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椎动脉狭窄型颈s椎病症状。。妆庄座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了解痧和阳性反应&+拔罐疗法治病原理+腰部肥胖症之拔罐疗法+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转)
了解痧和阳性反应
+拔罐疗法治病原理+腰部肥胖症之拔罐疗法+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了解痧和阳性反应
  痧与阳性反应及其意义
  刮痧时有出痧与不出痧的区别,刮痧板下会有平顺、不平顺、砂砾、结节、肌肉紧张僵硬或松弛痿软等不同的感觉,这些感觉统称为“阳性反应”。刮痧时出现的这些不同反应分别提示刮拭部位不同的健康状况。
  1.不出痧
  刮痧时不出现痧斑,也没有疼痛或刮痧板下不平顺的感觉,提示经脉气血通畅,身体健康。
  2.出现痧斑
  刮痧时出痧,当刮拭停止,出痧也立即停止。提示局部血流缓慢,经脉有气滞血瘀现象。痧象颜色深浅、形态疏密、范围大小与局部血脉瘀滞时间长短、瘀滞的严重程度、瘀滞的范围有关。血脉瘀滞时间越长,血液中代谢产物越多,痧色越深,痧象越密集,范围越大。
  3.出现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就是刮痧时感觉刮痧板下不平顺,有砂砾、结节等障碍阻力。同是经脉气血不畅,组织器官细胞缺氧,为什么有的部位会出痧,有的部位却出现不平顺、砂砾、结节等阳性反应呢?这主要是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决定的。因血流受阻,血脉空虚而气血不足所致细胞缺氧,局部组织会出现增生或黏连反应,刮拭就不会出痧,却有不平顺的阳性反应物。经脉气血运行障碍的部位,因其障碍的原因、性质和程度不同,阳性反应的状态、性质则有所区别。经脉缺氧的时间越长,阳性反应越明显。刮痧时皮肤的涩感、轻微疼痛、刮痧板下发现气泡、砂砾样感觉是经络气血轻度瘀滞的表现。出现结节,说明经络气血瘀滞时间较长。结节越大、越硬,说明组织黏连或纤维化、钙化的程度越高,病变的时间越长。
  4.疼痛
  疼痛也是阳性反应的一种表现。当气血瘀滞或血脉空虚而气血不足,细胞缺氧影响到神经失调时,刮痧还会出现疼痛反应,即中医所说“不通则痛”。疼痛多提示目前正是有亚健康症状表现的时候。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网形成人体微循环,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在人体毛细血管和微淋巴管中的体液循环。它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
  出痧和阳性反应都是微循环障碍。同是微循环障碍,却有瘀血性障碍和缺血性障碍的区别。血液瘀滞,流动缓慢,为瘀血性微循环障碍。瘀血性微循环障碍,刮拭后迅速出痧,快速改善微循环。若动脉血流量减少,组织灌流量不足,或因血细胞数量、性质的改变,使血中营养成分不足导致细胞缺血缺氧为缺血性微循环障碍。
  为什么会出现阳性反应
  缺血性微循环障碍处血流量不足,则刮拭后不会出痧。当组织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时,这些软组织会出现增生、黏连、纤维化、钙化或炎症等病理改变。刮拭时就会感觉刮痧板下不平顺,皮下或肌肉组织间有类似砂砾、米粒、花生米、蚕豆大小,甚至更大的结节样软组织,或条索状的障碍阻力,统称为阳性反应。这些阳性反应不是肿瘤,而是细胞缺血、缺氧或肌体发生组织损伤、炎症后的一种病理反应,其大小、形态与病变程度、时间以及病变范围密切相关。
  怎样确定亚健康的部位
  痧斑和阳性反应同是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其所在部位正是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亚健康或疾病的部位。刮痧时仔细体会刮痧板下有无阳性反应,观察出现痧斑的部位,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和生物全息理论,掌握了皮肤表面经脉循行分布的规律以及脏腑器官在体表的全息分布规律,就可以判断气血失调的经脉或脏腑器官,确定亚健康或疾病的部位。如某经脉出现痧象或阳性反应,即提示该经脉所相连的脏腑器官有亚健康或疾病改变。这种方法甚至可以在肌体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时即准确判断出亚健康或疾病的部位。
  比如背部膀胱经心俞和上肢心经的痧象或阳性反应提示心脏或心经气血运行不畅;背部膀胱经胃俞和下肢胃经的痧象或阳性反应提示胃经或胃气血运行不畅;某脏腑器官脊椎对应区、体表投影区的痧象或阳性反应提示该脏腑器官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亚健康或疾病改变;按揉手部第二掌骨桡侧穴位,可以确定、鉴别引起疼痛的脏腑器官;心穴处疼痛敏感,提示病位在心脏;胃穴处疼痛敏感,提示病位在胃。有时候痧象的形态还可以反映病变的部位、形态,如乳腺增生者背部乳腺对应区痧象的形态,即提示胸部相对应部位乳腺增生的位置和形态,均匀的痧象提示乳腺弥漫性增生,条索状或圆形痧斑提示增生物为条索状或结节状。骨关节疾病,刮拭时出痧迅速,痧斑面积大提示病变部位多为肌肉损伤;骨关节疾病有疼痛或阳性反应物,却很少出痧则提示病变部位深,在肌腱、韧带或骨骼处。
