亲还对她这么不好,就有点恨父亲又有点怕父亲,不敢接近他。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惹母亲生气,总希望能娶个孝顺的妻子,让母亲安度晚年,没想到,她跟我谈恋爱时认识的不一样,一结婚就无法跟母亲相处了。老师,我该怎么办?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妻子。我该怎么办?”
婚姻戴上母爱的脚镣
明朗了,是母爱,给这个婚姻戴上了镣铐。
接着我跟小夫妻俩一起分析了这个家庭内部爱的流动是如何被阻塞的。
先是母亲跟父亲自己的情感疏远,导致母亲的情感空虚,进而将大量情感投注在儿子身上,将儿子视为自己所有的生命。这就造成的母子情感的粘连和夫妻情感的断裂。家庭内部爱的流动不畅,一方面作为家庭主导的夫妻情感疏远,致使婚内的人感觉不到幸福,另一方面母子之间的情感粘连,导致孩子在情感模式上要求自己完全忠实于母亲,阻滞了孩子的成长。在倾斜的母爱笼罩下,孩子绝对忠诚于母亲,全盘内化母亲的规则和要求,进而将自己的恋爱婚姻生活目标界定为“让老人安度晚年”“孝顺”。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说,这个桥还未真正脱离母爱的呵护,成长为一个成年的男人。所以,他不具备处理婆媳关系的能力,只能两面做好人,而实际上,他的和稀泥的做法,根本无法促成家庭的发展和成员之间的和睦。
再是新的儿媳进入这个家庭时,丈夫与婆婆之间的爱的粘连并未脱离。(随着孩子长大,建立异性间的亲密关系,母亲要获得的成长是渐渐脱离母爱的粘连,放给孩子一条成长的路,而不是继续沉溺与这种爱的掌控之中。)母子之间的过度亲密以及母亲对儿子的过度关注和掌控,必定阻碍小夫妻之间爱的流动。一方面儿媳的出现使婆婆感到一种威胁,进而十分警惕和严苛;另一方面儿媳深感无法融入丈夫的家庭,婚姻中的心理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走出母爱的桎酷
如何走出母爱的牵绊,巩固自己的爱情,发展自己的婚姻,促成家庭的和睦呢?我给他们俩提出以下建议:
1、& & 明确一点优先权:原生家庭是老的系统,新生家庭是新的系统,新的优先与老的。
2、& & 明确成长的职责:小夫妻俩的成长既是自己的事情,也可能促发母亲的成长,促进家庭的健康成长。如果桥继续沉溺与母爱之中,非但家庭不能和睦,自己和母亲都得不到成长。
3、& & 确认情感的认同:从今天起,夫妻俩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将二人的财产、决定、看法、喜好等等称作“我们的”,特别是在母亲面前尤其应该如此,不断让母亲感到儿子已经渐渐脱离自己,从而接受母爱退位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和成熟。
4、& & 妻子注意适应:这种改变是需要一个阶段的,做妻子要学会适应,跟丈夫站在一起来建设这个家庭,而不宜只顾及自己是否被重视被呵护。建议妻子多审视自己内心的期待是否也带上了原生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自我。
5、& & 帮助母亲重获情感生活:儿子和儿媳想尽一切办法将父亲引入家庭生活,帮助父母修复感情,令母亲重获自己的情感生活,从而顺利实现对儿子的离别。
小夫妻带着这些建议开心了的离开了。
三个月后,我接到桥的电话说,妻子也不再斤斤计较和闹情绪了,母亲不再那么干涉我们生活了,我们打算自己买套房子搬出来住。父母之间也随着父亲退休变得有话说了。家庭开始进入和睦的态势。
放下电话,我长嘘一口气,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爱孩子本没有过错,但母爱一旦倾斜,一旦过度,对孩子的伤害是何等巨大。但愿天下的母爱不再扮演儿女婚姻的脚镣,羁绊成长的脚步,都成为儿女成长道路上的春风春雨,给人前行的力量。
积分1326帖子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论坛游侠, 积分 1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V币0 丫好0 才气0 注册时间
福州阳光心理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 (中心主任林老师)
林老师心理博客: 新浪网“最值得收藏的心理医生博客”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经期间能同房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