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27岁身体极度虚弱疲劳乏力,全身乏力酸痛,

今天是: &nbsp
天气预报:
&&&&&&&&&&&&
政府信息公开
卫生检疫疫情信息41010
   http://www.         责任编辑:卫检处
卫生检疫疫情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总局通报】
【全球重点疫情动态】
☆乌干达马尔堡病毒病最新疫情
☆西班牙埃博拉病毒病疾病暴发新闻 ☆奥地利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疾病暴发新闻 ☆沙特阿拉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最新疫情
☆美国本土首例埃博拉患者在医院死亡
☆世卫称埃博拉疫情致死逼近四千人 感染者超八千
☆乌干达暴发致命的马尔堡出血热
☆日本发现登革热病毒新变种
☆台湾高雄登革热又致1死累积死亡病例共6人
☆巴基斯坦白酒中毒事件致23人死亡
【国内重点疫情动态】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通报(截止10月10日)
☆甘肃肃北发生鼠疫 1人死亡41人被隔离
☆香港两名发烧旅客对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呈阴性反应
☆香港与奥地利一宗中东呼吸综合症确诊个案乘搭同一航班的旅行团最新情况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调查一宗访港旅客发烧个案
☆澳门卫生局接获 1 间幼稚园出现流感样疾病群集性感染报告
☆澳门卫生局录得今年第 9 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
☆广西北海发生食物中毒数十人参加宴席后就诊
【省内重点疫情动态】
【信息简报】
☆广东登革热高发原因仍不明
☆中国在西非首检埃博拉病毒准确率100%
☆世卫重申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
【口岸工作动态】
☆口岸传染病疫情风险排查一周概览(2014年9月24日-9月30日)
☆口岸传染病疫情风险排查一周概览(2014年10月1日-10月7日)
【旅行健康提示】
☆江北机场通航国家和地区重点疫情概况
☆劳务与留学人员前往国家和地区重点疫情概况
☆WHO关于脊髓灰质炎的国际旅行健康建议
☆WHO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国际旅行健康建议
☆WHO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旅游和交通风险评估
☆质检总局关于埃博拉出血热国际旅行健康建议
【疫情知识简介】
☆登革热与重症登革热
☆马尔堡出血热
☆中东呼吸综合征
☆脊髓灰质炎
☆埃博拉出血热
~~~~~~~~~~~~~~~~~~~~~~~~~~~~~~~~~~~~~~~~~~~~~~~~~~~~~~~~~~~~~~~~~~
【总局通报】
有效期截至
疫情国家地区
严格人员(有效黄热接种证)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查验和灭蚊处理;加强口岸卫生监督蚊控制;作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服务
质检卫函[2012]60号
广东、山东、上海、重庆、江苏等局截获来自多个国家
入境集装箱大量媒介疫情和卫生状况不合格
加强入境集装箱检验检疫、扩大查验比例;发现问题的,严格卫生和检疫除害处理或退运;及时上报信息材料;根据查验情况决定是否增加抽查比例或恢复常态
质检卫函[2013]7号
阿根廷及其他南美洲国家
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严格人员检疫,注重呼吸道症状排查;加强联防联控与疫情监控报送;加强疫情宣传教育。
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
埃博拉出血热
严格人员查验和应急处理,告知其若3周内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对来自该区域的检疫对象严格卫生检疫查验,对可能污染的对象进行卫生处理;作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服务
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约旦、阿曼、科威特、也门、伊朗)
中东呼吸综合征
来自前述区域有不适症状的入境者应主动申报;告知其若2周内出现症状及时就医;严格人员检疫,发现后立即报告、控制并移交;对可能污染的对象进行卫生处理;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服务
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喀麦隆、伊拉克)、叙利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
脊髓灰质炎
严格人员检疫,主动申报,发现后立即排查、控制;对可能污染的对象进行卫生处理;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服务;严格交通工具检疫,对受染或嫌疑进行消毒,加强饮用水食品采样检验,加强废弃物处理
安哥拉、赤道几内亚、赞比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卢旺达、刚果金、刚果布、委内瑞拉、加纳、莫桑比克、尼日利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缅甸
疟疾、登革热、基孔肯亚热等蚊媒传染病
严格人员检疫,发现后立即报告、控制并移交;严格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查验,发现蚊虫实施灭蚊处理;加强口岸卫生监督蚊媒控制;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服务
【全球重点疫情动态】
乌干达马尔堡病毒病最新疫情
乌干达卫生部于日向世卫组织通报,乌干达坎帕拉发生一起马尔堡病毒病确诊病例。
该确诊病例为一名卫生保健工作者,日病人在坎帕拉门戈医院工作时发病。病人于日前往姆皮吉区卫生中心,并于日转到坎帕拉门戈医院。住院时病人有发热、头痛、腹痛、呕吐和腹泻等症状,日死亡。
病人报告没有到姆皮吉之外的旅行史,没有接触过患有类似病症的人员。过去四周病人没有吃过丛林肉食,也没有接触过蝙蝠。
日获得了表明从病人身上取得的样本呈马尔堡病毒病阳性反应的初步检测结果,日乌干达病毒研究所进一步做出了确认。
迄今为止,总共确定了146名接触者,正在对与马尔堡病毒病相符合的症状和体征实施监测。有11位接触者出现了与马尔堡病毒病相符合的症状和体征。到目前为止取自有症状接触者的所有标本经检测均呈阴性。已经从这些人员身上取了第二份样本,正在乌干达病毒研究所实施检测。一位接触者属于肯尼亚殡仪业者,此人已返回肯尼亚并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但经检测呈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阴性反应。肯尼亚快速应对工作队将继续对肯尼亚的接触者实施追踪。
公共卫生应对
乌干达卫生部已经启动了国家工作组。该工作组每天开会,还设立了分委员会。
世卫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在疫情调查和应对行动方面对乌干达国家行政部门提供支持,其中包括加强和建立隔离及治疗单位;将个人防护装备预先配送到位,对卫生工作者开展感染控制和预防以及病例管理和社会动员培训。
已经派出了四个多学科团队,深入开展危险评估。正在坎帕拉、姆皮吉和卡塞塞开展监测和接触者追踪以及随访活动。
世卫组织建议
马尔堡病毒病是一种与导致埃博拉病毒病的同一家族的病毒引起的严重高度致命疾病。两种病毒都可引起大型疫情,比如目前在西非出现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乌干达最近一次马尔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2012年,当时从卡巴莱区、坎帕拉、伊班达、姆巴拉拉和卡巴罗莱报告发生了20例病例,包括9例死亡病例。
根据目前就这一疫情获得的情况,世卫组织不建议采取任何旅行和贸易限制措施。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日& 保健中心文海燕编)
西班牙埃博拉病毒病疾病暴发新闻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于日获知西班牙出现首例埃博拉病毒病本土确诊病例。该病例是埃博拉病毒病在非洲以外出现的首起人际间传播。
该病例为一位女性卫生保健工作者,没有前往西非的旅行史,但参与了属于西班牙公民的一位埃博拉病毒病病例的医护工作。后者在塞拉利昂获得感染,日被转运到西班牙马德里,日死亡。病人与这位被运回的埃博拉病毒病病例有过两次接触:日和25日。据报告,病人在两种情况下都曾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遵照西班牙埃博拉病毒病病例国家工作方案,该卫生保健工作者被认为属于低风险接触者,并得到相应监测。这位女病人于日出现发热,日在马德里艾科坎医院接受隔离。随后将病人转到马德里拉帕斯卡洛斯三世医院,正在对其进行隔离治疗。
日采集了样本并送往国家参比实验室检测。同日检查结果呈埃博拉病毒阳性。
西班牙公共卫生行政部门正在开展调查,以阐明传播方式。正在针对这位最新病例确定密切接触者,以开展为期21天的接触后日监测,并将继续确定这位在西班牙得到治疗的西班牙公民的接触者。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年10月9日& 保健中心 文海燕编)
奥地利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疾病暴发新闻 日,奥地利《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通过欧洲委员会早期预警和应对系统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生了一起在奥地利维也纳得到诊断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奥地利出现的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所报病例详情如下
病人为一位29岁沙特阿拉伯王国女性公民,她于日从卡塔尔多哈乘飞机来到奥地利维也纳。她乘车自沙特阿拉伯王国Affif启程,途经利雅得。病人在抵达奥地利之前存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症状。
病人于日在奥地利求医,9月26日被转到一家私立医院,随后于日转到维也纳烈性传染病转诊医院。病人目前病情稳定。报告称,病人与骆驼及其产品没有接触,以前未曾住院,与已知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病例没有接触,也没有与任何病人接触。
日通过针对两个不同靶点的RT-PCR检测法作出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认。日另有一个靶点确认为阳性。
公共卫生反应
