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高中研究课题怎么写探究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怎么写

大学生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科技资讯》2014年28期
大学生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随着社会发展也愈加复杂化。作为身体健康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予以重视。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在分析心理因素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基础之上,寻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这是该文的主要意图。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444【正文快照】:
1心理因素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表现心理因素对于生理健康一直有着重要影响,这作为一种生理常识,被大家所熟知。而这一结论也是从几千年前到如今,经过无数的医学实例证明得来的。我们必须足够重视心理因素在人体身体健康中的影响,并将发展心理健康作为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言梅;;[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张静;李蔓荻;;[J];北京教育(德育);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婷;方苏;陈丽洁;;[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徐燕;;[J];管理观察;2009年18期
袁飞;;[J];时代教育;2013年03期
张金勇;陆剑峰;黄小龙;张建东;;[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杨斌芳;王晓丽;彭菲;;[J];甘肃高师学报;2013年03期
吕英;吕昀;;[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胡龙飞;张钢;张改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仝义涛;;[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樊洁;杨文安;胡发稳;;[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邓远平;;[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耀武,李宝芬;[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王志梅,王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答会明,李梦月;[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蒋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郭蕾,葛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宋广文,郝丙辉;[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符明秋,周喜华;[J];体育科学;2004年06期
王春莉,廖凤林;[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方晓义,郑宇;[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刘建榕,刘金花;[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莉君;[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黄中,姚小蓉;[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杨仲夏,韩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祁新荣;[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陈利虎,马洪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林增学;[J];社会科学家;2000年06期
翟安平,张懿红;[J];社科纵横;2000年01期
张亚东,刘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0期
王丽芹,陈凤茹;[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刘晓仙;[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文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黄怀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胡邓;王艳;;[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徐辉;;[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宋振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郭辉;李蔓荻;祖娜;;[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朱晓红;;[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汪向东;;[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郑莉君;韩蔓莉;;[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郑莉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苏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严建雯 金一波;[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孔敏;[N];重庆日报;2000年
柳春;[N];重庆日报;2004年
;[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任伟;[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位俊芹;[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俞文智;[N];楚雄日报(汉);2005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郭念锋;[N];大众科技报;2000年
晓刘;[N];大众卫生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文珺;[D];南开大学;2012年
肖旻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封丹珺;[D];山东大学;2011年
张静;[D];吉林大学;2009年
赵鑫;[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卢爱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李坚;[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刘琴;[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郝若平;[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朱礼华;[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亮生;[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张忠;[D];扬州大学;2008年
汤耀阳;[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戴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孙俊娟;[D];河南大学;2009年
梁艳;[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张由月;[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刘红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谷月;[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吴欢欢;[D];西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都市第46中学高中学生为例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都市第46中学高中学生为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 助,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行为矫正,而后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年龄上从大 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 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预防先于治疗, 、重于治疗,已成为 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的主要任务。 从目前已经起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来看, 大多还处在以 “专 题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 、 、 、 性层面。相比较而言,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普通高中心理 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注重高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 (仍)还是一个薄弱环 节。 ⑵ 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中提出: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 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和保健, 健全心理咨询网络, 塑造自尊自信、 理性平和、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 这说明党中央已经把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除了要(学习好)掌握过硬的专业 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⑶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 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 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 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 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 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 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提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 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 做好安排。 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 通过教研活动,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 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 研成果。 ”虽然近几年贯彻《纲要》取得了进展,但发展不平衡,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因此,决定了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保 证学生的和谐发展。 ⑷ 素质教育呼唤师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教师心理健 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青少年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因此,教师 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国家, 乃至世界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2、课题研究的意义⑴ 有助于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好地将心 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入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效应与影响。 ⑵ 有助于从整体育人的总目标出发, 促进学生生理、 心理及道德与智能的2 协调和谐发展。 ⑶ 有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的整合方面建构起具有 (本校) 校本 特色的整体的实践操作体系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操作理论与 经验。