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操作视频药物先用刺激性强的还是弱的

肌内注射后局部硬结的预防与治疗
因肌内注射(肌注)后产生局部硬结,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它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影响继续治疗,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过去治疗本症,采取湿热敷、理疗,局部封闭等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够理想。近年来深入研究,有关报道与日俱增,有了许多新进展。现就肌内注射后硬结病因及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3个方面作如下论述。1病因及发病机机制多数学者认为,肌内注射后受药物刺激、药物吸收速度慢、注射深度不够、局部血循环不良和局部微粒污染等,是发生肌内注射后局部硬结的常见病因,而其发生机制则因病因有别而异。①值得强调的是,凡是肌内注射药物的性质、pH值、剂量、浓度以及个体对药物的不同反应,都能影响肌内注射后药物吸收的速度。其中,药物吸收速度慢者则容易在局部产生硬结,如分子较大的非脂溶性药物,要依靠淋巴系统从肌内注射部位扩散,而淋巴的流速比血浆流速慢,所以其吸收速度则慢;阿托品的溶液浓度增高时,吸收速度快,而利多卡因在高浓度的小容量时则相反,假若药物...&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肌肉注射后产生局部硬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给今后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给护理工作增加不少的麻烦。下面就此间题谈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1病因及发病机侧 肌肉注射后,因受药物的刺激,药物吸收速度慢,注射的深度不够,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局部徽粒污染等,是发生肌注后局部硬结的常见病因。其机制因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1 .1肌注刺激性的药物后,引起组织反应.对局部产生疼痛红肿,以后逐渐形成硬结。1 .2肌注深度不够,肌注药物注人皮下脂肪层而未达肌肉层时,药物在脂肪层停留时间较长,结晶析出刺激组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而包围结晶形成硬结。1.3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肌注,药物停留时间延长,沉积而形成硬结;药物吸收速度慢,同样药液在局部停留时间长,容易形成硬结。1 .4长期卧床的患者,肌肉活动t相对减少,局部组织供血t也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变慢,同样药液在局部逐渐形成硬结。1 .5在肌肉注射过程中,徽粒如橡皮粒、蜡粒、...&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肌肉注射是临床治疗给药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1]。如果长期肌肉注射,且注入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易导致局部皮肤吸收不良,注射部位出现肿胀、压痛及硬结,给病人带来痛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迫使治疗中断。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使治疗持续,更有效,2012年我病区采用舒康博水凝胶敷贴外敷,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肌肉注射后产生局部硬结的住院病人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56岁~82岁,平均72.6岁。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药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直径大小将硬结分为3度,Ⅰ度(直径1.5cm~3.0cm)40例,Ⅱ度(直径3.0cm~4.0cm)13例,Ⅲ度(直径4.0cm以上)7例。其硬结均发生于两侧臀部注射部位。1.2方法治疗组:硬结处采用舒康博水凝胶敷贴(德国LR公司生产,规格为5.0cm×7.5cm、10.0cm×10.0cm、...&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肌肉注射(以下简称肌注)后产生局部硬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情况。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造成中断治疗,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过去治疗局部硬结,采取湿热敷、理疗、局部封闭等方法,近年来有了许多新进展。现就肌注后产生硬结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作如下探讨。l硬结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多数学者认为肌注后因受药物刺激,药物吸收速度缓慢,注射深度不够,药物的配伍及无菌操作等因素是局部硬结的主要原因。1.1肌注刺激性的药物后,引起组织反应,使局部产生疼痛、红肿并逐渐形成硬结。1.2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注射,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1.3在肌注过程中.微粒如玻璃屑,橡皮粒,蜡粒等.均可以随药物进人组织中.药物可以逐步被吸收,而微粒不仅不被吸收,相反作为异物可刺激机体的防御系统,结果导致硬结形成亡’了。注射针头带钩损伤肌纤维或血管.再加上药物刺激可形成较大的硬结。2预防措施2.1减少操作时对局部的机械性损伤操作时选...&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肌内注射是一种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但注射后患者易出现药物外溢[1]。药物外溢不仅会造成患者给药剂量不足,同时还会增加注射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引起组织萎缩或水肿,组织疼痛及变形,色素沉着或脱色等。所以,如何对肌内注射技术进行改良及深化,减少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国内外护理人员所关注的热点话题[2,3]。2010年3月~2012年8月,我们对60例学龄期患儿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方法,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学龄期患儿,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6~12(8.2±1.3)岁。所有患儿均经胸片、血常规、痰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纳入标准:患儿不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凝血功能正常;不存在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患儿家属同意并能够配合本次调研的全部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双侧臀部在本次调研前1周内未接收臀部肌内注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肌内注射是临床给药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快速地解除疾患。但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如果肌内注射方法不正确,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不严格[1],忽视对肌内注射部位的观察,有部分患者接受注射后,由于药物吸收不良、药物刺激或自身抵抗力差等原因,容易引起肌内注射皮肤感染,临床表现为红肿、疼痛、硬结、发热、恶寒,严重者可出现深部化脓或局部坏死,影响上下肢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科应用百多邦软膏治疗肌内注射后局部感染,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2月~2012年6月我科肌内注射后引起局部感染的患者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19~79岁,平均(56.13±2.37)岁。肌内注射药物包括异丙嗪、胸腺五肽、氯丙嗪、黄体酮、维生素K1、维生素B12、去铁胺、亚叶酸钙等。注射部位均为臀部。发生红肿14例,硬结20例,疼痛伴局部发热6例,深部化脓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4-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技术指导原则-2014-05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4-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技术指导原则-2014-05,过敏性鼻炎 药物,药物过敏性口炎,药物过敏性皮炎,药物过敏性皮炎症状,药物过敏性,药品抽样指导原则,贷款分类指导原则,icao指导原则,fda指导原则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7:27:4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4-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技术指导原则-2014-05.PDF
官方公共微信本试题来自:多项选择题:下列哪类药物不适宜采用口服给药()
A.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
B.首关消除强的药物
C.易被消化酶破坏的药物
D.胃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
E.易被胃酸破坏的药物
正确答案:有, 或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资料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项选择题:
A.普萘洛尔
B.利多卡因
C.卡马西平
D.硝酸甘油
答案:有,多项选择题:
A.胃酸对药物的破坏
B.肝脏对药物的代谢
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D.胃肠粘膜对药物的灭活
E.肾脏对药物的排泄
答案:有,多项选择题:
A.为药物在溶液中90%解离时的pH值
B.为药物在溶液中50%解离时的pH值
C.是各药物固有的特性,与药物属于弱酸性或弱碱性无关
D.一般地说,弱酸性药物pKa值小于7,弱碱性药物pKa值大于7
E.弱酸性药物pKa值可大于7,弱碱性药物pKa值可小于7
答案:有,多项选择题:
A.肌内注射
B.直肠给药
C.吸入给药
D.舌下含服
E.皮下注射
答案:有,
考试中心最新试卷
考试中心热门试卷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其处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1页免费163页免费69页免费84页免费19页免费6页免费24页2下载券38页4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1页免费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其处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内注射操作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