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唇红宫颈糜烂是什么症状状?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浅述
刘渡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的理论,结合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对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尤以乙型肝炎更为突出。兹将治疗经验概括整理如下。&&
气血阴阳分型的辨证模式&&
&&慢性病毒性肝炎多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两种病毒以上重叠的复合型肝炎。刘老认为本病的致病因子是感受了外界的湿热毒邪,滞阻于肝脏,使肝的疏泄功能障碍,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活动失常,而使肝脏本身的气血失调,湿热之毒损害了肝脏发为肝炎。认为肝病的一般发病规律是先气后血,然亦有未经气分而直达血分或复从血分进入气分者。另外肝炎的发病,除感染外界的湿热疫毒邪气外,与人体自身正邪的盛衰、情志的郁畅诸因素密切相关。肝病一旦发生,其病变影响广,上可影响心肺,横可影响胆胰,中可影响脾胃,下可影响肾与膀胱、胞宫等脏器,而形成虚实错杂,寒热互见的种种证候,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刘老在治疗中对此病始终把握其生理病理特性,寻求本病的发展规律,提出阴阳气血的辨证层次,分型立项,并参考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病势的轻重、正邪的进退,在千变万化之复杂证候中,分离出气分的阳、阴证,血分的阴虚证,以及阴虚阳亢证的四大证型。在此基础上分证型论治,有提要钩玄,执简驭繁之妙。&&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厥阴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言其体阴,是因为血属阴而肝主藏血,以血为体;且肝肾同源,精血互相化生。肝脏必须依靠阴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气属阳谓其用阳,是指肝气主疏泄,调畅气机,以动为用;且内寄相火,敷布少阳生发之气,有促进生化代谢的功能。在五行肝属木,其“母”属水,其“子”属火,水为阴,火为阳,木介于阴阳水火之中,故古人又把肝称为阴尽阳生之脏,实指肝之阴阳有转化之特点。盖肝脏以阴血养其体,以阳气资其用,则刚柔动静结合,气血阴阳贯通,疏泄畅利,气机调和而井然有序。若肝气、肝血、肝阴、肝阳任何一方发生病理变化,都能影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肝病的证治规律应以阴阳气血的病理变化为依据。&&
&&(1)气分证:是指肝脏被湿热邪气所伤的初期阶段。肝主疏泄喜条达疏利,最畏肝气郁结不畅,所以肝病首先是肝郁气机壅滞阻塞,代谢不利。病在肝逆在脾胃,而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运化腐熟水谷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木郁土塞之象。症候上则见:口苦,心烦,饮食不馨,呕恶痞满,肝区胀痛,身懒体疲,下肢??沉,小便黄秽,大便不爽或干稀不调,舌苔白腻,脉弦沉滑。这类病人,除有乙、丙、丁、戊肝炎病毒的感染外,还可出现肝功能的异常。治疗方法,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利湿为主。&&
&&(2)血分证:是由于肝病迁延,气分湿热进入血分。气病及血,久病入络,或素有肝经气血不和又染外来病邪,而出现的血络瘀痹证候,气滞则胀、血瘀则痛,故临床症见肝区刺痛昼轻夜重,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脉来弦涩,舌边紫暗,或有瘀斑。女子可有月经前后不定期,闭经痛经。重者可见面色晦暗不华,肝脾肿大等不同程度的损伤。病入血分,多为早期肝硬化,及慢肝的迁延期。治当养血活络化瘀,兼清热利湿解毒,并注意脾气的盛衰情况。&&
&&(3)阴虚证:是肝病气血瘀滞、化热伤阴,或久患肝病肝阴不足而致。临床可见疲乏低热,口燥咽干,入夜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少寐,唇红舌绛少苔。肝脾部位疼痛,兼见腰膝疲软,盗汗,男子滑泄。重者消化道出血,齿衄,鼻衄。西医检查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血小板降低,或白/球蛋白倒置,两种球蛋白升高。这类病人肝功能损害比较严重,多见于肝硬化病人。治当滋阴柔肝,软坚化瘀消痞。&&