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 已”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 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在本课题 。 的研究中,我们认为(立足于把)心理健康(定义为)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 状态。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形容词义,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 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环境)关系和谐。二是动词义,指 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个体心理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师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 对教师、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进而培养其良 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校主体整体素质提高的 教育,它包括积极心理的教育和消极心理的预防两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有两 层含义:一是对全体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 性心理品质。二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教师、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 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 展自我的能力。3、整合性:整合的英文对应词汇是 Integrate,具有“综合、合并、一体化”的解释。整合性,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形 成的一种系统有序的性状, 是事物之间建立在兼容基础上的壮大和最优的状况。3 4、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即按照整合性的原则,将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融为一体, 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学科教学及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支撑,成 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及核心) ,从而放大学校整体教育的效益,促 进学校各项教育的和谐与发展。三、研究的基本概况 1、研究的主要思路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充分认识和把握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整体 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及学生整体发展间的密切 关系,坚持在实践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积极 探索并努力构建具有整合性的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与策略, 并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探寻营造有利学生心理发展的 良好环境,建设具有普通高中特点的心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 开创未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方 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注重实践个案的积累和分析,丰富与提升本课题研究 的内涵及整体效益。2、研究的主要方法 ⑴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于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育论》、《学校心理教育全书》、《学校心育系 统协同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等教育部文件及重点专著,从中探索关于普通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相关内涵及原理。⑵ 行动研究法:即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研 究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心理健康是涉及到学校中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教 师和学生都是行动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他们同时也都是研究者,而且就心理4 健康研究本身而言,纯理论的研究有其统率指导和上位引领的作用,但是它并 不能完全取代实践行动,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要从实践行动中来,心理健康问 题的解决也要在实践行动中进行。⑶ 经验总结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注意不断提升和积累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中的实践操作经验,以更好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性的一般规律即操作要义。⑷ 个案研究法: 对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各育整合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成功的或失败的)进行搜集与整理,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积累和 进行实践追踪探讨,探索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成因,矫治的途径、方法 和效果等,以更好地取得研究的实效。⑸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等方法,了解并掌握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此编写出针对性较强、内容丰富、先后排列有序的普通高中 心理健康学科课程的校本教材。3、研究步骤 ⑴ 研究准备阶段。 (2008 年 2 月—2008 年 5 月)选定课题,初步把握课题的基本内涵、研究价值,成立“普通高中心理健 康教育整合性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工作,主要完成了三 个方面的工作: ① 召集部分教师,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从中选择部分老 师组成本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好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② 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分析当前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状 况,评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际和现有资源,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③ 制订《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5 ⑵实施研究阶段。 (2008 年 5 月—2010 年 12 月)第一阶段:启动研究(2008 年 5 月—2008 年 8 月) ① 建立学校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机 制。 ② 收集理论、报刊杂志和网上资料,根据学生实际,做好筛选整理工作, 编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报。 ③ 继续装备心理咨询室,培训心理咨询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④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中期报告。 (2008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 ① 编写教师有关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学生心理自我维护案例 集,学生心理成长故事集。 ② 形成阶段总结,整理评价资料,形成评价报告,在此基础上写出本课题 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继续研究。 (2010 年 1 月—2010 年 12 月) ① 编写适用于普通高中心理健康学科课程的校本教材。 ② 做好实验班的研究和后测工作,写出研究报告。 ③ 整理心理咨询室工作台帐,积累个案材料和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④ 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出版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教材⑶ 总结验收阶段。 (2011 年 1 月-4 月)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体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报 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① 编辑“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6 ② 整理研究过程材料。 ③ 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4、研究目标和内容 ⑴研究的主要目标① 科学把握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理论内涵。 ② 积极建构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实践策略。 ③ 探索并形成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保障条件与机制。⑵研究的主要内容①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研究——学生、 教师、 家长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 知识普及的途径方法。 通过宣传海报、心理课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使得家长、学生、 教师等获得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把心理健康的知识以最广泛的渠道和途径普 及到最广泛的人群。 ②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研究——教学、 教材、 学科渗透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 健康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材的研发与建设,(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知识 、 的渗透,(通过)心理课堂的开设,使(得)心理健康课程的研究更加深入, 、 找到一条全员参与心理健康行动研究的广阔途径。 ③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研究——学校、 社会、 家庭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 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 更要深入到实践中, 通过家庭、 学校、社会的全员参与和加入共建美好的、宽松的心灵环境。 (④ 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研究——智力、 情感、 性格三位和谐一体的积极心7 理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铸造。 )四、理论依据 1、心理发展理论: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得到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 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其中个体心理的发展,尤其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个体生 理发展较快的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过程中, 个体的一系列成长中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2、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良的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从事某种不适当学习的结果。 通过发现和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教育、强化和行为训练等措施, 就可以改变、矫正或治疗人的不良行为。