在奥地利确认的所有接触者都已得知疾病情况,且奥地利卫生当局正在对其实施追踪。到目前为止, 有2名密切接触者已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并已住院。到日时尚未获得这些接触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奥地利卫生当局认为,病人在乘国际航班之前和乘坐期间就具有传染性。正在对航班乘客实施追踪,已经将航班机组人员的个人资料发给卡塔尔方面。
世卫组织正协助奥地利和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取得联系,以便能够交换信息,并确定和跟踪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病例接触者。接触者追踪工作将有赖于获得乘客个人情况。
全球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生了853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包括至少301例相关死亡病例。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 10月2日& 保健中心 彭彦卿编)
沙特阿拉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最新疫情
沙特阿拉伯《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生了更多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
日和9月28日之间,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生了15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包括4例死亡。
2014年9月期间,沙特阿拉伯报告发生了11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病例,包括2例死亡,他们出自Taif(5例)、利雅得(3例)、Najran(1例)、Jubail(1例)和Raniah(1例)。这11位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43岁(区间为27岁至76岁),且10例(91%)为男性。有6位病例(55%)患有一种或者多种合并症,有2例(18%)报告与动物存有接触(如羊或者骆驼)或者饮用过生鲜骆驼奶,另有4例(36%)据报告为卫生保健工作者或者在卫生保健机构工作。
2014年8月,沙特阿拉伯报告发生了4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包括2例死亡,他们出自Jubail(2例)、利雅得(1例)、Najran(1例)。这4位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64岁(区间为34岁至72岁),且所有人员(100%)均为男性。有3位病例(75%)患有一种或者多种合并症,有2位(50%)报告称与动物存有接触或者食用过生鲜骆驼奶,另有1例(25%)为卫生保健工作者。
沙特阿拉伯《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还向世卫组织通报,在2014年6月和7月向世卫组织作出报告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中出现了4例死亡。希腊《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也向世卫组织通报,以往曾向世卫组织报告并在希腊接受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一位希腊病人已经死亡。
考虑到会员国的病例审查情况,还对全球报告病例和死亡总数做了更新。全球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生了852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包括至少301例相关死亡病例。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 10月2日& 保健中心 骆星丹编)
美国本土首例埃博拉患者在医院死亡
中新社休斯敦10月8日电,美国本土确诊的首例埃博拉病毒携带者、42岁的邓肯(Thomas Eric Duncan),8日早晨在得克萨斯州医院隔离病房死亡。
收治邓肯的达拉斯得州卫生长老会医院发言人沃特森(Wendell Watson)8日表示,“我们以沉痛的心情和极度的悲伤宣布,邓肯于今天早晨7点51分去世。邓肯先生死于恶疾埃博拉,他曾与病魔勇敢作战。我们的专业人员、医生和护士,以及全体达拉斯社区得州卫生长老会医院,都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悲痛。”
利比里亚人邓肯,于9月中旬抵达得克萨斯州探亲,是美国第一个被确诊患有埃博拉的患者,也成为美国死于该疾病的第一人。
邓肯离开利比里亚之前曾经接触过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当他乘飞机于9月20日到达美国时还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几天后,感到身体不适的邓肯到卫生长老会医院急诊室就诊,医院忽视了其旅行记录而让他回家。两天后,邓肯被救护车送回该院接受“严格隔离”。9月30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检测确认,邓肯为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例埃博拉病毒患者。
医院的这一过失使得更多人暴露于被感染的危险之中。与邓肯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48名家人、医护工作者和朋友目前都处于隔离或密切监测中。
隔离期间,邓肯接受了一种新型实验药物治疗。10月4日,医院将其状态从原来的“严重但稳定”更改为“病情危重”。
邓肯美国未婚妻的好朋友劳埃德(Saymendy Lloyd)向媒体表示,邓肯上周告诉他的未婚妻路易斯,很后悔让她暴露在致命病毒之下,如果他知道自己携带了埃博拉病毒,他宁愿留在利比里亚等待死亡,很抱歉发生这一切。
达拉斯市市长罗林斯(Mike Rawlings)发表声明安抚公众,称这是埃博拉病毒的一个孤立事件,专业卫生团队已经采取措施,阻止埃博拉病毒在达拉斯的传播。
4名在西非感染埃博拉的美国医务工作者返回美国治疗后相继康复出院。第5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摄像师正在内布拉斯加州医学中心接受治疗。
为了进一步阻止埃博拉在美国本土蔓延,疾控中心计划加强对入境美国旅客的筛查。美国所有机场将对从西非国家来的乘客进行体温检查和问卷调查。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已经导致3439人死亡,近7500人受感染。世界银行估算,如果病毒继续扩散,到2015年年底可能会消耗掉全球326亿美元。
(资料来源:科学网―医学科学日 卫检处 邓力菡编)
世卫称埃博拉疫情致死逼近四千人感染者超八千
中新社联合国10月8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8日的最新疫情通报显示,埃博拉疫情的致死人数已经逼近4000人,而感染者超过了8000人。世卫同时继续警告西非国家的疫情仍远未受控。
根据世卫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埃博拉疫情已经导致至少3879人死亡,另有8033例病例。其中,利比里亚的疫情仍在恶化,该国已经报告2210例死亡病例,而首都蒙罗维亚又报告新增数百例疑似病例。
有报道指,利比里亚新增病例数据很可能并不准确,主要是由于该国已难以调集更多的医务工作者记录详细的患者情况。世卫对此表示忧虑,但也说利比里亚的个别疫区病例数下降应是可信的。
世卫还警告疫情仍有可能向非洲其他地方扩散。科特迪瓦目前严阵以待,并已建立了隔离中心。继塞拉利昂靠近科特迪瓦的边境地区报告发现埃博拉病例后,几内亚靠近科特迪瓦的边境地区也报告了病例。
世卫的上述报告已将尼日利亚的新增8名死者和20例病例以及美国的一例病例计入统计之中。美国本土确诊的首例埃博拉病毒携带者已于8日死亡。
世卫同日表示,欧洲出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散发病例“不可避免”,但该病毒在欧洲蔓延的风险极低而且是可以避免的。世卫称欧洲国家对包括埃博拉在内的病毒性出血热的应对准备“最为充分”。
面对埃博拉疫情的持续扩散,美欧国家陆续加强对埃博拉病毒的防控。美国据报将陆续在5个机场对来自西非国家的旅客进行排查,具体措施将包括测量体温、填写问卷等。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日
卫检处邓力菡编)
乌干达暴发致命的马尔堡出血热
新华网坎帕拉10月5日电,在获得实验室确诊后,乌干达展开了控制致死性马尔堡出血热的“战争”。
卫生部部长EliodaTumwesigye周日宣布了出血热病毒的爆发。疫情的“引线人物”已死亡,1人被隔离,在乌干达中部与西部另有80人处于监控中。
卫生部报道,疫情的“引线人物”死于9月28日,此前出现了马尔堡出血热的症状,稍后经实验室确诊。已故者的兄弟也出现了症状,目前在乌干达首都Kampala的Mengo医院隔离。
超过80人被医学监测,其中60人以上是与死者接触过的医务工作者,还有20人是殡葬人员。
“世卫组织不建议采取任何旅行禁令,但公众应遵循所有这些都已经到位了的必要的防范措施,” Tumwesigye说。 “世卫组织和无国界医生组织已经派遣了援助”。Tumwesigye说,这次马尔堡病毒爆发和已在西非导致3000多人死亡的埃博拉病毒之间没有关系。
(资料来源:新华网 日卫检处鲜平萍编译冯翔宇审校)
日本发现登革热病毒新变种
新华网东京9月30日电,日本厚生劳动省29日宣布,他们首次在静冈县一名登革热患者身上检测出了该病毒的新变种。这说明可能已有新型登革热病毒传入日本境内。
静冈县政府发布的消息说,这名20多岁的男性患者于本月10日发病。他在9月上旬曾去过东京,9日至10日又在静冈县东部的工作地点被蚊子叮咬过,因此目前尚未确定感染地点。
厚生劳动省在检测该患者感染的登革热病毒时发现,这种病毒的基因序列与日本东京地区近期流行的病毒不同。这说明可能有新型登革热病毒从海外传入日本境内。
日本今年8月发现该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首例在国内感染的登革热患者,此后日本各地接连出现登革热患者。厚生劳动省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国内的登革热患者已达150人,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已确认是被东京代代木公园附近的蚊子叮咬后患病的。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性登革热,后者死亡率较高。
(资料来源:科学网―医学科学日 卫检处 邓力菡编)
台湾高雄登革热又致1死累积死亡病例共6人
中新网9月30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高雄市卫生局今天证实上周再增10例本土登革出血热,其中住在三民区的59岁妇人死亡,累积全市因出血登革热死亡病例共6人。
卫生局统计至29日,高雄市计有2976例本土登革热病例,含38例登革出血热,其中29例康复、3例住院、6例死亡。