4)阳虚证:是脾肾阳气虚寒之证。肝病旷久不愈伤及脾阳而见由肝传脾,发生中寒不运,腹胀不利之变。或见肝病及肾,肾阳虚衰不能主火,发生腹胀、腹水、小便不利等症。舌脉表现为舌质淡嫩,苔白滑,脉弦缓或弦软无力,重者可见面色黎黑。b超提示:肝萎缩、脾大、腹水。实验室检查:总蛋白降低,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降低,黄疸指数及ttt值上升。这类病人已发展为中期或晚期肝硬化,治当疏肝健脾,温补肾阳,气化水阴。&&
柴胡剂群为主的论治经验&&
&&柴胡剂群义指小柴胡汤及其类方所组成的方剂群组。源自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拟用此类方剂,意取疏调和解少阳之法。刘老在慢肝的治疗中,师仲景之法而又不拘泥于其方,根据慢肝的特点,创制柴胡解毒汤、柴胡活络汤、柴胡止痛汤、柴胡鳖甲汤,与仲景柴胡姜桂汤共为治疗慢肝气血阴阳四个病变阶段的首选方剂。
2.1 柴胡解毒汤&&
&&组成: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蚤休、草河车、炙甘草、苍术等;主治:肝炎气分湿热羁糜不清,转氨酶高,黄疸指数高;以苔腻、尿黄、胁痛、体疲、口苦、心烦为辨证要点。&&
&&病案1,孙某,男,22岁。患乙肝1年余。实验室检查:hbsag(+)、hbeag(+)、抗-hbc(+),肝功能alt
iu/l。服联苯双脂等降酶药,alt始终未降至正常值。刻下肝区胀痛,口苦、不欲食,头晕体疲,腰酸疼,小溲黄秽,大便干稀不爽,面垢不洁,苔白腻挟黄,脉弦滑。辨为湿热入肝,肝胆疏泄不利。治宜清热解毒利湿,疏利肝胆气机。拟柴胡解毒汤加虎杖、大金钱草、垂盆草、蛇舌草。复诊诸症明显减轻,仍用柴胡解毒汤加减治疗。月余后化验肝功alt降至28
iu/l,转用柴胡活络汤活血解毒治疗澳抗三阳。其后又多次化验肝功alt值稳定在正常水平。&&
&&使用本方,若黄疸指数高,大便偏干,热盛于湿,可与茵陈蒿汤合方;若转氨酶持高不降,湿热皆盛,可在本方上加垂盆草、大金钱草、蛇舌草,名曰三草解毒汤;若湿热毒邪凝滞不化,苔白厚腻而干,肩背??凝而胀,身沉重口渴尿黄,可于本方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增强清利湿热之功,方名三石解毒汤。湿热郁滞气机不利肝区作痛加川楝、延胡、虎杖祛湿热调畅气机止痛。亦可加连翘、竹叶增强清利气分湿热之功。&&
柴胡活络汤&&
&&组成: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草河车、炙甘草、茜草、红花、当归、白芍等;功效:疏肝活血通络,兼利湿解毒;主治:肝血瘀阻,络脉不通,湿热毒邪进入血分;以舌苔白腻,舌质暗边有瘀斑,脉弦涩为辨证要点。&&
&&病案2,冯某,男,26岁,初诊。3个月前体检查出hbsag(+),hbeag(+),抗-hbc(+),肝功正常。自诉肝区持续疼痛半年之久。现症:胸膈满闷,腹胀便稀,呕恶饮食不馨,不欲饮水;身懒体疲,两胁疼痛,睡眠不安,小便短赤,苔白厚腻而滑,脉
濡缓。脉证相参,湿邪为盛,刘老认为急则先治其标,当先祛湿化浊,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芳化宣散三焦之湿。服药15剂后,自诉胸闷、腹胀大有减轻.饮食渐增,大便已转正常。现其腻苔已薄,然而胁痛依然,入夜痛重,少寐多梦,性情烦急,舌边暗红,脉弦而略涩。符合肝血瘀阻络脉不通之象。转用疏肝活血化瘀,通络解毒利湿之法,用柴胡活络汤加减治疗。又服药近2个月,日化验肝功(-)、hbsag(-)、hbeag(-)、抗-hbe(-),肝区疼痛已消,病愈。&&
&&本方系柴胡解毒汤增加活血化瘀通络之药而成,以达到和肝祛邪两全之效。临床上除典型血瘀证使用本方外,其它如症状不明显的慢肝患者、或携带病毒的健康带菌者,或慢肝急性发作的恢复期,亦可应用此方治疗,不必拘泥于血瘀见证。 乙肝表面抗原(hb
sa g) 阳性,刘教授用柴胡活络汤(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甘草,
加皂角、当归、白芍、泽兰、红花)&&,兼见转氨酶持续不降,
可加入大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
虎杖,为“三草活络汤”。刘老认为肝硬化腹水是由于乙肝的发展恶化而来服用柴胡活络汤临床观察能阻断腹水的发生,有寓“防”于“治”的特点。
柴胡止痛汤&&
&&组成:柴胡、川楝子、延胡、刘寄奴、片姜黄、茜草、海螵蛸、皂刺、炙甘草等;主治:邪入血分,气血失调;以肝区痛重为辨证特点。&&
&&肝病的临床表现为在气为胀,在血为症,在水为臌。因血为肝之体,肝炎进入血分,则要重用养血的药物。可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理血和肝,肝血调和疼痛不发。肝络瘀阻不通则痛,瘀而出现热象,可加丹皮、丹参凉血活血。白/球蛋白倒置,可增加茜草、土元剂量,亦可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但慎用理气之香燥药,因邪气已伤阴血,复用香燥之品,更加伤阴。&&