拔罐疗法治病原理
<img ALT="了解痧和阳性反应 +拔罐疗法治病原理+腰部肥胖症之拔罐疗法+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舍得 - 舍得"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img./photo/G11bxfc7261Pp8CxOCu5iw==/3796785.jpg"
TITLE="了解痧和阳性反应&+拔罐疗法治病原理+腰部肥胖症之拔罐疗法+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转)" />
一、&&&&&&
中医传统理论与认识&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为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的内部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中医从这一点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联络,使内外相通,表里相应,彼此协调,相互为用,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实现整体的生命活动。当刺激机体的某个部位或某个部位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相应的全身性反应。中医学的发病认为:疾病正是在治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即脏腑功能失调。病从外入,比必先见于外,反之病从内生,必形见于外,局部反映内部病变。拔罐疗法正是遵循中医理论,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及针灸腧穴学说的指导下,随罐具、多种操作方法、穴位选择、配合疗法等,而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多种疗效,从而可使充斥于体表、经络乃至脏腑重的各种治病因素祛除,使失调的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最终使疾病痊愈。
综合历代医家关于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于理论认识,可以归纳拔罐疗法治疗作用的主要原理有以下10个方面:
(一)&&&&&
阴阳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多个方面,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规律,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人体生命活动,正是由于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正是这种“阴平阳秘、阴阳调和”,才保持了人体各组织器官、脏腑的生理功能;即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因某种原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则致阴阳失调,会使机体发生疾病。《内经》中提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载:“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可见阴阳失衡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调理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成为治疗的关键。拔罐调整阴阳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另一方面与其他方法配合应用来实现的。例:拔关元可以温阳散寒,拔大椎可以清泄阳热。再如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可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和背俞穴如: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等,并正在拔罐后配合灸法,以温阳散寒。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引起的项背痛、头痛、高血压等,则可取大椎穴用三棱针刺血后拔罐,以清泄肝之阳热。诸如此类,通过拔罐治疗,使机体阴阳之偏胜、偏衰得以纠正,促使阴阳转化、消长,达到阴阳平衡,调整某些脏器之功能。
(二)&&&&&