38例患者中有81.6%是为中高年龄层,居住在苓雅区9例、三民区9例、前镇区6例、凤山区5例、小港区4例及其他5例。
卫生局呼吁曾感染过登革热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或罹患癌症的民众,务必做好防蚊措施,避免感染登革热而发生较严重登革出血热。
卫生局指出,三民区长明里死亡病例是59岁女性,无特殊病史,18日出现发烧、头痛、肌肉i痛、休克、腹泻等症状,22日就医后住院,陆续出现肠胃道出血、血压降低及休克昏迷现象。
卫生局说,高雄市登革热病例数快速增加,登革出血热病例也持续出现,10月及11月将进入登革热流行高峰期,如有发烧、头痛、后眼窝痛、肌肉痛、关节痛、出疹等疑似症状,应尽速就医治疗并告知旅游史,以利通报医治。(原标题:台湾高雄市登革热再添1死 累积死亡病例共6人)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卫检处鲜平萍编)
巴基斯坦白酒中毒事件致23人死亡
据当地媒体报道,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8日发生一起白酒中毒事件。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
据当地警方介绍说,此次白酒中毒事件遇难者大多是年轻男子,包括一名警察,其中有22人在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事件发生在该国古尔邦节假日期间,大部分受害者是穆斯林。来自真纳研究生医学中心的贾迈利博士表示,受害人年龄介乎17岁至30岁之间,他们疑似饮用了甲醇勾兑的酒水导致中毒身亡。
事件发生后,当地警方随即展开调查。调查初步结果显示,这批有毒白酒的“制造及经销商”是同一人。一名调查人员表示,类似的悲剧往往发生在节假日期间。巴基斯坦此前曾发生过有毒白酒造成50人死亡的惨剧。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日 卫检处 邓力菡编)
【国内重点疫情动态】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通报(截止10月10日)
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1412例。截至10月10日零时,今年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7593例(见附表),较去年同期(1018例)上升2610.51%。病例分布为:广州(23484例)、佛山(2337例)、中山(392例)、江门(333例)、珠海(235例)、东莞(143例)、肇庆(125例)、深圳(122例)、阳江(104例)、湛江(97例)、清远(67例)、汕头(51例)、茂名(27例)、揭阳(27例)、潮州(18例)、河源(11例)、惠州(8例)、云浮(5例)、汕尾(4例)、韶关(3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
(资料来源:广东省卫计委 日卫检处鲜平萍编)
甘肃肃北发生鼠疫 1人死亡41人被隔离
中新网10月4日电据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 10月2日,甘肃省酒泉市卫生局报告1例疑似鼠疫病例,3日该病例被确诊为败血型鼠疫继发肺鼠疫。
据介绍,患者马某某,男性,45岁,汉族,系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石包城乡鱼儿红村放牧人员。10月1日,因发热、咳嗽被送往医院就诊,入院后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10月3日,国家、甘肃省、酒泉市及肃北县四级专家根据该患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败血型鼠疫继发肺鼠疫。
疫情发生后,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三运,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笑虎,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分别作了重要批示,要求酒泉市政府、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立即组织相关力量,尽快控制和扑灭疫情。国家卫生计生委派出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疫情处置,省、市卫生计生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协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当地已对尸体按规范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41名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隔离观察措施;将患者所在村等相关疫点划定为隔离区,实施封锁和消杀处理。目前,接受医学隔离观察人员未发现异常,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另据介绍,患者放牧地点为国家判定的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近年来,当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
(资料来源:科学网―医学科学日 卫检处 邓力菡编)
香港两名发烧旅客对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呈阴性反应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十月一日公布两宗中东呼吸综合症怀疑个案,并呼吁市民保持警觉,外游时保持良好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两名病人的呼吸道样本均对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呈阴性反应。&&首名病人为一名一岁男童,他随同父母于今日由迪拜来港,抵港后在机场经体温检测证实发烧,被转送玛嘉烈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目前情况稳定。他的同行者没有病征。另一名病人为一名健康良好的二十三岁男子,他于九月二十七日独自从南非经迪拜转机抵港。他自九月二十九日起感到发烧和出现腹泻,九月三十日到一所私家医院的门诊诊所求医,同日被转介至律敦治医院作进一步治疗,现时情况稳定。他们的呼吸道样本经卫生防护中心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初步化验后,证实对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呈阴性反应。卫生署发言人说:「我们强烈建议营办中东团的旅行社,不应安排旅客骑骆驼,或参与接触骆驼的活动,以免增加感染风险。此外,旅客在外游期间应避免到访农场、农庄或有骆驼的市场,旅程中亦应避免接触动物(特别是骆驼)、雀鸟、家禽或病人。」发言人解释:「近期的科学研究支持骆驼属人类感染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主要来源的分析,亦有研究进一步提出,人类可经密切接触受感染的骆驼而出现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感染。」卫生署透过与本地各公私营医院、执业医生及于机场设立的监测机制一直进行。被发现为怀疑个案的病人会被送往公立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直至样本对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呈阴性反应。发言人强调:「中东呼吸综合症是法定须呈报传染病,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有能力检测出这种病毒。香港至今没有发现人类感染个案。」发言人表示:「政府公布会尽量做到资讯透明。任何怀疑个案,尤其病人曾到访中东地区,卫生防护中心会尽快向市民公布有关资讯。」&&及早发现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至为重要,但并非所有个案均能及时察觉,特别是轻微或非典型个案。医护人员应保持警觉,不论处理怀疑或确诊个案,均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减低传播至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或访客的风险。医护人员亦应定期接受有关教育。从中东地区返港并出现呼吸道病征的旅客,应佩戴口罩及求医,并向医生报告旅游纪录。医护人员应为他们进行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测试。在可行情况下,应化验病人的下呼吸道样本。若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与中东呼吸综合症非常相似,则应反复化验。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官网 日机场局姜鹏编)
香港与奥地利一宗中东呼吸综合症确诊个案乘搭同一航班的旅行团最新情况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十月六日就早前曾与奥地利一宗中东呼吸综合症确诊个案乘搭同一航班的旅行团提供最新资料。
该旅行团包括四十二名团友和一名领队。所有团友已于十月四日从波兰回港,卫生防护中心亦已为他们安排医学监察作为预防措施。其中一位团友为一名有长期病患的四十九岁女子,她于今日表示出现咳嗽带痰病征,并已入住玛嘉烈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现时情况稳定。
她的鼻咽分泌样本经卫生防护中心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初步化验后,证实对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呈阴性反应。其余团友和旅行团领队至今没有出现病征。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官网 日机场局姜鹏编)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调查一宗访港旅客发烧个案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十月十日正调查一宗中东呼吸综合症怀疑个案,涉及一名八岁女童。
病人过往健康良好,今日抵达香港国际机场时,被卫生署港口卫生人员发现她有发烧,随即被送往玛嘉烈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卫生防护中心初步调查显示,病人随同父母于今日由迪拜来港,并没有与骆驼或病人接触。她自十月九日起出现发烧、咳嗽及头痛。她现时情况稳定,其同行者没有病征。
院方已为病人采集鼻咽分泌样本,将送交卫生防护中心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作初步化验。
卫生防护中心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官网 日机场局 姜鹏编)