柴胡鳖甲汤&&
&&组成:柴胡、鳖甲、牡蛎、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土元、茜草等;功效:滋阴清热、软坚消痞;主冶:阴虚内热、气血凝滞;以舌红绛少苔,脉弦细数,低热少寐,口燥咽干,衄血、胁痞为辨证要点。&&
本方作用重在滋阴清热消痞。柴胡剂量不宜大,当重用养阴之药。甘寒之品养阴清热并举,活血凉血且无伤阴伤正之弊。养阴与活血化瘀之药相互配合,半补半攻,徐徐缓图,而获良效。若已是肝硬化血症疼痛不解,可加炮山甲,配合原方的鳖甲、牡蛎合为三甲散,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症。&&
柴胡姜桂汤(柴胡桂技干姜汤)&&
&&组成: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炙甘草、天花粉、牡蛎;功效:疏肝健脾,温阳祛寒利水;主治:肝之余邪未去又发脾阳虚寒证。以口干,胁背疼痛,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本方主要用于肝硬化腹水,如肝硬化腹水兼有黄疸指数高,属阴黄者可与栀子柏皮汤合方;属阴黄者可与茵陈五苓散合方。病及少阴,出现脾肾阳虚,可加入红人参、附子、肉桂温补命门,固先后天之本。应用本方因其中阳虚寒,故柴胡、黄芩剂量要小。&&
严格的饮食禁忌&&
&&刘老认为,肝胆病多从湿热之邪而生,膏粱厚味积蕴,熏蒸肝胆,阻滞气血,新陈代谢不利而致本病。在治疗中,严忌肥甘厚味饮酒,并摒除盲目服食各种补品是其另一治疗特点。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牛奶、豆浆、豆质品、鸡蛋、低脂肪及植物蛋白高的食品;亦可食用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脾虚便溏者忌食生冷。严格的饮食禁忌,杜绝湿热之源,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病的辨证用药经验
  蒋 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 从医从教半个多世纪, 勤于临床, 既辨病又辨证,
对肝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对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病毒携带者, 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明显;
尤其是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他将肝炎按气分、血分辨证论治; 急性肝炎辨为气分证,
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等辨为血分证。既擅用经方治疗各种肝病,
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创制了系列有效方剂。这些宝贵的辨证和组方用药经验为我们治疗肝病提供了用药的思路和方法。现将其治疗肝病的辨证和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经验 对肝病的辨证, 刘教授提出阴阳气血的辨证层次, 即气分证, 血分证,
阴虚证和阳虚证等四大证型。气分证是指肝脏被湿热邪气所伤的初期阶段, 多为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
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要治疗方法。血分证是指肝病迁延, 气分湿热进入血分, 多为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
以养血活络化瘀, 健脾清热利湿解毒立法用药。阴虚证多为肝硬化, 患者肝功能损伤严重, 肝脾肿大, 白??球蛋白倒置,
见疲乏低热、两胁疼痛,甚则出血; 常用滋阴柔肝, 软坚化瘀消痞法治疗。阳虚证是久病脾肾阳虚,
多为中期、晚期肝硬化;患者肝萎缩、脾大、腹水, 见腹胀、小便不利、面色黧黑等症状; 以疏肝健脾、温补脾肾为主治疗。
2 用药经验 
2. 1 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 发病急骤, 多以转氨酶升高为主, 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呆、右胁疼痛、小便黄赤等, 辨证属肝炎气分证。
(1) 经方[ 1 ]。刘教授常用的经方为茵陈蒿汤、杏仁石膏汤等。茵陈蒿汤, 出自《伤寒论》。茵陈蒿汤加柴胡、黄芩、半夏、生姜,
用于湿热并重兼有积滞的急性黄疸性肝炎。柴胡茵陈蒿汤合平胃散加减(茵陈、栀子、柴胡、黄芩、甘草、半夏、竹茹、风尾草、水红花子) ,
可疏利肝胆、清热利湿, 适用于湿热俱盛的急性黄疸性肝炎。杏仁石膏汤,