人体的经络系统似网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承担者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气血运行、输布、濡养、联络、调节的作用。若经络气血功能失调是疾病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拔罐疗法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对经络、腧穴负压吸拔作用,在经络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时,引导营卫之气复来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温煦皮毛;同时衰弱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鼓舞正气,加强驱除病邪之力,从而使经络气血恢复正常,疾病得以祛除。《灵枢·经别》载:“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也就是说人体只有保持着阴阳平衡,气血流畅,经脉相通,才能百病不生。经脉“不可不通”“脉道以通,气血乃行。”临床常用循经拔罐法、走罐法、刺络(刺血)拔罐法等,均有明显疏通经络功能。
(三)&&&&&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十二难》说:“血主濡之”。《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又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经络,气血对人体起推动、温煦、濡养等重要的作用。人体的物质形体与精神活动都赖于气血的作用。气属阳,血属阴。气血偏胜偏衰导致体内阴阳失衡。阴阳失调,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随之发生泥乱。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是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气血的运行,经络之气逆乱,营卫气血的运行被阻,则发生痿痹等病。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启上,使所闭之穴感受到刺激,循经传导,则所滞之气血亦缓慢通过其穴,而复其流行,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增强体质的作用。寒者气凝,瘀则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寒、气、血互为因果,从而形成气滞血瘀之病变。拔罐通过“吸拔”、“温通”作用,促进血液流动,人体气血畅通,达到活血行气的作用。
(四)&&&&&
血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治病因素。淤血形成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产生疼痛。出血或经脉瘀塞不通,以及产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不良后果。人体有了经络的联系,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和筋骨皮肉有机联成一体。而整体功能的维持则以五脏为中心,通过脏腑气血、经络并行调节,经络畅通,气血运行如常,脏腑功能正常,则生命活动正常。拔罐作用于肌表,通过对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组织充血、瘀血、出血等变化,使经络血活气通,则瘀血化散,雍滞凝滞得以消除。经络气血畅通,五脏六腑得以濡养,鼓舞振奋人体气血功能,使人体生命活动正常。
(五)&&&&&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胜则阳病”,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气化的作用,出现阳气衰退寒证,寒性凝滞,收引主痛,凝滞则凝结,阻滞不通之意,指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痹阻;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出现气血凝滞、血脉挛缩而头身疼痛,筋脉拘急而肢体迟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拔罐吸着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局部皮肤感受器和经络,传导给相应的组织器官,使体内寒邪得以拔出体外,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的双重功效。
(六)&&&&&
风、寒、温、邪侵袭人体,痹阻于筋脉,致使关节发生红、肿、热、痈等病理变化,进而导致机体活动障碍,主要病机是因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疼痛、拘急、屈伸不利。拔罐疗法有祛风散寒、祛邪除湿、温通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拔作用,吸出筋肉血脉中的风寒,逐其湿气,从而使经络之邪得以祛除,气血畅通,经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利,按着腧穴在患处施行此法,通利关节之效更显。
(七)消肿止痛