澳门卫生局录得今年第 9 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
澳门l生局10 月 8 日C 1 例入性登革岵±粲蹙用袢☆A防措施。
患者 36 q男性,香港居民,於本澳K利斯博士大R路工作K居於珠海,患者於 10 月 1 日出Fl帷㈩^痛及肌肉P痛,曾在珠海就\,於 10 月 6 日全身出F皮疹,到R湖t院就\,10 月 8 日公共l生化所 PCR zyY果@示II 型登革帷;颊哽 9 月 15 日至 22 日期g曾到菲律e公,根^旅[史、出F症畹rg及室zyY果,被列榈歉彷入性病例,此楸灸甑 9例入性病例蟾妗D壳埃颊咔r好D,已退幔〖胰宋从谐霈F似症睢V敝聊壳埃景墓蹭得 11 例登革岵±渲 9 例檩入病例,2 例楸镜夭±
(资料来源: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 http://www.ssm.gov.mo/docs/_f612e396a3d242d2beeea9c_000.pdf 日机场局 姜鹏编)
澳门卫生局接获 1 间幼稚园出现流感样疾病群集性感染报告
澳门l生局10 月 8 日接获 1 g幼稚@出F流感蛹膊∪杭愿腥蟾妗
幼稚@是位於台山花地教值幕噩}母女子W校 K2A 班,涉及 8 名女童,年g 3 至 4 q, 10 月 6 日起出Fl帷⒖人浴⒀释吹壬虾粑乐睢
患者已到医疗机构\治,o住院及o重症案。有PW校已加清消毒和保持室瓤饬魍ǖ雀腥究刂拼胧栏绦谢疾W生及T工不能上W的ā
l生局F正密切OyW校和社^鹊牧鞲辛餍星r。
(资料来源: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 日机场局 姜鹏编)
广西北海发生食物中毒数十人参加宴席后就诊
中新网北海9月28日电,广西北海近200人在一家酒店参加宴请,用餐后感到身体不适,部分人员陆续到医院就诊,经医生初步诊断为轻微食物中毒。目前,当地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已介入调查。
本月27日中午,在北海市一家国企上班的许先生应邀参加同事在北海银滩附近一家酒店举办的婚宴。
许先生称,与其一起参加婚宴的还有将近200名同事,因为公司同事众多,新郎特意预留了20桌饭菜给他们享用。当天的婚宴菜色丰富,有虾、猪肚、多宝鱼、春卷等将近20个菜。
因平时比较喜欢吃猪肚,许先生当天在酒席上吃了比较多的猪肚以及春卷,其余的菜色没有怎么吃。吃完酒席后,同事们相继散场。
晚上,许先生和太太去逛街时,突然觉得头晕乏力。刚开始,他并未在意,以为是太疲劳导致的症状。
直到当天晚上,越来越多的同事相继出现头晕、呕吐、拉肚子等症状,许先生才意识到可能是跟酒席吃的食物有关。
许先生介绍,当天晚上21时开始,陆续有同事去当地医院就诊,也有部分同事拉完肚子后恢复正常。但是有几十名同事跟他一样一直出现腹泻、头晕等症状。
“我昨晚一晚上没有睡好,感觉一直很难受,今早到现在已经上了6次厕所。”许先生说。
与许先生症状一样,黄女士于27日半夜就出现腹泻症状。28日上午,公司领导特派一辆车将30多名在上班后出现类似症状的同事送往北海市人民医院救治。
在医院治疗期间,事发酒店的负责人专程到医院慰问因食物中毒的患者,并表示歉意。
北海市人民医院一位护士说,他们在昨天晚上开始就陆续接到疑因食物中毒的患者。今早又陆续来了几十名同样患者。上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并无大碍,于28日中午全部离开医院。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日 卫检处 邓力菡编)
【信息简报】
广东登革热高发原因仍不明
目前,登革热正处于全球活跃期,年度高峰尚未到来。拥有4种血清型的登革病毒,至少有两种亚型在广州流行,专家称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9月26日,广东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登革热疫情通告:截至当天零时,全省共报告9161例登革热病例,其中广州市达7747例(含2例死亡病例)。这是该省较1995年集中发生登革热疫情更为严重的一次。与此同时,我国广西、福建、台湾省区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近期也先后发布确认感染登革热病例的消息。
“登革热正处在全球活跃期。”因为登革热疫情,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秦成峰等人已两次奔赴广州。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登革热病例的数量还会增长。
但当记者问及高发原因时,相关专家表示,具体原因暂时还不清楚,目前只能进行初步推测。
20年来疫情最重
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通告显示,目前该省登革热处于高发季节,广州仍维持多区域持续多发状态,佛山局部区域高发并呈现扩散趋势,中山、江门、珠海等地出现点状聚集性病例疫情,汕头、阳江、东莞等地也相继发现本地病例。
“这会儿我们的压力很大,住院病人比较多,我们正在组织集中救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复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生要为病人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流行病学史和相关症状及时判断是否感染了登革热,降低病死率。
秦成峰表示,就广东等南方地区而言,此次登革热疫情确实是近十几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记者了解到,此前广东省曾经历过几次登革热疫情高峰。其中,1995年全年病例数为6812例,2003年这一数值在1576例,2006年为1010例。“登革热的暴发在历史上有一个周期性变化,每隔2到3年会出现一次小高峰,3到5年出现一次大高峰。”秦成峰说。
如今,仅广东省的登革热感染病例数就已超过9000例。“这是很惊人的,接下来肯定还会有病例数量的增长。”秦成峰表示,根据统计情况,每年疫情高发期一般在10月和11月,而今年仅8月、9月的疫情就已超过1995年。
不仅在广东,“登革热正处在全球活跃期”。秦成峰说,就亚洲而言,今年也是高发期,“此次登革热在新加坡、东南亚乃至全球都非常活跃,日本等很少流行该病的地区也暴发了疫情”。
不过,秦成峰表示,尽管我国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输入病例,但暴发性流行的风险不大。
具体原因“暂不清楚”
关于此次为何会出现如此“高峰”,相关专家表示“原因暂不清楚”。
“我们正在做病原分离和鉴定工作,希望能从病毒变异的角度发现有关线索。”秦成峰说。
他表示,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有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此次广州的疫情中,至少存在两种血清型登革病毒的流行。”秦成峰告诉记者,登革病毒一共有4种血清型,患者第一次感染症状往往比较轻,而一旦再次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就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
在蚊媒方面,“白纹伊蚊比过去多了很多”。张复春表示,随着气候变暖,北方地区的白纹伊蚊数量也在增多。
通常,伊蚊在叮咬登革病毒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人,会使健康人感染上登革病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近些年,城镇化的发展、交通条件的便利,为登革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前几年日本都没有出现登革热病例,此次多名感染者是在代代木公园周边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很可能是因为有登革病毒携带者进入了这个公园,而公园里白纹伊蚊的密度又比较高。”该专家说。
“三无”之下全靠灭蚊
面对高发的疫情,公众依旧无法寄希望于疫苗。尽管近期首个可能进入市场的登革热疫苗在拉丁美洲的临床试验中使接种者的病毒感染率下降了60.8%,“但这样的疫苗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流行病防治科专家刘富强说。
应对登革病毒,还缺乏快速检测试剂。不过,秦成峰告诉记者,我国已经具备了很好的能力。一些针对病毒核酸和抗原的诊断试剂已完成临床研究,正在审批阶段,有望近期问世。
不仅如此,“目前市场上也没有专门针对登革病毒的特异抗病毒治疗药物。现在通常采用对症治疗方法,针对具体症状进行治疗,轻症患者通常一到两周就能康复。”张复春说。
因此,专家表示,预防控制最主要的手段还是“灭蚊”。“在非疫情期,政府机构主要采取治本清源的方法,清除积水等蚊虫滋生地,减低蚊虫密度;发生疫情后,还会结合化学防治法除蚊,如热烟雾、绿篱喷洒等。”上述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除了化学灭蚊法,也有一些国内外的实验室正在探索生物灭蚊。
据报道,近日,巴西里约热内卢释放了近万只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以抑制登革热的传播。沃尔巴克氏菌具有极强的繁殖性,且不会传染到人体内。当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授精时,体内没有该菌的雌性蚊子所排卵子不会形成幼虫。当雄性与雌性蚊子都携有沃尔巴克氏菌或只要雌性蚊子感染该菌,其后代都将携有沃尔巴克氏菌。
此外,专家呼吁,灭蚊行动需要公众配合。“近年来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程度有所提升,但还有一些公众不太配合灭蚊工作,部分工厂、学校的环境治理也不到位。”刘富强说。
他还提醒公众,在接下来的十一黄金周里,公众需注意防蚊灭蚊,发现发热、肌肉痛、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资料来源: 日卫检处鲜平萍编)
中国在西非首检埃博拉病毒准确率100%
新华社阿克拉9月25日电,弗里敦消息:位于塞拉利昂弗里敦市郊中塞友好医院的中国移动检测实验室日前首次接触5份埃博拉送检样本,检测结果准确率达到100%。
经中方实验室检测,5份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样本中有4份结果呈阳性、1份呈阴性。随后,中方实验室将检测结果通报给样本提供方――南非驻塞拉利昂的拉卡实验室。该实验室查询原始记录后确认其中1份样品为阴性样本,与中方检测结果一致。
中国移动实验室检测队队长钱军表示,这是中国第一次尝试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结果准确率达到100%,第一次“国际大考”获得通过。
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在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进一步规范检测流程的前提下,中方实验室先后采取了4种方法进行检测与复检,检测结果前后完全一致,证明上述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指出,此次盲样测评验证了中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首次证明中国疾控、科研、企业研制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资料来源:科学网―医学科学日 卫检处 邓力菡编)