行为主义理论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 行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五、研究成果概述 (一) 客观把握了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高了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认识,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便能够即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 养,同时为学校对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研究依据。为此,我 们对部分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课题组成员对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随机抽取 3 个班级,通过下列途径 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①问卷调查,定量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 压力、缓解压力的方法以及中学生对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的看法。8 ②座谈会形式,定性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以过来人的身份了解并解答他们 对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疑难问题。 ③旁听课程,观察中学生的上课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1、学生对学习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从调查来看,学生在学习上的现状主要表现在:① 在学习目标方面:10.36%学生在每次新学年到来,都能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18.27%的学生经常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28.92%的学生时有制定出 新的努力目标;29.78%的学生偶尔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12.23%的学生没有制 定出新的努力目标。② 在学习兴趣方面:6.62%学生在学习规定的课程以外,总是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10.22%学生经常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22.73%学生时有其他感 兴趣的活动;27.63%学生偶尔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34.10%学生没有其他感兴 趣的活动。③ 在课堂参与程度方面:2.73%学生总是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4.17%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22.01%学生时有在课堂 上踊跃发言, 积极提问; 40.00%学生偶尔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积极提问; 30.65% 学生没有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④ 在学习方法方面:5.76%学生总是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7.77%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17.55%学生时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40.00%学生偶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0.79%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 后复习。⑤ 在学习习惯方面:23.60%学生总是习惯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22.73%学生经常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 22.45%学生时有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18.85%学生偶尔9 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13.53%学生没有一边看电视,或 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⑥ 在学习态度方面:49.35%学生总是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21.73%学生经常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13.67% 学生时有认为学习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 讨厌学习; 9.78%学生偶尔认为学习 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4.17%学生不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 不讨厌学习。 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许多学生还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还在 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有 40.00%学生偶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0.79% 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二是有些学生凭兴趣学习,缺乏意志力; 三是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只有 10.36%学生在每次新学年到来,都能制定 出新的努力目标,造成学习效率低;四是课堂上参与程度不高,最为显著的问 题是累计有 70%的学生总是或经常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学习动力的丧失和学习兴趣的缺乏,是目前高中生在学习方面暴露出的最大问 题。2、学生对健康情感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从调查来看,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现状表现在:① 在适应性方面:45.18%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总是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21.44%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 如转到新学校),经常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17.41%的学生 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时有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 友;11.65%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偶尔担心会遇到不顺心 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5.90%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不担心 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② 在控制情绪方面: 21.87%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总是会感到恼怒;22.30%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10 人在旁高谈阔论经常会感到恼怒; 29.06%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 如果 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时有会感到恼怒;19.71%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 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偶尔会感到恼怒; 7.63%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 如 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不会感到恼怒。③ 在情绪稳定方面: 31.51%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总是不影响自己的情绪;28.63%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经常不影响自己的情绪;24.32% 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时有不影响自己的情绪;11.08%的学生认为季节气 候的变化偶尔不影响自己的情绪; 5.61%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影响自己的 情绪。④ 在情绪调控方面:6.33%的学生总是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10.50%的学生经常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34.10%的学生时有感 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37.99%的学生偶尔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 发火;11.51%的学生没有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⑤ 在异性交往方面: 37.84%的学生总是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26.19%的学生经常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20.86%的学生时有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10.07%的学生偶 尔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5.32%的学生不认为异性同学之间 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⑥ 在抑郁情绪方面:6.62%的学生总是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 郁郁寡欢; 8.35%的学生经常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 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19.71%的学生时有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 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29.35%的学生偶尔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 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36.26%的学生没有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 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的现状的原因:一是适应能力较差,有 45.18%的学生 在新的环境中 (比如转到新学校)总是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 ,11 二是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容易导致不良情绪,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内倾退缩、敏感多疑等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有 6.62%的学生总是 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 郁郁寡欢; 8.35%的学生经常 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三是高中学生较 之初中生,认识问题较全面、理智,而且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等社会 情感迅速发展,因此,对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有正确的认识, 有 37.84%的学生总是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3、学生对意志品质方面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从调查来看,学生在意志品质上的现状表现在:① 在受挫反应方面:10.65%的学生一遇挫折,总是心灰意冷,丧失信心;15.97%的学生一遇挫折,经常心灰意冷,丧失信心;32.81%的学生一遇挫 折,时有心灰意冷,丧失信心;30.50%的学生一遇挫折,偶尔心灰意冷,丧失 信心;9.93%的学生一遇挫折,没有心灰意冷,丧失信心。