所谓“不通则痛”,风、寒、湿、瘀等致病因素作用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致使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系列病理变化,同时疼痛又进一步加重气血的痹阻。拔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利关节等作用。经脉通畅,气血运行无阻,“通则不痛”。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有火气罐用以治疗风寒头痛、眩晕、风痹及腰痛等症而不必服药。
(八)发汗解表
肌表是体藩篱,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都先出表证,此时邪气比较浅,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通过人体的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拔罐通过吸着作用,温热及良性刺激的神经反射作用,达到发汗、驱除风、寒、湿邪的作用。此作用不仅主要治疗外感六淫的表证,对凡是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病症,如: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等初起之时需先除表证时皆可用之。
(九)托毒排脓
湿热火毒之邪蕴结局部,阻滞气血运行,而出现红、肿、热、通、脓、化脓等系列表现。日久火热毒邪伤及阴液而出现阴虚内热或热毒炙盛德实热之证,危及生命。毒气郁结、恶血淤滞之症,在未成脓之时,施以拔罐疗法,尤其是针刺之后拔罐,可使毒血吸出,气血疏通,瘀阻消散。已经化脓时,可托毒排脓,使症状迅速减轻。
(十)扶正补虚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与邪气(致病因素)两个方面。正气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和其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是指各种治病因素。如外感六淫、痰饮、瘀血以及跌扑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能胜正则发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比虚”。《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急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由此看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随着正邪双方的变化,疾病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病机和证候,即《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对于治疗《素问·三部九候论》指出:“……实则泄之,虚者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这就是说,在临床治疗疾病时,应按着“实则泄之,虚者补之”的法则进行,但当先泄去脉中邪气而后再调其虚实。拔罐疗法祛除具有拔除体内各种邪气,同时还具有扶助正气的作用。前者主要通过各种拔罐方法来实现,后者主要依靠经络腧穴和配合其他疗法来实现。拔罐通过对机体局部良性刺激,再依靠人体自控调节系统传达与调节,从而起到调整某些脏器功能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阴阳平衡的功效。如脾胃虚寒性胃痛治疗则应以扶正为主,可选用上腹部和背部腧穴,进行拔罐治疗。再如荨麻疹的患者由于营血虚弱,卫外失固,腠理穴虚,风邪乘虚侵袭肌肤而引起。治疗时可在病变局部进行刺血拔罐,以祛除风邪,配合曲池、血海以调营扶正。邪气祛除、营卫调和,则病自愈。许多临床实践证明,刺血拔罐疗法祛邪作用最佳,而拔罐及熨罐法的温阳扶正作用最佳。对于常人,背腧穴拔罐、走罐,可起到补虚泄实、畅行气血、扶正固本、调整阴阳、祛病强身、防病保健的作用。
腰部肥胖症之拔罐疗法
<img ALT="了解痧和阳性反应 +拔罐疗法治病原理+腰部肥胖症之拔罐疗法+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舍得 - 舍得"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img./photo/G11bxfc7261Pp8CxOCu5iw==/3796785.jpg"
TITLE="了解痧和阳性反应&+拔罐疗法治病原理+腰部肥胖症之拔罐疗法+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转)" />
腰部肥胖症—痰湿内阻型&
症状:形体肥胖,腰形粗大,肌肉松弛下坠,胸痞,呕恶,食欲不振。身重困倦,舌淡苔腻。&
取穴:肾俞、天枢、太乙、带脉、风市、志室。&
操作方法:&
1、先取背部俞穴,留罐15~20分钟。&
2、天枢、太乙两穴可先用闪罐法,拔罐潮红,再固定罐位,留罐10~15分钟。&
3、带脉则用“走罐法”,将罐由带脉部位拉向腹中,每侧6~7次,促进脂肪溶解和转移。&