世卫重申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
新华社日内瓦10月6日电,世界卫生组织6日发布公报说,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臆测。
世卫组织强调说,研究显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出现症状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不过在患者汗液样本中从未检测出完整的活体病毒。
世卫组织介绍说,病毒或细菌可在人际间通过空气传播是指可通过吸入细小的悬浮干飞沫达到感染剂量,比如麻疹、结核病等可通过空气传播。
但过去数十年的研究未发现埃博拉病毒可通过这种方式在人际间传播。科学研究也没有发现任何病毒会在很短时间内急剧改变其传播模式。
理论上说,埃博拉病毒严重感染者可通过咳嗽、打喷嚏将病毒近距离传染给他人,但该现象只有在咳嗽、打喷嚏产生含有病毒的液滴,并且这些液滴接触到其他人的粘膜或皮肤伤口时才可能发生。
这个过程并不是医学意义上的能通过空气传播,目前也尚未有任何研究记录证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此种方式传播。
此外,埃博拉病毒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间接传播,但间接传播风险低,利用清洁与消毒措施可进一步降低风险。
世卫组织最新疫情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470例,死亡3431人。
此外,尼日利亚出现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20例,死亡8人;塞内加尔和美国也各有1例确诊病例。另据报道,西班牙卫生部6日也通报了一个确诊病例,这是首个在欧洲境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
(资料来源:科学网―医学科学日 卫检处 邓力菡编)
【工作动态】
口岸传染病疫情风险排查一周概览(日-9月30日)
疫情发生时间
疫情发生地点
感染人群特点
主要临床症状
WHO是否通报
卫生部是否通报
风险评估等级
风险应对措施
一、国际传染病疫情风险排查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呼吸道症状
发布疫情公告
埃博拉疫情
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
埃博拉病毒
身体接触感染
高热、头痛、腹泻、体内外大出血、全身酸痛等
发布疫情公告
全球脊髓灰质炎疫情
全球多个国家
1型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携带者
经粪-口传播
迟缓性瘫痪
(福建局报送)
发布疫情公告
西尼罗热病毒
老人及儿童
发烧、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
(福建局报送)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基孔肯雅热疫情
加勒比地区及美洲其他地区
基孔肯雅病毒
携带病毒的蚊虫
发热、全身症状
(福建局报送)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美洲肠道病毒D68感染疫情
美国32个州及加拿大
肠道病毒EV-D68
隐性感染者和患者
发烧、肌肉酸疼、打喷嚏、咳嗽和红疹、呼吸困难
(福建局报送)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全球多国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病毒
发热、全身症状
ECDC、WHO和中新网
(福建局协同报送)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基孔肯雅热疫情
发热、全身症状
(福建局报送)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手足口病疫情
EV71、CA6、Echo30
隐性感染者和患者
3岁以下幼儿易感
发热、口腔溃疡、红疹、水泡
(福建局报送)
发热、咳嗽、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
(福建局报送)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被污染食物
污染的食物感染
多表现为肠胃炎型
(福建局报送)
二、国内传染病疫情风险排查
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
中国内地十多个省市及香港、台湾地区
H7N9禽流感病毒
可能是禽类
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密切接触禽类及相关环节的人群为高危人群
早期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发展为严重肺炎和呼吸困难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全国登革热疫情
全国华南、东南及台湾地区
登革热病毒
发热、全身症状
(资料来源:质检总局 日卫检处谭平编)
口岸传染病疫情风险排查一周概览(2014年10月1日-10月7日)
疫情发生时间
疫情发生地点
感染人群特点
主要临床症状
WHO是否通报
卫生部是否通报
风险评估等级
风险应对措施
一、国际传染病疫情风险排查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呼吸道症状
发布疫情公告
埃博拉疫情
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
埃博拉病毒
身体接触感染
高热、头痛、腹泻、体内外大出血、全身酸痛等
发布疫情公告
全球脊髓灰质炎疫情
全球多个国家
1型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携带者
经粪-口传播
迟缓性瘫痪
发布疫情公告
西尼罗热病毒
老人及儿童
发烧、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等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基孔肯雅热疫情
加勒比地区及美洲其他地区
基孔肯雅病毒
携带病毒的蚊虫
发热、全身症状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美洲肠道病毒D68感染疫情
美国42个州及加拿大
肠道病毒EV-D68
隐性感染者和患者
发烧、肌肉酸疼、打喷嚏、咳嗽和红疹、呼吸困难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二、国内传染病疫情风险排查
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
中国内地十多个省市及香港、台湾地区
H7N9禽流感病毒
可能是禽类
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密切接触禽类及相关环节的人群为高危人群
早期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发展为严重肺炎和呼吸困难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全国登革热疫情
全国华南、东南及台湾地区
登革热病毒
发热、全身症状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东南网、台海网
密切关注,适时跟进评估
甘肃鼠疫疫情
2014年10月
(资料来源:国家质检总局日卫检处谭平编)
【旅行健康提示】
江北机场通航国家和地区重点疫情概况
新加坡-麻疹、手足口病、基孔肯亚热、登革热
卡塔尔-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
日本-登革热
台湾-登革热
越南-登革热
欧洲-西尼罗热
经卡塔尔、香港等中转―埃博拉病毒感染
劳务与留学人员前往国家和地区重点疫情概况
非洲国家(疟疾高风险国家地区)―疟疾
苏丹、加纳、喀麦隆、尼日利亚-霍乱
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刚果(金)-埃博拉病毒感染
马来西亚-登革热
赤道几内亚-脊髓灰质炎
美国、加拿大-肠道病毒EV-D68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
乌干达-马尔堡出血热
欧洲-西尼罗热
WHO关于脊髓灰质炎的国际旅行健康建议
&一、疫情简介
根据WHO脊髓灰质炎专题网站(“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消息,截至日,全球新发脊髓灰质炎病例共115例,病例分布的国家分别是:巴基斯坦(90例)、阿富汗(7例)、尼日利亚(5例)、赤道几内亚(5例)、喀麦隆(3例)、伊拉克(2例)、叙利亚(1例)、埃塞俄比亚(1例)、索马里(1例)。
针对目前的脊灰疫情,WHO于5月16日发布了一份指南,旨在减少脊髓灰质炎的国际传播。
二、WHO相关定义
野生脊灰病毒活跃传播的国家(截止日的6个月内监测到活跃的病毒传播):
巴基斯坦(本土流行国家)
阿富汗(本土流行国家)
赤道几内亚
埃塞俄比亚
以色列(仅有阳性的环境样本)
尼日利亚(本土流行国家)
目前有野生脊灰病毒输出的国家日起):
本土有野生脊灰病毒感染但未输出的国家(日起):
赤道几内亚
埃塞俄比亚
三、国际旅行者接种疫苗的相关建议
3.1 来自目前输出野生脊灰病毒国家的旅行者
3.1.1 所有的居民和长期旅行者(超过四周)4周-12个月之间,应当接种一个剂量单位的口服脊灰疫苗(OPV)或灭活脊灰疫苗(IPV);
3.1.2 近期需要国际旅行(四周之内)的人员,在旅行之前4周-12个月之间若没有接种一个剂量单位的口服脊灰疫苗(OPV)或灭活脊灰疫苗(IPV),应当在旅行之前接受至少一个剂量单位的脊灰疫苗,对于频繁旅行的人员尤其有益;
3.1.3 作为接种证据,旅行者应当具备官方的接种证明。
3.2来自有野生脊灰病毒感染但未输出的国家的旅行者
3.2.1 应当鼓励所有的居民和长期旅行者在进行国际旅行前4周-12个月之间,接种一个剂量单位的口服脊灰疫苗(OPV)或灭活脊灰疫苗(IPV);
3.2.2 鼓励近期需要国际旅行(四周之内)的人员在旅行之前接受至少一个剂量单位的脊灰疫苗;
3.2.3 已接种的旅行者应当具备接种证书。
四、无脊灰国家防控建议
4.1 面对脊灰感染国家旅行者入境
4.1.1 目前没有针对无脊灰国家的临时性建议。
4.1.2无脊灰国家在出现野生脊灰病毒感染的时候,应当遵循“本土有野生脊灰病毒感染但未输出的国家”的建议。
4.2需要采取的卫生措施
鼓励无脊灰国家加强脊灰病毒的监测,快速检测输入的脊灰病毒。
4.3 从无脊灰国家到脊灰感染国家的旅行者
4.3.1目前没有针对此类短期旅行者的临时建议。WHO建议所有前往脊灰感染地区的旅行者在出行前接种脊灰疫苗,所有来自无脊灰国家的旅行者应确保自己已根据各国的免疫计划完成了适龄脊灰疫苗接种。前往脊灰感染地区的成年旅行者在之前已接种过3剂及以上的口服脊灰疫苗或灭活疫苗的情况下应再接种一剂脊灰疫苗,强化免疫;之前未接种的旅行者应在出发前接种脊灰疫苗。