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茵陈蒿汤、白虎汤、半夏泻心汤加减而成(茵陈蒿、杏仁、生石膏、炒栀子、黄柏、半夏、生姜汁、枳实、连翘、赤小豆等)
, 可宣通三焦湿热, 适用于湿热郁蒸、热大于湿的急性黄疸性肝炎。(2)
自拟方。刘教授创制了小柴胡汤加减系列方:“柴胡解毒汤”、“三石柴胡解毒汤”、“三草柴胡解毒汤”[ 2
]等来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解毒。“柴胡解毒汤”(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炙甘草、蚤休、草河车、苍术) ,
可清热解毒利湿、疏利肝胆气机; 柴胡解毒汤加滑石、石膏、寒水石名“三石柴胡解毒汤”, 滑石、石膏、寒水石能增强清热利湿之功,
柴胡解毒汤加大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名“三草柴胡解毒汤”,
加大了降转氨酶的作用。
2. 2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 多由急性肝炎转变而来, 临床表现为胁痛、面色黎黑、舌质紫暗等,辨证多属肝炎血分证,
化验多见血小板减少、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或“澳抗”阳性。(1)
经方。刘教授常用的经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汤、四逆散、旋覆花汤、甘露饮、五苓散等方。《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桂枝、干姜、栝楼根、牡蛎、炙甘草等)
, 具有和解少阳、通阳化饮的作用,适应证是“往来寒热, 胸胁满微结、心烦, 渴而不呕, 小便不利,
但头汗出”。刘教授用来治疗口苦咽干、心烦、胸胁胀满; 脾寒见便溏、腹泻、腹胀、纳食减少,
证属少阳病兼太阴脾家虚寒病证即“胆热脾寒”证[ 2 ]。此方适用于各种慢性肝胆疾病、肝硬化腹水见胆热脾寒者;
肝硬化腹水兼有黄疸指数高,属阳黄者加栀子柏皮汤; 阴黄者加茵陈五苓散; 脾肾阳虚者加红参、附子、肉桂,
温补脾肾。刘教授用《伤寒论》的桂枝汤, 并重用桂枝, 疏肝通阳, 调和营卫, 用于急性肝炎过用苦寒者。用《伤寒论》的四逆散,
加僵蚕、丝瓜络等[ 1 ] , 轻宣郁热、透邪通络,用于肝郁化热证。《金匮要略》的旋覆花汤(旋覆花、新降、葱白) ,
具有疏肝散结、活血通络的作用,适用于“肝着”胁痛[ 1
]。《和剂局方》的甘露饮加减(茵陈、黄芩、石斛、生地、麦冬、天冬、枳壳、枇杷叶、沙参等) [ 1 ] , 可清热利湿养阴,
用于湿热伤阴的胁胀、周身色黄如烟熏的慢性黄疸性肝炎。《伤寒论》的五苓散, 可温阳化气利水,
适用于慢性肝炎、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证属寒湿内阻者[ 1 ]。(2) 自拟方。刘教授自行创制了柴胡活络汤、柴胡鳖甲汤、柴胡止痛汤等[ 2
]方剂用于治疗慢性肝炎,
化验多见血小板减少、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或澳抗阳性。柴胡活络汤(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甘草、加皂角、当归、白芍、泽兰、红花) ,
具有疏肝活血通络、清热祛湿解毒的作用; 适用于肝炎血分证, 见两胁疼痛, 日轻夜重, 面色黎黑, 舌紫暗等;
此方能防止腹水的发生。柴胡鳖甲汤(柴胡、川楝子、鳖甲、牡蛎、麦冬、玉竹、生地、丹皮、白芍、红花、茜草、土元) [ 1 ] ,
可滋阴软坚, 活血化瘀, 柔肝养胃, 尤其适用于慢性肝炎晚期, 见肝脾肿大、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或澳抗阳性, 或急性肝坏死,
表现为阴虚内热者; 若疼痛不解加炮山甲软坚活血化瘀。柴胡止痛汤[ 3 ]
(柴胡、川楝子、延胡索、刘寄奴、片姜黄、茜草、海螵蛸、皂刺、炙甘草) , 可疏肝活血通络止痛, 适用于邪入血分, 证见肝区痛重;
兼瘀热,加丹皮、丹参; 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增加茜草、土元剂量, 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2. 3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 属肝炎血分证, 有虚寒和实热之分。刘渡舟教授常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加味, 柴胡桂枝干姜汤,
理中汤, 真武汤, 桂枝汤[ 1 ] [ 2 ]等经方治疗。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加味, 适用于腹满“心下”, 便溏下利, 小便不利,
脉弦紧; 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于腹胀夜间加重, 两胁痞满, 背痛手麻;理中汤适用于腹胀居中; 附子理中汤、实脾饮[ 2
