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病变病变患者有何症状

八成“肝豆病”患者可基本治愈
第B08版:旅游健康
八成“肝豆病”患者可基本治愈
专家表示,这种神经遗传病好发于青少年,以往平均寿命仅3年
&&&&青年报资料图&记者&常鑫&摄
&&&&虽然没有“渐冻人”之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瓷娃娃”之于“成骨不全症”这样引人关注的别称,但“肝豆病”确实威胁着中国十万分之三的人的生命。“肝豆病”即“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神经遗传病,患者铜代谢发生障碍,可殃及脑、肝脏等多个器官。在以往,西方医学界认为该病患者平均寿命仅3年,治疗后或可延续至10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晓平教授提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段下,“肝豆病”患者的生存期远超10年,其中80%的患者更是可以基本治愈。青年报记者&顾金华&&&&50%“肝豆病”患儿曾遭误诊&&&&小张今年刚满16岁,但他走路不稳、总是跌倒已经长达10年。家人一直认为这是他小脑不发达、平衡能力欠佳所致。直到近日,他说话时口齿越来越不清楚,父母才带他辗转前往医院就诊,“肝豆状核变性”这个遗传病名称才跳入小张父母的视线。&&&&据王晓平教授介绍,虽然铜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如果铜不能从身体中正常排出进而沉积,就会对各器官产生毒性作用,主要以肝脏、大脑、肾脏和血液系统等多个重要器官功能紊乱最为常见。患者体内铜代谢严重紊乱,无法排出的铜不断侵害脑内神经细胞,所以走路会频频摔跤、讲话口齿不清。&&&&由于肝豆病的症状既多样又复杂,临床误诊率非常高,达到50%,部分偏远地区的患者由于不明病因,往往在错误治疗下瘫痪甚至死亡。如果青少年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要警惕患“肝豆病”的可能性:不明原因的肝肿大、脾肿大、肝硬化、一过性黄疸等;不明原因的肢体震颤;讲话含糊不清、呛咳、吞咽困难;不明原因的步态不稳或动作不协调;持续出现转氨酶增高但无肝炎症状。&&&&终身排铜可与常人无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肝豆病”被看做是“怪病”“绝症”,西方医学界认为其患者治疗后寿命也只有10年。不过,据王晓平教授介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终身排铜,“肝豆病”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可以基本和正常人一样。市一医院是上海市唯一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住院治疗中心,每年接诊200例次以上的“肝豆病”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这些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缓解,部分患者已经生活了四十余年。&&&&目前,青霉胺和葡萄糖酸锌是治疗“肝豆病”的首选药物,配合中药“肝豆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排铜效果。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使体内的铜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既满足自身生长代谢的铜的需要,又不能使体内铜的含量过高。大多数患者在一段时间的驱铜治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和正常人一样。&&&&除了药物“驱铜”,患者还务必保证周围环境处于“低铜”状态,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炊具、餐具都不能用铜制的,铜锅、铜勺、铜制水龙头等都必须弃用。另外,患者要避免食用含铜高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蟹、虾、乌贼、章鱼、豆类、坚果类等。“含铜低的食物,像牛奶、蔬菜等可以放心食用。”王晓平教授表示,适宜肝豆病患者日常食用的低铜食物则包括精白米面、萝卜、藕、芹菜、小白菜、瘦猪肉、瘦鸡鸭肉、马铃薯等。&&&&[链接]&&&&急诊患者确保15分钟内得到救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每天接诊的急诊患者人数达五六百人,这里常常会有成批的车祸人员、中毒人员送来急救。为了保证急诊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医院进行了人性化处置,从功能结构上将急诊科分为红黄绿“三区”。而患者的病情则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患者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患者医疗安全。&&&&据介绍,急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急诊患者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患者排序,而且要分流患者,使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患者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患者,二级是危重患者,这两者将被送往红区,也就是抢救监护区。三级是急症患者,送往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四级则是非急症患者,通常是一些门诊患者,临时来看急诊,他们送往绿区即普通患者诊疗区。&&&&“而不同区域的医生级别也有一定的差异,相对而言,红区和黄区的医生级别更加高一点,他们拥有更强的急救能力。”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分级和分区,这样确保所有的急救患者都能在15分钟得到救治。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您的位置:
> 肝豆状核变性的八大症状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的八大症状表现
摘要:肝豆状核变性多于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迟至成年期,发病年龄4~50岁。那么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起病多较缓慢,少数可由于外伤、感染或其他原因而呈急性发病。
  1、肝脏症状:
  虽然患者在婴儿期,肝脏就已有铜的蓄积,但6岁前罕有肝病症状发生,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龄约11岁。
  约80%患者发生肝脏症状。大多数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症状群,在无症状期或肝硬化早期,肝功能可正常,或仅有轻微的转氨酶增高,多起病隐匿,呈现慢性病程。开始有乏力、疲劳、厌食、黄疸、蜘蛛痣、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最终导致门脉高压、腹水、静脉曲张出血以及肝功能衰竭等。所以,对35岁以下,HBsAg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应想到本病并做化验检查以确立诊断。
  患者,会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少数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肝、脾肿大,或转氨酶持续升高而无任何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
  本病患者若未经治疗,最终都会出现肝脏和神经损害症状。
  神经系统表现一般出现在12~30岁患者,平均年龄约19岁,常缓慢发展,可有阶段性缓解或加重,亦有进展迅速者,特别是年轻患者。
  突出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是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肢体舞蹈样及手足徐动样动作,肌张力障碍,怪异表情,静止性、意向性或姿势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屈曲姿势及慌张步态等。
  此外,还可有较广泛的神经损害。如皮质功能损害,表现为进行性智力减退、注意力散漫、思维迟钝,还可有情感、性格异常,常无故哭笑、不安、易激动、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等,晚期可发生幻觉等器质性精神病症状;小脑损害,可导致共济失调和语言障碍;锥体系损害出现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和假性延髓麻痹等;下丘脑损害产生肥胖、持续高热及高血压。少数患者可有癫痫发作。
  3、精神症状:
  至少有四方面精神障碍:情感异常、行为异常、精神分裂症和认知障碍。
  有以上几方面表现时,治疗往往只能部分得到缓解。
  4、眼部损害:
  患者有K-F环。K-F环是本病最重要的体征,是由于铜沉积于角膜后弹力层所致,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在角膜的内表面上,呈绿褐色或金褐色,宽约1.3毫米,光线斜照角膜时看得最清楚,但早期常须用裂隙灯检查方可发现。
  环绝大多数见于双眼,个别见于单眼。大多数患者出现神经症状时,就可发现此环。少数患者还可出现晶体浑浊、白内障、暗适应下降及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等。
  环的出现有助于诊断,但并不是Wilson病的特征性表现。在无症状儿童或肝脏受损,特别是伴慢性活动性肝炎者,可无K-F环;而如儿童时期长期肝内胆汁淤积、慢性活动性肝炎伴肝硬化和隐原性肝硬化等,都会由于胆汁排泄铜障碍而导致角膜及其他器官铜淤积。
  5、血液系统:
  病程中常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至少15%的患者溶血表现明显。导致溶血的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是由于肝脏在短期内大量释放铜入血,红细胞大量摄取铜,导致对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的氧化损伤,也有人认为铜的毒性作用是对细胞膜磷脂的氧化作用。
  本病所致溶血常是短暂性的和自限性的,常较肝病表现超前数年,溶血发生时常无K-F环发生。因而,对于20岁以下的溶血患者,应从生化检查上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溶血。Wilson病溶血患者,血Coombs试验阴性,属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
  偶有急性溶血与急性肝功能衰竭同时出现者,预示病情重,常在数周内死于肝或肾功能衰竭。
  另外,以肝脏损伤为主的患者,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失代偿性肝硬化,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血小板质量差,脾肿大可致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这些也可导致Wilson病患者存有出血倾向。
  6、肾脏:
  肾功能受损程度不一。铜离子在近端肾小管和肾小球沉积,可造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出现肾性糖尿、多种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尿、高钙尿、蛋白尿等。
  青霉胺可明显改善肾功能,但偶见青霉胺致肾病综合征和Goodpastures样综合征样的严重副作用。
  少数患者可发生肾小管性酸中毒,并可产生骨质疏松、骨和软骨变性等。
  7、骨骼:
  临床症状常不明显,患者可有膝关节或其他大关节疼痛和僵硬。可有脱钙,骨质软化,佝偻病,自发性骨折,关节下囊肿,骨关节痛,分离性骨软骨炎等表现,。
  8、其他:
  心脏可有心律失常,心肌病和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大部分患者有皮肤色素沉着,尤以面部及双小腿伸侧明显;胰腺受损有胰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指甲弧呈蓝色,含铜量增加;继发于肝病的内分泌变化,年青女性有闭经,男性发育迟缓,乳房发育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专家讲解肝病的基本常识 患者夏季饮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重视肝豆状核变性病症状前病例的诊断
下载积分:1099
内容提示:重视肝豆状核变性病症状前病例的诊断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8:15:34|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1099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重视肝豆状核变性病症状前病例的诊断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弥漫性病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