② 在坚韧性方面:19.28%的学生长跑训练中,当遇到生理反应,快要跑不动时,总是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7.99%的学生经常能紧咬牙关,坚持 到底;25.90%的学生时有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22.59%的学生长跑训练中, 偶尔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3.96%的学生不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③ 在自觉性方面: 18.71%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 只要对它不感兴趣,做起来积极性总是不高;23.45%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 做起来积极性经常不高;29.35%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 做起来积极性时有不高;19.86%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 做起来积极性偶尔不高;8.06%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虽然对它不感兴趣,做 起来积极性也高。④ 在自制性方面: 34.96%的学生总是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 32.09%的学生经常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 18.85% 的学生时有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10.50%的学生偶尔可以12 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 5.04%的学生不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 枯燥无味的事情。⑤ 在克服困难方面: 10.50%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总是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6.8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29.93%的学 生遇到困难时,时有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24.0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偶尔 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 19.57%的学生遇到困难时, 不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⑥ 在果断性方面:6.62%的学生做事总是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8.92%的学生做事经常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18.42%的学生做 事时有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19.14%的学生做事偶尔说干就干,决 不拖延或让它落空;47.05%的学生做事不是说干就干,而是拖延或让它落空。 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现状的原因: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 意志品质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意志品质水平低,究其原因,一是家 长对子女过多的宠爱,使得学生缺乏意志力,挫折容忍力低,遇到困难和挫折, 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映,有 10.65%的学生一遇挫折,总是心灰意冷,丧失 信心;15.97%的学生一遇挫折,经常心灰意冷,丧失信心;22.59%的学生长跑 训练中,偶尔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3.96%的学生不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 二是独生子女长期听从师长教导,独立判断少,果断性差,有 10.50%的学生遇 到困难时,总是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6.8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希望 别人帮自己拿主意。47.05%的学生做事不是说干就干,而是拖延或让它落空。 最后一点可能是学生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4、学生对人际适应方面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从调查来看,学生在人际适应方面的现状表现在:① 在交往技能方面: 6.04%的学生总是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7.48%的学生经常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 33.67%的学生时有不加思索就随便 发表意见;35.68%的学生偶尔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17.41%的学生没有不 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13 ② 在交往技能方面:8.92%的学生总是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12.66%的学生经常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28.63%的学生时 有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34.39%的学生偶尔指出别人的不足,要 求他们去改进;15.40%的学生不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③ 在交往技能方面: 27.05%的学生发觉自己无意中做错了事或伤害了别人,总是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23.31%的学生经常很快地承认错误或 作出道歉;25.76%的学生时有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13.81%的学生偶尔 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8.78%的学生不会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④ 在乐群性方面:有闲暇时,13.67%的学生总是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 15.68%的学生经常喜欢一个人呆着, 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 26.76%的学生时有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25.04%的学生偶尔 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18.71%的学生不喜欢一个人呆着,而 想去跟别人聊天。⑤ 在沟通能力方面: 6.33%的学生看见陌生人总是觉得无话可说;8.20%的学生看见陌生人经常觉得无话可说; 22.16%的学生看见陌生人时有觉得 无话可说;31.37%的学生看见陌生人偶尔觉得无话可说;31.94%的学生看见陌 生人不觉得无话可说。⑥ 在表达能力方面:48.92%的学生总是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1.22%的学生经常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3.81%的学生时有不喜欢在大 庭广众面前讲话;11.08%的学生偶尔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3.81%的学 生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学生在人际适应方面存在的现状的原因:一是学生十分重视友谊,这是高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动机和交友动机所决定的, 18.71%的学生不喜欢一个 有 人呆着,而想去跟别人聊天;二是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待提高,48.92%的学生总 是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33.67%的学生时有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14 (二)科学揭示了以班主任为主导的整合班级各方教育力量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及其机理)以班主任为主导整合班级各方教育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按照 一定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组织全体班主任,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 以研制和实践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方案为载体,进行了系列探索,全面提高 了班主任的素养,⑴ 制定心育大纲,提供实践指导为了加强班主任心理教育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我们以心理教育课专业教师 为主,会同部分优秀班主任制定了“班级心育纲要”。“纲要”依据心理学的 理论,根据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确定了心育内容。这一纲要既对 班主任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又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内容。 课题组全体成员(校级分管领导、年级组长和全体班主任)在明确“心育纲要” 总体精神和细则要求的基础上, 结合各年级特点, 研制了 “班级心育活动设计” , 各班班主任广泛开展了主题活动的实践。⑵ 开展主题活动实践,进行系统心理教育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 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主题班会 “欣赏我自己” , 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发现、肯定、欣赏自己的方法,还学会了接纳和欣赏同学的 方法,并使学生体验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如主题班会“心灵的沟通”针对高 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采用孩子与家长相互书信交流的形式,促进双方 的了解沟通,促使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理解父母之心,以情感的力量激励学生 努力拼搏。又如主题班会从“黑洞中走出——高考复习效率大家谈”既开拓了 学生复习策略的思路,更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积极而又冷静的状态进入高 效复习。⑶ 挖掘社会实践中的班级心理教育潜能15 社会实践活动,如军训、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过去,一些学校往往把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增加出来的一项负担、一种形式,但几年的工作实践 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它是我们开展心里教育的有效手段。正如一位同学所说: “军训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组织纪律性,更磨炼了我们克服困难的意志。社区服 务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劳动观念,更锻炼了我们的自治能力。”我们还定期组织 社会调查活动,同学们自己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采访、调查、分析,通过这一 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了与陌生人交往的勇气,还使学生了解 了社会,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⑷ 营造优质班级文化和情感氛围, 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丰富的 精神乐园和优质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班级心理健康教 育必须注重优质的文化环境和情感氛围,努力构建优质班级文化,方能有助于 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心理素质。⑸ 加强个别学生心理疏导的探索班主任个别心理疏导。 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直接、 最经常的途径, 即班主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制,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对学生进行心理 教育。如找同学促膝谈心,进行个别疏导,坚持阅读学生的周记,将周记作为 观察学生心态的窗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教育等。⑹ 重视对家长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有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学校教育中不可 避免地要与家长发生联系,因此家长心理的研究及疏导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 环节。家长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家庭督导片面,家长承受力差,情绪失调, 这会对学生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学校通过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家访 等途径,既重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指导,更应重视对家长自身 心理的疏导,达到班级心理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协调统一。