在拔罐期间,应合理安排饮食,不可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并进行适当运动。&
&腰部肥胖症—肝肾阴虚型&
症状:形体肥胖,腰部肌肉丰满,赘肉较多,同时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心烦少寐,五心烦热,女子月经不调。&&&
取穴:肝俞、肾俞、三阴交、然谷、太乙&
操作方法:&&
&&&&&先依上穴位进行闪罐至潮红,再留罐15~20分钟。
&腰部肥胖症—肺胃燥热型&
症状:形体肥胖,腰部圆润,善肌消谷,喜食辛辣及煎炸食物,烦渴引饮,口燥咽干,便秘。&&&
取穴:肾俞、气海、风市、天枢、大肠俞、志室&
先依上穴位进行闪罐至潮红,再留罐15~20分钟。
&脂肪超标—胃肠积热型&
症状:皮下脂肪结实、食欲好、喜食辛辣、煎烤食品、以及甜品、奶油制品,口中经常有异味,经常有便秘或有高血压倾向。&&&
选穴:胃脘、肾俞、足三里、关元、中级&
操作方法:&
1、先操作背部俞穴,后操作腹部俞穴&
2、在各俞穴闪罐拔出潮红后再留罐10~15分钟,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
&脂肪超标—脾气虚弱型&
症状:皮肤较白,但缺少华润与光泽、生活优裕、整日无所事事、少运动、喜零吃、肌肉松软、女性月以多提前、量多、经色淡、白带较多。&
选穴:关元、中极、脾俞、肾俞、承山。&
操作方法:&
在各俞穴闪罐拔出潮红后再留罐10~15分钟,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
&腹部肥胖之拔罐疗法
取穴:足三里、关元、水分。
操作方法:&
&&&&依上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1个月为1疗程。在起罐后如能配合局部手法按摩效果更佳。
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刮痧疗法组(治疗组)刮痧治疗时,治疗室温度
维持在30&#8451;左右。患者取俯卧位,裸露胸背部、腰
部及双下肢,以上部位均匀涂抹刮痧油[4]。操作者
持刮痧板(通常为水牛角磨制)与患者皮肤成45°
角,从位于背部后正中线的督脉大椎穴开始,至上
而下刮拭到位于骶管裂孔处的腰俞穴,并按此法
反复刮拭多次。即遵循刮痧疗法推崇的凡治先开
督脉的独到见解。而后按顺序选择足太阳膀胱经
腰部之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分别位于第2、4、5
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下肢承扶、殷门、委中、
承山(在大腿背侧臀下横纹中点至横纹的中点
一线)及足少胆经下肢之环跳、风市、阳陵泉(在
腿外侧至小腿外侧部一线)进行刮拭。要求按由点
到线至面,转而再由面到线及点,力度均匀持久的
手法操作,从而达到深透的目的。
对于急性期LHD患者,只要体质条件允许,
多采用泻法重刮,尤以痛处和上述穴位为甚;对于
慢性LHD患者则采用补法轻刮。治疗时每个穴
位刮拭2~3分钟;对于痛处则以刮出“痧”[5]为标
准。治疗结束用脱脂棉擦拭治疗部位,同时要求患
者于治疗结束后的24 h内不要洗澡,让皮肤对刮
痧油充分渗透吸收。天气寒冷时,嘱患者注意保
暖,不要受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每周治疗1次,
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刮痧疗法治疗软组织损变型颈椎病临床报道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症候群,症状
复杂多样,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不一。但大多数患者发
病或复发均有一个共同的病史特点:颈部软组织急性
或慢性损伤,风寒湿因素等,形成无菌性炎症及肌痉
挛,产生疼痛症状,刺激邻近的血管、神经组织,产生复
杂症状。刮痧疗法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
民间医术之一,在治疗软组织损变型颈椎病方面,具有
简便、效佳、安全的特点。笔者在2002年~2004年用
该法治疗软组织损变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
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中,男70例,女86例。年
龄18岁~67岁。病程10天~6年。以颈肩背部疼痛、
酸困不适为主症者51例;以上肢疼痛、麻木为主症者
43例;以头晕为主症者32例;以头痛为主症者12例;
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及上肢疼痛或麻木者18例。
1.2 体征 常规检查11条线:&#9312;2条上项线;&#9313;2条
下项线;&#9314;1条颈椎及上胸椎棘突正中线;&#9315;2条颈椎
小关节突线;&#9316;2条颈椎横突线;&#9317;2条肩胛骨脊柱缘
线。并重点检查13个点:枕骨凸隆下点、双侧乳突内下
方点、双侧枕大神经出筋膜点(大约位于风池穴处)、
第2颈椎棘突点、受累神经根发出的横突点、双侧肩胛
骨内上角、双侧冈上窝、双侧冈下窝。本组病例中,在以
上检查线及重要检查点上均有明显的压痛点。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所选病例的X线片提示:正