]适用于腹泻严重, 畏寒肢冷, 脉沉迟; 真武汤适用于小腹胀甚, 尿少欲出不能。桂枝汤去甘草合消水丹(甘遂、枳壳)
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实证见有腹胀拒按, 便秘者; 肥大枣用20 枚以保护脾胃, 并用制甘遂; 破气逐水。双丹汤(丹皮、丹参)
用于早期肝硬化, 患者血瘀有热, 脉弦细; 用白玉消胀汤(白茅根、玉米须、冬瓜皮、茯苓皮、薏苡仁、枳壳、紫苑、郁金、桔梗、佛手、香橼)
或五苓散加味治疗腹胀、小便不利等[ 2 ]。临床随证加减用药。
2. 4 转氨酶高
当急性肝炎, 急性黄疸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患者转氨酶持续不降时, 常加用中药“三草”—大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 1
]以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大金钱草清热解毒、除湿退黄、利水消肿, 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 能够降低转氨酶,
白花蛇舌草热解毒利湿、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之功, 此“三草”合用加大了清热解毒的作用, 具有较好的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2. 5 乙肝表面抗原(hb sa g) 阳性
刘教授用柴胡活络汤(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甘草, 加皂角、当归、白芍、泽兰、红花) [ 2 ] , 疏肝活血通络、清热祛湿解毒,
此方能够有效地使hb sa g 转阴, 阻止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 防止肝硬化腹水的出现。本方也可用于症状不明显的慢性肝炎患者,
或携带病毒的健康带菌者, 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恢复期。兼见转氨酶持续不降, 可加入大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 为“三草活络汤”[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1柴胡解毒汤(刘渡舟)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6克
〔功能〕疏肝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方中柴胡既能清解肝胆邪热,又能疏肝解郁,《本经》谓“主心腹胀,胃中结气,寒热邪聚,推陈致新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育网。”黄芩《本经》谓“主治诸热黄疸”,清热利湿,故共为君药。茵陈蒿功擅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土茯苓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引邪毒由小便而解;凤尾草利水解毒,泻热凉血;草河车清热解毒功胜公英、地丁,且有消炎止痛之能,故共为柴胡、黄芩之佐。现代研究表明,方中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促进机体免疫、利胆、保肝等作用;黄芩也有护肝、利胆的作用;茵陈蒿利胆、保肝作用显著;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
〔按语〕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总以病邪为主,正邪斗争激烈,故应以祛邪为主。须指出的是,这里的邪与普通的邪完全不同,系指“毒邪”、“疫气”,所以治疗的关键是解毒。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解毒勿伤脾胃,邪衰之后当顾正气。切忌一味祛邪,忽视后天,损伤正气。
附刘渡舟简介:辽宁营口人,生于1917年。1932年拜当地名医为师学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验俱丰,擅治肝病、肾病、心病。“柴胡解毒汤系列”,治疗肝炎重症、澳抗阳性转阴,早期肝硬化等功效颇著,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通讯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邮码 100029