16 2、研究结果与分析 ⑴ 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最终体现为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和发展。在近三年的 研究中,我们已初步享受到这项成果的喜悦。 心理素质优化和发展对人的成长的价值已在学生意识中得到了强化,在学 生的系列作品中,学生对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迫切性已跃然在字里行间中;对 班级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其 热情和主动参与精神使广大教师深受触动。① 心理教育最终是实现学生的自助疏导和发展的观点被学生 认可和接受一切经过学生主动接受和参与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教育最终是要靠学 生主体来实现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学生自身增长了调节自 我的力量,才能开发心理潜能,实现心理教育的防御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高 三年级在“从黑洞中走出来”、“复习效率大家谈”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力求贯 穿了这一信念,从而对学生学会自我调整,锻炼自身意志有了更多的启示。在 此过程中,广大班主任认识到心理教育不只是教师的教育,而是学生自助性的 心理自我调节和优化的实践活动。② 学生的智力品质得到开发和培养各班结合学法——学习策略研究,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诸如敏 捷性、独立性、创造性、灵活性等不仅在班级主题活动中得到体现,如高二主 题班会《探索脑的奥秘》、高一《生活中逻辑》、《创造在我们生活之中》等, 而且其智力素质得到优化,各科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③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理个性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条件17 各年级各班级纷纷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开展了 “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 “请 、 你了解我”、“生命线上的成功”、“感受坚强”等主题活动,既有助于学生 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等品质的培养和优 化。④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各班通过主题活动和个别心理辅导不仅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如学习方 法的掌握、记忆能力的培养等有了提高,而且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高三年级的社会调查中涉及到“学生世界”、“文化生活”、“消费市场”、 “环境保护”、“电子科技”、“社会热点”等方面的内容,这表明学生良好 的班级心理教育活动的导引下,其社会适应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⑵ 班主任的教育素养和科研素养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升华 ① 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着眼点的转变班主任工作往往易偏重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加强心理教育的研究,使其 视角转向为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班主任普遍认识到素质的培养实际上是让 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健康的道德观,发展他们自觉、自律、 自悟的能力。学校是传承人类神圣事业与伟大精神的净土,也是培养年轻一代 开拓、进取精神的地方,我们要教会学生求真、求实、求新、求美,如果我们 班主任都能更多地把我们的视线和精力着眼于学生的内在素质及未来发展上, 我们的教育活动就会上升到一个更新的境界,那么表面的常规工作自然也就水 到渠成,学生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教育成果也一定能更持久地延续下 去,推而广之,我国的全民族素质也会大大提高,这不正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 之所在吗?② 促进了班主任工作方法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方法的改变,班主任的工作少了生硬的控制和盲目 的说教;班主任工作细了,他们注重深入学生,不少班主任课间还到教室与学18 生交流,真诚、坦率走进了学生;班主任变得“敏感”了,能及时洞察学生行 为上的点滴变化,探究其思想及心理因素,采取积极措施,防微杜渐。课题研 究,促使班主任善于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会被充分利用了, 班级活动丰富了。③ 促进了班主任科研能力的提高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班主任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中,科研能 力在潜侈默化中提高了,许多班主任就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研究专题,进行了 深入的探讨,三年来发表了近 150 篇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如《浅谈 班级内的人际交往》、《逆反心理与引导》、《挫折与教育》、《试析班主任 的身心素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做一个优秀的“鼓励者”》、《调节 心态、重塑自我》、《青年期学生与异性恋》、《考试焦虑个案分析》等,这 些研究,使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⑶ 逐步构成了以优质文化和浓郁情感氛围为基础的校、 班两级 心理教育体系,提高了心理教育的实效 ① 广大教师增加了心理教育的意识, 初步形成了全员育心的氛 围学校多次开展了全校性的“心灵沟通”、“心理访谈”、“师生相长”等 活动,近 50%教师特别是名教师、校外心理教育专家、往届学生参加了活动, 使学校逐步构成了浓郁的心理氛围,广大教职员工关注学生心理成长,言必谈 心理教育已蔚然成风。② 积极开展多维多层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挖掘学校课程、 活动 课程和环境课程的心理潜能。课题组十分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现在,广大教师一致的看 法是课程是素质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教学中隐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不仅19 体现在内容中,而且体现在教学方法中,因此重视课堂中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 建立以及进行引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方式的改革,这不仅是学校 整体教改的需要,也有助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学校注重活 动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多维、多层的活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广 大教师对学校开展多项活动的心育价值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行为,对构建校、 班两级心理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研究结论 ⑴ 班级心理教育的认识基础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 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实现完满人格,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 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得到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 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心理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作为学校的心理教育有两个问题必 须解决:一是心理教育内涵与目标的把握。心理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因此,心理教育不只是着眼于为了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而是为了优化心 理素质,实现完满人格。所以,我们认为心理教育要定位在“发展”、“优化” 和“开发”上,而不主要是疾病的预防甚至“矫正”上。二是心理教育不只是 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 97.5%的人类而言,彼此在智力上不存在显 著的高低之分, 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 因此必须着重个性心理教育即自我意识、 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上,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人的学业和事业成败,决定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 展问题。⑵ 班级心理教育的基本原则心理教育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20 一是发展性原则,即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 的心理发展。 二是主体性原则,即自助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教师对学生进行心 理教育,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沟通、疏导、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一种看问题 的方法特别是思维方法。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心理教育实质 应是心理培育,是将学生看成教育主体,而不是将学生置于被动地受教育的地 位,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而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的 痕迹。既然如此,教师也不能将自己置于“救世主”的地位,而是帮助学生内 在产生自信、自助的力量,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自我开发、自我控制、 自我反思、自我悦纳,逐步实现自我主体与环境客体的协调、统一,提高主体 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 界,这样学生才能终生受用无穷。 三是相容性原则。 在心理教育中师生应保持人格上的平等, 情感上的相容, 形成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四是整合性原则。班级心理教育必须与班级品德教育紧密结合。我们在研 究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同时,还另有一省级课题,即“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 育实践建构研究”。通过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人的心理素质与品德素质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因此必须自觉地发 挥德育与心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内在作用,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格 素质,这就有助于提高班级心理教育的实效。⑶ 班级心理教育的先导和灵魂——教师群体的先进教育理念人的行为方式实际是受一定的理念支配的,即一定的教育理念决定着人们 的教育行为。应该看到决定班级心理教育质量的不主要在于如何对学生进行心 理教育,而核心、灵魂的因素则是该班教师群体的教育理念。研究表明在教师 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尤为重要,如:21 ① 教育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 发展的一切。 ② 教育目标:发现学生价值,发挥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 新。 ③ 教师起点: 研究学生是教育行为的开始, 对学生要研究、 研究、 再研究。 ④ 教育原则: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 ⑤ 教育过程:师与生双主体互动合作共成长。 ⑥ 教育评价: 工作评价重视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态度, 学生评价要以全 面地、发展地、激励地眼光评价学生。