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能不能查出病毒感染(比如说慢性心...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高达17点7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达13点73,单核细胞绝对值高达1点64,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嗜酸细胞百分比降低,是哪里有毛病吗?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10~13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况:男:0~21mm/h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正常情况: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情况:男:7.16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10~13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况:男:0~21mm/h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情况: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情况:男:7.16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 男性:(4-5)*1012/L; 女性:(3.5-4.5)*1012/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g)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满意请采纳。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急求!急求!我的血常规很特殊,但就是不能判定为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病情很严重@!哪位好心人释疑_百度知道
急求!急求!我的血常规很特殊,但就是不能判定为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病情很严重@!哪位好心人释疑
查血常规、泰诺,吃泰诺,血小板下降,医生遂用地塞米松激素给我降温;7月5日早上(体温仍38,在输液过程中我体温竟然慢慢升高达39、维生素C;晚上再次去医院就诊、阿莫西林未见效,中性粒一万九(也非常高,心率很快!),吃得药是抗病毒糖浆.8℃)就诊某大医院,最近在考试)我于7月4号晚间开始不明原因高烧(38,下午又硬撑着去参加了一门考试,中午时体温仍不见下降,请问各位高人给我支支招吧,我最担心的是激素降温会有反弹?不胜感激,可能由于劳累诱因.8℃:白细胞两万二(高的吓人)、糖盐水)、头孢拉定,今天(6号)上午体温37℃,而且治标不治本;故打点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粉针 即先舒、银翘解毒丸.8℃,淋巴细胞下降,打了一只肌肉针(安痛定)
上感的发烧有时很难控制的,且是细菌感染,要注意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常常要几天过后才都会好的,且血小板仍减少。如果抗感染治疗后仍明显升高。但白细胞太高,如果白细胞减少证明好转,继续目前方案治疗3-5天再复查血常规,则高度警惕血液病,血小板减少(不知具体多少)。目前治疗正确、流涕咳嗽等症状。不知有无咽痛你没有仔细描述你发烧之外的其他症状。主要还是考虑上呼吸道感染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来抑制炎症反应激素通过降低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反应性、充血,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促使炎症部位的血管收缩、肿胀减轻等,渗出
不要担心。你因近日劳累起病,体温又高过38度,更多是病毒感染,建议你不要再吃抗生素了。建议:双黄连口服液 20ml(两支)3/日 口服;板蓝根冲剂 两袋 2/日冲服;如有咽痛可含服喉宝片;如咳嗽,可加用止咳糖浆 10ml 3/日 口服。
“在输液过程中我体温竟然慢慢升高达39.8℃,心率很快,医生遂用地塞米松激素给我降温,”可能是输液反应,医生用激素是治疗输液反应,并不是在退烧,当然用了也有退烧效果。建议你再去复查个血常规,两万二的血象与你描述的体征不符,除非你得了“肺炎”(做个胸透就可排除)。现在医院都是机器做血常规,有误差是家常便饭。
另外,建议你多喝水补充体液,保证睡眠。如果你经常失眠,建议你调整好心态,不要把什么事都看的天大。当然,高烧几天肯定很难受,头昏脑胀的,最好...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偏高是什么原因?
女 | 0个月
时间: 13:34:55
健康咨询描述:
我是一名男性,27岁.血常规检查中,只有红细胞计数偏高达6.7,正常是3.5-5.8,其他项目都正常.在检查前半个月左右的时候感冒过一次,平时没什么不舒服的表现,这个偏高是什么原因呢?需要注意什么吗?
ask7845031ab
其他类似问题
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1060称赞:46
血液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可以把血液分为两大部分,血浆和血细胞.如果将血液放在一个特殊的试管中(温氏管)按规定的时间和速度进行离心,最终使得红细胞完全压实在试管的底端,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密切,尽可能排除所有血浆,此时血浆会全部被挤出到血细胞的上面,这时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红细胞压积,即压实的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数(或百分比),也叫红细胞比积或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压积还可用毛细管法和血细胞计数仪法测定.红细胞压积通常缩写为HCT或Ht,测定单位现在多用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占有多少升来表达(L/L).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增多:
①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心力衰竭等.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④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头孢派舒医师
帮助网友:1150称赞:17
你好!此情况是没有影响的,建议观察即可,感冒于红细胞增高是没有关系的,应注意抵抗力低下或着凉引起的可能
擅长: 妇科,内科,男科
帮助网友:28464称赞:1414
你好,单纯的红细胞偏高,没有多大的临床意义,有可能是饮水太少,引起的血液浓缩,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你说的感冒和红细胞的偏高没有直接的关系,感冒检查血常规,主要是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
帮助网友:285称赞:19
您好.红细胞计数偏高应该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6.0血红蛋白>170G/L即认为增高.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是因为血浆容量减少,是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血液浓缩所致.见于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崩症等.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原发性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因缺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所致.病理性增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长期缺氧导致;亦见于某些肿瘤.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特点是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血红蛋白高达170——250,全身总血量也增加,同时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见,您只有一项超过范围,且不排除您是大汗后,或其他一些生理情况导致.故不需太担心.如果实在不放心,可正常工作生活两周后再检查.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祝身体健康.
帮助网友:280称赞:16
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剂物质作用外,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病理性增高: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现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往往高于平原居住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者出汗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血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9个回答9个回答
参考价格:9.9
参考价格:6.5
参考价格:35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解热镇痛。本品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
参考价格:¥9.9
本品适用于治疗和减轻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周身四...
参考价格:¥6.5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白细胞3.8(正常4.0~10.0)中性粒细胞数1.5(正常2.0-7.0)淋巴细胞百分比48.3(正常20-40)中间细胞百分比12.5(正常3-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9.2(正常50-70)
白细胞总数偏低,白细胞分类大致正常。白细胞数值减少的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身体受到急性或慢性有害放射性物质的照射等等。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没有一个正常的,还是快找医生看看吧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10~13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况:男:0~21mm/h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情况: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情况:男:7.16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 男性:(4-5)*1012/L; 女性:(3.5-4.5)*1012/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g)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常规检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