4.3.2去往脊灰输出国家及脊灰感染国家的长期旅行者应遵循WHO对于当地居民的相关建议。计划从无脊灰国家到脊灰感染国家旅行或停留4周以上的人员在出发前应接种脊灰疫苗,并取得疫苗接种证明。接种证明需随身携带,在回国时需要出示。
五、对特殊人群的建议
5.1 不论年龄大小,所有游客都应当接种脊灰疫苗;
5.2没有证据表明口服脊灰疫苗及灭活脊灰疫苗对孕妇及胎儿有害,孕妇应当接种疫苗;
5.3 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病人可以接种灭活脊灰疫苗。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和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病人不能口服脊灰疫苗。
WHO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国际旅行健康建议
一、建议前往中东地区国家的人员日常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未洗手前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接触单峰骆驼、蝙蝠等,必须接触时则需注意个人防护,并及时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等。
在旅行中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在入境时要向检验检疫机构主动申报。
二、在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得到更好认识之前,糖尿病、肾衰竭、慢性肺部疾病和免疫受损者被认为属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病症的高危人员。因此,这类人员在到访据知可能存在病毒流行的农场、市场或者粮仓地带时应当避免与动物产生密切接触,尤其是骆驼。应遵守一般性个人卫生措施,比如在接触动物前后立即洗手,以及避免与染病动物接触。
三、应当遵守食品卫生做法。人们应当避免饮用生鲜骆驼奶或者骆驼尿,或者食用没有经过适当烹饪的肉类。
WHO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旅游和交通风险评估
一、& 流行病学概况和经验总结
l 埃博拉出血热(EVD)的潜伏期从2至21天不等。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其体液、分泌物。在家庭聚集性调查中,二代病例只发生于直接接触,没有非直接接触而感染的病例报告。在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期间,至今未见空气飞沫传播的报道。
2 疾病在潜伏期没有传染的风险,患者在出现症状的早期阶段,具有很低的传染性。采用相关控制传染措施(详见3.2和3.3),可进一步降低病人在运送过程中的传染风险。
3 在当前疫情暴发的情况下,受感染的旅行者已越过国界波及邻国,有可能造成邻国流行。
4 从历史记录来看,几种出血热病例(埃博拉,马尔堡,拉沙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患者都是在长途旅行后得到确诊,并未有在旅行过程中出现明显症状。长途旅行者(如跨国旅行者)有可能在埃博拉出血热疫区感染后,携带病毒,逐渐发病直至目的地。
二、 不同群体的埃博拉出血热感染风险
2.1& 来自疫区国家的商人和旅行者(包括男性和女性)
来自于疫区的归国旅行者和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并发病的几率非常低,即使是旅行者曾到达过原发病例报告的地区。病毒传播需要与活或死的受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他体液相接处。暴露对于普通旅行者来讲都非常少见。旅行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建议尽量避免以上直接接触。
2.2 探亲访友
旅行者到疫区国家探亲访友被感染的风险也同样很低,除非他们和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动物有直接接触。应进一步确认接触者的危险暴露程度并对其进行监控,阻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2.3& 具有疾病症状的旅行者和与其同乘交通工具的其他旅行者
假设一个旅行者曾接触埃博拉病毒,出现症状,在未告知运输公司自身状况的情况下,登上商业航班,或其他运输工具旅行。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进行隔离并就医,以阻止疾病的传播。对于乘坐同一交通工具者,虽然被感染的几率非常低,也建议对其进行跟踪调查。
2.4 医务工作者在疫区的风险
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具有感染风险,尤其参与照顾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人员。只要实施相应等级的预防措施,应能阻止疾病的传播。传播风险非常非常低(例如:没有个人防护装备和受到针刺感染等)。
3.1 给各国的建议
3.1.1 提高旅行者的意识与知识
旅行者在离开或者到达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区时,应在口岸(如机场、港口或陆路口岸)获取埃博拉病毒潜在风险的信息(见下述模板)。信息应该对公众宣传,其中包括跨境旅行者。
宣传材料应该强调在疫区国家的旅行者与居民应尽可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他们应避免:
接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尸体上的血液或体液。
接触或处理活的或死的野生动物,生的及未煮熟的动物肉。
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或者痊愈至少7周的病人发生性关系。
接触任何可能污染的物品,如,已经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针头。
旅行者应该被告知能够获取目的地的医疗援助的方式(例如,热线电话号码)。
从疫区返回的旅行者应该被警示,如果他们在返回三周内有传染病症状(例如,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喉咙痛、呕吐、腹泻、皮疹或出血等)或怀疑曾经在疫区有过暴露史(例如,在疫区医疗健康机构工作过的志愿者),应快速就医并告知主治医生旅行史。
关于旅行者与埃博拉病毒的信息模板
埃博拉病毒是很罕见的。
感染是通过接触患病的人或动物的血液、体液,或被污染的物品。
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肌肉痛、头痛、喉咙痛。之后出现呕吐、腹泻、皮疹,部分病例出现出血症状。
公布近期确诊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
直接接触被感染的人或动物体液的人员存在风险。
尚无获得许可的疫苗。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被感染的人或动物的血液或体液。
不要处理接触过病人血液或者体液的物品。
出现如下症状(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喉咙痛、呕吐、腹泻、胃痛、皮疹或结膜充血等)并在近期埃博拉出血热的病例报告地区停留过,请尽快就医。
3.1.2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与认知
医护人员需要对疫区归国的旅行者加强管理,询问旅行史,并判断被埃博拉感染的可能性。对疑似曾经有埃博拉病毒暴露史的人应开展暴露风险的评估。
如果暴露风险很低,应使旅行者安心,并要求对方在21天内开展体温监测与症状监测,如出现症状立即就医。遇有其他疾病(如,疟疾)应对病人进行调查与常规监测。在观察阶段无需入院。
医护人员应知的信息
被病毒感染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性的发烧、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喉咙痛。随后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损伤,在进展期出现内出血和外出血。实验室检测会发现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下降和肝酶升高。
潜伏期(从感染到症状出现的间隔)一般在2~21天左右。
血液和分泌物含有病毒的患者被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男性痊愈后在七周内仍然可以通过精液传播病毒。
在作出诊断前,注意与下列疾病的鉴别诊断:伤寒,疟疾,痢疾,钩端螺旋体病,黄热病,登革热和其它病毒性出血热。
如果暴露的风险高(例如医护人员被有污染的针头刺伤等),应该考虑把他们转移到专门的治疗中心。
3.2 对国际航空运输的建议
当航空器里的乘客出现与埃博拉出血热相吻合的初期症状(发烧、虚弱、肌肉疼、头疼、咽痛、呕吐、腹泻和出血等症状)时,依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推荐的应对程序,应立即考虑采取下列措施:
如果条件许可,让其它乘客远离有症状的乘客,重新调整有症状乘客的位置,最好让其离卫生间近些,该卫生间仅供他或她使用。
&如果病人情况允许,让病人带上外科口罩以盖住口鼻部。
尽可能的少接触有症状的乘客。具体地讲,如果患病的乘客仅需要一到两个乘务人员负责照料,最好是已经与患病乘客有过接触的乘务人员负责并使用通用防护用具(见下文)。
当直接或间接与有症状乘客接触后,请用肥皂洗手。
依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the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颁布的程序,立即向目的地机场通报有关情况。
航空器到达目的地,立即将有症状乘客隔离。
负责照料发病乘客的乘务人员,在机上进行规定的清洁工作时,需使用ICAO推荐的通用个人防护用具。
到达目的地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有症状乘客将相关疾病传染给同机乘客和乘务人员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如果评估发现乘客有与埃博拉出血热相符的症状,并且在过去21天内在疫区有过高风险的暴露史,尤其是乘客和乘务人员与病人体液或者污染的物品直接接触过,那么就有被感染的风险。
依据与有症状病人的远近,应采取下述的流行病学措施
&与有症状病人发生过直接接触的乘客和乘务人员
应从航空公司获取相关航班的所有记录。对申报与有症状病例有过直接接触的同机乘客和乘务人员,应进行追踪调查。
&坐在临近有症状病人座位的人员
Ebola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接触,需对坐在有症状病人临近座位上的乘客进行接触情况的追踪调查,临近座位包括侧边,前面和后面及过道对面的座位。
& 航空器污染部分的保洁人员
如果有症状乘客下机后,被确定为染疫嫌疑人或被确定为病人,那么也需对清洁该乘客坐过的机舱部位和座位的人员进行接触情况追踪调查。