⑷ 班级心理教育的关键——班主任的人格素养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 生的导师,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 学生视班主任为知识的共研者、智慧的开发者、思想的引导者、心灵的沟通者、 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学生对 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产生“共鸣——兴奋——内化”的效应。同时, 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 其亲子关系。因此可以断言,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决定班级 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班主任在这种劳动性质及其特殊地位客观上要求班 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 者,毋容置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 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作用。因此, 班主任个人的心理修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 我的外部环境和教育因素。如果班主任心理自我失调,人格缺损。那么,要实 现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的动力,达到追求心理的健全、人格完 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⑸ 班级心理教育的途径22 班主任必须不断开辟班级心理教育的多种渠道、形式与方法。如何进行班 级心理教育,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必要的,但要使学 生产生自助、自在的力量,则班级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理应是班级心理教育的 重要渠道和形式,它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起着极强的碰撞、震撼和启迪作用。如 果活动建设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会大大提高心育实效。同 时,对家庭进行心理指导也应是班级心理教育不可忽视的途径。家长是对学生 进行心理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和组织家庭的力量, 有目的、 有计划地给家庭心理教育进行指导,提高家庭心理教育实效,为学生的心理成 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班主任可通过多种形式诸如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 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既对家庭心理教育的艺术予以指导,又对家长自身的 心理修养予以开导。⑹ 班级心理教育的环境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 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人的心态极易被周 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一种氛围、一种情境这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 穿透力,这里不仅包括学校教师群体的心理氛围,家长素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环境,还特别要注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 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精心设计,巧于安排,给 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 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师 生在文明的社会环境中提高心理素质,班级文化对师生心灵净化和人格塑造有 很强的渗透、润化作用。(三)着力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而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 成是和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良好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分不开的。这个大环境 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营造。为此,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23 1、学校教育系统:进行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寻求各项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途径;进行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 合的研究,在各科教学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成分,探寻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 学中渗透的方法;进行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研究。 ⑴ 建立机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 中层正职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 小组, 4 名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和班子其他成员为组员,全体班主任为兼职辅导 员。 ⑵ 通过专题讲座,组织讨论,自学等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提高教师对心育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⑶ 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 课外活动等时间, 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 力、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等心理品质。要求任课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 特点,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⑷ 政教处、团委会组织开展了百科知识竞赛、演讲朗诵比赛、摄影比赛、 班徽班旗设计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战胜自我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竞 争心理。 ⑸ 建立心理服务配套网络。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设置了心理咨询信箱,建 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制订了心理咨询和跟踪追访制度,各班设立了心理委员, 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方式相结合。 我校心理咨询室被南通团市委确认为 “四星 级心理咨询室”( 首批)。 ⑹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每周开设 1 节心理健康教育 课,高三年级每月开设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⑺开辟了板报、橱窗、广播、心理健康教育小报。每周开一次信箱,每月 办一期 “心理健康教育小报” ,板报、橱窗、广播宣传时间依据具体情况而定。2、家庭教育系统:进行家长心理品质的研究,探讨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24 ⑴ 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将调查结果、问题、对策告诉家长。成立 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各年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分会,每学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座 谈会,并分年级对全体学生家长进行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报告,大大提高了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⑵ 向家长推荐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渠道,灵活多样的加强学校、老师与 家长的沟通,建立家校交流卡,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架设家庭教 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 ⑶ 宣传优秀家长典型, 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 我校大多数学生家 长来自农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且寄宿生较多,所以,家长对孩子教育连贯 性不强,不细致,较为“粗放”,粗糙地对待孩子的心理成长,通过学校和家 长多方沟通,家长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改善了教育方式,大大提高 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进。3、社会教育系统: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学校需要将学生从枯燥、单一的知识训练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走出校 园,走出课堂,走进五彩缤纷的社会,从中获得更加鲜活,更加实在有用的知 识,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我们进行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环境的 研究,探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方式。⑴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建设。校园周边环境的好与坏,是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校为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主动与区巡警大队、 文明派出所联系,警校共建,设立警务区,成立警务室,从而确保了学生有一 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派出所派驻民警对学校的安全防范、教育管理、 法制教育实行一校一警承包责任制,在校内设置民警包校警示栏,定时联系, 听取意见和建议。⑵ 服务社区,强化体验教育。校团委、学生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到社区和街道进行主题环保志愿等活动,利用节假日慰问老干部,解 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5 ⑶ 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组织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夏令营,参观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参观南通博物馆,参加义务劳动 等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生动活泼,充满探索性,符合学生好奇心强和活泼 好动的特性,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加深 对社会的了解,提高社会化水平。四、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 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 园文化建设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大层面。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 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 象。师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因此,学校 物质文化建设要突出对内引领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和 谐发展的教育品质。如鼓励和引导师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让电视台、广播台、 校报、黑板报成为师生表现自我,互激互励的舞台;运用宽带、局域网将校园 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师生交往,为师生搭建互勉共进的交流平台,以 良好的育人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学校精神文 化建设应以师生的生命活动为基础,从师生的共同生命体验出发,引领师生的 精神生活。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将之制度化并形成传统,如师生论坛、联 欢 、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师生对抗赛等,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 到生命的共同经历。