常或轻度异常(生理曲度变直,骨关节错位不明显,或
作者简介:蒋军辉(1975—),男(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
住院医师。
轻度骨质增生)。
1.4 选材标准 具有诱发颈椎病发作的病史,颈椎病
的临床表现,颈肩背部可查及较明显的压痛点,而且压
痛区域软组织病变可以解释临床症状,X线片示无明
显异常,或轻度骨质增生,或骨关节错位不明显。颈椎
MRI提示颈椎间盘突出并压迫脊髓者除外。并排除颅
脑疾患、颈部肿瘤、结核等因素。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准备 室温25&#51;(同时避风),患者
坐位并裸露欲刮拭部位,医者准备一个刮痧板和一瓶
2.2 刮拭方法 先在刮拭部位(除头区外)涂少许刮
痧油以润滑皮肤,再用刮板约2~3 cm宽的边缘自上
而下刮拭,根据刮拭部位不同每板刮拭长度约为5~
20 cm,每处刮约30次。体瘦者力量宜轻,体壮者力度
可适当加重,不强求出痧。
2.3 刮拭部位(为叙述准确,本文采用中医腧穴与解
剖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刮拭部位。)
2.3.1 头区 &#9312;刮拭全头:自百会穴向四周发际呈放
射状刮拭,要求致密均匀。&#9313;颞三片:自百会穴至耳屏
前,分三段刮拭。&#9314;刮太阳穴:自上而下刮拭。&#9315;颞侧
带:自头维穴弧形向后刮至风池穴,及自悬厘穴弧形向
耳后刮至风池穴。
2.3.2 颈椎区 &#9312;项丛:自枕骨隆凸至第三颈椎棘突
为中心线依次向两侧自上而下刮至乳突至第三颈椎横
突一线。&#9313;颈五线:第一条线,颈椎棘突正中线;第2,3
条线为颈椎小关节突线;第4及第5条线为自风池经
肩井至肩骨禺穴。
2.3.3 背七线 第一条线:上胸段棘突正中线(即:大
至至阳穴);第2,3线为第一条线两侧的膀胱经。
第4,5条线为肩胛骨的脊柱缘线(自肩胛骨的内上角
沿肩胛骨脊柱缘刮至肩胛骨下角);第6,7线为肩胛骨
的冈下窝(重点刮天宗穴)。
2.3.4 上肢区 肩三线:肩前侧,外侧,后侧三条线;
及曲池穴、外关穴(或内侧的少海穴、后溪穴),按揉中
渚穴;手背第三掌骨背侧颈椎对应的全息穴。
2.3.5 下肢区 双侧阳陵泉穴至悬钟穴(见图7)。
2.3.6 拍肘窝 刮拭完毕后,再在患侧肘窝区,涂少
许刮痧油,以医者一手托肘后侧固定上肢,另一手拍打
肘窝30次(见图8)。
2.4 刮痧后注意事项 &#9312;刮痧后3小时内不能洗冷
水澡,同时应避风受凉。&#9313;患者形体偏瘦者、刮拭手法
较重者、病程长,病重出痧较多者,刮痧后1~2天内所
刮部位可能出现轻微疼痛、发痒、发热、虫行感、局部出
现风疹团样变化,此属正常现象不作任何处理。&#9314;刮痧
治疗后应作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功能锻炼,避免使颈
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工作、学习、娱乐等。
2.5 疗程确定 两次刮痧间隔时间要以前次所刮出
的痧痕是否退尽为依据。痧退尽后再治疗第二次,一般
5~7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
2.6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
优:原有各型症状,体征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良:原有各型症状,体征基本
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基本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
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
状,体征无改善。经1~3个疗程治疗,结果为:优36
例,良9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5%,
优良率为86%。
3.1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长期沉迷于电脑游戏、工
薪族长期伏案工作、工厂工人专业化生产中反复单调
的劳动动作、长时间的打麻将、长时间以不良姿势看电
视等原因,导致颈椎病发病率不断提高,而且更趋向年
轻化。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不单单是颈椎相应结构的退
变,更多的病例是由于颈肩背部的软组织病变引起,临
床上以“软件”损伤占绝大比例[3]。头颈部长期的不良
姿势,极易使颈部软组织发生病变,形成软组织的无菌
性炎症。炎症刺激疼痛感受器产生疼痛,疼痛可诱发肌
肉痉挛,肌肉痉挛又可加重无菌性炎症,如此形成恶性
循环,逐渐使病情加重。而且病变的软组织对走行其中
的颈部血管神经(包括植物神经)刺激,嵌压,引起颈椎
病的各种症状。临床中对大多数颈椎病病人所采用的
注射法、小针刀疗法、按摩手法(不包括正骨手法)、理
疗、中医外敷药,内服中药等,涉及的都是软组织而非
骨性组织,而症状却可得到明显改善,所以软组织病变
是颈椎病主要病理变化[4]。
3.2 我们所述的软组织损变型颈椎病是魏征[5]等人
所创立的病因分型中的一型,不等同于临床分型中的