应机场或港口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航空公司可以要求全部或部分乘客提供行程信息和疾病暴露史(例如,像the ICAO public health passenger locator form )。此外,考虑到机上有感染传染病的人员或者航空器成为了传染源,如果该航空器在飞行途中没有向到达国就有关信息进行通报,一些国家可以考虑要求到达的航空器完成和提交航空器报关信息中有关卫生部分的信息。
对通过接触追踪调查而确定发生过接触的乘客、乘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应进行确切暴露程度的评估,开展被动体温监测(例如,仅感到有些发烧的时候,才监测体温)和症状监测或者对较高暴露风险人员开展主动体温监测(例如,每日两次,进行定时的体温测量),需持续21 天。
如果一乘客在飞行途中有相应的症状,在到达目的地后,被确诊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也应对该乘客采取上述流行病学措施。
质检总局关于埃博拉出血热国际旅行健康建议
(一)出境人员旅行建议
建议在疫情流行期间推迟不必要的前往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的旅行。如必须前往旅行及工作的人员应注意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 避免与疑似病人、野生动物及被其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接触,不要出席葬礼和到诊所、医院等病人聚集的地方。
2.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接触疑似病人或野生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
3. 避免接触、处理野生动物肉,在当地生活一定要购买符合卫生标准的生肉制品,煮熟后食用。
4. 前往非洲地区除注意防范埃博拉出血热外,还应接种黄热病、霍乱、流脑、脊灰、甲肝、伤寒等疫苗,携带疟疾预防药物,预防当地常见流行疾病。
5. 在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现有相关症状,应当立即就医。
(二)入境人员旅行建议
1. 来自疫情发生国家的人员在入境时如有发热、乏力、头痛、肌痛、咽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索取《就诊方便卡》。
2. 来自疫情发生国家的人员注意做好自身医学观察,建议入境后3周内居家自我观察,在观察期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来自流行地区的外籍留学生、工作人员建议在入境后3周内由学校、工作机构安排进行自我观察。
前往疫情发生国家的人员,可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或登陆国家质检总局网站(http://www.)卫生检疫与旅行健康专栏,了解该地区的埃博拉疫情和有关预防方法。为防控埃博拉出血热输入性病例,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会对来自疫情发生国家的入境人员采取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等工作。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 鲜平萍编)
【疫情知识简介】
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
?&&&&&&&&&&&&&&&&&&&&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病毒感染。
?&&&&&&&&&&&&&&&&&&&& 感染导致流感样症状,有时还会发展为可能致命的并发症,称为重症登革热。
?&&&&&&&&&&&&&&&&&&&& 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
?&&&&&&&&&&&&&&&&&&&& 现在,约有一半世界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危险。
?&&&&&&&&&&&&&&&&&&&& 登革热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带,多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
?&&&&&&&&&&&&&&&&&&&& 重症登革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是导致儿童严重患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 对登革热/重症登革热没有特异治疗办法,但及早发现和适宜的医护可将死亡率降到1%以下。
?&&&&&&&&&&&&&&&&&&&& 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取决于有效的病媒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持续的病媒控制措施和化学控制。
登革热是一种蚊传感染,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近年来登革热传播主要发生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已成为一个主要国际公共卫生关切问题。
重症登革热(也称为登革出血热)于1950年代菲律宾和泰国登革热流行期间被首次发现。当今,重症登革热影响到大多数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已成为上述地区儿童住院和死亡一个主要病因。
登革热由四种不同、但却紧密相关的病毒引起(DEN-1、DEN-2、DEN-3和DEN-4)。感染一种病毒并恢复后,对该病毒具有终生免疫,但对此后感染的其他三种病毒只有部分和短暂的交叉免疫。随后感染其它种类病毒会增加罹患重症登革热的危险。
登革热全球负担
登革热发病率最近几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占世界人口40%以上的约25亿人面临罹患登革热危险。世卫组织现在估计,每年世界上可能有5000万至1亿登革热感染病例。
1970年之前,只有九个国家发生过重症登革热流行,目前该病在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100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受影响最为严重。
(根据会员国提交给世卫组织的官方数据)2008年,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有120多万多革热病例,2010年为230多万。近来,报告病例数持续增长。2013年,仅美洲就报告了235万登革热病例,其中37687属于重症登革热。
随着疾病向新的地方蔓延,不仅病例数量出现上升,而且还在发生暴发性疫情。现在欧洲存有可能出现登革热疫情的威胁,2010年法国和克罗地亚首次报告出现了登革热地方传播情况。另有三个欧洲国家发现了输入性病例。2012年,在葡萄牙马德拉岛发生的登革热疫情造成2000多人患病。除了葡萄牙大陆之外,还在欧洲其它10个国家发现了输入性病例。
2013年,在(美利坚合众国)佛罗里达和中国云南省出现了病例。登革热还继续影响到南美若干国家,尤其是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在亚洲,新加坡在经历了若干年下降之后,又报告出现了病例上升情况,老挝也报告发生了疫情。2014年,发病趋势表明:库克群岛、马来西亚、斐济和瓦努阿图的病例数会有上升,3型登革热(DEN 3)在经历了十多年下降之后会对太平洋岛国带来影响。
据估计,每年约有50万人因患重症登革热需住院治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儿童患者。约2.5%感染者死亡。
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病媒。病毒通过已感染雌蚊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经过4-10天潜伏期后,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
被感染人员是病毒主要携带者和增殖者,是未受感染蚊子的病毒源。感染登革热病毒的患者在出现最初症状后,也能通过伊蚊传播感染(4-5天,最长12天)。
埃及伊蚊生活在城市栖息地,主要在人造容器中繁殖。与其它蚊子不同,埃及伊蚊在白天进食,其叮咬高峰是在早上或黄昏前。雌性伊蚊每次进食会叮咬多人。
亚洲登革热的次要病媒白纹伊蚊已经传播到北美和欧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废旧轮胎(伊蚊的繁殖场所)贸易和货物(如幸运竹)流动造成的。白纹伊蚊适应性极强,在欧洲较冷的温带地区也可生存。其传播是因为能够适应低于冰点的温度、冬眠和在微生境中找到隐蔽处。
登革热是一种严重流感样疾病,影响婴儿、幼儿和成人,但极少引起死亡。
如果高热(40°C/104°F)伴随以下症状中的两种,则须考虑登革热:严重头痛、眼球后疼痛、肌肉和关节痛、恶心、呕吐、腺体肿胀以及出疹。症状通常在被感染蚊子叮咬之后经4-10天潜伏期后出现,持续2-7天。
重症登革热是一种有可能因血浆渗漏、积液、呼吸窘迫、严重出血或器官损伤导致死亡的并发症。最初症状出现3-7天后会在温度(38°C/100°F)下降的同时出现一些预警迹象,包括:严重腹痛、持续呕吐、呼吸急促、牙龈出血、全身乏力、烦躁不安、呕吐物带血。随后24-48小时为治疗关键阶段,患者可能死亡,需要进行适当医护处理以避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
对于重症登革热,具有经验,并且了解该病情况和进程的医生和护士可以挽救生命 - 把死亡率从20%多降低到不足1%。重症登革热医护的核心在于保持患者的体液量。
尚没有预防登革热的疫苗。开发登革热/重症登革热疫苗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尽管如此,疫苗开发工作近来已取得进展。世卫组织向各国和私营部门伙伴提供技术建议和指导,对疫苗开发和评估给予支持。几种候选疫苗正处于不同试验阶段。
预防和控制
目前,控制或预防登革热病毒传播的唯一方法是与其蚊媒作斗争,包括:
?&&&&&&&&&&&&&&&&&&&& 通过环境治理防止蚊子获得产卵地;
?&&&&&&&&&&&&&&&&&&&& 妥善处理固体废物,防止人为制造蚊虫栖息地;
?&&&&&&&&&&&&&&&&&&&& 为家庭储水容器盖上盖子,并每周清空和清洁;
?&&&&&&&&&&&&&&&&&&&& 对室外储水容器施用适当杀虫剂;
?&&&&&&&&&&&&&&&&&&&& 使用个人家庭防护,如纱窗、长袖衣服、经杀虫剂处理的材料、蚊香和喷雾式杀虫剂;
?&&&&&&&&&&&&&&&&&&&& 改善和动员社区参与,实现持续病媒控制;
?&&&&&&&&&&&&&&&&&&&& 在疾病流行期间,实施紧急病媒控制措施,包括广泛使用杀虫剂
?&&&&&&&&&&&&&&&&&&&& 积极监测病媒情况,以确定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通过以下途径应对登革热:
?&&&&&&&&&&&&&&&&&&&& 通过其实验室合作网络支持各国确认疫情;