这种传统一旦形成,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 精神气质,并最终影响每一个教师的教育行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处于 青春期的中学生能够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个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心理 素质,完善学生个性。1、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26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 “ 育作用。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为建设和谐的校 园生态系统提供肥沃的土壤。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空间进行精心布局、艺术创 作,使校园充满绿色,充满生机。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安设教职工规范及学生规 范牌、名人警句、名人画像,向师生传递美的信息;同时充分挖掘学校人文历 史背景,将其作为亮点来展示,形成个性化的校园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 责任感。⑴ 建设园林式校园。学校改造之初,追求的就是园林式的建筑风格,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假山池沼,鱼戏莲叶,别有一番情趣。在校园 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每一道优雅景致,并赋予它们人文内 涵,力图让草木含情,叫山水说话,让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提升学校的 品位。⑵ 建设人文化校园。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理念、师生规范、办学特色、校 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以“胸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为办学理念,制定了“正德厚学”的校训, “求真、求实、求新”的校风, “崇 严、崇精、崇活”的教风, “勤学、勤思、勤问”的学风。⑶ 建设书香型校园。 为丰富全体师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图书馆每年都要添置一部分图书,藏书量呈每年递增趋势。此外, 学校每年还订阅百余种报刊杂志,购置大量的音像资料。 在建设书香型校园活动中,学校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 学生读整本的书,读经典的书,读古今中外的书,读名作名篇。通过每周一次 的阅读课,教师对学生以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演讲、讲名著故事活动、读书心得征文活动、名著影视 欣赏等活动,使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充实了人生,陶冶了情操,力争“用读 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 同时,学校还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坚持读书,写出 。 自己的读书心得、阅读收获。此举旨在使老师们在读书中感悟教育,体味教学,27 从而读教相长,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⑷ 建设信息化校园。 班级多媒体系统全部到位, 升级了学校广播系统,重建校园广播室,让广播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阵地。2、孕育和谐的心育氛围 ⑴ 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在学习、情感、人际、青春心理和升学 等各方面的压力,我们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即学会悦纳自己、 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培养自理、自立、自律、自学的能力,建立和谐的 人际关系,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⑵ 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原则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坚持科学性、阶段性、平等性、全面性、 保密性原则,广大教师员工本着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热忱,在教育 教学工作实践中,尊重、爱护、关心、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把教育的阳 光洒在每一位学生身上。⑶ 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 ①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前提:重视学习,统一认识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员工, 认真学习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小学 、 德育纲要》中有关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文章,从班主任队伍中 挑选工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倡导教师开展自主性 学习,图书馆征订、购买了相关的杂志、书籍,增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 我们支持、鼓励教师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和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机地 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此外,我们 还在班主任例会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论坛” ,组织教师将学习心得、在工28 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教训及所思、所想进行交流,以达到互学互 促、资源共享的目的。②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学校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中层正职为副组长的心理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政教处、校团委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聘任有心理 咨询资格证书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本 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上到下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证了 心理健康工作有人管,具体事情有人做,基本实现了信息保畅通,问题能 解决。同时我们首先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要求全体教师把心理健康 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完善了教师的学习、教研、撰 写教育论文等相关的制度,每学期按制度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学 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定期开放,设置了“心语信箱” ,开设了心理健康 热线电话,也有家长开放日。这样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 化,保证了心理健康工作稳步实施。③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理论培训。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 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为更新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我校先后选派 10 多名有经验、 有责任的班主任参加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 以他们为核心力量,对其他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与指导,让教师了解了心理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开放心理咨询室。学校于 2006 年 8 月开设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 12: 00~1:30 对学生开放,同时设置“心语信箱” 、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对学生的理想前途、人际关系、心理卫生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 题给予指导,心理咨询较侧重于防治性目标,即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29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学校利用校园网站、橱窗和国旗下讲话、心理健康小报等形式,针对不同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困惑, 在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对全校同学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临近期末 考试,针对学生焦虑、恐慌的心理进行了“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如何与 、 人交往”等内容的宣传,帮助广大同学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不仅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指导的效果,更帮助同学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 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开设家长学校。学校的教育不是孤立的,家庭的环境,父母长辈的言 行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是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利用家长会的时间举办了多期的家长 心理教育专题讲座,内容包括 “根据子女心理特点帮助子女适应学习和生 活”“了解子女心理特点,缩小代沟”“如何与子女做朋友” 、 、 、 “帮助子 女战胜人生挫折”“帮助子女调整好心态,确定好高考志愿”等专题。通 、 过学习,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走 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达到协助学校开展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和家庭的教育起到最大的合力作用。3、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⑴ 实行校长调研制度。校级领导做到“四个坚持” ,即坚持每周听课不少 于 1 节,坚持每周汇总听课情况,坚持每周进行课堂教学集体点评,坚持定期 深入班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校长调研制的实行,使学校管理层较好地把握了 全校新课程实施的脉搏,有利于及时调整实施策略,改进工作措施,拓宽实验 视野。 ⑵ 建立课堂教学考评制度。成立学校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对教师的课堂 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评, 考评结果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公布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⑶ 建立教学课题研究制度。教科室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 究和课程培训,切实解决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30 困难,想方设法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热情,保证每位教师每学期至 少撰写一篇具有较高科研含量的论文,课题组成员每学年撰写一篇涉及课题研 究的论文并力争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 ⑷ 建立信息技术培训制度。加大学校网站的建设力度,不断精选和扩充 网络教育资源,在数据库、资源素材、多媒体课件等方面为教师尤其为班主任 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使多媒体、电脑网络设施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重要手段。 ⑸ 建立新的教学评价、考核制度。学校制订了新的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 考核办法,既考虑该教师所担任学科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情况,又把该 教师担任学科的学科成绩直接与其所在教研组及年级组挂钩,每个教师的教学 业绩直接影响他(她)所在的教研组或年级组,同时注意对教师的继续学习和 教育教学成果的全面考核。