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以颈肩部的疼痛,酸困不适
为主要症状的一型,它所述的是临床表现,不是引起症
状的原因。而软组织损变型颈椎病指的是颈部软组织
损变后刺激邻近的血管、神经组织而引起颈椎病的各
种症状,出现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
椎病等症状。它指出了引起软组织损变型颈椎病症状
的主要病因是软组织病变,而不是骨性因素。刮痧疗法
针对的也是病变的软组织,所以它适合该型的治疗。
3.3 刮痧原理&#9312;当人体软组织发生病变后,局部的
微循环发生障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不能正常交换,
代谢产物积聚体内使血液流动减慢,血管扩张,通透性
紊乱。刮痧时刮扳向下的压力会使通透性紊乱的毛细
血管破裂,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渗出脉外。这些离经之
血,也就是在刮拭部位所出现的红色,紫色,暗青色或
青黑色的斑点,斑块,就是“痧”。痧的排出促进了血液,
淋巴液,组织间液之间循环,恢复了毛细血管的通透
性,迅速改变组织的缺氧状态,使细胞得到充足的氧气
和营养[6],起到了中医所讲的“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的作用。&#9313;颈部的软组织损伤以后,会发出疼痛信号,
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出现
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
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紧张或痉挛的
肌肉通过刮痧板的作用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
挛,消除了疼痛[7],肌肉松弛以后,则疼痛和压迫症状
也就明显减轻和消失。&#9314;刮痧疗法也是以中医经络理
论为依据的,而经络的“皮部论”正是刮痧治病的着眼
点。通过刺激经脉皮部,可以改善机体深层的气滞血
瘀,激发体内经气,由于经络的传导作用,加强了体表
与体内的相互协调,使人体正气得以充实,起到扶正祛
邪,促使经络的畅通无阻,气血通畅,通则不痛[8]。再
者,刮拭颈肩背部的穴位时,由于穴位的近治作用,当
然可以治疗该穴位所在部位的软组织病变。&#9315;由于刮
痧板面积宽,刮拭时局部产生热效应,使体内寒邪得以
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双重治疗
3.4 刮拭部位选择 本文所述的刮拭部位并不是对
每个病人都全部刮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而定。具
体情况如下:&#9312;以颈肩背部疼痛,酸困不适为主症者,
刮拭重点就是局部压痛点(即是病灶区),可不必刮拭
头区,上肢区及下肢区。&#9313;颈源性的头痛,头晕主要是
由于颈枕结合部及颈周软组织病变刺激和嵌压枕神
经、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所以刮拭重点:头区,项丛
59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年10月第13卷第5期
颈枕结合部),颈椎区。由于肩背部有很多肌肉,韧
带的起点附着于上项线,下项线,及颈椎棘突,横突,所
以,刮拭肩背部使该部位肌肉松弛,也有利于症状的缓
解。上肢区及下肢区可不刮拭。&#9314;以上肢疼痛麻木为
主症的患者,主要是由于下颈椎邻近的软组织病变刺
激神经根引起肩部及上肢症状,重点刮拭项丛,颈椎
区,上肢区,拍肘窝,头区可不刮拭。同时加刮上肢神经
放射痛的区域。&#9315;对于头痛,头晕者,及上肢麻木者应
全部刮拭,并拍打肘窝。&#9316;新病可不刮下肢区,久病者
3.5 注意事项 &#9312;在治疗前应结合病史、症状、体征
及影像学资料综合判断是否为颈部软组织损变为主要
病因引起的颈椎病症状,对颈椎骨质增生或(和)骨关
节紊乱较明显者以及脊髓受压者应以其它疗法为主。
&#9313;对于病灶区(疼痛的局部)应重点刮拭。&#9314;对刮痧时
发现的硬结或条索状物,是病程较长,组织变性所致,
应放慢速度,增加力度,重点刮拭,舒通筋结有利于临
床症状的缓解。&#9315;颈椎病一般为血瘀证,实证,出痧
较多,但也有出痧少者,只要诊断及手法正确,亦有治
疗作用,不可强求出痧,出痧多少与治疗效果不完全成
正比。&#9316;有出血倾向者,局部有皮肤病或肿块者禁刮。
&#9317;对采用刮痧疗法效果不佳者及时采用其它方法,必
要时进一步检查。&#9318;刮痧疗法治疗以后要加强颈部的
功能锻炼,避免诱发因素。
刮痧疗法简便易学,不需要特殊工具(只需一个刮
痧板和一瓶刮痧油),既使没有学过医学的人经过短暂
的学习之后也能很快掌握,对于从事颈肩腰腿痛的医
生来说,学习这种疗法更是易如反掌。该疗法,对软组
织损变引起的疼痛性疾病具有立竿见影的疗效,而且
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它在软组织损变型颈椎病的
治疗当中具有“简便,效佳,安全”的特点。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椎动脉狭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