?&&&&&&&&&&&&&&&&&&&& 为有效管理登革热疫情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 支持各国改进报告系统并获得疾病负担真实情况;
?&&&&&&&&&&&&&&&&&&&& 与一些合作中心一起在区域层面提供临床管理、诊断和病媒控制培训;
?&&&&&&&&&&&&&&&&&&&& 制定以证据为基础的战略和政策;
?&&&&&&&&&&&&&&&&&&&& 开发新工具,包括杀虫剂产品和应用技术;
?&&&&&&&&&&&&&&&&&&&& 从100多个会员国收集有关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的官方纪录;
?&&&&&&&&&&&&&&&&&&&& 为会员国出版有关病例管理、登革热预防和控制的指南和手册。
?&&&&&&&&&&&&&&&&&&&& 登革热由受染于四种登革热病毒中任何一种病毒的伊蚊叮咬所传播。该病发生在世界上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具传染性的蚊虫叮咬之后3-14天出现症状。登革热是一种发热性疾病,它侵袭婴儿、幼儿和成人。
?&&&&&&&&&&&&&&&&&&&& 症状的范围包括从轻度发热到使人丧失能力的高热,并伴有严重头痛、眼球后疼痛、肌肉和关节痛以及出疹。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重要的是要保持不脱水。不建议使用乙酰水杨酸(例如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布洛芬)。
?&&&&&&&&&&&&&&&&&&&& 登革出血热(发热、腹痛、呕吐、出血)是一种潜在的致命并发症,主要影响儿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和认真的临床管理,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马尔堡出血热
马尔堡出血热是由引起的一种,有严重的出血表现。潜伏期一般为3到9天,是高致死性传染病。患者会出现高烧、恶心、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方法,病毒自然宿主也不确定。在致命病例中,死亡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后8至9天,一般在此之前出现严重失血和休克。
本病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在非洲疫区,因葬礼时接触病人尸体,曾多次发生本病暴发。通过密切接触也可以造成和实验室感染。此外,通过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可造成医源性传播。有报道,病人在临床康复3月内,仍可在精液中检出马尔堡病毒,因此,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通过含本病毒的感染实验动物也有报道。
中东呼吸综合征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是一新型冠状病毒,由该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中东呼吸综合征”。骆驼目前被怀疑是人类动物源性感染的主要来源,但是具体的感染途径仍在进一步调查中。2014年4月以来,尽管因为人际间传播导致的人间病例迅速增加,但WHO调查结果认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出现了持续的人传人现象。该疾病的潜伏期为2至14天,典型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起病急,高热(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寒战,咳嗽、胸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重症病例在肺炎基础上,可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部分病例可出现肾衰和死亡。个别病例(如免疫缺陷病例)可能有腹泻等非典型临床表现。继发病例病情相对较轻,或为无症状感染。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治疗。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小儿麻痹症,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潜伏期3至35天,平均1至2周,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其隐性感染者。感染病毒后,绝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染,无任何症状。少部分人可出现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极少数感染者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埃博拉出血热
目前的埃博拉疫情由一种与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十分接近(98%)的埃博拉病毒引起。这是首次在西非发现该病。在几内亚东南部的森林地带首次报告出现病例。疫情发展很快,若干地区以及科纳克里已报告发生由埃博拉病毒病引起的病例和死亡情况。在邻近国家也报告发生了少量疑似病例和死亡,这些病例都曾经由几内亚。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已报告发生确诊病例。
埃博拉病毒属是丝状病毒科(线状病毒)的三位成员之一,另两位为马尔堡病毒属和Cuevavirus属。埃博拉病毒属包括五个不同的属种: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DBV);扎伊尔埃博拉病毒(EBOV);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V);苏丹埃博拉病毒(SUDV);及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FV)。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苏丹埃博拉病毒与非洲埃博拉病毒病大型疫情相关,而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则与之无关。对本次疫情病人样本所做的检测呈扎伊尔埃博拉病毒阳性反应。
在非洲,人们认为果蝠属于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该病毒通过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通过中间宿主(比如猴子、猿或猪,它们通过接触蝙蝠唾液或粪便而受到感染)自野生动物传播到人。
人们进而会因接触受感染动物而染上病毒,或是通过宰杀过程,或是通过使用血液、奶或者生肉或没有煮熟的肉。
病毒随后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或其它体液,或者因接触到污染针头或者环境中其它设备而在人际间传播开来。
症状和体征
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严重、急性病毒性疾病,病死率高达90%,其特征往往是起病急,有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恶心和咽喉痛症状。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化验结果常常包括白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酶则会升高。
潜伏期是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可持续2天至21天。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病毒就仍然具有传染性,据报告这一期限在发病后持续61天。
诊断和治疗
在考虑作出埃博拉病毒病诊断时,不应忽视其它一些较常见的疾病;比如,疟疾、伤寒、志贺菌病、霍乱、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立克次体病、回归热、脑膜炎、肝炎和其它病毒性出血热。
通过实验室检测作出埃博拉病毒病确切诊断。因从病人身上获取的标本对于其它人而言属于感染危险源,应当在最高级别的生物控制条件下开展检测。
没有疫苗,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重病病人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需要利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进行口服补液,或者实施静脉输液。
提高对感染危险因素和保护措施的认识,应当是减少人类感染及随后出现死亡的唯一方法。在没有得到保护情况下,应避免与埃博拉病人发生身体密切接触。在家照护病人时,应适当戴手套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佩戴之前,尤其是脱掉个人防护装备之后讲究手卫生)。探视住院病人以及在家照顾病人之后,要定期洗手。
据报告,卫生保健工作者染上这一病毒几乎都是在没有遵守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对病人进行医护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对埃博拉病毒感染疑似或者确诊病人进行医护的卫生保健工作者,除标准防护措施外,应采取其他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以及与可能受到污染的环境发生任何接触。
埋葬埃博拉病毒病死者尸体的准备过程也存在较高的病毒传播风险。死于该病的病人应当立刻并且安全地加以埋葬。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鲜平萍编)
申明:本信息仅是对所有公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尽管极力避免,但在翻译和编辑等方面仍可能存在差错,请以原出处为准,并非常乐意得到反馈。
《卫生检疫疫情信息》
联系电话:023-
参编单位:卫检处、机场局、保健中心(国家虫媒传染病检测重点实验室)
上一条:下一条:
局 长、党组书记
副局长、党组成员
副局长、党组成员
副局长、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党组成员
在线服务与公众参与
检验检疫场景式服务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Copyright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红黄路8号
电 话:023- 传 真:023- 邮 编:400020
技术支持:领驰科技 渝ICP备号 Interface Design By Gokairy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疲劳乏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