1.2柴胡三石解毒汤(刘渡舟)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6克滑石12克寒水石6克生石膏6克竹叶10克双花6克。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急、慢性肝炎证属湿毒凝结不开者。临床表现为口苦、口粘,胁胀痛,小便短赤,面色熏黑兼带有油垢,体重不减反增,臂背时发酸胀,舌苔白腻或黄腻而厚,脉弦缓。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在柴胡解毒汤基础上,加滑石、寒水石、生石膏、竹叶以增强清利湿热作用。加双花清热解毒以化湿法。另外,滑石、寒水石、竹叶均有利小便的作用,以期湿法之邪由小便外排,湿热分消,凝结化解。
〔按语〕面色黛黑而有油垢为湿毒凝结蕴蒸于上之征;臂背酸胀为湿郁少阳经脉不利之征。百谷厚腻,难以脱落乃湿毒有根难拨之兆。刘老指出:服此方后以舌苔褪落为病减,臂背酸胀不发为病愈。可见,以上三症当为使用本方的重要指征,也是观察疾病进退、预后的重要参数。尚须指出的是,祛邪易伤正气,利尿易损阴津,而肝病最忌伤阴,因此临床用药必须斟酌。这里刘老巧用滑石、寒水石甘寒清热、利尿、生津,祛湿而不伤阴,生津而不碍湿,则很好地解决了利湿伤阴这一矛盾现象。对于临床治疗肝病颇有指导意义。
1.3加味柴胡汤(刘渡舟)
〔组成〕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红花9克茜草9克
〔功能〕流通气血,软坚消痞。
〔主治〕肝炎邪衰、气病及血,证见面色青只不华,有胁作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百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而涩者。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以10剂为1个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4个疗程,即可明显收效。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疏肝解郁、清解余毒。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培土抑木;半夏、生姜和胃健脾、消肿散结;茜草、红花活血通络;牡蛎化痰、软坚、散结;鳖甲《本经》谓“主心腹症瘤块积、寒热”,《大明》云:“去血气,破症结,恶血”,故为消症、散瘀、益阴之上品。诸药合用,共奏疏通气血、软坚消痞之功。
〔按语〕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尤其如此,即整个疾病过程中,“毒”和“虚”贯彻始终。因此,肝功正常、黄疽消退不能视为毒邪全除,此时只不过是以正气虚为主、毒邪衰为次而已。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虚软坚,同时勿忘解毒。刘老方中参、草、姜、甲旨在扶正,柴胡、黄芩意在解毒;而牡蛎、茜草则是针对病理产物——症结(瘀血)软、化分解。提示我们,解毒时勿伤正气,扶正时勿恋毒邪;并要分清毒和虚孰轻孰重,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1.4柴胡鳖甲汤(刘渡舟)
〔组成〕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功能〕滋阴软坚,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钟、二煎 15分钟、三煎
50分钟。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效成份之缺陷。
〔方解〕方中柴胡舒肝、调气、解毒;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化症;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肝阴;茜草、红花、土元活血化瘀;丹皮活血凉血;白芍养阴柔肝。诸药合用,共奏解毒、软坚、活血、化症之功。
〔按语〕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表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症块。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为主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种灵活地因证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极有价值,而且对指导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意义。
很久以前曾跟刘渡舟的女儿在国医堂抄过一阵方,说老实话,那位老师瞧这病就是按图索骥……可是不少病人反应效果良好