实践证明,新的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考核制度的建 立,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⑹ 致力凝聚一种校园精神。为了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学校在制度的 制定、执行的监督,以及一些重大决策的出台等方面都注意广泛征询广大教职 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使各种规章制度成为教师自觉遵守维护的规范,充分 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体验到自己是学校工作和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工作和管理 的热情。学校领导注意认真解决教职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倡导人文 关怀,努力使教职员工切实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4、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⑴ 了解学生情况,研究学生特殊心理 经过每一学期的登记、调查、走访,我们对各种特殊学生都记录在册,根 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尽量帮助每一位学生使其精神愉悦,学习顺利。研 究发现导致我校部分学生心理特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 家长过分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 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31 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 是巨大的。 ② 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 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 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 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③ 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对于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 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 疾患的概率增高。④ 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每天用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 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 人格分裂。⑤ 单亲家庭导致心理扭曲。在较多的单亲家庭中,孩子往往得不到身心愉悦的照顾或者家长会因家庭原因而更加溺爱孩子,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 容易放纵、暴力或者自卑、委靡。⑵ 夯实学校德育建设,开设特殊学生课堂 ① 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学校以全校大课、校会、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班主任还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 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 世界观,以豁达的胸襟面对学习、生活。学校专职心理健康辅导课定期为 每个班级进行心理疏导。② 开设特殊学生疏导班。中学阶段学生最易有“逆反心理” ,它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 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 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32 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 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 ,应及时 采取措施,予以疏导。同时要求班主任密切关注类如“好奇、好胜、片面、 虚荣心理”“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等等,并定 、 、 期邀约交谈,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帮助疏导,并对学生保密,暗中关心他的 学习和生活。学校政教处进行跟踪调查,记下学生的成长足迹。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我校自 1993 年以来,坚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慢慢渗透一种积极、乐观、刚毅、向上的 学习精神,让学生真正快乐地学习。① 校园艺术节活动为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1993 年起每三年开展一届 从 “校园艺术节” 活动。 校园艺术节活动内容一般分为艺术表演类和艺术作品类。其中,艺术表演类分 为声乐、器乐、舞蹈、相声、小品、校园剧(课本剧)等;艺术作品类分为绘 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摄影作品、DV 作品等。校园艺术节时间一般为一个 月,分两个阶段进行。当年 12 月 1 日至 12 月 20 日,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发动本年级全体师生参与,达到每个教师和 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12 月 21 日至新一年 1 月 5 日,在年级开 展活动的基础上,将组织学校文艺展演活动,特别是师生在“迎新年文艺晚会” 上进行汇报演出。校园艺术节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陶冶了师生性情。② 校园体育节活动为丰富师生的体育生活,激发师生的体育兴趣,加强师生的体育交流,培 养师生“终身体育”的运动观念,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从 1994 年起每三年 开展一届 “校园体育节”活动。体育节以“面向全体师生,人人参加体育锻炼” 为宗旨,坚持全体师生人人参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健康、文明、育人、 向上”为主题,组织比赛和开展各种活动。体育节时间一般为期一个月,活动 内容分为年级活动和学校活动两类。年级活动主要有年级体育奥林匹克知识竞 赛、篮球赛、广播操比赛、排球赛、羽毛球赛和乒乓球赛;学校活动主要有师33 生篮球对抗赛、乒乓球对抗赛、羽毛球对抗赛、学校田径运动会、太极拳表演、 体操表演、外界体育交流等。这不仅增加了师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了体育素养, 同时还增加了师生交往,促进了师生的互动发展。③ 校园科技节活动我校从 1995 年起每三年开展一届“校园科技节”活动。 “校园科技节”活 动为期一个月,要求广大师生都要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形成人人学科学、人人 讲科学、人人爱创造的良好局面。“校园科技节”活动内容包括科普宣传和科 技制作两类。科普宣传通常有班级“科技与科普”黑板报、年级科学小论文比 赛、年级科技手抄报比赛、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观看科普电影、科技阅读、 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局科普展览等内容;科技制作主要包括班级主页和学 生个人主页、个人博客的设计评比、科幻画与动漫设计评比、拼图比赛、小发 明、小制作、航空模型比赛等内容。“校园科技节”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④ 校园读书节活动我校从 2003 年起决定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 一般在每年 1 月, 为期一个月。 校园读书节活动包括年级活动与学校活动两个层面。年级活动通常有图书角建 设评比、 “读书”主题黑板报评比、文学知识竞赛、经典朗诵比赛、演讲比赛、 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学校活动通常有名家讲座、作文大赛、师生评书、师生 演讲比赛、读书主题班会比赛、师生读书交流会、读书节活动成果展示等活动。 读书节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 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读书节期间,每位老师精读一本书,做读书笔记, 写读后感,教育随笔,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 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读书活动养成了学生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与经典为友, 为他们的人生奠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六、研究后的思考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探索了学生、教师、家长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知34 识普及的途径方法,找到了一条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构建了学校、 家庭、社会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框架,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学生整体 心理素质明显提高。 年来, 5 学校先后被评为 “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 “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和谐校 , , , 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 “江苏省绿色学校” ;学校心理咨询室被评为“南 通市四星级心理咨询室” 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连续多年荣获冠军。 ; 涌现了 一批省级、南通级优秀学生和先进班集体,蔡志红老师获??称号。反思我们 的研究过程,还有这样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继续探讨和解决——⑴ 关于班主任自身修养水平和咨询技术的掌握的问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修养是影响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教育机制上说,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前提要使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发生心灵上(情感上)的 沟通与相互承认与理解、并逐渐模仿、认同、内化班主任的人格影响,应该说 加强班主任的自身修养是优化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同时,心理 教育中咨询是科学性极强的技术,要提高班级心理教育的实效,必须帮助班主 任掌握心理咨询技术,这也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⑵ 关于家长自身心理素质提高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于家庭之外,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作用不 可替代。家长的素质与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家庭教育有着社会教育、学校 教育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学生在活动交往中,不断接受来自家庭及其他外部 教育力量的影响,逐步适应并向社会共同生活演进,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补 充,又对社会教育发生整合作用,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亲近性、深刻性、权 威性,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家庭既是对子 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需要学校对家庭心理教育予以指导,而提高家庭 心理教育的实效,又必须首先从优化家长心理素质入手。如何通过班主任有助 于家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⑶ 关于心理教育成果的评价问题35 衡量心理教育成果可从多种角度进行评价,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心理素质 状况的检测和评价,然而,简单地只是用测量法是不科学、不完善的,那么如 何检测和评价班级心理教育成果呢?也是需深入探索的问题。⑷ 关于研究的科学性问题由于缺少专业引领,我们的工作还处于探索的状态,尤其是对一些问题严 重的学生还缺少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常规的成分多,研究的成分少些,实验教 师热情较高,但科学实验的水平还较低,接受正规、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少,研 究的整体实效性还不够。课题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研究 的提炼和总结还远远不够。36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课题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