后来伤寒课的老师姜元安教授(姜教授水平相当的高,刘老最得意的弟子,可惜为人低调,一般人所知甚少)也曾经介绍过此方。
有乙肝的朋友不妨记下本方,并找信赖的中医师商讨。
柴胡解毒汤
[功效]清热利湿,疏郁解毒
[主治]乙肝病久,湿热毒邪内郁
[组成]柴胡12g 黄芩10g 土茯苓10~15g 茵陈12~15g            
   凤尾草12~15g 草河车10~15g 炙甘草6g 叶下珠10~15g 看体重 轻者前量,重者后量。
[加减]1、若兼血瘀,见肝区胁部刺痛,或TTT、TFT,α-球蛋白↑ +红花、茜草、当归、白芍各10g
   2、有肝纤维化倾向(早期肝硬化)者:+土元10g 泽兰10g 生牡蛎30g 鳖甲30g。或配合鳖甲煎丸,增化瘀软坚功效。
   3、兼湿(郁)毒(热)凝结,见面色黧黑而有油腻或肢体腰背酸胀或舌苔厚腻不脱。+生石膏10g 寒水石10g 滑石12g 竹叶12g 银花10g
   4、兼脾虚便溏:+茯苓15g 白术10g
   5、兼脾寒泄泻: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交替服用。
   6、凝血机制异常,见衄:+白茅根30g 仙鹤草30g 丹皮10g
   7、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滴度高应从血虚论治+当归、白芍、茜草各10g海螵蛸20g&
刘渡舟老师治乙肝经验
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往往因不同的医生而异。目前人们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一致处,
也有不同处。其一致处在于都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为“毒”邪;
其不同处在于对其病变是否兼见湿热或气滞、血淤、脾虚、肾虚的认识上还有分歧。
基本病机为湿热夹毒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老师创制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治该病的方法。他认为慢性乙肝的原始病因为湿热夹毒,损伤肝脏以及继发的肝气郁滞和血络淤阻,
因而治疗的关键是清利肝脏湿热、解毒、理气、活络。此外, 根据具体病情,或兼用温脾、益气, 或兼用滋阴、养血, 随证治之。
辨气血最关键
刘老师认为, 辨治慢性乙肝, 辨气血最为关键。根据临床观察, 他将慢性乙肝分为“气分肝炎” 和“血分肝炎” 两种基本证型,
分别创制了柴胡解毒汤和柴胡活络汤。
气分肝炎以清热利湿解毒、调理气机为主, 兼以疏通血络; 血分肝炎既要清热解毒、调畅气机,
同时也要活络祛淤、养血和血。这是因为肝脏既主疏泄、喜条达, 其气机的畅达能促进血脉的运行; 而肝脏又能藏血, 故肝病恒多气血郁滞之病,
因此其治疗也要兼顾气血, 只是视具体情况而各有侧重。
◆ 对于湿热发黄, 用茵陈、栀子等清利湿热而退黄, 治疗要有耐心。因为湿热缠绵, 难以一时尽去。要缓缓图之,
不可操之过急。务使湿热邪气尽去才可罢手。若留有余邪, 便可能出现反复, 更加难治。
◆ 有一种湿热较重的病证, 口渴喜饮, 舌苔黄厚而腻, 需用三石柴胡解毒汤,
即柴胡解毒汤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有些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转氨酶居高不下, 用柴胡解毒汤往往效果不显,
这时使用本方治疗,一般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 若以肝区疼痛为主, 或肝炎病痊愈后唯见肝区疼痛, 可予柴胡止痛汤。此方亦为刘老师自制。其方组成:
柴胡、延胡、川楝、当归、白芍、刘寄奴、土元、茜草、皂角刺、片姜黄、海螺蛸、枳壳、紫菀。
◆ 如果胁下拘急疼痛, 食少乏力, 脉弦而缓, 用柴胡剂不效,此为土虚木乘, 治之宜用小建中汤。待其痛止之后, 如果病情需要,
再用疏肝之剂。慢性迁延性肝炎, 右胁放射性疼痛, 上达肩臂, 下至腰部, 或见右臂与手指麻木, 下午腹胀, 脉弦而缓,
用本方有效。
◆ 若阴虚血热甚, 证见五心烦热、衄血, 或遗精, 舌红绛,脉细数者,
用刘老师自制柴胡鳖甲汤。方用鳖甲、牡蛎、玉竹、生地黄、麦门冬、沙参、白芍滋阴养血柔肝, 用土元、茜草活血通络, 配合鳖甲、牡蛎软坚,
少用柴胡疏肝理气, 并引诸药入于肝。有湿热者加用茵陈清利湿热。
据刘老师的经验, 慢性乙肝要慎用补法, 在疾病初期尤其要注意。此病湿热夹毒, 邪气较甚, 气滞血郁,
往往因其湿重和气滞而见有身倦疲乏、不耐劳作的症状, 似乎气虚, 但断不可早用补气; 而由于热及血分, 血郁血热, 往往有五心烦热,
似乎阴虚,但断不可早用滋阴。只有到了疾病的中、后期, 正虚突出, 始可补虚, 但也未可单纯用补,
还是要兼顾其邪实的一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颈糜烂是什么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